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硅胶干燥剂物化参数.

硅胶干燥剂物化参数.

硅胶干燥剂物化参数.
硅胶干燥剂物化参数.

硅胶干燥剂物化参数

●用途:

广泛用于鞋帽,手袋,食品,医药,玩具,木制品,仪器,仪表,电子,计算机等物品包装封存了密闭的空间的静态吸附去除水分,控制相对湿度,起到防潮防霉之功效。

●特点:

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物理过程制成,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它的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其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硅胶的化学组分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无毒,无味,无污染。

●成分组值:

●性能参数: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 基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物质内在关系为基础,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仪器分析方法与分类:光学分析法非光谱法(nonspectrum method)光谱法(sepectrum method)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分离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定义: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发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偏振等)进行分析测定。理论基础:物理光学、几何光学与量子力学分类: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旋光(偏振光)分析法、折射分析法、X射线及电子衍射分析法等紫外可见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化学分析法定义: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理论基础: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分类:电位分析法、极谱与伏安分析、电导分析、库仑分析等分离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定义:利用待测组分间的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移速率等性能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分析测定。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分类: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参数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的程度。(重复性与再现性) 表示:标准偏差S表示或相对标准偏差Sr(或RSD)表示。是测量中随机误差的量度,S、Sr越小,精密度越高.准确度:多次测定的平行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相对误差Er=(x-μ)/ μ×100% Er越小,准确度越高选择性:指分析方法不受试样中基体共存物质干扰的程度。选择性越好,干扰越少。灵敏度b:是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在浓度线性范围内校正曲线的斜率.)b=dA/dC(dM) 检出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能够被仪器检出的待测物质的最低量浓度。(最小浓度,最小质量,最小物质的量) 相对检出限,绝对检出限表示: AL=A0+3S0; 能产生净响应信号AL-A0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即为该分析方法对该物质的检测限D=(AL-A0)/b,AL为最小响应信号。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是评价分析方法的最主要技术指标仪器分析的特点(1)分析速度快。(2)灵敏度高,相对灵敏由10-4%(ppm)到10-7 % (ppb),绝对灵敏由μg到ng。(3)容易实现在线分析和遥控监测。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4)用途广泛——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外、结构分析。仪器分析的局限性仪器设备复杂。仪器分析一般需用已知组成的标准物质来对照。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不适于常量和高含量分析。分析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的考核、仪器的维护、分析质量控制、原始记录归档及查询等制度和措施。要求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和测定过程,防止伪造实验数据的可能性,并保证测定数据的责任性和追溯性。这是一项管理方面的任务,是一种防止虚假分析结果的廉价措施,是人品和诚信的保证。样品采集及制备原则:代表性,步骤:采集、综合、抽提;方法:随机与代表性取样相结合提取和消解溶剂提取:溶剂选择,提取过程与方法消化:干法消化与湿法消化.新技术应用:压力密封消解与微波加热消解样品纯化:色谱法、化学法、萃取法样品浓缩与衍生:浓缩目的:提高待测组分浓度,除去过多溶剂浓缩方法:常压、减压、氮气吹干、冷冻干燥衍生目的吸收定义: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取样强度减弱。本质:光能转移到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分来:分子吸收与原子吸收.特性:透射率T=I/I0,吸光度A=Lg(I0/I)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 与吸光样品的浓度C及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A=kCL 发射:当物质受到激发后,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往往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多余能量,可分为原子发射、分子发射以及X 射线光的透射:光通过透明介质时,如果只是引起微粒的价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振动, 它所需要的光能,只是瞬时被微粒所保留,当物质回到原来的状态时,又毫无保留地将能量(光)重新发射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净能量的变化,因此光频率也没有变化;只是传播速度减慢:以能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迁移所产生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法,称为光谱法与光谱有关的能量是Er、Ev 、Ee ,E光= hν= E2-E1= △E= △Ee +△Ev+ △Er △Ee为外层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内能变化;△Ev为振动能级跃迁所引起的内能变化;△Er为转动能级跃迁所引起的内能变化; 由于物质内部的粒子运动所处的能级和产生能级跃迁时的能量变化都是量子化的,因此,在产生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或发散与粒子运动相对应的特定频率的光能,形成相应的特征光谱。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粒子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获得的特征光谱也不同,因此根据试样物质的光谱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原子光谱主要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辐射或吸收,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E一般在2~20eV之间,按式△E=hν=h c/ λ可以估算波长多分布在紫外及可见光区(200~780nm)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旋原子核吸收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其寿命很短,当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或光的形式释放所吸收的的能量,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散射光谱:无能量交换的为瑞利散射,有能量变化的为拉曼散射。非光谱法:圆二、旋光、折射、干涉、衍射等原子发射光谱法优点: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灵敏度高(ICP);选择性好;准确度高;试样用量少,测定范围广。缺点:只能用于元素总量分析,无法确定空间结构及官能团;无法进行元素价态和形态分析;常见非金属元素如O、S、N等谱线在远紫外区,无法检测原子的基本状态:基态、激发态原子发射或发光: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有降低能级的趋势,即回跃迁到基态或能级较低的激发态.。此时电子以电磁辐射形式将多余能量释放出来。产生原子发射光谱.特征光谱:由于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电子构型,即能级层次,所以各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射出它特有的波长的光,经过分光系统得到各元素发射的互不相同的光谱. 定性分析:利用足够能量使原子受激发而发光,根据某元素的特征频率或波长的谱线是否出现,即可确定试样中是否存在该种原子。定量分析:分析试样中待测原子数目越多,则被激发的该种原子的数目也多,相应的谱线强度也越大,如与已知含量的标样的谱线强度相比,即可测定试样中该种元素的含量。谱线的自吸:原子在高温区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于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 谱线的自蚀:但浓度达

