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析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迅速溃败的原因

分析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迅速溃败的原因

分析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迅速溃败的原因
分析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迅速溃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国民党政权在解放战争时期迅速溃败的原因

电信学院自动化54班武凯2150504102

关键词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国民党民心政治军事经济

摘要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由于在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错误做法以及本身存在的独裁、腐败问题,国民党逐渐失去工农阶级、知识界、民族资产阶级人士的支持。此外,国民党在军事指挥、战略战术上漏洞百出,因此迅速溃败。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深得民心,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百废待兴,人们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由于蒋介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谈判不能解决国家建设的根本问题,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关于解放战争,战前无论从军队战斗力,还是控制地区的经济水平,国民党政权都具有明显优势,1946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最开始,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并有着良好的形势,在华东,华北重创解放军。但最终国民党政权在短短三年内迅速溃败,最终退守台湾。这其中有众多因素。

首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围剿成功经验使蒋介石和国民党将领都轻视共产党政权,他们相信一年之内就能消灭解放军。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军队实力壮大许多,而且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积极抗战,在全国有不错的口碑。共产党的.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具体到个人而言,干部不发工资,士兵没有军饷,只要吃饱穿暖就好,减少了负担,战士们思想统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新中国的意识明确。苏联占领东北后给解放军留下大量的武器装备,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国民党军队没有正确认识到解放军的实力,战略战术的错误使得解放军获得反败为胜的机会。

其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蒋介石却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体制,战略不明确,军事指挥严重混乱,而且他一向喜欢越级直接指挥。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介石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介石军事干预的结果。

此外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彼此矛盾重重。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部李天霞83师和张灵甫整编74师进攻华东野战军。张灵甫轻视解放军,急于立功,冒然孤身挺进。粟裕当机立断实施包围。当时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距离孟良崮二百多里路,在两天时间内硬是赶了过来,完成合围,断了张灵甫的后路。反观国民党,由于李天霞与张灵甫有宿怨,距离不远但迟迟不肯救援,最终整编74师被全部歼灭。另外地方军队与中央军也存在利益纠纷,战争中很多地方军阀的军队都很快投降了解放军。1948年8月23日,朱德在人民解放军总部作战局战况汇报会上指出:“现在我们的军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解放战士。”毛泽东在1948年10月10日指出:“两年内……溶化了大约八十万左右从国民党军队来的俘虏兵,使他们变为解放战士,掉转枪口打国民党。”

如此结果只因为蒋介石不得民心。大部分国民党士兵出身贫苦百姓家庭,一直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现在共产党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土地改革,农民都支持共产党的政策,他们的子弟也愿意为共产党牺牲。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被强行抓进军营的,他们根

本不愿意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在战场上很快就脱离国民党的队伍加入解放军。抗战胜利后,老百姓是不愿再有战争的。抗战时期,全国上下一致抗日,国民政府在成都郊县为美军的“空中堡垒”修9座机场,45万老百姓自带干粮,男女老幼,肩挑手提,用最原始的人工几个月就修成了机场。那个时候,政府对底层百姓没有关怀、照顾,大家也以“抗战第一”多予谅解。但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由于国民党在沦陷区以及其他地方的政策不当,官僚资本主义趁机发财,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老百姓深受其害,。而共产党赶却以廉洁形象示人,并以土地改革争取农民支持。1946年12月21日,地政署署长郑震宇呈文行政院,更是直接点明:“共产党策动减租与分田之运动,深合于农民之要求,……故能广泛号召农民,受其驱使,为其效命。”台湾名作家王鼎钧回忆,在山东战场,国军将领因老百姓为共军通风报信而气急败坏,有人提到老百姓就咬牙切齿,就是那时情况的一种真实写照。国民党同样准备实行土改,也制定了不少条令,比如《修订土地法草案》等,但没有得到实施,土改失败。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不断失败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战争持续时间长于预期,国民党军费巨大。蒋介石的亲信,曾任江西省主席的王陵基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征粮送东北内战战场,不问丰歉,都征到九成以上,由于征粮任务重,江西省田粮处处长被逼得在吉安跳水。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内战,局势无法平稳,致使经济出现严重危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狂涨,蒋介石却没有及时解决问题。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质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刻的危机。

