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1------------第二次淞沪会战2------------徐州会战

3------------武汉会战

4------------平型关大捷

5------------雁门关伏击战6------------台儿庄战役

7------------百团大战

8----------南昌会战

1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08.13 - 11.12)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

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

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

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

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海抗战。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

已达330余万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淞沪抗战。

因此,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2徐州会战(1938.01 - 1938.05)

从1938年2月下旬起,中日两军开始在临沂城下厮杀。3月中旬,日军在中国军队夹击下惨败。中国军队在临沂的胜利截断了北路日军一臂,为围歼台儿庄日军创造了战机。图为中

国军队在临沂之战中的敢死队。

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准备南北夹击,围攻徐州,以沟通南北战场。南路日军于1937年12月渡长江北上,先后占领滁县、蚌埠等地,在淮河(图片-新闻-网页)遇中国守军猛烈阻击。日军虽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两军在淮河形成对峙。北路日军第5师团于1938年2月下旬向临沂进攻,中国守军据城死守,双方未分胜负。3月14日,中国增援部队进抵临沂,与城内中国守军内外夹击,大破日军,日军残部仓皇退至莒县固守。北路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于3月16日向滕县进攻。中国守军第4l军112师与日军血战3昼夜,师长王铭章以下大部殉国。日军占领滕县后迅速南下,中日两军遂展开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是徐州东北30公里的一处战略要点,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3月24日,日军第10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台儿庄及其两侧的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城寨北门,据守城寨的中国第2集团军31师与日军在城寨内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在城寨内反复冲杀。至4月3日,第2集团军主力和日军第10师团主力大部被吸引至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台儿庄的2/3已为日军占领,中国军队只据守南关一隅。日军调重炮、坦克猛轰猛冲,中国军队大有难以支持之势。中国军队组织了敢死队,分组向日军反击,人自为战,奋勇异常,夺回了一部分阵地。此时在外线作战的中国军队继兰陵歼灭战后,又在底阁、杨楼大败日军,解除了台儿庄东北方向的威胁。6日,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中国的第20集团军出现在日军后方,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反攻,很快便肃清了台儿庄内的日军。7日,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日军伤亡惨重,残余部队趁夜突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两个精锐师团遭受重创,被歼2万余人。日军大本营对台儿庄战役的失败感到震惊。同时也侦悉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集中了约40万人的兵力,遂增调30万大军,企图寻找中国军队决战。中国军队受台儿庄胜利的鼓舞,也向徐州地区调集援军,兵力增加到60万,准备相机打击日

军。

5月初,日军兵分5路,进攻徐州。日军采取了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略,企图截断中国军队退路,加以围歼。各路日军相互呼应,不断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向徐州逼近。为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从5月15日起,分5路向皖西和豫南突围。在撤退途中,中国军队的后卫部队遭受较大损失,但主力部队于5月底安全转移至预定地区,使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破灭。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

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精锐部队周旋了5个月,并取得台儿庄大捷,为

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3武汉会战(1938.6.11 - 10.25)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是时,日本全国陆军的总兵力约90万人),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

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保卫大武汉”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7月29、30日,在日军的凶猛进攻下,北平、天津相继陷落。8月1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在日本重兵压境和全国抗日怒潮的推动下,正式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军队于淞沪一线血战3个月,至11月12日,上海失守。上海沦陷后,国民党政府于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但国民党的军政机关并未立即西迁入川,而是首先转移到了武汉。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1938年2月,蒋介石发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称“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两个条件,就是我们抗战必胜的最大武器。”“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被称为“以空间换时间,以小胜积大胜”的长期抗战战略。1938年3月29日,武昌珞珈山麓,国立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内,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为期4天的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国民党政府抗战时期的内外政策,这份后来被中国共产党批评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纲领,虽然表现出单纯的政府和军队抗战的倾向,缺乏真正动员全国各界

