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形区的是()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2.甲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作物熟制是()

A.棉花、一年三熟

B.甘蔗、一年两熟

C.小麦、一年一熟

D.水稻、两年三熟

3.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

B.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是我国重要的外向型农业基地

C.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以上的地区

D.我们滨州当地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下图是我国某省(区)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构成图,该省(区)春季多大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多霜冻,冬季漫长寒冷,中西部是我国沙尘暴的频发区之一。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4.有关该省(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面积占近90% B.平原面积广大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貌结构单一

5.该省(区)农业结构的特点最右可能是()

A.以林业为主 B.以种植业为主 C.以渔业为主 D.以畜牧业为主

6.内蒙古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B.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骆驼在草地上尽情地吃草 D.传统体育活动是摔跤、滑冰

8.尽管2005年莆田市粮食播种总面积比l983年减少约4万公顷,但由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总产量基本与1983年持平,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的改善 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C.地形条件的改善 D.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投入

9.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

10.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B.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C.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D.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11.我们美丽的家乡,全国魅力城市----襄阳,人杰地灵,物产富饶。

下面关于我们家乡襄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交通四通八达,焦柳铁路从此经过

C.属于湿润地区 D.农作物熟制主要为一年一熟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读我国油菜、冬小麦、棉花、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阴影区)示意图,回答以下小题。

12.四幅分布图与作物集中产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棉花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

C.①棉花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棉花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13.我国外向型农业区主要有()

A.山东半岛和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

C.闽南地区和新疆吐鲁番盆地 D.珠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

14.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提高单产

15.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16.纺织工业是我国最早兴起的工业部门之一。根据原料产地与工业布局的关系,你认为西藏林芝适宜发展哪类纺织工业()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化纤工业

19.淮安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其农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20.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业D.西北地区降水偏少,不能发展种植业

21.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 B.大兴安岭——林业C.内蒙古高原——种植业D.东北平原——畜牧业

22.对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天山山麓”四大地形区农业特色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高寒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23.下列农作物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小麦--华北平原

B、棉花--南部沿海地区

C、甘蔗--青藏高原

D、花生--黑龙江、吉林

24.有关我国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B、我国四大牧区指的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还不合理

D、我国的经济作物种类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等

25.下列水果,产地在南方地区的是 ( )

A、柑桔

B、苹果

C、雪梨

D、樱桃

二、填空题

26.请为下列地区选择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

(1)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________________;(2)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平原_________________;

(3)降水较少的西部草原________________;(4)河湖众多的水乡________________;

(5)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三、综合题

27.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盆地,B_______山脉,C_________高原。

(2)从①→②→③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_______的变化。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

(3)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截至4月27日8时,地震遇难人数升至196人,失踪21人,13484人受伤,累计造成231余万人受灾。震区共发生余震5402次。读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地震发生地雅安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该地区人们的民居特点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人们的主食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9.利用下列所给内容,绘制“农业与环境良性发展结构图”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②发展农业技术③粮食需求量得以控制④粮食单产提高⑤退耕还林、还草⑥环境得以改善⑦良性循环

30.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牲业、林业、渔业四大部门。请在下图中A、B、C、D四地合理安排四大部门。

(1)A业B业C业D业

(2)以上安排符合了发展农业要的原则。

31.读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油料作物是;

B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糖料作物是;

A地区和B地区的分界线是。

(2)D地区是我国的(农耕、牧)区,包括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地区,年降水量(大于、小于)400毫米,属于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区内的河流大多属于(内河流、外河流)。是制约本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农业 (2015? 新课标全国 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 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5? 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 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 B. 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 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 ① B. ② C.③ D. 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 夏季降水增多 B. 夏季气温降低 C. 冬季降水增多 D. 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 温室气体减少 B. 森林覆盖率减小 C. 入湖泥沙量减低 D. 草原生产量减低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课件、中国轮廓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

