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议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浅议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浅议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论文摘要】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及医疗保障状况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程度和灵活程度,将进城务工人员分为:稳定就业类型、不稳定就业类型、灵活就业类型。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仅占10%,一旦出现大病,很容易发生看不起病或因病致穷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难的问题和原因有:认识有偏差;就业不稳定;监管不到位;政策有缺陷;服务跟不上。

三、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对策

(一)基本原则

(二)政策建议

1、区分不同就业群体,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对稳定就业人员实行统帐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不稳定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实行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制度。

2、坚持“低门槛”、低费率标准、完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制度。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实行单独管理,费率一般控制在 4.5%以下。

3建立医疗保险关系和资金的转移对接机制,方便进城务工

1

人员流动。

(三)推进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浓厚氛围。

2、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加大维权力度。

3、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方便参保缴费。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创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游离于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许多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维护。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及医疗保障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但已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以工资等非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群体,大部分没有参加新农合,是介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就业状况

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5亿—1.8亿人,外出流动就业的人员约有1.2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约有1亿人,跨省流动就业人员约有6000万人。“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

2

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流动就业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程度和灵活程度,可以将进城务工人员分为三种,一种是稳定就业类型,即在城镇用人单位从事全日制的非农劳动、建立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5年以上,就业、生活较为稳定的人员。二是不稳定就业类型,即在城镇用人用人单位之间就业变动频繁、劳动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较强的人员。三是灵活就业类型,即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或者以季节工、小时工和提供一次性劳务为主要务工形式的灵活就业人员。不同就业类型的人员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合理区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程度对于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医疗保障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相对较低,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技能普遍不高。他们进城后大多干着城市职工最不愿意干的最脏最累最重的活,而得到的劳动报酬却远远低于城市职工,就连医疗保障等城市公共福利也是很少与之有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快速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仅占10%。在大多数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进城务工人员受工资收入较低、工资时常被克扣或拖欠等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大病,很容易发生看不起病或因病致穷现象,因此迫切需要

3

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行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制度上讲、现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并不排斥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根据《劳动法》、《社会保险法》规定,凡是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用人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这为在城镇实现正规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医疗保险的意见》规定,在城镇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有关规定参加医疗保险。这为在城镇实现灵活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铺平了道路。但是,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进展缓慢,收效甚微,除小部分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随用人单位参保以外,大部分进城武功高人员仍未参加医疗保险。

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难的问题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有偏差。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与城市中心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市仍然习惯于把进城务工人员仅仅当做劳动力、当做打工的过客,而不是城市体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出现“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现象。城市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甚至

4

部分管理部门,从主观意识上都没有把曾经和正在为城市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进城务工人员当作城市的主人、当作城市公共福利的应有享用者,当然,把进城务工人员排斥在医疗保障的范围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的事情。

(二)就业不稳定。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没有稳定可靠的工作,就业状况的不稳定决定了其工资收入的不确定性。即使在正常就业状态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只是处在略高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上。除去每月的生活必需,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所剩不多。收入的低水平决定了进城务工人员本人也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等需要个人承担部分费用的社会保险险种。加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因素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常常也不敢向用人单位提出参保要求,使得他们常常处于“向下竞争”的不利态势。

(三)监管不到位。受业主追求利益最大化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小型企业业主,常常不惜损害进城务工人员的保险权益,换得因少缴或不缴医疗保险费而省下的利润。加上有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一时发展,对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劳动者合法权益重视不够,出现侵权行为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惩处,形成了用人单位侵权风险小、管理部门维权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

(四)政策有缺陷。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存在有参保门槛高、

5

缴费资金多、资金转移难等缺陷,不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参保享受。参保门槛高:不少地方经办机构还没有真正把进城务工人员参保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缴费需要提交的证明资料繁多,参保缴费手续繁杂。缴费资金多:不少地方出台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制度,需要缴纳的资金多,缴费水平高(多为社评工资的4.5%),没有估计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制度出台后很少得到执行落实,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资金转移难:现行的医疗保险多为县市级统筹,医疗保险业务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内运行,并且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在城镇各统筹单位之间难以实现资金和保险关系转移的互联互通,更谈不上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转移对接,远远不能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变动频繁、流动性强的要求。