物理化学小论文题目讲解

物理化学期中课程小论文 一形式要求: 1.题目(见后) 2.背景介绍(提出问题) 3.基本物理化学原理(鼓励自学内容) 4.实际应用的例子 5.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6.参考文献 二文字数量要求: 1.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2.论文应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不能是文献资料的拼接; 3.论文的字数:最少不得少于2000字,最多不超过5000字,以2000-3000字为宜; 三打印要求:A4,电子稿(手写可以) 封面题目,目录,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包括封面在内不超过4页 四上交时间限定:14周周三(可以与该次作业一起上交),过时不候。 五论文格式:(见附页) 题目(不超过20个字,字体4号,居中);

姓名;(小5号字,居中) 班级;(小5号字,居中) 电话和E-mail (小5号字,居中); 摘要(不超过100字,小5号字); 关键词(3-5个,小5号字); 正文(包括引言,具体讨论和结论,5号字)参考文献

六、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参考题目 (物理化学原理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 物理化学家小传及其对有化学的贡献; 2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说明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 3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 物理化学热力学研究的现状,应用,局限性分析和改进的设想; 5 物理化学发展中的偶然发现和对你的启发; 6 以合成氨为例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7 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现实生活或生产中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8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9 相图在化学化工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 化工中的界面现象。 11基于LabVIEW软件的物理化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2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性 13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4物理化学实验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5中外两本优秀物理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6中学化学实验中物理知识凸现状况的研究 17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题目的设计与研究 18化学电源与物理电源产品策略研究 19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20硅系延期药物理化学性质及燃烧性质的研究

物质性质查询网站汇总

物质性质查询网站汇总.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物质性质查询网站汇总 1 化学工程师资源主页 该站点由西弗吉尼亚大学校友Christopher M.A.Haslego维护。该主页有非常丰富的化学工程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一些查找物性数据比较好的站点: https://www.sodocs.net/doc/013951959.html,/physinternetzz.shtml 1.1 物性数据https://www.sodocs.net/doc/013951959.html,/data.xls 该数据库是浏览型数据库,含有470多种纯组分的物性数据,如分子量、冰点、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临界压缩、无中心参数、液体密度、偶极矩、气相热容、液相热容、液体粘度、反应标准热、蒸气压、蒸发热等。 1.2聚合物和大分子的物理性质数据库https://www.sodocs.net/doc/013951959.html,/~athas/databank/intro.html 该数据库是浏览型数据库。含有200多种线性大分子的物性数据,如熔融温度、玻璃转换温度、热容等。该站点不仅提供物理性质,还提供一些供估计物质物理性质的软件,如PhysProps from G&P Engineering、Prode's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Generator(PPP)等。 1.3 https://www.sodocs.net/doc/013951959.html,/~jrm/thermot.html 该站点可查294种组分的热力学性质,还可以根据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纯组分或混合物的性质:包括气液相图、液体与气体密度、焓、热容、临界值、分子量等数据。 1.4 https://www.sodocs.net/doc/013951959.html, G&P Engineering是一个软件,提供物质的28种物理性质并估算其它18种物理性质。 2 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开发的数据库 2.1 标准参考数据库化学网上工具书https://www.sodocs.net/doc/013951959.html,/chemistry/ 该数据库是一种检索型数据库,检索方法非常简单,可通过化学物质名称、分子式、部分分子式、CAS登记号、结构或部分结构、离子能性质、振动与电子能、分子量和作用进行检索,可检索到的数据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化学结构、别名、CAS登记号、气相热化学数据、凝聚相热化学数据、液态常压热容、固态常压热容、相变数据、汽化焓、升华焓、燃烧焓、燃烧熵、各种反应的热化学数据、溶解数据、气相离子能数据、气相红外光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振动/电子能及其参考文献。

