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供给侧改革就是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用内需导向型经济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用知识密集型经济代替劳动密集型经济,用幸福经济代替GDP经济。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28.(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 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28、(1)参考答案: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

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

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

(2)参考答案:(每点3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②④

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③ D.③④

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6.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8. 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

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9.2015 年 11 月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

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③④

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②④

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③ D.③④

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

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7.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最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旨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回答18~19题。

18.现阶段,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

①扩大内需的政策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②消费者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④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④

19.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③④

20.(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2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0分)(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22.“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

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

(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分)

23.2015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4分)

(2)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4分)

24.(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 年10 月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 4 拟对新能源车的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 年10 月26 日至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三:“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西医”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

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 分)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分)

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B

6.D

7.D

8.A

9.C 10.C 1 1.B 12.B 13.C 14.A 15.A

16.B 17.D 18.B 19.A

20.(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21.(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2)(每点3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22.(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

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

23.(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分)

(2)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每点1分,结合材料1分,共4分)

24.(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要点 3 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分)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分)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3分)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 分)(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

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背景材料】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设施概念其实并不新,所谓“新型”主要是对比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新基建更注重“新”,拥有更多富有科技内涵的产业,代表着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市场将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归类,并冠以“新基建”这一概念。具体可参考下图: 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并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加强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加快新基建有助于保障和完成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多重任务;二是可以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转换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三是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发挥“传统基建+新基建”双轮驱动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是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五是有利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就需要进行供给侧改 革,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对供应链带来的变革。我国的供应链为 了适应政策的变化,需要逐步过渡到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文章从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 三方面详细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改革方向,说明了供应链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供应链;问题;变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而我国的经济政策也在随之调整。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甚至造成了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由此,我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也就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一个新的政策势必会引起相关行业的一系列变革,本文所重点讨论的便是供给侧改革对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供需的匹配问题。当供需无法匹配,表现出来的结果便是生产过剩或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与我们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无效生产造成了大量的呆滞库存;而另外一方面,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却得不到满足。然而,我们发现,如同“产能过剩”与“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对天生的矛盾体,“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与“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往往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例如,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如果采用快速交货、定制产品等手段,运作成本会大幅上升;反之,为了降低成本,如果采用大规模制造,大批量运输和存储,又很难避免过度的生产和浪费。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所谓的“成本-响应”的两难抉择境地。我们如果想让企业既能提升响应速度,又能够降低成本,就需要学习并逐步过渡到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一种典型的方式就是采用所谓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大规模定制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戴尔是大规模定制的典范。它通过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技术,如:VMI、订单整合、第三方物流、B2B/B2C电子商务等等,实现了上下游供需的协同,打通了三流的任督二脉,从而在戴尔供应链的第一个十年创新中成功地实现了所谓的“零库存”和“客户订单的定制化能力”。以戴尔为代表的IT企业在IT产业供应链上的成功典范,带动了整个IT产业向着高效敏捷的方向发展。

2013高考政治备考六点建议

2013高考政治备考六点建议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一、【背景材料】 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在4月15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二、【考点链接】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历史产生深刻影响。(4)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是沟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促进诗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大众传媒的作用。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2020年02月21日 (2)民企参股模式 中国巨石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试点企业。1999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7000万股,之后一直以发行股票、吸引基金等形式不断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股东,从而逐渐降低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如表2、3所示。 表2 中国巨石上市后的主要股权持股情况(1999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37.79 浙江桐乡振石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22.26 江苏永联集团公司地方集体企业 4.24 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公司国有企业 2.38 其他流通股股东普通流通股33.33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1999年度报表。 表3 中国巨石主要股权持股情况表(2018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26.97 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15.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外资战略投资者7.13 BlIL&MELINDAGATESFOUNDATIONRUST基金 1.54 其他流通股东普通流通股49.77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2018年度报表。 把中国巨石成立之初时的主要股权成分与2018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巨石中的国有和集体资本占比持续降低,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企业通过引入外资,设立公司以及引入基金等途径,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战略投资者逐步融合,共同经营。(3)以“三七原则”设计的股权结构 从中国建材集团来看,它采用了“正三七”与“倒三七”的多种股权构成形式。当原所有者仍持有上市公司30%左右股份相对控股时,然后引入其他股东的方式是“正三七”;至于“倒三七”是指部分上市公司会持有70%左右的股份,然后其他投资者或民企实际控制人将分摊约30%的股份。这种改革方式不仅使得集团对内部战略决策、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等拥有绝对控制权,还能通过注入民营资本来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供给侧改革”后建材行业绩效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5年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市场重组等影响,建材行业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但2015年之后至今,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而亏损数额也在下降,2017年末国内建材行业利润总额达到4446亿元,同比增长9.8%,但增速有所放缓;另外从2015-2017企业的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水平的持续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下建材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可见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有利变化的确能够促成建材行业的转型发展。 图1 2013-2017年中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现状(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巨石绩效分析 中国建材集团已建成产业、技术、成套设备和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中国巨石作为核心企业,负责开展集团战略性新型玻纤材料产业及其研发,也是我国新材料行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中国巨石同北新建材等其他三家企业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在2015年提出的改革试点方案批准后,第一批选入混改的试点企业。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巨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另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高三政治组复习经验交流与总结