(五)服务跟不上。现行的医疗保险关系管理方式是基于在正规单位就业的人员设计的,从参保登记、逐月申报、按月缴费到享受待遇都是用人单位来完成的。这种管理服务的方式,明显不适应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不适合进城务工人员个人独立参保缴费的需要。

三、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对策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关系到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维护和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关注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

6

的权益,按照“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要求,从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等方面,扎实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

(一)基本原则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应坚持一下原则:

1、适应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将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纳入城镇医疗保险体系解决。

2、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原则,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权益。

3、坚持“低门槛”准入原则,立足于保大病、管当期,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4、坚持适度调整与衔接配套相结合的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制度与现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

(二)政策建议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关键要有一个适合进城务工人员特点的医疗保险政策。

1、区分不同的就业群体,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

进城务工人员中不同就业类型的人员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按照对医疗保障需求层次的不同,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稳定就业人员、不稳定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

(1)鉴于进城务工人员中稳定就业人员收入较为稳定,就业特点与城镇职工接近,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层次较高,建议将其

7

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之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参加医疗保险所需费用按照规定由用人单位和个人负担。

(2)鉴于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不稳定就业人员流动性较强,工资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层次相对较低,建议将其纳入住院统筹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实行住院医疗保险,不建个人账户,只保障其当期的住院医疗需求。参加医疗保险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个人不再承担费用。

(3)鉴于进城务工人员中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领域比较广泛,就业灵活性较强,工资收入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层次相对较低,建议将其与不稳定就业人员一起,纳入住院统筹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实行住院医疗保险,不建个人账户,只保障其当期的住院医疗需求。参加医疗保险所需费用由个人独自承担。

2、坚持“低门槛”、低费率标准,完善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要充分考虑不稳定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能力问题,适应其收入低、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坚持“低门槛”准入原则,降低住院医疗保险的缴费费率。目前,各地出台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包含有国有企业职工的历史债务因素,高达4.5%,不利于

8

不稳定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为降低用人单位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负担,进城务工人员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应实行单独管理,费率确定应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年龄和发病率等因素单独确定,一般应控制在当地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以下。同时还要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情况,适当调整医保的起付线等方面的政策,以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基本医疗需求。

3、建立医疗保险关系和资金转移对接机制,方便进城务工人员流动。

对于在同一城镇不同用人单位之间流动的人员只转移医疗保险关系,不转移资金。对于在不同城镇之间的流动的人员,流出地医保机构要及时将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至流入地医保机构,有个人账户的要将资金随同转移,转移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作为流动人员享受医保待遇的依据。对于在城镇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原则上不再同时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不便在参保地就医、需要回到农村疗养的人员,可将其医疗保险关系或资金转移至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

(三)推进措施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还要注意工作方法,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浓厚氛围。

9

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在全社或营造关注,善待进城务工人呢员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促使城镇用人单位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使用进城务工人员,依法维护其合法劳动权益,通过宣传,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主人意识、提高其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通过宣传,增强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各部门齐抓齐管,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工作。

2、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加大维权力度。

各级劳动保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保障机制,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工作突破口,加大对侵害进城务工人员权益行为的查处执法力度,认真受理各项举报投诉案件并及时给予调查处理,树立维权正义形象。

3、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方便参保缴费。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办能力,以应对进城务工人员以个人身份参保所带来的巨大繁杂的工作量,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改变现行的只对用人单位管理医疗保险事务的办法,开辟进城务工人员自己单独参保缴费的渠道和窗口,真正落实医疗保险“具体管理人”的目标。其次,医疗保险机构要通过组建医疗保险业务办理大厅,实行各项业务“一条龙”