各阶层人民,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勇气,但毕竟也表示了国民党政府坚决抗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民主的决心,在当时对于鼓舞士气,振奋民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抗日战争进入到以保卫大武汉为中心的武汉抗战时期。对此,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在亲自为《新华日报》撰写的社论中指出:“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全中华民族之爱国各抗日党派,应该宣誓:使中国不再闹分裂,使统一战线永远的巩固和发展下去,使大中华民族永远地团结起来,一直达到抗战胜利,建国成功!”“辛亥、北伐、抗战,这三个历史时期,将造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3厅厅长的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洪波曲》中如此写道:“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剑影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沉睡了十年的武汉,仿佛在逐渐地恢复到它在北伐时代的气息了”,“武汉三镇的确是复活了!”6月12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以醒目标题发表题为《保卫大武汉》的社论,号召武汉人民,积极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着保卫大武汉而参加前线作战。所有愿意参加敌人后方活动的青年战士迅速组织起来,英勇地到敌人后方去工作。6月27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发表《抗战一周年纪念宣传大纲》,正式提出了“保卫大武汉”的口号。7月5日,毛泽东等七名中共参政员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中提出,要“动员军力人力财力物力来保卫我们军事政治经济交通中心的大武汉”。7月7日,第9战区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在为抗战周年纪念日所作《以全力保卫大武汉》一文中指出:“保卫大武汉,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今日武汉已成为第三期抗战中最重要的据点,这里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今日全国民众,尤其是在武汉的每个军民,应当激发最大的同仇敌忾心,人人都下定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来守住这个重要的国防堡垒,必能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造成将来决战中极为有利的形势。”7月6日至15日,第1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之最后胜利”的基本国策,并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其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为人道,与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8月9日,武汉三镇各界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保卫大武汉”歌咏大游行,在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指挥下,游行群众齐声高唱由郑律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曲作者)作曲、沙旅·尔东作词的《保卫大武汉》,激昂的歌声响彻在武汉三镇的天空: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

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

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地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

卫马德里。

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保卫大武汉”的战斗首先是在武汉的天空打响的。1938年2月18日中午,武汉城区响起了尖锐的空袭警报声,日军驱逐机26架掩护轰炸机12架正向武汉飞来。驻防汉口王家墩机场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代大队长李桂丹率29架苏制E-15、E-16战机升空迎击,在武汉上空与敌机英勇激战,击落敌机14架。其余日机狼狈逃窜,未能进入武汉市区投弹。中国空军损失飞机4架。大队长李桂丹、分队长吕基淳、飞行员李鹏翔、巴清正、王怡5位勇士血洒长空,在这次战斗中英勇殉国。“2·18空战”是武汉抗战时期的首次空中大捷。战后,武汉市2万民众举行空前大游行,庆祝空战大捷,并沉痛追祭5位为国捐躯的忠勇“飞将军”。

2月23日,中国空军与苏联志愿空军混合编队使用CB-2型轻轰炸机由武汉起飞,首次出击位于台湾松山的日军机场,炸毁日机18架后,安全返航。

3月12日,中国飞行员汤卜生驾驶单翼普式侦察机,低空飞入已被日军占领的南京上空,飞谒了中山陵,使南京同胞眼见中国空军还在祖国领空巡卫。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长节”,也就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日本空军计划在这一天用对武汉三镇的狂轰滥炸作为他们向天皇祝寿的献礼。中国空军从几天前击落的日本侦察机获悉到这一重要情报,提前进行了作战部署,将中苏两个战斗机大队由南昌调到武汉准备迎战,并在战术上预作了安排。果然,这一天,日军出动了36架96型重轰炸机,由12架驱逐机掩护,分多层编队,偷袭武汉三镇。中国空军健儿和苏联志愿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出动了2个大队67架战机实行拦击,在武汉上空5000多米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空中格斗。中国机群起飞后,以E一15式战机诱导日战机脱离轰炸机群,以E一16式战机痛歼日轰炸机,得手后,中国机群又联手攻击日战机。一时间,“自武昌以至黄冈上空,漫天焰火,均属被我击坠之敌重轰炸机残骸”。第4大队的9架E-15飞机,在武昌上空迎击敌机,开战仅仅5分钟,中国少尉飞行员陈怀民抓住战机,率先击落一架敌机。随后5架敌机发疯似地围过来,向他集中射击,陈少尉的战机中弹受伤,操纵不灵。此时,他本可以跳伞求生,但是,年轻的空军少尉陈怀民却作出了一个令天地为之变色,令敌寇为之胆寒的选择,他驾驶着心爱的银鹰,高速向一架敌机冲去,在一声巨响中,与敌同归于尽。英雄的壮举激励着他的战友们英勇战斗,“4·29”空战,中苏两国空中健儿共击落日机21架,其中战斗机1l架,轰炸机10架。中国空军损失飞机12架。“4·29空战”不仅是武汉抗战期间,也是全国8年抗战时期最激烈的一次空战。陈怀民烈士的鲜血洒在武汉的蓝天,为中国空军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史诗。战后,武汉各界在汉口总商会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悼念陈怀民等在空战中英勇殉国的空中勇士。中共中央和八路军的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送来一副挽联:“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赋诗缅怀英烈,写下“舍身成仁同归尽,壮烈牺牲鬼神泣”的诗句。蒋介石也为武汉空战牺牲的烈士送了挽联:“搏斗太空,非成功即成仁,无负十年教训;死生常事,惟为国不为已,永怀万古云霄。”陈诚送的挽联是:“海外播英名,御气排云,争显龙城飞将勇;天空奋神武,粉身报国;何须马革裹尸还。”于右任送的挽联

