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听,知道这是谁的歌声吗?蟋蟀在唱歌呢。(板书“蟋蟀”)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在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他在大自然里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提醒注意“宅”字写法。

2、齐读课题。

3、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蟋蟀的住宅在哪儿?

生: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

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那咱们赶快去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

生:蟋蟀住宅周围的环境。

生:该房子的过程。

生:……

师:刚才,有的同学谈到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还有同学谈到住宅的修建情况。(板书:修建)

3、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表扬个别动笔默读的同学)

4、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5、全班交流。

三、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学生谈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师:“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

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引导联系上文: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师:恩,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师: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读黑色的文字。

全班齐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

——学生谈到房子内部情况。

生:我觉得蟋蟀很能干。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干燥。

师:(教师板书: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

——学生谈到门前的平台。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弹琴唱歌。

师: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那你读读吧。

生读得不够好。

师:小姑娘,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课件演示月夜星空,蟋蟀弹琴唱歌)好听吗?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

生:他可能在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

生:他可能在赞美自己的住宅。

师:也许他还用歌声在找伙伴呢!还是请你来读,小姑娘。

生读得比前一次好。

师:有进步,你也被这小家伙的快乐感染了呀。

师:女孩子,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配乐女生读。

师: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生:我发现蟋蟀很聪明,有门,是一丛草,安全。

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师:刚才有个小组讨论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请你们提出来。

生: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

师:边读边听边思考,这个习惯真不错。我想追问一句,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师: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

男生读。

师: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板书:隐蔽)

教师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4、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研读“修建”。

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8-10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1)生谈到第8自然段内容。

师:正如你所说,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2)生谈到第9自然段内容。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

(3)生谈到第10自然段内容。

师: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谁想读读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全班齐读“假使……伟大的工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师: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生:因为法布尔描写很生动。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

生: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形象。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师:大家再读读这三句话,注意红色的词语,同样都是指蟋蟀的住所,作者却用了不

同的词语表达。你能体会出这样的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生:他非常喜爱蟋蟀。

生:巢穴是动物藏身的地方,住宅住得要舒服一些,家有温馨的感觉。我感觉法布尔对蟋蟀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师:你读到作者心里去了。我想起这么一句话:买得了房子买不了家呀。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也会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就流露于这字里行间啊。

3、此时此刻,你们对蟋蟀的住宅一定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做这个小练笔。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你的情感。

出示: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它在这里。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舞台,它在这里展示才华,纵情歌唱。

生:……

4、引入《昆虫记》中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法)法布尔《昆虫记》

5、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临别赠书)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特点:(简笔画)简朴、清洁、干燥隐蔽

23、蟋蟀的住宅{倾斜}伟大的工程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步练习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ìjìhūfēng huàn yǔjìshù20()是()的世纪,科学()与人民的生活lián xìrìyìchéng dùgǎi shàn ()()紧密,在很大()上()着人们的wùzhì ()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选字组词。 (核该)应()()心 (幻幼)()小()想 (赖懒)()惰无()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探索( ) 寄托( ) 洞察( ) 改善( ) ( )的愿望( )的发现( )的生活( )的神仙 四、读句子,将画线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孙悟空神通广大,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 ) 2.传说中的神仙法力无边,可以呼唤风,招来雨。( ) 3.这件事归结到根本上说,是小明做错了。( ) 五、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 1.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被人们称为“()大王”。

2.牛顿( )了万有引力定律。 改变改观 3.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4.我们班的淘气包“齐天大圣”用实际行动( )了大家对他的看法。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缩句) 2.难道不是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改为陈述句)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修改病句)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 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千里眼”“顺风耳”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 八、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

《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

一年级上册《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由“一图”列出“两式”,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极其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好的,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秋天到了,小动物们准备去自己的菜地里收获,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自行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你们能从下面的轮子中给自行车装上合适的轮子吗?如果你说对了呢,自行车就会“吱吱”的跑了。 生:第一辆车,4和2组成6。 师:答对了,自行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3和3组成6。 师:正确,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6和1组成7。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 1、出示“萝卜图”,学习得数是6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我是这样列式的:1+5。 生2:我认为应该这样列式:5+1。 师:小组讨论,看看究竟应该怎么列式呢? 生:(讨论后)我们小组认为:“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与“5个红萝卜和上1个白萝卜合起来”都是在求“一共有几个萝卜”,所以,这两道算式都应该是正确的。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小组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好的。由此,我们又可以发现什么呢?

