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年至1433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年至1554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1.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再到官私并举的过程。

.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注】①廨: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②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妖贼唐宇之寇.东阳寇:侵犯

B.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阴:暗中,私下里

C.僧珍固.请充使固:本来

D.僧珍昼直.中书省直:当值、值班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

B.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

C.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

D.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5分)

答:

(2) 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的诗歌,完成8-9题。

扬州访汪辰初

钱澄初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8.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9.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在《荆轲刺秦王》中,“,”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慨悲歌后的反应。

(3)《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身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个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个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看,这是文物局证明,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

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B-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停船是不可能的。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这里是禁停区。停船违反交通法。停船大家都不高兴。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改我们的笔杆子哩!”

“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一贯道徒呢!”

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吗?”

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

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

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剑没求着,却捞上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又一站,又打捞一次……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载在各大报上。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记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这个特写镜头,有作者对其剑术缺陷的讽刺,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

B.总体上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与古代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相比,既有坠剑、刻舟、求剑等相同的情节,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相同主旨。

C.出口转内销、保险、飞毛腿、爱国者、公款吃喝、吉尼斯、正大综艺等等,无不是我们时代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众生万相。

D.作者通过“贵客”和“船长”之口,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当今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心态。

E.“贵客”和“舰长”,没有姓名,也没有进行相貌特征的描述,把重点聚焦于他们夸张式的语言、荒诞的行为上,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2)船长“在船帮上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3)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探究这篇小说的思想意蕴。(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欲重整山河,复兴祖国

力平

周恩来,字翔宇,别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淮安这个地方,文化发达经济繁华,既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又有鸦片战争中抗英英雄关天培的祠堂。周恩来“少游江淮,纵览名胜”,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上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小时候读章太炎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他曾在林则徐写给关天培祠的挽联前默默哀悼。后来,1939年周恩来回绍兴,谈到团结抗战时,还谈到祠前的对联,勉励大家勿忘关天培的气节。

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精明强干,周恩来从小就耳濡目染。他在不满一周岁时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词,和南宁梁红玉在淮安抗击金兵,西汉时淮安名将韩信乞食漂母到建立汉业;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熏陶着他幼小的心灵。他的乳母蒋氏,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

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本来已经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堕入了清贫困苦的境地。两个母亲相继死亡,父亲为了生活而长年在外谋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周贻谦到奉天(今辽宁省),进银川(今铁岭)银冈书院读书,半年后,转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

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他是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后来自觉参加革命的。

1913年春天,周恩来身穿一件褪色的蓝布长衫,来到天津,入南开学校读书。天津旧称天津卫,是捍卫中国京都的门户,南开学校是一所仿照欧美方式开办的私立学校,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他在这里上了四年学,汲取了近代教育的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考官费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了他的一贯志愿。周恩来是一个扎实、谨慎的青年,他需要认真考察一番。当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既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繁华世界,更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饥饿和失业大军,军国主义分子叫嚣着要侵略中国。看到这样的现实,周恩来抛弃了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了。周恩来在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十月革命的介绍,以极大热情关注俄国革命的发展。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影响着周恩来的思想,周恩来的思想开始变化,正如他在诗句中所说:“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决定“返国图他兴”。他于1919年4月回到中国,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了游行示威。

这年11月,日本驻福州领事指使歹徒打死打伤中国学生和警察,并令驱逐舰侵入中国海域,派水兵登陆挑衅。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镇压学生。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在牢房中,他们没有屈服,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周恩来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据当时的《检厅日录》记载:

1920年5月14日议决“由周恩来介绍马克思学说”。

5月28日“周恩来讲马克思学说,历史上经济组织的变迁同马克思传记”。

5月31日“由周恩来讲马克思学说,唯物史观”。

6月2日“仍由周恩来讲马克思学说,唯物史观的总论同阶级竞争史”。

6月4日“仍由周恩来续讲马克思主义——经济论中的余工余值说”。

6月7日“周恩来续讲马克思的学说”。

这说明,五四时期,周恩来已经在系统地宣传马克思的学说。他是我国有数的几个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之一。

经过周恩来等在狱中斗争和狱外爱国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反动政府终于把被拘的学生全部释放了。

半年的牢狱生活,使周恩来更加坚定、凝练,观察问题、考虑问题更加深刻了。他深深感到苦难的中国需要有根本的改造,而改造必须有更加强大的社会力量,要“到民间去”,进行“农工组织之运动”。

1920年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察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周恩来“少游江淮,纵览名胜”,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上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小时候读关天培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

B.他曾在林则徐写给关天培祠的挽联前默默哀悼。1939年周恩来回绍兴,谈到团结抗战时,还谈到祠前的对联,勉励大家勿忘关天培的气节。

C.母亲万氏教周恩来认字诵诗并给他讲南宁梁红玉在淮安抗击金兵,西汉时淮安名将韩信乞食漂母到建立汉业;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故事,熏陶着他幼小的心灵。

