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CAD》课程标准

《机械CAD》课程标准

《机械CAD》课程标准
《机械CAD》课程标准

《机械CAD》课程标准

(60学时)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机械CAD

曾用代码:曾用名称:《AutoCAD2000》工程绘

图教程

课程类别:B课程属类:实践实训类

课程学分:2/5计划课时:60

教学组织:现场教学适用范围:机械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

课程部门:机电系教研室:机械组(1)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和任务

AutoCAD软件是用于二维及三维设计、绘图的系统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广告等设计领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Computer Aided Design),作为CAD基础,是绘制工程图纸用户最多的设计软件之一。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集中抽出两周进行训练、强化。针对本软件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及全国CAD认证考核要求,以实例法开展教学将是本课程一大特色。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培养目标)

1、了解AutoCAD的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常见二维图形的绘制、编辑。

3、掌握设置符合国标的尺寸样式及进行正确标注。

4、掌握属性图块的建立、使用及写块。

5、了解三维设计的概念及创建三维对象的方法。

6、每应能取得全国初/中级CAD资格证书。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名称与要求)

第一章绘制平面图形 (项目1)

第一节简单机械零件组图(任务1)

◆绘制“11-简单机械零件-组图”(3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AutoCAD的基础知识;

2、熟悉AutoCAD绘制直线、圆弧(多种)及简单编辑命令;

【教学重点】

直线、圆弧的绘制

【教学内容】

绘制图纸“11-简单机械零件-组图”中四幅简单平面图

1、绘图工作界面

2、创建、打开、保存、关闭图形

3、掌握绘制直线、圆弧的方法;

4、了解偏移与修剪命令的使用方法

说明:正式作图前,可打开CAD安装目录下“Sample”文件夹下图例,让学生练习用鼠标拖动、缩放图纸;强调要学生多看命令提示行;作图时应先画中心线;绘制“3、4”幅小图时,利用多种画圆方法,直接演示如何使用“对象捕捉”方式,不展开。

第二节偏移与修剪(任务2)

◆绘制“12-偏移与修剪”(3学时)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AuotCAD中重要编辑命令“偏移”与“修剪”

【教学重点】

偏移与修剪命令的使用

【教学内容】

完成“12-偏移与修剪”四幅图

说明:强调良好的作图习惯重要性,以提高作图效率与作图准确率;

第二章复制、移动、修改图形 (项目2)

第一节偏移与修剪较复杂图形(任务1)

◆绘制“21-”四幅图(3学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偏移与修剪命令

2、掌握AutoCAD高级编辑命令的使用

【教学重点】

AutoCAD高级编辑命令的使用。

【教学内容】

完成“21-偏移与修剪-复杂”四幅图

说明:主要介绍“镜像”、“阵列”、“缩放”命令;第二强小图着重尺寸分析

第二节镜像、阵列、旋转等编辑命令(任务2)

◆绘制“22-镜像陈列旋转等编辑命令”四幅图(3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选择对象的方法

2、掌握常用编辑图形(镜像陈列旋转缩放等)的方法

3、掌握利用坐标法绘制特定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

编辑图形的方法。

【教学内容】

完成“22-镜像陈列旋转等编辑命令”四幅图

说明:如何在选择集中加、减对对象;使用坐标法(绝对坐标、相对坐标、直角坐标、极坐标)绘图特定线段;

第三章精确绘图与较复杂单一视图绘制 (项目3)

第一节修改编辑命令的综合应用(任务1)

◆绘制“31-镜像陈列旋转等编辑命令”四幅图(3学时)

【教学目的】

能熟练分析尺寸及熟练作图、编辑

【教学重点】

常用编辑命令的使用

【教学内容】

完成“31-镜像陈列旋转等编辑命令”四幅图

说明:是前几次作图的强化,应能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绘制、编辑图形方法第二节较复杂单一视图绘制(任务2)

◆绘制“32-较复杂单一视图绘制”四幅(3学时)

【教学目的】

熟练绘制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

琢磨正确高效的作图方法,并形成习惯

【教学内容】

完成“32-较复杂单一视图绘制”四幅

说明:应能以正确的作图方法,完成图纸中4-6幅图形

第四章图层、线型、图纸的设置(项目4)

第一节图层、线型的设置(任务1)

◆绘制“41-图层、线型、图纸的设置”等2幅图(3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图层、线型的设置及作用方法

2、正确绘制图纸边框、标题栏;

