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可再生重点

可再生重点

可再生重点
可再生重点

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2.能源分类

(1)根据能量的蕴藏方式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来自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能量(太阳能),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第二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主要指地热能、原子能等;

第三类:是地球与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根据被利用程度分类

常规能源:经过人类长期研究、开发和利用,技术上已相对成熟,并且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

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来说,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目前还没有普及和大规模使用的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等。

(3)根据获取途径的方法分类

一次能源:由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外一种形态的能源。电、蒸汽

(4)按能否再生分类

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经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5)能源本身的性质分类

含能体能源:可以直接储存。如:煤、石油、天然气、地热、氢等。

过程性能源:无法直接储存。主要是指:水能、风能、潮汐能、电能等。

(6)按照对环境污染情况分类

清洁能源即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等。

非清洁能源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3.可再生能源定义

可再生能源:指不会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的一种能量资源。

4.可再生能源特点

能流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4)部分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如太阳能、风能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6.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7001万亿桶,足以满足52.5年的全球生产需要。

2014年年底,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7.1万亿立方米,足以保证54.1年的生产需要。2014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足以满足110年的全球生产需要,是目前为止化石燃料中储产比最高的燃料。

7.太阳能定义太阳的热辐射能

8.太阳能特点

太阳能的广泛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所不在,不需运输;

太阳能的清洁性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太阳能的分散性

太阳能的间歇性

太阳能的地区性

太阳能的永久性

9.太阳能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的分类

自然循环系统

强制循环系统

直流式循环系统

10.生物质能定义

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

11.生物质能种类

林业资源

农业资源

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

城市固体废物

畜禽粪便

13.生物质能特点

可再生性

低污染性

广泛分布性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14.影响因素主要有:厌氧条件、消化温度、pH值、营养物质、接种物、有毒物质和搅拌等。厌氧消化微生物主要包括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两大类。产酸阶段不产甲烷的微生物大多数是厌氧茵,产气阶段的产甲烷细菌是专性厌氧菌,氧对产甲烷细菌有毒害作用,因而需要严格的厌氧环境。

15.厌氧消化工艺

根据消化物料的物理性状、厌氧消化温度、进料方式、相分离等,可将厌氧消化工艺划分为多种形式。

(1)根据物料的物理性状分为湿式消化和干式消化。

(2)根据消化温度常温消化也称自然消化、变温消化。中温消化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5~38 ℃。高温消化温度一般控制在50~65 ℃之间

(3)根据进料方式批式消化半连续消化连续消化

(4)相分离

根据厌氧消化两阶段理论,厌氧消化过程由酸化与甲烷化两个阶段组成。

酸化阶段

甲烷气阶段

单个反应器(单相)

两相厌氧消化法

16.生物质能燃烧技术过程燃烧过程属于静态渗透式扩散燃烧

(1)预热干燥阶段

(2)热分解阶段

(3)挥发分燃烧阶段

(4)固定碳燃烧阶段

(5)燃尽阶段

17.生物质能燃烧技术特点

体积小,密度大,储运方便;

燃烧稳定,燃烧时间较长;

燃烧效率高;

灰渣及烟气中污染物含量小。

18.生物乙醇、乙醇汽油定义

生物乙醇:指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将各种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

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汽油中的混合燃料。

19.生物乙醇预处理方法

物理法、物理化学法、

化学法和生物法。

20.纤维素酶解影响因素

底物因素纤维素酶因素温度和pH 抑制剂和激活剂

21.热解气化定义

热解——指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使固体物料中的有机成分在高温下分解,最终转化为可燃气、油、固形炭的热化学过程。

22.热解气化影响因素

热解温度、加热速率、保温时间、物料性质、反应器类型以及供气供氧

23.风能定义是流动的空气所具有的能量。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称为“风能”。

24.风能特点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取用,不需运输分布广泛,分散使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