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海底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第一节海底天然气组成表示法 一、海底天然气组成 海底天然气是由多种可燃和不可燃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以低分子饱和烃类气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在烃类气体中,甲烷(CH 4 )占绝大部分, 乙烷(C 2H 6 )、丙烷(C 3 H 8 )、丁烷(C 4 H 10 )和戊烷(C 5 H 12 )含量不多,庚烷以上 (C 5+)烷烃含量极少。另外,所含的少量非烃类气体一般有氮气(N 2 )、二氧化 碳(CO 2)、氢气(H 2 )、硫化氢(H 2 S)和水汽(H 2 O)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 由于海底天然气是多种气态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物,所以也像石油那样,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见下表。 海底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名称分 子 式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密度 /Kg ·m-3 临界 温度 /℃ 临 界 压 力 /MP a 粘度 /KP a ·S 自 燃 点 / ℃ 可燃性 限 /% 热值 /KJ·m-3 (15.6℃, 常压) 气体 常数 / Kg· m· (Kg ·K)-1 低 限 高 限 全 热 值 净 热 值 甲烷CH 4 16. 043 0.71 6 -82. 5 4.6 4 0.01( 气) 6 4 5 5. 15. 372 62 334 94 52.8 4 乙烷C 2 H 6 30. 070 1.34 2 32.2 7 4.8 8 0.009( 气) 5 3 3. 2 12. 45 661 51 602 89 28.2 丙烷C 3 H 8 44. 097 1.96 7 96.8 1 4.2 6 0.125( 10℃) 5 1 2. 37 9.5 937 84 862 48 19.2 3 正丁烷n-C 4 H 10 58. 12 2.59 3 152. 01 3.8 0.174 4 9 1. 86 8.4 1 121 417 108 438 14.5 9 异丁烷i-C 4 H 10 58. 12 2.59 3 134. 98 3.6 5 0.194 1. 8 8.4 4 121 417 108 438 14.5 9 氨He 4.0 03 0.19 7 -267 .9 0.2 3 0.0184 211. 79 氮N 228. 02 1.25 -147 .13 3.3 9 0.017 30.2 6

硅藻土过滤器的应用与故障

产品介绍 硅藻土系列制品是由单细胞藻类水生物遗骸的沉积物经过精细加工而成的。由于硅藻土的种类复杂和多孔性,硅藻土制品具有任何过滤介质无与伦比的过滤性能与吸附性能,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助滤剂、填料和载体。 我公司生产的A CHANG牌硅藻土系列制品是选用二氧化硅含量高达87%以上的优质硅藻土为原料,采用净化煤气为燃料,经回转窑锻烧和气流分级而成。该系列产品比重轻、吸附性强、粒度分布合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流量大、澄清度好、重金属含量低、化学性能稳定、适应性强,除强碱、氢氟酸溶液外,能可靠的用作各种工业与饮食、医药等液体的过滤介质和化工、饲料、建材等行业的填料、载体。产品的各项理化、卫生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标准。 硅藻土制品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干燥品:将硅藻土原料经100℃~300℃烘干,高压气流粉碎去杂提纯后,分级而成的产品,颜色呈灰白色~淡黄色。 二、焙烧品:将硅藻土原料精选后,经700℃~900℃的高温焙烧、高压气流粉碎、分级而成的产品,颜色呈桔黄色~红褐色。 三、助熔焙烧品:将硅藻土原料精选后,加入适量的助熔剂,经900℃~1200℃的高温焙烧、粉碎、分级而成的产品,颜色呈粉白色~白色。 该系列硅藻土制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技术参数见下表: 一、硅藻土制品的主要化学组成指标 二、硅藻土制品的主要理化、卫生指标