译林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合集

译林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合集 Unit 7 How much 第1课时 教学内容:Story time 教学目的: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 1)词汇:shoe,sock,twenty,thirty, forty, fifty 2) 句型与日常用语: 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 / are they? It’s / They’re yuan. Well done. 2. 能听懂、会说、会读 1) 词汇:how much, yuan, umbrella, only, twenty-eight, well done, fan, 2) 句子: These socks are very nice. It’s only nineteen yuan We have twenty-eight yuan, Miss Li. 3. 能听懂、会说、会读数词“几十”“几十几”的表达 4. 能正确、流利地运用所学语句询问、回答价格 5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1.句型:How much is it / are they? 及其回答It’s / They’re … yuan. 2.词汇:shoe, sock, twenty,,thirty, forty, fifty 教学难点: 1.句型:How much is it / are they? 及其回答It’s / They’re … yuan的语调和用法 2.词汇:umbrella,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等单词的读音。These shoes, these socks的用法 Well done.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过程: A. Warming up 1. Greetings 2. Say a rhyme What would you like? B.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Numbers 1)出示20本作业本 T: Look, I have many exercise books. How many? Can you guess? Let’s count. 复习数词1—19,并教学20. 板书: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2) 拿出更多的作业本,教学30,40,50并板书

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课

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课 一、单词: 1.你好_______ 2.那里,那儿________ 3.游泳_______ 4. 下午_______ 5.想要_________ 6.向下_________ 7.滑梯_______ 8.第一,首先________ 9.让______10.练习,锻炼__________ 11.现在______ 12.跳_______ 13.进入_______14.水_______15.举起_______16.胳膊 ______ 17.你的________ 18.弯曲______19.膝盖____ 20.触摸-_______21.脚趾________ 22.冷,寒冷_______ 23.这里,这儿_______ 24.来_______25.肩膀______ 26. 站立_________ 27.头________ 28.手___________ 二、选一选. ( )1.当你把妈妈介绍给朋友时,用英语怎么说: A.This is my mom. B.This is my dad. ( )2.当朋友正在翻看你的照片时,你告诉朋友“这是我。”用英语怎么说: A.This is I. B.This is me. ( )3.“这是一只小狗”。用英语怎么说: A.This is a cat. B.This is a dog. ( )4.“那是一个篮球”。用英语怎么说: A.This is a soccer. B.That is a basketball. ( )5.“这是我的哥哥”,用英语怎么说: A.This is my brother. B.This is my sister. 三、选择: ( ) 1. ---Where ________ his mother? ---She’s in the kitchen. A. am B. is C. are ( ) 2. ---What ________these ? ---They’ re dumplings. A. have B. are C. is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认本课“唤、纪、技”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摘抄写描写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 变化的句子。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养成边读书边思考、提问的好习惯。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2.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意深刻的词语和句。 2.养成边读书边思考、提问的好习惯。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认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摘抄写描写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句子。(重点)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配套小学课件)

腾云驾雾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依赖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奇迹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奥秘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寄托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善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唤、纪、技、程、亿、联、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超、质”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撇捺要舒展;“索、奥、益、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中间宽一些。)(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纪”和上下结构的字“索、奥、善”,学生练写。 纪:右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索:上面是“十”第二笔不要写成撇。 奥:上面部分,里面是“米”,不要写成“水”。 善:上边是党字头,不要写成学字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迅猛发展。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配套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6)(7)(8) (9)(10)

