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简介

1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RAID技术(冗余磁盘阵列)的一般意义

本章描述的RAID结构并不反映其他特殊情况,它们只代表典型的结构特征。

关于RAID技术的描述主要提供给对此项技术并不熟悉的用户。

2RAID概念

RD15 RAID存储系统具有高速的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性,主要因为它采用了一种数据存储新技术,即冗余磁盘阵列(RAID)。

RAID概念由美国UC Berkeley大学于1987年提出。RAID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在用户看来,它实际上就是捆绑一个或多个逻辑盘形成一个磁盘组。

?数据通过定义好的方式传送到磁盘组。

?倘若磁盘失效,冗余性或数据重建性可以使数据重新恢复。

Berkeley大学介绍了五种不同的RAID级别,定义为RAID 0至5。最常用的级别为0,1,3和5。

●RAID 0

在RAID0里,数据被分成多种片段同时写进多个磁盘(图1-1)。无奇偶校验,不检查保存的磁盘信息。数据通过多个磁盘同时读取,这种配置可以使I/O速率最大化,但没有数据保护。RAID0最适合需要高I/O速度但无数据冗余要求的应用。

●RAID1

RAID1采用镜像技术来达到高数据可用性。数据被分成块(blocks),相同块被同时写入两个磁盘,读取时从两个镜像盘的某一个盘里读取(图1-2)。这种技术的缺点就是有一半的可用磁盘用来进行数据保护。RAID1特别适合数据库及文件服务器等需要高可用性的应用。

●RAID3

在RAID3里,数据被分成不同的片段(segments)并同时写入不同的磁盘。另有一个单独的磁盘用来存储其他盘上写数据的奇偶校验信息(图1-3)。一旦磁盘失效数据丢失,数据仍可从其余盘上恢复。这种结构保证了有高I/O吞吐量、高速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保护。但它读写小块数据的效率低。它最适合有大的数据块读写操作的应用。

●RAID5

RAID5采用阵列/校验分配方式,数据被分成一条条(stripes),数据与校验信息采用交互方式同时写进磁盘(图1-4)。它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在磁盘失效事故发生时系统有更多的启动时间,有较好的小块数据读性能。这种技术的缺点是降低了系统的写性能,写小块数据时费用增加。这种RAID可用于读操作较多,随机操作,在线的业务处理包括经常性的文件访问等场合

3 概述

表1-1把以上四种RAID的特征、应用做了一个总结。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RAID 0

RAID 1

RAID 3

RAID 5

RAID 0+1

RAID 级别示意图

磁盘阵列系统(RAID)介绍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发表了一篇文章: 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 sive Disks",而IBM 是此一项目研究的主要协助者.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新的"头字语" -R A I D. 同时并定义了五种RAID代号- R AID level. 这篇文章的主要论题,是针对当时的硬盘科技,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追上CPU及内存的发展的现象,提出多种改善方法.因为长期来看,这种脚步的差距,会造成硬盘无法实时供应对资料的急迫需要. 所以,它利用了各式技巧,将许多较小容量的硬盘,以RAID 技术,规划为一座大的硬盘机.同时,在实际储存资料时,透过这项技术,将资料切割成多区段并分别同时存放于各个硬盘机上.在实际读取资料时,也是同时自此多颗硬盘机读出资料.由此可见,这项技术RAID, 着实提高了大型硬盘的效率.