是:“英风得天地,壮气作山河”。

4平型关大捷(1937.09.25)

1937年8月下旬,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先遣部队,从陕西三原地区出发,东渡黄河,于9月中旬抵达晋东北抗日前线。这时,由平绥(今北京至包头)铁路东段向山西进犯的日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已进到广灵、灵丘、涞源一线,正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尔后与自大同南下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协同,击溃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部队,打通晋北通道,实现右翼迂回,配合华北方面军主力歼灭平汉(今北京至汉口)铁路沿线的国民党第一战区主力。在日军的进攻下,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命令第6、第7集团军共7个军退守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内长城一线,企图凭借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阻止日军进攻,保卫山西腹地。同时,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协同其坚守内长城线。

为了积极配合第二战区友军防守内长城线,八路军总部于9月中旬命令第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进至大营镇后,以第343旅前出至平型关东南上寨隐蔽集结,以第344旅向上寨机动。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占领灵丘县城。22日,又进至平型关以北的东跑池。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相机侧击向该线进攻之日军。

第115师受领任务后,于24日组织营以上干部进行现场勘察,发现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县东河南村,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谷道。其中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长约13公里的公路地段,沟深道窄,两侧高地便于隐蔽和发扬火力,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于是,师首长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击手段,将由灵丘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歼灭于狭谷之中。同时进行了具体部署:令第343旅第685团位于白台崖以西,截击日军先头部队,消灭关沟至老爷庙之敌;第686团位于右侧,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小寨至老爷庙之敌;令第344旅第687团在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村一带,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第688团为师预备队,向东长城村集结。令师独立团和骑兵营进至灵丘、涞源方向,牵制与打击援敌,保障全师翼侧安全。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各部队于24日晚利用暴雨和夜暗,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之白崖台开进,至拂晓前,均隐蔽

地进入设伏地域,并完成了战斗准备。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地域。师首长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突然开火。骄横的日军遭到意外打击,不知所措。伏击部队即刻乘敌陷于混乱之机,适时发起冲击。第685团从关沟以北高地迎头截击,歼其先头一部,封闭了日军南窜之路。第687团将敌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并抢占韩家湾北侧高地,切断了日军的退路。第686团第1、第2营冲向公路,于小寨至老爷庙之间,与麇集在公路上的日军展开激战。这时,师首长发现日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后,正利用汽车进行顽抗,并组织兵力抢占有利地形,企图突围。于是,命令第686团团长李天佑以一个营先于敌人拿下公路对面的老爷庙制高点,造成居高临下夹击敌人之势。该团第3营受领任务后,立即向公路对面冲击,但遭到公路上日军的拼命抵抗。全营官兵前赴后继,奋勇冲杀,第9连最后只剩下10余人,仍坚持战斗,营长负伤了还继续指挥,终于在第2营的支援下,第3营先敌抢占了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封闭了日军逃跑的大门。已陷入四面包围的日军,多次拼命向老爷庙反扑,企图向北突围,均被第686团击退。先期进占东跑池的日军一部回援老爷庙,亦被第685团阻止。

素以精锐之师自诩的日军第5师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所属部队将被围歼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的部队速向平型关增援,均被第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被围于小寨至老爷庙之间的日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再次猛攻老爷庙及其附近地区,企图杀出一条生路。由于敌我短兵相接,日军飞机也无能为力,其反扑复被第686团击退。随后,第686团集中全力,在第685团和第687团各一部配合下,全歼了被围日军。13时,战斗结束。当日黄昏,第343旅向东跑池一带日军出击,由于国民党军未按预定计

