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经济增长

第二章-经济增长

第二章-经济增长
第二章-经济增长

增长篇

第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2经济增长模型

●2.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4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意味着总产出的扩张和平均收入的增

加,是经济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断实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诸多因

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 u t p u t)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的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包括影响资源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经济

和非经济的因素。

●技术

●制度

●结构变迁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

●包括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形式。

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

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我们称为粗放(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我们称

为集约(内含)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

●尽管增长不是发展的全部,但却是其核心内容。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增长

问题,经济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研究。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40年代末,哈罗德和多马分别根据凯的思想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发展中

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凯的理论是静态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则将之动态化、长期化了,用来说明

稳态的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

●用动态的观点说,一个时期的储蓄转化为资本,即新资本形成是下一时期产

出增长的源泉,而产出增长又成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这一过程进行下去,就成为持续的经济增长。

●产出决定于资本,而资本来源于储蓄。所以,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是资本

-产出比率和储蓄率。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数学表述

●1.前提假设:

●(1)为了抽象掉各种复杂的因素,假设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既是资本品

又是消费品,既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又能用于投资和扩大生产。

●(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

生产,不能相互替代。当劳动相对丰裕时,产出只受资本投入量的约束,生产函数是Y=K/v。

●其中,Y代表产出量,K代表资本存量,v代表资本-产出比率。v由外在

技术条件决定。

●(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规模无关。

●(4)S=s·Y,其中S代表储蓄量,Y代表国民收入,s是储蓄率,是由其他

外在因素决定的。

●(5)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也由其他外在因素决定。

●(6)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因而v是固定不变的;又假设资本在生产过程

中没有损耗,所有的投资都形成新增资本,即I=⊿K。

●2.经济增长率g

●因为新增资本等于投资等于储蓄,⊿K=I=S

●储蓄等于国民收入乘以储蓄率,S=s·Y

●国民收入,即产出,等于资本存量除以资本-产出比率,Y=K/v

●国民收入的增量等于新增资本除以资本-产出比率,⊿Y=⊿K/v

●由以上各式,可得出经济增长率

●g=⊿Y/Y=(⊿K/v)/Y=(s·Y/v)=s/v

●g=s/v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哈罗德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产出比率:

●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v1---资本存量的实际增加量与产出的实际增加量的

比值;

●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v2---企业家为了获得一个单位的产出增加量

所意愿投资的资本数量。

●由v1得出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由v2得出的增长率为有保证的增长率或

意愿增长率。

●当两者相等时,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全部储蓄都转化为投资,经济实现

了稳定增长。

●而当两者发生偏离时,不但不能自行纠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偏离,使经济

过度扩张或收缩,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以上只考虑了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实际上决定产出的还有另一个要素---劳

动。

●在劳动力相对丰裕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只受资本的约束;

●在劳动力相对欠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就受劳动的约束。此时,经济增长只

能来源于劳动力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等于劳动力或人口的增长速度,即等于n,n为自然增长率。

●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应使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

●但是经济中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机制使这二者必然相等。

●哈罗德发现,即使国民经济在某个时期可以达到充分就业,在以后的时期也

会达不到,因为劳动力与产出和资本并不是以相同的速度在增长。

意义

●哈罗德-多马模型以简洁的方式强调了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

用;

●其政策主张是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储蓄率,促进资本形成,以

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

缺陷

●第一,假定资本-产出比率是固定不变的。

●第二,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第三,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形成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

二、索洛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凯恩斯的结论出发,得出了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的结论。

●索洛等人于50年代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关于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的

假设,建立了新的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索洛等人认为,各种生产要素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就是说同样的产出可以由

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得出。

●随着经济的增长,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它们的相对价格也会发生

变化,生产者将据此对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做出调整,以尽量降低成本。

●资本-产出比例是可变的,即使劳动和资本不能保持平衡增长,整个经济也

可以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索洛模型的数学表述

●1、前提假设

●(1)总量生产函数为Y=(K,L)。这表示总产出Y取决于资本的总投入量K

和劳动的总投入量L。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点,如果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同时增加或

缩小相同的倍数,产出也会增加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该生产函数又可写为y=f(k)=F(k,1),它表示人均产出y只受人均资本投入量k的影响。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都为正,即在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资本的投

入量会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反之亦然。但边际产出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即某种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产出增加是逐渐减少的。