值得一提,它的观念,也提供了一套思考及开发的方向:资料容错.藉由"同位检核" Parity 的概念及方法,能在该群数组硬盘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能读出资料,并可于数据重构时,将原故障硬盘内之应有资料,经计算后置回替代的新硬盘中,使回复成原貌. 这篇文章也指出了许多在各不同代号型式的RAID,其开发上的问题,大多相关于强调"速度"及"成本"上的改善.这和今日的数组供货商所多强调的"可靠性" Reliability 及"资料可供应性" Data Availability, 似乎有些不同.当然这也是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不过,这也使得各磁盘阵列供货商,各自有较大的发挥空间,针对容错性,成本,及效率,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结果. RAID的分类

磁盘阵列产品简介AL5121F

磁盘阵列产品简介—AL5121F Cable-less无线缆设计 Aisino磁盘阵列采用了全新的Cable-less无线缆连接的内部结构,大大减少了因线缆连接带来的故障隐患。 什么是Cable-less结构的磁盘阵列? 所谓Cable-less结构的磁盘阵列,是指磁盘阵列内部所有部件,包括控制器、I/O通道板、冗余涡轮风扇、冗余电源、铝质合金磁盘托架、前端面板显示均为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均是通过“金手指”的方式直接插接在背板上,模块与背板之间无任何连接线缆。这类的磁盘阵列为真正的Cable-less结构的磁盘阵列。 Cable-less结构的磁盘阵列解决了什么问题? 1、避免了数据信号因线缆或接头材质不良而引起的信号串扰,从而带来的系统不稳定。(不存在线缆的氧化问题) 2、解决了因线缆的连接问题而对系统造成的不稳定。 Cable-less结构的磁盘阵列优势与特点是什么? 1、“金手指”代替各类线缆作为传输介质,使得传输速率更快速,稳定。 2、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系统更加稳定。 3、调试、安装、维护非常方便简单。 Aisino 磁盘阵列即是基于这样的结构设计而成的。 Aisino磁盘阵列内部结构共分六大模块:控制器模块、I/O通道板模块、冗余涡轮风扇模块、冗余电源模块、铝质合金磁盘托架模块、前端面板显示模块。所有模块均配有“金手指”插针,直接插接在背板上,模块与背板之间无任何连接线缆。 由于是Cable-less结构,从而去除了众多连接线缆(电源线和SCSI线缆),就不存在线缆的氧化问题。因此,磁盘阵列本身能够有效地避免数据信号因SCSI线缆或接头材质不良而引起的信号串扰,同时解决了因线缆的连接问题而对系统造成不稳定的难题。 Aisino磁盘阵列的Cable-less结构使得磁盘阵列传输速率更快速,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系统更加稳定,而且在调试、安装、维护等方面非常方便简单。维护人员不需要打开机箱,

RAID详解-AMD篇

RAID详解-AMD篇 前言、RAID模式简介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若干个单独的硬盘组成一个逻辑的磁盘。 中文一般叫做磁盘阵列。 常见的RAID模式有5种:RAID 0,RAID 1, RAID 5,RAID 10,JBOD 1、RAID 0(串列)就是把2个(2个以上)硬盘串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是原来的2倍(或2倍以上)。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2个硬盘,每个硬盘写入一半,读出时也是从2个硬盘读取,所以速度比单个硬盘快。RAID0是提高硬盘速度。 2、RAID 1(镜像)就是把2个(2个以上)硬盘并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不变,一个硬盘是另一个硬盘的镜像。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2个硬盘,每个硬盘写入同样的数据,当一个硬盘有故障,另一个硬盘可以继续工作,更换故障硬盘后,便向新硬盘复制

数据,继续保持2个硬盘存储相同的数据。RAID1是保证数据安全。 3、RAID 5(交叉分布奇偶校验的串列)至少要3个硬盘组成,向硬盘写入数据的同时还写入数据的奇偶校验。速度与2个硬盘的RAID0一样,容量是2个硬盘之和,当其中一个硬盘有故障,更换硬盘后可以恢复这个硬盘的数据。RAID5是既提高速度又保护数据安全。 4、RAID 10(串列和镜像)至少要4个硬盘,就是每2个硬盘组成串列后再做镜像。RAID10的容量是2个硬盘容量之和,其中任何一个硬盘有故障,系统都可以正常工作,当更换硬盘

