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

2014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

2014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
2014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范例

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案例

课题:信息素养概念发展研究综述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黄梅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4 月18日

一、文献调研部分(获取综述的参考文献—精读全文)

1. 中(英)文切题(主要关键词出现在篇名中)期刊论文6篇

[1]金国庆.信息素养一词的概念分析及历史概述[J].国外情报科学,1996,01:26-33.

摘要:信息素养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比“信息”或“素养”这两个词的含义更为定性和复杂。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运用能力,或者说对信息知识可能的拥有。为了探究这个概念其含义的由来,并阐明要想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本文将分析70年代以来“信息素养”的几种定义;同时,通过从近期文献中这个词的最新动态的认识,概括说明图书情报领域中信息素养的未来设想。由于有大量的文献论及信息素养,因此,这里将只讨论几个主要定义,而且所涉及的文献仅限于美国;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将引出在荷兰所讨论的几个定义作为参考。

[2]桑迪·坎贝尔,肖永英,袁玉英.21世纪信息素质概念的界定[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06:83-87.

摘要:世界各地的学者对信息素质概念的界定付出了相当的努力,这些活动多数是由高等院校的实践人员进行的。怎样理解高等院校环境下的信息素质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信息素质概念加以认识的演变过程以及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实践领域的方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在界定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该文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3]王万良,樊磊.信息素质有助于抽象概念理解[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123-124.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环境和工具正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一种新的概念—“信息素质”被提出并逐渐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文章从最朴素、最简单的逻辑概念出发,研究了隐蔽在概念背后的涉及某些计算内涵的“信息素质”,并建构了高度抽象的概念,其构建过程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抽象概念有帮助,并且对原始概念和结果有一种新的理解。(相关文献)

[4]周均兵.信息素质的概念建构[J].图书与情报,2007,02:67-71.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信息素质概念的分析和比对,归纳出信息素质概念的三类构造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信息素质概念建构模型。

[5]姜安丽,沈洁.对护理专业本科生信息素质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02:7-9.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结合中国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界定了护理本科生信息素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分析法,提出了护理专业本科生信息素质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3部分组成,据每项构成要素的内涵,进一步细化分解成10项基本构成要素,初步构建了护理本科生信息素质结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得以确认,为制定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指标提供参考和依据。

[6] Addison, C. and E. Meyers (2013). "Perspective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18(3).(信息素质的展望:概念的理解框架)Information literacy, 40 years since the term was coined, remains a conceptually contested aspec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This paper us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identify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ir historical origins, and connection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actice. The three conceptualisations we identify from the literature are: 1)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age" skills, 2)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cultivation of habits of mind, and 3)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engagement in information-rich social practices. The goal of this synthesis is the creation

of a stronger, more united field of study, as well as a clearer alignment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exts where people employ and develop 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被创造至今已40年的一专业术语,仍然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争议及研究一个概念。本文利用有关信息素养的概念从历史渊源、以及连接图书馆与资讯科学实践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综述。这三个概念模型,我们可从文献中得出:1)信息素养作为“信息化时代”应具备的技能,2)信息素养应作为思维习惯来培养3)作为参与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的信息素养。这种合成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强大、更团结的领域研究,以及信息素养在正式和非正式的背景下,便于人们对应用和发展信息素养有更清晰的定位。

[7]Bawden, D. (2001).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 A review of concept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7(2): 218-259. (被引123次)(信息素质和数据素质:概念综述)

(2014-4-17 https://www.sodocs.net/doc/003623969.html,/arizona/bitstream/10150/105803/1/bawden.pdf)The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digital literacy' are described, and reviewed, by way of a literature survey and analysis. Related concepts, including computer literacy, library literacy, network literacy, Internet literacy and hyper-literacy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elucidated. After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literacy', which is then expanded to include newer forms of literacy, more suitable for complex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Some of these, for example library, media and computer literacies, are based largely on specific skills, but have some extension beyond them. They lead to general concepts, such a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digital literacy, which are based on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hough reliant on the simpler skills-based literacies.

