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探讨_潘霞冰_阳大胜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探讨_潘霞冰_阳大胜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探讨_潘霞冰_阳大胜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探讨_潘霞冰_阳大胜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探讨

潘霞冰,阳大胜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摘要: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方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教育形势,

指出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积极探索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的新举措,促进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开拓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合作;金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7)04-0031-03

[收稿日期]2017-06-03

[作者简介]1.潘霞冰(1976-),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2.阳大胜(1972-),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保险。

注:本文为课题“校企协同创新下《金融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Y2015007)”成果。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围绕共同目标,各个相互独立的主体建立共享平台和分享机制,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出升计划的意见》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协同创新成为高职院校校企融合中有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创新方式

[3]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如何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构建全新的模式来培养金融行业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金融类专业深层次发展,已成为目前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急需探讨的议题。

一、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一)校企协同创新是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领域改革发展迅速,

2016年两会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2016-2020年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促进金融业创新转型。同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广

东省作为金融大省要加快推动广东金融改革创新,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2016年《广州市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将金融业打造成为广州服务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剧增。2016年南方人才市场招聘信息中职业供求状况显示金融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销售顾问、理财经理、客户经

理、

营销经理、财务人员等[4]

。金融业最缺乏三类人

才是营销专业人才、客户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和资金运用管理人才。其对口的职业岗位群是销售顾问、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因此金融类专业只有通过校企协同创新进行金融人才培养,才能充分了解金融行业的现状,针对金融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岗位的分解,根据人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培养金融行业需求人才,提升金融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二)校企协同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金融经济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也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趋势。金融

类专业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可以将企业一线的生产业务流程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校内仿

·

1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真的实训室可创设模拟仿真的教学工作场景,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工作感性认知,并能将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相结合,让学生能灵活全面地掌握岗位技能。同时学生通过课内实训强化技能,以企业教学和毕业实习的形式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可以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积累更多的岗位工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校企协同创新为学生实习和毕业就业创造条件

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是依托学院与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校企之间协同创新合作,通过共同育人、共享资源、共担责任来推动双方合作的纵深发展。学校根据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开设课程,培养出金融行业企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金融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方式在学校中物色企业合适的人才。因此每一年校企协同创新的合作企业都会提供一定的金融岗位给学生进行实习、企业教学和毕业就业等。校企双方以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来实现双方共赢的发展目标。

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的新举措

高职金融类专业基于金融企业人才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形成金融类专业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深层次发展,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创新的视野,培育出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实现专业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金融类专业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开展中,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校企社政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共享平台,分别从协同育人合作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互动模块化课程设置、校企协同互动交流、互渗式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方面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具体举措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金融类专业坚持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人才共育、教学共建、平台共享、义务共担”校企合作机制,与金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校企协同创新建设规划,依托校内与校外“双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以银行综合柜员、证券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助理,投资顾问、理财经理、客服专员和内勤人员为主要就业岗位,共育金融行业紧缺人才[5]。

(二)成立专业校企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

为了大力推动金融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的纵深发展,金融类专业需要成立校企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业务技术骨干[2]。同时指定校方负责人和企业方面的负责人,双方直接对接负责日常联系,协调校企合作相关事项。管理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三大团队。校企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通过参会形式共同进行专业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分解岗位能力,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及实训大纲,共同制定学生企业教学管理办法等,让专业培养的学生能顺应行业的变化,成为符合金融行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根据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金融销售与服务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金融类专业与金融校外合作企业开展了学生培养计划,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协同创新企业的业务学习培训,根据企业培训部和专业的共同评价,评出卓越,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绩效结果,学生根据其绩效考评可获得相应助学金。学生通过培训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模式提升业务的操作能力。

(四)深化工学互动模块化课程设置

“工学互动”课程是将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有机结合。金融类专业根据金融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及工作任务不同要求调整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性质,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和实训大纲,开发课程实训项目。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增设了《金融与金融行业》《金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企业电话销售》等校企合作课程,由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技术骨干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与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讲解与演练,创设工作情境,增进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和技能的把握。

(五)开拓多种形式校企协同互动交流

金融类专业与金融企业可采取多种形式校企互

·

23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动交流,共育专业人才。其中以保险行业企业为例,校企协同创新中采取校企互动交流讲座形式。

