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朝鲜社会主义及其改革开放

朝鲜社会主义及其改革开放

朝鲜社会主义及其改革开放
朝鲜社会主义及其改革开放

浅析朝鲜式社会主义

罗丽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9日,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有朝鲜特色的主体的社会主义道路。提起“朝鲜式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从朝鲜的国情出发,给予客观地、切合实际地评价。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其本质特征来看有它固有的、统一的模式,但从其具体实现形式层次上看,社会主义不存在唯一的模式,各国人民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体制和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将从指导思想、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和评析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

一、朝鲜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主体思想”

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要反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坚持自主立场和创造性立场“树立主体”。1965年4月,金日成同志在印度尼西亚“阿里亚哈姆”社会科学院演说时说“,树立主体,意味着坚持这样的原则:独立地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这是反对教条主义,并根据本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国际革命运动经验的现实的创造性的立场。这是丢掉对别人依赖心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自己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自主的立场”。[1](P384-385)可以看出,金日成视主体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朝鲜实际的产物,是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

在“树立主体”原则下,金日成总结出有朝鲜特色的指导思想———“主体思想”。“主体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上的主体,政治上的自主,经济上的自立,国防上的自卫”。1.思想上的主体,就是指人民群众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革命和建设力量的源泉的思想。2.政治上的自主,就是指要捍卫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独立自主地制定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别人干涉本国内政。金日成强调:“政治上的自主是独立国家的第一生命。”[2](P5)3.经济上的自主,就是指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主要依靠本民族的力量发展经济,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金日成认为,没有经济上的自主性就不能从物质上保障朝鲜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立场,即“经济上的自立是政治上的独立和自主的物质基础”。[2](P6)4.国防上的自卫,就是指依靠本国的军事力量来确保国家的安全,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以及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实现国防上的自卫,是建设自主独立国家的根本原则。”[2](P“7)和平,只有在加强我们的力量的时候才有保证。”[3](P54)

主体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广泛应用于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然而不难看出,朝鲜的“主体思想”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存在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抽象化、绝对化的嫌疑,但是我们也要的意识到朝鲜的“主体思想”在朝鲜中的作用,它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样作为党的思想体系和指导思想,也是党和国家制定内外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因此,我们要充分肯定主体思想在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朝鲜人民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朝鲜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主体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实现朝鲜人民群众自主的革命学说。它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带来了伟大的胜利。而金日成逝世后,朝鲜的接班人金正日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主体思想的同时,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开始倡导“红旗思想”。不管是主体思想还是红旗思想,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朝鲜当代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产物,我们不能因为它与我国的理论成果有区别甚至相悖而主观地否认它的时代价值和具体价值,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朝鲜经济改革———低调而缓慢进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通过朝鲜劳动人民不懈努力,朝鲜在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等领域与建国前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统计,1960年朝鲜的GNP仅为46亿美元,人均GNP为438美元,1975年分别增长为158亿美元和994美元,15年间分别增长243%和126%。[4](P23)截止1975年,朝鲜的GNP 和人均GNP一直超过韩国。然而,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朝鲜采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加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经济出现停滞局面,人民生活极度贫困。迫于国内严重的经济形势,朝鲜不得不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朝鲜对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进行了一些缓和式调整,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02年的“7·1经济管理秩序改善措施”。与以前的调整政策相比,该次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的力度超大,涉及面广,为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朝鲜吸收市场经济的一些合理因素,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措施。这次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危机

经济困难、生活必需品不足、粮食严重短缺是朝鲜建国以来遇到的“艰难的行军”大问题。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和粮食的匮乏,给朝鲜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家政治的稳定、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此,抓紧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的温饱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在朝鲜第十一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朴凤柱总理作了题为《2005年工作情况和2006年工作》的报告,他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圆满地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和吃饭问题”是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事实确实如此,近几年来为了解决粮食不足,朝鲜开展了各种农业运动,如2001年开展了“土豆革命”“种子革命”,提倡大量种植成熟期短、产量高的农作物。科技人员还培育出无病毒、高产的新品土豆,力图“以豆补米”。[5](P40)在朝鲜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朝鲜的粮食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05年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实现了朝鲜粮食自给自足目标。但是朝鲜在粮食生产的进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可怜的局面,朝鲜的大米价格依然呈疯狂飙升趋势,由2002年7月的每公斤44朝元上涨到2009年11月的2500朝元,上涨了57倍。

(二)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适度对外开放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朝鲜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一块处女地,长期以来朝鲜几乎都是实施经济“闭关锁国”政策。迫于国内外的各种压力,朝鲜政府逐步实行经济开放政策,设立自由经济贸易区、加工和贸易保税区与经济特区。2009年12月15日,金正日总书记在视察与中俄接壤的罗先时曾作出重要指示,必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开拓市场。今年1月27日,朝鲜修订了《罗先经济贸易地带法》,取消了关于外国企业在罗先市设立代销店或办事处时必须经内阁批准的现有规定。[6](P25)这些都显示了朝鲜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心。为了吸引外国投资,朝鲜将鸭绿江的威化岛和黄金坪岛50年的开发经营权交给了中国企业。尽管朝鲜的经济还处于世界经济的末端,朝鲜的经济改革道路还需要在艰难中继续探索前进,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朝鲜的经济改革,毕竟朝鲜真的改革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流产了也比不生好,因为那明明是生了。