从一定意义上说,国民党统治的丧失,是它自己独裁、专制、腐败的必然结果。蒋介石的再三错误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斗争。在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了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同样反对内战的民主党派拥有广泛阶级基础,特别是知识分子。国民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疏离民主党派,甚至对其充满敌意。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遭到暗杀,民盟地方组织的许多成员被逮捕、绑架、屠杀,所办的多家报社也被捣毁或遭袭击。1947年10月,国民党宣布取缔民盟,民盟被迫解散。民盟成员以广大群众,尤其是爱国志士、知识分子为主,国民党对民盟的取缔意味着国民党反对和平运动,进一步远离群众,违背全国人民的对和平的愿望。

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违背人民的意愿。在军事上、经济上的无能使国统区出现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而且国民党的独裁、专政与腐败使他在农民、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失去拥护者。与此相反的是,共产党政权严于律己,深的各界人心。

首先,共产党维护中国工农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拥有着最广泛的人民基础,而且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不能容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政权存在。再者,刚经历艰难的抗战后的中国,人民是极不希望发生内战的,所以蒋介石发动内战是不得人心,虽然首先发动战争在战略上具有主动性,但在民族利益和信任上失去了保障,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陷入人民群众的孤立之中。而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是不会主动打内战的。所以在理由上国民党是理亏的,它是违背人民的意愿而兀自将国家推向战争的,相对对战争的负责毫无疑问是国民党。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为国家考虑,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也是为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着想。所以中国共产党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希望国共两党合作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这为中国共产党在赢得战争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且,就战争的进程而言,在战略上共产党更胜一筹。毛泽东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指出,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在人心上,我们着优势。所以,首先我们有信心,坚信有能力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在政治上,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所以说,在战略上解放军具有巨大的优势。

最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生活,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相反地,在国统区为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征收苛杂的捐税,无限制印发纸币,引起恶性通货膨胀,使人民生活陷入极大地困难之中,。引起各地人民的反抗活动,孤立了国民党的立场,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孟子言: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国民党政权溃败退守台湾,历史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是其咎由自取,不得人心。六十多年过去了,对历史我们应该应以为戒。我们国家中华民族,至今没有完全统一。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遥遥领先于共产党。国军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土地、经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国民党也大大超过其对手中共。然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被中共所取代?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以及对外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1、大量发行钞票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对南京政府来说是个老问题,自其政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庞大的经费需求使国民党政权左支右绌,这不但包括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还有南京政府统治集团的奢侈消费,再加上巨额军事费用,成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但抗战以前物价稳定,税收在总支出中占相当的比重,财政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向上海金融界发行公债筹集,虽然不宽裕,但还能应付。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只2亿5千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 有人对法币的购买力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每一百元法币)1937年值黄牛两头 1938年值黄牛一头 1939年值猪一头 1941年值面粉一袋 1943年值鸡一只 1945年值鸡蛋两个 1946年值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值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0.002416两(每斤合16两) 1949年5月值1粒米的千万分之2.45

2、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失误 币制改革: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1 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1948年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致使大量城市中产阶级因此破产,导致政府民心大失,成为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 金圆券 高额税赋:南京政府超量征收捐税田赋,不但税额很高,而且税种繁多,税收十分严厉,因此引发了无数的农民起义和斗争。这些并非一般政策上的失误,而是当权者的阶级立场和仇视人民的立场所致。 1946-1948年政府赤字、银行垫款和钞票增发 单位:百万元法币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历史,再现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一、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3、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 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回顾中共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联系地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理解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利用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片断,使学生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感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贾士钊杨梦 (城市与环境学院 2014级本科生) 摘要:国民党是我国先进的资产阶级政党,对中国的政治做出过巨大贡献,最终于1949年失利而撤守台湾,国民党和共产党从最初的一强一弱、一大一小,经过几十年的纷争,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历史规律之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海内外政界和史家争论的焦点,形成了人心向背说、经济崩溃说等多种学说和主张,但大多着眼于40年代中后期,研究其直接失败的原因。事实上,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仅由几次偶然的决策失误或战争失利而导致的,而是从一开始执政就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美国学者Lloyd E. Eastman试图阐述“(国民党)为什么一开始就显示出其脆弱和不稳定性,不能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并最终走上了崩溃。”1本文也着重探讨国民党失败的深层原因,总结历史教训,以求对今天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蒋介石;失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 一.国民党革命精神的骤然而逝 国民党在30年代时,中央机构已经显出臃肿的态势,官位被越来越多保守的官僚抓住不放,而这些官僚在她们的岗位上则过着安顿舒适的生活,却绝少关心自己的公共责任、自己的祖国,更不用说统治下的普通百姓了。 然而,国民党从开始绝不缺乏真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党员和有志青年,例如有参加革命放弃了清政府许诺的高官厚禄的蔡元培,或共同在革命流亡中战斗和生活的汪精卫和胡汉民。但在初期阶段,领导人关心党的规模甚于党的质量,于是在国民党宽松的入党条件下,党员中出现了大量的对党的信念和哲学不了解的新成员,使得基层组织极其涣散2,其中包括许多把入党视为升官发财的捷径的贪官和奸绅,组织的扩张让领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新党员的成分,党的腐化也由此而产生。而这些就是官员的提拔对于那些有理想的党员来说,是令人失望的。 清党运动是国民党的一件大事,又称之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为了清除国民党内的“不纯洁”的成分,清洗期间到底有多少人遭到屠杀是不得而知的。“具体的估计由数万到十万多不等,然而不管具体数字是什么,国民党的革命已经沾满了鲜血,而共产主义运动依 1Eastman L E.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陈明明:《论南京国民政府腐败的政治根源》。《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3 邹沛; 刘真. 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3 [17 January 2013].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导学案