高三政治复习经验总结 九中政治组申海霞一轮复习的做法 一、把握课堂,注重效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高考向考查能力和素质的转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把握高考的要求,怎样运用好手中的教材。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做起的。 勤钻研,?如果不加强教学研究,每天千篇一律,即便忙忙碌碌,可能也是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明确方向,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对学情的研究,对教学重难点的研究、对时政热点的研究等,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搞清楚每一个问题,教师自己钻下去,真正把知识弄懂,才能交给学生。否则,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只能使知识流于表面,不牢固也经不起深究。而要做到这些,除了个人研究之外,更重要的要集思广益,加强集体备课,如有重大的时政热点要及时渗透课堂。 同时要动态地看待政治各部分知识,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横向纵向整合出知识结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政治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相融,百炼成钢。”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是独立思考问题的楷模,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我们的鼓励、示范和培养中逐步形成的。 高考要求提高课堂质量。高三的思想政治课决不能靠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学生,也不能拖沓松垮。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严谨的

从新供给经济学角度解读供给侧改革

从新供给经济学角度解读供给侧改革 【摘要】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30多年之后,目前迎来增速放缓,发展瓶颈制约严重的新阶段。本文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认知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必 然性,急迫性;并强调以改革为核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从 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刘易斯拐点 一、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渊源 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二战结束后,凯恩斯主义被西方 国家奉为圭臬,大为流行,其效果也相当显著,带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 一段黄金复兴期之后,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纷纷陷入滞涨局面,传统的凯恩斯 主义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发展瓶颈,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时期,美国的滞涨现象尤 为典型,1980年,即里根总统上台前,美国通胀率达13.5%,而GDP实际增速却为-0.3%。 供给学派在如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里根执政期得以付诸政策实践。 国外的供给经济学理论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之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一些学者就开始在扩展的意义上讨论“供给管理”,强调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优化供给 结构,增加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来实现我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 增长之路。历史证明,中国式的供给管理研究,更多是围绕经济体制转轨和制度改革。我们 这里所说的新供给经济学,就是指更多洞悉和适合中国现代化客观需求的供给理论。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一)国际竞争加剧,国际环境新变化 当今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之后的缓慢恢复期,08年一场金融海啸严重破坏了各国经济的正 常秩序,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使许多国家雪上加霜。低迷的国际需求也严重影响了以出口导 向创造经济增长的我国经济,外向型企业一度步履维艰。而且伴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 我国本土的企业产品优势并不明显,国际竞争力不足,高精尖产品生产和发达国家差距依旧 很大。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产量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 多年来一味追求高投入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已经使我国积弊深重。钢铁,煤炭和一些 传统制造业已经严重生产过剩,生产的产品毫无销路。同时,大量的“僵尸”企业占据着社会 资源,社会要素流动受阻,严重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却是在一些高端产品领域,我国供给严重不足。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航天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未来 经济发展趋势的高精尖领域,我国产品供给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缺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高新企业。 (三)刘易斯拐点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长久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劳动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人口红利”。现今,人口优势已不再明显,我国已经接近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市场逐步从过剩转向不足,而且,老龄化和独生子女供养老人负担过重已经成 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随着劳动力供给逐步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又出现“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即要素跨部门流动导致的要素价格均等化效应,将导致非贸易品价格即“劳 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加快上涨,推动成本的上升和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我们应当对这种成本推动下的通货膨胀保持高度警惕。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及复习技巧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及复习技巧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及复习技巧高考的复习非常艰辛,政治的知识点很多,复习技巧大家应该会需要。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 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