硅藻土制品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硅藻土助滤剂类 硅藻土助滤剂系列产品可适用于酿酒、饮料、医药、制糖、化工等行业不同粘度的液体过滤,并能与国内外不同型号的过滤机配套使用。 (一)产品特性 1. 焙烧品:AG-100# 该产品比重轻、吸附性强,能截流0.01um以上的微颗粒,一般和700#等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2. 助熔焙烧品: (1) AG-700#和AG-800# 该系列产品比重轻、粒度分布合理、孔隙率高、流量大、 澄清度好。不同型号、不同渗透率的硅藻土助滤剂可满足不同 粘度液体的过滤要求。(例如用在啤酒过滤方面,可满足不同 酒龄、不同浊度的酒液过滤,在保证清酒质量的同时,延长过 滤周期,降低酒损。) (2) AG-500#和AG-3000# 该系列产品重金属含量低、化学性能稳定、适应性强,除 强碱、氢氟酸溶液外,能可靠的用作各种工业液体与饮食、医 药液体的过滤介质。其中,500#产品主要用于低粘度液体过滤; 3000#产品主要用于高粘度液体过滤,如树脂类等。 (二)硅藻土助滤剂的主要过滤性能指标 (三)硅藻土助滤剂的主要应用范围

漫谈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

漫谈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 2007化教一班222007316011045 王祖龙 摘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物理化学终以一门新的学科出现。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并在化学中占有极重要位置。随着人们不断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服 务。 关键词:物理化学形成发展学科特点前景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在当今,新兴学科层出不穷,但统而观之,它们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很多都是边缘学科(亦称交叉学科,1926年美国首次出现)——横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是随着人们对物质运动形式及固有次序的逐步揭示,是当基础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知识的深化。 化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且一直以来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一系列化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断形成,大大的丰富了化学知识,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在所有化学分支学科中,当属物理化学最为重要。 而物理化学,作为最早形成的第一门边缘学科,被称为交叉学科的典范,是现代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在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较漫长而艰难的时期。 一、物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物理化学”这个术语曾在十八世纪首先被罗蒙诺索夫创用,但是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却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才被确定下来。至今其研究内容也都是在当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的。对于物理化学的形成,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杰出的俄国一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W.F.,1853一1932),他为物理化学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在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名副其实的专业性期刊: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Zeitschrift physikalische Chemie)121,标志着物理化学的形成.。奥斯特瓦尔德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也曾被列宁誉为“伟大的化学家和渺小的哲学家”。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前的近代化学初期,化学家往往又是物理学家,他们研究的问题常常相互有关,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例如,1807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观测到气体向真空膨胀后温度没有变化,于是物理学家便据此作出“气体膨胀至真空没有作功”这种结论。又如道尔顿,他起初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才研究化学。他从长期观测气象着手,研究空气组成并得出气体的“微粒说”;再经过对碳的两种氧化物以及多种氢化物的组成的化学分析实验,在1804年正式提出倍比定律,后来将物理原子论(即哲学“微粒说”)发展成为“化学原子论”,成为了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 到了十九世纪下半世纪,随着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此前大量拥现的化学和物理学成就的逐步积累,近代化学迅速向专业化分工,化学家在研究方向及方法上和物理学家终于分道扬镰。物理化学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独立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以李比希和杜马等为代表的有机化学家。有机化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使得从类型理论向结构理论的发展逐步系统化。同时在这一时期,有少数化学家(有的本来也就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关心物理学的理论和发现,这就使得化学和物理学相结合起来,例如拉乌尔(Raoutt,F.M,1830一1901,法国)、瓦格(Waage,P.1933一1990,娜威)、范霍夫(Van't Hoff,J.H.,1852一1911) 以及能斯特(Nernst,H.W.,1864一1941,德国)等。他们都为物理化学最终成为现代化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是初期物理化学的共同奠基人。 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来,近代化学前期到奥斯特瓦尔德创办《物理化学杂志》之间,有着许多与物理化学形成有关的十分重要的史实: 1、关于原子一分子学说

