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按劳分配及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按劳分配及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按劳分配及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按劳分配及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讲了下按劳分配,以及其他的几种分配制度。以及对按劳

分配的理解和一些错误的观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层意思:

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

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

——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也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因为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学们注

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是光荣的,轻视劳动是可耻的。】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这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所处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对此,需要注意的是,

过去我国提“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而现在由“原则”上升为“制度”。【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

3、我国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识拓展】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答案:关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材讲的只是直接决定因素的一个方面。要全面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还应把握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为产品分配采取何种分配方式,要取决于生产成果的多少,而这又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平衡、总体不发达,是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终原因。

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对产品的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分配方式是所有制的体现。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以市场主体多元化为条件的。这时,不仅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因此,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顺利运行。发展市场经济,要使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使各种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主体的积极性。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劳动热情,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2、生产要素

为了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各种各样的要素的投入,这些用于生产的要素就称为生产要素。在现代,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等是基本的生产要素。

【解难释疑】

1、并非所有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是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此观点错在没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劳动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2、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的观点是错误的。

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资投资者,通过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有的却不是剥削收入,如债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利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劳分配收入,也不是剥削收入。由此可见,剥削收入一定是非劳动收入,但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

3、按资金分配就是按资本分配的说法不正确。

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它们都属于按资本分配的范畴。二者的区别:按资本分配一般是指在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商投资者按资本多少来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属于剥削收入;按资金分配一般指我国公民购买股票、债券获得的股息、利息,出租财产获得的租金以及银行储蓄所得的利息等,这都不是剥削收入。

【误区警示】

1、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

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是指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

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

劳少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是正确的。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

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

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个体劳动所得是同个体私有

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观点错在没能把劳动收入与其存在的

制度特征结合起来分析。

2、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分配必须体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为实现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但不能认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例如:我国过去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差别,不是按劳分配。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按劳分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没有看到是否实行按劳分配还受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

按劳分配及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讲了下按劳分配,以及其他的几种分配制度。以及对按劳 分配的理解和一些错误的观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层意思: 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 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 ——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也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因为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学们注 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是光荣的,轻视劳动是可耻的。】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这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所处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对此,需要注意的是,

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单项选择题

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C) A、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B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D.按生产要素分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决定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是(C )A.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B.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D.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4、、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说,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求建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方式,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市场经济形成有机统一体。下列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大学教师通过购买股票而获利②商品经营者靠走私而获利 ③房屋所有者通过房屋出租而获利④科技人员依靠科技人股而获利(B ) A③④B.①③④C.④D①④ 5、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这必然要求在分配领域要(B ) A、承认按劳分配B.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格分配D、按劳分配 6、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做,作用在于(B)A.可以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 B.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待社会稳定 C.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整顿不合理收入 D、可以规范收入分配,调节过高收入 7、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公有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技术入股,根据企业经营收入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D ) A.按劳分配所得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核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实践的考察和分析,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也体现了邓小平等党的领导核心的富民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分配领域中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因此,按劳分配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多年的邓小平理论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按劳分配的实质、重要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这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根本对立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法结合。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也是近年来社会中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生对这一问题也有较大的兴趣,因此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这一理论,以澄清他们认识中比较模糊甚至是错误的部分,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一、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 所谓按劳分配,就是指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一方面,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平等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劳动成为他们获得社会产品的惟一依据;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社会分工,劳动还主要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脑力与体力、简单与复杂等不同劳动之间存在差别,劳动能力还是一种个人的“天赋”权利,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还必须以各自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 那么,按劳分配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第一,它用劳动代替了资本,使劳动成为占有社会产品和获得收益的惟一依据,体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平等关系,从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它用劳动的尺度代替了需要的尺度,承认个人能力和与此相关的利益差别是个人天然的权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具有的“经济人”的身份,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按劳分配中体现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以及商品等价交换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反映了劳动者之间经济利益以及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差别。按劳分配关系的存在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四,社会主义经济中按劳分配要求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企业之间具有明确的利益边界和产权边界,要求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为公有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和经营行为的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不能通过社会直接计算和分配劳动时间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市场机制以迂回曲折的形式间接地完成。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劳动交换首先表现为商品交换,企业投入的劳动量必须表现为价值。当然,企业的具 体劳 动只有转化为社会劳动时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价值。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按劳分配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而且包括管理和经营等特殊的劳动形态。因此,企业的劳动成果和收入水平不仅要受企业劳动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的影响,还要受经营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因此按劳分配必须以企业为中介,通过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来实现。由于在劳动和价值、价值和价格、价格和收入之间存在许多的中介环节,受到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企业的收入以及根据