●(2)储蓄量S等于储蓄率s乘以国民收入Y:S=s·Y。s是外生的。

●(3)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n是外生的。

●2、均衡经济增长率

●新增资本等于投资等于储蓄:⊿K=I=S

●储蓄等于国民收入乘以储蓄率:S=s·Y

●国民收入,即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Y=F(K,L)

●由以上各式可得:⊿K=s·F(K,L)

●每一期的资本存量K t都等于上一期的资本存量K t-1加上新增资本:

●K t=K t-1+s·F(K t-1,L t-1)----(1)

●将上式稍作变形,可得:

●K t·L t=K t-1·L t-1+s·f(K t-1)·L t-1其中,现期人

●口L t与上期人口L t-1之间存在关系:

●L t=L t-1(1+n)-----(2)

●将(2)式代入(1)式并稍作整理可得:

●K t-K t-1=s f(K t-1)-n K t-1

●由此得到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k=s f(k)-n k

●其中,⊿k代表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

●令⊿k=0,可解出均衡的人均资本存量,或称均衡的资本-劳动比率:k=k*●当k=k*时,k的增长率为0,则K、L的增长率相等,均为n;Y的增长率也

为n。

●我们可以将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变换一种表达方法:⊿k=s f(k)-n k

●s f(k)=n k+⊿k

●一方面,n k是使资本广化,让资本存量随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另一方面,⊿k是使资本深化,使每个劳动力配备的资本量增加。

●在索洛模型中,存在着唯一的资本-劳动比率k*,使⊿k=0,在这一点上,总

产出、总资本、劳动都以相同的不变比率(n)增长。

●就是说,经济存在着一条平衡增长路径。不管经济处于什么初始位置,最终

都将回到平衡增长路径上。

●在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总产出增长率、总消费增长率、总资本增长率都

等于外生的劳动力增长率n;而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消费增长率都为0。

●储蓄率s在索洛模型中,只是具有水平效应而不具有增长效应。

●从索洛模型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对某一个国家而言,无论储蓄率有什么变化,最终总产出的增长率总会稳定

下来,与该国的人口增长率相等,从而使人均收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

●对不同的国家而言,无论他们的储蓄率有多大差别,在长期中总产出的增长

率也都会与各国的人口增长率趋于一致,各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在长期中都为0,只在人均收入水平上有所差异。这就是“趋同假说”。

意义

●索洛模型对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根据这个模型,储蓄率的变化不具有增长效应。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增加储蓄和引进外资时不应只重视资本数量的积累,而

更应注重本质量的提高,将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结合起来。

缺陷

●第一,总量生产函数不能准确描绘现实。

●第二,“长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第三,缺乏政策指导意义。

三、新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卢卡斯、罗默等学者,开始对新古典增长模型进行重新思

考,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

(一)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内生增长理论以假设要素报酬不变或递增,来解释经济长期的内生增长。

●1、“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1962):强调把从事生产的人获得“知

识”的过程模型。

●2、人力资本(卢卡斯,1988):用人力资本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

●3、研究与开发(R&D)---技术变迁:技术进步可以避免长期中的要素报酬

递减。

(二)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A K模型

●A K函数:

●Y=A k

●A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正常数;

●Y是产出。

●K是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的广义资本。

●该生产函数表示总产出是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

●一、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000年~182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几乎是发展中国家的4

倍,这种差距在1820年~1998年间继续存在。

●而在发展中国家,增长表现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1、亚洲的经济奇迹

●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超过了

所有其他地区。---“复兴的亚洲”

●复兴的亚洲主要由15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其中7个是世界最具活力的

部分,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平均人均收入增长率在1950~1973年间为2.6%。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是外向型经济、高投资、低通胀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增长不仅来自于资本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产率的提高。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几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戏剧性变化。

●20世纪80年代前,拉美的经济增长率几乎没有出现下降现象。

●80年代后,墨西哥等拉美各国遇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使他们不得不放弃

以往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发展战略,而转向更具市场化倾向的政策。

●转型使拉美各国付出成本,1980年~1990年间,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出现

了人均收入的负增长。

●1990年后,拉美经济增长有所恢复,但又被1995年墨西哥债务危机和1998

年俄罗斯拖欠债务影响。

●1980~1999年,拉美的人均收入年仅上升了0.3%.

