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协调。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诱,引导。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

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C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1)C.“三易马而三后”中的“易”是“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故答案为C。

(2)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的意思是:但凡驾车特别

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而达到目的。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本题①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懂得事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先后(领先和落后)、心(思想)、何以(用什么)、调(使……协调)”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为“非复吴下阿蒙”,其主要原因“蒙乃始就学”;赵襄主驾车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⑶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⑷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①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

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王学御①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③,三易④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⑦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注】①御:驾车。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④易:更换。⑤调:协调。⑥诱:引诱。⑦所以:……的原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往事耳(了解)

B. 即更刮目相待(另外)

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

D. 未尽也(尽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

【答案】(1)D

(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4)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辨析。(1)D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未尽也(完全)。整句话的意思:没有完全教给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所以”:……的原因。还有“此君之所以后也”判断句的翻译。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蒙乃始就学”作为答案。而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作为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开卷有益,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等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D;⑵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⑶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⑷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点评】⑴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考生要首先理解整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在再进行国定词语的意思理解。同时要注意平时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积累,能将课内的知识进行迁移。

⑵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注意关键字的正确理解,句意要准确。

⑶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回答,找准答案,注意括号内的要求。

⑷考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阐述的中心,由此而写出感悟或者启发。注意要对两文分别阐述。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

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

【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今:当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

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注】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④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答案】(1)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故答案为: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只,仅仅;

B.已:停止;

C.之: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故答案为:⑴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半/ (主语)有数盗 /(状语)执炬 /(谓语)露刃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盖:原因是,旋:不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认作仇人吗?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认作劫匪吗?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邱生说:“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②。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①王:指孙权。②宗:主要的。③世祚(zuò):指国运。④玄:深奥。⑤政:只,仅仅。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忽于眠中________

②众人皆问之________

③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________

④政空诵其文耳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

(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题较容易,此句可译为: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看了很多的书籍,按照《易经》为主。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众人皆问之”中的“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是代词,代吕蒙。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坐”“呓”等字词的翻译。

(4)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吕蒙好学的两个地方可从博览群书和梦中诵书两个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

(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点评】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附参考译文】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按照《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宴会上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

③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

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案】(1)经过,经历;被;表反问语气,吗;到,到达

(2)D

(3)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D

(5)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注意“阅”的翻译。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到分类辨析,理解记忆。本题采用排除法,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中的是“助词,的”。故选D。(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 棹”“ 曳”“如是”等的正确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知,D项不正确,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故答案为D。(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阅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说明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故答案为:(1)经过,经历;被;表反问语气,吗;到,到达

(2)D。

(3)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D。

(5)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点评】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中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炼(锻炼)之未定。

B. 时韩退之权(代理)京兆尹。

C. 岛具(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 神游(离开)象外。

(2)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炼之未定②引手作推敲之势③观者讶之

④退之立马久之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A.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搡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B.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C.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D. 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A炼:这里指推敲,炼字。B、C、D 正确。(2)

①炼之未定:结构助词,无实意。②引手作推敲之势:结构助词,的。③观者讶之:惊、奇。④退之立马久之:虚用,无所指。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结构助词,的。故②⑤用法相同。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俄:一会儿。句意为: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斯是陋室是非木柿

C.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 从今若许闲乘月卿言多务,孰若孤

(2)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啮沙为坎穴________

③可据理臆断欤臆断________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4)《陋室铭》结尾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有什么作用?请你作简要分析。

(5)老河兵最终找到石兽的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案】(1)C

(2)德行美好;冲刷;主观地判断;随时

(3)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4)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

(5)①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

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A. 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学问和事业;B. 判断动词,是/ 代词,这;C. 都译为“只”;D. 如果/像。故选C。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馨”:美好。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臆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主观地判断”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丝竹”:音乐,乐曲。“案牍”:官府公文。“尔辈”:你们。“物理”:事物的道理。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来类比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突出自己品德高尚。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5)一问,可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如“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做出判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二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吗,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故答案为:⑴ C;

⑵① 德行美好;② 冲刷;③ 主观地判断;④ 随时

⑶ 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⑷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

⑸①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

准确辨析。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注意类比方法的赏析。

⑸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一)译文:

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

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C. 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1)A

(2)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解析】【分析】(1)A案件。B名词,囚犯;动词,囚禁。C离开;距离。D重判;研究。故选A。

(2)这句话的意思是: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个囚犯根据法律本不应当判处死刑,但王逵想重判他。审判时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周敦颐的意思是说我既然不能说法王逵,还犯人以公道,我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由此,王逵明白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故答案为:⑴ A;

⑵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⑶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或道理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在结合有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④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狱:案件。④委:抛弃,扔弃。⑤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讯立辨________

②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2)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什么?