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

最新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最新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

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 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一、【背景材料】 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 二、【考点链接】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食品。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而且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企业要讲究诚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提升商品的质量,抑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百姓在健康的生活中提升生存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3)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优点,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市场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这对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5)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因病返贫成为其间一大障碍。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健康是一切之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高考政治经典主观题精选专练六 (1)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最新综合经典主观题精选专练(六) 1、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材料一:《决定》强调“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但目前的现实: 我国国情是人均耕地非常稀缺。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的40%。而一些地方在巨大的利益及发展的冲动推动下,挖空心思,打政策的“擦边球”,以租代征,变相圈占土地。 材料二:《决定》中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其中,政治目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材料三:30年前由小岗村18位农民搞起的“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实现了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 (1)指出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并从市场经济角度探寻其产生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8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村改革政治目标提出的政治学依据。(12分) (4)就材料三中有关农民与改革的信息,分析其中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 (1)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均耕地少,而一些地方存在乱占耕地现象,说明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2分) 原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一些地方违规乱占耕地,导致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4分) (2)经济手段: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提出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2分)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3分)行政手段:严格对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加强建设用地监管。(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2分)注:考生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给12分。 (4)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5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5分) 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战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一:2006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该纲要确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前沿技术和研究计划。 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财政部2007年安排科技投入174亿元,并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国家发改委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商务部安排专项经费,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要领.doc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要领高三政治复习先从梳理知识点开始 高三政治在高考备考中一定要注重实际,注重实效。给高三同学几条复习建议。 第一,反思复习,查缺补漏。 在政治学习阶段结束后,开始系统整理之前各次大考试题和梳理错题,从中发现自己重点知识的缺漏之处,基础知识中的未考点和常错点,审题中的不足之处,答题中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一些细节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好高三最后的复习计划。 第二是重新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政治学科内部横跨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几个具体学科,知识繁杂,难记易忘,在经过大量习题训练后,很多知识已经不准确和不清晰了,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再次梳理,强化主干,以达到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建议高三同学再读一下《考试说明》,掌握高考细小的必考知识。 第三是,加强习题训练,提升能力。 这其中包括做好试卷分析,每一套卷做完后,一是核对答案,重点关注自己做错的题,反思错误原因;二是校准思维,有些题虽然答对了,但知识不是清晰的,思路不是正确的,需要真正弄懂修正;三是对自己的答题效率进行分析,认清哪些题目的答题量远远超过参考答案,哪些题目所花时间超过正常值等。另外,还要加强限时训练,规范答题步骤。 最后一点是针对实际情况,策略复习。 政治老师表示,在政治高考试题中,四个模块的分值是不一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251个考点中占93个考点,所以分值比例也较少,大约占40%,考查难度不大,较易得

分,应以争取不丢分的态度去复习。《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占剩余的158个考点,分值比例约60%,难题和较难的题目也多出现在这两部分中,应以尽可能多得分的态度去复习。此外,高考主要考查的还是主干知识,考生应扎实掌握主干知识点,尤其是某一类型考题频繁考到,在考卷中又占有很大分值比例的试题。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图表题、措施类的主观题,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有关知识等,都是这几年高考几乎必考的知识。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备考的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总结 梁娟 XX年12月,我被学校安排去接高二5、6两班的政治,高二年级面临1月份的学业水平测试,离考试时间只有1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真的是时间短、任务重,面对艰巨的形式,我认真思考了复习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对复习工作做了认真的安排。现对我的复习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前期复习教材处理 1、研读考纲,明确要求 云南省XX年水平学业测试考试说明发下来后,我们就解读考纲中每一个知识点,罗列出重点,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所应掌握的程度,如哪些知识点仅仅要求了解,哪些知识点要求百分之百识记,哪些知识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浓缩知识点,突出重点,编写复习提纲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研读会考说明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复习提纲,突出重点。特别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哲学,把所有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体

系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所示: u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 一、辩证唯物论部分(共3条)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们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们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

高考政治热点分析中国诗词大会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 一、【背景材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热追,优胜者赢在热爱诗词上,更赢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上。这种现象引导全社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全社会自然地、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 二、【考点链接】 1、《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大会令选手和观众身入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读诗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诗词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2、《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中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古诗词强大的感召力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更