(三)改善经济管理方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朝鲜一直实行严格的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为了激活经济发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朝鲜不断改善经济管理方法,强调在经济管理中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又要保障企业的切实利益。比如:通过用市场定价来取代国家定价的方法进行工厂和公司改革,允许工厂和企业吸引外资、建立合资企业或者按照自己的能力通过贸易

来赢利。这些改革举措对于别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视改革为“背叛”的朝鲜来说确实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朝鲜还对货币、工业等进行改革,但改革带来的成果十分微小甚至是与预期目标相反。所以朝鲜的改革必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多时候需要强调朝鲜特殊的国情,有可能“改革开放”会夭折。朝鲜的经济无法和中国的经济媲美,但贫穷的朝鲜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存在着让我们极度羡慕的地方,即朝鲜人民享有的四大福利:

一是教育免费。虽然朝鲜很贫穷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但朝鲜政府每年用于教育的费用,占国家总支出的18%左右。1956年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后,1958年实施了中等义务教育,1975年之后又实施了11年义务教育。大学则是国家发助学金。

二是医疗免费。在朝鲜一切医疗设施和药品都是由国家无偿提供的。朝鲜人说,他们看病不花钱,所以不知道手术费是多少钱,药费是多少钱。

三是住房免费。朝鲜不允许有私人住宅。住房全由政府、单位提供。

四是实现养老退休制度。朝鲜所有的成年人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女55岁、男60岁退休,退休后领取退休金。

有人说朝鲜的福利是低水平的福利,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但是对于享受不到这些福利的农民来说低水平福利总比没有的强。朝鲜的经济还需要大大改进和发展,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这样的经济局面更有利于朝鲜的社会稳定,我们不能以我们的标准去衡量朝鲜经济,主观要求地要求它以我国的模式发展。

三“、教育之国”———朝鲜的特色思想文化建设

朝鲜有“教育之国”的美誉。朝鲜劳动党党旗中的党徽由锤子、镰刀和笔组成的,其中笔在中间。党建纪念塔是三只巨手高举锤子、镰刀和笔。主体思想纪念塔前的巨型雕刻也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三人组成。这表明朝鲜劳动党对教育的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从1948年建国至今,朝鲜一直把教育事业放在其他一切工作的前面。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朝鲜形成了一套有朝鲜特色的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

(一)主体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紧密结合

朝鲜1975年起实施普通11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坚定的革命世界观,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使学生掌握至少一门以上的技能。朝鲜的思想教育课是一系列的、针对性强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层次不同的课程。幼儿园大班即设置金日成元帅少年时代故事、共产主义道德等课程,小学则设置金日成同志革命活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等课程,中学开设金日成同志革命史、朝鲜劳动党政策史、朝鲜劳动党现行政策、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等课程,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金日成同志革命史、金日成同志著作、朝鲜劳动党政策史、等课程,政治课是朝鲜大学所有科系的必修课。[7](P234-235)

(二)教育全民化,重视思想文化设施建设

朝鲜政府认为教育的对象不仅只局限于学生,应该普及全民,因此朝鲜又有“学习之国”之称。为了使教育全民化,朝鲜极重视思想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很大的资金和精力,建成很多教育基地。如人民大学习堂(相当于我们的国家图书馆),五层楼的高大建筑,设计精美,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600来个房间,藏书3000万册,1000多名工作人员,有解答老师、教授、博士250多人,读者碰到不懂的疑难问题可随时到问答室向老师请教。此外还定期举办各种讲座、专题报告,在电视台介绍,群众可自愿去听。还有100多名翻译人员,免费帮助读者翻译外文资料。学习堂每天读者约8000人左右,每个公民都可免费去借书、阅读、听课和要求解答问题。[8](P457)

(三)热爱领袖教育

朝鲜劳动党认为,开展热爱领袖的教育,就是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的教育。领袖的作用“在于创立新的历史时代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从而为人民群众指明前进的道路“”启发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他们紧密团结起来,把他们组成强大的主体革命力量”[9](P121-122)等方面。为此“,应当对领袖怀有无限的忠诚”“,敬仰领袖,树立领袖的绝对权威,把领袖的思想信念化和信条化,无条件地、彻底地贯彻领袖的教导。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最基本的品质;是全体劳动者应当无条件遵守的行动准则”。[9](P123)朝鲜式的领袖教育对于巩固朝鲜社会主义有思想保障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严重的个人崇拜现象,不利于国家健康、有序发展,稍微不慎就会引发类似我国的“文化大革命”。