3、填充剖面线

【教学重点】

图层、线型的设置

【教学内容】

完成“41-图层、线型、图纸的设置”及“411-机件表-填充剖面线旋转剖”说明:强调如何在制图中实现国标

第二节轴的表达-局部放大图、断面图(任务2)

◆绘制“42-轴的表达-局部放大断面图”等2幅图(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如何用CAD表达机械零件

【教学重点】

螺纹、局部放大图、断面图等的表达

【教学内容】

完成“42-轴的表达-局部放大断面图”及“421-螺纹及半剖视图”

说明:机械零件表达方法应以新国标为准

第五章三视图的画法 (项目5)

第一节简单的三视图画法(任务1)

◆绘制“51-三视图的画法”等3幅图(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在CAD中实现三视图的“三等”方法

【教学重点】

视图“三等”方法的实现

【教学内容】

完成“51-三视图的画法”及“511-三视图”2幅图

说明:圆柱截切面俯视图用描点法完成;画图“511-三视图”时要求按规定画出图框、标题栏;

第二节复杂的三视图画法(任务2)

◆绘制“52-轴承座三视图”(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在CAD中实现三视图的“三等”方法

【教学重点】

高效正确完成三视图

【教学内容】

完成“52-轴承座三视图”

说明:画图“52-三视图”时要求按规定画出图框、标题栏;

第六章曲线编辑、尺寸标注与文字注写(项目6)

第一节曲线编辑(任务1)

◆曲线编辑(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利用作辅助线法绘制高次曲线的方法

【教学重点】

描点法作高次曲线

【教学内容】

完成“61-摆线&阿基米德螺旋线”及“611-正弦曲线”

说明:该部内容可选讲,主要是提高学生绘制非圆曲线能力。正弦曲线则利用脚本文件来完成,脚本所需数据可由Excel表格的自动填充生成。

第二节技术标注(任务2)

◆技术标注(3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文字样式的设置及标注

2、掌握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及标注

3、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

4、掌握行位公差的设置及标注

5、掌握引出标注方法

【教学重点】

尺寸样式的设置及标注

【教学内容】

完成“62-轴承座三视图标注”及“621-尺寸及形位公差标注”

说明:技术标注在国标实施方面有较高要求,故设置符合国标的文字、尺寸样式及行位公差尤为重要,标注相对容易些。具体设置要求见“考核要求”。

第七章创建与使用图块(项目7)

第一节创建、使用图块(任务1)

◆图块的制作(3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制作表面粗糙度(属性)块的方法及步骤

2、能用表面粗糙度块进行正确标注

【教学重点】

属性块的制作

【教学内容】

完成“71-粗糙度块的制作”及“711-块-链条”2张图

说明:块是CAD中一个重要概念,如何灵活选用块的插入点、如何选择块文字的插入点,对正确方便利用块有事半功倍效果,应重点讲;链条的制作,其实链迹线要用“PEDIT”命令合成,再利用“定距等分”命令生成。

第二节块文件的制作及引用(任务2)

◆块文件的制作及引用(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块文件的生成方法;

【教学重点】

生成块文件

【教学内容】

完成“72-块-流程图”及2幅图

说明:图“72-块-流程图”主要用来拓展思路;图“721-块-拔叉”必须完成。

第八章综合练习 (项目8)

第一节绘图、标注综合练习一(任务1)

◆绘图、标注综合练习(3学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常用CAD绘图方法

2、熟练进行常用技术标注

【教学重点】

技术标注

【教学内容】

完成“81-绘图及标注-支座”及“811-绘图及标注-油缸”

说明:强化,要求学生针对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展开练习,不一定要完成全图。

第二节绘图、标注综合练习二(任务2)

◆绘图、标注综合练习二(3学时)

【教学目的】

1、对绘图、技术标注情况进行摸底

【教学重点】

技术要求

【教学内容】

完成“82-绘图及标注-支架”、“CAD试题1”及“CAD试题2”、

说明:可作为一测验,主要了解各知识点掌握情况

第九章绘图模拟练习 (项目9)

◆模拟练习(3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自测,找出弱项,进行强化

【教学重点】

应人而宜

【教学内容】

完成“CAD试题3”、“CAD试题4”、“CAD试题5”及“CAD试题6”

说明:估计大部分在标注样式设置有问题;对于没见过的图,学生缺乏应变能力。

四、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2.教学建议(课程教学安排时段、主要教学方法、手段、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目标教学将全国初中级机械CAD考试大纲及江苏省职称CAD考试大纲为课程目标,使学生学有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练结合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宜精讲、多练、从中加强绘图能力训练。

