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模式与框架

模式与框架

模式与框架
模式与框架

模式与框架Java EE设计与开发

目录

第1章模式与框架介绍 (3)

1.1 什么是模式 (3)

1.2 什么是框架 (3)

1.3 模式与框架的区别 (3)

1.4 架构模式 (3)

1.5 Java EE核心模式 (4)

1.6 GOF模式 (6)

第2章数据层框架与模式 (8)

2.1 示例 (8)

2.2 使用模式 (9)

2.3 使用设计原则 (17)

2.4 数据层框架 (21)

2.5 调用 (29)

第3章业务层框架与模式 (76)

第4章表现层框架与模式 (78)

第5章 MVC框架与应用 (78)

第1章模式与框架介绍

1.1 什么是模式

模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每一种模式都描述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最佳方法,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所以旧的模式会发现不再适用,而新的模式会出现。

模式在各个应用领域都有,譬如在建筑设计中,模式最为常见。如将门安装在距离墙角落120公分处,窗户与栏杆的高度在90公分左右,长高宽为300的模数等。同理,软件设计中,模式也是层出不穷,大量的架构模式,创建模式,结构模式,行为模式,表现层模式,业务层模式,数据层模式等等。

1.2 什么是框架

就是一组组件、类或接口构成的半成品,仅完成了某些基本功能,譬如日志,安全性,数据访问等,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开发,最终构成一个可用的业务系统。基于框架的开发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而致力于系统的业务逻辑设计。

譬如在建筑领域,屋架、梁柱就是一个典型的框架,是一个半成品。屋架的作用是承重,但不能遮风挡雨,必须在上面盖瓦或铺设覆盖物,形成屋顶,才能具备完整的功能;粮柱的其本作用是划分空间、承受垂直与横向的压力,但不具备封闭空间、隔声的效果,尚待在柱间砌筑墙体,在梁间铺设楼板才能居住。

在软件开发中,框架仅提供了部分通用的功能,还必须经过业务的填充,才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业务系统。

1.3 模式与框架的区别

从规模上讲,模式专注于微观层面的分析与设计,而框架着眼于宏观的构造。

从实现的角度看,模式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解决方案,而框架却是一个实现这种方案的具体的产品,有着实际的功效与作用。

从关系上讲,模式是框架的理论基础,多个模式的实现构成了一个框架。框架是模式的具体实现,一个局部或全局的框架,一般都要用到模式。

既然是框架,本身就表示它是一种好的通用的产品,怎么体现它是好的呢,模式恰好证明了它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所以说,没有用到模式的框架,将不是一个良好的可用的框架。

1.4 架构模式

专注于体系结构宏观的组成与创建,而不注重其细节。譬如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式有:低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中高层采用梁柱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结构、剪力墙结构、洐架结构。

在软件应用领域,架构模式也是丰富多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层次模式:Layers

管道和过滤模式:Pipes and Filters

代理模式: Broker

黑板模式:Blackboard

水平-垂直元素模式:Horizontal-Vertical Metadata

MVC模式:主要针对系统或子系统和接口

1.5 Java EE核心模式

在java web应用与企业应用领域,常用的体系架构是MVC。而MVC正好体现了分层的思想。各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图:

我们一般将视图(View)与控制器(Controller)叫做表示层,而模型层太笼统,在实际中,我们将模型层分割为业务层与数据层。其中v或

v+m构成了我们的model1架构,v+c+m构成了model2架构,又叫web

MVC或mvc2架构,因为不支持推式。但我们习惯将其称为MVC体系架构。

Sun java Center定义了

15种设计模式,在《Core J2ee Patterns》书中发表。按照MVC

的分层,在每一层都提出了几种模式,这些模式分别组成各层,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MVC框架。

这些模式分为:

表现层模式,又称Web层模式,用于Web层的界面与servlet开发;

业务层模式,又称应用层模式,用于业务逻辑的分层与调用;

数据层模式,又称集成层模式,用于数据访问

表现层模式

Intercepting Filter(截获过滤)

对请求和响应进行截获和过滤,在Servlet2.3中已实现的Filter功能就是属于此模式。该模式可用于单点登陆,以及登陆过程验证等等。

Front Controller(前端控制器)

Servlet设计的思想主要是用来调度和转发。即调用模型层的类来处理请求,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转发到响应页面进行展示,绝不能将业务逻辑代码堆砌在servlet方法中。那么如何能体现servlet的这一功能需求呢,前端控制器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一个项目中,只有一个控制器,它是系统的一个入口,由他调用相应的逻辑Bean,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后,更新视图View。

View Helper(视图帮助器)

将表现层和表现层的数据进行分离,将表现层的数据单独封装一层,从而可以更加轻松的在表现层进行处理与传递,而与表现层各层低耦合,这就是View Helper模式。

Composite View(复合视图)

页面层内容繁多,如何更有效的组织与重用?复合视图模式将一个复杂的页面拆成多个可重用的页面,各页面在程序调用过程中分别维护和显示,从而减少了前台页面的复杂性,也更容易进行个性化和定制。

Dispatcher View(派遣视图)

类似于Service to Worker模式,由Front Controller和View Helper模式组合而成。Front Controller接受请求,不进行任何业务逻辑处理,立即重定向到请求的服务页面,由页调用模型层代码进行处理。这个模式在视图中进行请求处理,缺点是不适合大型的复杂的应用程序开发,优点是页面快速响应。

Service to Worker(服务/工人)