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审核:李生力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3页到128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 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国民党政权垮台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时间: 年 月 日, 、 向人民解放军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 ,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结果意义: 年 月 日占领,宣告了延续 年 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

2、(2010·浙江嘉兴)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0·四川巴中)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0·山东日照)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B C D 6、(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每空1分) 图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一场景发生在__①__(事件)以后,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②__。 图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二场景发生在_③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 场革命的领导人_④_建立了_⑤_(国家) 名称。 图三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三场景发生在__⑥_年,日本侵略者曾 在此地屠杀中国人_⑦__以上,现在,终 于低下了头。_⑧__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 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图四场景发生在_⑨__(战役名称)以 后,_⑩_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3)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等基本史实。理解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理解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二、预习指导 1、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回答:1949年初,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北京谈判的结果如何? 2、阅读“百万雄师过大江”,简述渡江战役,尝试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3、阅读“向全国进军”一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和华南进军的基本情况。 三、预习成果检测 1.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B.南京解放 C.国民党败逃台湾D.新中国成立 2.2006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年纪念日。 A.55 B.56 C.57 D.58 3.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向西北、西南和()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力量。 A.华东B.东北C.华南D.华北 4.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据此回答: (1)毛泽东同志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平津战役尚未结束B.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2)下列对“大江”沿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江入海口已形成大城市带 B.沿线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有:小浪底水利枢纽和万家寨水利枢纽 C.沿线有我国一大直辖市 D.沿线有以能源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能源基地 5.指挥渡江作战的是() A.朱德B.邓小平C.刘伯承D.彭德怀 6、1949年,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提出的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不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 B、废除伪宪法 C、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D、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正权的合法地位 7、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发生在什么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西北野战部队在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知识。当时在陕甘宁指挥部队同敌人英勇作战的是彭德怀。 答案:彭德怀 2. 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千里跃进大别山 3.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是在() A.1949年4月20日 B.1949年4月21日 C.1949年4月22日 D.1949年4月23日 解析: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万多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A 2.三大战役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平津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而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答案:A 3.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而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D 4.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是() A.杜聿明 B.傅作义 C.李宗仁 D.卫立煌 解析: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而李宗仁主要指挥的是徐州会战;卫立煌是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的重要将领。由此确定,答案是B项。 答案:B 5.阅读下列材料: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抗战后国民党迅速败退的原因

国民党的众叛亲离 姓名:周昊班级组别:2014级9班4组学号:201450438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下,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8年抗战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但是,将小日本打跑的中国,真的已经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时期吗?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6月11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毛主席便作出了《论联合政府》这份对历史影响深远的政治报告,报告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郑重地提出了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在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激烈斗争中,为了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报告还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所以,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在美国支持下,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篡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但是,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的前途处在和平发展与内战再起的十字路口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非常紧迫的,关系和影响着未来中国命运与前途的重大课题。 在这个无比紧张的局势情况下,蒋介石以“和平,民主”为由,

胁迫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从而为他调拨军队部署,事先做好打打内仗准备拖延到足够的时间。面对蒋介石的胁迫,毛主席毅然赴会,一方面是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希望可以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的阴谋。 经过43天的艰难谈判,国共双方签下了《双十协定》——这份注定被撕毁的条约。6月1号,准备充足的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看不清局势,不能冷静的判断,从此时开始,已经注定了蒋介石失败的命运。 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 的矛盾,另外还存在官僚资本主义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封建主义已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综上所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希望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这种逆历史发展趋势的想法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在中国占绝大部分比例的工农阶级,通过土地改革等先进的政治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大批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高华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