(3)“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这一情节体现了周敦颐怎样的君子品格?用《爱莲说》中的原句回答。

【答案】(1)审讯;想要

(2)有个囚犯依法不当被处死而要被处死,他与上司争辩上司不听他的意见,所以周敦颐要弃官不做。

(3)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分析】(1)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如“一讯立辨”: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讯:审讯。再如“王逵欲深治之”: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欲:想要。

(2)可分析“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题干要求用《爱莲说》中的原句概括周敦颐“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的君子品格。首先要理解好题干句的大意。“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可见周敦颐虽身在官场,但仍刚正不阿,保持纯洁品格。所以可从《爱莲说》中提取“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⑴审讯;想要;

⑵有个囚犯依法不当被处死而要被处死,他与上司争辩上司不听他的意见,所以周敦颐要弃官不做;

⑶出淤泥而不染。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⑶本小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要仔细通读文章,不要遗漏人物性格的各个层面,表达时注意结合题干要求。

【附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

B. 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

C. 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1)C

(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分析】(1)A.做,担任。B.等到。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

助词,取独,不译。D.于是。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译为: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天子不与白衣同”: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结合下文“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等句分析,作为天子,要胸怀宽广,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还要善待像董宣这样坚守法纪的人。说明文中的皇帝是个明君。

故答案为:⑴ C

⑵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⑶“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句意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天子不与白衣同” 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为天子应该具有的品行。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12.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②赏赐百千强________

③对镜帖花黄________

④出郭相扶将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1)记

;有余

;外城

;同"贴"

(2)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

(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帖”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火伴:即同火的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资料

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化:融为一体。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 (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 (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A.前者“更加”,后者“进步,长进”。B.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讲学家说的话。D.前者“品行高尚的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是非木柿________ 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答案】(1)C (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 (3)①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分析】(1)C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故答案为C。 (2)本题中的“圮”是“崩塌,倒塌”;“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3)本题①句中的“求(寻找)、下流(下游)、固(本来)、颠(颠倒,错误)”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几个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的时候。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孙权劝学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

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 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 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______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_______。(①②空用原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1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1篇汇总【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那么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②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④。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那么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那么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⑥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迨:及,等到。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⑤异馥:异香。⑥芙渠:荷花。 15.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蔓不枝蔓: 〔2〕陶后鲜有闻鲜: 〔3〕日上日妍妍: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目: 〔5〕及其茎叶既生既: 16.翻译以下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17.【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2分〕 18.【甲】【乙】两文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4分〕【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以下加点词语。〔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说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三】 曹冲称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wèi 吕蒙曰:“卿qīng 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cí 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gū岂qǐ欲yù卿qīng 治经为博士邪y é!但当涉shè猎liè ,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ruò孤gū?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yì 。” 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sù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 ēng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

(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jī杼zhù声,唯wéi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 无所忆。昨夜 见军帖ti ě,可kè汗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ju àn 卷ju àn 有爷名。阿爷无 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 马,从此替tì 爷征。 东市买骏jùn 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 头tóu ,北市买长鞭。旦dàn 辞cí爷娘去,暮mù宿s ù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 ān 溅ji 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y ān 山胡骑j ì 鸣啾啾。 万里赴fù戎róng 机jī,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chuán 金jīn 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 十二转zhuǎn ,赏shǎng 赐cì 百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答案 《伤仲永》 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 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自: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文章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 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______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_______。(①②空用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词语解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词语解释 zxc688888810级分类:中小学作业被浏览939次2013.07.09 Bofaddektothe 采纳率:42% 10级 2013.07.10 你......要多少?伤仲永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⑷.词语活用: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木兰诗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同伍的士兵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⑶.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⑷.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