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昌帝君为何手持如意

文昌帝君为何手持如意

文昌帝君为何手持如意

文昌帝君,他曾经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如意

帝君他在讲述他过去生中真的做过不同类的身,他做过人,做过士身,这就是读书人,做过大夫,就是做过官员,也做过龙。

我们下面会看到他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他曾经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如意。

如意的母亲是戚夫人,当时刘邦的太太吕氏,吕夫人妒忌心很重,等刘邦去世以后就残害如意母子。

把戚夫人手脚都砍掉,眼睛也挖出来,给她灌上哑药,让她不能说话,就这么一个身体,扔到厕所里。而且后来也把如意给毒死了。

结果这个冤仇很深,戚夫人后来她轮回又到了一位姓张的家里,她也姓戚,也是戚氏,结果竟然生了一条蛇,这条蛇就是帝君的转世,就是如意公子的转世。

这条蛇长大了以后就变成一条龙,吃这个吕氏家族的人,吕氏家族的人有的变成畜生,这个龙就吃牠们。

后来这个龙因为造孽很深,被上帝处罚,到了地狱受苦,苦受尽了,最后遇佛得度。

所以这里说他以天龙八部、地狱鬼畜身,帝君都做过,所以帝君之身无定。

--摘自钟茂森教授《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2集》

文昌帝为中国道教奉祀的文章科举之神,又称文曲星,本为司命神,职司科举功名,掌理人间禄赏仕进。元仁宗时加封号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明代开始在学宫建文昌祠,有祭神仪规。

明代随着科举制的兴盛,对主司科举功名和官禄仕进的文昌帝君崇拜一时,并最后演变为清代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一职。此文昌帝君造像,面带微笑,身着潜雕印花长袍,手持如意,足蹬朝靴,端坐于宝座上,工艺细致,为少见的道教造像精品。

读书人的守护神文昌帝君的来龙去脉

传统中的四民——士、农、工、商,士排第一。士指读书人,“学而优

同仕”,读书人书读好了就能当官食禄。而保佑士人读书中举、当官食禄的

神,则是文昌神。

文昌神源自星辰崇拜。在北斗七星之上,有六颗星,合称为文昌宫。

文昌六星最初的职司非常广泛,后来有些职司逐渐被别的神取代,而专司

文运。旧时人们认为,文昌星明亮,预兆着文运将兴。人格化以后,文昌

神被道教封为文昌帝君,又由于他的原型生在蜀地的梓潼县,所以也叫梓

潼帝君。

相传文昌帝君叫他亚,也叫张垩。他生前居住在蜀地的梓潼县,死后

当地人立庙奉祀,称他“梓潼君”。上帝命他掌管文昌府之事以及人间的禄

籍。在历代,他曾经多次化生,做过十七世士大夫。周代初年,他化生为

张善勋,生在吴会的一户五十多岁尚无子嗣的人家,曾发现过夏禹时铸造

的元始天尊金像,后来他成了洞庭湖君山的主宰。秦代时他化生为仲弓子

长,曾阻止过秦惠王侵吞蜀国。西汉初年,他化生为赵王如意,被吕后所

杀。此后他变作全蛇,做了一些不怎么好的事。后来,佛祖释迦牟尼来中

国行教,他表示悔悟,于是佛祖将他化形为人。再后来,他在晋代元熙二

年二月初三化生在梓潼县张家,出生时祥光缭绕,黄云弥野。此后,他还

曾化生过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张浚,都位至宰相。元代时,文昌星与梓

潼君合一,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也

叫“梓潼帝君”。

文昌神既关系着国家的文运,也关系着士子的仕途,是首屈一指的文

教大神。又因为在封建社会,应举出仕几乎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因此文

昌神也可以说是禄神。旧时,读书人祭奉至圣先师孔子之外,更为举业高中而殷勤地奉祀文昌帝君。自南宋时起,不仅梓潼有文昌祠,别的地方也陆续建祠,城市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文昌阁等。一般的学宫也大都建有文昌祠。祠中供文昌帝君塑像,常年敬奉香火供品。除时节之外,科考前学子来祈祷者络绎不绝。而在文昌

帝君的诞辰二月初三,礼祀活动更为隆重,还有演剧娱神之举。此外,文昌帝君还是书坊业、刻字业、镌碑业等文化行业的祖师神。

命理

紫薇斗数认为文昌星属辛金,是南斗星,主科甲功名。乃文魁之首,其特性,主人仪表端正,有文艺细胞,口齿伶俐,眉目分明,相貌俊秀,少年劳碌,中年后渐入佳境。文昌星,最喜与太阳、天梁、禄存同宫,叫做「阳梁昌禄格」,主有才华,无论在商场,或官场,都会一帆风顺,福寿双全。如三合到太阳、天梁、禄存,亦可有所作为,只是,力量会降低一点而已。大、小限或流年逢到入庙的文昌星,会增加吉星的吉祥度,如是凶星,入庙的文昌亦可降低或化解其可能造成的灾难。如果你喜欢读书,可以多项此方面发展!