缺点:能量密度低能量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25.影响风速的主要因素垂直高度地形地貌地理位置障碍物季节、昼夜

26.海洋能分类潮汐能海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

27.潮汐能定义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汐能是从海水面昼夜间的涨落中获得的能量

28.潮汐能优缺点优点:环保,可再生,无限使用。

缺点:受季节影响。潮汐能每天潮涨潮落时工作,存在间歇性。

29.波浪能定义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30.温差能定义海水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

31.盐差能定义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是以化学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

32.氢能定义氢原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一个氦原子反应所产生巨大的能量。(核聚变)

燃烧氢所获取的能量。

33.氢能一般特性最轻的元素导热性最好最普遍的元素发热值最高(除核燃料外)燃烧性能好对环境友好利用形式多样贮运形式多样

34.氢能特点

氢的资源丰富氢的来源丰富氢是最环保的能源氢气具有可储存性氢的可再生性氢是“和平”能源氢是安全能源

35.氢气生产方法由石油裂解的合成气和天然气制氢电解食盐水的副产氢电解水制氢水煤气法制氢焦炉煤气制氢

36.制取氢气的新方法太阳能制氢生物制氢生物质制氢醇类氧化重整制氢

37.氢气储存与运输氢气储存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压缩氢气和液氢两种,金属氢化物储氢、配位氢化物储氢等技术尚有待成熟。

金属氢化物储氢一种以金属与氢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而将氢储存的技术。氢可以和许多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大量吸收氢而生成金属氢化物。反应有很好的可逆性,适当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力即可发生逆反应,释放出氢气。稀土镧镍系钛铁系镁系钛/锆系

38.氢气储存运输的优缺点

压缩气体优点运输和使用方便可靠,压力高缺点使用和运输有危险,钢瓶的体积和质量大,运费较高

液氢优点储氢能力大缺点储氢过程能耗大,使用不方便

金属氢化物优点运输使用安全缺点单位质量的储氢量小,金属氢化物易破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3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 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太阳能有哪些优缺点?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 一、可再生资源: 1.概念: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必要性 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复习提问: 世界淡水紧缺原因?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1)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③废水处理再利用 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案3例海水淡化 通过案例阅读能够分析、归纳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 1.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用各种能源将海水蒸发,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盐分。 反渗析法:在一定压力下使海水通过半透膜,淡水可以通过而盐分被留下。 2.海水淡化的现状: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等、我国天津等地区。 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运用的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成本将有望降低。 ⑵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复习提问 中国北方缺水的原因 水南多北少 地南少北多 →加剧缺水 1.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2.已做工作: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3.措施: ⑴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⑶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生物医用材料专项

附件3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 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 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体组织器官的修复替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下,加快研发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及产品,对于培育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技惠及民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项旨在面向国家保障全民基本医疗保健和转变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抢抓生物医用材料革命性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 —1—

以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高值医用耗材为重点,构建我国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体系,引领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集中度多元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团队,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奠定科学与技术基础。 本专项按照多学科结合、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部署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等4大研究开发任务,实施周期为2016-2020年。 1. 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 1.1 材料诱导组织形成的机制和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深化生物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重点揭示并阐明材料对非骨组织(如血管、心肌、软骨、肌腱、韧带、神经、角膜等)再生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形成相应理论体系,为组织再生性新一代生物材料的发展提供科学和技术基础。 考核指标:确证可诱导不少于5种上述非骨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阐明其机理,为建立完整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科学理论基础提供实验依据;申请国际和国内核心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国际专利2-3项),其中获得授权不少于5项;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20篇;完成生物材料组织诱导性研究专著1部。 支持年限:2016-2020年。 —2—