分析国民党治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分析国民党治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1.蒋,胡,汪争权分裂 由于国民党分裂成蒋介石派、汪精卫派、胡汉民派等几大政治派系,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存在着激烈的派系权力斗争。他们千方百计谋取权力,又千方百计保持权力,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在孙中山逝世后以元老身份,代理大元帅之位,他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研究十分精通,在党内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他幻想以文人治国的思想,成为国民党的领袖。汪精卫在党内成名较早,曾参加刺杀满清摄政王的行动,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和起草人之一,早国民党内地位十分重要,曾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等职,蒋介石异军突起之后,他以军事势力为依托,先后打压汪精卫和胡汉民,使他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三派分别以不同的理念和势力为后盾,在国民政府建立后,互相打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蒋介石在各方的压力下,通电下野,之后在幕后指挥嫡系东山再起,最后蒋汪合作,达成了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的局面,联手排挤胡汉民,而胡汉民则为西南地方势力为后盾,成立了西南政务委员会半独立于南京国民政府,直到胡汉民病逝。在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三派势力相互排挤争夺权利,使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导致党的分裂,严重的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2.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派系政治是国民党政权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这首先有其历史的渊源。在国民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来组织涣散,纪律松懈,成分复杂,军阀、官僚、政客充塞其中。1924年改组后的国民党吸收了新的成分,以三民主义为党的思想基础,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但即便如此,国民党的组织纲领和纪律约束仍谈不上严密统一,加之1926年北阀开始后国民党半年之内席卷半个中国,使得本来成分已经鱼龙混杂的国民党,经过北阀期间蒋介石的“廉价取胜”,就更为泥沙俱下了。许多地方势力和军事势力未经改造便被整合进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形成错综复杂的派系关系:军事上有蒋、冯、阎、桂四系,政治上则有蒋、胡、汪三巨头。经过几年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较量,最终确立了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军事政治格局,但派系

浅析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浅析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最终溃败,南逃至台湾。多少年来,国民党溃败的原因一直让很多人深究,到底国民党败在哪里呢? 1、在政治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和法制的社会主义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顺应了这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建设一个和平和具有广泛民主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政策是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的,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赴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谈判并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而国民党却要推行一党专制,实行封建的独裁统治,国民党的这一政策违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如:蒋介石在这一时期发出了《剿共手本》,并挑起了内战,破坏了中国和平民主的进程。在政治上国民党实行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2、在法律上,国共两党和各界民主人士通过民主协商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停战协定》和《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竟然撕毁了《停战协定》和《双十协定》,首先挑起了全国范围的内战,这样国民党就失去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从而加速了国民党在中国的失败。 3、在军事和经济上,国民党先是全面进攻,由于占领的地区过多战线拉的过长,缺少民众的支持,导致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利;以后改为重点进攻,同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也是缺少民众的支持,国民党重点进攻以失败而告终。相反的共产党转守为攻,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依靠工人阶级,扶持民族工商业,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耕者有其田”,因此,获得土地的农民积极踊跃参军参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军队撤出了祖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以上所述的是政治原因,但是,以往各种著作中述及解放战争时,大多认为1946年夏拥有430万军队。几百架飞机、几百艘舰艇的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我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个人的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讨的。 我个人认为,国民党当时的确是有较为强大的人力物力、有美国的支持、有

国民党迅速溃败的原因 历史论文

摘要: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当人们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的时候,国共两党局势又出现紧张。随之爆发了历时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在此期间迅速走向溃败。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四个方面来看。两个角度即共产党、国民党的角度,四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军事、国际方面。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 经济政治军事国际 一、经济因素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采用自然经济的方法,以物易物,抵制伪币进入解放区,采取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使国民党从根本上失去经济基础。在1948年,共产党经济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全国所有的煤炭资源,绝大部分的小麦产区和棉花产区均被共产党控制。为防止伪币流通,解放区人民均采用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像拿鸡蛋换煤油,换盐等。同时共产党还出台政策,规定生活必需品不能出口到国统区,而国统区的奢侈品也不能被进口到解放区。这样使得国民党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没有了物资来源,民不聊生,加速了崩溃过程。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为了筹措内战的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还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比1937年抗战前増发47万多倍,而物价跃至抗战前的725586倍。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到深刻的危机。1947年,工业产量较抗战前的1936年减少了30%,失业人数陡增,工人和城市居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同时,农村经济急剧衰退。1947年,农作物总产量比1936年减少了30%—44%。广大农村饥民遍地,饿殍载道。1947年,各地饥民达一亿人以上。[1]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全国各阶层人民被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这样使得国民党迅速失去人心,反革命战争也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二、政治因素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在解放区实施积极有效的政策,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可靠的政治保证。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同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这样的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民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解放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种独特的战争动员手段,中共通过土地改革在短时间内激起了阶级斗争,大大的加速了蒋介石从“抗战领袖”坠落到“人民公敌”的过程并且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在封建制度下受