后就像这个硬盘恢复原来的数据。RAID0是既提高速度又保护数据安全。 5、JBOD严格说不是RAID,它是可以把不同容量的硬盘串连成一个大的逻辑盘,与RAID0

各种RAID的工作原理

各种RAID的工作原理 通常称为:RAID 0, RAID1, RAID2, RAID3,RAID4, RAID5,RAID6。每一个RAID级别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奇偶校验"定义为用户数据的冗余信息, 当硬盘失效时,可以重新产生数据。R AID 0: RAID 0 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没有数据冗余。R AID 0 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上。 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 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整个数据。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R AID1: RAID1通过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两对分离的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R AID1可以提高读的性能, 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RAID1是磁盘阵列中费用最高的, 但提供了最高的数据可用率。 当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自动地交换到镜像磁盘上, 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R AID2: 从概念上讲, RAID2 同RAID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然而RAID2 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

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 使得RAID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3: 不同于RAID2, RAID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如果一块磁盘失效, 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 但对于随机数据, 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R AID4: 同RAID2, RAID3一样, RAID4, RAID5也同样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 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 AID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 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 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在商业应用中很少使用。R AID5: RAID5没有单独指定的奇偶盘, 而是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于所有磁盘上。在RAID5 上, 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 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3 与RAID5相比, 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5来说, 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 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5 中有"写损失", 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 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R AID6: RAID6 与RAID5相比,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

磁盘阵列简介

磁盘阵列简介 磁盘阵列简称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 ID),有“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故障硬盘内的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磁盘阵列的由来: 由美国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字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柏克莱大学研究其研究目的为,反应当时CPU快速的性能。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 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 gical data redundancy),而产生了RAID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 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ce,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磁盘阵列,时势所趋: 自有PC以来,硬盘是最常使用的储存装置。但在整个计算机系统架构中,跟CPU与RAM来比,硬盘的速度是PC中最弱的设备之一。所以,为了加速计算机整体的数据流量,增加储存的吞吐量,进阶改进硬盘数据的安全,磁盘阵列的设计因应而生。 硬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其容量已达1500GB以上,转速到了1万转,甚至15000转,而且价格实在是很便宜,再加现在企业流行建造网络,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每个公司建构网络的主要目标。所以,利用局域网络来传递数据,服务器所使用的硬盘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容量大、速度快之外,稳定更是基本要求。基于此因,磁盘阵列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在个人计算机上。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1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 本文将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磁盘阵列(raid分类介绍)

磁盘阵列 RAID 概念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1]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RAID级别 1、RAID 0 最少磁盘数量:2 Striped Disk Array without Fault Tolerance(没有容错设计的条带磁盘阵列) 原理: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优点:极高的磁盘读写效率,没有效验所占的CPU资源,实现的成本低。 缺点:如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补救。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用途:RAID 0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人们使用。 2、RAID 1 最少磁盘数量:2

Mirroring and Duplexing (相互镜像) 原理:RA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 优点:理论上两倍的读取效率,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 缺点:对数据的写入性能下降,磁盘的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50%(使用两块盘的情况下),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用途:RAID 1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3、RAID 0+1 最少磁盘数量:4 且必须为偶数( 两个RAID0 组成RAID1) 原理:从RAID 0+1名称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是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在我们单独使用RAID 1也会出现类似单独使用RAID 0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用两个RAID0 组成RAID1,兼顾了RAID0和RAID1的优点。

磁盘阵列图解教程

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磁盘阵列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 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 本文将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 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 可以提供 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 操作系统可以实现 RAID 1 功能。软件阵列 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Silicon Image SIL3112A 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 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 RAID 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 RAID 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级别简介