3、非洲的困境

●非洲拥有近13%的世界人口,但其G D P仅占世界G D P的3%。

●这里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其1998年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最富地区的

5%,不到亚洲(不包括日本)人均收入的一半。

●1820~1980年间,非洲的人均收入约增长了2.5倍,但自从1980年以来,

非洲的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在下降。

●贫穷和经济停滞或下降是非洲的主要特征,但其间也存在着收入水平的差

距。

●20世纪50年代,虽然非洲各国逐渐独立,但政治上的混乱局面导致战争

不断;政局稳定之后,制度的不完善又使非洲停滞不前。

●1980年以来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债。

●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是非洲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问题。

●非洲的经济增长困难重重,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二、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1、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3、结构性弱点

●4、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5、制度因素

●6、其他外部因素(地理、战争、环境等)

三、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

●大多数发展国家都属于后进国家,在存在着诸多影响发展的障碍的同时,

也有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后发展国家因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而独有的、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的综合优势。

●主要包括资本后发优势、技术后发优势、制度后发优势和结构后发优势。

第四节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不仅受常规生产要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制度环境的制约。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增长的绩效截然不同,反映出改革前后的发展战略的

不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估计

●1、经济增长阶段

●根据统计指标,我们可以把1949年---1990年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过程划

分为4个阶段:

●Ⅰ建国初期(1950-1952年)。这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国民收入从358亿

增加到589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9.3%。

●Ⅱ1953-1957年,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大规模投资和基本建设

的推动,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9%。

●Ⅲ1958-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困难,经

济活动大起大落,经济的周期波动比较明显。其中,1960-1962年间经济增长最为艰难,1960年国民收入出现负增长。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再次出现大的波动,1967-1968年两年全面“内战”,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收入出现第二次负增长(-7.2%、-6.5%)。1976年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国民收入出现第三次负增长。

●Ⅳ1979-1990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4%。1978年以后,我国有了国

内生产总值指标,1979-1994年,G D P年增长率为9.8%,中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G D P)已经达到26462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5%,

居世界第四。

●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604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7.2%.

●2003-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

(G D P)年平均增长10.4%,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平均增长4.9%的水平

2、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舒元的研究结果表明:1952-1990年间,中国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

6.74%,其中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分别为5.8%和0.92%,净产出增长的99%来

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0.02%,占总增长率的0.3%。

●李京文对1953-199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前的26年间,

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负数;改革后的12年间,经济年均增长率是

8.35%,资本存量平均增长率为9.15%,劳动平均增长率为2.93%。资本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为50.9%,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8.8%。生产率平均增长率是2.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0.3%。

●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技术进步的贡献

率非常低,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典型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

●3、增长的持续性

●4、增长的稳定性

中国的经济难题

●1、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连续四年增速超过10%。

●投资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从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

升。因此,宏观调控的任务十分繁重。

●2、国际收支矛盾突出

●2005年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2006年达到1775亿美元。

●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因为我国

劳动力资源优势还有很大潜力,加工贸易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会发展。

●3、结构矛盾制约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

根本改变。

●占国土面积9.5%的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55.6%;

●而占国土面积71.5%的广大的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总量的

16.9%。

●4、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传统体制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处于粗放式形式,这给中国经济的进

一步增长带来困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改革开放后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转变。

●目前我国的需求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国内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偏高,消费需求较低。

●第二,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新中国6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

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G D 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 D 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

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 D 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 D P为3.8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

日本的78.6%。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

初,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

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

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入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的重要基础。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

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8年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调控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1万吨;猪牛羊肉类

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

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82190万千瓦

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

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

万吨增长到50092万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

出去”,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对外贸易大国。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

元。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7亿美元。

●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52年,我

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

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

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研发经费已占G D P1.52%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 D P1.52%,

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改革开放前,我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

了人造卫星。近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经过60年建设,

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年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处于发展中国

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为0.15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复习思考题