再生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再生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组织再生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 1、造血干细胞再生方式是()B 2、()可以通过使微管解聚、上调生长因子、免疫调节以及应激反应基因而使C2C12小鼠肌纤维细胞去分化B 3、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小分子物质在再生诱导中的作用。其中人们最常试用的是(),它在胚胎组织的再生,尤其在神经组织的再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 4、肝细胞的再生方式是()A 5、与骨的再生密切相关的是()D 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1、()定律是指神经元细胞体或近段轴突损伤,会造成其远端轴突,髓鞘继发性变性C 2、周围神经损伤后成功再生主要依赖于()E 3、巨噬细胞可以分泌()D 4、周围神经系统不包括()A 5、引导轴突再生长大约在()天C 再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关于不同动物的再生能力说法错误的是()D 2、1963年,Giese和Mc Caw以原生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将其切成两半,每半均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A 3、1931年,Higgins & Anderson开创了大鼠()再生的实验生物学研究A 4、1963年,北京大学生物系崔之兰、王平阐述了()组织在再生过程中的顺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E 5、我国贺福初院士研究组的研究是()B 再生医学与干细胞 1、哪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机体各种细胞,并且可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机体()C 2、成体干细胞属于()A 3、移植细胞的()作用,即移植的细胞可产生某些生长因子、免疫修饰细胞以及抗凋亡因子等A 4、在成体中干细胞主要负责()B 5、()是指利用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创建人工的组织和器官,然后植入体内以替代丢失或功能缺损的组织或器官,以恢复机体正常运作的学科A 肾脏再生研究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以及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开发和研究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被过度开采和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已是各国政府在资源利用方面共同的发展方向。 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各国共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颁布了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使可持续能源产业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如光伏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各类能源中发展最为快速的热点领域。 美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最高的国家。为降低对其他国家的能源依赖以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美国近年来不断出台多项能源政策,以立法和财政补贴的形式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国会议员表示将推动税法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到与石油项目一样的税收政策。税法改革提案的发起者认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应该允许

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以“业主有限合伙制企业”的性质征税。这种形式的税收结构允许企业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并使企业可以避免缴纳收入所得税。 欧盟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目前欧盟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达5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一数字将不断增加,欧盟能源安全令人担忧。为此,欧盟制定了相关策略,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欧盟1997年颁布可再生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欧盟国家的能源构成中要达到50%。白皮书中提到的计划包括欧盟内部的市场手段,进一步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以及各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投资及信息共享,对此欧盟各国纷纷采取对应措施来响应。 以德国为例,2011年9月,德国经济部、环境部和科技部等部门曾联合颁布了德国第6个能源研究计划,重点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能源存储技术和电网技术改进等方面。德国联邦经济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长期能源转型战略,规划了未来40年德国能源转型的主要目标。 德国在2004年、2008年曾两次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要在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后,逐年减少对可再生能源新建项目的上网电价补贴,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竞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可研报告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可研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摘要说明— 发展生物再生材料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人口健康保障乃至国民经济 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意义至关重要,加快其发展刻不容缓。加大我国对 创新生物再生材料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研究的投入,继续将其列为国家重 大基础、重点专项研究计划,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我国创新生物材 料和组织修复与再生以及器官制造创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重点攻关 方向、关键技术及任务目标;寻找功能活性细胞和验证其功效以及新型支撑、创新支架材料研发等,将仍然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关注和 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还要重视材料空间结构对组织再生的影响。 该生物再生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2356.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10.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92%;流动资金3346.75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7.08%。 达产年营业收入2671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450.30万元,税金及 附加242.25万元,利润总额6268.70万元,利税总额7375.60万元,税后 净利润4701.5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674.0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73%,投资利税率59.69%,投资回报率38.05%,全部投资回收期4.13年,提供就业职位567个。 报告内容: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背景、产业研究、产品规划及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方案、土建工程说明、工艺技术分析、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项目安全保护、项目风险应对说明、项目节能评估、进度计划、项目投资计划方案、经济评价分析、综合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申报材料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申报材料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申报材料 发展生物再生材料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人口健康保障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意义至关重要,加快其发展刻不容缓。加大我国对创新生物再生材料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研究的投入,继续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基础、重点专项研究计划,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我国创新生物材料和组织修复与再生以及器官制造创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重点攻关方向、关键技术及任务目标;寻找功能活性细胞和验证其功效以及新型支撑、创新支架材料研发等,将仍然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还要重视材料空间结构对组织再生的影响。 该生物再生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3675.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096.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14%;流动资金2578.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86%。 达产年营业收入2272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395.59万元,税金及附加271.74万元,利润总额5324.41万元,利税总额6330.55万元,税后净利润3993.3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37.2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8.93%,投资利税率46.29%,投资回报率29.20%,全部投资回收期4.92年,提供就业职位442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意义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 意义 1