《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

《6 和7 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 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巨大作用。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难点:从图意中学会收集信息,理解“一图四式”。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 下三点: - 八、、? 1、学会6 和7 的加减计算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 和7 的加减计算方法,并能从6 和7 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 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没趣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风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二)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复习6 的组成,并能用统统的话正确的叙述图意(理解图意)。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严重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严重的作用。 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严重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根据图意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三)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1、操作。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注音 huàn jì huò lài qián 呼风唤雨技术获得依赖潜入 Suǒào bó zhì zhé 探索奥秘船舶物质哲学家 二、词语 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出乎意料归根到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字词语:千里眼顺风耳落汤鸡拦路虎 -风-雨式词语:呼风唤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春风化雨 三、多音字 (方便)(便宜) 四、词语解释。 1、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造句:如果这件事情要追究责任的话,归根到底,大家都有责任。 2、出乎意料:超出人们预先的估计。 造句:一向胆小的她竟然经受住了这次考验,真是出乎意料。 3、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也用来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 造句: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4、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造句:这些农民企业家,真有呼风唤雨之神力。 五、课文内容 1、《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学习科学和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意是形容边塞风雪好似梨花开放,现在用来形容某种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趋势,本课指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千里眼原指看得远的人,在文中指电视机,电脑和望远镜 顺风耳原指听得远的人,在文中指手机,电话,收音机乘坐飞机和火箭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5、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有(人造卫星,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克隆技术)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含答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一练 一、选字填空。 唤换赖懒哲折 呼()依()()学 二、连一连。 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天体月球奥秘深海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2.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描写科技飞速发展的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以前的人们一直依赖_________,随着科学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 ,也改变着人类的。 六、重点段落品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象一下你最想要发明什么,你也描述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换赖哲 二、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三、出乎意料依赖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自然精神文化生活物质生活 六、1.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光合作用。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3.飞机电话 七、略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供参考)

课题:6和7的加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利用“一图四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1= 4-1= 3-2= 1+3= 5-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加法 (1)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用加法算式表示 师: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 引导学生明确:从左边观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如何列出算式。 5+1=6 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1+5=6(从右边观察,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所以列的出算式是1+5=6) 师: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5+1=6。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1+5=6。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七课导学案

Lesson 7 Is she a doctor or a nurse?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元音音标/?:/ /?:/ /a:/和辅音音标/t?/,能拼读含这些音标的单词。 2、能听懂、会说、会认、会拼写以下单词:teacher,worker,woman,doctor,or,nurse,并知道词义。 3、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子:Is she a doctor or a nurse? She is a doctor.并能用来进行会话。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A.自由对话:叫若干学生站起来,用以前学过的交际用语自由对话。B.复习前几课所学的音标:教师出示一些含以前学过音标的单词的音标,让学生拼读,如/wi:p/ /pi:s/ /w??/ /ru:m/ /hu:/等。C.复习含/?:/ /?:/ /a:/和/t?/音的单词:教师出示下列单词,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词义for,morning,short,four,your,door,her, bird,birthday,car,chick。 二、导入新课 A.学习音标/?:/ /?:/ /a:/和/t?/。 or,al ir,ur ar ch /?:/ /?:/ /a:/ /t?/ B.注音标、读单词: Listen,point and read