10

办公,为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缴费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第三,要简化进城务工人员的参保缴费手续,把居民身份证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缴费需要提交的唯一证明,方便进城务工人员以个人身份参保。第四,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将医保管理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银行、邮局等社会窗口,委托办理缴费手续,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第五,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缴费记录的管理,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统计办法,完善统计指标,为准确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参保情况、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1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简化入学手续,安排随班就学 随着来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决定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凡在我学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在其子女入学时,提供相关证明,我校就会先安排其子女随班就读,与本学区学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然后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转学手续。本年度里共安置2名务工随迁子女。 二、坚持免试入学,同享各项政策 我校坚持免费免试入学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试入学、同编班级,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 三、开展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我校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和各种文体活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参与,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农场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关心学生生活,感受“家庭”温暖 我校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格外关爱,建立了学生档案,实行帮扶机制,不仅在学习上无偿地课外辅导,在生活上也非常的关心他们的冷暖,无论哪个学生身体不舒服或遇到什么困难,都尽力去帮助他们,并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做“知心的妈妈”,让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感受到“家庭”温暖无处不在。 五、关注学生心理,调整教育对策 我校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进行调查。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家校联系,促进健康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多为种地户和打工者,平时忙于种地和打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了帮助家长了解随迁子女的在校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学生在另一半时间和空间里的情况,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孩子,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等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引起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注。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校要继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和本场学生共享一片蓝天,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浅议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浅议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论文摘要】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及医疗保障状况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程度和灵活程度,将进城务工人员分为:稳定就业类型、不稳定就业类型、灵活就业类型。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仅占10%,一旦出现大病,很容易发生看不起病或因病致穷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难的问题和原因有:认识有偏差;就业不稳定;监管不到位;政策有缺陷;服务跟不上。 三、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对策 (一)基本原则 (二)政策建议 1、区分不同就业群体,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对稳定就业人员实行统帐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不稳定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实行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制度。 2、坚持“低门槛”、低费率标准、完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制度。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实行单独管理,费率一般控制在 4.5%以下。 3建立医疗保险关系和资金的转移对接机制,方便进城务工 1

人员流动。 (三)推进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浓厚氛围。 2、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加大维权力度。 3、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方便参保缴费。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创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游离于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许多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维护。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及医疗保障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但已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以工资等非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群体,大部分没有参加新农合,是介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就业状况 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5亿—1.8亿人,外出流动就业的人员约有1.2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约有1亿人,跨省流动就业人员约有6000万人。“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 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一班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铜钵盂小学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拟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 二、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新两基”成果、提高

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能满足我校划定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本县学籍管理规定。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管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办法,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 (1)

封面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 ——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 摘要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要保障农民工得到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探索,这不仅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种要求,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产生积极作用。本论文通过对在广州市地区打工的1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试以实证的角度出发,全面调查了他们的医疗保障要求与现状,同时与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对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着实提高农民工保障以改善生活水平,本文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从政府责任的层面,通过相关理论工具,对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并提出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政策层次化管理、建立全民基本医疗账户等有效意见。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广州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意义 (1)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2相关理论基础 (2) 2.1 农民工的界定 (2) 2.2医疗保障 (2) 2.3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定义与特征 (3) 2.4 相关理论 (3) 2.4.1社会公平 (3) 2.4.2社会保障 (4) 3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1) 3.1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结果 (1) 3.1.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1) 3.1.2农民工健康状况 (2) 3.1.3农民工就医状况 (3) 3.1.4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情况 (4) 3.2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存在问题 (5) 3.2.1农民工存在着很多健康问题 (5) 3.2.2农民工健康意识薄弱 (5) 3.2.3农民工的参保意识比较弱 (6) 3.2.4农民工支付医疗保险费用能力差 (6) 3.2.5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农民工平等获得医疗保障(未) (6) 3.2.6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缺陷 (7) 3.2.7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8) 4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问题解决路径 (8)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富源县中安小学肖金勇 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我省迎来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学校根据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力求把学校各块工作做得更加完满,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则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是我本人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几点浅陋的思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据统计,2005年我国就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现如今这一数字变得更加庞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流动人口生存情况调查显示,7-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中,在校比例为98.2%,其中68.8%在公立学校,25.1%在私立学校,6.1%在打工子弟学校。43%的流动人口把孩子入托、上学列为最需要流入

地政府提供的三项服务之一。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立学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的重要性,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口,无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挤占地方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现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离开本地后,由于其义务教育费用没有根据务工人员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又没有包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这无疑就挤占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给接收学校的教育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进城务工一族。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出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急需改善,社会地位也需要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社会和政府需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能够保障农民工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为进一步了解我镇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现状及权益落实状况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使其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进