供给侧改革的简单解释

供给侧改革的简单解释 令狐采学 老王本来是个卖西瓜的,后来城里每家人都买了他的西瓜,市场饱和,需求不足,他想扩大经营规模,挣更多的钱,已经不可能了。老王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再围绕卖西瓜做文章,是不可能挣更多的钱的,思路得从怎么卖更多的西瓜,转向卖什么比卖西瓜更赚钱上面去。这叫供给侧改革。 老王瞅了瞅,发现扫帚比较好卖,马上关闭了西瓜厂,投资建了一家扫帚厂,开始生产扫帚。从产西瓜,转型为生产扫帚,这个叫做结构调整。 很快,大批的扫帚生产出来了,大获成功,老王又挣了很多钱。大家看老王卖扫帚这么挣钱,都纷纷加入扫帚行业,世面上竞争对手一下子多了起来。老王渐渐发现,卖扫帚的利润越来越低了。怎么办呢,老王灵机一动,决定发明一项黑科技来打击他的竞争对手,他把扫帚升级成了吸尘器。老王的吸尘器,大受欢迎,他又赚了很多钱。从生产扫帚到生产吸尘器,这个叫创新驱动。 老王发现,很少有农村人买他的吸尘器。他感到很奇怪,便到农村调研,发现农村人都不铺木地板,所以吸尘器根本没有市

场。怎么才能让农村人购买老王生产的吸尘器呢,老王陷入了沉思。老王认为,要让农村人能买他的吸尘器,就得先把他们变成城里人,这个构想,就是小城镇建设。 给农村人建好了小城镇,发现吸尘器在这个几亿农村人口的大市场里还是销售不畅。老王又去调研,发现他们虽然居住环境改变了,但是他们的消费结构依然还是没有改变,因为他们购买力有限,不舍得买几千块的高级吸尘器,平时买个十块钱一把的扫帚对付下就行了。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想要让这几亿人都买他的吸尘器,那么就得想办法让这些人的购买力增加才行。怎么才能让农村人变有钱呢,让农村人变得和城里人一样有钱,这个理念,叫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光有理念还不行,还得落地变成现实才行。怎么才能让农村人变得和城里人一样富裕呢,靠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原始农业的消失。看来人口的大聚居,才是大势所趋,小城镇建设那一套,可能行不通了。这需要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就是农业3.0。 农业现代化解决了,几亿农村人口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全面城市化,现有的城市硬件建设,远不足以满足新进城的农民的居住和生产生活需求,怎么办呢,这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

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一、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1.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政治试题,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三政治复习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需求,检测高中毕业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而制定的,是高考命题 的依据。经分析和研究了高考说明中的题例、样卷和近几年的高考 政治试题。我们认识到,高考政治试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 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适应这种选拔性考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因此我们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规范”的复习指导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建设,实施共同发展策略 通过集体备课,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3.善待课本,巩固双基 文科的学习,课本是根本,课本是精华。政治课学习在备考复习指导中,我始终坚持紧扣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的政治术 语要完整和规范。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突出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我将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一模前结束)是全面复习考点,打好基础阶段,是整个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占用的时间最多,这一阶段以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较好把握为目标,力求考点全面覆盖,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

识结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构建知识体系。为能 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一模后用大约三周时间)是专题热点复习阶段。从热点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热点只能是高考试题的“背景”,而不是考题本身。根据这种变化,我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用于 讲解热点,而是以热点为入手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建构知 识体系。 第三轮复习(5月底前结束)是模拟训练,回归课本、基础阶段。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适当限时性的训练,模拟考试及评讲。 4.严把测试训练关,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的综合应试素质最终要通过高考答题体现出来,因此,特别重视几次综合模拟考试的试题统计、讲评、反思工作。我们始终做 到不规范的训练题不选、与高考要求不相符的不选。力争真正做到 老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 加强对考生进行各类题型的审题、解题方法及考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通过 平时的习题训练和教师对试题的评讲来实现的,而且能力的培养不 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认真研究高考评分标准,强化学生规范化答题意识,提高答题得分率。 二、政治备考中的不足不足 1.监督、检查措施不力,使好措施不能获得好效果 围绕各各教学环节,我想了一些办法,但往往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导致教学效 果不如人意。比如,在习题讲评和的反思反馈上,有的同学只满足 于上课听懂,课下不去再次反思总结,当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仍 然不会。比如,有不少学校都要求学生建立了错题集,但很多学生 却不去或因由于作业多、没有时间去经常翻阅思考。所以,在此方面,还有待于开动脑筋,寻求措施,督促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