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的方法对“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和述评。对相关概念,包括:计算机知识,图书馆素养,网络素养,因特网素养和超素养进行了讨论,及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性的介绍后,本文开头的“识字”的基本概念,然后扩展到包括新形式识字,更适合复杂的信息环境。其中的一些,例如图书馆,媒体和计算机素养,主要是基于特定的技能,但也超出了他们一些扩展。它们会导致一般概念,如信息素养和数字扫盲(网络扫盲),这是基于知识的观念和态度,虽然是依赖于简单的技能为基础的素养。

[8] Markey, K., et al. "Designing and testing a web-based board game for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nd concepts." Library Hi Tech 2008,26(4): 663-681.(中国标准的引文格式)

Markey, K., et al. (2008). "Designing and testing a web-based board game for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nd concepts." Library Hi Tech 26(4): 663-681. (基于Web棋盘游戏的信息素养教学的技能和概念的设计和测试)Purpose - This paper seeks to focus on the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web-based online board game for teach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nd concepts.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Project team members with expertise in game play,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ming, library research, graphic design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developed a web-based board game in which students used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to answer substantive questions on a scholarly topic. The project team hosted game play in a class of 7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instructor offered an extra-credit incentive to boost participation resulting in 49 students on 13 teams playing the game. Post-gam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revealed problematic features and redesign priorities. Findings - A total of six teams were successful meeting the criteria for the instructor's grade incentive achieving a 53.1 percent accuracy rate on their answers to substantive questions about the black death; 35.7 percent was the accuracy rate for the seven unsuccessful teams. Discussed in detail are needed improvements to problematic game features such as offline tasks, feedback, challenge functionality, and the game's black death theme. Originality/value - Information literacy games test what players already know. Because this project's successful teams answered substantive questions about the black death at accuracy rates 20 points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probability of guessing, students did the research during game play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games have merit for

teach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nd concepts.

本文旨在专注于基于Web的在线桌面游戏教本科学生信息素养技能和概念的设计和测试。设计/方法/方式寓于游戏中,专业项目团队成员的创意写作、编程、图书馆研究、图形设计和信息查询,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棋盘游戏,让学生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来回答一个学术话题的实质问题。项目组主办的游戏中有一组75名本科生。教师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信用激励,导致的13支球队比赛的49名学生参与信用激励。赛后的焦点小组访谈以发现有问题的功能和设计重点。调查结果:共有六支球队成功的满足教师的等级激励的标准,以53.1%的准确率回答有关黑死病实质性问题;35.7%是失败的七个队的准确率。详细讨论需要改进有问题的游戏功能,如:离线任务、反馈、挑战功能、以及游戏的黑死病主题。独创性/价值- 信息素养游戏测试玩家已知晓。因为这个项目成功的团队在回答关于黑死病实质性问题的准确率,比猜测估计的概率高出20个百分点,学生做游戏研究,表明游戏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和概念的优势所在。

2. 与信息素质概念密切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信息素质概念”出现在章节中而非标题中)

[9]王莹.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研究[D].导师:苏博;谢百治.第四军医大学,2008.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斗争领域,由此引发的武器装备、作战样式、指挥体系、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新军事变革波及全球。信息素养成为这场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在信息化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如何培养掌握丰富的信息知识、能准确操纵数字化武器装备、具有信息决策与控制能力的信息化人才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军队院校本科生作为21世纪的高级新型军事人才,尤其要增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因此,研究制定适合军队院校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用标准化的办法保障军队院校信息化工程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借助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军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考察信息素养标准的历史缘起和演化过程,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将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理论及标准研究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信息素养研究的萌芽”、“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信息素养研究的热潮”三个阶段,对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通过对“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等相关概念的辨析,廓清了信息素养的内涵。继承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借鉴“信息素养目标—过程结构”理论,将中西方对信息素养内涵的认识统一起来,将信息素养应达到的目标和具体实现的途径有机地联结起来,明确《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基本框架。使《标准》既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又纳入西方人的具体可操作性,丰富和发展了信息素养标准理论研究的思路。依据方向性、科学性、完备性、可行性原则,构建《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根据专家反馈的情况,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标准体系包括5个维度,17个绩效指标和45个指标描述。5个维度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意识下设3个绩效指标:信息认知、信息情感、信息行为倾向;信息知识下设2个绩效指标:信息理论、信息实践;信息技能下设6个绩效指标: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及交流、信息重组及创造、信息评价:信息道德下设2个绩效指标:信息伦理及法律、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下设4个绩效指标:安全保密意识、安全保密知识、安全保密技术与方法、安全保密法规与管理。建立了科学的、合理的信息素养测量工具—“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考察军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五个方面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按照“性别”、“军种”、“专业”、“高中就读学校”进行了差异性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的展现军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认为影响军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因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①课程结构单一、内容体系不完备;②重视知识与技能教育,淡薄意识与道德教育;③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缺乏激励示范作用;④学校信息化环境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氛围。为标准的有效实施提供现实依据。将系统工程的思想引入信息素养标准的实施当中,优化了标准实施的流程。从加强军队院校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构建学校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施多元教学评价诸方面的分析视角和途径,提出了《标准》实施的建议与对策。确立统筹

