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自然科学的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

对自然科学的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

对自然科学的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
对自然科学的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

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

李章印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对自然科学进行诠释学的解读未必就是自然科学诠释学,也未必认可自然科学诠释学;但,自然科学诠释学一定是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自然科学诠释学有哲学的和非哲学的;属于哲学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又有存在论上的和方法论上的。

关键词:自然科学诠释学解读自然科学诠释学

The Hermeneutical Studying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Li Zhang-yi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The hermeneutical studying of natural science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is not necessari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But the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must be the hermeneutical studying of natural sciences. The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may be philosophical, and may be not philosophical; and the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i. e., the ontological and the methodological.

Key Words: natural sciences; hermeneutical studying; hermeneutics of natural sciences

在讨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问题或诠释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时候,人们有时把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与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肯定等同起来,似乎只要对自然科学进行诠释学的解读,就自然会对“自然科学诠释学”持一种肯定态度。

实际上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因为“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与“自然科学诠释学”这两个表述都可以是多义的。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这个表述。

1、“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的三种含义

“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可以是作为一种实质性判断的“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也可以是作为一种方法的“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还可以是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

首先,“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可以指“把自然科学看作是诠释学的”。

这种含义所表示的实际是一种实质性的判断,即,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一样,都是诠释学的。在这种意义上,“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可以等同于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肯定。

但是,在以下的另外两种意义上,“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都未必就肯定“自然科学诠释学”的正当性。* 本文属于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现象学-诠释学视野中的科学”。

作者简介:李章印,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外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的第二种含义:指一种方法,即,用诠释学的方法来解读自然科学。

用诠释学的方法来解读自然科学,这在逻辑上并不必然意味着自然科学一定就被看作是诠释学的了,正象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并不因此就被看作是自然科学的了一样。

但用诠释学的方法来解读自然科学,可以意味着还能够用其它非诠释学的方法来解读自然科学。也就是说,我们对自然科学有着多种解读方式,而诠释学的解读只是其中的解读方式之一。当然,“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作为方法表述,也可以是有所偏向的,即,虽然我们对自然科学有着多种解读方式,但诠释学的解读是最好的一种解读方式。

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一般认为其本身不能是自然科学式的,而应该是属于哲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式。由于哲学或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来说又都具有诠释学的性质,或者说,诠释学在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哲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所以,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一般都被看作是诠释学式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来解读自然科学的可能性。虽然数学式的计算无法把握数学这门科学的本质,物理实验方法也不能把握物理学的本质,但我们不能先天地拒绝对数学的数学式研究,不能先天地拒绝对物理学的物理学式的研究,更不能先天地拒绝以所有自然科学都共用的说明方法或现成方式来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以自然科学的说明方法或现成方式来研究自然科学是解读自然科学的可能方式之一。

然而,如果我们把对自然科学的自然科学式解读在根本上完全排除在诠释学解读之外,或者说,如果我们把“诠释学解读”只看作是解读自然科学的方式之一,哪怕是看作最好的一种解读方式,这都可能是成问题的。因为严格说来,对自然科学的任何解读在本质上都将是诠释学的解读,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我们不可能有任何其它的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方式,即使自然科学的现成方式或说明方法,也在本质上是诠释学的。

由于对自然科学的任何解读在本质上都是诠释学的,所以,“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这样的说法也就因此变成了一种同义反复。这种同义反复就方法论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但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说“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仍然是有意义的,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展示着一种真理,即,对自然科学的任何解读在本质上就是诠释学的解读。这是“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这种说法的第三种重要含义。

对自然科学的任何解读都是作为此在的人的一种解读,都是在生活世界中的解读,都隶属于人的生存方式。它因而也注定隶属于对存在的理解和解释,隶属于人与存在的相互归属。它必定是人生视域的融合,必定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必定属于诠释学的经验。它肯定也是对Ereignis之“音信”的一种“引出”和“保存”。总之,它注定都是诠释学的。

但是,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也因而会随同存在的命运,随同Ereignis,而经历种种变化。由此,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也就有可能变成以自然科学的现成方式来进行,以近现代的技术方式来进行,或者说以对象化的方式来进行。如果是这样,对自然科学的“引出”(Her-vor-bringen,bringing-forth)式的解读就会变成“逼出”(Herausfordern,challenging forth)式的解读,对自然科学的“看护”式的解蔽就会变成强硬的“设置”(stellen,to set up),对自然科学的逗留式的“保存”就会变成“常备储存”(Bestand,standing-reserve)。实证主义者和科学主义者对自然科学的解读就是这样,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正在蜕变为这种解读。

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是存在的命运,但又无视和拒斥形而上学或存在论哲学,从而不承认自然科学诠释学。所以,当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沦为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方式的时候,虽然它的解读方式在本质上仍然是诠释学的,但它否定自然科学诠释学的正当性。又由于这是存在的命运,所以我们不能禁止这种解读,也无法禁止这种解读。我们只能“虚怀若谷”、“泰然任之”,让存在的造化或Ereignis自行化之。

但无论如何,对自然科学的任何解读在本质上就是诠释学的解读,这是“解读自然科学”这种事情本身的自行显现,自行解蔽,因而是本来意义上的真理。任何科学哲学家、任何科学元勘(science studies)家、任何科学社会学家或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当然也包括任何科学诠释学家,都跳不出诠释学的范围。即使对诠释学抱有敌意的实证主义者和科学主义者,在本质上也是对自然科学进行着诠释学地解读。

2、为什么说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在本质上也是诠释学的?

