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已经具备相当于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自学应考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高等教育分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要求、教材及课时:

1.教学要求:

(1)《大学语文》(自学考试)的教学,应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引导自学应考者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与中文专业文学作为选课程的不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在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的关系。对精读课文要精讲多练、重视其综合应用的示范作用,以指导自学应考者对泛读课文的学习。对泛读课文的辅导不必求之过全、过深,只要讲清要点即可。

(4)注意结合作为介绍有关文学知识,但对有关背景的讲授应适度,不宜过分扩展范围,加深难度。

2.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本课程教学总时数暂定为90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作品篇目

1.精读作品:32篇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轲》

(3)《秋水》(节选)庄周

(4)《谏逐客书》李斯

(5)《“今”》李大钊

(6)《灯下漫笔》鲁讯

(7)《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毛泽东

(8)《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9)《郑伯克段与鄢》《左传》

(10)《李将军列传》司马迁

(11)《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12)《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3)《香市》茅盾

(14)《爱尔克的灯光》巴金(15)《背影》朱自清(16)《氓》《诗经》(17)《饮酒》(其五)陶渊明(18)《行路难》(其一)李白(19)《兵车行》杜甫(20)《杜陵叟》白居易(21)《关山月》陆游(22)《炉中煤》郭沫若(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2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2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27)[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8)《前赤壁赋》苏轼(29)《门槛》屠格涅夫(30)《风波》鲁讯(31)《断魂枪》老舍(32)《苦恼》契诃夫2.泛读课文33篇:

(1)《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2)《答李翊书》韩愈(3)《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4)《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5)《论毅力》梁启超(6)《论学问》培根(7)《始访西山宴游记》柳宗元(8)《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苏轼(9)《报刘一书》宗臣(10)《马伶传》侯方域(11)《故都的秋》郁达夫(12)《往事》冰心(13)《国殇》屈原(14)《上邪》汉乐府(15)《短歌行》曹操(16)《从军行》(其一)王昌龄(17)《山居秋暝》王维(18)《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19)《登高》杜甫(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2)《一句话》闻一多(23)《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24)《鹰之歌》高尔基

(2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7)《长亭送别》王实甫

(28)[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9)《石崇与王恺争豪》刘义庆

(30)《宝玉挨打》曹雪芹

(31)《嘱咐》孙梨

(32)《米龙老爹》莫泊桑

(33)《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二)教学要点与课时安排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的教学,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如下:

1.语文知识部分:

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自学应考者辩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文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不要求做语法分析)

(1)文言实词:主要是辩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辩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重点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

乃。

(3)文言句式:主要是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

序句式。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地转换成

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2.文学知识部分

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知识: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作品集名称。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编著者,朝代、文体性

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在文学史上地位。

(2)文体知识:要引导自学应考者认识教材中四篇文体知识介绍文章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语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记传

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

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及其主要特征。

3.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1)精读课文:

主要是引导自学应考者识记课文作者、所属时代或国别、课文文体、基本表现方法;

理解并概括课文主旨(论说文中心论点、记叙文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主

题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

注意让自学应考者能正确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概括其大意,主要创作特色。简要分析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2)泛读课文:

教学要点与精读课文大致相同,但难度深度有所降低。

各篇课文的具体要求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4.作文部分

主要是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书面表达能力,基本要求是: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

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议论和说明的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

1.精读课文:约54课时

2.泛读课文:约24课时

3.写作:约20课时

4.自测考试:约10课时

教材:大学语文(本科)(1999年版)徐玉中等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1.识别记认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欣赏评价能力 4.表达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文学常识 要求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识记每一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流派、作家作品特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方法。 ●文体知识 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各种文体的体式特征、构成要素和表述手段、韵味,都有所认识和理解。 ●汉语基本知识 理解精读课文中古汉语文字、词汇、句式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和了解作家的原名、字、号(谥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成就功业、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写作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主题、题材,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题材选择、剪裁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结构、层次,理解结构要领,结构的完整、严谨的要求。 识记和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述方式的特点。 ● 《孔孟语录(十二则)》 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 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大学语文》参考书目

《大学语文》参考书目 1.相关网站和清华CNKI、维普资讯和万方等各大数据平台;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8版)》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3.《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之一?大学语文(全编本)》王步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06出版); 4.《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齐森华,教育部高教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6出版); 5.《国试书业?大学语文(公共课程?最新版)》国试书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07出版); 6.《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1998年版; 1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一卷刘祥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二卷龙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三卷吴秀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四卷汪文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6.《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7《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8.《世界文学名著选读》(1—5)陶德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文艺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1《中国文化史》冯天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中国哲学史》郭齐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集一、集二、集三)陈洪、李瑞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4.《中国诗歌艺术》王红、谢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语文素养高级教程》李瑞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6.《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言出版社1989年版; 27.《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8.《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9.《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0.《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2.《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3.《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34.《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35.《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6.《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诗经·采薇》 大学语文 教案