划出击,致使歼灭东跑池日军的计划落空。

八路军第115师在首战平型关中,发挥了善于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保持了战斗的突然性,以劣势装备一举击毙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第一次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胜利,直接配合了国民党友军作战,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路军出师首战告捷的消息立时传遍全国,各地各界纷纷发来贺电、贺信,盛赞八路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的英雄业迹。从此,“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就成了八路军军歌中两句响亮的歌词,到处被人们传诵。

5雁门关伏击战(1937.10.18 - 10.21)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地区对日军汽车运输

队进行的伏击战斗。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第358旅第716团奉命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间,破击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18日,第716团主力在团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率领下,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上午,日军运输汽车50余辆,满载兵员、弹药,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激战中,日军又有汽车200余辆由阳明堡方向向北驶来。第716团即分兵一部阻击该敌。激战至夜间,日军援兵又至,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0日夜,第716团一部复占雁门关,另一部破坏了广武至太和岭间的公路及桥梁。21日晨,第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日军由南向北的汽车200余辆和由北向南的汽车数十辆相向而来,当其先头车辆驶入伏击区时,第716团居高临下,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展开攻击。日军在8架飞机支援下进行反扑。第716团毙伤日军一部后撤出战斗。

该团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一度切断繁峙至忻口间交通,

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

6台儿庄战役(1938.03.24 - 04.07)

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的战斗是台儿庄战役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

日军先后投入第10、第5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这一地区的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支部队近10个师,约10万人,中国军队数量上虽占优势,但由于武器装备差,双方的力量对比仍是敌强我弱。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日两军在这一地区展开了前所罕见的鏖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初期最大

的一次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一、战前态势

3月18日,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于20日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另一部福荣大佐的第63联队沿临赵(墩)铁路于18日攻占枣庄,20日攻占峄县城,矛头

直指台儿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意图和部署是,以擅长固守的原西北军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一方面防堵日军进窥徐州,一方面将骄狂冒进的矶谷师团吸引到峄县南部地区,而后以隐藏于峄县东北山区的汤恩伯第20军团拊敌侧背,加以聚歼。日军的作战意图是:“确保韩庄、台儿庄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用尽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

击,协助第5师团战斗。”

二、台儿庄外围战

为诱敌深入,3月23日,第31师刘兰斋连长率骑兵连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91旅旅长乜子彬率183团跟进,在峄县城南20里康庄与日军遭遇。台儿庄地区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马队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3月24日,日军逼近台儿庄开始向台儿庄地区大举进

攻。

日军在台儿庄北五里刘家湖村设有炮兵阵地,排列10门大炮,向台儿庄猛轰。91旅183团3营营长高鸿立率领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颗手榴弹,杀入敌人炮兵阵地,砍得敌人无法招架,弃炮而逃。当时台儿庄战场上流传着:“话张飞大闹刘家湖的佳话”。

三、北门争夺战

3月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1营是新兵,入伍才半年,几乎全牺牲在台儿庄北门。王震团长也亲自架起机枪向城外日军扫射,当晚,日军200人突破小北门,躲进小北门附近的泰山庙,王震团长亲率将士围攻泰山庙之敌,终将其消灭。

四、惨烈的巷战

3月27日,得到增援后的日军对台儿庄城发动第3次攻击。日军炮轰台儿庄围墙,北城墙被炸塌,小北门亦被毁,守卫小北门的181团3营官兵牺牲殆尽,300多日军突入城内,惨

烈的巷战开始

五、台儿庄反击战

4月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全线反击,4月7日凌晨1时,我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

台儿庄战役,历经月余,我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

3月20日,日军矶谷师团借攻克滕县之威,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徐州。

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日军猛攻3天3夜,才冲进城内。城内中国守军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瓮中捉鳖。

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31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52军和王仲廉第85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支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20军团。该军团即命第52军和刚到的第75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

谷支队的计划落空。

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竟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

被日军占领的街市。

4日,中国空军以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峰县溃逃。

4月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了全线出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重围,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

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

激战4天,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

的信念。

7百团大战 (1940.08.20 - 1941.01.24)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这一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

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

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

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

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

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

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

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

荡”阶段。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

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

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

荡。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

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

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8 抗日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是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抵御日本有限攻势的首次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本对驻中国日军的任务进行了划分,分区而治。驻武汉地区的第11集团军实际上成为唯一的一支对中国进行野战攻击的部队,与中国湖南及其周围江西、广西地区扼守西南大后方的的中国政府主力部队形成对峙,并不断寻机攻击,企图以军事打击配合日本政府政治诱降的政略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此后,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数次大规模会战。日军采取以攻为守、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方针。南昌会战,首当其冲。