此外,朝鲜还重视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体育大众化、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朝鲜在这么贫穷的状况下依然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视教育为百年大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朝鲜式的社会主义,用我们的理论来分析它只能是欠发达的、贫穷的社会主义,然而它的确含有社会主义因素,并且至始至终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进退维谷:朝鲜经济政策在变化

李雪威

经济政策向“内收外放”的方向调整

近年来,朝鲜在推行拥核战略的同时,对其内外经济政策也作出了“内收

外放”式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朝鲜经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遇到严重困难,国家配给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市场以此为契机开始孕育,并日渐成为普通居民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2002年7月1日,朝鲜出台“经济管理改善措施”,承认并允许集贸市场的存在。2003年3月,朝鲜又发布“市场奖励措施”,鼓励人们把过去只允许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发展成为销售

工业品和进口商品的综合市场。有了国家的明确支持,各级政府积极兴建综合

市场,并对经营者征收市场使用费和国家缴纳金。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鲜政府却不胜市场带来的诸多困扰,于是调转头来,开始对市场进行管制——阻止市场交易、恢复配给制、进行货币改革。

在着手封闭国内市场的同时,朝鲜转而开拓海外市场,表现出推进对外开放的意向。朝鲜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继续扩大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并多次派遣考察

团赴中国和越南等进行访问,了解和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金正日本人就先后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6年和今年5月对中国进行了五次访问。在今年的访华中,金正日在到达北京之前,先对大连、天津两市进行了经济考察,展示其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推进改革开放的意愿。

朝鲜内外经济政策实施的逆向效应

对内收不住

尽管朝鲜政府试图在国内经济变革中调转车头,但其民间市场经济的能量已经存在并仍在积蓄,日渐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朝鲜民众对市场的依存度之高已远远超出政府的预期。据统计,约有80%以上的朝鲜居民是依靠市场而获得生计的。更为重要的是,朝鲜居民自身的观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对于以往仅依靠政府的配给为生的居民而言,市场不仅使他们获得了以己之力维持生计的尊严,而且他们的钱包也显然比配给制时代更加充实了。因此,朝鲜政府对市场进行管制的措施,遭到了一些居民的抵制,今年2月初,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不得不就货币改革和封闭市场所造成的“副作用”向民众致歉,6月又被罢免总理职务。

对外放不开

近年来,尽管朝鲜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但受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朝鲜对外开放依然是谨慎渐行。

首先,对体制安全的忧虑限制了朝鲜对外开放。

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如朝鲜这般封闭,以致于国内居民并不了解自身与外界的差距。朝鲜政府担心一旦国门大开,巨大的反差会导致民心涣散,威胁体制安全。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朝鲜政策缺乏稳定性,也是唯恐他国借经济合作的机会,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力,危及朝鲜政策的独立性和体制安全。例如,朝鲜在新义州只是计划针对易于隔离的岛屿进行开发;年初修改的罗先特区法,虽然表现出加大对外开放的意愿,但同时要求外国人遵守朝鲜法律,加强了对外国人的控制;对从中国到朝鲜罗先地区道路建设路线问题两国也存在争议。特别是朝韩两国经济差距巨大,又处在对峙分裂状态,朝鲜对与韩经济合作一直心存疑虑。所以,尽管近年来朝鲜不断采取对外开放的举措,但开放信号居多,实际进展较少。

其次,长期面临经济困境,缺乏对外开放的国内经济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朝鲜经济就不断陷入困境。近期的朝核问题、金刚山、开城工业园区项目停滞以及来自美日等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等不利因素,一步步把朝鲜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长期以来朝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先军政治”的实行,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拥核战略的实施阻碍对外开放进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朝鲜拥核后可以放心地进行改革开放了,连朝鲜自己也认为只要自己愿意对外开放,国外资金就会滚滚而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朝鲜国内保守势力很强,为维护既得利益,主张拥核自重,短期内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另一方面,核开发造成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局势紧张,朝鲜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信度降低,不利于营造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去年年底开始,朝鲜以熟练劳动力、低工资、无罢工作为三大优势条件对外招商引资,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二次核试验后,联合国一致通过的1874号制裁决议,加强了对流入朝鲜的国际资本的控制,限制外国企业对朝进行新投资。

第四,美国及其盟友对朝敌视政策阻碍其对外开放。

一直以来,美国的封锁犹如一道厚重的玻璃门,隔门而望,朝鲜看得见对外开放的光明前景,却苦于无法开启奔向光明的安全通道。朝鲜欲摆脱这种无奈,寻求对外开放,

就必须同美国、日本、韩国实现外交关系上的突破。而朝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朝日、朝韩关系的进展,因此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重中之重。朝鲜在重返六方会谈的条件中坚持与美直接对话,也是急于推进朝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营造安全的对外开放环境。韩朝政治关系的震荡、军事关系的对峙和互信缺失往往会波及到两国经济合作领域,也是影响朝鲜对外开放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天安”号事件后续措施的出台再度表明,美韩对朝制裁日趋严厉,朝鲜尚不具备大举进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