云南地理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云南的位置。 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属云贵高原,东与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与四川、西北与西藏自治区相邻;西部与缅甸、南部与老挝、越南交界。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 2.云南的地势特点。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间盆地地形显着,当地人俗称“坝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卡格博峰(6740米),最低点:河口(76.4米)。 两大地形区:以云岭一元江为界,西部横断山地,东部滇东高原(属于云贵高原)。 3.云南的河、湖。 A.河流:云南的河流具有河川密布、水系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和落差大的特征;主要有金沙江(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长江在丽江石鼓镇形成“长江第一湾”,澜沧江由于流经国家多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B.湖泊:滇池——云南最大、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约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米;洱海——云南第二大湖泊;抚仙湖——云南第三大、中国第二深湖,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5米。 4.气候。 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有:①季风气候显着;②垂直气候(立体气候)显着;③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④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分布不均。 5.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措施。 A.主要灾害类型:地震、旱灾、泥石流、滑坡。 B.减灾、防灾措施:①地震:发生地震时要镇静,就近躲避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要保护好头部,掩住口鼻,不要点明火,等待救援等等。在室外要尽量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等等。②防旱、抗旱:局部人工增雨;保 护森林、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工程,禁止乱采地下水等。③滑坡、泥石流:非应急措施的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综合防治和加强预报等;应急措施:大雨或连续降雨天气不要进入山区和沟谷地区,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山上 跑,离开沟谷地区,不要在土质松软的斜坡上停留,也不要爬到树上躲避等。 二、.人口与民族 1.人口数量:4450.4万(2005年),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坝区密集、山区稀疏。 2.民族特点: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56个民族中的52个,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傣族、哈尼族、傈僳族、怒族、基诺族等)。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高二地理的农业练习题(含答案).doc

郑州 101 中学高二《中国地理》练习题 班级:高二 ( )班姓名:() 1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题组一: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1.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两图可能是 ( ) A.春小麦、玉米 B.水稻、苹果 C.甘蔗、甜菜 D.咖啡、橡胶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面四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农业在左图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5.左图中字母Q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名称、右图中C区域的粮食作物名称,分别是() 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 读右图回答6-8题。 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郑州 101

中学高二《中国地理》练习题班级:高二()班姓名:() 2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7.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题组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 A.巨大的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 10.N地区盛产长绒棉,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肥沃的黑土 B.丰富的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平坦辽阔的地形 11.图中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13题。 12.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3.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4-15题。 14.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15.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16-17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 2、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2、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提问]“情系‘三农’谋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资料展示]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开放提问]你能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找到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吗? (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出示课件]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 [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初中八年级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Develop agricultur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结构分析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

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内容点析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农业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 D.草原生产量减低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结构分析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 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 意的结果。 内容点析 1.关于农业的概念。农业的概念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等。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 农业 (2015? 新课标全国 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 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 2015? 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 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 B. 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 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 ① B. ② C.③ D. 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 夏季降水增多 B. 夏季气温降低 C. 冬季降水增多 D. 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 温室气体减少 B. 森林覆盖率减小 C. 入湖泥沙量减低 D. 草原生产量减低-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 抚顺市三十中学 王伟 20XX年11月23日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 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公民应该了解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理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农业建设方向。 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学会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的知识,说明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尝试运用已学习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教师承转] 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出示课件] 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 [学生讨论] (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五个部门。 [出示板书] 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学生活动] P99活动1.2.。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的有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师生小结] 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 一、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仁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髙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2、锋面的特征 (1)锋而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暧气团,锋而下方一左是冷气团; (2)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并且推动锋而快速移动,暧气 团 被迅速抬升,因而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的暧气团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并推动锋而 缓慢移动,故锋而坡度较小。 (3) 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4) 雨线倾斜方向不同: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暧气团,雨线向暧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 风从暧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5)冷暧锋的雨区位垃和范用大小不同(降水总在冷气团一侧) 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及其附近,雨区狭窄;而暧锋降水全部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大。 足 义 图示 冷 气团 运行 暖 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暧气团 被迫抬 升 单一暧气 团控制下, 气温高、气 压低、天气 睛朗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如我国北方 夏季的眾雨和冬季 爆发的寒潮,大风, 沙尘暴。 冷气团代替暧气 团,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天气 转睛 暧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暧气团 主动沿 锋而爬 升 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低,气压 高,天气睛 云层加厚,多形成 连续性降水。如“一 场春雨一场暧” 暧气团控制,气 温髙,气压降低 天气晴朗。 4、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类型 (1)华南准静止锋 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岀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 华南准静止锋的位垃,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而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 置偏南:夏半年.锋而南侧副热带髙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二.锋面系统 线 1>泄义:锋、锋面.锋