1、评述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模型的增长理论。

2、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

工程经济学--课后习题

工程经济学--课后习题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绪论 1、工程经济活动的要素有哪些P2 工程经济活动一般涉及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以及活动的效果 活动主体是指:垫付活动资本、承担活动风险、享受活动收益的个人或组织。活动目标:人类一切工程经济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都是为了直接或是间接地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而且不同活动主体目标的性质和数量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企业、个人。。。) 实施活动的环境:双重环境:自然环境---提供客观物质基础 经济环境---显示活动成果的价值 活动的效果:活动实施后对活动主体目标产生的影响。(效果是多方面的)2、为什么要科学地预见工程经济活动的效果 工程项目一般具有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个体性强的特点,因此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环节多、耗资大的过程。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工程估价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能够充分掌握市场变动信息,科学估算工程价格,科学预测目标,考虑工程项目是否能实现既定目标,是否值得去做。为了有目的的开展各种工程经济活动,就必须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慎重的估计和评价。 3、提高工程经济学的经济效果有何积极意义 科学预见工程经济活动的可能效果,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动因素提前主动做出反应,以求目标效益最大化。 4、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含哪些内容 (1).工程经济学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 (2).技术与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工程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预见活动的结果; (4).工程经济分析是对工程经济活动的系统评价; (5).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 5、为什么要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系统评价 因为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工程经济活动进行工程经济评价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评价指标不同,因而评价的结论有可能不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它的历史过程,重点把握五种类型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适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正常数量和比例的储蓄、投资和外援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不可少的理论是( )。 A.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新经济增长理论 2、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 )。 A.罗伊·哈罗德 B—阿瑟‘刘易斯 c索洛 D.w.w.罗斯托 3、在线性阶段理论中,经济发展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最关键 A.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在经济起飞阶段,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净投资必须达到国民收入的( )。A.15% B.5% C.10% D.20% 5、在向成熟推进阶段,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占国民收入的( D )。 A.20% 30% B.10% C.5%一15% D.15% 6.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D )。 A.主导部门是具有革新创造性的部门 B.主导部门一般增长得较慢但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C.辅助部门是作为主导部门发展的条件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 D.派生部门是由于总收入、人口、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得到稳定增长的部门 7.为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依据的理论是( )。 A.国际依附理论 B.新经济增长理论 c.结构转换理论 D.经济成长阶段理论8、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B.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C.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认为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掠夺活动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理论有( A.线性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反对国家干预的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 E.新经济增长理论 2.罗斯托的线性阶段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过 ( )。 A.传统社会阶段 B.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C.起飞阶段 D.向成熟推进阶段 E.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中,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转移为() A.耐用消费品部门 B.教育卫生部门 C.住宅建设部门 D文化娱乐部门 E.旅游部门 4、一个部门如果要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它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A.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大 B.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C.部门产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 D.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E.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大5、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显示( )。 A.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反比 B.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D.无法确定 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 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 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 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 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工程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思考题 1、什么就是现金流量?财务现金流量与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有什么区别? 2、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有哪些? 3、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4、为什么在技术经济分析中要引入经营成本的概念? 5、绘制现金流量图的目的及主要注意事项就是什么? 6、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就是如何对时间因素进行研究的?试举例说明之。 7、何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8、单利与复利的区别就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9、什么就是终值?现值?资金等值? 10、什么就是名义利率?什么就是实际利率?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名义利率一定时,按半年计息时,实际利率(c )名义利率。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不确定 2、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c )。 A、就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就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 C、就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 D、采用名义利率还就是实际利率 3、某人贷款购房,房价为15万元,贷款总额为总房价的70%,年利率为6%,贷款期限为6年,按单利计息,则6年后还款总额为( a )万元。 A、12、71 B、17、21 C、14、28 D、18、 24 4、某工程项目,建设期分为4年,每年投资额如下表所示,年单利率为6、23%,则其投资总额F 、335、00 5、实际利率就是指在名义利率包含的单位时间内,按(b )复利计息所形成的总利率。 A、月利率 B、周期利率 C、年利率 D、季利率 6、已知名义利率额为12%,年实际利率为12、68%,则一年内实际计息次数为( c )。 A、2 B、4 C、12 D、6 7、已知某笔贷款的名义利率为12%,实际利率为12、62%,则该笔贷款按( d )计息。 A、月 B、半年 C、季 D、两个月 8、已知年利率为15%,按季度计息,则年实际利率为( c )。 A、15、56% B、12、86% C、15、87% D、15、62% 9、某企业为扩大经营,现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按年利率12%的复利计算,若该企业在第4年的收益已经很高,则决定在该年一次还本付息,应偿还( a )。 A、1573、52万元 B、1600、00万元 C、1537、25万元 D、1480、00万元 10、某人向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0%,按月计息,一年末应归还的本利与为1899、9万元,则该人当年贷款总额为( b )。