总之,朝鲜的改革开放有赖于国内政局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重构。朝鲜国内推动市场发展的能量在不断积蓄,对外频频发出开放的信号,表明朝鲜具有改革开放的可能性和迫切性,相关国家应关注朝鲜对安全与发展的关切,协调立场,形成促使朝鲜改革开放的外部推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对外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关于改革,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关于开放,主要是阐述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内容结构: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学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展示改革30年成就,导入本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新课讲授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1.现实依据 国内背景:文革十年,政治混乱,经济临近崩溃,社会主义建设非常坎坷—国弱民穷 国际背景:新科技革命兴起,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2.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照搬苏联的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过程。 邓小平:“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3.理论基础 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吗? ◆马克思论述—列宁论述—斯大林论述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论述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 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认为它可以依靠社 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朝鲜社会主义及其改革开放

浅析朝鲜式社会主义 罗丽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9日,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有朝鲜特色的主体的社会主义道路。提起“朝鲜式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从朝鲜的国情出发,给予客观地、切合实际地评价。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其本质特征来看有它固有的、统一的模式,但从其具体实现形式层次上看,社会主义不存在唯一的模式,各国人民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体制和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将从指导思想、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和评析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 一、朝鲜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主体思想” 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要反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坚持自主立场和创造性立场“树立主体”。1965年4月,金日成同志在印度尼西亚“阿里亚哈姆”社会科学院演说时说“,树立主体,意味着坚持这样的原则:独立地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这是反对教条主义,并根据本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国际革命运动经验的现实的创造性的立场。这是丢掉对别人依赖心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自己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自主的立场”。[1](P384-385)可以看出,金日成视主体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朝鲜实际的产物,是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 在“树立主体”原则下,金日成总结出有朝鲜特色的指导思想———“主体思想”。“主体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上的主体,政治上的自主,经济上的自立,国防上的自卫”。1.思想上的主体,就是指人民群众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革命和建设力量的源泉的思想。2.政治上的自主,就是指要捍卫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独立自主地制定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别人干涉本国内政。金日成强调:“政治上的自主是独立国家的第一生命。”[2](P5)3.经济上的自主,就是指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主要依靠本民族的力量发展经济,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金日成认为,没有经济上的自主性就不能从物质上保障朝鲜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立场,即“经济上的自立是政治上的独立和自主的物质基础”。[2](P6)4.国防上的自卫,就是指依靠本国的军事力量来确保国家的安全,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以及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实现国防上的自卫,是建设自主独立国家的根本原则。”[2](P“7)和平,只有在加强我们的力量的时候才有保证。”[3](P54) 主体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广泛应用于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然而不难看出,朝鲜的“主体思想”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存在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抽象化、绝对化的嫌疑,但是我们也要的意识到朝鲜的“主体思想”在朝鲜中的作用,它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样作为党的思想体系和指导思想,也是党和国家制定内外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因此,我们要充分肯定主体思想在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朝鲜人民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朝鲜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主体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实现朝鲜人民群众自主的革命学说。它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带来了伟大的胜利。而金日成逝世后,朝鲜的接班人金正日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主体思想的同时,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开始倡导“红旗思想”。不管是主体思想还是红旗思想,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朝鲜当代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产物,我们不能因为它与我国的理论成果有区别甚至相悖而主观地否认它的时代价值和具体价值,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朝鲜经济改革———低调而缓慢进行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教学方案

新课导入:我国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有四个重大问题需要做出准确回答:一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二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还是改革;三是改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改革;四是用什么标准检验改革实践的成败得失。 对第一个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是毛泽东,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对第二、三、四个问题做出完整而科学回答的是邓小平,从而形成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邓小平同志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新课教学;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 1)1848年—1920年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建党、夺权; 2)1921年前后—1949年前后,主要任务是在孤立的苏联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3)1950年—今,在此期间出现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却取得了辉煌成就。 2、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面对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三种不同选择 1)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共同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被模式化,要求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力,又要改革超越的生产关系。 2)不同选择: A、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大多数国家发生剧变。做出这一选择的国家是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国家已陷入重重危机,柬埔寨由于大搞阶级斗争,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首先亡党。此后其他国家虽然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维持了一段时间,但在政治经济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以后,实行苏联模式所产生的巨大差距明显地摆在国人面前,到1989年,大多数国家发生了历史性逆转。 B、选择了改革道路,但未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最终仍然发生了剧变。这一类国家主要有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这些国家大多数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改革,如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十年改革、匈牙利的“静悄悄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等,但由于这些国家的改革目标一直不明,改革时断时续,无法持久深入。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些国家掀起了新的一轮改革热潮。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这些国家转而优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它们逐渐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由于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长期实行苏联模式,经济没有搞好,又犯过许多历史错误,在轻装上阵,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反对党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步步退却,而已被搞乱了思想的广大群众在“民主选举”中自然倾向于反对党。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台也就在所难免。 C、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作出这一选择的主要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东国家积极进行改革之际,我国却在搞阶级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大革命”,置身于改革潮流之外。与苏东相比,我国落伍了。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这前,我国各条战线都遭受了空前的破坏,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国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绍兴文理学院绍兴艺术学校教学点毕业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12.) 考试科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 试 成 绩 考试形式 闭 卷 考试对象 2013级高职学生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一、单选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朝鲜经济变革的前景分析