规划和协调管理的观念,注重加强对部队院校全面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组织,将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打造信息网络平台与培养信息人才有机结合,实现了从教育到管理,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联动、全面提升。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层次一体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将军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划分为通识信息技能、专业信息技能、创新信息技能三个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信息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多渠道渗透”等途径,实现对军校本科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总之,本研究首次提出军事教育技术标准问题,填补了国内研究领域的空白,扩大了标准的内涵。初步构建《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对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10]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导师:徐引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

摘要:在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为主,由图书馆用户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等融合发展而来的信息素质(IL)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约近30年。其间,产生了大量IL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成果。IL概念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教育主题,其意义被广为认识和接受。以图书情报和教育机构为主,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和许多专业组织等都积极广泛地投入到IL运动(IL Movement)中。对IL概念的内涵、本质、目标及其实现方法的努力探讨、全国性IL联盟的建立和有组织的交流、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以及大量IL 计划、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将信息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培养高信息素质人才产生着深远影响。事实表明,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IL正在成为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国际性重要课题。在我国,信息素质教育一直以图书馆用户教育和由此展开的高校文献检索教育,以及由教育界推行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等形式存在。还没有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信息素质教育。对信息素质及教育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尽管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献,但从总体看,这些研究还停留在较粗浅的层次。本文对国外主要国家的IL理论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历史研究,借鉴参考其成果和经验,结合国人的认识,讨论IL概念的起源、演变发展及其本质内涵,从宏观上探讨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模式和一般实现途径,结合国情提出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文章的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三章对IL概念及其内涵结构展开了彻底的考察,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素质过程结构理论和目标结构理论,详细解析和描述了IL概念的丰富内涵及结构,为IL教育确立了理论框架。第四章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的一般问题,剖析了其相关概念,讨论了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在信息素质过程—目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的信息素质教育理论模式,提出可以国外Big6技能信息问题解决方案作为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一般途径。第五章和六章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进行详细考察,讨论了国外可供我国借鉴的成果和经验,并在总结国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得出应在我国开展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1] Dixon-Thomas, https://www.sodocs.net/doc/003623969.html,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21st century academic librarian:

A Delphi study[D].Tutor:Bruch, Elizabeth ect. Capella University.bSchool of Education,2012

3.与信息素质概念密切相关的图书(“信息素质概念”出现在章节中而非标题中)

[12] John Walsh.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Selecting an Effective Model[M]. London: Chandos Publishing,2011

[13] Esther S. Grassian,oan R. Kaplowitz.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 Inc.2009

[14] 周金元. 研究生信息素质高级教程[M].镇江市: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3

4.与“信息素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利用万方数据库的法律法规库)

[1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 教育部:部门规范性文件,2011

5. 与“信息素质”相关的专利、标准文献(利用CNKI的专利、标准库)

由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保护,“信息素质”非产品,组成部分之“信息工具”中的“信息分析工具”可以是产品,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因而用“信息分析”作检索词。

标准是从事生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科学研究的共同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法律效力,有一定的约束力,按规定程序制订,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信息素质”非产品,组成部分之“信息工具”中的“信息分析工具”可以是产品,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因而用“信息分析”作检索词。

[17]岩田诚司,早川留美,牧野恭子,仓田早织,平博司.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方法以及信息分析装置:日本,CN1627309[P].2005-06-15

摘要:本发明提供在分析收集的信息时可以根据任意的条件进行分析的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方法以及信息分析装置。将收集信息存储到收集信息存储装置(2)中,将地理条件信息和范围条件信息存储到存储信息存储装置(3)中,调出所存储的收集信息、地理条件信息和范围条件信息,根据范围条件信息进行所调出的收集信息与地理条件信息的对应,将收集信息和与之对应的地理条件信息进行合并,将进行了对应的信息作为合并信息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存储到分析结果信息存储部(6d)中。