1.“保险行业前景和营销职业生涯”的讲座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樊经理在实训室为专业学生开展主题为“保险行业前景和营销职业生涯”的讲座。在讲座中,樊经理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政府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新政策,并鼓励大家积极投身于保险营销事业。

2.“保险准客户的开拓与管理”的讲座

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郑经理在实训室为专业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保险准客户的开拓与管理”的讲座。介绍了保险销售的流程、准客户开拓与管理的重要性与技巧。

3.“保险营销服务中的异议和抱怨处理”的讲座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郑经理为学生主讲“保险营销服务中的异议和抱怨处理”

的讲座,介绍了保险营销异议处理的技巧,尤其是陈述有效提问的技巧以及运用有效提问有针对性进行销售。

(六)建立互渗式的校企合作双带头人及双导师制教学团队

金融类专业通过与金融企业校企协同育人方式建立

“专兼结合”互渗式的校企合作双带头人及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如图所示)。其中在专业中指定校内带头人,

在金融合作企业中指定校外带头人,金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被聘为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部门经理被聘为金融类专业兼职教师,金融企业中层管理者和业务骨干参与到学生的实训教学和毕业实习指导中,形成双带头人双导师制,校企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金融类专业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

指导实习等,参与企业的业务实践,同时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加强校企师资队伍合作与交流。教师业务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有利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也有利于在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师资队伍结构图

(七)加大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力度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将实训、实习、学科竞赛、就业四方融合,加大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

1.校内实训室建设

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加大实训室资金投入,配备金融专业人才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注重金融技能竞赛平台软件的建设与运用。实训室内创设仿真的企业工作场,

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相应的能力。教师通过仿真的情景教学、岗

位模拟教学、角色转换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学习的思维,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教学

[1]

2.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金融类专业可以根据高职院校要求制定《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高职院校企合作项目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大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力度。在金融企业内部设置校企合作工作室,

由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定期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与交流,强化基地的企业教学、

毕业实习和共同协同育人功能,促进专业与企业长久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

高职金融类专业与金融企业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方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体制与机制建设,促进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才能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大校企协同合作的力度,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广敏.校企协同创新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76-79.

[2]黄玉娟.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探讨[

J ].中国成人教育,2015(20):171-172.[3]张显.刘福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1-202.[4]朱增蕴.夏旭秀.校企融合构建专业特色文化[J ].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3):36-38.

[5]张明艳.孙晓飞.协同创新理论与校企合作研究[

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3):74-77.(责任编辑:杨晓娜)

·

3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方协议书完整版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方协 议书完整版 In the case of dispute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ners should be protected.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the contract, dispute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This paper is the main basis for restoring the cooperation scene.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方协议书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协议资料适合用于需解决双方争议的场景下,维护合作方各自的合法权益,并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一旦发生争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或者诉讼,本文书即成为复原合作场景的主要依据。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甲方(学生)姓名:身份证号: 乙方(企业)单位名称:单位地址: 丙方(学校)单位名称:单位地址: 为保证订单培养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订单培养期间的学生教育和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实习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经三方协商签订以下订单培养协议: 一、订单培养期限 1.协议期限自xx年xx月xx日起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内涵建设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有技能,能创新”的现代职业人为教育教学目标,以教产结合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1月,学校被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 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举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我校钻探工程专业为例。 一、依托行业,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钻探工程专业依托中核集团、陕西核工业地质开发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创新钻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学校成立了钻探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核集团刘晓阳博士(目前国内钻探工程专业的唯一一名博士)任委员会主任、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开发总公司等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委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钻探工程专业建设。 (二)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西北有色地质等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该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按照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服务行业,共建培训中心 学校立足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联合建立了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一)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发挥学校优势,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近几年,每年都利用地勘企业收队后,在春节前后举办培训班。