武汉会战后,中国在长江南北分别以第9、第5战区重兵武汉形成包围态势。南昌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既掩护联系第3、第9战区的战略运输线即浙赣铁路,又是中国方面集结重兵的战略基地,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南昌还有飞机场,中国飞机经常前往轰炸日军长江

中的军舰。为此,日军积极准备进攻南昌。

1939年2月时,中国已判断出日本对南昌的进攻企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三次指令第9战区向日军另一线南浔方向发动进攻以转移敌人的进攻方向,破坏日军的进攻部署,但是该战区一直以准备不周为由拖延进攻。3月17日,日军抢先展开进攻。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南昌地区展开激战。然而,从3月17日到27日,中国守军10内便丢失了南昌,守军受到重大损失。这既因为日本占有武器装备的优势,也是因为中方的一系列失误造成的。此后,日军向西追击,于4月2日陷重镇高安。中国军队退守。此后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停止追击,并从南昌地区撤走部分兵力,战场相对稳定下来。

然而日军新胜之余,没有料到中国正在紧张酝酿旨在收复南昌的反攻,第3、第9战区协力展开春季攻势(也称4月攻势)。4月21日,反攻正式展开,中国军队主力向南昌发动奇袭,一时打乱了敌军阵脚,连克南昌外围阵地。25、26日相继推进到南昌城下。然而由于另一路中国军队未能完成切断日军增援的任务,日军海军陆战队赶赴支援。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将近一周的激烈进攻,但未能取得进展,5月1日,蒋介石限期必须攻下南昌。为此,2日,

中国军队发起第二轮猛烈的攻势,进一步向南昌逼近。但此时已失去奇袭性质,只能进行攻坚战,在敌之坚守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为此,5月9日,下令停止进攻。而日军也未能

进一步反攻。南昌会战结束。

南昌会战是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大战,也是武汉会战的自然延伸和以下一些列会战的前奏。南昌失陷使得第3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络陷于困境,军事补结只能依赖浙赣两省的公路线了,使东南各省未沦陷地区的处境更加困难。

南昌会战给以后的作战也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国官兵不怕牺牲、殊死作战的精神,体现了抗日的高昂意志。反攻南昌虽未成功,但主动反攻的行动表露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战略指挥上有了某种进取意识。同时,也暴露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战略战术的弊端:一味打正规战、简单阵线防御缺少纵深的的阵地战,轻视运动战和游击战,这和优势装备的敌人抗衡当然要吃亏。就此,中国共产党多次向国民党提出过意见和建议。国名党也采纳了一部分,

给以后的会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1------------第二次淞沪会战2------------徐州会战 3------------武汉会战 4------------平型关大捷 5------------雁门关伏击战6------------台儿庄战役 7------------百团大战 8----------南昌会战

1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08.13 - 11.12)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 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 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历史著名战役

历史战役 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地点:今河南 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 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地点:今山西 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宋辽岐沟关之战,中原文明转入全面消极战略防御的开端 片石之战 时间:公元1644年4月 博弈:大顺军(李自成)vs 明清联军(吴三桂多尔衮) 结果:大顺军溃败,成就大清入主中原之路评价:决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业的开山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11月 博弈:东晋军(谢安)vs 前秦军(苻坚) 结果: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评价:鼎定两百年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战的这些成语故事充分凸显着此次战役的传奇气质——神了!的确,以不足八万之众,瞬间将号称百万的巨人击倒,遍观人类历史,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不神才怪。 涿鹿之战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春秋战国著名八大战役

春秋战国著名八大战役 一、邯郸之战 简介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点评此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长平之战 简介长平之战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此战被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后,诸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管理解读长平之战,玄机重重:赵王临阵换掉德高望重的廉颇,却得到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反对;秦将白起居功至伟,却一再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放弃再立功勋的机会;长平一役让秦国歼灭赵国主力,然而此后却耗费了长达32年的时间才灭掉赵国……,用管理学的思维去解读这些迷思,会看到历史深处的另一番景象。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著名的“长平之战”。然而,这一役也留下了诸多迷思,耐人寻味。

抗日战争国军大型会战统计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且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寇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寇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寇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寇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是,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寇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是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