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被看作是标准的科学哲学,它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也一直被看作是标准的解读,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一般人对自然科学的看法。在常人看来,自然科学就是实证

主义所说的那种“实证科学”。就连努力以诠释学来为人文科学在科学的殿堂里争得一席之地的狄尔泰,在自然科学观上也实际成了实证主义的俘虏。

实证主义强调自然科学的“实证性”。也就是说,科学是对观察材料的归纳,是能够被观察实验所检验或已经被观察实验所检验过的正确结论。即使一个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完全证实,它至少也是能够被确证或已经被确证了的,否则就不是科学。自伽利略以来被公认的自然科学就是这样的科学。

这种“实证的”自然科学也就是“客观的”科学,是与主观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的,“实证科学”中没有任何幻想的、感情的、愿望的东西,它也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没有任何关系,它拒斥形而上学,拒斥存在论,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

由此,实证主义者必然都象狄尔泰一样,否认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自然科学在方法上是对自然界的“说明”,是把具体的观察事实归属到一般规律之下,用普遍必然的数理规律来说明有关自然界的具体事实,因而与诠释学的“理解”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也都是可以直接观察的、没有目的的、自在的并受普遍必然自然法则所支配的物理事实,因而与人文科学所理解的精神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狄尔泰不同的是,实证主义把“实证的”自然科学看作是唯一的科学,看作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把人文科学连同诠释学、形而上学、存在论等都看作是非科学的,或者说是前科学的低级认识,仅仅比神话和宗教略高一筹。

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实证主义否认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为什么它对自然科学的这种解读在本质上却是诠释学的呢?

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看作现成的结果而忽视自然科学的历史性,它对自然科学的这种解读所采用的正是自然科学本身所采用的现成方式。自然科学把自然物看成是现成的,实证主义由于把这样的自然科学看作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因而也以这样的方式把自然科学本身看作是现成的。当它感觉到自然科学的发现过程难以现成化的时候,它甚至就把“科学发现”排除在科学哲学之外,而专注于对自然科学现成结论的辩护或逻辑分析。

那么,这种现成的解读或对象化的说明还是诠释学的吗?

由于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方式正是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方式,所以,“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是不是诠释学的问题”与“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是诠释学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说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是诠释学的,那么,我们也必定同时承认了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是诠释学的。由此,我们的问题就变成:“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与“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究竟是不是诠释学的?

我们要说的是“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在本质上是诠释学的”。“在本质上”的意思指的是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因而,我们的意思是: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是诠释学的。这同时也意味着: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也是诠释学的。那么,为什么“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与“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是诠释学的呢?

根据海德格尔的分析,“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与“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作为现成的认识方式,都是此在在世操劳活动中源始的理解和解释的一种蜕变。源始的理解和解释显然是诠释学的,但是,作为理解和解释的蜕变,作为“说明”,这种现成的认识如何还是诠释学的呢?

如果按照狄尔泰的说法,现成的认识或“说明”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不是诠释学的。但是,我们是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来使用“诠释学”这个概念的。“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诠释学”所要讨论的是对存在意义的把握。这样,无论是源始的理解和解释,还是蜕变之后的现成认识或“说明”,都属于对存在意义的把握,尽管现成的认识或“说明”是已经蜕变了的对存在意义的把握。另外,正因为现成的认识或“说明”是源始理解和解释的一种蜕变,才表明它是来自于理解和解释的,它因而在本质上归属于理解和解释。作为理解和解释的蜕变,所有现成的认识或“说明”必定与理解和解释一样,最终都是诠释学的。

如果按照海德格尔后期的说法,那么,诠释学就是对(存在或Ereignis或诸神)音信的引出和保存。由此,蜕变之后的现成认识或“说明”虽然不是对存在或Ereignis或诸神之音信的“引出”和“看护”,但无论如何也仍然属于对存在或Ereignis或诸神之音信的“保存”,尽管是非本真的、强制性的“保存”。

近现代科学的现成的认识方式又被海德格尔看作是对象化的认识方式,也就是把被认识者看作是可以被操控、被预置、被占有的对象,让被认识者始终处于被设置的对象化状态。由此,对象化的认识方式在本质上也就是近现代的技术方式,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方式与近现代科学的认识方式一样,都是这种对象化的、近现代技术的方式。但是,这种对象化的技术方式同时也是以人——实证主义者——为唯一主体的,是作为唯一主体的人——实证主义者——对自然科学的设置、预置、操控和占有。而这种设置、预置、操控和占有又必定始终是