第二章-经济增长

增长篇 第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2经济增长模型 ●2.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4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意味着总产出的扩张和平均收入的增 加,是经济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断实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诸多因 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 u t p u t)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的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包括影响资源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经济 和非经济的因素。 ●技术 ●制度 ●结构变迁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 ●包括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形式。 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 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我们称为粗放(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我们称 为集约(内含)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章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财务战略和预算 第一节财务战略 一、财务战略的特征 企业战略是企业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考虑全局和企业整个发展过程,实现企业目标的思维方式及相关决策。财务战略是与企业战略相配合的财务资源管理战略,它是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目的,以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长期优化配置为内容的一系列战略性思维和决策。财务战略内生于企业战略,又以财务资源配置形式支撑企业战略。 财务战略具有战略的共性和财务特性,其特征有: (1)财务战略属于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的重大谋划; (2)财务战略涉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3)财务战略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资源配置能力息息相关; (4)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长期优化配置。 二、财务战略的类型 财务战略考虑的是财务资源的长期配置问题,因此按照财务资源配置特征不同,财务战略可以分为: 1.积极扩张型财务战略,表现为长期内迅速扩大投资规模、全部或大部分保留利润、大量筹措外部资金。 2.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表现为长期内稳定增长的投资规模、保留部分利润、内部留利与外部筹资结合。 3.收缩防御型财务战略,表现为维持或缩小现有投资规模、分发大量股利、减少对外筹资甚至通过偿债和股份回购归还投资。 按照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财务战略还可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分配战略。三、财务战略规划 财务战略规划是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全面评价与财务资源相关的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最终形成对达到企业目标的综合评价和相应战略决策的过程。 (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新的发展机会和避免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外部环境分析包括: 1.总体市场因素分析,包括对市场规模大小、市场增长率、经济周期的分析等。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包括行业现有竞争者和现有的竞争力力量分析、潜在的进入者力量分析、供应方力量分析、需求方力量分析、替代品力量分析。 3.其他环境因素分析,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因素、文化因素的分析等。 内部条件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估自身的资源和价值来源,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内部条件分析不仅包括本企业内部条件分析,还包括对目标企业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内部条件分析的内容包括: 1.企业竞争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分析、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分析、企业周期阶段分析。 2.企业独特性竞争优势的分析。包括企业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独特驱动因素分析等。 (二)财务战略的确定方式 在企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于外界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和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不同,企业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目标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即便处于同一周期阶段,内外部条件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目标也会采取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根据企业发展周期的阶段特点,企业确定财务战略的一般方式有: 1.引入期财务战略。这个阶段企业产品处于研发投入阶段,没有形成收 入和利润能力,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非常高,因此财务战略的关键是吸纳权益资本,筹资战略是筹集权益资本,分配战略是不分红,投资战略是不断增加对产品开发推广的投资。 2.成长期财务战略。这个阶段企业产品成功推上市场,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利润大幅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试题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判断 1、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 )T 2、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存货投资。( )F 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T 4、人均生产函数说明了人均产量与人均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F 5、如果W G G ,则经济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 )F 6、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其15岁以下人口在人口中占的比例也高。( )T 7、如果一国用借款购买生产资本并使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高于利率,那么,它向国外大量借款就不会引起债务负担过重。( )T 8、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投资的增长率。( )F 9、加速原理意味着,如果实际国民收入迅速增加,那么投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方移动。( )T 10、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从总需求角度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的长期趋势。( )T 二、选择题 1、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C ) A 、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 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对。 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D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都对。 3、当某一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C )。 A 、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因而存货增加; B 、总需求逐渐增长;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4、在熊彼得的经济周期理论中:( C ) A 、用太阳黑子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B 、用心里预期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C 、用企业家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D 、用货币数量增减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 5、解释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把繁荣的衰退归因于( A )。 A 、消费者的支出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所以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 B 、投资比消费增长快,所以没有足够的物品供消费者购买; C 、储蓄和投资减少; D 、政府税收太高,以致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 6、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B )。 A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B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C 、关于经济增长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D 、关于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工程经济第二章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一节现金流量 一、基本概念 1.现金流出:对一个系统而言,凡在某一时点上流出系统的资金或货币量,如投资、费用等。(CO) 2.现金流入:对一个系统而言,凡在某一时点上流入系统的资金或货币量,如销售收入等。(CI) 3.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4.现金流量:各个时点上实际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净现金流量的统称) 二、现金流量的表示方法 1.现金流量表:用表格的形式将不同时点上发生的各种形态的现金流量进行描绘。 2.现金流量图 现金流量图的三大要素:大小、流向、时间点 ?横轴是时间轴,每个间隔表示一个时间单位,点称为时点,标注时间序号的时点通常是该时间序号所表示的年份的年末。 ?与横轴相连的垂直线,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向下表示现金流出,长短与现金流量绝对值的大小成比例,箭头处一般应标明金额。