(3)利用计算机的广播功能教会学生 Auto CAD绘图环境及有关方法和技巧。

(4)充分利用实例练习掌握绘制零件图的全过程,提高绘图速度。

(5)本课程的作业分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6)为了增强读图绘图能力,可安排一些参观实习和课外阅读。

3.考核评价建议(注重教学过程评价建议、考核方法建议、评价方法建议)

(1)在测绘中要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有错必改,反对不求甚解利用复制功能抄袭。

(2)按预定计划完成绘图任务,所画图样及时提交在老师文件夹内给教师审查。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3)重视学生平时对绘图熟练程度的把握和考核,既有准确度又有速度,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5名学生配置)

CAD 机房两个,共 100台电脑,可以满足计算机绘图练习及课程设计需要。软件配置《AutoCAD2000》

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1、学习本课程前应已具备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2、课时已较紧,不宜面压缩,如有做材料、拍合影等事,就考试错开。

七、参考资料:

1、高职高专类《AutoCAD2004中文版机械应用实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老记主编《AutoCAD2004(中文版)工程制图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3、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苏艳艳主编《AutoCAD实训教程》科学出版社

4、全国初中级机械CAD考试大纲及江苏省职称CAD考试大纲

八、附录:

AutoCAD2000中文版(机械)上机考核说明

考试时间:2小时

1、绘制完成后,请将所绘图形内容(必须按以下文件名命名),并保存到考试文件

夹中(“E:\CAD\”,文件夹需自建)。

图形文件名:“班号”+“机号”+“身份证姓名”.dwg,如“041301张三.dwg”。

2、考试时不得交流,请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给监考老师,不得带走。

一、考核要求:

1、设置图形界限:297×210(左下角坐标0,0)(2分)

3、图幅和标题栏:(4分)

◆A4规格:幅面297×210(左下角坐标0,0),左边空25,其他边空5;

◆幅面里边框及标题栏边框线粗为:0.7mm;

◆标题栏尺寸如右图。

4、文字设置(4分)

新建文字样式:机械3.5,

字体:gbeitc.shx;使用大

字体,gbcbig.shx;余不变。

5、尺寸标注格式设置(6分)

新建尺寸样式:机械标注,修改内容如下:(未提均为默认)

尺寸界限:超阶尺寸线1.5,起点偏移量0,箭头:实心闭合,箭头大小3;字体:机械3.5;文字高度:3.5;尺寸线偏移:1;文字对齐:ISO标准;调整:选项为文字,标注时手动放置文字;在机械标注下建立一个角度标注样式,仅半其中之一的文字对齐方式改为水平。

6、粗糙度符号块制作:(其中块的制作5分,块文件2分)

符号形状按制图标准绘制,线的长度按图形比例自定(要求对CCD进行属性定义),并将块输出到考试文件夹中,块取名为“B”+“身份证姓名”.dwg,如:B张三.dwg。

图中表面粗糙度均为插入块,不得分解。

7、绘图(70)

◆按附图要求用以上设定的格式在对应图层上作图;

◆图形按要求保存到考试文件夹。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详]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108 实践学时:12 学分:8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解决杆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外因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学习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为,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书中施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容。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构件的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力计算、构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与刚度校核、土力学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2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土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工程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信自学规划

通信组课程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 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何组建蜂窝网络的原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中选用的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天线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等。同时注重了工程实际和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 通信技术概论 先行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通信技术概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1 世纪是通信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模拟信号数字化、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课程名称: 数字 通信原理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的几种方法,特别是对 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抽样、量化、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继而介绍了 PCM 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的以及 PCM30/32 路系统的相关内容,另外本课程还探讨了图像信号数字化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有关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与同步数字体系( SDH ),最后介绍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一些细节。 课程名称: 数据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介绍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

《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机械识图》 课程标准 2014年7月 目录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 1 - 1.1课程性质 - 1 - 1.2设计思路 - 1 - 2.课程目标 - 1 - 2.1知识目标 - 1 - 2.2技能目标 - 2 - 2.3素质目标 - 2 -