[18]陶宇炜,谢爱娟,熊长江,王娟琳.基于文本语义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方法:江苏,CN103544255A[P].2014-01-29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文本语义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网络舆情信息采集模块,从网页中采集蕴含丰富的各种舆情信息;舆情信息萃取模块和舆情信息预处理模块将采集的舆情信息进行初步过滤和切分,提取正文部分的元信息,建立文本的特征语义网络图,并进行加权计算和特征抽取,为舆情信息挖掘提供服务。舆情信息挖掘模块,采用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改进文本聚类分析方法,将文本进行归类;舆情信息分析模块,把舆情信息经过挖掘的数据进行OLAP多维统计,分析舆情评测指标,为相关舆情信息决策提供支持。本发明解决文本中词语语义信息不完整的问题,高效实现大规模网络环境下对动态数据的聚类分析和热点话题发现。

[19]YC/T455.3-2013,卷烟零售市场信息采集和分析应用基本规范.第3部分:信息分析应用[S].

6. 利用google查询“信息素质概念”的PDF文献

[20]Valentina Kirini. Information literacy: definitions,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related concepts (OL).2011.

http://www.uni-graz.at/iwiwww/archiv/Information_literacy.pdf

[21] Forest Woody Horton, Jr.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 Primer (OL).2007.

https://www.sodocs.net/doc/003623969.html,/images/0015/001570/157020e.pdf

二、综述部分(利用参考文献写综述)

信息素养概念发展研究综述

黄梅

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教研室

[摘要]:信息素质概念研究是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针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概念提出的背景、意义;内涵;与其相关的概念及概念体系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素质概念;终身学习;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概念体系

1. 引言

作为一个拥有20年教龄的广东工业大学信息检索课教师,为了能够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即如何有效地利用16学时,实现大学生具备信息初步信息素养——实现利用群书(篇章)之目坐在广工看中国(世界)的目标,三个经典问题缠绕了我近3年,我(信息素质)是谁?我(信息素质)从哪里来?我(信

息素质)将去哪里?虽然望断了天涯路,徘徊仰望着众大师,希望能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苦于能力的限制,一直没能完成,现借给同学们做完结篇课程考核“综合文献调研及文献综述”案例的机会,尝试对“信息素养概念”进行文献调研及文献综述,初步解决我(信息素质)是谁?我(信息素质)从哪里来?的问题。

2. 信息素质概念产生及发展

通过阅读金国庆、皮介郑、Forest Woody Horton Jr.的“信息素养一词的概念分析及历史概述”[1]、“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2]、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 Primer(了解信息素养的普及读物)[3],利用“主权在民”;“时代背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生存素养”——基本或核心素养(文字流畅程度、写作、口述和计算)、文化素养、计算机素养、信息素质、媒体素养、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终身学习”;“教育机构”——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五个关键词就能比较清晰地描绘出信息素质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2.1 信息素质概念的产生于信息化社会

1974年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可斯基,面对初见端倪的“信息化社会“忧虑“图书馆”为更进一步实现“《人权宣言》——社会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主权在民的宗旨”,开始思考提供免费教育及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的应对措施。保罗·泽可斯基在图书情报学全国委员会(NCLIS)上提交的一份协议书中建议:美国社会信息服务环境的运作情况,图书馆与其它信息机构的在信息活动(信息产品及服务-包括信息银行、信息银行卖主、出版商、信息副产品以及信息评估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概述了图书馆与信息活动之间的关系,图书馆的传统角色同私有信息部门信息活动处在一种怎样的变换之中,同时他还提出为努力达到一个全民拥有信息素养的国度,并使这个环境得以最大程度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

泽可斯基第一个使用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所有经过训练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知道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信息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在这一定义中,他提出三点:将信息资源应用于工作环境;②运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的技术和技能;③信息运用于解决问题。

图书馆领域之外,信息素养出现了一种含义不同的定义。大众传播研究咨询员塞斯?哈梅林克把信息素养一词用于指公众希望从制度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压制性的影响及其所提供的简单化的新闻报道中解放出来的需求。他的观点是人们希望有机会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对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哈梅林克提出应该有独立于政治或经济利益之外的可选择的新闻频道或信息网络,“对选择者来说,他们可以抵制那些占控制地位的大众传播频道,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由此学到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地利用。”

哈梅林克认为这种对信息的选择利用与信息素养有联系,并界定为获得全面、独特、独立的新闻事件的能力。虽然哈梅林克的方法与对新闻事件的解读有关,并没有深入到信息素养这一层意思,但与梅杰R.欧文斯(Maj- or R. Owens)在同一年对信息素养所作的定义有着间接关系。欧文斯在思考图书馆和馆员的未来时,联想到有效的公民权与信息素养之间的联系:“信息素养除了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外,还需用来保证民主政体的生存。人人生来平等,但是掌握了信息资源的选举人,就比那些信息文盲公民作出更为明智的决定。信息资源在履行公民权利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

2.2 信息素质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

。。。。。。

3. 信息素质概念的内涵

。。。。。。

4. 信息素质相关的概念体系

Information literacy – related concepts Literacies we are familiar with and other[4]

5. 存在问题的初步探讨

。。。。。。

参考文献

[1]金国庆.信息素养一词的概念分析及历史概述[J].国外情报科学,1996,01:26-33.