常用化学试剂物理化学性质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无色有微香液体。易着火。比重0.788(25/25℃)。沸点56.5℃。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分子量60.05。醋的重要成份。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比重1.049。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为无毒性抗冻剂。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学名1,2,3-三羟基丙烷,分子式C3H8O3,分子量92.09,有甜味的粘稠液体,甜味为蔗糖的0.6倍,易吸湿,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比重1.26362(20/20℃)。熔点7.8℃,沸点290℃(分解)167.2℃(1,3332Pa)。折光率1.4758(15℃),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其水溶液(W/W水)的冰点:10%,-1.6℃;30%,-9.5℃;50%,-23℃;80%,-20.3℃。与水、乙醇互溶,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可以制备炸药(硝化甘油)、树脂(醇酸树脂)、润滑剂、香精、液体肥皂、增塑剂、甜味剂等。在印刷、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作润滑剂。医学上可用滋润皮肤,防止龟裂;作为栓剂(甘油栓)可用作通便药。切勿与强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爆炸。 蓖麻油 化学式C57H104O9,分子量933.37。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凝固点-10℃,比重

物理化学性质

甲醇 MSD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3] 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4] 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 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 CO和H2O。[2] 产品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 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还是重要的溶剂,亦

空气物性参数表

空气物性参数表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在传递和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某一物体失去的热量必然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规律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关于方向的问题。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1. 导热:也称热传导,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例如,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以及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都是导热现象。 2. 热对流:简称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热对流现象仅能发生在流体内部,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称为热辐射。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4.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电子等)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衡量。 5. 导热系数λ(导热率):它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由实验取得。单位:W/m.℃ 6. 换热系数α(放热系数、给热系数):表示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放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出对流换热过程的强烈程度。单位:W/m2.℃ 7. 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它反映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单位:W/m2.℃ 8. 导温系数α(热扩散率):表示物体中热扩散的快慢程度。是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α=λ/ρc 由实验取得。单位:m2/s 9. 热阻Rt:热转移过程中的阻力称为热阻。Rt=△t/Q 10. 比热c: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热容,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根据计量物量的单位不同,有质量比热、容积比热、摩尔比热之分。质量比热单位:kJ/kg.℃;