由来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有关文昌星的说法,《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星经》中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士人学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

文昌,本是星宫名,包括闪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

文昌星简称文星,或称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运者,如杜甫诗:“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又《东观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场当有事”。由此观之,学子应与文星有关。

有关文昌星的说法,《星经》所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记天官书》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庙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举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间,更加崇奉此神,嘉庆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礼部,把此神编入祀典。

人神又分为两种指称,一是“文昌帝君”,一是“五文昌”,包括关圣帝君(文衡帝)、孚佑帝君(吕洞宾)、文魁夫子、朱熹(朱衣星君)、魁斗(魁星爷),合称为“五文昌”。

《云笈七签》∶“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摄寿夭之简礼。”文昌神源自星辰信仰。

《楚辞九歌》的少司命即指第四颗星。战国已列入国家祀典。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唐宗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帝君本名张亚子,唐朝越隽(现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人氏,后来迁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县),因笃信道教,广宣道教教义于四川,死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庙,命名为“清虚观”,并且于碑上刻上“梓潼君”,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唐朝唐玄宗、僖宗逃到四川期间,曾利用这种信仰,封梓潼神为左丞相、济顺王。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在历代受封中,到此这个封号中出现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信仰结合起来,从此梓湩帝君就成了文章、学问之神,职责掌管文昌府的事务。由于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长,从一个地方神而成为全国性的大神,并逐渐与文昌神合而为一。

宋元间的道士见此种信仰可以利用,就把文昌称为文昌帝君,尊为主仙、人鬼生死爵禄的神。古代士人仕进,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明代以后,每一所学校都将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庙祭祀,文昌虽是道教之神,但带有浓厚的儒教色彩。

南宋间,道士假借文昌帝君之名,作了《文昌帝君阴涉文》,这是一本托名文昌帝君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劝善书,此书在过去十分流行,影响很大,与《太上感应篇》和托名关羽所撰《关帝觉世真经》为三大劝善真书。

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同时他也是刻字、书店、文具店、说书、抄纸的行神,所以昔日书商公会就叫做“文昌会馆”。

风水

文昌,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叫文昌星,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一个天上官员。

风水术引用文昌的名词,用来说明有益于读书和攻取功名的方位。文昌位,随着风水流派的不同而不同。赣南传统风水术

的文昌位,是河图四大局的冠带和临官宫为文昌位。文昌位上有文笔峰、笔架峰或者有秀丽的水朝来,利文。

此外还有命理文昌贵人和太岁文昌贵人所在的方位也叫文昌位。

文昌贵人起例:“甲乙巳午报君知, 丙戊申宫丁己鸡.庚猪辛鼠壬逢虎, 癸人见卯入云梯.”

文昌贵人实际上是食神的临官宫。例如,甲的食神是丙,食神的作用是泄身吐秀,又叫着“文星”,丙禄居巳,所以甲以巳为文昌。其他天干类推。

命理文昌贵人用年干和日干来起,如今年乙酉年,今年出生的人,如果在八字中见午,即是命里带文昌贵人,乙日出生的人见午同样叫带文昌贵人。同样,午方也就是乙年或乙日出生之人的文昌位。

太岁文昌,是以年干论文昌。例如去年是甲申年,文昌位在巳。今年乙酉年文昌位在午。丙、戊二年,文昌位在申,庚年文昌在亥,辛年文昌在子,壬年文昌在寅,癸年文昌在卯。

文昌位宜整洁干净,不宜肮脏和置放重型家具,卫生间不宜压文昌位。宜置放书桌、文房四宝、文昌塔、文昌星君神位等。

在一些密宗的书籍当中介绍了许多有关天上二十八星宿的资料。其中在二十八颗星宿里的北方白虎七宿的第一颗星,就是:“奎”宿了,是属于一粒掌管文化艺能的星宿。由于“奎”与“魁”同音,又是七宿之首,“魁”在中文大意里代表首位,因此意头十足,有:“独占鳌头”之喻。“魁星赐斗”是古代科举人士最为喜欢的意头以及图象。具有吉祥如意以及向上成功成就的加持力。

“奎”星是专门主管文运之神。最初,在汉:《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的话。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隧将“奎星”改为“魁星”。这些是关于文昌奎星的资料。至于民间常说:“魁星赐斗,独占鳌头”这一说法的大意是:得圣意(解:得到皇帝的赏识),独立于状元殿前中稭石上,而时正中刻有升龙及巨鳌。

文昌星要发挥作用必须以命中的文昌位为主,并配以可以激发文昌星的吉日良时才能见效。效应很快,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到效果。

文昌帝君阴骘文

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广泛的行善积德,上合天心。有人如果像我(文昌帝君)这样有好心肠,上天必定赐福于他!