朝鲜经济变革的前景分析 宫玉涛 2012-9-13 15:55:44 来源:《东北亚学刊》(津)2004年04期作者简介:宫玉涛,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内容提要:金正日推行的经济变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注目的焦点,变革的成败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朝鲜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一系列朝鲜问题的解决。对金正日推行的经济变革的前景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朝鲜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金正日经济变革前景 金正日时代推行的经济变革有其先天的缺陷。就目前来看,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朝鲜体制的特殊性,使人们对它的任何举动都充满着一种不信任,不敢以正常的眼光衡量朝鲜自上而下推行的经济变革,事实上朝鲜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也的确使人们大大降低了对它的期望值。但也不可否认,朝鲜这次经济变革也有着不同以往的不少有利条件,如果朝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金正日的这次经济变革就非常有可能得到深化。不论这次变革成功与否,对朝鲜人民来说,这都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拉开了朝鲜进行正式的、全方位的变革的序幕,拉开了朝鲜融入世界的序幕。 (一)经济变革有利因素分析 1.朝鲜占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

朝鲜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三面环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枕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邻,东北与俄罗斯相接。东北端有不冻港罗津港,西海岸的南浦港是朝鲜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国内有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地理条件较优越。日本、韩国的资金和技术,中国的援助,俄罗斯的资源,可以迅速、便捷地到达朝鲜。朝鲜早在20世纪 80年代就把北部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对外开放的经验以及必备的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有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 2.良好的教育将成为朝鲜经济变革的重要推进剂。 世界近现代史证明,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飞跃的重要条件。朝鲜良好的基础教育和相对发达的高等教育将是促使金正日的经济变革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就重视教育的发展,即使是在国家经济困难的境况下,也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1956 年,朝鲜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制,1958年实施中等义务教育制,1967年实行九年制技术义务教育制,1975年开始实行十一年义务教育制,并建立了专科学校、工人大学、函授、夜校教育网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部和劳动者正规学习系统。金日成曾说朝鲜已经成为“教育之国”,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也不为过。朝鲜对知识分子很重视,这一点我们从朝鲜劳动党的党旗上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朝鲜劳动党党旗的党徽是锤子、笔和镰刀,笔在中间。经过50多年的努力,朝鲜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朝鲜几乎所有的劳动者都具有中学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全国劳动人口中,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人数达到182万,这样的教育水平即使放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一流的。相对发达的教育所带来的成

朝鲜货币改革探讨

朝鲜货币改革探讨 朝鲜外务省官员于2009年12月1日在首都平壤向驻朝使团通报,原朝鲜货币自11月30日起停止使用,以更换新货币。新旧货币兑换比率为1比100。根据朝鲜官方消息,这次币改意在应对通货膨胀,打击黑市交易,还能够消除经济失衡的现象。但是改革引发了朝鲜民众的愤怒和抵制,市场价格混乱。主要对朝鲜货币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货币改革背景;失败原因;社会影响 1 货币改革的背景 改革币值的背景,要追溯到2002年,朝鲜实施“七一”经济改革,物价放开,商品价格上涨,在生产中开始进行独立经济核算,并承认利润的存在,此后朝鲜经济略为活络。但是有限的经济成果,大都被金正日政权投放于军事,同时近年来因朝鲜半岛核安全等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使朝鲜不断遭受经济制裁。因此朝鲜经济并未因经济改革出现根本性巨变,反而因为物价飞涨导致严重通货膨胀,使得数百万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2 货币改革引发社会混乱 根据朝鲜相关媒体报道,11月30日决定进行货币更换后,从11时开始到14时,朝鲜市场和工作场所都中断了活动,发生了大混乱。在货币改革的消息传出之后,大部分平壤市民对此次改革困惑不已,并对朝币失去信心,纷纷奔向黑市,将私藏钱财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上调币值后,美元在朝鲜的黑市汇率为1比2000朝元至3000朝元。 3 货币改革失败原因分析 朝鲜货币改革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抑制通货膨胀,稳定黑市的作用,反而因为人们试图在大限之前花掉过多的朝鲜旧币,导致朝鲜境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社会经济更加混乱。而此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分析。 (1)政治原因。 ①“先军政策”妨碍朝鲜经济发展。虽然朝鲜当局曾多次进行经济改革,但都难以取得长足发展,这首先要归咎于朝鲜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军事发展之中,对经济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单一的币值变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朝鲜长期存在的经济问题。 ②改革突然,引起部分民众的不满。此次货币改革是朝鲜当局为改变自2002年7.1经济改革所造成的物价飞涨,货币大幅度贬值的经济现象而强制推行的货币改革,虽然根据官方所称是为了消除经济失衡现象,但是由于货币改革突然开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C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 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C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D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D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B