以其原有的基本方案或前结构为指导的。实证主义者就是以实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设置、预置、操控和占有自然科学,它对自然科学的解读因而就不可能是纯粹客观、超然和中立的。这种解读注定是诠释学的。

实证主义是伴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它一方面影响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另一方面又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影响。它因而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对话的一种结果,是视域融合的一种结果。当这种“视域融合”大致定型的时候,也就是当实证主义开始成熟的时候,它对自然科学本身的再“阅读”就正式形成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或自然科学观。

实证主义者解读自然科学的“先见”就是实证主义哲学,而实证主义哲学的要害就是排斥人的其它的认识形式和理性形式,把人的认识甚至人的生存简化为“实证认识”,把“实证认识”当作人类认识的最高的、唯一合理的认识形式。实证主义者就用这种实证主义哲学来强求自然科学,并把被公认的自然科学都看作是这种“实证认识”,而不管自然科学本身究竟是不是纯粹的“实证认识”,也不管在本质上究竟有没有纯粹的“实证认识”。

3、“自然科学诠释学”的多种含义

在分析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解读的时候,我们同时已经表明自然科学本身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也是诠释学的。鉴别出实证主义解读的诠释学性质以及自然科学本身的诠释学性质,需要生存论-存在论的或形而上学的反思和追思,实证主义天生缺乏这种反思和追思的能力,所以它既不知道自身解读的诠释学性质,也不知道自然科学本身的诠释学性质,它因而否认自然科学诠释学的正当性。

除了实证主义者以外,其它科学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比如,批判理性主义的波普尔、历史主义的库恩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诠释学家等。但是,即使在认可自然科学诠释学的这些学者中,他们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理解也是极其不同的。

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不同理解与对诠释学本身的不同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诠释学经历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诠释学,所以今天在我们谈及诠释学的时候,会出现不同意义上的诠释学。大致说来,诠释学的主要类型有:古代赫尔默斯意义上的诠释学、中世纪圣经诠释学、近代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和20世纪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诠释学。

古代的诠释学直接来自于作为诸神信使的赫尔默斯,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解读来传达神的消息和旨意,也包括占卜术。中世纪的诠释学主要是圣经诠释学,但由于自然被看作是由上帝所书写的大书,所以对圣经的解读也包括了对自然的解读。如果我们就古代和中世纪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诠释学来讨论问题,那么,自然科学诠释学的正当性是不成问题的。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诠释学,古代和中世纪的诠释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自然科学。

但是在今天讨论自然科学和诠释学的关系问题的时候,我们所说的自然科学一般已经不是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了,我们所说的诠释学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是古代和中世纪的诠释学。当我们提到自然科学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的自然科学,这一点没有太大的争议。但是当我们在今天提到诠释学的时候,我们所想到的东西可能仍然是很不相同的,即使排除了古代和中世纪意义上的诠释学,我们对“诠释学”这个词还会有极其不同的用法。

原因就在于,虽然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已经把诠释学推进到了生存论-存在论的层次上,但与他们二人同时代的甚至今天的许多学者仍然不了解生存论-存在论层次的诠释学哲学,仍然顽固地把诠释学看作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这一方面是由于海德格尔思想的晦涩和艰深阻碍了生存论-存在论诠释学的传播,加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工作又主要借助于人文科学和哲学史来进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狄尔泰在诠释学领域的影响太大了,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已经长久地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使得新的生存论-存在论诠释学在许多人的心中一时还难以赢得其地盘。

在自然科学与诠释学的关系问题上,许多人文科学学者或主要讨论人文科学的学者在提到自然科学的时候,

1实证主义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它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近代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曾经起了正面的推动作用。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作为学派的实证主义出现,但许多一流科学家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不纯粹的实证主义倾向,并在这种倾向的带动下使他们的科学研究与传统的思辨区别开来,从而促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产生以后,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实证主义在常规科学研究中也有其建设性的作用。但是,在发生重大科学突破的时刻或发生新的科学革命的时候,实证主义是极其不利于科学发展的。

往往沿袭狄尔泰的说法,在对自然科学还没有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采用了实证主义的观点,把自然科学看作“实证科学”,从而“先天地”否定了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倒是象波普尔和库恩这样的科学哲学家首先破解了实证主义的迷思,主张自然科学具有诠释学的性质。但是,即使这样的科学哲学家,他们虽然否定了狄尔泰的实证主义自然科学观,却仍然没有能够超越狄尔泰的诠释学范畴。他们所说的诠释学仍然还是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只不过他们认为自然科学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那种“实证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理解”问题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者自然科学的基础与人文科学在“理解”的问题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承认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但是他们的诠释学仍然是方法论意义上的诠释学。