[2]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导师:徐引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

[3]Forest Woody Horton, Jr.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 Primer (OL).2007.

https://www.sodocs.net/doc/003623969.html,/images/0015/001570/157020e.pdf

[4]Valentina Kirini. Information literacy: definitions,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related concepts (OL).2011.

http://www.uni-graz.at/iwiwww/archiv/Information_literacy.pdf

[5]。。。。。。

三、对本课程教学的建议

因能力限制,案例还没完成,只是一个框架和部分内容,有许多省略号。。。。。。,恳请同学们千万不要学我,按要求完成作业,同时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格式做(此格式便于阅读及避免重新写参考文献的麻烦,但除CNKI、WOK查阅的文献可自动获取外,其它数据库及google等需按论文写作中的中国学术论文参

考文献格式书写参考文献)切记!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55904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 姓名 .. 学号 .. 班级 .. 论文题目: 前言 菜名既不同菜肴能反应其特色并且为大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名称。菜名翻译从奥运会举办以来才备受关注。菜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急而迫切的任务。本文旨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探讨并系统地归纳出川菜菜名翻译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希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名的翻译最大限度的保留中国的特色,并让人们具体认识目的论在文体翻译中的作用,进而为菜名翻译或类似的应用型文本翻译提供启示。 正文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关于菜名翻译的文章屡见不鲜,其研究总的来说是从文化内涵和翻译理论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展开。 从文化内涵角度的讨论主要是围绕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讨论中式菜名的英译接受度。阐述中式菜名音译的文章有:冯炜成的《浅析语义和交际翻译在川菜菜名翻译中的作用》依据川菜的特点,讲川菜菜名可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 ,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秦艳容的《中国菜谱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从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中餐菜单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餐菜单英译的方法。从中式菜名特点角度进行分析菜名英译的文章及观点的有刘琪的《论中式菜名英译》,分别从中国特色文化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翻译的技巧将中式菜名进行分类分析。 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菜名研究的主要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主导。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较一致。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基础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着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ter)在其1995年出版的着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大众。……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2]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3];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文献综述报告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油田联合站设计与研究 学生: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学院: 时间:

1.概述 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设计时应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油田产品。本设计充分考虑联合站设计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大量的计算以及校验,最终制定了联合站的设计方案。 联合站将来自井口的采出物集中起来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然后将合格的原油外输。一般情况下,联合站的功能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天然气脱水、轻油回收、原油储存及向矿场原油库输送、污水处理,净化水回注地层,计量,加热等。本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油气水混合物的收集 一个区域中若干油井的井口产物经过计量后,输送到联合站进行集中处理。在收集的过程中对于高粘度、高凝点原油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它能够在 允许的压力下安全的输送到联合站而不至于凝固在管线内。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热保温法;化学降粘、降凝法;物理降粘、降凝法。 (2)油气水的初步分离 在实际生产工程中,从油井出来的不单是原油,常常含有气、水、砂、盐、泥浆等。为了便于输送、储存、计量和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初步分离。油井产物中常含有水特别在油井生产的中后期,含水量逐渐增多,利用离心重力等机械方法分离成气液两相。有些井出砂量很高,同时还应该除去固体 混合物。油气水的初步分离主要在三相分离器中进行,在开式流程中,也在沉降罐中进行。油和机械杂质、盐的分离一般与油水分离同时进行。当含盐、含砂量高时,有的要用热水冲洗和降粘后再沉降分离,连同水、机械杂质和盐一起脱除。 (3)原油脱水 对轻质、中质含水原油,宜采用热沉降、化学沉降法脱水;对中质、重 质的高含水原油,先采用热化学沉降法脱水,再用电脱水,对乳化度高的高粘度、高含水原油,应先破乳再沉降脱水。 (4)原油稳定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样文及模板

