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卓越励志教育教研培训

教师: 薛红芳

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

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老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

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

一、课堂氛围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课堂氛围的概念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境、情感体验、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1]在一定的条件下,课堂氛围会形成某种占优势的稳定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课堂氛围的类型。

课堂氛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积极的课堂氛围、消极的课堂氛围、对抗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踊跃,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时刻注意听取教师的讲授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深刻地思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默契的配合。课堂里听不到教师的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教师适时的提醒、适当的点拨、积极的引导,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课堂氛围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总之,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统一。

消极的课堂氛围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明显缺陷的课堂氛围。在消极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淡如水”,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无精打采地讲,学生不假思索、木然接受;教师滔滔不绝,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启而不发,大有消极怠工之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害怕参与教学活动,每当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有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感觉。置身于这样沉闷、被动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对抗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失控的混乱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大部分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师驾驭管理课堂和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讨厌上课,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轻视教师的存在,甚至制造混乱局面;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与学的任务常常不能完成;师生把教与学视为一种精神负担。

二、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气氛既热烈紧张、又轻松团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总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各自充分发挥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反,消极的或对抗的课堂氛围会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或对抗,使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甚至会出现学生破坏纪律或制造混乱的行为。这些必然严重制约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差。

与教学过程如影随形的课堂氛围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过程,还影响着教学的结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作为课堂氛围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我们应努力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氛围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也就是说,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影响课堂氛围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4]一个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巧妙把握教师语言艺术、善于用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又善于处理课堂问题的教师,显然是更容易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来的。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和授课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形成引人入胜而又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通常有一下策略:一方面,巧设导语。巧妙的课堂导语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环节。[导入课时要激发兴趣,课堂导入好像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我在导入课堂时,有时播放一段音乐,有时从游戏开始,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使学生带着好奇心,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

所以授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语,往往是一堂具有良好课堂氛围的开端。于是,一堂课便在愉快的氛围中揭开了序幕。另一方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正如天天吃同一样菜会腻一样,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还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通过巧设导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手段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必将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一个条件。

2、把握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首先,语言要有激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和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语言要讲究声调美,做到抑扬顿挫。教师课堂语言强调语音美。讲课声音要洪亮,穿透力要强,声调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使学生感到悦耳、仿佛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语言要有幽默感和趣味性。语言还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课堂语言启发性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励性则可使每一个接近教师的学生都能感到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从而促使其更积极地去汲取知识。教师课堂语言的“快乐指数”高,课堂氛围就会轻松愉快。

3、用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人的情绪、情感具有相互感染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其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也不例外,但关键是不能让这种不好的情绪影响教学。因此,在上课前,老师应该想办法不要把自己内心的烦恼带进课堂。教师应把良

好的情绪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让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心情,以共同创设和谐愉悦、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9]

同时教师必须增加情感投入。应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倾注自己积极的情感,实行情感式教学,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氛围的重要变量,教师的良好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4、善于处理课堂问题。课堂问题是指任何一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有效作用的行为,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课堂问题处理得好就会很快息事宁人、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处理得不好就会使问题复杂化,使课堂紧张的气氛进一步升级,甚至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有的教师因为学生很小的违纪言行就会大发雷霆,轻则唠叨没完、讽刺、挖苦,重则罚站、面壁;有的甚至摔粉笔、摔教案、踢讲桌等;还有个别教师动手打学生或将学生驱逐出教室。这样做不但会使课堂问题复杂化,可能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使教师在整个班级的形象大打折扣,使以后的教学更难开展。在处理课堂问题时,教师要懂得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对学生要有包容的心理和谅解的胸怀,并要有矫正的策略。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化解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使课堂恢复正常的秩序和良好的氛围,保证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内化,同时体验到探

究知识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心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13]在不同的学习心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堂氛围热烈而愉悦。当学生的学习心态欠佳时,思想走神、做小动作的现象常常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心态,自觉激发学生保持其最佳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的学习心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激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例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再次,教师应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学习心态。分析产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同时消除师生双方在情感、动机、注意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通过这些努力,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影响课堂氛围。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14]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师生民主平等。一、把微笑带进课堂,让甜美的微笑装点你的面容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

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在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微笑来代替语言。比如,对于发言较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赞赏;对于想发言而又不敢说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鼓励;对发言不够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安慰。

二、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新课改,特别是在我们卓越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老师成了组织者、促进者,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课堂才会成为他们的乐园。

2、建立一定的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16]它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威信是教师综合素质内化后的外显,通常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才可能树立起来。教师威信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高尚的道德与思想品质,二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有威信的教师让学生感到心悦诚服、亲切而不失威严,对其所授知识及其思想观点深信不疑;让学生感到安全,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表扬让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使学生产生更大的信心与激情;对其批评,学生也会欣然接受,并将其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相反,对于缺乏威信的老师,很多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轻视、不信任,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工作,破坏课堂纪律。

教师威信是一种人格魅力,它一旦形成将会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崇高的威信影响全体学生,给全体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学会赏识学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其自尊心尤为强烈,他们的内心都有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习惯于“我教你学”。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氛围会让学生倍感压抑和“逆反”。 [18]如果教师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对话交流,对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如“你说得真好!”、“你回答得很精彩!”,那么这些激励的话语作用于学生的心里,就会使其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同时学生也会更快地亲近老师、亲近课堂,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课堂氛围自然也就好了。此外,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一个表现。教师对学生有期望,说明教师善于发现、懂得赏识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坚信“只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19]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学生在内心深处能够感觉到老师是重视自己的,自然对老师也就有了好感,师生关系也就更加亲近了。

4、关心爱护学生。

三、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可贵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它就像一张白纸,一旦你捅破了它,他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同学们面前的形象。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有进步,要即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爱之心学生大多非常敏感,教师是否真的爱他们,他们一眼都看得出来。所以,要想和学生搞好关系,光靠表面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做朋友。除了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关爱他们,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这样,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噤若寒蝉,哪还敢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呢

(四)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

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通常有以下做法:

1、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

2、维持和谐有序的课堂纪律。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氛围的特殊教育作用,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