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语同义词、近义词丰富,但使用时往往有差别。在相同情况下,汉语同义词、近义词少些,使用也灵活些。比如表示“走”这个概念,英语就有walk、go、wander、stroll、saunter、trudge、 plod、stride、march、trot、strut、shuffle、wobble、amble 等等,而汉语中的“走”可作为中心词不变;英语中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现象相当普遍,如mother一词,作名词是:母亲、妈妈、养母、继母、义母、母爱、女主管、修女院长、航空母机、航空母舰、根源等。作形容词是:母的、本国的、祖国的等。作动词是:生、产、抚养、照管、掩护等。而在汉语中,词义较稳定;由于英语词的涵义比较广,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汉语词的涵义比较窄,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

4)表述上的差异

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社会心理差异、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在语言的表述上同一涵义词语的选择往往不同或同一词语出现不同的意义等。比如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是对春的讴歌,其中的“西风”,在汉文化中却是指“春风”,这与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可见,有时在英语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等语而造成词汇空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亲属称谓方面,英语以家庭为中心,具有模糊的特点,平辈人为一个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看起来显得男女平等,但却忽视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而汉语中的称谓就比较清楚、具体,不易混淆。试比较:

英文中文

grandparents 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grandfather 爷爷、外公

grandmother 奶奶、外婆

uncle 伯伯、叔叔、舅舅等

aunt 姑妈、阿姨、姨妈等

nephew 侄子、外甥

niece 侄女、甥女

cousin 堂/表兄弟、堂/表姐妹

grandchild 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

grandson 孙子、外孙子

granddaughter 孙女、外孙女

颜色词也有差异,如英语的“green”与汉语的“绿”同指一种颜色,但green-eyed却有“嫉妒”、"红眼病"之意,而不用red-eyed;“yellow”和“黄”也同指一种颜色,它们的概念义素完全相同,但背景义素中的民族文化义素却大不一样。在汉语中,黄色历史上是皇帝的颜色,象征帝王和权力,在当代“黄山”、“黄河”、“黄土地”、“黄皮肤”的“黄”则是中国的国色,寄托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而在英语中,黄色的一个象征意义是“背叛”、“悲伤”、“发疯”等。

动物词的差异。如dog在英语中,喻指的形象一般较好: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 快活的人、好玩的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在汉语里,狗可作为宠物,但指人时多含贬义:“走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等。对peacock,英国人强调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孔雀般骄傲, 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而中国人注重她开屏时的美丽, 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在区分禽兽的性别时,在汉语中,一般只用"公"、"母"、"雌"、"雄"来区分。比如"公牛"、"母牛"、"雄鸡"、"雌鸡"等等;在英语中,除male、female、she、he可表雌雄外,往往各有其称呼,含总称、

雄性名称、雌性名称、小动物名称。如:马horse stallion mare foal,牛cattle bull cow calf,鸡chicken cock rooster hen chick等等。动物类习语在形义关系上的异同之处:喻体相似,喻意相近: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喻体不同,喻意相似: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蛋;喻体、喻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无对应习语: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从数词的运用看,英语数词成语及复合词在数量上少于汉语,同时汉语数词的构词能力较英语数词的构词能力强。如汉语任意两个相连的数词都可能组成一个成语:一差二错,三心二意,四分五裂,五黄六月,七情六欲,七嘴八舌,八九不离十,十拿九稳,十全十美等。英语中只有in ones and twos,at sixes and sevens等。另外,汉语“八”与“发”谐音,是国人心目中的吉利数。但“八”在英语中却无此含义。相反,英语seven与heaven从拼写到读音皆很接近,因此数字成语be in seventh heaven表示非常幸福、快乐。可见,英语民族对“7”的感情类似于中国人对“8”的感情。