与Dispatcher View模式共同的地方是,也是由Front Controller和View Helper模式组合而成,不同的是,Front Controller接受请求以后,首先进行任何业务逻辑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的不同,而定位到相应的响应视图,适合用于大型的复杂业务逻辑的应用系统。

业务层模式

Business Delegate(业务代理)

如何减少表现层与数据层的耦合问题,业务代理模式将业务逻辑做了封装,同时也将数据层的接口做了进一步抽象,从而缓存了调用逻辑,减少了调用开销。

Value Object(值对象)

如何解决表现层与业务层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层内部的数据交换问题呢?将常用的数据单独封装成一个javaBean,这样便于传递,也便于取值与设置值。与Map接口不同的是,VO更方便对值进行操作。

Value Object Assembler(值对象汇编器)

将不同的值对象组装成一个更大的值对象,方便在表现层与数据层之间传递数据。

Session Fa?ade

该模式提供了下一层接口的一个抽象视图,而不是简单地把下一层的 ApI 直接包装起来。常用在对实体Bean的访问中,以及需要开发分布式业务时装封业务逻辑。

Composite Entity(复合实体)

用于EJB1.1中封装实体Bean,已过时。

Value List Handler(数值清单处理器)

值列表处理器模式创建一个对查询结果集的缓存。调用者向值列表处理器发出请求,值列表处理器返回所需的查询结果。值列表处理器实现了迭代器模式。

Service Locator(服务定位器)

封装对jndi服务器的访问细节,并且对访问方式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控制点,利用缓冲,效率更高。

数据层模式

Data Access Object(数据访问对象)

对数据库实体的访问提供了灵活的调用方式,降低了业务层与数据层之间耦合度。

Service Activator(服务激活器)

异步处理同步EJB组件。

1.6 GOF模式

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讲到了23种设计模式,可谓是最流行最有影响的设计模式。GOF不是一个人,而是指四个人。它的原意是Gangs Of Four,就是“四人帮”,就是指此书的四个作者: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 Vlissides。

这些模式分为三大类,创建性、结构性、行为性。

创建性模式

Abstract Factory Builder

Factory Methohd Prototype

Singleton

结构性模式

Adapter

Bridge

Composite Decorater

Fa?ade

Flyweight

Proxy

行为性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Command Interpreter

Iterator

Mediator

Memento

Observe

State

Stratege

Template Method Visitor

第2章数据层框架与模式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开始一个实际的应用。

2.1 示例

譬如我们要访问数据库,将一张表的所有记录查询出来。怎么做?我们习惯是写一个javaBean,下面是这个QueryTable.java的源码:

package org.plat.db;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QueryTable {

public Collection getAll() {

String 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platDB";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m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String sql = "select uid,uname,email from users";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Map map = null;

try {

Class.forName(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root","");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rs = stmt.executeQuery(sql);

while(rs.next()) {

map = new HashMap();

map.put("uid", rs.getString(1));

map.put("uname",rs.getString(2));

map.put("email", rs.getString(3));

coll.add(map);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try{

if(rs!=null) rs.close();

if(stmt!=null) stmt.close();

if(conn!=null) conn.close();

}catch(SQLException e){}

}

return coll;

}

}

我们看这个类,首先连接数据库,然后执行查询,将每一条记录都封装到一个map 中,再将map放在集合中,最后返回一个集合对象。

这样写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首先看满足面向对象设计吗?我们说对象有三大特征,继承、封装、多态。满不满足封装呢?将多个不同的行为封装在一个对象中,让这个对象庞大而臃肿,其本身就不满足对象的概念。

那怎么封装呢?封装就是让具体的对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大包大揽。很明显,上面的QueryTable对象,即做了连接,又做了查询,还做了返回值的封装,封装太多,对象的概念模糊。我们要改变这种封装方式。

2.2 使用模式

VO模式

Value object模式认为,大量分散的数据不利于传输,也不利于对数据进行操纵,必须封装为一个对象用来传值。上面的例子中,users表的三个字段被封装在Map接口中,虽然不影响使用,但缺点有二,一是没有体现对象的封装性,我们不知道Map中有什么东西,Map到底代表了哪一种对象;二是Map不利数据的获取与设置。基于vo模式,我们添加org.accp.vo包,并重新封装Users表的这三个字段,类Users源代码如下:package org.plat.vo;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Users {

private int pk1;

private String uid;

private String uname;

private String pwd;

private String email;

private Date birth;

public Date getBirth() {

return birth;

}

public void setBirth(Date birth) {

this.birth = birth;

}

public String getEmail() {

return email;

}

public void setEmail(String email) {

this.email = email;

}

public int getPk1() {

return pk1;

}

public void setPk1(int pk1) {

this.pk1 = pk1;

}

public String getPwd() {

return pwd;

}

public void setPwd(String pwd) {

this.pwd = pwd;

}

public String getUid() {

return uid;

}

public void setUid(String uid) {

this.uid = uid;

}

public String getUname() {

return uname;

}

public void setUname(String uname) {

this.uname = uname;

}

}

DAO模式

解决了Map封装数据的问题之后,我们再看,连接和查询也不应该是同一个对象所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数据对象访问模式本身说明了数据访问应该是一个专门的对象,它抽象了数据层对表的所有访问接口,专注于对数据表的操作,如增、删、改

查,而不管任何其它的业务逻辑,业务层将通过dao去访问数据层;二是象QueryTable 这样的类会有很多,基本上一张表会有一个这样的对象,这么多对象将都会有连接数据库的方法,这本身就不满足对象封装与继承的概念。