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中说,他想对诠释学做点贡献2。但是他的所谓贡献的一个方面,就是把适应于人文科学中的诠释学,经过改造以后再引申到自然科学领域。而他的改造也不是把方法论意义上的诠释学改造成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诠释学,而是用他的“客观知识”或“世界3”来克服狄尔泰们对“世界2”的迷恋,使主观的诠释学变成客观的诠释学。客观的诠释学以“世界3”为中心,而不是以“世界2”为中心。然而,波普尔的做法不仅仅是远离了主观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更是远离了人的生存本身。更准确地说,波普尔甚至根本就没有达到人的生存的层次,也没有触及到物的源始存在。虽然他的三个世界理论似乎是在提供一种存在论,但由于他的朴素实在论的局限性,他的这种“存在论”在20世纪根本就不能算作是存在论哲学。就他的整个思想而言,他的朴素实在论只是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一个非批判性的前提,而他的三个世界理论连同其整个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哲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哲学。与此相应,他的客观诠释学以及他对“诠释学”这个概念的使用等也都是方法论上的。

对于库恩的科学诠释学思想,人们往往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应该的。在科学哲学界,正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鲜明地展示出了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虽然他在这本著作中没有提到“科学诠释学”这个术语;另外,这本书作为历史学派的代表作,实际上也已经涉及到了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诠释学。但是,库恩对于欧洲大陆的生存论-存在论哲学或现象学的诠释学也的的确确是非常陌生的。他是不自觉地触及到生存论-存在论的,而且在他不自觉地触及到生存论-存在论以后,他也一直没有自觉地进入生存论-存在论哲学。当库恩在晚年明确地讨论诠释学问题的时候,他的诠释学概念令人遗憾地仍然还是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库恩仅承认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诠释学的,而不承认常规科学研究是诠释学的原因。

在自然科学诠释学家那里,作为生存论-存在论的诠释学终于受到了重视,而且他们也正是在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下,才明确提出自然科学诠释学概念的。由于超越了方法论的幽禁,他们不是象库恩那样保守和谨慎,而是宣称自然科学自始至终都完完全全地是诠释学的。不过,自然科学诠释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并不是界限分明的两个阵营,前者在分析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的时候,也经常地援引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甚至有使科学诠释学演变成科学文化学、科学政治学或科学社会学的趋势。劳斯(Joseph Rouse)就把他的自然科学诠释学看作是“作为政治学的诠释学”。总之,在自然科学诠释学家这里,虽然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诠释学被吸收了过来,但他们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并不都是纯哲学的诠释学,而是具有多种不同意义的诠释学。

4、自然科学诠释学与自然科学的常规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诠释学的多种含义和不同用法容易引起混乱,尤其容易把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与科学方法论所讨论的自然科学的实际研究方法混淆在一起,从而使得一般的自然科学家觉得自然科学诠释学与他们实际从事的自然科学研究根本不是一回事,或者使他们觉得自然科学诠释学完全是胡扯。所以,有必要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含义和用法加以澄清,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适用范围加以界定。

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强调对精神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作为生存论-存在论哲学的诠释学强调对存在意义的理解和解释。在前者那里,对生命和精神的理解和解释是必须从生命和精神出发的;在后者那里,则明确展示出了理解和解释的前结构、诠释学循环、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概念。所以,作为生存论-存在论哲学的诠释学显然既超越了前者,又在某种意义上包容了前者。对于自然科学诠释学来说,在方法论诠释学的意义上,自然科

2关于波普尔对诠释学的贡献,我在“探照灯与数学因素——对波普尔与海德格尔科学诠释学思想的比较”一文中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评述,见《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这里仅进一步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

学的基础是对宇宙理性、自然界整体结构的理解、解释和说明;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自然科学在理解、解释和说明存在的意义的时候,具有自身的前结构,存在着诠释学循环,是一种视域的融合,也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作为生存论-存在论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同样也既超越了作为方法论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又包容了作为方法论的自然科学诠释学。

但是,对于常规自然科学研究来说,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并不必然蕴涵着方法论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常规自然科学研究不是对宇宙理性和自然界整体结构的理解和解释,甚至越是规范的常规科学研究越是完全缺乏对自然的理解和解释。常规科学只是遵循固有的独优方法来解决已经提出的一些具体难题,它必须把原有的理解和解释无形化,并在方法上杜绝新的理解和解释。它更在原则上要求科学家不能搀杂个人的“主观成见”和“感情色彩”,要求科学家严格遵循“客观”、“中立”的原则。常规科学研究只是在面临困境或发生危机的时候才会重新激起对自然的理解和解释,但这个时候的科学研究也已经不是常规科学研究了。

借用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来分析,常规科学研究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作为第三方来观察两个截然不同且与外部绝对隔绝的科学共同体,就会发现每一个共同体的人都从自己共同体的信念和先见出发来看问题,因而形成完全不同的认识。他们的所有认识无疑都具有诠释学的性质。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共同体内部的成员来说,由于他从未接触过其他的共同体或其它的信念和先见,他根本不会承认他的认识具有诠释学的性质。他只是诚实地按照自己共同体的准则和方法去认识所有的事物。作为第三方的我们,很清楚他们的认识在本质上都是诠释学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都不是有意识地以诠释学的方式来认识的,相反,他们都是有意识地避免一些“主观的干扰”或“个人成见”,严格地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法去进行“客观的”、“中立的”认识。对于忠诚的、优秀的共同体成员来说,他们的“有意识地避免”是诚实的,而决不是虚伪的和做作的。也就是说,以“实证的”、非诠释学的方法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他们认识活动的“实事”本身。