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分析 简介:刘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军事史研究。著有《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等。 背景:1948年是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之年。毛泽东指挥的解放军在这一年举行了三大战役,彻底消灭了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主力。从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当年的失败耿耿于怀。受过西方正规训练、肩章闪耀的国民党将军,怎么会败在土里土气的共军手里呢?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须知在战场上面临生死的时刻,谁也不会掉以轻心,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那么,共产党和解放军必定有致命的谋略,使国民党军无法抗拒。 共产党和解放军为什么能够大踏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不断吃掉国民党军主力。国民党军既然拥有优势的兵力和武器,为什么不能集中力量和解放军进行真正的决战? 短短几年,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实力转化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解放军从原来的劣势转变为兵力占多数的优势。解放军是怎么改造和转化国民党俘虏兵为自己作战的?国民党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国民党军队拥有先进的通讯工具,为什么得不到解放军的情

报和消息,以至盲目应战?共产党为什么能钻进国民党内部,搞情报,制造起义和策反,把国民党军队搅得一塌糊涂,不战自乱? 国民党是有权力的政府,为什么不能动员民众为其进行战争,而共产党是怎样动员解放区的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从组织和政策上有什么办法和技巧? 主讲人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解释这些疑问。战争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他与蒋介石的斗智斗勇,依然能给人留下许多思考和启示。 演讲: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 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浅析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及启示1946年6月至1950年5月,国共两大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战线之间进行殊死较量,在中国这块舞台上演绎出一幕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历史大剧,短短三年时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在大陆政权土崩瓦解,其原因是什么?他的失败给了现在的我们哪些启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让我们警醒的。 一、领导无方指挥失策 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他的军事素质跟毛相比一个地一个天。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蒋的领导无方、指挥失策确是国民党每战必输的主要原因。表现在 (一)错判形势骄傲轻敌。抗战结束,蒋介石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的主张,匆忙发动内战,扬言五个月消灭解放区,八个月到十个月消灭共军。他错误的认为,其一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官兵士气高涨。可以一鼓作气,乘胜出击,解决共产党这个心腹之患,其二,日寇投降留下大批武器,美国的支持,其三,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估计过高。其四、1934年第五次围剿逼迫红军向西突围,1946年春,国名党攻占四平,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不仅蒋介石,其实国民党许多将领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他的错误在于只看表面,未见本质,只重有形,忽略无形,他所谓的这些优势在懂辩证法的毛泽东看来,只有一句话,“一切反

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防城守地丧失主动。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这种保城守地、延线据点的战略战术教条死板,造成兵力分散,顾此失彼,成为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背在身上的包袱。而共产党正相反,失地存人,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三)越级指挥错着连连。蒋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但只要他参与的基本上没有不失败的。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但是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比如四平战役,林彪向北撤退,原想一鼓作气达到哈尔彬的杜聿明被蒋介石的突然下了停战命令。把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调到山东战区。多年以后,国民党军将领一提起内战,都慨叹当年没有乘胜追击林彪将其彻底消灭,以致最终是国民党的政权自东北开始倾覆。 (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士兵士气高,原因是有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有保家卫国的目标,内战爆发,他们不知道为了谁去打仗,没有目标。而且许多士兵是被抓壮丁抓来的,所以当逃兵、当俘虏、不会出现向董存瑞那样的战士就很正常了。加之经济崩溃,军官克扣军饷,后勤保障不到位,前线的战士缺衣少吃,到解放区打仗,老百姓坚壁清野,抢也抢不到,这些情况与共产党支部建在连上,进行了诉苦三查新式整军相比,国民党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焉能不败。 (五)谍影重重,防间不力。间谍战在国共内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一个有用的间谍胜过百万雄兵,很多战争的结局根本就是靠间