所以,我们用dao模式,再创建一个类,专门处理对Users表的操作。类UsersDao是DAO模式的具体实现。而对于取数据库的连接,我们再封装一个类Connector.java,下面是它们的源代码。

Connector.java的源代码:

package org.plat.db;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public class Connector {

public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

String 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platDB";

Connection conn = null;

try {

Class.forName(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roo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conn;

}

public static void close(ResultSet rs ,Statement stmt, Connection conn) {

try{

if(rs!=null) rs.close();

if(stmt!=null) stmt.close();

if(conn!=null) conn.close();

}catch(SQLException e){}

}

}

UsersDao.java的源码:

package org.plat.dao;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org.old.db.Connector;

import 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ers;

public class UsersDao {

public Collection getAll() {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m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String sql = "select uid,uname,email from users";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Users u = null;

try {

conn = Connector.getConnection();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rs = stmt.executeQuery(sql);

while(rs.next()) {

u = new Users();

u.setUid(rs.getString(1));

u.setUname(rs.getString(2));

u.setEmail(rs.getString(3));

coll.add(u);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Connector.close(rs,stmt,conn);

}

return coll;

}

}

SingleTon模式

我们再看Connector.java,用到了许多静态的方法,这样有什么缺点呢?其实Connector是一个无状态的javaBean,虽然其方法是静态的,永远只分配同一块内存,但

其类本身却是可以实例化成多个对象的,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能不能只让这个类只有一个实例,然后让这个唯一的实例去访问它的方法,而不需要在所有的方法前冠以static修饰符呢?答案是SingleTon(单例)模式,它从结构上规定了这个类只需要有一个实例,从而避免了多个实例实际共享同一个方法而带来的资源消耗,修改后Connecton.java源码如下:

package org.plat.db;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public class Connector {

private static Connector connector = new Connector();

private Connector() {}

public static Connector getInstance() {

return connector;

}

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

String 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platDB";

Connection conn = null;

try {

Class.forName(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roo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conn;

}

public void close(ResultSet rs ,Statement stmt, Connection conn) {

try{

if(rs!=null) rs.close();

if(stmt!=null) stmt.close();

if(conn!=null) conn.close();

}catch(SQLException e){}

}

}

Thread-Specefic-Storage模式

上例中的Connecton.java的getConnection()方法,当web层通过servlet来调用时,将会暴露多线程的安全问,怎么解决呢?我们可以加上同步关键字synchronized,但却是以性能的损失为代价的。Thread-Specific Storage(线程专门存储)模式认为,即然共用资源困难,干脆不用共享,而为共享的资源专门为每个线程创建一个副本。ThreadLocal是thread local variable,为每一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都提供一个变量值的副本,而不会和其它线程的副本冲突。

Connecton.java进一步优化后的源代码如下:

package org.plat.db;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public class Connector {

private static Connector connector = new Connector();

private Connector() {}

public static Connector getInstance() {

return connector;

}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 connThread = new

ThreadLocal();

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

Connection conn = (Connection) connThread.get();

if(conn==null) {

conn = this._getConnection();

connThread.set(conn);

}

return conn;

}

private Connection _getConnection() {

String 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platDB";

Connection conn = null;

try {

Class.forName(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roo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conn;

}

public void close(ResultSet rs ,Statement stmt, Connection conn) {

try{

if(rs!=null) rs.close();

if(stmt!=null) stmt.close();

if(conn!=null) conn.close();

}catch(SQLException e){}

}

}

事务

再看UsersDao.java的源码,首先获取连接,然后取出表中所有的记录,最后释放资源关闭连接。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不然。

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再添加二张表,一张是岗位表duty,另一张是用户与岗位关联的中间表user_duty。现在要查看用户表users找到张三的记录,再将其删除,同时删除用户岗位表user_duty中张三的所有岗位。这一系列的操作,其实是一个事务,任何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要么全部提交成功,要么全部提交失败,不允许出现删除张三失败但删除岗位成功的情况。

再看我们的例子,我们的UsersDao中的方法都是自己取连接,用完后自己关闭,自产自销,根本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时候,我们需要将Connection中的提交方式改为手动提交,如果成功,提交,否则全部回滚。为了体现面向对象的封装,我们再创建一个事务类,Transaction.java:

package org.plat.db;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 {

Connection con = null;

/**

* bool为真表明是自动提交,为假则是有事务需手动提交

*/

public Transaction(boolean bool) {

try {

con = Connector.getInstance().getConnection();

con.setAutoCommit(bool);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 throws SQLException {

return con;

}

public void commit() {

if (con != null)

try {

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mi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rollback() {

if (con != null)

try {

con.rollback();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close() {

if (con != null)

try {

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mi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2.3 使用设计原则

IOC原则

我们再看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ersDao类,加上事务后,不再担心数据一致性的问题了,连接的获取不再是直接调用Connector的getConnection()方法,而必须从事务中得到。这时又出现问题,怎么获取事务呢?是自己直接new一个事务,然后取连接吗?很显然,这还是没有解决事务的问题,即还是自己创建事务取连接,然后关闭事务。同时也违反了IOC (Inverse of Control,控制反转原则),即不用关心事务是怎么创建的,谁创建的,我只关心怎么使用事务就行了。而IOC有四种方式,此处我们采用set方法传递事务。修正后的UsersDao源代码如下:

package org.plat.dao;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org.old.db.Connector;

import 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ers;

import org.plat.db.Transaction;

public class UsersDao {

private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public Transaction getTransaction() {

return transaction;

}

public void setTransaction(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this.transaction = transaction;