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寇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寇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日寇4万人,近10万日寇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寇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日寇1.3万人,第5战区官兵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寇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抗日战争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中*队将70多万兵力调往淞沪战场。随着日军持续增援,中*队逐渐处于劣势。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开始,中国中央军精锐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等部,在京沪警备总司令张治中指挥下,主动进攻,企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因指挥不当,竟未能奏功。8月22日深夜至8月23日晨,日本援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等,在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日本援军在日海、空军的强大支持下,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包抄中国上海守军的后路,重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故技。 历史战争故事: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3日,企图攻占太原的日军先头部队进抵平型关附近,八路军115师决定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设伏。25日8时30分,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的两个联队进入伏击圈,八路军设伏部队居高临下,向敌猛烈射击,将其分成几段,各个歼灭。战至下午1时,日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 1937年9月25日,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要胜利——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的平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练习及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中共中央政治扩大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延安会议 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第一个胜利的战役是: A.平型关B.台儿庄战役C.淞沪战役 D.忻口会战 3.1938年,国民党战场李宗仁将军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A.淞沪战役 B. 忻口会战 C. 台儿庄战役D.南京保卫战 4. 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加以考察的根据是: 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B. 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存在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退,日军占地甚广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是: A.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6.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 革命对象不同 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D.《开罗宣言》的公布 8.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 9.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1945年7月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 A. 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11.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方针是: A.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 B.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 C.运动游击战 D.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12. 1937年7月在北平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宋哲元B.佟麟阁 C.张自忠D.王铭章 13.华北八路军深入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晋绥C.晋冀鲁豫D.山东 14.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A.要不要发动人民群众起来抗战 B.要不要给群众以民主 C.要不要给人民解决民生问题 D.要不要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1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独立自主原则 C.退让政策D.一切斗争,否认联合 16.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了: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吴起 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 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 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 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 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 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 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 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 7千--10万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陆逊 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马隆 3500--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 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 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 8千--10万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不详--10余万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李世民 3500--10余万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不详--40余万平萧铣 碛口李靖 3千--不详歼数万 蔡州之战李愬 9千--不详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雍丘之战张巡 3千--数万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 6800--13万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在这其中就有许多著名的战役。 在抗日第一阶段,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其中的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3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而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蒋介石与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同时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百团大战是这里面最为成功的战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韩信破赵之战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韩信破赵之战 汉王刘邦二年的夏天,刘邦在睢〔sui虽〕水北岸被楚军杀得大败,原来归附汉军的魏王豹看到楚军势力强大,又背叛刘邦投降了项羽。魏王豹当时占据着河东,他向西进兵可以威胁关中的安全,向南出兵可以截断关中和荥阳的联系,造成配合楚军夹攻荥阳的形势。这对汉军来说,就好像扎在背上的芒刺一样。为了拔掉这根芒刺,刘邦派人去争取魏王豹重新站到自己这方面来,谁知魏王豹不肯答应。刘邦就在这年八月,派韩信、曹参等,率领部队去进攻魏王豹。 魏王豹听说汉军前来进攻,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领全军,扼守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柏直还组织了一支别动部队,沿着黄河巡逻;同时还把民用船只全部赶走,不许在河内来往停泊。柏直部署完毕,很是得意,认为汉军如果要渡河,除了通过险要难攻的蒲坂要塞外,再没有别的路了。 韩信领兵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形势险要,魏王豹又派有重兵把守,知道要从正面进攻很难取胜。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法。他把汉军大营隔河设置在蒲坂对岸,在军营附近插满了旌旗,并且把汉军方面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到这里来;白天叫士兵们擂鼓呐喊,夜间灯火通明,调兵遣将忙个不停。表面上,汉军好像是要从这里

渡河,实际上韩信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地向北调动,选择夏阳作为渡河地点。 魏军看到河对岸汉军调动频繁,真以为韩信要从蒲坂渡河了。柏直认为,蒲坂要塞这样坚固,又有重兵把守,而且黄河水流很急,不管韩信有多大本事,也无济于事,魏军只要守住这个要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他对黄河上游的防备,根本没有放在心里。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做了大批的小口木桶,几个木桶连成一体,上面绑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作为渡筏。这种渡筏既平稳,浮力又大。汉军乘着这些渡筏,从夏阳偷渡过去。魏军在这里根本没有设防,汉军很顺利地渡过了黄河,攻下了魏的后方重镇安邑。这时候,魏王豹慌忙领兵迎战,可他哪里是韩信的对手?没有多少天,韩信指挥汉军把魏军打得大败,最后活捉了魏王豹,把他送到驻扎在荥阳的刘邦那里。 韩信在灭魏以后,立刻上书刘邦,请求增兵三万,去消灭赵、代这两个割据势力,以改变成皋之战中汉军的不利地位。刘邦批准了韩信的这一作战计划,拨给他步兵三万人,并且加派熟悉河北情况的张耳去协助他。 汉王二年九月,韩信大破代兵,活捉了代的相国夏说〔yue 月〕。经过灭魏、平代两大胜利,韩信收用了一大批俘虏兵,增强了汉军的力量。