2

再生资源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不具有原来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可重新获得新的使用价值的各种废旧物资,又称为”二次资源”。本<规划>所属再生资源范畴是以固体废物为主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橡胶、废玻璃、废电器电子产品及报废机动车等。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再生资源日益增多。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循环经济的理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按照我市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统一部署,特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前我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供销社系统的各级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的介入,活跃了再生资源市场。到当前,我市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450多家,回收网点7000多个,从业人员约6万人。直辖九年来,全市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770多万吨,其中回收利用废钢铁400万吨,废有色金属62万吨,废塑料77万吨,废纸216万吨, 回收总值超过30亿 3

元。这对我市综合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减轻污染、增加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国家对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做出了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强回收网络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规模化进程”,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健康、有序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已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回收加工厂3000多个,从业人员140万人,年再生资源回收量5000万吨以上,年回收总值超过500亿元。这为 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做出了积极贡献。 许多省份和城市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城市为打造绿色环保国际大都市,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建设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实施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在主城区已分别建立”六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各多个,并在近郊建立了数十个专业性废旧物资市场,充分发挥了美化城市、保护环境、便民利民的市场功能。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再生资源回收、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融为一体,正在建立再生资源工业园和环保工业园,这种新型业态的诞生为再生资源获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也反映了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4

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建议书

生物医用材料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生物再生材料属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前沿分支,目前全球生物再生材料 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成长阶段,相关初级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从产业化进 程来看,国际生物再生材料的产业化进程整体处于由应用基础研究向产业 化发展的过渡期。从产业规模来看,生物再生材料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但美国强生、瑞士盖氏等全球大型跨国医药公司已经意识到再生医学产品 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采取了组织工程研发与产品收购并举的发展战略。 该生物医用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2223.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88.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36%;流动资金3134.3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5.64%。 达产年营业收入274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315.03万元,税金及 附加231.04万元,利润总额6098.97万元,利税总额7171.25万元,税后 净利润4574.2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597.0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90%,投资利税率58.67%,投资回报率37.42%,全部投资回收期4.17年,提供就业职位383个。 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 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 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 生物再生材料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趋势,2017年中国生物医用材 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954亿元,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1%,