RAID(磁盘阵列) 【内容导航】 ?第1页:RAID基本介绍 ?第2页:RADI 0 ?第3页:RAID 1 ?第4页:RAID 10或RAID 0+1 ?第5页:RAID 3 ?第6页:RAID 5 ?第7页:RAID 6 ?第8页:RAID 7 ?第9页:RAID 5E和RAID 5EE ?第10页:Matrix RAID ?第11页:NV RAID ?第12页:RAID 1E、RAID DP、RAID ADG ?第13页:产品详细信息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实际上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磁盘阵列”。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数据备份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备份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速度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动数据备份。 RAID技术的两大特点: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于这两项优点,RAID技术早期被应用于高级服务器中的SCSI接口的硬盘系统中,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机的CPU的速度已进入GHz 时代。IDE接口的硬盘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盘。这就使得RAID技术被应用于中低档甚至个人PC机上成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盘阵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电脑中的RAID卡来实现的。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从 RAID 0 到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另外,还有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与RAID 1的组合),RAID 50(RAID 0与RAID 5的组合)等。不同RAID 级别代表着不同的存储性能、数据安全性和存储成本。但我们最为常用的是下面的几种RAID形式。

磁盘阵列技术介绍

磁盘阵列技术介绍 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 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 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几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内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hard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through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cache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taskingenvio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般高性能的磁盘阵列都是以硬件的形式来达成,进一步的把磁盘快取控制及磁盘阵列结合在一个控制器(RAIDcontroler或控制卡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解决人们对磁盘输出入系统的四大要求: (1)增加存取速度, (2)容错(faulttolerance),即安全性 (3)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 (4)尽量的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电脑的整体工作性能。 2.磁盘阵列原理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level,RAID是Redunde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的缩写,而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

常见服务器介绍和RAID

常见服务器品牌: DELL HP IBM 浪潮 联想 宝德 常见服务器类型(外形): 塔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1U、2U 刀片服务器: 所谓刀片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板载"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块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并同时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

其它服务器类型:X86服务器\小型机\等,根据所使用的CPU确定所支持的操作系统. 还有:入门级服务器等 Raid 软件Raid:基于操作系统 硬件Raid:基于Raid卡 一.Raid定义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

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 倍。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有以下特点: (1)、RAID 1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

RAID简介

RAID简介 内嵌微处理器的磁盘子系统通常称为R A I D系统。R A I D阵列的可用容量总小于成员磁盘的总量。一、RAID 0(分块)是简单的、不带有校验的磁盘分块,本质上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R A I D,因为它并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冗余。假如RAID 0的磁盘失败,那么,数据将彻底丢失。为了在RAID 0情况下恢复数据,唯一的办法是使用磁带备份或者镜像拷贝。 二、RAID 1(镜像)是非校验的R A I D级。 三、RAID 2(专有磁盘的并行访问)的定义涉及R A I D控制器中的错误校验电路。这个功能已经被集成到磁盘驱动器中,虽然便宜,但效率却不高。因此, RAID 2没有形成产品。 四、并行访问R A I D都属于R A I D 3。R A I D 3(使用专有校验磁盘的同步访问)子系统将数据分块存放到阵列中的所有驱动器,将校验数据写到阵列中的一个另外的校验磁盘, R A I D 3被认为是校 镽 A I D。 五、RAID4(使用专用校验磁盘的独立访问)是一种独立访问的R A I D实现,它使用一个专用的校验磁盘。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4有更大量的分块,使多个I / O请求能同时处理。虽然它为读请求提供了性能的优势,但RAID 4的写开销特别大,因为在每次读、修改和写周期中,校验磁盘都被访问两次。 六、RAID 5(使用分布式校验的独立访问)是一个独立访问的R A I D阵列,校验数据被分布在阵列中的所有磁盘。换而言之,即没有一个专有校验磁盘,因而,没有像RAID 4一样的写瓶颈。 七、RAID 6(使用双校验的独立访问)提供两级冗余,即阵列中的两个驱动器失败时,阵列仍然能够继续工作。 RAID 1: 就是我们常说的“磁盘镜像”,通过在阵列里的一个硬盘上完全复制相同数据的方式来提供对数据的充分保护。如果其中一个硬盘毁坏,另外一个硬盘将提供精确的,完全相同的数据,RAID系统将切换到镜像的硬盘继续使用,对用户而言,数据并没有丢失。 这种镜像系统不好的地方是数据的存储速度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磁盘利用率低。然而,它提供对管理者而言最简单有效的保护,当一个硬盘失效时,阵列管理软件会直接将数据请求切换到有效硬盘上。