抗日战争中各大战场的各个著名战役

整个八年抗战,国军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淞沪会战 李宗仁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八·一三”淞沪会战:“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冯玉祥说,“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著,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将近百万。 在两个多月内,中国方面除中央军外,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相继派出部队,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和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 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另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1/3兵力。 虽然中国部队的兵力是日军的近3倍,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和战斗指挥的巨大失误,造成了中国军队只能在淞沪正面、纵深均不足20公里的地区,与日军反复拼搏,筑起血肉长城。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98师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约200人。陶峙岳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以19世纪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 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在蕰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 战后,何应钦在回忆录中记载,淞沪会战中“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蒋中正有意挑起淞沪会战,诱使日本改变进攻路线 淞沪会战是蒋介石的抗日大战略。 当时,日军已占领北平,极有可能沿平汉路南下,夺取汉口。汉口是中国水陆交通中枢,战略家称为“作战中心”。汉口若被日军早期夺取,则长江下游的一切政治与经济的命脉则落入敌手,便无法西撤建立大后方之基地,就不能支援长期抗战,于是中国军队将被迫决战。 蒋介石为使日军不能速决,根据既定方针,决定开辟上海战场。 八月九日,当上海虹桥机场发生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驾车欲闯时,中国军方立即将其击毙。八月十三日,两军展开小规模的步哨战,也即大战前的序幕战。 八月十四日,中国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军队主动对上海日军发动攻势,先后投入七十个师,终将日军主力从华北方面诱至上海方面。这一战略诱迫日军改变作战方向,即由原先的由北至南(企图仿效历史上北方部落自华北南下侵略长江、汉水流域;利用其快速部队沿平汉铁路直扑汉口,并出洛阳堵塞潼关,将中国纵断为二),改为由东向西仰攻(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又有长江天险,我可居高临下)。 十一月十一日上海沦陷,但延缓了日军侵略进程,打破了其统帅机关“速战速决”战略的美梦。在此期间,中国将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物资和人才等迁移西南大后方,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础。 蒋介石说:“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牢固之民心。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忻口会战 1937年秋,日军在平型关受挫后,取道忻口进攻太原,中日军队在忻口角逐23天之久,消耗日军兵力2万余人。这是忻口前线的我军炮兵阵地。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 第一战役:淞沪会战(先后两次,中日双方参战部队累计高达100万人次,战争场面规模宏大,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方几乎出动了国民革命军的所有精锐部队,蒋介石亲自指挥全局作战。由于双方均是大兵团作战,武器以重装备为主,故双方均伤亡惨重,故战场被称为人血磨房和绞肉机) 第二战役:徐州会战(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在鲁南和苏北地区反复拉锯作战,其中,国军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一战击溃日军两大精锐师团的合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sodocs.net/doc/0f524897.html,/ 第三战役:太原会战(包括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平型关战役等一系列战事,国民党部队损失极为惨重,两名军长阵亡,最后太原失守,但却坚持贯彻了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意图) 第四战役:武汉会战(先后两个阶段,中日双方参战部队高达100万人次,日军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国民政府则调集陆海空三军,计有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陆军110个师总兵力约120万人。) 第五战役:长沙会战(先后进行了三次,中日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次,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均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会战前夕,意外地发生长沙大火,使“焦土抗战”不幸成为了严酷的现实) 第六战役:上高会战(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罗卓英,参战主力74军王耀武、张灵甫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松蒲106师团,是一次完胜日军的大战役,为74军赢得抗日铁军的称谓) 第七战役:滇缅会战(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滇缅边境、即缅北进行反攻,全歼日军两个师团,重创日军两个师。同年春月,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国驻印军指挥官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黄伯韬、邱清泉率新一军、新六军反攻缅北,越崇山峻岭,进击新

中国古代史知识精讲: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一)