}

public Collection getAll() {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m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String sql = "select uid,uname,email from users";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Users u = null;

try {

conn = getTransaction().getConn();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rs = stmt.executeQuery(sql);

while(rs.next()) {

u = new Users();

u.setUid(rs.getString(1));

u.setUname(rs.getString(2));

u.setEmail(rs.getString(3));

coll.add(u);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Connector.close(rs,stmt,null);

}

return coll;

}

}

里氏代换原则

再看上面的UsersDao类,发现当有许多表时,基本上是每张表都会有一个对应的dao 类,这样将在每个dao类里面都封装了一段共同的代码,即对事务的获取和设置。用里氏代换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我们可以将这段共同代码封装成一个基类,让这些dao子类去继承。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再定义一个ParentDao,作为所有dao的父类,封装事务。ParentDao.java

package org.plat.dao;

import org.plat.db.Transaction;

public class ParentDao {

private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public Transaction getTransaction() {

return transaction;

}

public void setTransaction(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this.transaction = transaction;

}

}

ISP原则

前面提到,当有多张表时,将会有多个dao,如此多的dao,它们都是数据访问对象,都有类似的方法,如增、删、改、查等,能不能抽象出一个共同的接口,便于管理和扩展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抽象成接口时,要有哪些方法,这必须满足ISP (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接口隔离原则)应尽可能提供小的单独的接口,而不是大的总接口。

由ISP原则,我们再抽象一个接口,IDao.java,所有的子类dao去实现这个接口。package org.plat.dao;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public interface IDao {

/**

* 保存信息

*/

public boolean save(Object vo) throws SQLException ;

/**

* 由主键或其它字段删除信息

*/

public boolean delete(Object vo) throws SQLException;

/**

* 由主键修改信息

*/

public boolean upd(Object vo) throws SQLException;

/**

* 由主键或其它字段查找用户信息

*/

public Object find(Object vo) throws SQLException;

/**

* 查找表中所有记录信息

*/

public Collection findAll() throws SQLException ;

}

多态

再看上面的Idao接口,我们方法中的参数和返回值都定义为Object对象,因为每张表都将有一个对应的vo,所有的vo都是继承Object对象,于是我们可以用面向对象的特

征之一—多态来解决这个共同的传值问题,即特殊动态绑定。

仔细想一想,特殊动态绑定固然解决了传值问题,但也暴露一些隐患。其一,任何类都是Object对象,将造成传值时类型错误,编译器检查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本该在编译时解决。其二,Object封装的对象层面太抽象,不能一目了然的看出这个参数的用意,也失去了面向对象封装的特性。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再封装一个抽象类,让所有的值对象vo都去继承这个基类。然后修改IDao 接口,用这个抽象类去传递参数。

ValueObject.java

package org.plat.vo;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abstract class ValueObjec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rivate String memo;

public String getMemo() {

return memo;

}

public void setMemo(String memo) {

this.memo = memo;

}

}

OCP原则

再看org.plat.db包中的Connector类,它主要的方法是getConnection(),从数据库中取连接。假设现在需求有了改动,要将mysql数据库改为sqlServer数据库,我们是不是要改这个方法呢?

当然要改,不改数据库都连不上了。修改本身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它显然违反了面向对象的一个核心原则—OCP(open close principle,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前期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抽象出更多的方法,以便项目的扩展与维护,而不是一有问题就改原来的类与方法,进行重构。

既然我们现在就能料到日后可能有多个数据库的问题,这里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扩展,怎么去做,抽象类。抽象类是OCP原则的体现,我们再定义一个Connector的抽象类,

模式与框架

模式与框架Java EE设计与开发

目录 第1章模式与框架介绍 (3) 1.1 什么是模式 (3) 1.2 什么是框架 (3) 1.3 模式与框架的区别 (3) 1.4 架构模式 (3) 1.5 Java EE核心模式 (4) 1.6 GOF模式 (6) 第2章数据层框架与模式 (8) 2.1 示例 (8) 2.2 使用模式 (9) 2.3 使用设计原则 (17) 2.4 数据层框架 (21) 2.5 调用 (29) 第3章业务层框架与模式 (76) 第4章表现层框架与模式 (78) 第5章 MVC框架与应用 (78)

第1章模式与框架介绍 1.1 什么是模式 模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每一种模式都描述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最佳方法,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所以旧的模式会发现不再适用,而新的模式会出现。 模式在各个应用领域都有,譬如在建筑设计中,模式最为常见。如将门安装在距离墙角落120公分处,窗户与栏杆的高度在90公分左右,长高宽为300的模数等。同理,软件设计中,模式也是层出不穷,大量的架构模式,创建模式,结构模式,行为模式,表现层模式,业务层模式,数据层模式等等。 1.2 什么是框架 就是一组组件、类或接口构成的半成品,仅完成了某些基本功能,譬如日志,安全性,数据访问等,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开发,最终构成一个可用的业务系统。基于框架的开发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而致力于系统的业务逻辑设计。 譬如在建筑领域,屋架、梁柱就是一个典型的框架,是一个半成品。屋架的作用是承重,但不能遮风挡雨,必须在上面盖瓦或铺设覆盖物,形成屋顶,才能具备完整的功能;粮柱的其本作用是划分空间、承受垂直与横向的压力,但不具备封闭空间、隔声的效果,尚待在柱间砌筑墙体,在梁间铺设楼板才能居住。 在软件开发中,框架仅提供了部分通用的功能,还必须经过业务的填充,才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业务系统。 1.3 模式与框架的区别 从规模上讲,模式专注于微观层面的分析与设计,而框架着眼于宏观的构造。 从实现的角度看,模式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解决方案,而框架却是一个实现这种方案的具体的产品,有着实际的功效与作用。 从关系上讲,模式是框架的理论基础,多个模式的实现构成了一个框架。框架是模式的具体实现,一个局部或全局的框架,一般都要用到模式。 既然是框架,本身就表示它是一种好的通用的产品,怎么体现它是好的呢,模式恰好证明了它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所以说,没有用到模式的框架,将不是一个良好的可用的框架。 1.4 架构模式