-or-,-al- /?:/ -ir-,-ur-/?:/ -ar-/a:/ -ch-/t?/ horse/h?:s/ bird /b?:d/ car/ka:/ chick /t?ik/ tall/t?:l/ nurse/n?:s/ farmer teacher 三、操练 让学生拼读下列含/?:/ /?:/ /a:/和/t?/音的单词。 born wall verb bird form small hurt sport walk worker ask catch far basket chalk 四、家庭作业 做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A.复习音标:朗读含/?:/ /?:/ /a:/和/t?/音的单词的音标。B.复习关于身份的问答:教师可以拿着一张自己的全家福,通过说句型Who is he/she? 让学生猜测照片里的人物身份,学生通过说He/She is your……来进行猜测。 二、导入新课 A.学习生词:本课共有6个生词teacher,worker,woman,doctor,or 和nurse,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学习表示职业的名词,单词or 可以通过音标来进行学习。 B.导入对话:教师可以利用简笔画,通过自问自答导入。 三、操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Lesson 7: Chinese teaching plan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蟋蟀的住宅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 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长城》 1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shānjùnlǐnɡwānyán jiāyùɡuān ()()() bǎo lěi dǒu qiào ()() 2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 婉()蜒()疑() 3比一比,组词。 垒()峭() 磊()俏()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 ..,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 ..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 ..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 ..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6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7选词填空。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8选词填空。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9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写成比喻句)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阅读天地 八月的燕山,青翠欲滴,长城蜿蜒起伏在山背之上,时隐时现,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上的苍龙,翘首欲飞。真是未登上长城,就被它的宏伟的雄姿吸引了。 我随着人流登上长城。站在城楼上,观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叠,巍峨险峻。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日亲临目睹,那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 14短文中有不少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我得请工具书帮忙。 读音解释 关隘():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 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 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 2、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花(模型),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2、填空 6 6 7 7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2、出示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进行观察,并说出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说一说5+1和1+5的计算方法。 (4)引导比较5+1和1+5的异同。 (5)学生两人一组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减法算式。同理,说出减法算式7-6。 引导学生说一说7-1和7-6的计算方法和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3、学习写算式。 (1)教师先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做第7题,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 级:jí(石级、高级、初级) 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 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 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 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 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 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 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 呵:hē(呵护、呵气、呵斥) 二、我会认组词 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 三、多音字 都:dū(首都)dōu(都是) 发:fà(白发)fā(发现)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理解词语 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 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 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

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减法 课题: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0~~~5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知 1、学习1+5和5+1 出示 页脚内容1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你是从哪哪儿往哪儿观察的?能完整的再说说吗? 生:从左往右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说的真棒!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从右往左观察 师:那可以怎样说?又怎样列算式呢? 生:从右往左看,右边有1个圆片,左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1+5=6 师:你说的真完整。同桌之间快速的像他那样说说吧。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明确: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圆片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列的算式就不一样。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相加的得数相同。 2、学习6-1和6-5 课件展示:先摆6个圆片,然后分成5和1 师:仔细观察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生: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两份,左边5个,右边1个。 页脚内容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 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 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 “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古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 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凉 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 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 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 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23 个字,读准“将、宁、要”3个多音 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边塞诗”的特点。默写《出塞》《夏 日绝句》。 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不屈 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 爱祖国的情感。 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性。 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2 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 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立志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梅兰芳蓄须1 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 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自 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 延安,我把你追寻1 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 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跑、嗅、拍、嫩、愣、唤 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重点句子】**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4.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主要内容】** 《麻雀》主要说明了老麻雀的母爱。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险不危险,还是有一种力量让它勇敢地落在小麻雀面前保护它。作者的心被老麻雀的母爱感动了,猎狗也是一样,它也被麻雀的母爱震撼而退却了。 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公开课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第一册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积累,发展他们对数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去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说一句话,话 里必须有一个数字。 二.复习5以内数的相关知识,出示5只小熊卡片分成两部分,谁能看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 1+4=5 4+1=5 用一条虚线分开,谁能说出两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5-4=1 5-1=4 三.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习 1.学习6的分成和组成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课本44页的圆形涂色,要求每行涂色的个数不一样,有几种涂法,每涂一种写出一

个6的分成,(同桌同学互相配合,一人涂色,一人写出分成)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 6 6 6 ●●○○○○ ●●●○○○ 5 1 4 2 ●●●●○○ ●●●●●○ 师生互读6的分成和组成 帮助学生记忆6的分成,提问:你觉得怎样记住6的分成比较快(记住一种,想到另一种)做游戏帮助记忆。 拍手游戏:同桌小朋友,你拍几我拍几,几和几组成6 出手指游戏:师生互动如师出2,生出4,生答2和4组成6 2.学习7的分成和组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7可以怎样分,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拿出7个口摆成两部分,其他三个小朋友讨论写出7的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7 7 7 6 1 5 2 4 3 1 6 2 5 3 4 帮助学生记忆的分成,师生互读,分组读 击掌游戏:师示范,师击掌几次合起来是7次,生练习,分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 (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三、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