校企合作协议完整

-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与XXXX公司校企合作协议书 年月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乙方:XXXX公司 法人:白广申法人:XXX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地址:XXXX XXXX 南大街38号 电话:62837633 电话:XXXX 为了加快促进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与XXXX公司的校企合作进程,经过友好协商和洽谈,双方根据“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校企互动共赢。双方就此合作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期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组织 双方共同成立校企战略合作小组,由双方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战略合作小组不定期召开战略合作会议,重点讨论双方合作的重大问题。战略合作小组设联络员负责双方对口联络、日常工作的处理及协调等事宜。(战略合作小组成员及联络员名单见附件)。 第二条合作方式 在校企战略合作小组指导下,甲方与乙方采取对口合作、一事一议、签订具体项目协议的方式,推进双方的全面合作。 第三条合作领域 1.双方挂牌。在双方正式签约后,根据合作的需要,可在甲方悬挂“XXXX 公司培训基地”的铭牌;在乙方悬挂“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实习就业基地”的铭牌。

2.人才培养领域合作。甲方聘请乙方高级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参与甲方有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专业建设与指导等。乙方根据实际需求,可委托甲方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甲方根据乙方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 3.学生顶岗实习合作。甲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学生到乙方进行相关岗位的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乙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互派挂职交流合作。甲方每年定期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进行岗位的挂职锻炼或轮换实习。乙方每年定期派遣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甲方挂职锻炼,参与甲方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双方派出的挂职、实习人员实习期满后由接受单位发放相关证书或聘书。 5.就业合作。作为甲方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第四条其他规定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甲乙双方公章方可生效。 2.经甲乙双方书面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相关内容或终止本合同。 3.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从签字日起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以在校企战略合作小组的指导下进一步协调。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方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方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甲方(学生)姓名:身份证号: 乙方(企业)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________________ 丙方(学校)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______________ 为保证订单培养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订单培养期间的学生教育和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实习企 业、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经三方协商签订以下订单培养协议: 一、订单培养期限 1. 协议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一M—日止。 2. 协议期限满,即行终止。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续签企业合同。 二、工作时间、工作日制度 1. 甲方工作作息时间按乙方单位规定执行。甲方所在岗位的作息制度为(单选): 匚标准工作日制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匚不定时工作制 2. 甲方在工作学习时间外和法定假节日工作学习时,乙方单位按国家规定给予补休或支付加班补贴。 3. 乙方因工作需要安排甲方加班的,甲方应予积极配合。未经乙方单位同意,甲方自行安排加班的,乙方均不予认可。 三、劳动补贴 1. 甲方的劳动补贴按乙方现行制度确定。 2. 甲方全勤并提供正常劳动的,月补贴不低于—元、试用期期间(顶岗实习前)每月元、转正后(顶岗实习阶段)每月—元。(交通、餐费、住宿补贴包含在内) 3. 补贴支付方式: _________________ 4. 乙方发放甲方劳动补贴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甲方补贴中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甲方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应从甲方劳动补贴中代扣代缴的费用。 四、甲方权利与义务 1. 甲方应按照乙方、丙方订单培养的第三年教学环节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保证订单培养的质量。 2. 甲方在订单培养期间,未经乙方丙方同意,不得无故中断订单培养的教学环节;如有特殊情况,需与乙方丙方请假协商,特殊情况(如生病等)应出示有效证明,并回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未经乙方丙方同意中断订单培养的教学环节,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3. 甲方在订单培养的工作成果及其涉及的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讨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讨 [提要]与金融类单位开展对口合作是当前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落实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难题。笔者在对国内相关院校调研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实际做法,提出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落到实处的对策,对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工作的落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农村合作金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农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提高,融资额在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6月底,涉农贷款的余额高达近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约28%;二是农村金融的服务领域逐步拓宽,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扩大到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还出现了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及服务。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村合作金融人才的最佳途径就是走校企合作育人的路子。 一、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中,几乎都提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目前,开设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各高校也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但就笔者调研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一)合作单位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紧密,合作短期化倾向明显。在调研过程中,教师反映最多的就是校企合作单位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实习单位是靠教师的人脉关系联系的。譬如,有的是教师的原单位(跳槽来学校的教师)、有的是教师同学或亲戚所在的单位,等等。很多实习单位可能根本没有可供学生实习的岗位或没有相关需求,而碍于关系人的面子,不好意思直接拒绝,这也导致了后期合作的紧密性不够、合作呈现短期化的特征。 (二)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性较差。农村合作金融专业

某品牌校企合作方案

主办单位: ************* ************** 承办单位:**************** 目录 一、合作背景 2 二、合作主题 2 三、合作的目的及其意义 2