城务工人员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现作如下调查: 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按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计算,种植业最多容纳2亿人,扣除转移到乡镇企业及其他方面的亿人口,目前大约有亿之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数目如此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倘若得不到合理安置,必定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诸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等,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了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必然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极快,单靠城市现有的劳动力必定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目前,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用工短缺,便是这一问题的最好例证。于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纷纷向城市转移。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他们有

的为了下一代着想,有的是为了跟风,想去大城市闯荡一番,也有的也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摆脱世代种地为生的枷锁,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壮年男女走向街头巷尾,用他们的真诚、勤恳为数不清的大中小城市默默奉献着。 二、农民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找工作难,且大多数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大多也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难在比较象样的工作,他们大多数靠着卖苦力,干些又粗又重的体力活,而且有时又不稳定,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更令人难发的是,他们大都是干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活,却还要遭受着城市居民的歧视。 2、知识水平有限,维权意识差,劳动条件差,生产安全没有保障,农民工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障得不到解决。一些地方忽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甚至歧视农民工,并且一些企业利用农民工法律意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 背景原因 建国初期,我国效仿前苏联模式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这是一种对城市就业人口“政府全包型”的医疗制度,它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能够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具体措施 1、公费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

给个人。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中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工作实施方案

龙岩市第五中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随迁就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拟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 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

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教学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能满足我校划定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本区学籍管理规定。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五、保障措施

呼伦贝尔外来务工人员就医行为及卫生需求调查

呼伦贝尔外来务工人员就医行为及卫生需求调查 发表时间:2014-01-08T15:46:30.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娜日莎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卫生服务供给、利用和卫生服务需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娜日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呼伦贝尔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医行为及卫生服务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医现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根据收集所需要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社会医学的调查方法以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1.59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者占62.7%。本次调查中58.15%的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患病未就医情况。患常见病时多采取到药店买药进行治疗,而患重病时的就医选择主要考虑的是诊疗水平。本次调查发现建筑行业与服务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患病就医行为存在差异(P﹤0.05),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基本没差异。结论本次调查呼伦贝尔市建筑与服务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多数存在患病不就医情况,看病贵看病难是外来务工人员就医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政府提供相应医疗保障措施是改善外来人员就医状况的关键。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就医行为卫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30-0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卫生服务供给、利用和卫生服务需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流动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居民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服务需求,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对呼伦贝尔市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018名务工人员,以期了解其就医行为和卫生需求。并对制定医疗卫生规划,加强医疗事业管理提供基础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呼伦贝尔市外来务工人员(建筑行业工人、服务行业人员) 1.2 调查方法用社会医学的调查方法,以面访的方式选择呼伦贝尔市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部门进行全体人员的问卷调查。 1.3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就医行为以及卫生服务需求三方面内容。 1.4 质量控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呼伦贝尔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调查表的条目,使其更能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并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熟悉调查表的内容及需要掌握的标准。每天调查结束后,对当天的调查表进行整理,不合格的予以返工。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并将数据导出,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和构成比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被调查外来务工人员的一般情况:调查的1018名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为31岁,尤以20~40岁的人居多。被调查者中男性861人,女性157人;建筑行业工人513人,服务行业人员505人;有62.7%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占12.5%。 2.2 患病就医情况分析本次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中,存在患病未就医的有592人。其中建筑行业和服务业患病未就医人数分别是264人和328人,且两行业的人员患病就医情况存在差异(p﹤0.05)。患病未就医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认为小病不用看医生、看病太贵、怕麻烦(12.67%),这三种原因占所有原因的80.24%。 2.3 择医意向分析居民的择医意向反映了病人对不同层次服务机构的卫生医疗服务需求, 外来务工人员在患常见病时首选是自己买药;其次选择去个体诊所;15.13%的被调查者选择去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只有 3.63%的被调查者患常见病时选择区综合型医院。在患常见病时,选择医疗机构主要考虑的因素:医疗机构离家近、因为习惯、价格、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就诊环境。患重病时,79.67%被调查者认为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高低是最主要的因素。经统计分析尚不能认为从事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人员在患重病时就医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差异。 2.4 看病困难的原因目前,本次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到医院看病所面临的困难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病贵、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和手续繁琐。被调查者认为呼伦贝尔市最需要加强建设的医疗卫生机构是综合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 3 讨论 就医行为是指就医者在医疗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 它包括医院、医生的选择、就医行为及消费意向、特殊医疗服务、特殊医疗检查的要求, 以及对药品的需求等[1]。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且有能力支付的医疗服务供给量,是有支付能力的医疗服务需求[2]。 3.1 就医主动性本次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患常见病时的就医态度为:首选自己买药;其次选择去个体诊所;15.13%选择去社区服务中心; 3.63%的被调查者患常见病时选择去综合型医院。此次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患病不就医情况比较严重,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人员患病就医情况存在差异(p<0.05)。说明建筑行业人员在患病时就医的主动性高于服务行业人员。分析原因,发现本次调查建筑行业人员的收入普遍高于服务行业,而且,建筑行业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在所调查的建筑工人中,有87.52%的人有医疗保障,服务行业中医疗保障的覆盖率为71.88%,与建筑行业有明显差异(p﹤0.05)。外来务工人员患病未就医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小病不用去看医生,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去医院看病的主动性不高,在就医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2 医疗机构的选择外来务工人员在患常见病时,通常选择“个体诊所”、“自己买药”、“社区服务中心” 。显示人们的时间价值观念在改变,更倾向于简单快捷的就诊方式,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人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医疗能力,使他们更多采取自我医疗。选择上述医疗机构,主要是这些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低廉,服务质量也能满足大多数病人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患重病时选择医疗服务机构主要考虑的因素中“诊疗水平”占的比重大。各种医疗机构尤其是综合医院应该尽量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特别是对于重大疾病的诊疗,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也是保证病患恢复健康的先决条件。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应该根据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制定适宜、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医疗差错与事故,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医院是否有自己的认识的医生”也成为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就医的重要因素。 3.3 患者的需求情况外来务工人员去医院看病最主要的困难是:看病贵、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看病手续繁琐。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应