软件构架、架构和框架的区别

软件构架、架构和框架的区别 nizhigang2000的文章 软件框架(Software Framework)介绍 面向某领域(包括业务领域,如ERP,和计算领域,如GUI)的、可复用的“半成品”软件,它实现了该领域的共性部分,并提供一系列定义良好的可变点以保证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说,软件框架是领域分析结果的软件化,是领域内最终应用系统的模板。 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应用的广泛和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以子程序或类(Class)为单位的软件复用有许多不足:(1)子程序库日趋其庞大以致于使用人员难以掌握,(2)大多数类粒度很小,且其自身往往不能完成有用的功能。这一问题迫使人们在复用中将一组类(或模块)及其交互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由此出现了软件框架。 软件框架至少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1)一系列完成计算的模块,在此称为构件。 (2)构件之间的关系与交互机制。 (3)一系列可变点(也称热点,Hot-spots,或调整点)。 (4)可变点的行为调整机制。 开发人员通过软件框架的行为调整机制,将领域中具体应用所特有的软件模块绑定到该软件框架的可变点,从而得到最终应用系统,这一过程称为软件框架的例化(instantiation)。通过软件框架的使用,开发人员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应用所特有的模块的开发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软件生产率和质量。 软件框架的行为调整机制是指如何针对具体的应用调整该框架的可变部分、如何在可变点加入特定应用模块所采用的方法和规则。行为调整机制可分为四种: (1)模板参数化。软件框架提供代码自动生成工具,该工具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自动生成所需的代码。 (2)继承和多态。通过面向对象中的子类继承和重载,在子类中加入新的功能或改变父类的行为。 (3)动态绑定。在运行时刻动态绑定所需的对象服务,可通过软件模式技术实现。 (4)构件替换。通过替换框架中可插拔的构件来加入业务特定的功能, 不同于一般的可复用软件制品,软件框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逆向控制(Inversion of Control),在复用过程中,前者需被显式调用,控制是在应用特定的模块中,软件框架则不然,应用开发人员只要将应用特定的模块绑定到框架内,框架则根据自己的交互机制自动调用该模块,控制由框架负责。 软件框架有很多种。按其应用的范围可分为: (1)系统基础设施框架。用于简化系统级软件的开发,如操作系统、用户界面、语言处理等,典型例子为MacApp, Microsoft’s MFC等。 (2)中间件集成框架。用于组装分布式应用和构件,典型例子为Microsoft’s DCOM, JavaSoft’s RMI, OMG’s CORBA等 (3)企业应用框架。用于各类应用领域,如电信、制造业、金融等。 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 (1)白盒框架。支持白盒复用,大型的类库或子程序库通常均提供白盒框架来协助复用。(2)黑盒框架。支持黑盒复用。中间件集成框架一般为黑盒框架。 构架和架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构件,用于描述计算;连接器,用于描述构件的连接部分;配置,将构件和连接器组成一个有

八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

八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概述(上) 1. 什么是架构 我想这个问题,十个人回答得有十一个答案,因为另外的那一个是大家妥协的结果。哈哈,我理解,架构就是骨架,如下图所示: 人类的身体的支撑是主要由骨架来承担的,然后是其上的肌肉、神经、皮肤。架构对于软件的重要性不亚于骨架对人类身体的重要性。 2. 什么是设计模式

这个问题我问过的面试者不下于数十次,回答五花八门,在我看来,模式就是经验,设计模式就是设计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就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特定的设计、组合设计,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个工作10年以上的老码农,经历的系统架构设计也算不少,接下来,我会把工作中用到的一些架构方面的设计模式分享给大家,望大家少走弯路。总体而言,共有八种,分别是: 1.单库单应用模式: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见过 2.内容分发模式:目前用的比较多 3.查询分离模式:对于大并发的查询、业务 4.微服务模式:适用于复杂的业务模式的拆解 5.多级缓存模式:可以把缓存玩的很好 6.分库分表模式:解决单机数据库瓶颈 7.弹性伸缩模式:解决波峰波谷业务流量不均匀的方法之一 8.多机房模式:解决高可用、高性能的一种方法 3. 单库单应用模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模式,我们的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一些小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这种模式一般只有一个数据库,一个业务应用层,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所有的业务都是用过业务层完成的,所有的数据也都是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的,好一点会有数据库的同步。虽然简单,但是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优点:结构简单、开发速度快、实现简单,可用于产品的第一版等有原型验证需求、用户少的设计。 缺点:性能差、基本没有高可用、扩展性差,不适用于大规模部署、应用等生产环境。 4. 内容分发模式基本上所有的大型的网站都有或多或少的采用这一种设计模式,常见的应用场景是使用CDN技术把网页、图片、CSS、JS等这些静态资源分发到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

八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

八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

八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概述(上) 1. 什么是架构 我想这个问题,十个人回答得有十一个答案,因为另外的那一个是大家妥协的结果。哈哈,我理解,架构就是骨架,如下图所示: 人类的身体的支撑是主要由骨架来承担的,然后是其上的肌肉、神经、皮肤。架构对于软件的重要性不亚于骨架对人类身体的重要性。 2. 什么是设计模式