所以,如果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说常规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对于科学家而言,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任意妄为”,就意味着否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有效性”。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索卡尔会戏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诠释学家,为什么许多科学家甚至非科学家会对自然科学诠释学表现出厌恶和愤怒。

说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诠释学的,这决不意味着常规科学研究在方法上也是诠释学的。相反,常规科学研究在方法上恰恰不是诠释学的。越是标准的常规科学家,越是优秀的、杰出的常规科学家,越是在常规研究中远离方法论上的诠释学方法,虽然在生存论-存在论上他的研究活动百分之百地是诠释学的。

今天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从生存论-存在论的角度看,这种解读的多种多样性正对应着人的生存的丰富多样性。另外,只要不是纯粹的误读或过度的诠释,不管是实证主义的解读,还是批判理性主义的解读、历史主义的解读、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解读等,也不管是以自然科学本身的方式进行解读,还是进行文化学的解读、政治学的解读、社会学的解读、修辞学的解读、神学的解读等,每一种解读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都多多少少、早早晚晚地会影响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和演变。

但是,每一种解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生存解读,我们不能把任何一种生存解读等同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存在方式,更不能用某种生存解读来强制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我们不能用实证主义来强制自然科学,同样也不能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强制自然科学,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对常规科学研究的诠释学解读等同于常规科学研究的实际方法。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可以把自然科学看作是社会的建构,可以把科学知识看作是地域性的知识,但是不能由此就认为,自然科学家的常规研究就是自觉地按照社会建构的方式来进行的,就是明确地以地域性的知识为目的的。神学家和宗教徒可以用自然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来证明上帝的伟大,可以用自然科学来为宗教的布道服务,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进一步认为,自然科学的常规研究就是为解决宗教问题的。大卫·格里芬可以批判近现代科学的祛魅性,也可以在基础自然科学的层次上通过某种方式实施科学的“返魅”,但是他无法以外在的力量让常规科学研究变成“返魅的和自由的科学”。

总之,不管如何地对自然科学进行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诠释学解读,都必须与自然科学事实上的研究方法加以适当地区分,尤其不能把常规科学研究方法简单地看作方法论上的诠释学方法,更不能为了克服科学主义而试图以方法论上的诠释学方法来代替现行的常规科学研究方法。

(原载《中国诠释学》第3辑,洪汉鼎、傅永军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接收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有意义言语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

南开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 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A.噪音水平 B.助人行为 C.助人环境 D.人的抉择 正确答案:A 下列不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的是: A.认知者的因素 B.认知对象的因素 C.家庭环境 D.认知条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 A.神话对手 B.矮化自己 C.排斥异己 D.疑神疑鬼 正确答案:C 见义勇为属于: A.习俗行行为 B.包容性行为 C.公正性行为 D.控制性行为 正确答案:C 哪一项不是自我意识的成分: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行为 D.自我意象 正确答案:C 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生理反应 B.行为反应 C.心理反应 D.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B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各种学习包括四种基本框架,其中不包括: A.内驱力 B.线索 C.反馈 D.奖赏 正确答案:C 社会心理学确立时期,处于:

A.“社会哲学”阶段 B.社会经验论阶段 C.社会分析学阶段 D.社会理性论阶段 正确答案:C 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 A.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B.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C.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D.开放性角色和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A 他人影响最大的群体规模是: A.1-2人 B.6-8人 C.几十人 D.成百上千人 正确答案:D 在演出的时候,有人人观众越多,表演得越好,有的人观众越多,越紧张,这是: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社会促进 D.社会抑制 正确答案:B 哪一项不是雷维奇对人际关系的划分类型: A.主从型 B.合作型 C.竞争型 D.平等型 正确答案:D ()创立了平衡结构理论,将其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人际认知研究。 A.班杜拉 B.海德 C.荣格 D.勒温 正确答案:B “客我”完全形成是在米德的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中的: A.准备阶段 B.博弈阶段 C.游戏阶段 D.完成阶段 正确答案:B 自我概念的功能不包括: A.引导个体行为 B.解释个体经验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小学生自然科学知识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8、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9、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10、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11、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国开电大18秋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作业