中国改革开放与朝鲜改革的对比_4350字【优秀作文】

中国改革开放与朝鲜改革的对比_4350字 指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

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进入今年以来,朝鲜经济改革又出现了新的气象。首先是金正日1月中旬率领内阁总理来华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随后,朝鲜劳动党中央群众团体及首都建设部第一副部长张成泽带着30多位高层经济官员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经济考察。4月中旬,内阁总理朴凤柱在朝鲜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尽管没有进行高调的宣传,但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朝鲜对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先后提出了实利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重视科学技术、新思考、改善经济管理模式等新的观点和主张。2002年7月1日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秩序改善措施”,而且同以前相比,该次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大,涉及面广,为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朝鲜的经济改革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吸收市场经济的一些合理因素以弥补计划经济的缺陷。应该充分肯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 1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动因在于(争取国际比较利益) 20.温州和福建的鞋业生产型企业,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鞋,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这反映了(贸易全球化) 21.日本生产的SONY,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 2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收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主要是通过(①④)来实现的①外资企业的发展④对外贸易的增长 23. 2007年11月23日,正在为总统之梦努力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博客上写道:“如果我当上总统,我将立即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检查玩具;增派产品检察官的数量;对儿童产品立法……”。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战打响之初,所有的民主党候选人,都明确地表示了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这警示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做到(①②④)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质量②促进科技和体制创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④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市场选择方向 24.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2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改革)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 1.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谓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而历史证明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是强国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背景 此时国内情况混乱,由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而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例如在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中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4]? 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也比较落后,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并且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关键的是,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想要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D 与国际市场接轨 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 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 B 政府、市场、社会 C 改革、发展、稳定 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 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 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 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选题 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 A.条件不同 B.形式和手段不同 C.目的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ABC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黑暗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期间走了不少弯路,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那以后的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政治、经济、文化,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使我国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系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社会主义特征又要兼顾中国特色,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不同于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僵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为一个国家树立一面精神上的旗帜,就要坚定不移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建

朝鲜经济现状及其改革趋向

朝鲜经济现状及其改革趋向 一、朝鲜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20世纪90年代,朝鲜经济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朝鲜政府从1995年起开始了“苦难的行军”,号召全国人民为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而发奋努力,国际社会也纷纷给予同情并伸出援助之手。时隔5年之后,朝鲜政府通过2001年新年共同社论(《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报》、《青年前卫报》)宣布“苦难的行军”胜利结束,暗示朝鲜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其具体背景是:1999年朝鲜经济比前年增长了6.2%,2000年又增长了1.3%,2001年则增长了3.7%,从而结束了长达9年之久的经济负增长。(注:朝鲜《劳动新闻》,2002年3月28日。)即使如此,持续9年的经济困境,使朝鲜财源枯竭,生产严重萎缩,人民生活极为困难。 当前,朝鲜政府面临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粮食问题、电力问题和资金问题。 粮食问题是长期困扰朝鲜居民生活的最大难题。当前朝鲜人口大约2350万人,假如每人月平均粮食需求量为15公斤,那么1年就需要180公斤,全国口粮总计需要430万吨,再加上种子、饲料、工业原料等至少需要600万吨。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的粮食年产量一直徘徊在300-400万吨,因而其口粮的绝对不足量达30-40%(参见表1)。 [表1]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粮食生产量 附图 资料来源:http://www.bok.or.kr/ 另据2001-2002年粮食会计年度供求预测,当前朝鲜可生产大米134万吨,玉米148万吨,土豆47.1万吨,大麦、小麦等两季作物总产量为17.8万吨,总计达354万吨。(注:《统一韩国》,2001年12月

号,第22页。)这比朝鲜粮食最低需求量600万吨还相差246万吨。可见,当前朝鲜的粮食产量仍无法满足国内最低需求。这种状况不但进一步削弱农业的基础,难以造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而且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 朝鲜的电力不足也是当前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一大问题。朝鲜电力不足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有预兆,进入8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于是政府先后采取了很多限量用电的措施。例如:各地区产业实行交替生产制,实施企业电量配额制等。为了解决日趋加重的电力难问题,朝鲜政府在90年代后半期曾大力推动中小型水力发电厂建设,先后在全国各地兴建5000多个中小型发电站,仅1999年就新建龙山1号发电站、安州煤矿煤气发电站等十多个大型发电站和700多个中小型发电站。即使如此,因为国内煤炭生产量的下降和原油进口量的减少,火力发电严重受阻,而水力发电又受季节性影响无法正常运转(冬季发电量只有夏季的50%),因而当前新建发电厂对缓解电力不足问题成效不大(参见表2)。据1999年统计,朝鲜年发电量为186亿千瓦,这仅为韩国(2393亿千瓦)的十三分之一。(注:《南北韩经济社会状况比较》,韩国统计厅,2000年12月。) [表2]20世纪90年代以后朝鲜主要能源产量 附图 资料来源:《北韩GNP推测结果》,韩国银行各年号。 朝鲜电力产业的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以及经营管理不善是解决当前电力难问题的一大障碍。因为朝鲜的送电、变电系统的老化,直接造成了30%以上的电量损耗,而各企业的电动设备也十分陈旧,因而其电动效率平均降低20-30%。(注:《统一韩国》,2000年2月号,第21页。)不但如此,陈旧的设备经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实行维修,有的发电设备维修所需时间常常比发电时间还要长,这不能不影响电力生产的实际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政府曾向韩国政府要求支援200亿