其中,生物再生材料作为最具有潜力的发展领域,预计未来应该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述、项目建设及必要性、市场研究分析、项目规划分析、选址方案、土建工程分析、工艺技术、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项目风险评价、节能概况、进度计划、投资规划、经济效益评估、项目评价等。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对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另外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而且我国又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相当重视,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近10年来世界再生铜产量已占原生铜产量的40- 55%,其中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世界再生铝产量也占原生铝产量的35- 50%,其中美国约占50%,日本约占90%,德国约占45%。世界再生铅产量也占原生铅产量的40- 60%,其中美国约占75%,日本约占60%,德国约占55%。锌、镍、镁、锡、锑等再生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利用。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石和尾矿,数量巨大,不加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严重危害。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烟气,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已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硫烟气普遍用于制造硫酸,先进国家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世界各国循环利用工业废水有严格要求,工业化国家废水利用率已达到90-95%,还注意把数量巨大的废石、尾矿、难利用矿石变废为宝,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网遍布全国,还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废杂金属回收利用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再生金属企业5000多家,收集、回收、加工、经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再生金属利用中心。 1.再生铜 废杂铜回收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由于铜加工企业成材率比较低,一般综合成品率只有60- 70%,废料量很大,这部分废料在中国普遍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工业发达国家却打包出售,自己处理较少。二是社会积蓄的废杂铜,这部分是国内回收的重点。目前全国再生铜企业约有3000多家,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废杂铜收集、拆解、分类、冶炼、加工和销售。最近几年,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废杂铜进口量巨增,企业规模也有不断扩大趋势。目前再生铜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铜资源最紧缺区域,但却是我国铜需求和铜加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目前全国80%的铜加工厂集中在这里,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杂铜,并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拣选分类、加工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天津静海等地,以进口废杂铜为主的加工利用地区,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地,以回收国内废杂铜为主的集散地20多处。 目前国内废杂铜回收量没有统计数据,我们按国际上一般回收水平估算(按当年精炼铜产量40%计算)。 近几年利用废杂铜原料生产精炼铜企业逐渐增多。首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贵溪冶炼厂,2004年该厂生产41.5万吨电解铜中就包括再生铜15.8万吨,大量使用进口紫杂铜作原料,处理工艺简单,不需扩建投资大、工艺复杂的熔炼系统,这是多快好省的举措。其次利用废杂铜生产电解铜2万吨以上企业还有6家,依次是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金升有色集团公司。中小型再生铜冶炼厂也不少,约占全国再生铜产量60%左右,但这些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和金属回收率不高,环境污染

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

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 关键词:资源;回收 利用引言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 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时,就把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保障资源总量的稳定;对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循环利用,以实现降低资利用成本、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非再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与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不足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或者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但我国目前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比较混乱,废物收购环节多、价格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收集并出卖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不如从前,导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作为垃圾被抛弃了,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因而也增加了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1.1 已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多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高,回收量成倍增长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先进的“垃圾发电”也已经被采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循环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再生资源处理能力日益科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8年度

附件10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旨在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抢抓生物医用材料革命性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以新型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材料、植入器械及高值医用耗材为重点,开发一批新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集中度多元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团队,构建我国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体系,引领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进步,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多学科结合、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部署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以及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等的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3项重点任务。 —1—

2018年将继续围绕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部署12个方向,拟支持19个项目,国拨经费约为3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1. 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 1.1纳米生物材料及其纳米生物学效应与风险的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自然组织的纳米结构及其装配;合成纳米生物材料的积极和负面的纳米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和风险,包括:特定自然组织的纳米分层结构及其自装配原理及高通量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纳米粒子对细胞选择性凋亡和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纳米生物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机制、降解产物对组织再生的影响及生物学风险研究,纳米生物陶瓷及复合材料的高生物活性及其产生的机制及与纳米晶粒的化学组成、尺度和结构的关系,模拟自然组织装配或制备纳米生物材料的软纳米技术探索等。 考核指标: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12篇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且他引多次,或被学术期刊或权威机构正面点评或推荐等),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实验装配或制备硬、软组织纳米材料各1~2种,提供第三方理化检测及生物学试验报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学科交叉联合申报,并且鼓励海外团队参与合作研究。 —2—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发展生物再生材料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人口健康保障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意义至关重要,加快其发展刻不容缓。加大我国对创新生物再生材料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研究的投入,继续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基础、重点专项研究计划,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我国创新生物材料和组织修复与再生以及器官制造创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重点攻关方向、关键技术及任务目标;寻找功能活性细胞和验证其功效以及新型支撑、创新支架材料研发等,将仍然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还要重视材料空间结构对组织再生的影响。 该生物再生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3869.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7.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73%;流动资金861.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27%。 达产年营业收入7202.00万元,总成本费用5492.18万元,税金及附加69.49万元,利润总额1709.82万元,利税总额2015.15万元,税后净利润1282.3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32.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19%,投资利税率52.08%,投资回报率33.14%,全部投资回收期4.52年,提供就业职位136个。 报告内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选址规划、项目工程方案、工艺概述、环境保护、清洁生产、