各种RAID的工作原理

各种RAID的工作原理 RAID是通过磁盘阵列与数据条块化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数据可用率的一种结构。IBM早于1970年就开始研究此项技术。RAID 可分为RAID级别1到RAID级别6, 通常称为:RAID 0, RAID 1, RAID 2, RAID 3,RAID 4, RAID 5,RAID6。每一个RAID级别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奇偶校验"定义为用户数据的冗余信息, 当硬盘失效时,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RAID 0:RAID 0 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没有数据冗余。RAID 0 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整个数据。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 RAID 1:RAID 1通过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两对分离的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RAID 1可以提高读的性能, 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RAID 1是磁盘阵列中费用最高的, 但提供了最高的数据可用率。当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自动地交换到镜像磁盘上, 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2:从概念上讲, RAID 2 同RAID 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然而RAID 2 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 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不同于RAID 2, 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 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 但对于随机数据, 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 4:同RAID 2, RAID 3一样, RAID 4, RAID 5也同样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 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 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 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在商业应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没有单独指定的奇偶盘, 而是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于所有磁盘上。在RAID5 上, 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 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 与RAID 5相比, 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 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 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 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 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 6:RAID 6 与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 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 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RAID 6 的写性能非常差, 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大容量”硬盘的价格还相当高,解决数据存储安全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磁带机等设备进行备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查阅和备份工作都相当繁琐。1987年,Patterson、Gibson和Katz这三位工程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题为《A Case of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方案)》的论文,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驱动器进行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这一设计思想很快被接受,从此RA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存储进入了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的新时代。 磁盘阵列对于个人电脑用户,还是比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盘阵列似乎还停留在这样

RAID介绍大全

RAID卡的功能就是管理所有硬盘, 不在由主板总线管理 RAID卡有驱动,驱动放置在安装盘上,安装OS时选择相关RAID卡后指出驱动路径,即可安装 ------YRP 20190411 RAID0: 1.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 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通过RAID 0可以获得更大的单个逻辑盘的容量,且通过对多个磁盘的同时读取获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虑的是磁盘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个磁盘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不保了。 2. 优点:硬盘读写速度高,所有raid里最快, 缺点: 可靠性降低,容量等于硬盘总之和。无冗余功能,一块坏,数据全无. 建议:做raid0 可以提供更好的容量以及性能,推荐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使用,必须同类型的盘(都是SAS或STAT,也不能混合SSD)3. 至少2块硬盘 RAID1: 1. 又称镜像方式,也就是数据的冗余。在整个镜像过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盘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用来存放同样的数据)。同RAID 0 相比,RAID 1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容量减半、速度不变。 2. 优点: 镜像,高安全性. 缺点: 容量减半、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 速度不变没有提升. 建议:对数据安全性比较看着,性能没有太高要求的人使用,必须同类型的盘(都是SAS或STAT,也不能混合SSD)。 3. 至少2块硬盘,好像宝德服务器RAID卡为LSI2308+-IR的只能2块LSI2308+-IR,第三块认不到。 RAID10: 1. 为了达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现了RAID10(或者叫RAID0+1),可以把RAID10简单地理解成由多个磁盘组成的RAID0阵列再进行镜像, 条 带化+镜像。 raid10是2快硬盘组成raid1,2组raid1在组成raid0,所以必须需要4块硬盘。 2. RAID0+1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0+1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 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 3. 优点:利用了 RAID 0 极高的读写效率和 RAID 1 较高的数据保护,兼顾安全性和速度。基础4盘的情况下,允许对柜盘2块故障,随 着硬盘数量的提升,容错量也会相对应提升。这是raid5无法做到的。 缺点:对盘的数量要求稍高,3块起(在实验室的宝德服务器的LSI2308+-IR试过3张盘直接起RAID10,它可能是盘1与盘2做的RAID1,再与盘3做的RAID0,因此盘3就不能坏)磁盘使用率为一半。 做raid10时(以四块硬盘为例,0号和1号硬盘为一组,2号和3号硬盘为一组),如果0号和1号硬盘(或者2、3)同时损坏,则raid0就不存在,从而导致整个raid10遭受破坏,所有数据可能丢失;如果0号和2号硬盘(或者0、3;1、3;1、2)同时损坏,此时及时替换已损坏硬盘,还可以挽救数据; 建议:硬盘数量足够的情况,建议riad10. 必须同类型的盘(都是SAS或STAT,也不能混合SSD) 宝德韩工说:新RAID卡做raid10可以一步完成,老卡才会先做两个raid1,再做raid0,来形成raid10. 有的RAID卡只能做2个Raid,因此有了两个RAID后,可能连创建和查看raid的界面都不会出现。RAID3: 1. 都是校验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块磁盘存放校验数据。由于任何数据的改变都要修改相应的数据校验信息,存放数据的磁盘 有好几个且并行工作,而存放校验数据的磁盘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了校验数据存放时的瓶颈。 RAID 5的。 RAID5: 1. 工作方式是将各个磁盘生成的数据校验切成块,分别存放到组成阵列的各个磁盘中去,这样就缓解了校验数据存放时所产生的瓶颈问 题,但是分割数据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价 2. 它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其