四、合作时间 2 五、合作地点 2 六、受众对象 2 七、合作模式与组织流程 3 八、宣传流程及时间推进 6 九、人员工作安排 8 十、经费预算 8 十一、应急方案 9 十二、附件 10 一、合作背景 1、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作为企业方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大学具有独特的发展背景。大学内部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最主要的是大学生思维活跃,有想法易于培养与发展。

3、另一方面,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但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积极参加各类企业的社会培训, 他们大部分都愿意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更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增强企业的人才储备。 二、合作主题 用脚步丈量市场,用知识践行成长 三、合作的目的及意义 以服务学生、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在校园内部建立企业的营销与人才储备基地。 大学生: 1、大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头脑清晰,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他们更容易获取事业上的创新。 2、建立新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建,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企业方面: 1、可以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谋划策,提出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使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高校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可以为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

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样本

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样本 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协议XXXXX系签定时间:_____年_____月 ____日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订单培养协议甲方::乙方::X XXXXX系“订单培养”,是由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选拔在校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实习实训、完成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环节。 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教育教学方式。 为了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开辟人才培训的渠道,加速智力开发,保证教育培养质量,明确各方的责任,为社会、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经双方友好协商,就订单式培养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为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实施本“定单式培养协议”。 第一条乙方根据企业要求,提出培养订单,由甲方按照订单要求培养特定规格人才。 第二条甲方的授课内容、学时安排,由双方协商确定。

甲方对学生在订单培养期间的德、智、体发展情况,应于每学期末向乙方作一次详细介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三条甲方如发现学生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及时与乙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处理办法,学生在订单培养期间表现较差者,甲方有权劝其退出订单班。 第四条乙方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 习和思想品德状况,如发现学生有问题,应及时配合甲方教育和处理。 第五条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甲方和乙方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学习,遵纪守法。 学生如违反校规校纪,要自觉接受甲方和乙方的处理。 第六条学生学习结束经考核、考试合格准予毕业后,甲方可则优录用合理安排其工作。 被录用的学生必须到甲方单位工作,一般在一年内不得调出调离甲方单位。 学生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调出,必须经甲方同意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 第七条甲方有优先加入我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权利,能够优先利用我院“大学生科技园”的各方面资源。

校企合作的创新性思路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想法 “招工难”和“就业难”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对伪命题。出现这样的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专业结构不对称;二是学生与企业的期望不吻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剂良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趋势,但建立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能够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和实施,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才能被各方所认可。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企业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无可厚非,但必须在遵守法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的最终目的。这样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理解,一是企业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而合作;二是企业为了名誉而进行“赞助性合作”。本人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获得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稳定的产品质量 第二、降低人才培养费用 第三、赢得潜在合作伙伴 第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第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2、学校方面 “学历+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学历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长项,但技能教育是其短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第一、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完成从学历教育到“学历+技能”教育的飞跃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第三、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 第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 第五、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学生方面 职业院校的学生目前在就业上存在一定误区,总愿意去和211及985院校的毕业生做比较,愿望是好的也可以理解。但现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定位问题。刚刚恢复高考初期的前五年,每年大学录取人数不足30万,现在要在600万以上,作为当年参加高考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寄予同样 “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是不现实的,需要摆正心态、客观定位。 第二、理论水平不能与211和985竞争,吃苦耐劳不能与农民工相比。那么,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使其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老师方面 面对“学历+技能”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老师是否从思想上真正扭转过来了?如果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教育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所以,国家在对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国正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加学生实践的经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标签:校企合作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下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驥驥New Curriculum Research 上有哪些不足和欠缺,以方便补缺补差。 文中的专业性阅读方法可能还有不妥、不完善之处,但专业性阅读方法是在探究理工类专业知识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经验所得。并且,完善和健全专业性阅读方法体系不仅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校节约教学资源,培养专业方向性强和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社会和院校应不断去完善和健全专业性阅读方法体系,学生也应积极投入到专业性阅读中去,用自己的实践,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去完善和健全自己拥有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峰.浅谈大学生阅读及服务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4). [2]曹英多.论读者在阅读理解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J].同济大学学报2012,2(02). [3]徐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2005,7 (6). [4]赵岩,李岩.经典阅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纪桥, 2010,24(3). [5]丁剑刚,王生钰.试论经典阅读的目的与方法[J].山西大学学报,2003,26(5). [6]莫提默?J?艾德勒等.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田志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学生所学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是目前高校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很多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校外实习环节,但是由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实习企业对接待这种人才培养工作并不积极,或是只流于见习等表面层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真正建立起高校与企业共同承担金融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发挥校企双方资源的各自优势,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破解这个难题,就能够真正把金融人才培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去,与之同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 一、当前校企合作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没有出台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以至于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各级政府 校企合作下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魏光强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金融人才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本 文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的几点建议,有助于解决金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模式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53-02 ◇◇◇◇◇◇◇◇◇◇◇◇◇◇◇◇◇◇◇◇◇◇◇◇◇◇◇◇◇◇◇◇◇◇◇◇◇◇◇◇◇◇◇◇◇◇◇◇◇◇◇◇◇ 53