4.句子结构的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再所难免。

1)形合与意合

英文重形,汉语重意。英语造句多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句子结构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汉语是一种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语言, 多用意合法(parataxis)。它以神驭形,结构松弛,倾向于少用甚至不用形式手段,即句子结构不是借助形态和形式词,而是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从句子结构来看,汉语是一种迭加式的(additive)语言,句子的各个部分看上去好像都是"并列"的,犹如枝干分明的竹林;而英语是一种合成式(synthetic)的语言,句子结构就像树木丛生、干枝纠缠的树林。另外,英语主要以词汇为纽带,汉语主要以逻辑为纽带。英语造句主要借助连词、关系词等形式骨架,句子展开时可形成环扣式套接,注重显性接应(explicit /overt cohesion),形式规范,紧凑严密,以形显义,句式上呈“聚集型”,因而有人将英语句子比喻成大树,从句好比是树枝;汉语造句则主要凭借隐含的逻辑将句中各成分统一起来。语段流散铺排,句子展开时不形成环扣式套接,造句更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词语间的组合以达意为标准,以意统形。为此,有人比喻汉语句子像竹竿,句中的动词好比竹节。

2)静态与动态

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汉语是非屈折语(non inflectional language),相对而言,英语语言形态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说,词的形态(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优势。动词形态变化繁复,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牵制,而名词就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的伴随优势。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动势强,名词则较为凝滞,所以在汉语中动词极为活跃。英语句子名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动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常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句子结构的表述比较严谨,具有庄重感和严肃感,更能体现出哲理性和科学性。例如: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汉语句子由于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受到限制少,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汉语的动词注重动态描写,不仅可以作谓语,还可以自由地作主语、宾语、定

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由于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汉语的特点是倾向于多用动词,尤其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常常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推进。

英语与汉语相比,英语可以说是一种抽象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具体的语言。正是由于这一点,英语呈现出静态的特点而汉语呈现出动态的特点。

3)主语突显与话题突显

英语的主语突显结构是指主语和谓语这两个语法成分是句子的基本结构。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可缺少,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强调协调一致。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严密规范;汉语的话题突显结构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信息单位话题和评说的语言。赵元任在1968年指出:“在汉语里,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说明的关系,施事与动作可以看作是话题和说明的特例。……因此,在汉语里用含义更为广泛的话题说明也许要适合得多。”由于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常常将话题,即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放在句子的开头,而将说明部分置于话题之后,对其进行说明或解释。如:运动项目我最喜欢排球。另外,英语句子中主语一般应出现(只在祈使句、人物对话或个人简历中有时可以省略);汉语句子的主语经常省略,因此汉语有大量的无主句。例如:Liber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ife.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4)物称表达法与人称表达法

英语句子常用物称表达法,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语气委婉间接,避免主观臆断;汉语句子在描述事物和阐述事理的过程中,习惯使用人称表达法,即用人或有生命的事物作主语。试比较: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Dreary depression seized him those days. 那些天他感到十分沮丧。

5)主动与被动

英语句子中被动形式较多,特别是信息性或理论性的文体,据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被动式结构几乎占三分之一;汉语句子中多主动,被动形式用得少,有时不用被动形式也可以表达被动的含义。比较:Happy reunion was much felt among the family members at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家人团聚,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其它差异还有:英语句头短尾长,汉语句头大尾小;英语多长句、从句,汉语多短句、分句;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等。

5. 篇章结构的差异

英语篇章的组织结构主要呈直线型(linear),即英语段落呈直线型展开,先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紧接自然衔接的例证句,然后收尾。或先出现例证句,以主题句收尾,成为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直线型语篇结构显得直观。这种结构在句子之间使用连接词衔接, 还是体现了解析式思维。英语段落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信息呈线性铺呈展开,形式结构严谨。整个段落形成一个层级系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只要把握英语篇章这一特征,就容易抓住要点;汉语篇章的组织结构主要呈螺旋型(circular/spiral/indirect)展开,即对段落主题而言,作者往往不直接论证,而是在主题外围采取“迂回战术”,以多种间接的角度来说明主题,强调铺、呈、转、合,习惯于先分述,或从侧面说明,最后迂回点出主题,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一种意思加以展开。中国人写文章以语义为中心, 只要语义相关, 篇章就会自然而然流动。句子之间是靠思维的连贯、语义的自然衔接、上下呼应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仍然体现了整体式思维。在段落信息的安排上,往往采用归纳法,即:先具体描述,后概括说明,先陈述理由,后作结论;也就是所谓的“先分后总”、“先因后果”的组篇模式。因此,汉语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式。英汉在篇章结构上的不同反应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在语言风络上的表现就能反映出来。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B.Kaplan)研究归纳出几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图解如下:

Diagram from Robert B.Kaplan,“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从上图可看出,包括汉语在内的东方语言思维模式的特点是遵循螺旋型发展;阿拉伯语是平行型;拉丁语系(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以及俄语是时而被打断的曲折型;而英语则是依直线型发展。虽然对Kaplan的这种假设尚有不同看法,但许多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

6. 语用涵义的差异

话语可划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确定语用涵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因此,研究不同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是十分必要的。语用涵义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文化的渊源不同,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往往就会出现差异。有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理解某些特定的词语时,总是根据头脑中固有的参考系统,虽然使用同一词语,心理联想到的词语含义却不尽一致。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词语表层的指称意义与深层的言内意义可能有所不同,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引起的语义联想不同。因而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涉及到沟通和移植异族文化,以达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如:“柳树”(willow)一词,在汉文化中,常用以喻指春天的来临和春光明媚,或借柳树抒发离别思念之情,故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和“惜我往亦,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优美诗(词)句。在西方文化中,古时侯有戴柳叶花圈以哀悼死者的习俗,故“wear the willow”有“服丧;戴孝;痛失心爱的人;悼念爱人之死”之义,后来的引申涵义还有“被情人遗弃,失恋”等,因此英语中有“weeping willow”之说,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没有的。再如“醋”(vinegar)字的使用,在汉文化中可喻指一种嫉妒心理。唐张所作笔记《朝野佥载》记有这么一段故事: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赐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太宗知是房夫人执意不允,便召玄龄夫人令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嫉妒就选择死,并给她准备了一壶“毒酒”。房夫人面无惧色,当场接过“毒酒”便一饮而尽,以示“宁死而妒”。其实李世民给她的毒酒只是一壶醋。李世民给这位房夫人开了个玩笑,于是就有了“吃醋”之典。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醋”只是一种普通的酸味调味品,很难把它与嫉妒联系起来,喻意一般指“尖酸刻薄的;不愉快的”。另外,汉语中的“松、竹、梅”能使汉族人联想到“岁寒三友”,具有“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的伴随意义。但英语中的对等词语pine,bamboo,plum却不能使讲英语的人引起类似的联想。还有我们熟悉的“江南”二字,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鱼米之乡,以及漂亮的女子。而英语的“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只能给人一种地理位置的感觉;综上分析,在对外交往中,必要时需采用释义等方法将类似词语的语用涵义在英语中再现出来,以避免出现交际障碍。

7.礼节上的差异

中国人推崇社团和集体价值, 强调社会群体的统一和认同,而西方人则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 崇拜个人奋斗。由此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差异。比如在受到赞扬时, 英美人会自信地

说:“Thank you”, 而中国人一般会用否定词,谦虚作答:“不好”、“一般”、“过奖”等;礼节性地打招呼时, 中国人见面往往会找话说,而英美人常对“Have you eaten yet?”、“What are you busy with?” 等问题或感到莫名其妙, 或以为是期待回答的真正问题, 失去了打招呼或寒暄语的原本意图,且这样的问题有干涉别人隐私之嫌。

8.结语

应当指出的是,处于完全不同语系发源的汉语语言和英语语言无庸置疑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便于了解相互的文化差异、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和交际习俗,我们很有必要比较、探索并掌握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的差异。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在学习和交流、生活和实践中准确恰当的把握和运用汉英语言,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英汉语言的作用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述差异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色而已,并非是绝对的此有彼无,而是相对的此强彼弱或各有特色,谈不上孰优孰劣。英汉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过去、现在及未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我们提高英语水平和对外交往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国强、蒋华等.英汉汉英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赵元任.Language and Symbolic System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Press,1968.

