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3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闽台校校企合作)标准

13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闽台校校企合作)标准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2013级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方案)

本专业设置于2009年,是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海西联合办学的专业特色。国务院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福建省及厦门市也相应出台了大力发展IT产业,服务外包,动漫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其前景非常广阔。同时,我院积极响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号召,加大海西动漫应用人才培养力度,争创福建省示范院,建设动漫服务平台。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创办,对于传承海峡两岸的优秀文化,对于加强两岸经济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非常必要而且可行。

本专业突出对学生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编辑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8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2人,初级职称教师4人,硕士以上学历4人,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1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6人,占教师总数的75%。校内实验实训室11间,已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个,面向艺术造型、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岗位培养从事建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动画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有地缘优势的厦门一直对动漫产业投入大,本专业充分利用厦门独特的地理条件,导入台湾的产业优势,目前正与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及在厦台资企业文典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校企”联合办学。我院闽台高职“校校企”合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通过政府搭台,与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及在厦台资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欲借助台湾动漫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办学优势,促进对台教育合作交流上先行先试,实现两岸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借助于两岸文化交流及台企动漫产业优势进行强强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提升本专业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一、专业代码、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专业代码:590110

(二)招生对象: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符合招生条件的普通高中及同等学历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二、就业面向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动漫创意设计相关岗位;动漫生产制作相关岗位;动漫创作、制作,衍生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岗位。

相关职业岗位为:动漫行业公司、游戏行业公司、数字多媒体行业公司的生产、营销等管理服务岗位。

工作任务及岗位职责分析(一)动漫设计岗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动漫画制作、影视剪辑、广告制作、玩具开发、游戏制作、多媒体制作等公司或单位,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角色、场景、道具、分镜、原画、漫画设计,从事模型制作、材质灯光制作、动画制作、特效制作、渲染合成、音频音效制作等技术岗位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意和策划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动画行业的高等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同时应注重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遵循人类普遍道德观、价值观;尊重和推动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互动;自觉养成获取科技新知识的终身学习习惯;开启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智慧、探求未知知识,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等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2)良好的人文素质。

(3)较强的身体素质。

(4)较强的心理素质。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2.职业素质

(1)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及经济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动漫设计与制作行业工作的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主要动漫游戏作品的设计流程。

(3)掌握二维、三维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与技能证书;

(4)掌握影视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与技能证书;

(5)掌握必备的动漫游戏作品的基本知识,具备策划、原画、美术编辑、特效制作等相关岗位的基本素质。

(6)了解动漫行业的前沿动态,具备分析和拓展能力。

(二)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会做人、做事知识并转化为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

(2)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及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3)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方法及军事基本知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

(4)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和测试方法。

(5)了解并熟悉各项活动的前期策划与后期总结相关知识。

(6)拓广常识性知识面,深入专业知识的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7)熟练掌握目前常用流行的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

(8)能进行基本的日常英语交际。

(9)能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及职业的特性、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生涯决策技能与求职技能等。

2.专业知识

(1)了解动漫产业的发展,掌握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支撑课程:动漫产业概论、动画技法、动画创作与营销

(2)了解并熟悉艺术造型,并掌握造型的能力

支撑课程:素描、漫画和速写、原画设计。

(3)掌握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规律和技巧,能自主设计并制作二维动画

支撑课程:二维动画制作、多媒体设计制作

(4)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规律和技巧,能自主设计并制作三维动画

支撑课程:三维动画制作、动画设计及角色

(5)电脑设计能力: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图像设计和处理

支撑课程:图形图像编辑

(6)掌握影视媒体加工的技能

支撑课程:动画影视作品赏析、数字音频编辑、视频编辑处理、配音与音效、

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动画视频实训

(7)掌握动画作品的原创与制作过程,以及动画设计制作中各环节的分工与合作能支撑课程:动漫游戏剧情创作、分镜头设计、时间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三)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

(1)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

(2)熟练计算机动画基本操作技能。

(3)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2.职业核心能力

(1)熟悉动漫设计人员人员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具备动漫游戏作品基础策划的能力

(3)具备动漫游戏作品中基础原画的能力

(4)具备动漫游戏作品基础编辑制作的能力

(5)具备动漫游戏作品基础分析的能力

3.延展能力

(1)具备动漫游戏作品初级分析的能力

(2)具备动漫游戏产品的初级营销能力

(四)基本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可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下:

学生毕业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133学分;

(二)根据下表所列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图象处理工程师(PS/FW)证书、数字视频合成师证书。

五、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架构

(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结合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与职业教育的实际,运用“倒推法”来进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过程如图2。

图1: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2)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与课程路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动画项目制作为载体,构建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确定职业岗位,依据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过程,归纳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指反映职业岗位特点的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作环节)。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出必须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与课程体系设计,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进阶原理,构建课程体系框构,设计课程路线,见图3所示。具体做法是:根据能力体系,分析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教学领域,确定对应开设的课程名称、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方式等。同时,针对职业岗位要求,整合专业课程,确定课程包含的核心能力。最后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写教学模式、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评价考核标准。

能力进阶

课内教学活动按14~18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每周按30学时计1学分。

课内教学活动按14~18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每周按30学时计1学分。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 原画设计:学分5,课时90,第 2,3 学期开设

2. 二维动画制作:4学分,72课时,第4学期开设

(四)双证书课程简介

1、图像处理工程师认证考试课程:图形图像处理:4学分,60课时,第1学期开设

2、数字视频合成师证书考试课程:影视动画后期特效:5学分,90课时,第4学期开设(见核心课程)。

六、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

1.专业生师比: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5~1:20。

2.师资队伍结构:

专业教师队伍配置要求:教师配置实施专职与兼职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结合、老中青教师结合、国际教育教师与国内教育教师。教师队伍具有国际专业视野,具备国内一流专业水准,熟知和把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能根据办学实际,科学制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并有效实施专业课程教学。

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配置构成与建设措施:双师型教师组成以引进和自己培养为方式,其构成比例要合理,参考下表。教师引进实施学校引进与企业引进结合、国内引进与国际引进结合。教师培养实施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外学习与国内进修相结合、进课堂提高与下企业锻炼相结合。

(二)教学设施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各类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都配备了网络借口,局部实现无线网络上网,确保授课、作业等校园空间都可以使用相应的网络资源。。

(1)设立多门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便于学生在不同环境进行学习。网络课程用数据库存储,学生可以进行信息查询,方便查找针对性的内容或资料,教师和管理员可进行信息的查询、修改和删除,这是基于内容检索的知识处理能力。作为人机交互的内容,如课程内容的可见、视频、文章等信息,是可以随时由教师或管理员进行动态修改的。

(2)具有多模感知(听觉、视觉等)等功能的人机交互方式,如网络课程提供了“地图导航”、“栏目导航”、“检索导航”、“前进/后退”等多种导航策略,方便学习者快速、即时、有效地进入需要的学习页面。

(3)网络资源也应允许校外用户访问校内网络平台,可以使课程能以更快的速度被校外用户应用,专门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的建立不但加快了网络运行的速度,而且使得各种资源能在同样的平台下得到共享和改进。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选择与建设

教材要应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根据专业特色编写课程讲义,或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等。图书馆专业藏书应不低于国家参照标准,内容涵盖专业的各方面。馆藏专业图书生均不少于100册,中外文专业期刊不少于20种,并能保持每年更新。

2.网络资源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