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 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初中七年级统一实行电脑派位招生。要确保电脑派位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并保证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安排入学。 1.入学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备“三证”(原籍户口簿和父母身份证、父母一方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双方半年以上的暂住证)即符合报名条件。“父母双方半年以上的暂住证”是指当年3月1日之前办理的有效暂住证,如换新证,应提供旧证(新旧证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在辖区内已购房者无需提供暂住证。 2.招生程序: 五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脑派位招生工作时间如下:6月16日至30日(双休日除外),进城务工人员到各区指定的报名点申请学位;7月16日至18日报名点公示入学资格审查结果;8月22日,各区公示接收学校、学位余额及报名地点; 8月23日至24日,进城务工人员到报名点填报志愿;8月26日,各区进行电脑派位,并公示电脑派位结果;8月27日,各区对未能通过电脑派位录取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入学并公示统筹结果。 各县(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脑派位入学工作时间由各县(市)自主安排,但申请学位的时间应宽裕,要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入学前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 3.录取办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人数少于学校学位余额数时,学校应当全部予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学位余额时,由县(市)区教育局或其授权的学校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确定学校的录取对象,学校不得擅自接收未经过电脑派位录取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参加电脑派位未被录取及符合入学条件因故未参加电脑派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生源不足的公办学校就读。 4.对于暂不符合我市公办学校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做好政策解释,并由县(市)区教育局帮助与本县(市)区的民办学校对接。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基础建设也迅猛发展,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我国有 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并且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水平极低,不能满足生活 上和子女的上学需要,于是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 政治体制,在从传统社会像现代社会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流动和社会身 份转变不一致、不协调,从而产生了我国特有的在城市从事劳动的农民即农民工。 因此关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本文要介绍的文章是以下几个 方面: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研究;二、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障碍问题研究;三、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对策研究;四、国外关于农民工研究现状。 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研究 邵念、陈爱云指出“这一群体患病后不就诊、应住院不住院、住院后提前出院、选择低廉自我医疗措施的比例相当高。同时,他们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在城市中几 乎享受不到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在面临较大疾病风险时,就会陷入‘吃饭还是吃药’的两难境地”①。 王芳在《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分析》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城市中的农民工基本 没有医疗保险,大多数农民工根本享受不到单位的医疗保险待遇,而是完全依靠自 己有限的个人积蓄,这种依靠自身的保障是一种十分脆弱的保障,不利于促进社会 公平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②。 针对农民工目前这种无保障的现状,不少城市尤其是外来农民工比较多的经济 发达的地区,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模式进行了探索。杨艳、陈立坤、唐荣分析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个城市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后指出“这些政策都将农民 工当成可长期在同一个城市居住的人来对待,所实施的保障模式大致和城镇职工的 医疗模式相似。但是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不适合这些具有很强地区性 的保障政策③。 ①邵念、陈爱云.浅析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J].农民工医保,2010(10). ②王芳、卢祖洵、王红、肖峥山.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09(10). ③杨艳、陈立坤、唐荣.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探讨[J].北京市计划经济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当代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以宁夏地区为例 一、引言 进城务工人员是指离开村镇进入城市工作的一类人群。在这里我们的调查主要以宁夏地区,具有农村户口离开村镇在城市中居住工作的人。当代是指2008年—2013年这个时间段内,在宁夏县级以上(包含县级)的进城务工人员。 二、概述 我们此次调查的方式以走访为主,走访地点选择在银川市区及周边县城的公司企业及劳务市场。通过调查统计,宁夏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途径主要以非正规渠道就业为主。 对处于工作搜寻阶段的进程务工人员而言,进入所在工作单位的方式中最多的情况是“自谋职业”和“通过亲戚朋友、同乡介绍”两种形式,合计占70%。他们自谋职业的方式主要是自己通过报纸和网络等招工广告择业,通过劳务部门和职介所等正规就业渠道找工作的比例仅到17.9%。据相关方面的调查表明政府中介部门或劳动部门等正规就业渠道的作用正在稳步上升,受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倾向与通过本地政府部门和劳务市场找工作。从就业去向上看,建筑就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制造业比重提高。在其从业人员的行业分部上看,从事建筑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比重最高,占外出劳动力的31.6%,比上一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次为制造业,占1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交通运输、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比重分别为 10.7%、10.2%、10%和7.4%,分别比上一年略有提高;其他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 呈现较为分散的态势。从外出务工从事的工作种类上看: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全社会对服务需求的增加,从事服务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比重有所上升,生产设备运输人员比重有所下降,例如:2010年4成多的进程务工人员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从事服务业的占15.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占7.5%,与上年基本持平;个体经营者为11.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企业管理者及私营企业业主为1.3%,与上年基本持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为我国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与进城务工人员相关的各种问题不断涌现,使进城务工人员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在这问题中,其最根本的就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如今,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问题也再次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新型势下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问题。 第一,进城务工人员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进城务工人员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出务工人员,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了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道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进城务工人员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好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加以解决。 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构架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人员中,65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25.0和23.7,2001年分SU降低为9和5.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三)医疗救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 篇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施方案 泸县石桥镇学校 落实义务教育“两为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儿童少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为广大儿童少年(本文来自:https://www.sodocs.net/doc/0262478.html, 小草范文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是纳入全校教育发展规划。我校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校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同时,对随父母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就近入学,并做到应入尽入。严格要求各分校不得以