国开电大18秋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作业

1.社会化的本质就是()的传递。 选择一项:A.社会文化 B.社会知识 C.社会经验 D.社会责任 2.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体现在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对后期发展产生影响。 选择一项:A.连续性 B.意义 C.学习性 D.延续性 3.个体经过社会化得以(),获得发展的基点。 选择一项:A.进入社会 B.远离社会 C.适应社会 D.接近社会 4.现实自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即当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当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选择一项:A.想象情况 B.真实情况 C.具体情况 D.模拟情况 5.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所有物是指()。 选择一项:A.现实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理想自我 6.自我障碍策略是一种“故意的”自作自受。指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提前准备一系列()的行为。 选择一项:A.导向失败 B.导向成功 C.基于现实 D.面对失败 7.情商又称(),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选择一项:A.情绪智力 B.情绪控制能力 C.情绪表现力 D.情绪学习力 8.()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选择一项:A.全部原因 B.内部归因 C.自我原因 D.外部原因 9.智商能够理解为(),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一项:A.智力 B.知识 C.经验 D.能力 网络连接断开(自动保存失败)。 请记录下最近几分钟在本页面所键入的答题结果,然后尝试重新连接。

18秋华师《消费者行为学》在线作业

------------------------------------------------------------------------------------------------------------------------------ (单选题) 1: 下列那一项因素不是影响家庭购买决策方式的因素() A: 角色专门化 B: 个人特征 C: 购买后体验 D: 介入程度及产品特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消费者知识是存储在消费者记忆中与购买、消费和处理商品服务有关的()。 A: 产品或服务 B: 特性 C: 信息 D: 品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相对而言,使用语义概念(例如人或产品的名称)的()是加深记忆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A: 逻辑联系 B: 视觉表征 C: 情绪因素 D: 联想刺激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个性是指对环境刺激的一致反映。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个性是() A: 个性由特质构成 B: 人的个性由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私人自我、社会自我组成 C: 人的个性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D: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 A: 一手钱一手货,交换结束,购买行为结束 B: 从顾客向售货员询问到交易完双方道别 C: 从走进商店到交易完走出商店 D: 从需求产生到对所买商品的最终评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大多数人在与自己处于类似水平和层次的人交往时会感到很自在,而在与自己处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时会感到拘谨甚至不安。这属于社会阶层的()。 A: 同质性 B: 流动性 C: 多维性 D: 对行为的限定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消费者在社会交往中,要么将他人视为与自己同一层次的人,要么将他人视为是比自己更高或更低层次的人,这体现社会阶层的什么特征() A: 多维性 B: 同质性

三年级自然科学教案

三年级自然科学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生动的教学,教育小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乐于发现周围的自然科学现象,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内容:全堂课主要通过介绍三个自然科学知识,和学生进行科学讨论与交流,了解三个自然科学的原理,灵活的运用于生活,首先介绍台风的形成与影响,结合实际生活再了解生活中台风的危害和如何防御。第二个是关于猫能否分辨颜色的讨论,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猫分辨颜色情况。最后一个是关于气压的科学知识,通过将满杯水盖上纸倒置,观察水是否会溢出,了解日常的物理知识。整节课通过连接的三个小的科学常识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位同学关于台风知识的介绍: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台风的危害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 教 案 任课教师:李用

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生物的新陈代谢 类型:新授课 课时:2 教学目标: 1、识记新陈代谢的概念; 2、识记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概念和区别; 3、知道自然界存在中间代谢类型。 教学重点: 1、新陈代谢相关的多个概念; 2、生物的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1、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者的关系; 2、化能合成作用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回顾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陈代谢基本代谢的课题二、讲 二、板书: 1、新陈代谢的概念 (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概念和关系

(2)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和关系 (3)新陈代谢的意义 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的类型 〈1〉自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2〉异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2)异化作用的类型 〈1〉需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2〉厌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 (3)介绍自然界存在的中间代谢类型 小结: 本节课程详细讲述了生物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与对生物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与生物的重要联系,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作业: 名词:新陈代谢 第二节、酶与新陈代谢 类型:新授课 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酶的本质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酶制品教学重点: 1、酶的本质与特性 2、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酶的本质与特性 2、酶的作用机理 过程: 引入:图片引入(生活中的含酶制品) 板书: 1、酶的概念与本质 (1)酶的概念 (2)酶的本质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 (2)专一性 (3)作用条件温和 (4)活性可调节 (5)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 3、生活中含酶制品的使用

18秋学期(1709、1803、1809)《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

总分:100分 18秋学期(1709、1803、1809)《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 100分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2分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 A 神话对手 B 矮化自己 C 排斥异己 D 疑神疑鬼 C 得分:2分学生答案:22分研究表明,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最大的是: A 家庭 B 学校 C 互联网 D 同辈群体 D 得分:2分学生答案:32分根据萨宾对角色的分类,母亲对子女属于: A 漫不经心参与 B 生物性参与1234569101112131417181920212225262728293033343512345691011121314 单选题(35题,70分)判断题(15题,30分)

C神经质型深度参与 D情迷意乱的参与 B 得分:2分学生答案: 4 2分不容易带来群体极化的是:A监狱 B家庭 C互联网 D传销团伙 B 得分:2分学生答案: 5 2分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围: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B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C对他人心理的认知 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C 得分:2分 学生答案: 6 2分眉眼朝上,眼睛追踪着看,倾听是()的面部表现。A愉快 B兴奋 C惊奇 D愤怒