各种物质物理化学参数使用手册

STANDARD ITS-90 THERMOCOUPLE TABLES The 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 (ISA) has assigned standard letter designations to a number of thermocouple types having specified emf-temperature relations. These designations and the approximate metal compositions which meet the required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 useful temperature ranges, are given below: Type B(Pt + 30% Rh) vs. (Pt + 6% Rh) 0 to 1820°C Type E(Ni + 10% Cr) vs. (Cu + 43% Ni)-270 to 1000°C Type J Fe vs. (Cu + 43% Ni)-210 to 1200°C Type K (Ni + 10% Cr) vs. (Ni + 2% Al + 2% Mn + 1% Si)-270 to 1372°C Type N (Ni + 14% Cr + 1.5% Si) vs. (Ni + 4.5% Si + 0. 1% Mg) -270 to 1300°C Type R(Pt + 13% Rh) vs. Pt-50 to 1768°C Type S (Pt + 10% Rh) vs. Pt -50 to 1768°C Type T Cu vs. (Cu + 43% Ni)-270 to 400°C The compositions are given in weight percent, and the positive leg is listed first.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standard letter designations do not imply a precise composition but rather that the specified emf-temperature relation is satisfied. The first set of tables below lists, for each thermocouple type, the emf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on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 (ITS-90). The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ion used to generate the table are also given. The second set of tables gives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s, i.e., the coefficients in the polynomial equation which expresses the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thermocouple emf. The accuracy of these equations is also stated. Further details and tables at closer intervals may be found in Reference 1. REFERENCES 1. Burns, G. W., Seroger, M. G., Strouse, G. F., Croarkin, M. C., and Guthrie, W.F., Temperature-Electromotive Force Reference Functions and Tables for the Letter-Designated Thermocouple Types Based on the ITS-90, Nat. Inst. Stand. Tech. (U.S.) Monogr. 175, 1993. 2. Schooley, J. F., Thermometry, CRC Press, Boca Raton, FL, 1986.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音 原子 量 外层 电子 常见化 合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 H 氢轻 1 1s1 1、-1 主/非 /其 Hydrogen ['haidr?d??n] 最轻 2 He 氦害 4 1s2 主/非 /稀 Helium ['hi:li?m] 最难液化 3 Li 锂里7 2s1 1 主/碱Lithium ['liθi?m] 活泼 4 Be 铍皮9 2s2 2 主/碱 土 Beryllium [be'rili?m] 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 B 硼朋10.8 2s2 2p1 3 主/类Boron ['b?:r?n]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的非金属元素 6 C 碳探12 2s2 2p2 2、4、-4 主/非 /其 Carbon ['kɑ:b?n] 沸点最高 7 N 氮蛋14 2s2 2p3 -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 ['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 8 O 氧养16 2s2 2p4 -2、-1、2 主/非 /其 Oxygen ['?ksid??n] 地壳中最多 9 F 氟福19 2s2 2p5 -1 主/非 /卤 Fluorine ['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 Ne 氖乃20 2s2 2p6 主/非 /稀 Neon ['ni:?n] 稀有气体 11 Na 钠那23 3s1 1 主/碱Sodium ['s?udi?m] 活泼 12 Mg 镁每24 3s2 2 主/碱 土 Magnesium [mæɡ'ni:zi?m] 轻金属之一 13 Al 铝吕27 3s2 3p1 3 主/金 /其 Aluminum [,ælju'minj?m]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 金属 14 Si 硅归28 3s2 3p2 4 主/类Silicon ['silik?n] 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15 P 磷林31 3s2 3p3 -3、3、5 主/非 /其 Phosphorus ['f?sf?r?s] 白磷有剧毒 16 s 硫留32 3s2 3p4 -2、4、6 主/非 /其 Sulfur ['s?lf?] 质地柔软,轻。与氧 气燃烧形成有毒的 二氧化硫 17 Cl 氯绿35.5 3s2 3p5 -1、1、3、 5、7 主/非 /卤 Chlorine ['kl?:ri:n] 有毒活泼 18 Ar 氩亚40 3s2 3p6 主/非 /稀 Argon ['ɑ:ɡ?n]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稀有气 体 19 K 钾假39 4s1 1 主/碱Potassium [p?'tæsj?m] 活泼,与空气或水接触发生反应,只能储存在煤油中 20 Ca 钙盖40 4s2 2 主/碱 土 Calcium ['kælsi?m] 骨骼主要组成成分

空气物性参数表

物性参数: 物性参数主要是材料在制工方面能否达到要求的数据。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物性参数。比如尼龙,就有很多数据要求,有冲击强度,拉伸强度,融溶指数等等。 传热学中的参数: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在传递和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某一物体失去的热量必然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规律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关于方向的问题。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1. 导热:也称热传导,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例如,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以及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都是导热现象。 2. 热对流:简称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热对流现象仅能发生在流体内部,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

热辐射。(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称为热辐射。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4.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电子等)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衡量。 5. 导热系数λ(导热率):它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由实验取得。单位:W/m.℃ 6. 换热系数α(放热系数、给热系数):表示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放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出对流换热过程的强烈程度。单位:W/m2.℃,但是与导热系数不同,它不是物性参数。 7. 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它反映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单位:W/m2.℃ 8. 导温系数α(热扩散率):表示物体中热扩散的快慢程度。是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α=λ/ρc 由实验取得。单位:m2/s 9. 热阻Rt:热转移过程中的阻力称为热阻。Rt=△t/Q 10. 比热c: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热容,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根据计量物量的单位不同,有质量比热、容积比热、摩尔比热之分。质量比热单位:kJ/kg.℃;容积比热单位:kJ/m3.℃;摩尔比热单位:kJ/mol.℃。定压比热用cp表示;定容比热用cv表示。