这个问题我问过的面试者不下于数十次,回答五花八门,在我看来,模式就是经验,设计模式就是设计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就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特定的设计、组合设计,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个工作10年以上的老码农,经历的系统架构设计也算不少,接下来,我会把工作中用到的一些架构方面的设计模式分享给大家,望大家少走弯路。总体而言,共有八种,分别是: 1. 单库单应用模式: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见 过 2. 内容分发模式:目前用的比较多 3. 查询分离模式:对于大并发的查询、业务 4. 微服务模式:适用于复杂的业务模式的拆解 5. 多级缓存模式:可以把缓存玩的很好 6. 分库分表模式:解决单机数据库瓶颈 7. 弹性伸缩模式:解决波峰波谷业务流量不均 匀的方法之一 8. 多机房模式:解决高可用、高性能的一种方 法

3. 单库单应用模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模式,我们的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一些小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这种模式一般只有一个数据库,一个业务应用层,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所有的业务都是用过业务层完成的,所有的数据也都是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的,好一点会有数据库的同步。虽然简单,但是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优点:结构简单、开发速度快、实现简单,可用于产品的第一版等有原型验证需求、用户少的设计。 缺点:性能差、基本没有高可用、扩展性差,不适用于大规模部署、应用等生产环境。 4. 内容分发模式基本上所有的大型的网站都有或多或少的采用这一种设计模式,常见的应用场景是使用CDN技术把网页、图片、CSS、JS等这些静态资源分发到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

商业模式设计框架

商业模式的设计框架是怎么样呢? 商业模式的设计框架是指一种能够帮助创业者催生创意、降低猜测、确保他们找对了目标用户、合理解决问题的工具。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灵活多变的计划,而且更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商业模式中的元素标准化,并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1)客户细分——你的目标用户群,一个或多个集合 2)价值主张——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商业上的痛点 3)渠道通路——你和客户如何产生联系,不管是你找到他们还是他们找到你,比如实体店、网店、中介 4)客户关系——客户接触到你的产品后,你们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一锤子买卖抑或长期合作 5)收入来源——你将怎样从你提供的价值中取得收益 6)核心资源——为了提供并销售这些价值,你必须拥有的资源,如资金、技术、人才 7)关键业务——商业运作中必须要从事的具体业务 8)重要伙伴——哪些人或机构可以给予战略支持 9)成本结构——你需要在哪些项目付出成本商业模式画布的优点在于让讨论商业模式的会议变得高效率、可执行,同时产生不止一套的方案,让每个决策者心中留下多种可能性。

Airbinb 这世界上还没有哪家酒店在不到7年的时间,就在超过190个国家布点,建起庞大住宿网络。以商业模式图,来解释Airbnb这门生意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1.目标客层:「双边平台」的模式 一边是度假和商务旅行的租用者(图表中的绿色便利贴),另一边是出租者(图表中的黄色便利贴)。Airbnb针对这两类客层,设计出不同的价值主张、渠道和收益流。 2.价值主张:成为旅人们在不同城市的「家」 Airbnb希望成为旅人们在不同城市的「家」,让当地居民担任东道主,领着旅客体验在地的生活。而当地居民也能像切斯基和盖比亚一样,出租空间赚取额外收入。 3.渠道:网站为主 除开放网站订房,Airbnb的好评会从顾客散播出去,被其他潜在使用者听见。 4.顾客关系:经营「出租者」社群 盖比亚受到迪斯尼(Disney)纪录片的启发,决定做一个Airbnb使用者的「故事板」,一幕幕画出旅人和出租者在使用平台之前会有的疑虑、到彼此相遇时的心情和谈天的内容。他发现,原来整个故事的「要角」,是有一个好的「地主」。 因此,Airbnb开始经营出租者社群,让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增进大家的服务能力,并从中挖掘新产品和服务。当有出租者说,「旅人在意居住地的街区文化」,Airbnb就回头改网站,在房屋出租时同步公告附近活动。 5.收益流:两种客层都要付费 为了维持平台利润,向两种客层都收费。 6.关键资源:品牌力和稳固的社群 目前为止,Airbnb已经有强大的品牌力和社群,并获得许多投资人的支持。 7.关键活动:透过社群挖掘需求、开发新产品 Airbnb持续经营社群,以挖掘其他服务需求,开发新的产品。 8.关键合作伙伴:第三方支付公司、摄影师 Airbnb很早就和PayPal及信用卡公司合作,提供便捷的支付管道。他们也经由实验发现,同一个居室只是上传照片质量的不同(「明亮干净」和「昏暗不清」),明亮者的出租率是后者的两倍,因而增加在地摄影师为合作伙伴,为每一个出租居室拍照。 9.成本结构:行销和研发最花钱 绝大部分的花费是在行销活动和技术研发,但是和其他单位的销售合作,也要支付一些成本。

电子商务框架与模式

引言 一、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边缘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中要大胆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 电子商务是IT技术和商务运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务交易过程,是21世纪市场经济商务运行的要紧模式,也是新经济涵义下的一种要紧经济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在21世纪高科技技术背景条件下,进展建立的新型生产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必定产生的一种新经济模式。 电子商务简单讲确实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总称,它是通过网络,使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电子这种载体,将买卖双方的商务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以及电子支付等商务活动,用相互认同的交易标准来实现,这确实是人们所讲的“在网上进行买卖活动”。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是其它