论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论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的起步、发展以及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系统性的进行了阐述与评论,强调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体现出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谈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会是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很好的完成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的方式, 以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核心, 以市场化目标为取向,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对我国全面崛起起到重要支撑、保障作用。”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工作中的错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经过两年的努力经济形势比较快的好转,长期存在的积累率过高和农业、轻工业严重后滞的情况有了根本改变。② 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③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40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所利用。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经济体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把部分中央和省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

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朝鲜半岛分裂,出现南北朝鲜,1950年后期,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苏联开始渐少了对朝鲜的援助,朝鲜意识到自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金日成逐渐形成主体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内涵, 金日成进一步指出, 树立主体, 就意味着坚持这样的原则: 独立地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并且主要依靠自力的力量, 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1970 年朝鲜劳动党五大通过的党章中, 明确把“主体思想”定义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体现于朝鲜的现实,1972 年朝鲜社会主义宪法也规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主体思想”作为自己的指针。朝鲜主体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其次,在所有制结构上,朝鲜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公有制一种,如果实行其它所有制形式,就会侵害社会主义所有制,摧毁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物质基础,就会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失职。.他强调,当前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宣扬私有制的“优越性”,就是要强使社会主义国家抛弃公有制,恢复私有制。而私有制的反动性早己为历史所证实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弱肉强食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剥削和压迫,使劳动者沦为资.本的奴隶。当然,从实践上来看,朝鲜的所有制结构也在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 最后,在经济建设上,朝鲜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强调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朝鲜领导人都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性,认为离开计划,经济就无法运行,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有计划的发展。朝鲜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计划要实行“一元化”与“细部化”,反对市场经济。而且在对外开放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朝鲜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是与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相对闭塞,虽然后来加大开放区的范围,出台了一系列的大胆的经济调整政策,但是总的来看,朝鲜还是实行有限开放的政策,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的特点. 第一, 政治上强调主体社会主义特色。按照“主体思想”朝鲜劳动党首先抓思想革命, 其次抓技术和文化革命,,多次强调,“主体社会主义”就是主体思想的体现和运用。第二, 坚持以军事为中心的“强盛大国”战略, 在全党全国推行“先军政治”思想。先军政治的基本内涵是“军事先行, 先军 后工” 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先军领导”经济上推行,“先军经济路线”外交上实施,“先军外交战术” 1998 年, 金正。日又提出建设思想强国、军事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强盛大国”的战略。第三, 经济上坚持计划经济, 反对市场经济, 实行有限开放政策。朝鲜建国以来, 通过朝鲜人民几十年的努 力, 朝鲜在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 三、朝鲜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 1 朝鲜的经济改革内容. 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革, 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改革。进入1980 年以后, 朝鲜开始强调自主民族经济和改革开放并不矛盾。1982 年金正日在“对于主体思想”一文中主张“以自力更生原则发展自主的民族经济, 并不意味着关着门搞经济。朝鲜对外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委员长也明确表示:”“自主的民族经济, 反对他国的经济约束, 但并不反对合作关系。朝鲜试图通过重新解释民族经济论, 把经济开放”理论正当化, 但由于“主体思想”在经济上反映的自主的民族经济和改革之间存在矛盾, 朝鲜只能形成有限的改革政策。 2001 年, 金正日发表了“关于改善并强化社会经济管理指针。以此为标志, 朝鲜的经济运行体制开始松动。最”终在2002 年7 月1 日, 朝鲜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改善和完成”为口号, 颁布了系列经济改革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配给制发生变化。