校企合作方案书

校企合作方案书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四.目标受众分析………………………………………………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六,预算与收益………………………………………………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八.预算…………………………………………………………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大学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大学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二,策划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策划背景: 1,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快,公司面临竞争,社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社会上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而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校园内有独特的背景,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 大学校园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管理方面都很有理论上知识的指导,理论上涉及到很多最新的模式和管理案例。大学们思维也很活跃,也很有想法,易于创造。

深化校企合作中的订单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中的订单培养 发表时间:2011-12-01T13:51:03.39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8月下期供稿作者:王玉华[导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王玉华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9)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摘要:本文通过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结合订单培养的特点与形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探索出适应新形式下的订单培养模式。 关键词: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深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前的校企合作是有关单位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开展的技术攻关与技术转化。但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途径是现代化企业更为看重的地方。随着经济环境的波动又被放大。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传统的招工、培训、上岗的用工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并其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端:(一)招工效率不高,传统的用人模式是坐在家里或在人才市场支摊等候,或者希望老员工介绍新员工,这些用工方式的效率都很低,虽然节省了费用但缺乏主动性,很难招到心仪的员工。(二)招到人以后的培训成本高,很多外出打工的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不高,纪律观念差,对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缺乏起码的了解,是完全的外行,对于这样的人,企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财力去培训他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就降低了企业级竞争力。(三)员工队伍不稳定。这些员工对企业缺乏必要的忠诚度,再加上很多企业习惯了宽松的用工环境,缺乏必要的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福利待遇又不可能过高,这些都造成了企业员工的跳槽率非常高,很多企业每年都必须去人才市场找人,形成了招人,培训,工作,跳槽,再招人的怪圈之中。以上问题从小处说大大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大处来讲对我们国家的生产水平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为高素质、操作数量、对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才是每个企业兴旺的根本,那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人才的订单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先讲一个“订单培养”的范例: “好又多量贩”是一家大型连锁经营商业企业,根据现有规模,每开一个大卖场,需要600名左右的员工,工种达40多种,为此,“好又多”向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出了“订单”,要求自2000年起,每年向他们输送一定数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施“订单”的过程中,学院建立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好又多”的人事部经理和一些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直接参与连锁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同时,“好又多”的各个大卖场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目前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已有2/3走上中级管理岗位,成为连锁企业的门店经理或区域经理。 “订单培养”,就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院校按协议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办学模式。职业院校“订单培养”的实施,主要包括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选拔在校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环节,它实际上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过程。 和传统的用工方式相比,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工方式灵活。新形势下,招工既可以由企业来完成,也可以由学校完成,这就大大拓宽了企业的招工途径和区域节省了成本,使得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二)订单培养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一起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链,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培训效益。(三)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在订单培养的模式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了更大的决定权,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双方可以最大限度的合作,使得培养出来的人员更能适合本企业的需要,缩短适应的时间。(四)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企业文化的提前熏陶,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了员工的跳槽率。 反过来,订单培养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同样有着许多的益处。(一)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订单培养的就业预期好,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诸多社会问题都可以加以解决。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二)降低了相关院校的办学成本。由于订单培养的明确的就业指向,所以企业可以将原来自己培训员工的资金投入到学校中去,更新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由于院校可能与众多的相关企业都有合作关系,资金的投入与汇集使用就会产生1+1大于2的良性结果。(三)优化了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员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补充,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四)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关院校始终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可以选择理论水平高,业务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并经常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等基本情况。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校企双方的鼎立合作就能使教师水平迅速成长。(五)方便了学生的管理。实行订单培养后,学生就有了双重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未来员工,因此可以运用经济手段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资助该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发生活费,书本费、住宿费全免等,如果学生违反了纪律也同样可以运用这部分资金由企业出面进行处罚,这样从正反两面加以引导,就可以解决困扰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难问题。(六)优化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制定出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标准,学校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并认真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检查等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查和评价。对教学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奖励,督促每位教师做好备、教、辅、改、查工作,以达到预定的培训质量。