3.课程内容 - 2 - 4.教学组织与评价 - 8 - 《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和绘制简单机械图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数控应用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理,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事物、形象的描述、明确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和绘制简单机械图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数控应用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2.1知识目标 2.1.1了解和查阅机械制图有关的国家标准; 2.1.2掌握三视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2.1.3掌握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的知识; 2.2技能目标 2.2.1能独立、熟练地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等专业图样; 2.2.2具有一定的对图纸技术要求的分析能力; 2.2.3能输出符合国标的图形; 2.2.4熟练掌握文字书写、尺寸标注和表格绘制、块定义方法; 2.2.5具有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3素质目标 2.3.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3.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3.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力求上进的工作精神;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 --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容的深广度、教学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法 (二)课程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式的力、应力、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 优质专业.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识图课程编码071065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总学时/学分44/? 执笔人邱放审核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汽车机械识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高职汽修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它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如何从二维平面的“图”来想象三维空间的“体”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理解各课程间相互渗透的支撑关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高等数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2.后续课程 《汽车机械识图》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等课程。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的需要而进行的。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是教学体系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产学结合和实习实训是重要教学方法。在《汽车机械识图》的教学中,把理论学习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专业层次: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计划学时: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基本情况 8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8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课程改革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制图》 制定人:唐道进 课题组成员:巫海鹰魏强赵培赵唐道进教研室:《汽修教研组》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教学标准 2012-2013第一学期 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制图》制定时间:2012年9月 所属教学部:机电与汽修教学部制定人:唐道进 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 6 课程类型:基础课程 学时:108 先修课程:无 适用对象:2012级高职学生后续课程:所有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制图》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为机械基础,机械设计等课程服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图样,是一种工程技术语言。因此,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都必须掌握这种技术语言,以进行技术交流。并且通过后继课程的学习,能在工作岗位上从事业务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

低理论、加强基础技能、突出应用”。 2.以汽车专业为主结合维修实例,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后继课程的“接口”。 三、设计思路 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开发应遵循适当综合化与适当实施化。适当综合化就是打破原来的相互独立的学科化体系,适当地呈现与本课程相关联的其它基础学科体系,让学生更全面地来了解学科大背景下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适当实施化就是课程内容要按培养机械识图、绘图人员的职业能力来阐述,将必需够用的知识支撑点溶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教学。本课程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对仿机械零件模型、机械零件、构件、简单机械的拆、查、测、绘等基本技能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国家职业标准机械制图绘图员职业技能五级为基本依据;本课程从学生基础能力出发,遵循机械制图专业理论的学习规律和技能的形成规律,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设计成个模块进行项目任务教学,在任务引领下学习机械制图基本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四、课程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机械识图与AutoCAD课程标准

机械识图与A u t o C A D 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机械识图与AutoCAD》课程标准 (108学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数控、模具等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基本绘图和识图的实际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重点在识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识图与AutoCAD)》的先修课是《计算机操作基础》,它们为本课程提供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又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CAD/CAM》等后继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CAD中级”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绘图员级”证书的基本要求。 (二)适用对象 中职类机电专业学生。 (三)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 2.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

4.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打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驱动,通过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着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正确读懂各种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并具备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的人才。本课程包括两大模块十个项目,各个模块与项目内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从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方面实际以及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着重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适当减弱制图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具备应用新兴技术如CAD进行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项目训练,以学生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调查为依据,结合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职业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理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应知】: 1. 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并能正确识读相关图样。 3.了解投影的概念与分类,熟悉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投影规律。 4.了解机械图样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的表达方法。 5.掌握图样的基本表示方法。能正确识读螺纹、齿轮、键、销、滚动轴承等标准件的规定画法与标注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 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 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 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 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 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 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3.可采用笔试、答辩、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 1.开展本课教学需要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学。 2.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教材编写 1.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在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施工类和非施工类等专业的不同侧重,编写想赢的多学时教材和少学时教材,便于灵活使用。 3.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算单位等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

《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大纲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类别:核心课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光纤通信技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为需要学习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专业,从事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行业的学员。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低的传输损耗和宽的传输频带的特点,成为高速数据业务的理想传输通道。课程以光纤的导光原理和激光器的发光原理为基础内容,同时涵盖了各种实用光网络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素质与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能满足光纤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系统调测、电信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的工程等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鉴于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学习内容,又涵盖与之相关的实践实验活动内容,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习本课程需要先修《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现代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光网络》、《多媒体通信》等。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了解相关扩展知识。熟练进行光纤通信技术的工程分析及工程计算。 熟悉实验原理及内容,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完成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法 下载教学内容导学、详解、实时辅导、教案、综合练习题等资料。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本课程含有实验,使本课程更多地与实践接轨,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检测:《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汽车机械识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高职汽修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它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如何从二维平面的“图”来想象三维空间的“体”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理解各课程间相互渗透的支撑关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高等数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2.后续课程 《汽车机械识图》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等课程。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的需要而进行的。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是教学体系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产学结合和实习实训是重要教学方法。在《汽车机械识图》的教学中,把理论学习