第 1 页 共 1 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精讲: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一) 1、鸣条之战: 商的首领汤率众伐夏,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桀战败逃走,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夏朝遂亡,商朝建立。 2、牧野之战: 约在公元前1027年,武王率领西方、西南诸多方国部族组成的联军大举伐商。联军进至牧野(今河南汲县北),逼近商都,纣王调集军队迎战。商军人数很多,《诗经·大雅·大明》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但他们士气低落,一接战就倒戈迎降。武王乘胜进入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3、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一次战争。前632年,楚因宋国附晋,率陈、蔡、郑、许之兵伐宋。晋则率宋、齐、秦之兵进攻楚的盟国曹、卫,诱楚北上。晋楚两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军战败。城濮大捷使楚国向北发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沉重打击。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荥泽)会盟诸侯,周襄王正式册封他为侯伯。至此,晋文公“取威定霸”,成为中原霸主。 4、邲之战与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前598年,楚围郑3个多月,郑被迫投降。郑亡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597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此后,诸多中国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75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5、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魏、齐之间发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54年,魏攻赵,围邯郸。前353年,齐威王派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孙膑认为魏以精锐伐赵,内部空虚,如“引兵疾走大梁”,魏军必然回救本国,齐可攻其疲惫,并能解邯郸之围。于是齐军向大梁急进,魏将庞涓闻讯果然匆忙回师。齐军以逸待劳,在魏军必经之地的桂陵(今河南长垣)大败魏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例。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纷争爆发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战役:邯郸之战 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此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

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战役: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此战被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后,诸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管理解读长平之战,玄机重重:赵王临阵换掉德高望重的廉颇,却得到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反对;秦将白起居功至伟,却一再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放弃再立功勋的机会;长平一役让秦国歼

抗日战争大事记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 (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9日)1931年 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分沦陷。1932年 1月28日,日军于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中国第19路军奋起抵抗。 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作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1933年 1月3日,日军攻占山海关。 3月3日,日军入侵承德,热河失陷。 3月9日,第29军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激战。 1935年 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 6月27日,《秦土协定》签定。 6月28日,丰台事件发生,日军非法进驻丰台。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月5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提出对华三原则。 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城),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1月25日,日本策动的“冀东防共自制治委员会”成立。 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12月25日,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 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24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 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守军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8月22-25日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国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艰苦的持久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主力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9月11日,太原会战展开。(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

十大抗日战争感人故事英雄人物事迹

十大抗日战争感人故事英雄人物事迹 抗日英雄,是指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 1、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发动的最大的一次对日 作战行动,消灭敌军25000余人,战果巨大。尽管这次战役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它打出 了八路军的军威。这一战绩中共其他将领无法比拟,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总指挥,彭 德怀以高票当选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 2、林彪:八路军115师长,虽然他只打了两仗就出国了,但平型关战斗意义非同小可,它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 了中国军队的士气。这次胜利就如同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样,成绩虽不 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3、刘伯承:八路军129师长,抗战头三年,他指挥部队打了一系列对日战斗,大多 是伏击战,比较著名的有七亘村重叠设伏、黄崖底、广阳、长生口、神头岭、长乐村、香 城固等战斗,规模虽不是很大,但积少成多,总成绩也颇为可观。 4、粟裕:新四军1师师长,韦岗之战虽然只是游击队级的战斗,但毕竟是江南新四 军对日寇的处女战;车桥战役虽然是叶飞指挥的,但毕竟是粟裕筹划的;一师灭敌十万人 虽然大部分是顽军,但毕竟有不少是鬼子。 5、杨靖宇: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丰碑,他的伟大不 能用数字即打了几次仗、消灭了多少敌人来评价,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 民族精神。当年,我看《黑的土,红的雪》,对这位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大为钦敬,看到 英雄末路,叱诧风云的抗联领袖竟然被一个鼠辈出卖,惨死于贼寇之手时禁不住悲从心来、喟然涕下。 6、陈赓:八路军129师386旅长八路军建立后,129师385旅大部留守陕北,129师 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刘伯承的战绩和陈赓基本上是一体的,刘策划,陈战场指挥。 陈赓的军事指挥水平很高,并不亚于一些元帅。 7、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总司令朱德谦虚敦厚,后又回延安。参谋长叶剑英长期 在南方局搞统战。八路军的前线指挥主要靠彭德怀和左权。左最大的战功就是协助彭策划 并指挥百团大战。还指挥过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过黄崖洞保卫战,此战我军借助有利 地形,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日军800余人。在八路军总部被鬼子铁壁合围时,左权撵走了 彭德怀,自己指挥部队突围,结果壮烈牺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