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做地方官时,审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屈,民众允服。曾经修理家门,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有人问何必修那么大?他说,他做官多积阴德,从未冤枉好人,后代必定兴旺发达,省得以后再改建了。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丞相,孙子也做了御史大夫。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宋朝有两兄弟宋郊、宋祁,在读书的时候,有个道士替他们看相,说弟弟会考中状元,大哥也会榜上有名。十几年后考完春闱,又遇到那个道士,他对大哥宋郊说,你风采奕奕,精神饱满,更胜往昔,必定曾经救活数百万的生命,这次考试,弟弟宋祁固然可以考上状元,然而你的功名也不在他之下。原来宋郊在十多天前,在厅堂下见到蚂蚁穴被大雨冲毁,于是编了竹片,使蚂蚁渡水而活。同一年殿试,哪能有两个状元?宋郊心中很是疑惑。等到放榜,宋祁第一名,宋郊第三。然而当朝太后认为弟弟不可在哥哥之前,于是就擢升宋郊为状元了。楚国的孙叔敖,有一次出游,遇到一条两头蛇,他就杀死并掩埋了。回家后,他愁得连饭也吃不下。他母亲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孙叔敖哭着说,听人说如果见到了两头蛇就会死亡,我已经见到了,害怕离你而死。他母亲问,那条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恐怕其他人看见,已经杀死并掩埋了。他母亲说,不要害怕,听人说有阴德的人必定有善报,你必会在楚国出人头地!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宰相。

由此可见,想增广你的福气,必须要心地好,时刻方便别人,积累种种阴德,利益他人,多做善行而积累福分,就像: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心地慈祥,爱国为民;宽宏大量,平等待人;忠于君主,孝敬双亲;尊敬兄长,待友诚信;夫妻和睦,教育子孙;不得对老师、长辈傲慢无礼;不得讥谤圣贤教诲;或者敬奉天仙,朝礼北斗、星宿;或者拜祖念经,早晚打坐悟道;报答天地恩、父母恩、国家恩、师友恩,尊奉儒、全真、正一三教;谈道理教化奸诈的人,讲经史开解愚昧的人;救急就像挽救快干死的鱼一样,救危就像挽救被网住的鸟一样;矜哀孤儿,抚恤寡妇;尊敬老人,怜悯贫穷;尊崇善人,推荐贤能;对人恕,对己忍;布施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两旁饥寒交迫的人;布施棺材,掩埋无主尸骸,避免尸骸暴露;给无家可归的兴建房舍,为辍学儿童兴办学校;家里富有就提携亲戚朋友,遇到饥荒就赈济邻居和亲朋;用来称东西的秤准确公平,不可短斤缺两;宽恕对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责备苛求;出钱、出力捐印经书和善书,修建或修葺寺庙;施舍药方来医治别人的疾病,布施茶水使路人解渴去燥;在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在河流里设置船只供人渡水;或者经常买生物来放生,或者常常吃斋持戒避免杀生;走路时常常留意,不要踩到虫子和蚂蚁;严禁烟火,不火烧山林;不在山上捕捉飞禽走兽,不到河溪边

毒杀鱼虾;不宰杀耕牛,不随便丢弃字纸书籍;不谋夺别人的财产,不嫉妒别人的技艺才能;不奸淫别人的妻子女儿,不要唆别人互相争斗及怂恿别人诉讼;不破坏别人的名誉,不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不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不和,不因为小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疏远;不倚仗有权有势而欺辱善良的人,不仗着富有而欺凌穷困的人;依本分,谦虚谨慎,守规矩,遵纪守法;同宗同族互相和谐,有怨有仇互谅互解;亲近善人,有助于身心德行;远避恶人,杜绝灾殃;经常赞叹别人的善事,不宣扬别人的恶事;不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把有教益的言论牢记于心,时时自勉,不要有出乎于礼义廉耻的言论,祸从口出,言为心声,要养心慎言。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修整几百年来崎岖不平的道路,建造人们来往的桥梁;留传训言供后人鉴别是非善恶,捐赠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做人做事遵循天理,说话合乎公道人心;吃穿住行,时刻想念圣贤教诲;独行独卧,始终慎如众目睽睽。

不造作种种恶事,身体力行去做种种善事,这样就永远没有灾星加祸,常常会有吉神照耀护佑,总而言之,近报自己得福,远报子孙受益。百福临门,万事吉祥如意,难道不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