专业选修课。本书从经济、金融和技术的视角去构筑电子商务概论的系统和理论框架。第一章为电子商务概述,第二章为电子商务框架与模式,第三章为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第四章为网上零售,第五章为电子商务安全,第六章为电子支付,第七章为电子商务物流,第八章为网络营销,第九章为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第十章为网站建设。 二、推举书、刊、报、网站 书:《电子商务基础教程》(美)DanielAmor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电子商务典型案例》杨坚争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教程》黄京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俞立平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电子商务概论》费名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刊物:《中国电子商务》《经济与信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与电脑》

架构模式

计算机学院2009年小学期论文 计算机学院2006级学年论文 从架构启蒙到编程思想

从架构启蒙到编程思想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2009年度小学期的学习心得。主要从三方面介绍,首先是对Struts、Spring、Hibernate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认识,重点理解它们的概念和用法;其次是对Struts、Spring、Hibernate它们三者结合及运用的理解和应用时的心得,以及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和对整个小学期的课程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思想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来实现。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 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接触过一些架构思想,例如在J2EE中关于MVC的编程思想。在大三学年的小学期里,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有关Struts、Spring、Hibernate 的知识,丰富了我们关于软件架构方面的编程理念。 一对于Struts,Spring,Hibernate的概念型的认识 Struts框架是Apache开源软件联盟(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的一个开源项目——Jakarta Struts Framework。Struts框架继承了MVC设计模式的特性,遵守了J2EE的Servlet、JSP等技术规范,并且根据J2EE的特点做了相应的变化和扩展,是J2EE体系架构的一种轻量级实现。作为一款优秀的Java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框架,Struts框架凭借其清晰性、灵活性,成为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轻量级Java Web 开发框架。 模型(Model)部分,主要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状态和业务逻辑。在Struts中,系统的状态主要由ActionForm Bean体现,对于业务逻辑通常由JavaBean或EJB组件来实现。其中ActionForm用于封装用户的请求参数,封装成ActionForm对象,该对象被ActionServlet转发给Action,Action根据ActionFrom里面的请求参数处理用户的请求。JavaBean则封装了底层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库访问等。视图(View)部分,主要由

到底如何区分什么是架构-框架-模式-平台

到底如何区分什么是架构、框架、模式和平台? 2010-12-09 11:58 by 时空印记, 20490 阅读, 7 评论, 收藏, 编辑 区分什么是架构、框架、模式和平台,一直都感觉这几个词过于抽象和模糊,今天大家来说说到底什么是架构、框架、模式和平台? 收集了的一些来自网上各自的定义和区分如下: 来自冬眠的蛤蟆概念: 设计模式<框架<架构<平台,从复用角度讲,设计模式是代码级复用、框架是模块级复用、架构是系统级复用、平台是企业应用级复用。 1、设计模式 为什么要先说设计模式?因为设计模式在这些概念中是最基本的,而且也比较简单。那么什么是设计模式呢?说的直白点,设计模式就是告诉你针对特定问题如何组织类、对象和接口之间的关系,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比如我要在代码中实现一个全局唯一的配置类,那么就使用Singleton模式。设计模式在实际编码工作和设计框架时会被使用到,而更高层的架构和平台则不会太关注它。 2、框架 做WEB开发接触到最多的框架可数ORM框架,ORM框架只是所有数据关系映射框架的统称,具体的如NHibernate、ActiveRecord等,框架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存在的,其它诸如模板框架、缓存框架,框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二次开发。 3、架构 从大的层面来说,比如针对公司业务的B2C网站系统架构,里面可能会用到多种解决各方面问题的框架,关注的是技术整合、扩展、可维护性。换个角度,在框架中也会涉及到架构问题,比如开发NHibernate框架,也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设计。 4、平台 平台的概念类似框架,但又结合的架构的考虑,它是更高层面上的“框架”,准确说是一种应用。它是针对企业用户,为解决企业业务需要而形成的产品。 来自https://www.sodocs.net/doc/016739472.html,/网的定义: 什么是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通常被称为架构,指可以预制和可重构的软件框架结构。架构尚处在发展期,对于其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不同角度的视点也会造成软件体系结构的不同理解,以下是一些主流的标准观点。

架构,框架,模式,构件,组件,中间件之间区别

1.什么是架构? 架构、框架、模式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也是一种组合关系。 架构一般针对一个行业或一类应用,是技术和应用完美的结合。 框架因为比较小,很多表现为中间件,框架一般是从技术角度解决同类问题,例如J道数据增删改查框架就解决了所有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增删改查的功能开发,框架是从技术的横切面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模式则更小了,越小越灵活,可重用的范围更广。 一个框架可能使用了多个模式,而一个架构有可能应用了多个框架,这样一个大型系统的设计基本从主骨干到骨架基本能够被设计者考虑设计到,也可以想见,一个系统被细化成了很多工作量,例如一个部分细化到工厂模式,那么就可以要求程序员实现工厂模式的代码即可。 由此,控制了大型软件质量,也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使得项目变得易于管理和协同,由此可见,一个大型项目的架构设计非常重要。 什么是框架? ?? 框架,即framework。其实就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就是一组组件,供你选用完成你自己的系统。简单说就是使用别人搭好的舞台,你来做表演。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断升级的软件。 什么是模式? 模式,即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 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 ? 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 ? 什么是构件? 构件(component)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一些功能模块、软件框架(framwork)、软件构架(或体系结构Architectural)、文档、分析件、设计模式(Pattern)等。构件分为构件类和构件实例,通过给出构件类的参数,生成实例,通过实例的组装和控制来构造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软件架构模式的种类