B 得分:2分学生答案: 7 2分“客我”完全形成是在米德的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中的:A准备阶段 B博弈阶段 C游戏阶段 D完成阶段 B 得分:2分 学生答案: 8 2分那一项不是“社会分析论”阶段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特征:A从描述到实证 B从定量到定性 C从理论到应用 D从大群体分析到小群体研究 B 得分:2分 学生答案: 9 2分关于沟通,说法错误的是:A传递信息 B沟通思想 C交流情感 D获取支持 D 得分:2分学生答案:

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及其本质 心理是人在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人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发展到高级阶段后而形成的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安全心理学的定义 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活动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四、安全心理学的发展 泰罗美国主题1科学研究作业方法 2改善工人与管理层的关系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构造心理学,心理学始祖。 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 五、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2)心理测量3)实验法4)模拟仿真六、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可以运用在预防工伤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分析处理事故等方面。 (l)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职工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自发的要求,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2)通过安全心理学对主观和客观心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认清安全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整改,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从事电气、起重、运输、锅炉、压力容器、爆破、焊接、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等危险性大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 (4)对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或对安全生产是非常关键作用的岗位,可通过合适的职业选择,选拔合适的人选。

2016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自然教案:学好自然科学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自然教案:学好自然科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前面学习物质及其变化、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的作用及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现阶段的先进科学技术实例,向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学好自然科学,为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作贡献。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的分析、讨论、总结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作用。深化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可适当串插播放现代科学技术的录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所见所闻及已有的知识灵活地实行教学,明确学习自然科学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⒈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 ⒉明确学好自然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㈡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富于钻研的精神,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㈢情感目标 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然知识的执着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⒉教学难点 学习自然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 相关利用电为人类服务、环境污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㈠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复习提问: 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⑵自然界中的运动形式有哪些?最简单的运动是什么?最复杂运动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都在持续变化与运动。自然科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它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就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pdf

第3章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3.1 高 等 数 学 《华盛顿协议》指出,复杂工程问题需要进行工程原理的深入分析,构建合适的抽象模型,并使用综合的方法才能求解。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工程教育国际标准,应大力推进“新工科”教育工作。本科工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应同时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所给出的要求。 “高等数学”课程又名“微积分”,主要讨论连续时间动态系统建模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作为面向计算机类专业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符合《华盛顿协议》关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特征,其教学目标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所给出的毕业要求1~4和12。本课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工程类人才的需要规划教学环节和学生能力评价,总学时162,分两个学期讲授,第一学期可讲授3.1.3节的前6个部分,第二学期可讲授3.1.3节的后6个部分。面向其他类型学生培养时可根据本大纲要求对教学环节和考核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3.1.1 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是数学的一个较大的分支,研究连续时间动态系统建模的方法及理论,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学习处理连续时间动态系统的微分和积分方法,内容广泛且理论性很强。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处理连续时间动态系统中科学和工程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升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数学理论与工程技术紧密相关,以各种形式应用于工程领域。在求解工程问题时所构建的各种抽象数学模型中,连续时间动态系统是最常见的。高等数学是研究借助函数极限以讨论系统随连续时间变化的微积分理论及其求解方法的课程。本课程以函数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函数的极限、函数的微分和函数的积分等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处理连续时间动态系统的建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准确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1.2 课程地位和教学目标 1.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属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本课程的学习 ·23·

2017年自考《心理学》模拟练习:心理的实质

2017年自考《心理学》模拟练习: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心理现象、规律) 2.心理现象也叫___,它包括___和___。 (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___,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过程,它包括___、___、___。 (动态过程、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德国心理学家___在___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1879年) 5.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必须具备___和___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人脑、客观现实) 8.人的神经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由___、___、___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 9.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___,它由___和___组成。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分叫___。 (神经元、细胞体、突起)(突触) 10.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叶,额叶是___中枢;颞叶是___中枢;枕叶是___中枢;顶叶是___中枢。 (语言运动智慧、听觉、视觉、躯体感觉) 1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___产生的规律性的 ___。 (反射、内外刺激、反应) 1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它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3.第___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所特有的是___的活动。(一、第二信号系统) 14.反映是物质间___,彼此留下痕迹的过程。植物和单细胞出现了___反映形式;多细胞和环节动物有了___;脊椎动物出现了------------反映形式;高级哺乳动物出现了---------;人的心理的最高形式是产生了___。人的心理反映具有___性和___性。 (相互作用、感应性、感受性、知觉、具体思维、意识、主观性、能动性) (二)问答 1.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 什么叫反映,它是怎样演化的? 3.人的意识有哪些特征?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本质教程文件