七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练习题及答案

《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干旱地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区 D.青藏高原区 2、关于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主要为水田,南方主要为旱地 B.北方主要种植水稻,南方主要种植小麦 C.北方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为甜菜 D.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南方较短 读图,完成3—4题。 3.1月份①地气温低于②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 C.人类活动 D.纬度因素 4.图中②地适合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甜菜 B.花生 C.油菜 D.大豆 5、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6、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以北 C.秦岭-淮河以南 D.西南地区 7、下面四幅图中的斜线部分,能正确表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范围的是() 8、下列农作物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小麦--华北平原 B、棉花--南部沿海地区 C、甘蔗--青藏高原 D、花生--黑龙江、吉林 9、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B.大兴安岭——林业 C.内蒙古高原——种植业D.东北平原——畜牧业 10、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业D.西北地区降水偏少,不能发展种植业 11、淄博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其农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畜牧业B.林业C.渔业D.种植业 1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形区的是()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2).甲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作物熟制是() A.棉花、一年三熟 B.甘蔗、一年两熟 C.小麦、一年一熟 D.水稻、两年三熟 13、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14、耕作制度可以一年三熟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海南岛 15、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是() A.保护耕地,走科技兴农道路 B.垦山种粮,促迸山区农业发展

八年级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1

[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4、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5、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6、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教学设想 1、农业与我们,这部分内容我想这样引入,首先请学生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根 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在结合图4.11补充说明。为了避免学生概念模糊,可提几个产业,让他们判断是不是农业,例如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最终为学生归纳农业的概念。 2、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可以结合99页的活动提问:你平日里衣 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属于那一类农业的产物。 3、农业的地区分布,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读图的基础上讨论完成 101页活动的表格,同时老师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出了农业的四个部门,并点明了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同时还指出人们的吃、穿、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农业。 本筐内容是全节的基础,叙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这些内容先通过图片展示,然后又设计了“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利用素描图和“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以及读图练习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活动来了解这个问题。教材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农业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是统系压气的象现气天种这国我起引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 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 南谷地 D.渭河平原

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6. )( 临近C. 气候适宜 A.地形平坦 B. 资金雄厚 D. 市场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7. )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1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word教案 (7)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活动,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方面,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重点) 2、从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市场形式方面,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相关图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复习导入复习提问:1、根据图片回顾我国农业类 型有哪些? 图1 图2 图3 图4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全体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积极举手 回答 学生1:图1是种植业、图2是畜牧业、 图3是林业、图4是渔业。 学生2: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 通过回 顾上节 课知 识,让 学生温 故而知 新。 衔接过渡教师: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类型能否互换?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各种农业部门只有在适合的地方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所以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自主学习探究一农业基地建设 (一)农业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我们当地的农 业发展,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 件。 2、结合实例说说下列哪些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了农业的布局? (1)在城市的周边地区,粮食种植面积 减少,蔬菜、乳肉、禽蛋的产量增加。 (2)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以来,很 多地区林业、牧业比例提高,生态环境得 到改善。 (3)水稻耐寒品种培育成功,使我国水 稻种植区域向北扩展至黑龙江流域。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 举例: 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 好 淡水渔业河湖较多、水流平缓 畜牧业降水较少、草场广布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需求 (2)国家政策 (3)技术的进步,水稻耐寒品种的培育成 功。 通过阅 读课文 找出问 题的答 案,培 养学生 阅读课 文的能 力和分 析解决 问题的 能力。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农业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 B.② C. ③ 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 D.草原生产量减低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八年级所属学科地理 情境:“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任务:学生:(农村学生采用实地调查和对长辈进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城市学生采用对长辈进行调查的方式)调查当地农作物的种类、熟制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收获的时间等。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一)农业与我们 〖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 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 (教师评价、小结) 〖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教师小结) 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原因的分析结合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的已学知识上,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知识拓展]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图4.15中的适当部位上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三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这为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相关]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结构分析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

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内容点析 .关于农业的概念。农业的概念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