D.五四时期周恩来已经在系统地宣传马克思的学说。他是我国有数的几个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之一。

E.本文主要讲述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的生平经历,在南开时,周恩来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中学毕业之前的周恩来进步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概述。(6分)

(3)周恩来为什么要到日本去,要到法国去?请简要分析。(6分)

(4)周恩来和鲁迅,一个是伟大的领袖,一个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人生经历给了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水在流淌时是不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在的,它们都懂得的道理,所以它们是快乐的。

(2)“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

(3)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揪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

A、安之若素雪上加霜熟视无睹

B、随遇而安釜底抽薪视而不见

C、随遇而安雪上加霜视而不见

D、安之若素釜底抽薪熟视无睹1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读诗有三忌:一忌不可囫囵吞枣,看不细致;二忌不要管中窥豹,挂一漏万;三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注解。

B.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

C.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

D.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15. 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以灵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 ①a②a

B. ①a②b

C. ①b②a

D. ①b②b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维生素过去叫做“维他命”,①,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20余种,包括维生素A、B、C、D、K等。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病、神经炎、糙皮病等。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仿照小诗(一)的手法,另选对象,写一组诗句,要求字数、结构与原诗大体相同。

(一)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它们不仅仅让你难以忘怀,更多的是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要有心理描写。③要有细节渲染。④要发掘出事件的价值、意义。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命题人:定南中学李财胜(153********)皮宁兵(189********)

审题人:寻乌中学钟艳玉(134********)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1.B(应为官营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

2.D(A“完全改变……生活方式”表述绝对化。B原文的表述是“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C“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无中生有。)

3.C(A“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文中无据。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文中无据。D 所以“各国政府”只是“试图在本地大量生产瓷器解决财政危机”,文中不能看出“走出了金库空竭的窘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固,坚决)

5.B(根据大意及提示性词语断句)

6.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7.(1)武帝想派使者到襄阳,希求得到梁州的音讯,众人没有谁敢去。吕僧珍却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当天就独自驾着一条船上路。(问,音讯;莫,没有谁;固,坚决;舸,驾船:分别1分。句意1分。)

(2)(吕僧珍)公平对待属下,不对亲人徇私情。他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就放弃贩葱这一职业想要在州府求得官职。(率,带领,率领,引申为对待;亲戚,亲人;从父兄,堂兄;(吕僧珍)省略句:分别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2分)②以“草”“花”相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3分)9.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2分)②寻访不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2分)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0.(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C E(选E项给3分,选C项给2分,选D项给1分,选A、B不给分)

【解析】A项,“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理解错误,并没有表现出对宝剑落水的遗憾。B项,“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主旨”错,“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不是这篇小说的主旨。D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错,小说是单靠对话展开故事的。

(2)①从情节结构来看,这个情节使船长摆脱了贵客的纠缠,也为下文双方讲价、旅客捞剑等一系列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②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表现了船长的圆滑而富有心机。③从表达效果来看,给小说融入了荒诞、幽默的色彩,突出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虚荣心理,作秀。从“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来看,贵客并不是一个舞剑者。②华而不实,吹牛。他虚构宝剑经历、夸饰自己的日常生活,语言极度夸张。③贪图钱财,自私。中途要求为自己捞剑而停船,为打捞费与船长讨价还价。(每点2分,其它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4)作为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它的思想意蕴是深广的、多方面的:①讽刺社会生活中通过炒作造势来谋取私利的阴暗心理。船长明知找不到那把剑,却仍然在船上刻下标记、标明捞剑价码,吸引船客参加打捞,其目的就是通过造势谋利。②讽刺社会生活中严重的趋利现象,大家明知捞不到那把剑,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跳江捞剑,人们惦记的不是捞剑的本身,而是附着在捞剑这件事上奖金。③讽刺现实生活中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心理,获取了私利的船长被误传培养教育了大批潜水能手,事迹广为流传,是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结果。(一点3分,两点6分,三点8分,其它分析合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D B(选D项给3分,选B项给2分,选E项给1分,选A、C不给分)

【解析】A项,“他小时候读章太炎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不是关天培的。C 项,是过继母陈氏给他讲故事。E项,“为了中华之崛起”的誓言是在沈阳读小学时所说,并非在南开就读时所说,原文中半年后,转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级小学堂。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也就是说周恩来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是在读沈阳东关模范小学堂时说的,而不是在南开。

(2)①周恩来的出生地——淮安,名家辈出,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②三位母亲的影响:母亲万氏,精明强干,周恩来从小就耳濡目染;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乳母蒋氏,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③家庭的磨难,他不到10岁,母亲去世,父亲在外谋事,自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④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⑤入南开学读书破万卷,汲取了近代教育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4点给6分)(3)①他需要到日本去考察军国主义到底能不能救国。②十月革命爆发,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影响着周恩来的思想,他的思想开始变化。③1919年4月回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④周恩来在监狱中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深深感到苦难的中国需要有根本的改造,要到民间去。⑤五四时期,周恩来在系统地宣传马克思的学说。⑥1920年去法国,是为了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4点给6分)

