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时期的中国诗词文化与古典园林意境探究

不同时期的中国诗词文化与古典园林意境探究

西庄的复建及文化传承有所帮助,让这盛世庄园以已崭新的姿态再次屹立于繁盛的天津,重塑天津历史

文化的丰碑。

(收稿:2017-04-12)[1]张绍祖.天津历史文化的坐标———水西庄[J].城市,1993,01:31-32.[2]席丽莎.“众流归海下津门,揽胜名区萃一园”———天津查氏水西庄园林复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01:9-12.

[3]叶修成.清代天津水西庄考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44-50.

[4]陈玉兰,项姝珍.天津查氏水西庄诗人群的文化心态及雅集内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06-112.

[5]项姝珍.天津查氏水西庄文献活动略论[J].图书馆学刊,2015,08:123-125.

[6]项姝珍.天津查氏水西庄雅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7]王小恒.论津门查氏的遭际、心态及其水西庄的营建———以查为仁为中心[J].图书与情报,2013,05:140-144.

[8]周云,宗绍强,李莹.近村近郭水西庄曲院掩映通修廊———记天津市历史名园水西庄[J].中国园林,2006,12:69-71.[9]张兵,王小恒.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清代雍、乾之际文坛走向[J].西北

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42-49.

[10]孙爱霞.水西庄文学成就之于水西庄重建的意义[J].中国地名,2013,11:76-77.

[11]张亦弛.从文人纪事题咏看康雍乾时期天津盐商私家园林的转折[J].中国园林,2013,06:87-91.

[12]孙爱霞.津门风雅水西遗———《癸酉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研究[J].理论界,2009,06:128-130.

[13]曹磊,席丽莎.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记天津历史名园查氏水西庄[J].新建筑,2014,04:154-157.

[14]张文琴.天津查氏水西庄善本古籍叙录[J].图书馆学刊,2009,10:89-91.

[15]张文琴.天津查氏水西庄文献考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9:81-83.

[16]宋春兰.中华名园与文化遗产保护———由天津水西庄遗址及其管理委员会想到的[J].文物世界,2008,03:70-71.[17]刘尚恒.天津查氏水西庄研究文录[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128.

赵佳丽,河北承德,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风景园林设计。

杨传贵,建筑学院教授,博士。

不同时期的中国诗词文化与古典园林意境探究

詹红星,唐熙媛,吴永彬*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绘画、诗歌、雕刻、花木、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园林中常借助楹联、匾额、碑刻、题咏、雕刻等诗

词、文字等载体,描叙园林中某一个视野或某一时刻看到的景,引导游览者进行联想与想象,从而更好地欣赏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不同时期的造园特点各异,诗词文字的表达也不近相同。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园林诗词与园林意境分析,以期对当下园林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同时期;诗词;文化;意境;古典园林

林、西方园林、西亚园林为世界三大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意境美,发展成自然山水园林;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林和法国园林为代表,把园林当作建筑的附属和延伸,强调轴线、对称,发展成具有理性几何图案美的园林。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之美不同于西方艺术中的理性艺术审美,中国古典园林侧重的是意境营造。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中,通过园林中某一个时刻的或者某一个视野看到的景点,运用诗词等文字描绘出一种意境,传递作者的思想。

通过诗词文字营造意境,描述景观的文字带有明显的感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奔腾而过,“春水”本该是美好的希望,春色本该生机勃勃,而诗词中的江水却与忧愁对应。一句“愁”,将读者带入伤春。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农家小院景观,夕阳西下瘦马人家,诗人营造出荒凉与哀伤的基调。运用诗词文字营造意境景观,引入创作者的情感,通过景观要素营造园林景观。一花一叶别有用意;一路一亭皆是匠人之心,园林中诗词与景观紧密联系。

刘敦祯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作为历史珍贵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有其世界地