诗经·采薇 (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古人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国风》好色而不淫,我们从《蒹葭》中可以体会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能表现得这样含蓄,这样有分寸,是这首诗的优点。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人概括为“怨而不怒”,也是一种分寸感。孔子说,诗可以怨,就是可以通过诗来宣泄自己的怨愤,但是要有分寸,不能剑拔弩张,不能“怒”,否则就不是艺术了。我们从这篇《采薇》中可以充分体味到这一特点。 (二)译文 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一年又完啦。没有老婆没有家,都是玁狁害的呀。没有空闲安定下,还是玁狁害的呀。 2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柔嫩好可爱。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烦忧多牵挂。 满腔愁绪像火烧, 饥渴交加苦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谁来替我捎家书? 3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老像干柴。 说回家啊说回家, 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差遥遥无尽头, 想要休息没闲暇。 我心疼痛如针扎, 就怕日后难还家。 4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烂漫吐芳华。 什么车儿高又大? 原来将帅乘坐它。 驾起兵车要出征,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每月要打数仗呢。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精选)西南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一、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论述语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落实。 在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是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向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阅读教学”,它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读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至关重要。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我读得准确流利吗?”“我读出情感了吗?”“我怎样才能读得更好些?”通过多诵读、多思考、多比较来追求朗读的满意效果。 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后评议:好,好在哪里;不好,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当然不是每读必评,但对于一些有共性或有代表性的“个读”适当进行评议,在读法上会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三,可结合具体内容提示相关读法。如:怎样把握喜怒哀乐、激动紧张等情感基调,怎样进入语言情境,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柔刚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过程与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的过程,逐步掌握感悟理解的有效方法。 一是提示理解方法,教师可因文而异,在导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提示相关的理解方法,例如按什么顺序学,用什么方法学,抓什么要点学,带什么问题学等等。 二是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展示阅读理解时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法指导,在导读理解时,教师可对学生的解答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谈你的想法。”“能说说你理解错了的原因吗?”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启迪,形成“互感”。 三是介绍学习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安排学生交流阅读理解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说说怎样读思画议,扣词析句;怎样把握中心,体悟情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一个个问题的学法提示,学生自然会领悟到针对所学内容该采用哪些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形成技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总的来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启发者、授之以渔,起到帮扶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方法”,在领悟方法的同时要感悟“过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其在终身学习中受益。方法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脱离了具体过程讲方法,方法无所谓优劣,离开方法去讲过程,过程无所谓好坏,把过程与方法对应起来去思考、去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举例论述洪振涛的语感教学方法。 语言训练感受为先——浅谈学生的语感训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2013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适用于文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综合文化基础课的性质,照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素质和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 (二)正确掌握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字。 2. 文从字顺,符合汉语语法规。 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能力 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 (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 (2)作品的作者、出处。 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 (六)作文 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老子》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

大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论语·学而篇》 教学内容: (1)识记《论语》的基本知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 第二课《老子》(节选)(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3)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 (4)背诵或熟读本文。 详细内容:

(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哲学方面:尊道有无,师法自然。 修身方面:返璞归真,虚静守柔。 治国方面:无为不争,小国寡民。(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 老子通过讲述曲与全等六个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宣扬了他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和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课《大学之道》 (1)识记《大学》的基本知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详细内容: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 “三纲目”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

第四课《采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3)分析本诗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 (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 (5)熟读本诗。 教学内容: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参考“学习导读”第1—3段:)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反复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久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战争频仍,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新版大学语文教材目录-新版.pdf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目录一(按历史年代排列)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诗经?黍离 《老子》四章 左传?晏子论“和”与“同” 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庄子?秋水(节选) 离骚(节选)…………………………………………屈原《论语》四则 礼记?大同 史记?周亚夫传………………………………………司马迁※上山采蘼芜 ※《山海经》三则 思旧赋…………………………………………………向秀 悼亡诗…………………………………………………潘岳《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搜神记》二则………………………………………干宝《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饮酒》其八…………………………………………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把酒问月………………………………………………李白 西上莲花山……………………………………………李白 登楼……………………………………………………杜甫 新婚别…………………………………………………杜甫 张中丞传后序…………………………………………韩愈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隋宫……………………………………………………李商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八声甘州………………………………………………柳永 ※老樵…………………………………………吕南公 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 超然台记………………………………………………苏轼千秋岁……………………………………………秦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李清照 ※汉宫春?潇洒江梅…………………………葛长庚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水调歌头……………………………………………张孝祥 长歌行…………………………………………………陆游 〔双调〕夜行船?《秋思》尾曲……………………马致远〔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 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 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语、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文中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指定篇目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 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重要作品里的名句。 3.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4.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 三、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 1.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4.概括文章的主旨、理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说 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畅、标点正确。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知识内容比例: 1.汉语基本知识约20% 1 / 7 2.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约20% 3.阅读约20% 4.写作40% 三、试卷题型及赋分 1.选择题约25% 2.古文翻译题约10% 3.填空题约5% 4.阅读题约20% 5.作文40% 四、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5% 难题约25% Ⅳ. 题型示例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1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 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 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二课:《秋水》 1.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 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篇一: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第一章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诗歌;熟悉并背诵《蒹葭》;掌握《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秋水》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诗歌概述、《秋水》的写作特色 难点:《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教学学时: 4学时 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述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按照通常的 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 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 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 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 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 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 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 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 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 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 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 民族精神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