(4)①周恩来和鲁迅都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周恩来抛弃了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而鲁迅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明治维新后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叫嚣着要侵略中国。周恩来抛弃了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鲁迅去日本学医,想拯救人民的生命,当他看到麻木的中国看客时,他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的灵魂。(4分)

②我们高中生高考填报志愿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己喜爱哪门学科,擅长哪种技能,要遵从自己的意愿与实际,而不是一味地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志向,这样既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可以为祖国、人民服务,不至于造成人才浪费。(4分)(能结合人生实际谈,言之有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安之若素”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雪上加霜”雪上还加上一层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调。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熟视无睹”强调看的次数多。“视而不见”既可指看到的次数多,也可以是只看到过一两次。)

14. B( A否定不当。C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单位”改为个人。D项成分残缺,在“学雷锋”前加上“开展”或“参与”。)

15.B(①句反映了读诗的思维逻辑,通过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形象,借助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意境。②句注意与前一句的句式对应。)

16.(6分)①顾名思义②但它对人体却发挥着重要作用③甚至有时还会引起一些疾病(每句2分)

17.(5分)示例一: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沙漠模糊了视线/绿洲一定为你存在

示例二: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冬雪覆盖了大地/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六、作文(60分)

18.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命题作文的审题总体来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和体裁,注意词眼、修饰语、中心语,把握象征义、比喻义。

此次作文是一个偏正短语式的标题,短语的两个词是“心海里的”“那朵浪花”,结合材料,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去思考、体味,那些难以忘怀的、撞击过心灵的、曾给过他们温暖、帮助、鼓励、启迪的一件往事、一位朋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那朵浪花”,它可以是一些平凡的人、细微的事,也可以是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风景、情感……,“心海里的”,是要有真情实感,突出触动过心灵的,难以忘怀的……

行文过程中要注意:(1)精心选材,叙述详略得当。(2)主题明确,要有真情实感,发掘出事件的价值、意义。(3)要有心理描写、细节渲染(4)语言简洁流畅。(5)书写整洁美观。

【参考译文】: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县人,世代居住广陵,家里很贫寒。在梁文帝(萧顺之)那里作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魁伟,同僚都很敬重他。唐宇之进犯东阳,梁文帝(萧顺之)率兵东讨,让僧珍主管行军各局的事务。僧珍家在建阳门东,自从领受命令担当职务后,每天从建阳门过,都不进自己家门。梁文帝(萧顺之)因此对他更加了解信任。司空陈显达出兵沔阳北,看到他,招呼他人座,对他说:"你有贵人相,最终也不会遭贬抑,要好好努力。"

(南齐)建武二年,北魏的军队南侵,五路大军同时进击。梁武帝率军援救义阳,吕僧珍跟随在军中。当时长沙的宣武王作梁州刺史,魏军围攻几个月,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了。武帝想派使者到襄阳,希求得到梁州的音讯,众人没有谁敢去。吕僧珍却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当天就独自驾着一条船上路。等到到了襄阳,催促派遣兵马支援,并且得到宣武王的书信而回,武帝十分赞赏他。

武帝任命他为中兵参军,把他当作得力的亲信。吕僧珍私下里养敢死兵士,归附他的人很多。武帝很注意召集勇武的猛士,士大夫和普通百姓都紧紧跟随他,手下会集了一万余人。武帝于是令人在城西的空地巡行,准备在那里建屋千间做这些人的住所。砍伐了很多竹木,沉到檀溪中,堆积的茅草像山丘一样,都没有用到。只有吕僧珍知道其用意,于是私下准备好几百只船桨。等到武帝起兵,全部拿檀溪中的竹木装造为船舰,用茅草盖顶,都很快就完成了。大军将要出发,各位将领需要很多橹,吕僧珍就把先前预备好的船桨拿出,每只船给两只,争抢才得以停息。

天监四年,(武帝)大举北伐,从此(军机之事日渐增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办公,夜里返回秘书省。天监五年凯旋而回,以原来的官职受爵太子中庶子。吕僧珍离家已久,上奏请求回去扫墓,武帝想使他在本州显示荣耀,于是授予他南兖州刺史的官职。吕僧珍在任期间,接见士大夫时,迎送的礼数超过规定,他公平对待属下,不对亲人徇私情。他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就放弃贩葱这一职业想要在州府求得官职。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呢!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家的老宅在街市北面,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督邮官署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任南兖州刺史一百天,又征召他为领军将军,仍像先前那样在秘书省办公。吕僧珍功勋卓著,成为武帝的心腹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每当侍奉武帝身边,总是敛神屏息,非常恭敬谨慎,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有一次因酒醉后才取一个柑子吃了,武帝眉飞色舞地说:“你这是大有进步啊。”天监十年,得了重病,死在领军的官舍里。谥号为忠敬。武帝很痛惜,常常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