位,这是学者们所公认的。古典园林意境的影响所及,不但到达朝鲜、日本,还远及18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造园史的渊源之一[1]。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其高超的设计手法,无论是建筑、园路、植物、还是园林中的诗词文字、楹联牌匾等均参与到设计中。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提到:“造园如使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诗文比作造园,通过做诗的严谨来造园,在园林的造园过程中追求意境美[2]。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存在对当时的文学、哲学、艺术产生不小的影响。园林当中的意境更是代表文人墨客、造园主人理想家园的生活状态[3]。园林诗词与园林意境息息相关,造园家运用相关技巧来营造园林意境,从而让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陈从周先生曾说:“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必求其本,追其源。”笔者就中国古典园林各个时期的园林特点与园林中的诗文题词进行简单介绍,依据不同时期的造园特点来分析当时的园林诗歌与园林意境的联系。

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东方园2017年第8期现代园艺9

3?万方数据

2

不同时期的园林诗词与其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重要阶段主要分为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园林代表特点分别是建筑宫苑园林、自然山水园林、写意山水园林、文人山水园林。早期园林形式始于夏、商、周时期的“台”、“囿”。囿,中国古代帝王进行狩猎游乐之所。囿中建筑为台[4]。在我国封建皇权统治下,皇家园林从一开始就占据主角地位,文人士大夫等退隐江湖兴起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规模、形式不近相同,借以描绘园林中的诗词、文字等表现也相同。2.1建筑与诗词———秦汉时期的园林

秦汉时期的阿房宫、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大多是以建筑为主导,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发展重要的阶段,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一是园林范围之广,延续数百里,保留了“囿”狩猎的功能。二是宏伟的建筑组群。宫中有苑、苑中有宫,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一一相连。园林以建筑为主导,以皇家园林为优势,文字诗词描写多以建筑宫殿气势、规模为主。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家园林景观“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气势、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由此可见当时的皇家园林发展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2.2山水诗、山水画———魏晋园林

从秦汉利用自然的园林发展模式到魏晋模仿自然环境的园林营造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追求自然景致特点与时代背景一致。此时的政治环境动荡不安,文人多放荡不羁,士大夫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北魏张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谢灵运《山居赋》同样也是刻画自然园林。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之景,不仅在诗词画作中描写山川、河流,突出表现园林自然景观,同时在创作中还涉及到园林景观的营造手法。如表现悠然自在的归隐田园生活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庭院种植花木,远山与植物配置组合的自然景观。追求自然环境的同时,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是诗人憧憬的自然景观,其代表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意境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无数文人墨客追求的精神境界。2.3写意诗词———唐宋园林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在较小的境域中表现自然景观,追求诗情画意的园林环境,产生了写意山水园林。比较有代表的是写意诗人王维,其无论是园林还是诗词都具有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与画巧妙的结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中诗人追求诗意的园林,讲究的是意境的营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描写的是山林庭院中的暮色景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庭院园林景观,视野取景于更广阔的山林自然环境中的春草。园林庭院景观元素单一,诗人借景自然景观,春草明年会再绿,但是友人却不知何时能再归。寓情于景中,以景传情。诗歌是寄托感情的工具,诗人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园林恰好就是诗句中的内容。

园林集建筑、诗画、雕刻、花木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品。相关的诗歌、文学在记载造园的技法上的著作也较多,例如园林植物方面的专著有《洛阳花木记》《扬州芍药谱》同时推进园林建筑、山石、植物进一步发展。杜甫的《草堂记》、王维的《辋川集》等文学作品也同样介绍了造园的相关技法以及具体细节等。

2.4宛自天开———明清园林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此时的中国园林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于一体的园林形式。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形容园林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不同的欣赏者对其感受不同。而园林意境与其审美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明清时期园林集建筑、诗画、雕刻、花木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品。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和它高度的艺术成就,不是其孤立的亭、台、楼阁等形式之生动典雅,不在于古树名木的古朴婆娑,也不在于置石水景的变化多端,而是体现在它的整体空间意象魅力,于细微的景观中不经意呈现的景致,不是自然而胜似自然的山林意境[5]。

而园林意境的营造以意境的领悟为重,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带有明显名族特色,其内涵丰富、深刻,园林意境是历代造园家追求的核心,其文化价值,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内在魅力[6]。古典园