职业保护、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节能、项目实施安排、项目投资计划方案、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招商引资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产品规划分析 第四章选址规划 第五章项目工程方案 第六章工艺概述 第七章环境保护、清洁生产 第八章职业保护 第九章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 第十章节能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计划方案 第十三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建议书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建议书说明 发展生物再生材料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人口健康保障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意义至关重要,加快其发展刻不容缓。加大我国对创新生物再生材料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研究的投入,继续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基础、重点专项研究计划,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我国创新生物材料和组织修复与再生以及器官制造创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重点攻关方向、关键技术及任务目标;寻找功能活性细胞和验证其功效以及新型支撑、创新支架材料研发等,将仍然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还要重视材料空间结构对组织再生的影响。 该生物再生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1384.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35.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97%;流动资金2849.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03%。 达产年营业收入2033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760.31万元,税金及附加203.31万元,利润总额4573.69万元,利税总额5407.85万元,税后净利润3430.2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77.5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17%,投资利税率47.50%,投资回报率30.13%,全部投资回收期4.82年,提供就业职位341个。

充分依托项目承办单位现有的资源或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 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用水。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的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 报告主要内容:概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调研、产品规划分析、项目建设地分析、土建工程、项目工艺可行性、环境影响 分析、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风险应对说明、节能情况分析、实施安排 方案、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项目结论等。

中国生物再生材料行业发展概况-行业现状

中国生物再生材料行业发展概况-行业现状 (一)行业现状 1、生物再生材料的概念 生物再生材料为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通过维持组织原有构型进行固定、灭菌和消除抗原性的轻微处理,以及拆散原有构型、重建新的物理形态等特殊处理加工而成的可用于治疗、修复和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产品可实现临床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属于再生医学范畴。 生物再生材料属于生物医用材料的一个细分领域,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和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涉及学科较为广泛,学科交叉较深,其不仅是构成现代医学基础的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且对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生物材料的发展综合体现了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水平。同时,生物再生材料产业作为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的前沿和重点发展领域,以及整个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已发展为整个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2、生物再生材料的特征 根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对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生物医用材料可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材料的来源、医学用途等不同维度进行如下分类:

其中,根据材料属性划分,各类生物材料的主要特征如下: 生物合成材料和生物合金材料由于稳定性高、力学性能好而被广泛用于制造替代型人工器官,但此类材料的结构及组成均与人体组织相差较远,构造形状和缺损部位的形状难以一致,植入人体后以永久异物存在体内,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品质。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向是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生物再生材料,该类材料主要取自猪、牛等天然动物组织,在保留动物组织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工程技术,植入人体后能被人体接受,不产生免疫排异反应;同时,该类材料具有与人体组织或器官相似的成分和结构,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诱导性,能在植入原位粘附、征集机体自我修复机制释放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相关细胞,再分裂、迁移和增殖,诱导组织再生;此外,该类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及降解顺应性,植入后能首先替代缺损组织或器官,再逐步诱导再生出新组织或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生物再生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该生物再生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0307.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58.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97%;流动资金1548.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03%。 达产年营业收入1506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526.97万元,税金及附加187.56万元,利润总额3540.03万元,利税总额4215.87万元,税后净利润2655.0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60.8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4.34%,投资利税率40.90%,投资回报率25.76%,全部投资回收期5.38年,提供就业职位227个。 发展生物再生材料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人口健康保障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意义至关重要,加快其发展刻不容缓。加大我国对创新生物再生材料重要性的认识和创新研究的投入,继续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基础、重点专项研究计划,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出我国创新生物材料和组织修复与再生以及器官制造创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重点攻关方向、关键技术及任务目标;寻找功能活性细胞和验证其功效以及新型支撑、创新支架材料研发等,将仍然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还要重视材料空间结构对组织再生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说明第三章项目背景、必要性第四章产品规划 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项目工程方案分析第七章项目工艺技术 第八章项目环保研究 第九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第十章风险应对评价分析第十一章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投资可行性分析第十四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第十五章综合评价说明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生物基材料的现状