在做软件架构设计时,根据不同的抽象层次可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模式:架构模式(Architectural Pattern)、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代码模式(Coding Pattern)。 架构模式是一个系统的高层次策略,涉及到大尺度的组件以及整体性质和力学。架构模式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总体布局和框架性结构。 设计模式是中等尺度的结构策略。这些中等尺度的结构实现了一些大尺度组件的行为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好坏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布局和总体框架。设计模式定义出子系统或组件的微观结构。 代码模式(或成例)是特定的范例和与特定语言有关的编程技巧。代码模式的好坏会影响到一个中等尺度组件的内部、外部的结构或行为的底层细节,但不会影响到一个部件或子系统的中等尺度的结构,更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布局和大尺度框架。 架构模式(Architectural Pattern) 一个架构模式描述软件系统里的基本的结构组织或纲要。架构模式提供一些事先定义好的子系统,指定它们的责任,并给出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法则和指南。称之为系统模式。 ?MVC模式,一个架构模式常常可以分解成很多个设计模式的联合使用。MVC模式常常包括调停者(Mediator)模式、策略(Strategy)模式、合成(Composite)模式、观察者(Observer)模式等。 ?Layers(分层)模式,有时也称Tiers模式 ?Blackboard(黑板)模式 ?Broker(中介)模式 ?Distributed Process(分散过程)模式 ?Microkernel(微核)模式 架构模式常常划分成如下的几种:

架构、框架、模式、构件、组件、中间件之间区别

1.什么是架构? 架构、框架、模式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也是一种组合关系。 架构一般针对一个行业或一类应用,是技术和应用完美的结合。 框架因为比较小,很多表现为中间件,框架一般是从技术角度解决同类问题,例如J 道数据增删改查框架就解决了所有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增删改查的功能开发,框架是从技术的横切面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模式则更小了,越小越灵活,可重用的范围更广。 一个框架可能使用了多个模式,而一个架构有可能应用了多个框架,这样一个大型系统的设计基本从主骨干到骨架基本能够被设计者考虑设计到,也可以想见,一个系统被细化成了很多工作量,例如一个部分细化到工厂模式,那么就可以要求程序员实现工厂模式的代码即可。 由此,控制了大型软件质量,也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使得项目变得易于管理和协同,由此可见,一个大型项目的架构设计非常重要。 2.什么是框架? 框架即framework,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一组组件,供你选用完成你自己的系统。 简单说就是使用别人搭好的舞台,你来做表演。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断升级的软件。 3.什么是模式? 模式即pattern,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 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 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 4.什么是构件? 构件(component)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 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一些功能模块、软件框架(framwork)、软件构架(或体系结构Architectural)、文档、分析件、设计模式(Pattern)等。 构件分为构件类和构件实例,通过给出构件类的参数,生成实例,通过实例的组装和控制来构造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5.什么是组建? 组件就是对象。C++ Builder中叫组件,Delphi中叫部件,而在Visual BASIC中叫控件。组件是对数据和方法的简单封装。 C++ Builder中,一个组件就是一个从TComponent派生出来的特定对象。 组件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属性是组件数据的简单访问者,方法则是组件的一些简单而可见的功能。 组件是C++ Builder环境中最令人激动的部分。使用组件可以实现拖放式编程、快速的属性处理以及真正的面向对象的设计。 VCL和CLX组件是C++ Builder系统的核心。

结构模式与体系模式

一、软件体系结构和框架的定义 《设计模式》中对框架的定义是框架就是一组相互协作的类,对于特定的一类软件,框架构成了一种可重用的设计。 软件框架是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取特定领域软件的共性部分形成的体系结构,不同领域的软件项目有着不同的框架类型。框架的作用在于:由于提取了特定领域软件的共性部分,因此在此领域内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代码不需要从头编写,只需要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开发和调整便可满足要求;对于开发过程而言,这样做会提高软件的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使开发越做越轻松,效益越做越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框架不是现成可用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半成品,需要后来的开发人员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具体功能的应用系统。框架不是“平台”,平台概念比较模糊可以是一种操作系统,一种应用服务器,一种数据库软件,一种通讯中间件等地那个,因此平台在应用平台主要指提供特定服务的系统软件,而框架更侧重了设计,开发过程,或者可以说,框架通过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而起的作用。 框架不是工具包或者类库,调用API并不就是在使用框架开发,紧紧使用API 是,开发者完成系统的主题部分,并不时地调用类库实现特定任务。而框架构成了通用的、具有一般性的系统主体部分,二次开发人员只是像做填空一样,根据具体业务,完成特定应用系统中与众不同的特殊部分。 二、框架与架构之间的关系 框架不是构架(即软件体系机构)。体系结构确定了系统整体结构、层次划分,不同部分之间的协作等设计考虑。框架比架构更具体。更偏重于技术涉嫌。确定框架后,软件体系结构也随之确定,而对于同一软件体系结构(比如Web开发中的MVC),可以通过多种框架来实现。 三、框架与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 设计模式和框架在软件设计中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设计模式研究的是一个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个模式可应用于不同的框架和被不同的语言所实现;而框架则是一个应用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或多种设计模式和代码的混合体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却共同致力于使人们的设计可以被重用,在思想上存在着统一性的特点,因而设计模式的思想可以在框架设计中进行应用。 框架和设计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提供的内容和致力应用的领域。 1)、从应用领域上分,框架给出的是整个应用的体系结构;而设计模式则给出了单一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这个方案可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或者框架中进行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