林中

图1苏州拙政园局部景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

现代园艺2017年第8期

9

4?万方数据

意境与诗词、绘画、雕刻密切相关,借助文字表达造园者的心境以及造景的意境,通常是诗歌描叙场景,欣赏者设身处地的结合自身的境遇以及心态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园林意境[7-9]。在这个场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景观元素,营造庭院景观之悲凉。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辽阔寂寥的大漠壮丽景观。

3意境的营造

意境的审美范畴包含人的感情。景物因人而胜慨,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物感触不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景物看法不一。而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景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景,使游览者能够触景生情,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10]。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始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造园多追求写意山水园林。如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和风景开发者。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仕途不顺之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山林中意境通过诗词变化,日出、云归、岩穴、佳木等营造自然景致,借景抒情。

中国古典园林中对于意境的营造依据造园者的体会,故大多是间接创作。造园家追求山水诗与山水画,因此意境的营造也是与山水景观有关,园林中配以湖石、佳木(图1)。营造山林中的归隐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意境,造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画境。

4园林诗词与意境

4.1升华园林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创作和表达,楹联、匾额、题名等文字、诗词不仅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构思,还可以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也通过诗词对园林景致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渲染和提示,由此成为园林空间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11]。

古典园林中较为常用的匾额、碑刻、对联、题咏、雕梁画栋、文学、绘画等手法进行造景[12],间接地通过文字描绘景致,营造意境。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清风、明月、我,独处轩中,静坐月下。苏州园林多是士大夫文人退居闹市中的归隐之所,文人讲究雅致与意境。园林中的楹联牌匾,成为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园林意境的精华所在。

题名与意境。苏州拙政园的湖山上种植梅树,其中建筑题名“雪香云蔚”,若不是题名刻字,游人难以想象梅花诗意。而通过诗文题字的提醒,游览者站在此处,踏着大雪,通过梅花的暗香才能找到观景之所。沧浪亭中“青山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是情。”刻石点明在此景此亭中一山一石在明月和清风下的生动。诗词表达诗人内心情感,运用诗词、建筑、小品、植物、以及光影等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

4.2点明园林主题

诗词命名与园林景观。苏州园林中的文人园林或言志、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例如“拙政园”、“沧浪亭”、“烟雨楼”、“狮子林”、“留园”、“怡园”等,诗词题名的园名表现园林的主题思想及造园追求。造园者不仅运用诗文点明全园主题,同时也是园主人寄托思想的载体。如“长留天地间”(苏州留园的寓意)、“可自怡斋”(苏州怡园)、园名之外的题咏同样运用文字表达造园者的志向,不过更多的是设计者将园林中某一处的园景与诗词题文结合,使欣赏者能更好的领悟。

诗词命名与自然景观。扬名中外的杭州西湖,西湖十景皆是运用诗词文字命名组成。“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十景中不仅有山水相依,更有文字相辅点缀,从而使纯粹的自然景色更加生动形象,引人注目。

5结语

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有其独特的造园特色,其中的意境正因为诗文、题字、刻石、楹联、匾额的引导,游览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到园林中蕴涵的“景外之情”、“弦外之音”,中国古典园林与园林中的诗词文字研究意义深远,研究内涵较多。本文就其中的二者的联系浅谈一二,希望为我国今后的现代园林建设以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收稿:2017-02-09

)[1]张春英,张秋英.传统园林与诗词艺术审美共通性略论[J].新学术,

2007,02:21-22.

[2]张莉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杜茵.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

学,2013.

[4]邬东璠,陈阳.诗意栖居——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J].中国园

林,2008,04:51-56.

[5]张滨,李世义.浅谈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关系[J].建筑与文

化,2014,01:107-108.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8]刘翠鹏.意在笔先融情入境——

—管窥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D].北

京林业大学,2004.

[9]谷光灿.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J].中国园林,2014(6):17-21.

[10]王建英.试论园林艺术的诗情与画境[D].东南大学,2005.

[11]肖和忠,张玉兰.浅谈我国古典园林中意境与诗词绘画的关系[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1):91-94.

[12]贾珺.北京私家园林的匾联艺术[J].中国园林,2008,24(12):76-78.

[13]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56-58.

[14]陈植.园冶注释[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5]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詹红星,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

园林植物应用

吴永彬(1972-),高级实验师,博士,副教授

2017年第8期现代园艺

95?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