学习即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的实验印证了条件反射的存在,说明它可以替代无条件反射引起个体同样的反应。这当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是作用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巴甫洛夫还进行了拓展研究,如变换中性刺激,采用香草气味或旋转物体等,发现条件反射都能建立。此外,他还变换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时间:两者同时出现;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同时停止;条件刺激后于无条件刺激出现,同时停止;条件刺激结束后无条件刺激再出现。结果发现,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效果最佳,同时出现的效果次之,而其他两种结合方式则很难建立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及后续研究者还发现,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性质类似的刺激也能够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而无需重新经历条件作用的历程,这一现象被称为泛化。另外,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一直不再使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那么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出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消退。 实验应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以科学实验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行为的学习途径。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条件反射的巩固,我们的许多行为或感觉都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塑造的。如司机驾车行驶在马路上,看到交警,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还没走进大门,孩子就开始哭了;甚至还有人通过条件反射来训练自己家的狗做四则运算,可见其力量的强大。经典条件反射在性质上属于联结式学习,即将两个本没有关联的食物联系在一起,学习便产生了。 巴甫洛夫同时也是一位实验生理学家,他并不满足于得到条件反射的结果,而是试图在此基础上揭示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从而提出了暂时联系说。他认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会使大脑皮层内产生的两个兴奋灶之间建立暂时性的神经联系——神经接通,这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脑内神经机制。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大脑活动方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刺激的适应。为找到动物与人类神经活动的区别,巴甫洛夫提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的条件刺激,如声音、光线等;第二信号系统指的是语言和文字,它能够作为刺激条件建立条件反射系统,就如前面提到的“谈虎色变”。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文字,因此也只有人类才有第一、第二两种信号系统,而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人类的高级神经系统是两个信号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基础。 巴甫洛夫把比较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心理与生理统一起来,对高级心理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从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巴甫洛夫的研究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心灵主义和内省法的束缚,因而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所关注,条件反射成了行为主义的一个主要部分,几乎成了20世纪上半叶学习理论的基础。 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的联结——桑代克的动物迷箱实验 桑代克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相信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一样,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他以动物的学习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探索人类的学习心理。他提出了学习即联结的观点,认为这些后天获得的行为都是情景(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而这些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规律养成的。这些规律主要是练习律、准备率和效果律。桑代克一生做过大量的动物学习实验,其中以“饿猫逃离迷笼实验”最为出名。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看到,饿猫在无数次的尝试中,其错误行为不断减少,最终找到了正确的逃脱方法。据此,桑代克认为,猫是在经过多次尝试错误之后,在刺激环境和正确行为之间形成了联结,从而掌握了开门的方法。饿猫被关在箱内,箱外的食物就是刺激。猫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1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1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8秋[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1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谋学,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得分:100第1题,()是研究者亲临现场,对被试的某些行为作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一种方法。A、档案法b、调查法c、现场研究D、模拟实验 第2题,利他行为是指()。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第3题,()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A、个人影响b、社会影响c、从众D、服从 第4题,()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A、内化b、依从c、认同D、顺应

第5题,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作()。A、个人影响b、社会影响c、从众D、服从 谋学网 第6题,1924年,美国的奥尔波特(F.h.Allport)出版了较系统以实验材料为依据的()一书,宣告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A、《心理学与社会》b、《社会心理学导论》c、《社会心理学》D、《社会与心理学》 第7题,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由费斯廷杰于()年完成的。A、1956b、1958c、1957D、1955 第8题,折扣原则是()(1972年)提出的A、泰勒b、凯利c、海德D、维纳 第9题,社会心理学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包括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A、社会关系b、相互作用c、群体效应 D、社会和文化属性 第10题,()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A、社会干扰b、社会惰化c、他人助长D、性别助长 谋学网 第11题,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A、

心理学基本名词解释(总汇)

心理学: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 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 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 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

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 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 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测验法(人格): 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 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 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 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 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

18秋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 1: 挫折-侵犯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于()年提出的。 A: 1939 B: 1940 C: 1938 D: 1937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 A: 社会环境 B: 个人的特征 C: 最突出的态度 D: 情感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 A: 内化 B: 依从 C: 认同 D: 顺应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归因指的是( )。 A: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D: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利他行为是指( )。 A: 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 B: 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A: 社会干扰 B: 社会惰化 C: 他人助长 D: 性别助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指每一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机会是完全均等的。 A: 随机分配 B: 分组分配 C: 条件分配 D: 随时分配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A: 1960 B: 1958 C: 1961 D: 1959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泛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发生改变,相应的接受性也增大的现象。 A: 低球技术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感觉”这个词,如“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并不相同。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反映物体的颜色,这属于视觉;通过耳朵反映物体发出的声音,这属于听觉;通过鼻子闻一闻物体发出的气味,这属于嗅觉;通过皮肤接触感受物体的温度或软硬程度,这属于肤觉……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 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的状态,如饥、渴等,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借助于感觉获得的信息,人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世界。其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觉剥夺。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什么是知觉 1.知觉 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把对事物的不同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全面的反映,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因为我们总是要把对事物的各种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事物。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例如,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的红色,而是红旗的红色,或红花、红衣、红车等等的红色;对于听到的声音,我们总是知觉为言语声、流水声或汽车声等有意义的声音。 2.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惑性认识的活动形式。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指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学习要求发展儿童的智慧,那么,它也应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普遍的特点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