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简介 RAID是通过磁盘阵列与数据条块化方法相结合, 以提高数据可用率的一种结构.IBM早于1970年就开始研究此项技术.RAID 可分为RAID级别1到RAID级别6, 通常称为: RAID 0, RAID 1, RAID 2, RAID 3,RAID 4, RAID 5,RAID6.每一个RAID级别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奇偶校验"定义为用户数据的冗余信息, 当硬盘失效时, 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RAID 0: RAID 0 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 没有数据冗余. RAID 0 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上. 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 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磁盘失效, 将影响整个数据.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 RAID 1: RAID 1通过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 在两对分离的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RAID 1可以提高读的性能, 当原始数据繁忙时, 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RAID 1是磁盘阵列中费用最高的, 但提供了最高的数据可用率. 当一个磁盘失效, 系统可以自动地交换到镜像磁盘上, 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2: 从概念上讲, RAID 2 同RAID 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 然而RAID 2 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 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 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 不同于RAID 2, 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如果一块磁盘失效, 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 但对于随机数据, 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 4: 同RAID 2, RAID 3一样, RAID 4, RAID 5也同样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 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 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 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 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在商业应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 RAID 5没有单独指定的奇偶盘, 而是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于所有磁盘上. 在RAID5 上, 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 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 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 与RAID 5相比, 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 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 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 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 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 6: RAID 6 与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 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 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 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 但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 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 RAID 6 的写性能非常差, 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RAID1--5技术详解(上) 2002年09月11日 来源:TOM 科技 gsm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计算速度和性能的要 求也逐渐提高。在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中,CPU和内存的作 用固然重要,但是数据存储设备性能的好坏和速度的快慢也直 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表现。本文所要讲解的RAID技术起初主

常见服务器介绍和RAID

常见服务器品牌 DELL HP IBM 浪潮联想宝德常见服务器类型(外形): 塔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1U、2U 刀片服务器:所谓刀片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板载"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 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块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并同时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 刀片" ,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

其它服务器类型: X86服务器小型机等, 根据所使用的CPU确定所支持的操作系统. 还有:入门级服务器等 Raid 软件Raid: 基于操作系统硬件Raid: 基于Raid 卡一.Raid 定义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 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 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

RAID 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 数据分条技术。RAID 0 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 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 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 倍, 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 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 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 倍。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 RAID 1 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 有以下特点: (1)、RAID 1 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 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 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 和RAID1 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 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 4 个硬盘。 4、RAID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