与汽车运用的实际相结合,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四)课程设计的思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以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工作任务化的课程 体系。《汽车机械识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企业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确定课程教学项目。突出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汽车构造》等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调研和分析汽车零配件加工企业、维修与服务行业职业岗位(群)及任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今后从事的汽车维修操作工、汽车评估与鉴定员等不同的岗位,根据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综合开展研讨,制定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本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零件图、装配图的分析等内容主要采用汽车相关案例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汽车机械识图》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图形的画法;理解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表达方法;熟练识读汽车零件图、装配图。 (二)能力目标 《汽车机械识图》主要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中、高级维修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素质目标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培养学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工程力学》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专业能力 ①绘图与书写能力; 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③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能力; ④力系平衡条件的运用能力; 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 ⑥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 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方法能力 ①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④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⑤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 3.社会能力 ①人际交往能力; ②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 ③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习情境设计 1. 设计思路 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对于不擅长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知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是:突出主线,精选内容。遵循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学习内容。抓住共性,触类旁通(启发思维)。研究静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平衡方程;研究变形固体的基本方法都是依据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建立应力计算公式与强度条件,解决“三类工程”工程控制设计的所有破坏判据都是作用力

《汽车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识图》 课程标准 二级学院(部):汽车工程学院制订人: 审定人: 汽车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年月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信息表 2.课程标准制定人员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数控、模具、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制图的基本国家标准,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够使用绘图软件完成各种机械图样的绘制与标注。《识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实习等的必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从事技术工作的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 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阅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的能力。 2)具有阅读一般装配图的能力。 3)具有查阅有关零件手册和国家标准的能力。 4)具有绘制中等复杂程度装配图的能力。 (二) 能力目标 1)知道图样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几何作图的方法。

2)知道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3)知道机件形状常用的表达方法,了解第三角投影。 4)掌握零件图的概念、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技术要求,能识读较复杂的零件图和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5)掌握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内容、代号及其标注。 6)熟悉常用零件的画法,了解焊接图和展开图的画法(汽车钣金模块的学生应掌握展开图和焊接图的画法)。 7)掌握装配图的概念、内容,能识读汽车部件的装配图。 (三)素质目标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计划学时:72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3、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课时共72学时,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安排在第3学期。 4、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应在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实物、模型等教具和挂图、教学录像片,并组织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同时应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这一教学环节的开设。 5、课程评价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终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注重最终的考核成绩,还关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和学生反馈等方法对教的过程和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获得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功用、结构特点、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完成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的拆装,经历“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过程,熟悉结构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处理岗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品质,具备与相应的专业素养。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 ①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②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力图的绘制方法; ③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平衡方程和计算方法; ④掌握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基本变形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⑤熟练掌握在不同变形情况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与计算; ⑥熟练掌握材料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2)能力 ①能利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 ②能根据内力计算方法判断工程结构的危险截面; ③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 ④能根据结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 ⑤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⑥能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 (3)素质 ①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数据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分类:职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原理 编者: 定稿(或修改)时间: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数据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专业及各专业方向的职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等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为从事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信道、信源编码、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同步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链路传输规程、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三、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计算机通信网、宽带接入技术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1. 学时:参考学时为70

说明:本课程学时以70学时为主,根据各学期实际需要,学时可适当增减,。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推荐学生使用教材 1. 陈光军《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教材与实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 (二)教学参考书 1.达新宇《数据通信原理及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 李斯伟《数据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三、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学生应当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基本仪器的操作知识。 四、课程考核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作业、出勤占20%,实验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考核形式:考试(开卷)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概论 【教学内容】 1、通信基本概念 2、计算机通信系统模型 3、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 【教学要求】

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机械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熟练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能徒手绘制较简单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以图表现物体三维特征的能力,能进行简单零件测绘,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3.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4.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5.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6.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初步具备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需要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通过制图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制订工作计划与实施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交流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组织实施时可按工作任务或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专业背景,选择合适测绘的零部件,使学生初步具备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注意加强安全防护的教育; 通过实施测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评价方法 l.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作业、制图技能测试、读图测试、考试等进行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