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学设计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材分析 根据程标准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所以,讲好本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分配制度 练习题教学内容

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单选题 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制度。这表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B. 按劳分配是最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C. 分配制度取决于财富增加状况 D. 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①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逐步削弱相协调 ③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 ④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3.小李是某国有大型制造业的技术工程师,2016年所得年薪20万,年终奖金10万。小李业余时间通过发明创造授权单位使用获得技术专利50万。同时小李平时注重投资理财,一年下来购买股票获利3万,银行利息获利5500元。2016年小李按劳分配的收入、劳动收入分别是() A. 200000元 835500元 B. 200000元 300000元 C. 300000元 800000元 D. 300000元 535500元 4.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而获得的收入 B. 公民在股票交易中的收入 C. 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D.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5.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在其中居主体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提出要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上述政策的实施() ①是分配中注重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②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与活力 ④表明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原则的提出() ①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 ②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③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 ④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8.“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课题名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含义,原因,以及意义并且能够知晓按劳分配的地位 (2).让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且明了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课堂的讲授以及演示,让学生学习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这种思维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尝试小组自主讨论,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要领技巧,不仅在小组自主讨论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且将这种小组自主讨论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国家下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了解,进而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特别是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中的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2.教学难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地位 (2)如何促进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三.学情分析 此批学生是刚从初级中学进入高级中学学习,其心智正在成长,并且在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好奇心比较强,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并且在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有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章节,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章节中关于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简单的概述,进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习时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把握要领,但同时也要教师加强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学习到知识的精髓。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法

按劳分配

第七课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基本经济制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分配体系, 理顺分配关系。所以,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和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及其必然性、意义、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其确立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内容及其客观必然性 难点:区分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例引入法、自学阅读与讲授结合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快乐学习法、体验学习法、思维学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还记得前面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经济生活中比如货币、价格、消费等一些知识点概念和基本规律,相信同学们对经济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理解。那么,今天我们把整个经济生活比作整个社会财富,就像一块蛋糕,而要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块蛋糕的既得利益者。当然把蛋糕做大必然重要。可是,同学们想一想,

光是把蛋糕做大就行了么,是否要通过一个适当分配蛋糕的方式来体现我们劳动价值的不同?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式呢。好,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浏览课本上58页到60页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并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58页的案例,这个村子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联系我们之前所学到的经济知识大胆地想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并把它在书上问题的旁边罗列出来,想好或写好的同学可以事先举手回答问题。(写板书,大标题) (二)讲授新课 老师:那么,有哪位同学先来发言?(学生回答同时写副板书) 学生A:材料看重劳动的特点。 学生B:该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学生C:该村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精神。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同学们回答中所体现的种种特征,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体现的优越性,现在我们具体学习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么,关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内涵,同学们可以看课本58页下方第二段内容是如何阐述的。(写板书“按劳分配”)首先我们先看第一句话,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不难理解吧,我们在第二单元才学习过,就是什么啊?(学生回答)恩,对。这是按劳分配的范围。那么什么又是个人消费品呢,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引导学生发言,最后加以补充)作为按劳分配的内容,它是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对个人付出的劳动给予的价值补偿,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高二政治张丽娜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知识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学生活动设计:课外活动:了解家里的各种分配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帮助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并存的必然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多媒体显示“精美切蛋糕图”,从图中设疑: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该如何切分蛋糕?即:我国该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快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讲授新课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分配方式,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从而学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 【教学难点】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分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导语: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的话,那么制作大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又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因为分配方式会直接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那么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教授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老赵说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指明老赵的女儿是教师,儿子是国企职工。 问题:老赵的女儿和儿子所得的收入是按什么分配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和国企) 【总结】: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教师点名区分按劳分配的要点: 分配范围:公有制;分配尺度:劳动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深化问题】

按劳分配的原因

按劳分配的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的原因: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 |评论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含课件) 北京铁二中邵娟 100045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调查、互动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

[提问]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请同学们准确说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判断某一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应注意把握什么特征? 学生:要注意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掌握按劳分配要注意明确三点:第一,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分配,最终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这里所说的劳动不能是无效劳动,必须是社会需要的,被市场承认的劳动)。 指导学生分析P44最后一段。(见课件)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学生: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问]不知道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是否注意过那些经营早点的摊位,他们非常辛苦,在用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赚取了不少收入。他们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吗?为什么? 学生:不是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而经营早点的摊位属于个体经济,所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虽然也是劳动所得,但却不属于按劳分配。 (二)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想一想]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什么是分配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什么是分配制度 篇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答: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显示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按劳分配的原因? 答: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 答:①按劳分配②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③按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分配 4.社会公平的措施? 答: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