国内生物基材料的现状 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它植物及其残体和内含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手段制造的一类新型材料。主要包括生物塑料、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生物质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糖产品、木基工程材料等产品,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可生物降解的特性。 新材料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内容。利用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替代塑料、钢材、水泥等材料,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世纪以来,生物基材料受到发达国家广泛重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农林生物质为原料转化制造的生物塑料、节能保温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基单体化合物、生物基助剂、表面活性剂等生物基大宗精细化学品快速增加,产品经济性正在逐步增强。拜耳、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三星道达尔、杜邦化工等跨国公司长期致力于生物基材料的研发,推动了全球生物基材料的商业化进程。对于一异戊二烯来说,因其可生产轮胎,在工业发展上十分重要。目前,美国丹尼斯克公司与固特异公司正在合作开辟生物基异戊二烯工艺路线,以部门替换石油(petro)基橡胶和苯乙烯基弹性体工艺。生物基异戊二烯可以出产轮胎用的合成橡胶和其他弹性体,可使轮胎产业更少地依靠石油衍生物产物。同样,另一种生物基材料丁二醇也已获得大量工业化生产。

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如全降解生物基塑料、木基塑料、聚合超大分子聚乳酸、农用地膜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全国性的“木塑热”正逐渐兴起,木塑制品年产销量已超过20万吨,并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生物基材料作为石油基材料的升级替代产品,正朝着以绿色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高效、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产品性能、制造成本、关键技术、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规模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加快突破生物基材料制造过程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改性及树脂化、复合成型等关键技术,促进重要生物基材料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与示范,构建生物基材料研发平台,提升生物基材料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化石资源的有效替代,为生物基材料产业培育提供科技支撑。 我国在生物基材料方面的发展目标是依据国内外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以制造高品质、高价值材料并进行化石资源的高效替代为目的,以综合利用生物质资源制造高性能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为重点,加强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制造过程中的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复合成型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超前部署生物基材料前沿先进制造技术,稳定支持生物基材料高值化的基础研究,构建科技产业创新研发平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支撑和引领生物基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设计方面,主要攻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分子设计、制备及表征技术,突破生物基高分子的控制释放、抗

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2008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第一章、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可再生能源概述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仅就太阳能而言,太阳每秒钟通过电磁波传至地球的能量达到相当于500多吨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这相当于一年中仅太阳能就有130万亿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一万多倍。 不过,人类开发与利用地球能源尚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地理原因及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直以来,人类主要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都是传统能源。传统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给现实社会带来两大难题:一是煤和石油的有限储藏量所产生的能源危机(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30年、45年和61年)。二是以煤、石油的大量燃烧而排放的废气(CO2和SO2)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这两大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发和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相对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上来看,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两个车轮,世界各国都把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作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国际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引起的环境污染、替代核能等。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2007年初,欧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设计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可再生资源: 1.概念: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必要性 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1)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废水处理再利用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案3例海水淡化 通过案例阅读能够分析、归纳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 1.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用各种能源将海水蒸发,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盐分。 反渗析法:在一定压力下使海水通过半透膜,淡水可以通过而盐分被留下。 2.海水淡化的现状: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

等、我国天津等地区。 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运用的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成本将有望降低。 ⑵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2.已做工作: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3.措施: ⑴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⑶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⑷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⑸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 ⑹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 活用水。 阅读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 通过阅读能够用了解下列内容: 1.解决水资源问题,既要有技术措施、科学管理,还要有法律约束等。 2.理解关于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和实行供用水合同制的节约用水原则。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保护水资源综台措施的规定。 活动世界水日活动 活动提示本活动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学校日常用水中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