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其他行为的测试,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分校,在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清理规范有关制度。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歧视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在入学过程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所有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学校都不得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打工子女学校”等岐视性字眼命名,或在学校内单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四统一”即与城市学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三是实行转入转出制度。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要求接受学校简化学籍变更手续,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办理,以方便进城务工农民家长和学生。同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转入转出制度管理,防止出现辍学现象。 四是建立管理档案库。为全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资料详尽的学籍管理档案,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住址、

2020年(金融保险)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实施细则

(金融保险)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实施细则

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实施细则 阅读:1638发布时间:2008-12-04 甬劳社办〔2007〕222号 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市有关单位: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发〔2007〕101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制订本实施细则。 壹、适用范围和对象 (壹)本实施细则适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以及和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务工人员。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制外用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参照执行。 (三)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段内,和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含外国籍、港澳台地区人员)。 二、社会保险内容和缴费标准 (壹)本实施细则所称的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用人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自建立劳动关系之月起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统壹由用人单位缴纳,外来务工人员个人不缴费。具体缴费标准按以下规定执行: 1.工伤保险。缴费基数按参保的外来务工人员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无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按个人当期实际工资,下同)确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统筹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高于统筹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 缴费比例按统筹地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规定确定,其中市级统筹区域的缴费比例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甬政发〔2007〕5号)和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