(七)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较好地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知名度,融合双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校企合作 创新 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感发 论文摘要:通过现代校企合作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市场需求满足”和“创新技术投资”共赢的动因,并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宜采用“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在企业和高校建立科学技术创新的合作中,科研人员“带土移植”式的流动机制,加强高校同企业的人员交流,制定科研人员奖励政策、入股机制也将会给企业和高校带来更多的科学成果转化,并确立高校和企业、政府共同构成的“多元综合主体”,为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指明道路。 鉴于我国企业和高校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校企合作已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进程中,提高科技竞争力的主体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和企业。1950年代以前,科学、技术和经济分别处在相互独立的活动领域内,各自依循着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社会的进步首先冲破了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自闭性,将两者纳入到统一的活动范畴之内,科学开始成为技术的成长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必要的支撑手段,最终实现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的不断融合与重组。从宏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科技发展战略的协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同。从微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科技型组织,如高校、研究机构等,与经济型组织,主要是企业,的相互内涵和相互合作。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要将校企合作视为启动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并施以重点政策加以扶持,以期最终实现多组织、跨学科的大规模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现状与不足 我国高校与工业企业发生联系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但这里着重表述文革停滞之后的全新局面。1977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产学合作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局面。1986年就提出产学研合作的主张,随后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994年后,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全国理工农医类759所高校,科研经费70.5亿元,其中75%是校企合作的课题经费。1983年底,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先后与天津、常州和有关企业组成了38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经过逐步地发展壮大,至1997年,我国有高校1020所,与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开发实体2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产学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目前全国几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协调办公室,并编制了本地区的合作项目计划。此外,还有半数以上省、直辖市的一些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数百个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另有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在合作中建立了校企合作股份有限公司。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不断深入。从简单的技术转让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共同建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体、组建股份制企业等方面转变。而这种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是政府为此所起的第三重作用。政府统筹全局,具有权威性,可发布法规、制定计划、进行组织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仙湖出台了12个与校企合作有关的推广计划,“十五”期间还安排校企合作项目8000多项。同时,政府为了落实“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还加大了奖励科技成果的力度,在推动了校企合作、发展高科技、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 我国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发展速度很快,势头良好,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调查表明合作程度还较低。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来看,政府组织协调工作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政府的职能转换力度不够,有关合作分配机制的政策不完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信息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访问量:307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吴满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上午听取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志刚教授的《校企对接,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报告后,我感触很深,结合我院的实际,就校企合作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院积极践行校企合作,除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设计等工作外,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将河北华恒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世纪建筑材料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润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五个,累计吸引企业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可广泛吸收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材料与检测等十余个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校企合作的管理,专门成立了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部、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等。学院从上到下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性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的尝试,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困惑,这些困难和困惑也正是制约我们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共同难题。譬如: 1、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一方面学校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受人才培养周期和学校办学基础的限制,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所在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群不适应;二,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等实力弱,不具备服务企业的能力,如企业需要了解前沿技术、懂得市场规律、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企业的产品升级、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给予各类培训及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撑,而高职院校的实力却不能达到;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有的合作热情。在实践中,企业往往找不到与学校的契合点,缺乏利益驱动,同时合作中,限于政策、法规,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支出多而回报少,责任重而风险大。使得校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 2、校企合作育人的问题。在合作育人过程中校企之间“协作多、融入少”。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特别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校企有机互动匮乏,校企共育人才还处在初期阶段。 3、深度融合的机制问题。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二者难以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4、政府主导角色问题。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国家不仅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之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