?一般情况,时间单位为年。现金流出发生在年初,流入发生在年末。(工程经济上) 第二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两笔等额的资金,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它们在价值上就存在着差别,发生在前的资金价值高,发生在后的资金价值低。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 而产生的增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与生产和过程相结合的,离开了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资金是不可能实现增值的。 二、利息和利率 1.利息(I n) ?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资金使用权所获得的补偿)利息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是其最直观的表现。因此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是计算利息的方法。 利息通常根据利率来计算。 2.利率(i) ?一个记息周期内所得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doc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工程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题: 1、简述项目现金流的概念及现金流量的几种表达方式。 2、简述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3、单利和复利利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5、资金等值的概念是什么? 1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表达方式有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图两种。 2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时间推移中的增值能力,它是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应该承认,资金具有随着时间过程的延长而增值的能力。但是,一般的货币不会增值,只有同劳动结合的资金才有时间价值。因为这种物化为劳动及其相应的生产资料的货币,已转化为生产要素,经过生产和流通过程,归流的货币量比原来支付的货币量更大,这种增值是时间效应的产物,即资金的时间价值。 表达形式:利润和利息是资金时间值的基本表达形式,它们都是社会资金增值的一部分,是社会剩余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各方面再分配。利润由生产和经营部门生产,利息是以信贷为媒介的资金使用权的报酬,都是资金在时间推移中的增值。对于利息和利润的获得者来说,利润和利息

都是一种收入,都是投资得到的报酬。利息是贷款者的报酬,而利润则是生产经营者的报酬。在经济评价中用以度量资金时间价值的“折现率”,是指贷款人或企业经营者对其投资得到的利息率或利润率,也是指企业使用贷款人的资金或自有资金来支付人力、物力耗费,用以经营企业所获得的收益率。 原因: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建立和应用,不仅可以促进节约资金,而且可以促进更好地利用资金。活劳动的节约、物化劳动消耗和占用的节约,体现在作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的资金节约上。它不仅要求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而且要求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评价投资方案,不仅评价方案的投资是否节省,而且评价方案投资后的经济效益是否好。这对于提高经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整个社会重视货币资金有效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单利和复利都是计息的方式。单利与复利的区别在于利息是否参与计息。 单利计算方法下在到期时段内利息不参与计息;复利计算中利息按照约定的计息周期参与计息。 4名义利率是指银行挂牌的利率,而有效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率减支通货膨胀率,即有效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只反映了资金在一定期限后的表面收益,而有效利率则反映了资金的实际时间价值,即在一定期限后资的实际购买力变动率。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有效利率是借贷人要

第二章:工程经济要素

第二章:工程经济要素 1单选(2分)某项工程从筹建开始到全部竣工投产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资金投入称为? A.工程造价 B.建设投资 C.工程费用 D.工程项目投资 答案:D 2单选(2分)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几个方面? A.2 B.5 C.4 D.3 答案:D 3单选(2分)按我国现行规定,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其中基本预备费的计取基数是 A.工程建设其他费 B.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建设投资 D.工程费用 答案:B 4单选(2分)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投资的组成中,工程建设其他费包括 A.基本预备费 B.土地费用 C.规费 D.税金 答案:B 5单选(2分)某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一年贷款800万元,第二年贷款1000万元,每年贷款均衡发放,年利率为8%,则该项目的建设期利息为多少? A.126.73 B.104 C.138.56 D.106.56 答案:C 6单选(2分)折旧是指()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资产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A.无形资产 B.总资产 C.流动资产 D.固定资产 答案:D 7单选(2分)下列资产中应该计算摊销费的是 A.厂房 B.办公楼 C.商标权 D.机器设备 答案:C 8单选(2分)设备原值价值为8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残值为2000元,则用平均年限法计算第7年末的设备的账面价值为多少? A.3800 B.4400 C.4200 D.3600 答案:A 9单选(2分)某种设备的原值为2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折旧年限为8年,则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5年的年折旧费为多少? A.1182.52 B.1582.03 C.1423.83 D.1025.86 答案:B 10单选(2分)某公司以2000万元投资某建设项目,其中90%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0