例如, 粮食由原先统一分配, 变为可以到市场上购买。第二, 劳动力工资和物价大幅度上调。第三, 废除平均主义分配, 实施差别工资。将按能力工作, 根据需要分配的共产主义方式转化为按能力工作, 根据成果分配的社会主义方式。第四, 赋予了下级部门更多的自主权。国家计划委员会只制定宏观重要指标, 具体的细节指标由有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第五, 部分地引进了市场机能。允许“社会主义物资交流市场”的存在, 使原材料、零配件允许企业间进行买卖成为可能, 并使地方企业自己制定生产品的价格及销售。 2 朝鲜的开放政策. 朝鲜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四个地区为起点, 西部以新义州, 南部以开城, 东部以金刚山, 北部以罗津、先锋地区。地区改革开放战略以新义州特区建设为主轴, 开城工业园区建设为副。朝鲜以这两个地区为经济开发点, 力图构筑周边地区的经济开发线。有关人士预测朝鲜将开发南浦、元山和开城等地区, 形成一定的开发面。朝鲜当局的战略意图是: 第一, 将新义州定为经济特区, 而将开城定为比它低一级的经济开发区, 是为了防止朝鲜经济对韩国经济依存度的上升。第二, 朝鲜的开放范围始终不包括首都平壤, 是考虑到开放后有可能产生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朝鲜根据本国实际提出要建设朝鲜式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 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发展经济。朝鲜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目前, 朝鲜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 未来朝鲜改革的趋势, 值得我们探究。总体来说, 朝鲜改革开放的前景是广阔的, 但在短期内, 朝鲜走上改革开放 之路存在很多障碍, 并不乐观。 四、朝鲜社会主义改革的未来趋势分析 1 朝鲜社会主义改革的有利因素. 目前, 可以说是朝鲜比较好的改革时机, 有诸多有利因素: 第一, 朝鲜劳动党的执政观念发生微妙变化。结合朝鲜社会主义在近些年发生的变化, 金正日曾提出一些新思想,较之“主体思想”有一些新的提法, 其中包括要高度重视朝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而且对经济发展要采取新的调整措施和适度进行开放。第二, 改革开放是朝鲜社会主义发展的必须条件。近年来, 朝鲜经济之所以恶性循环, 与僵化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朝鲜要摆脱困境, 必须走全方位改革的道路。第三, 朝鲜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已经具备。朝鲜地理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 近年来朝鲜政府不断加大教育科技投入, 人力资源和科技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这些均为改革的推行提供保证。第四, 外部环境和地区国际关系有显著改善。冷战结束以来, 朝鲜的地缘政治环境一直十分恶劣, 但1998 年以来, 朝鲜对其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与韩国推动半岛统一, 并与美日等国改善关系, 这部分改变了朝鲜的孤立处境, 便于争取外援, 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朝鲜社会主义改革的不利因素. 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革, 也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第一,朝鲜转变现有的思想观念、经济体制等有较大的困难。朝鲜的“主体思想”对如何改革开放并无具体论述, 而,“主体思想”是朝鲜劳动党执政的灵魂, 短时间很难对其进行大的改变。第二, 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苏东的社会主义改革, 造成了分裂和动荡, 这使得朝鲜认识到, 不能急于改革或是照搬他国经验, 所以在相当长时期内, 朝鲜不可能进行大改革。第三, 朝鲜半岛的特殊环境也使得朝鲜的改革充满变数。朝韩关系虽有改善, 但双方仍充满戒心, 时有摩擦; 美国也仍将朝鲜列为敌对国家名单, 这都为朝鲜改革带来不确定的国际因素。 综上所述, 无论当前今后, 朝鲜社会主义发展都面临许多困难, 尤其是由于特殊地缘政治特征所造成的恶劣的外部环境, 更成为朝鲜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障碍, 但朝鲜党和人民已经决心探索符合朝鲜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社会主义改革的前 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二、朝鲜社会主义改革的缘起 朝鲜是在长期面临美国威胁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 虽然冷战年代朝鲜与苏联在政治、经济方面合作广泛,但在理论与实践上, 与苏东模式早有距离。长期以来, 朝鲜劳动党在“主体思想”指导下, 坚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1990年开始, 朝鲜面临的国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使得朝鲜的发展遭遇了挑战和困难, 朝鲜开始进行改革。朝鲜改革的背景 国际方面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苏东剧变, 是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大挫折。朝鲜意识到, 必须对现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做出改变, 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 抵御西方国家的冲击。此外,苏东剧变, 也使得朝鲜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市场的消失,从而使朝鲜失去了经济战略物资的主要供应来源。第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榜样作用。中国无疑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给朝鲜极大的触动, 朝鲜希望采纳中国的某些做法, 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第三,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朝鲜的巨大生存压力。 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朝鲜敌视, 朝鲜的地缘政治环境恶劣。苏东剧变以来, 更是就核问题等诸问题向朝鲜施压。第四, 韩国快速发展给朝鲜的压力。1970年代以前, 朝鲜的经济水平高于韩国, 然而随着韩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朝鲜被韩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由于 过大的经济差距, 朝鲜人民对于韩国有一定的向心力, 这都给了朝鲜巨大的压力。 国内方面的因素, 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朝鲜逐渐恶化的经济形势。1990 年以来, 朝鲜经济进一步恶化, 从1990 年开始到1998 年连续9 年经济出现负增长, 经济危机严重。朝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同时, 朝鲜始终坚持自主的民族经济建设路线, 避免了对外依赖和从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