2019-2020年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同步训练试题

2019-2020年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同步训练试题 例1、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在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是()A、举行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C、发动渡江战役 D、向西北、西南、华南进军 D点拨:解答本题,容易误造C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审题不明,看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个题目,就望文生义地认为这是对渡江战役的概括。实际上,这首诗写于渡江战役以后,表现的是毛泽 东对解放军战士的鼓励。 1、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D点拨: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而渡江战役的胜利则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2、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D点拨:由材料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以判断是渡江战役。1949故年4月21日,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例、2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企图都是为了()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或继续打内战 D点拨:此类题目主要考查比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了解时代背景,找出不同事件的联系。如解答本题,可联系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背景,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1、关于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②国民党企图与共产党“划江而治”③蒋介石退居幕后指挥④中共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B点拨:首先应明确北平谈判的背景,由此可知,蒋介石退居幕后指挥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下野的,并非是谈判的目的。故可排除带③的A、C、D三项。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12月解放中国西南地区,蒋介石乘飞机仓皇逃往台湾,这标志着国民党及其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彻底失败。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弊病,又是当时外部环境使然。总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国民党及其政权自身来看,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国民党的败退都有其必然性。 从政治方面,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一党专制独裁,权力高度集中,自身腐败,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再加上其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又忽视民众,因此并未实现对全国的控制,所以统治基础不牢固。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一党专制、领袖独裁的政治信条,排斥和打击异己势力,特别是蒋介石提出“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理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实际上正式实现了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在政治上陷入孤立。而权力的高度集中,致使公众的参政渠道堵塞,公众的参政危机爆发,使政权丧失民众的信任,而自身又腐败,从而丧失了其合法性。再加上内部派系纷争激烈,中央政治派系斗争不断,地方军阀派系斗争也是此起彼伏,并且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南京政府只是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国民党内部组织涣散,行政效率低下与该政权相始终,统治机器一直不能正常运转,国家控制力低下,从而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弱势独裁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全民性的政治动员,忽视民众,不把工农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而在城市中,资产阶级也因为国民党的勒索打压而与其离心,因此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很不牢固,并且最终因为在民心向背的天平上失去民心而失去政权。 从经济方面看,国民党政权下,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挤压,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微弱的,是不充分的。而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惜动用国库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军费支出,巨大的军费开支,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只得靠发行钞票弥补,这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和外国资本的挤压下,中国的民族资本山穷水尽,濒临破产;在农村,国民党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制度,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导致财政经济全面崩溃。国统区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国民党众叛亲离。而财政经济上的危机又加剧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的危机,从而导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从军事方面而言,内战中军事上的失败,是国民党败退大陆的直接原因。发动内战的非正义性,是其军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一重要原因,而军队腐败、内部斗争也成为其军事失败的重要因素。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违背民意挑起内战,人心失尽,失去人心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初,由于过份自信和盲目轻敌,采用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半年之内“统一”全中国。因此,蒋介石制定了过于庞大的战略目标,采取全面进攻的战略方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以全力向各个解放区进攻。但在实际上,由于战线过长,致使兵力过于分散,虽占领了某些城市地区,却使其机动兵力越来越少,造成处处设防、处处薄弱,屡遭中国共产党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逐渐由主动进攻陷入全面被动。全面进攻进行了8个月,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终不能实现,反遭全面失败。在军事动员与训练方面,国民党没有最大限度地进行战争动员,军事训练废弛,各兵种未能有力配合协同作战。国民党的腐败反映在军事上,造成军队纪律败坏,指挥混乱,士兵士气普遍低落,致使作战能力低下。在军民关系上,由于国民党军队无组织无纪律致使军民关系紧张,民众对国民党军队反感厌恶,军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和帮助。军事上节节败退,是其败退大陆的直接原因。 其次,多种外部因素也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这些又加速了国民党败退的脚步。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案例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镇初级中学高学宽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这段历史。潜移默化地体味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①解放战争何时全面爆发? ②国共双方在战争之初情况如何? ③进入第二年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温故知新,也为本节课预热增温,情感蓄势。) 二、本课内容呈现 1、战略决战 ①“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努力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而破裂,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客观上,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和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的突然叛变,他们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在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革命的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自愿地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幻想拉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同盟者中反动集团的叛变革命,既缺乏戒备,又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国产国际指导的失误,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次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唤醒了全国人民;锻练了共产党,提高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也给中国人民以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主要是: 第一,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实力,在振兴中华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国民革命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合作两利,分裂有害,国共合作的破裂,使中国革命出现重大的挫折。 第二,中国的民主革命,能否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国民革命的历史证明,当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并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革命就发展,就胜利;当中国共产党由于犯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革命就遭到严重挫折,以致失败。为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四,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教育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郑德荣主编:《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