硅藻土的特性

硅藻土的特性 【硅藻精土专题】2007-07-26 14:15:33 阅读5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硅藻土是单细胞水生植物硅藻的遗骸沉积所 形成。这种硅藻的独特性能在于能吸收水中游离硅 形成其骨骼,当其生命结束后沉积,在一定的地质 条件下形成硅藻土矿床。硅藻土属非金属矿,主要 化学成份为非晶体二氧化硅(或称无定形蛋白石), 伴有少量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杂质和有机质。在 显微镜下观察,硅藻土呈显形态各异的各种藻类形 状,单个藻体大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内外 表面分布着众多纳米级微孔,这是硅藻土区别于其 它非金属矿物的基本物理特征,工业领域使用硅藻 土都万变不离其宗地离不开它的显微多孔结构这 一根本特性。因硅藻土具有多孔结构、密度低、比 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悬浮性能好、物化性能稳 定、隔音隔热、耐磨、耐酸、无毒和无味等特殊性 能。因此,硅藻土及其制品在(一)食品、饮料、 医药、石油、化工、染料及水处理等工业中广泛用作固液分离过程中的助滤剂;(二)内外墙保温砂浆、硅酸钙板及工业窑炉等建材行业中用作隔热保温材料;(三)食品脱氧保鲜剂中用作抗粘结剂;运动场、绿茵场中用作草坪(皮)的土壤改良剂;食品、医药、电器、仪表和服装等行业中用作环保型干燥剂;环境保护工程中用作吸油砂(地面吸收剂);(四)橡塑、饲料、涂料、蚊香、纸张、磨擦材料、抛光膏、牙膏、化妆品、沥青、水泥、日用陶瓷等产品中用作功能性填料;(五)硫酸钒催化剂、石油磷酸催化剂、农药杀虫剂及肥料产品中用作载体;(六)污水处理工程中用作助凝剂。硅藻土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可满足多种工业的需求,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料之一。

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分析全解

绪论 1. 物理化学的主要任务 2.物理化学与农业科学、生物科学 3.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4.反应进度。 第1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热力学的能量守恒原理 1.1.1 基本概念 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可逆过程与最大功 1.2.1 功与过程的关系 1.2.2 可逆过程的特点 1.3 热与过程 1.3.1 定容热Qv 1.3.2 定压热Qp 1.3.3 相变热 1.3.4 热容 1.3.5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1.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 1.4.1 Joule实验 1.4.2 理想气体?H、?U的计算 1.4.3 理想气体的C P,m与C V,m的关系 1.4.4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1.5 化学反应热 1.5.1化学反应热 1.5.2 定压反应热Q p与定容反应热Q V的关系 1.5.3 热化学方程式 1.5.4 Γe s s定律 1.5.5 几种反应热 1.5.6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1.6 自发过程的特点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1.6.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局限 1.6.2 自发过程的特点 1.6.3 热力学第二定律 1.7 熵增加原理与化学反应方向 1.7.1 Carnot定理 1.7.2 可逆过程热温商与熵变 1.7.3 不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 1.7.4 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1.7.5 熵增加原理 1.7.6 熵变的计算 1.8 化学反应的熵变 1.8.1 热力学第三定律 1.8.2 物质的规定熵S T和标准熵SθT 1.8.3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1.9 熵的统计意义

1.9.1概率概念 1.9.2 熵的统计意义 1.9.3 熵与混乱度的关系 阅读材料非平衡态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简介 第2章自由能、化学势和溶液 2.1 Gibbs自由能判据 2.1.1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联合公式 2.1.2 Gibbs自由能及判 据 2.1.3 Holmholtz自由能 2.2 Gibbs自由能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2.2.1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2.2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2.2.3 Gibbs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 2.2.4 Gibbs自由能随压力 的变化 2.3 ?G的计算 2.3.1 简单的P.V.T变化过程?G的计算 2.3.2 相变过程?G 的计算 2.3.3 化学反应?G的计算 2.4 多组分析系热力学——偏摩尔数量 2.4.1 偏摩尔数量 2.4.2偏摩尔数量的定义 2.4.3偏摩尔数量的集合公式 2.5 化学势 2.5.1 化学势 2.5.2 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2.5.3 化学势判据 2.6 气体的化学势与标准态 2.6.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2.6.2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2.7 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7.1 稀溶液的两个实验定律 2.7.2 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 学势 2.7.3 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7.4 理想溶液的通 性*2.7.5 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8 稀溶液的依数性 2. 8 .1 渗透压 2.8.2凝固点降低 2.8.3 沸点升高2.8.4 分配定律及应用 阅读材料土壤养分势和水势 第3章相平衡 3.1 相律 3.1.1 基本概念 3.1.2 相律 3.2 单组分体系 3.2.1 Clapeyron方程 3.2.2 水的相图 3.3 二组分双液体系 3.3.1 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 3.3.2 非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