[3] 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得主要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得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得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笔者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得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得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与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就是一种形合性得语言,而汉语则就是一种意合性得语言。英语得句子一般就是按照固定得结构与方式来组织与表达得,偏重于形式;汉语得句子则就是按照其字词得含义来组合与连接得,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得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就是一个由and连接得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得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得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reducedby many times thesizeof theputerofwhich itforms a part, thu s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得组成部分,使计算机得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得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就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与一个分词状语组成得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得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与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得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得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与运用“使”、“从而”得词意把各句之间得层层递进得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得差异就是做好英汉互译得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得基础上,打乱其原有得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对比 班级: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姓名:卢芳学号:201105015 【摘要】: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第一步是对比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言的细胞,它们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的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英语以词为单位,汉语以带义的单音节(我们叫做“字”)为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语法研究是在词本位的基础上,而汉语语法的研究是在字本位的基础上。研究了基本结构单位以后,第二步就是对比两种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讲“基本使用单位”,不论英语或是汉语,一般都会同意是“句”或“句子”。句子的问题非常复杂,从基本结构单位到基本使用单位,可以说,包含了句法问题的全部。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属于主语—谓语型;而汉语句子是竹式结构,属于话题——说明型。本文将在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的基础上对汉英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对比。 【关键字】:汉英对比,基本结构单位,基本使用单位,字本位,词本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 一、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1、从音韵讲起 萨丕尔强调文学形式的研究离不开音韵,我们想再进一步,强调语言结构,也就是语法的研究,也要从音韵讲起,从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特别是它的动力特点讲起,看看音韵特点对一种语言的整个语言文字系统的影响。 对比两种语言的音韵特点,要从它们的“动力特点”着手。所谓“动力特点”,按照萨丕尔的说法,包括语言对音量、音势、音高(汉语中常指声调)等的敏感性,构成音节的不同方法,语音成分组合上的可能性等。他认为:“总起来说,这些动力因素对适当地了解一种语言的语音本性是和语音系统本身一样重要的,甚或更为重要。”根据萨丕尔归纳的几条,我们可以很快地发现汉语和英语在音韵上各自的一些特点: (1)在对语音除音色外三要素的敏感上 语音四要素音量、音势、音高、音色中,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只是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的音位不同而已。而对其他三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各种语言特殊的“动力习惯”,对语言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英语是音势敏感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感的语言。因此英语强调重音,重音可以成为划分各级语言单位的标准;而汉语则成为典型的声调语,声调对字、词、语、句各级单位的组成都有影响。 (2)在构成音节的方法上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单纯:前声后韵,声调则附骊在整个音节上。就汉语普通话来说,声母由21个辅音加上一个“零声母”组成;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韵尾组成,共38个。声韵相拼的音节,除儿化音和轻声外,部分声调的又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英语的音节构成就相当复杂,本来,英语的元辅音并不很多,据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封里的音标表所载,单元音才12个,辅音才24个,与汉语相去并不远。但由于英语中的辅音在构成音节时大多既可以出现在元音前,又可以出现在元音后,加上有大量的辅音连缀,因此如果仿照汉语“声母”、“韵母”的办法来分析,会达到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3)在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上 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即哪些音跟哪些音能组合,也就是构成音节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的辅音音丛特别丰富”。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d616374.html,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作者:周振峰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 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 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 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英汉语言八大差异