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处理? 答: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 前提的基础和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想多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6.国家财政的作用? 答: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 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学习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以及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和分配制度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学习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具体形式及意义。 【学习难点】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层意思: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也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因为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学们注意: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是光荣的,轻视劳动是可耻的。】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这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思想政治1》必修模块《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本框题分为两目,其中第一目讲“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逻辑顺序为: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第二目讲“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逻辑顺序为: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分配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 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生产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同时,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按照十七大的精神,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所以,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将深层的理论简单化、生活化,使其能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配的收入,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以及对民族兴旺发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但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尤其是安庆石化由安庆石化总厂和安庆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分立所造成的收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对这个问题感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沾化县第二中学龚关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框课标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下是本框题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课前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完成预习检测,进行自学小结。 ②通过探究情境一,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③通过探究情境二,懂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按劳分配的意义。 ④通过探究情境三,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理解和感受健全和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⑤通过回顾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来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⑥通过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区分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 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觉树立起劳动光荣的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劳分配 2.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视频——走近“家庭农场”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农场”吗?目前,在我们山东各地就有许多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家庭农场主”孙传德的收入有哪些?(“开心农场”,种植花卉和蔬菜) 2、当地农民的收入有哪些?(土地流转,外出打工) 可见,当前人们的收入方式是多样化的,这正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方式,共同学习第七课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学习】 (过渡):“家庭农场主”孙传德在下岗之前的收入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情境探究一。 【探究一】潍坊“家庭农场主”孙传德下岗前曾是潍坊国电公司的普通职工,每月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大约3000元左右。后来由于国电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裁员下岗。 设问:孙传德下岗前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为什么?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

按劳分配制度在单位的落实

按劳分配制度在我单位的落实 为加强管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成本核算与控制为基础,以工作岗位和特色发挥、服务数量与质量等要素为主要依据,以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据总院职代会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推行绩效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质优、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考核分配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向临床一线和特色优势突出、技术风险高的科室倾斜,重技术、重实绩、重责任、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2、绩效工资分配以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量与服务效率结合目标责任考核为主,不与药品收入挂钩、不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三、绩效考核责任主体 科室成立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小组,负责全科的考核工作;考核小组成员按各自职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指标的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

收集、统计、整理、汇报、出月报等工作。 考核小组分别对各考核单元的工作量、医疗质量、服务效率、服务行为、成本效益以及二次考核内容等进行考核。考核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 四、考核单元 考核单元分为大河医院、建总医院、格目底医院、红旗卫生所、那罗卫生所、机关卫生所六个单位。 五、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各考核单元的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行为、成本效益以及根据不同时段工作考核重点调整确定的二次考核内容等指标。 (一)工作量的考核 主要考核诊疗、护理、检查人次、病床使用率、周转次等。(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考核 主要考核各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指标达标率。 (三)服务效率的考核 主要考核为患者服务及时性、医疗文件书写及时性、检查报告单出具及时性、传染病和院内感染报告及时性、出院病历归档及时率、各项报表数据及时准确率和考核结果出具的及时性、管理职能作用发挥(院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和完成的及时性)等。 (四)服务行为的考核 主要考核法律法规和院纪院规的遵守、物价政策的执行、廉洁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经济与生活》说课教案片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首先,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很好的体现了我们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说教学目标 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知识方面: (1)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2)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方式必然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对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细阅读、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教学难点。 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的局限,学生较难理解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而这两个知识点是实现本章目标的前提,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说学情与学法 1、学情分析

分配制度

备课教师 张飞 备课组长:乔金梅 教导主任:王巧娥 班级 组别 姓名 年 月 日 学习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目标: 识记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学习重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意义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分析我国实行现行分配制度 的客观必然性。 【知识拓展】 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我国现行的分配状况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最终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是所有制决定分配制。我国现行的分配方式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合作探究一】 1、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 A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C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D .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合作探究二】 我国现阶段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平均分配。为什么? 修改、补充 【合作探究三】 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 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合作探究四】 我国现行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比较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 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对应的所有制经济 分配对象 原因 意义 磴 口 一 中 “十 六 字 ”高 效 教 学 法 学 案 (电子版) 任何改革必须具备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才能成功!——王永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