工程经济第二章

第一节现金流量 一、基本概念 1、现金流出:对一个系统而言,凡在某一时点上流出系统的资金或货币量,如投资、费用等。(CO) 2、现金流入:对一个系统而言,凡在某一时点上流入系统的资金或货币量,如销售收入等。(CI) 3、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4、现金流量:各个时点上实际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净现金流量的统称) 二、现金流量的表示方法 1、现金流量表:用表格的形式将不同时点上发生的各种形态的现金流量进行描绘。 2、现金流量图 现金流量图的三大要素:大小、流向、时间点 ?横轴就是时间轴,每个间隔表示一个时间单位,点称为时点,标注时间序号的时点通常就是该时间序号所表示的年份的年末。 ?与横轴相连的垂直线,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向下表示现金流出,长短与现金流量绝对值的大小成比例,箭头处一般应标明金额。 ?一般情况,时间单位为年。现金流出发生在年初,流入发生在年末。(工程经济上)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两笔等额的资金,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它们在价值上就存在着差别,发生在前的资金价值高,发生在后的资金价值低。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资金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与生产与过程相结合的,离开了生产过程与流通领域,资金就是不可能实现增值的。 二、利息与利率 1、利息(I n) ?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资金使用权所获得的补偿)利息就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就是其最直观的表现。因此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就是计算利息的方法。 利息通常根据利率来计算。 2、利率(i) ?一个记息周期内所得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 利率就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就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利息的计算

工程经济学第二章资金等值计算复习题

资金等值计算复习题 1、某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在建设期第一年贷款100万元,第二年贷款400万元,第三年没有贷款,贷款利率为10%,用复利计息,建设期中第三年的贷款利息为多少?建设期建设利息共为多少? 2、某设备价格为120万元,采用5年内分期付款方式,合同签订时付了40万元,第一年年末支付了20万元,然后每半年等额付款一次,年利率为10%,每半年复利一次。问每半年应付多少设备价款? 3、某投资者5年前以200万元价格买入一房产,在过去的5年内每年获得净现金收益25万元,现在的房产能以250万元出售。若投资者要求的年收益率为20%,此项投资能否达到要求的收益水平。 4、求下列等额支付的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各为多少? (1)年利率为6%,每年年末支付500元,连续10年; (2)年利率为8%,每年年初支付1000元,连续10年; (3)年利率为12%,每季度计息一次,每季度末支付1000元,连续10年; (4)年利率为12%,每季度计息一次,每年末支付1000元,连续10年。 5、现有一项目,其现金流量为:第一年末支付1000万元,第二年末支付1500万元,第三年收益200万元,第四年收益300万元,第五年收益400万元,第六年到第十年每年收益500万元,第十一年收益450万元,第十二年收益400万元,第十三年收益350万元,第十四

年收益450万元。年利率为12%,求现值、终值、第二年末项目的等值、等值的年金。 6、一项永久性奖学金,每年颁发50000元奖金,若年利率为5%,则该投资现值的投资额为多少? 7、某人从事小额贷款生意,他按合同借出200元,合同规定,借款者在偿债时须在每个周末付给6.8元,持续35周,问: (1)年名义利率为多少? (2)年实际利率为多少? 8、某人在孩子5岁时将一笔存款存入银行,准备在孩子18岁和24岁时可以分别取出10000元,假设银行利率为7%,按复利计算,则现在应存款多少? 9、某人每月末存款100元,期限5年,年利率为12%,每半年复利一次,计息周期内存款分别按单利和复利计算,求第五年年末可得本利和为多少? 10、某设备价格为55万元,合同签订时付了10万元,然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第一年末付款14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半年付款4万元,设年利率为12%,每半年复利一次,问多少年能付清设备款? 11、某家庭以住房抵押贷款方式购买了一套住宅,住房抵押贷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6%,以每月2500元等额还款。该家庭于第9年年初一次性偿还贷款本金10万元,余额在以后的5年内用按月等额还款的方式还清,则在最后5年内的等额还款额为多少?请画出现金流量图并求解。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1、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5、88分) A用不变价格计算得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得经济发展规模 B用现行价格计算得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得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得增长 D经济增长率得高低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得标志 正确答案:D ?2、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得计算应采用( )。(5、88 分)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 正确答案:D ?3、假设某个国家2011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得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为(). (5、88 分) A3.0% B4。0% C7.0% D4。2% 正确答案:D ?4、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由( )首先提出得.(5、88分) A罗伯特·索罗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法玛 正确答案:A ?5、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得劳动产出弹性与资本产出弹性分别就是0.4与0。6,劳动力与资本得年增长率分别就是2%与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得增长率就是()。(5、88分)