英汉语言的八大差异。 一、英语为静态语言,汉语为动态语言 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汉语则有使用动词的固定习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汉语往往大量采用兼动式或连动式的说法。英语的静态特征表现是多维的,但简而言之,不外乎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两种。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或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以及将动词名词化等;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词及副词等等。相对而言,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动词本身。如: 1.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 or else you must be going to a very bad teacher. 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要不然就是教你的人很不会教。 2.I am afraid of you misunderstanding me. 我担心你误解我。 3.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二、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常用于社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体。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这主要因为汉语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或其他词。1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明、直、显、形、象的表达的法,即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述直接,常常借助于比喻和形象,因而比较平易、朴实(down-to-earth style)。如: 1. 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从形式上看, absence , intelligence 和indication这三个词都是抽象名词,但译成汉语时,应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应化静为动,分别译成了“没有”,“消息”,“表明”,这样既表达了英语原句的具体内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 Again, therefore, she applied herself to the key, and after moving it every possible way, for some instances, with the determined celebrity of hope’s last effort, the door suddenly yielded to her hand. (J.Auten: Northanger Abbey,Ch.6,V.II)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语言文化差异 (3) 1、词汇本身的意义 (3) 2、词汇的文化差异 (3)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 1、文化行为差异 (4)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 1、结构分析 (5) 2、语义分析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语: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分析语: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名词化:Nominalization refers to the replacement of clauses,which contain finite verbs,with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nouns and noun adjuncts. 词化:lexic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vice that one wor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that one clause or phrase denotes. 形合: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意合: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1.英语、汉语语篇模式 英语:演绎式是英语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英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点明主题、交代要点。然后再逐层细叙、分析推理,较常按照从一般到细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 汉语:比较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或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 英译汉时破局重组化繁为简 Eg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推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2 形合意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英语形合: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形态变化形式等其他连接手段 汉语意合: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局四字格 3英语句子扩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增加句子修饰语 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 基本句型的组合 4名词作形容词举例注意那些方面 报刊标题Job Opportunity Discrimination 科技文章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注意方面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的语义关系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常常不能从字面上判断出来也不能简单的把前一个名词理解为修饰语而已 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往往还要联系其语境甚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过分堆积名词,认为这会使语言失去活力,缺乏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 几个名词连用,也会让人分不清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甚至分不清词类。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期末重点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讲义 第1讲语言与文化概述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y intertwined. (1)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2)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ulture manifests itself both in pattern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n forms of activity and behavior.) (3) Language is the stimulus of culture (A flourished langua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2.English speakers are good at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are apt to think in terms of images. 3.English speakers prefer analytical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prefer comprehensive thinking. 4.English speakers think more in a linear way while the Chinese think more or less in a curving way. 5.According to Whorf hypothesis, “The language that an individual speaks facilitates particular ways of thinking.” 第2讲英汉语发展简史1 1.Based on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形态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flected language (屈折语), while Chinese belongs to isolating language (孤立语). 2.Based on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结构分类法),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语). 3.Based on genetic classification (谱系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and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4.English is a West Germanic (西日耳曼语支) language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Anglo-Frisian dialects brought to Britain by Germanic invaders. 5.English is a phoneme language (表音文字) and Chinese is an ideographic language (表意文字). 6.The first people in England about whose language we have definite knowledge are the Celts. 7.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entered the period of Middle English. 8.The period from 450 to 1150 is known as Old English. From 1150 to 1500 the language is known as Middle English. The language since 1500 is called Modern English (1500-1700, early Modern English, 1700 until now, later Modern English). 9.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English words: a) Letters in English are like strokes in Chinese. b) Morphemes in English are like radicals in Chinese. c) Chinese associative compounds (会意字) are like English compound words. 第3讲英汉语发展简史2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中英语言差异

中英语言差异 霍红丽 12外21 12042024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引言学一门语言,必须去掌握它所反映的文化。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也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什么是文化?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中国的学者梁漱溟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和政治观念等社会要素的制约,是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自由发展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家指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则鲜明的反映到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下面就此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关键词中英语言差异文化 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 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综述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综述) (接第二周) 《中国人的气质》---上海三联书店 1,面子2,节俭 3,勤劳4,礼节 5,漠视时间6,漠视精确 7,误解的才能8,拐弯抹角 9,灵活的固执10,智力混沌 11,精神麻木12,轻视外国人 13,缺乏公共精神14,保守 15,漠视舒适和便利16,生命力 17,忍耐和坚韧18,知足常乐 19,孝顺20,仁慈 21,缺乏同情心22,社会台风 23,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24,相互猜疑 25,缺乏诚信26,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 face 2, economy 3,industry 4, politeness 5,the disregard of time 6, the disregard of accuracy 7,the talent for misunderstanding 8, the talent for indirection 9,flexible inflexibility 10,intellectual turbidity 11,the absence of nerves 12,contempt for foreigner 13,the absence of public spirit 14,Conservatism 15,indifference for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16,physical vitality 17,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18, content and cheerfulness 19,filial piety 20,benevolence 21,the absence of sympathy 22, social typhoons 23, mutu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for law 24,mutual suspicion 25, the absence of sincerity 26,polytheism, pantheism, atheism Ten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hinese Cultures English 认知型 Chinese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摘要: 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实例为出发点,力求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为突出主题,注重意合,具有静态性,实说性和临摹性的分析语;而英语为突出主语,注重形合,具有动态性,虚用性和剪辑性的综合分析语。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有助于英汉互译工作,并能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特征;汉语特征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dica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atopic prominent , paratactic , dynamic, concrete, and chronicle, analytic language while English is a subject prominent, hypotactic, stative, abstract, non chronicle, 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languages is a great help to transla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正是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着不同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词法上的差异,因此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译汉时必须使用汉语的句法来表达英语的意思。如果按照英语句法直译,译文将受到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反之,汉译英时也必须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尽可能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此,熟悉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对正确地进行英汉翻译十分重要。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征上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所谓形合是指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是指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英语句法特征是“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句子要按照语法规则来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