A2% B5% C6% D2。2% 正确答案:D ?6、按周期波动得时间长短划分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得就是()。(5、88 分) A长周期 B短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正确答案:C ?7、下列对古典型经济周期表述正确得就是()。(5、88分) A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B低谷时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C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即经济总量只就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D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就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正确答案:A ?8、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其中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5、88分) A复苏阶段与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与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与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与萧条阶段 正确答案:B ?9、在经济周期得复苏与繁荣阶段可能出现()。(5、88 分)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1、资本得效率也就就是所谓得投资效益,就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表示。(5、88 分) A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余额得比率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88 分) A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B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D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正确答案:D ?2、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5.88 分)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 正确答案:D ?3、假设某个国家2011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为()。(5.88 分) A3.0% B4.0% C7.0% D4.2% 正确答案:D ?4、全要素生产率是由()首先提出的。(5.88 分) A罗伯特·索罗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法玛 正确答案:A ?5、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是0.4和0.6,劳动力和资本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和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5.88 分)

A2% B5% C6% D2.2% 正确答案:D ?6、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划分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5.88 分) A长周期 B短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正确答案:C ?7、下列对古典型经济周期表述正确的是()。(5.88 分) A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B低谷时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C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D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正确答案:A ?8、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其中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5.88 分)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 正确答案:B ?9、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5.88 分)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1、资本的效率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表示。(5.88 分) A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余额的比率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的科学,它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1.衡量整体经济状况的三个关键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对于这个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名义GDP和实际GDP。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来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被称为名义GDP的。实际GDP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根据基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实际GDP由于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于不同年份间实际产出量的大小比较起到一个很好的指示作用。 ②利用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GDP时可能存在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经济活动并未通过市场来开展,这就使这些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被GDP统计所忽略。 ③在GDP的核算中,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剔除了对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 ④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⑤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一般价格水平 ①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篮子商品”,根据这些代表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市场零售价)所计算出来的一般价格水平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对人们的消费具有代表意义的商品往往会发生改变,此时用于计算CPI的代表性商品的构成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CPI从消费的角度衡量了一般价格水平。 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PPI包括诸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度量生产者出售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即出厂价)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度量生产者在购买原材料时所承受的价格)等。PPI从生产的角度衡量了一般价格水平。 ③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是一个涉及范围更广的指数,涉及经济中的全部产品和服务。GDP折算指

工程经济学第二章汇总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及资金等值计算 思考题 1. 什么是现金流量?财务现金流量及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有什么区别? 2。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有哪些? 3。经济成本及会计成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 为什么在技术经济分析中要引入经营成本的概念? 5. 绘制现金流量图的目的及主要注意事项是什么? 6。在技术经济分析中是如何对时间因素进行研究的?试举例说明之。 7。何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8。单利和复利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9. 什么是终值?现值?资金等值? 10. 什么是名义利率?什么是实际利率?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名义利率一定时,按半年计息时,实际利率(c )名义利率。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不确定 2.单利计息及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 C.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 D。采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 3. 某人贷款购房,房价为15万元,贷款总额为总房价的70%,年利率为6%,贷款期限为6年,按单利计息,则6年后还款总额为( a )万元. A。12.71 B。17.21 C.14。28 D.18.24 4.某工程项目,建设期分为4年,每年投资额如下表所示,年单利率为6.23%,则其投资总 5。实际利率是指在名义利率包含的单位时间内,按(b )复利计息所形成的总利率。 A。月利率 B.周期利率 C.年利率 D.季利率 6. 已知名义利率额为12%,年实际利率为12。68%,则一年内实际计息次数为( c )。A。2 B.4 C。12 D。6 7.已知某笔贷款的名义利率为12%,实际利率为12。62%,则该笔贷款按( d )计息。 A.月 B。半年 C。季 D。两个月 8.已知年利率为15%,按季度计息,则年实际利率为( c )。 A。15.56% B.12。86% C.15。87% D。15。62% 9. 某企业为扩大经营,现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按年利率12%的复利计算,若该企业在第4年的收益已经很高,则决定在该年一次还本付息,应偿还( a )。 A.1573。52万元 B.1600.00万元C。1537.25万元 D.1480。00万元 10.某人向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0%,按月计息,一年末应归还的本利和为1899。9万元,则该人当年贷款总额为( b ). A.1727.1万元 B。1719。8万元 C.1791。1万元 D。1772。1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