XXXX 大学XXXX 学院 文献综述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提高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批阅教师 成绩 2011年11月 ● 中文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不超过 两行,最长为35个全角汉字 ● 居中,段后1行 ● 填写时用“宋体、加粗、三号”字, 居中, 单倍行距 ● 填写后下划横线保持左右端对齐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 2005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 2.研究现状 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师的特点有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一些?其中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教育效果,效果本位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效果本位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等。除此之外,国外试图考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找寻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 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3厘米,页眉和页脚边距为 ● 一级标题为“黑体、加粗、四号”字 ● 段前、段后均13磅,行距为“多倍行距=1.73” ● 正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西文文字或字符 采用“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字,1.5倍行距 ● 段首缩进2字符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中学教学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班级:数学102班姓名:黄强学号:1020151211 目录 1 前言 2 数学美学研究现状 2.1近十年来数学美学研究分成两个时期 2. 2研究简况 2.3主要研究成果 3、数学美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3.1对数学美本质的进一步探索 3.2数学美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形成 3.3数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 3.4对数学美追求的方法论意义的研究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世界带入了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深入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重要。信息安全不但关系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也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数字化生存的质量。由于系统的设计缺陷、网络协议的脆弱性,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漏洞,都可能被攻击者加以利用进行网络攻击。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经济的安全。信息革命是否得以保障决定了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否真正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安全,美国多年来一直将信息安全技术列为国防重点项目,并已形成庞大的信息安全产业。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也在信息安全领域投入巨资,拥有相当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信息安全涵盖了很多的方面,比如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等等。 当前,以Internet 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因此网络安全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网络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密码算法和密码协议。密码协议又称为安全协议。它们构成了网络安全体系的两个层次:密码算法为网络上传递的消息提供高强度的加密解密操作和其他辅助算法,而密码协议则在这些算法的基础上为各种网络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提供实现方案。安全协议是基于密码算法的更高一层的算法,它为有安全需求的各方提供了一个步骤序列,以使它们能够安全地完成实体之间的认证、在实体之间安全地分配密钥或其他各种秘密、确认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的非否认性等。网络安全不能单纯依靠安全的密码算法。安全协议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全协议越来越多地用于保护因特网上传送的各种交易。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验证是当今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热点和重大课题。 经验告诉我们,设计和分析一个正确的安全协议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即使我们只讨论安全协议中最基本的认证协议,其中参加协议的主体只有两三个,交换的消息只有3~5条,设计一个正确的、符合认证目标的、没有冗余的认证协议也很不容易[1][2]¨。许多安全协议在提出之初被认为是足够安全的,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被证明有漏洞。如:Needham-Schroeder[3]协议是最为著名的早期的认证协议,该协议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下的两种版本,分别简称为NSSK协议和NSPK协议。从1978年NSPK协议问世以来,到Lowe于1996年发现NSPK协议的安全缺陷,已经过去了大约l7年之久。安全协议设计的困难性和安全协议分析的微妙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漏洞严重的威胁了网络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安全协议不断地涌现,伴随着相应协议的漏洞也会不断产生。因此对

文献综述样本

对林黛玉薛宝钗之异同研究的文献综述 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一(1)班张晨蕊 黄臣 【摘要】 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两人各自的一个简短介绍;然后便是分别对她们的容貌,身世,性格,才情,人缘,两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她们与宝玉的关系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是关于两人的判词以及曲词的释义。以上便是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关键词】 黛玉宝钗宝玉红楼梦曹雪芹 【引言】 我看了很长时间的《红楼梦》,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虽然算不上精通,但也还谈得上了解,总觉得很少有把她们放在一起比较异同的文章,所以就试着自己写了些。 【正文】 林黛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一号,金陵十二钗之首,巡盐御史林如海与国公之女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林黛玉祖籍姑苏,住于扬州,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先祖曾世袭列侯,林黛玉父亲乃姑苏才子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薛宝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二号,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国公之子贾政夫人的妹妹“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项间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并附有“今后有玉方可成婚”的论调。她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以上是我从百度百科上整理得来的,从这里不难看出,曹雪芹笔下的这二人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再加上二人与宝玉的纠缠,更使她们两个“出落”得与别人不同,让人另眼相看,可偏偏这二人又都不是贾府的人,自是得了不一样的命运,可悲,可叹。 起先为她二人招惹上这可悲命运的正是她们那旁人无法比拟的容貌。那么这二人到底谁更美一些呢? 曹雪芹在书中对黛玉的描写道:“细看形容,与众个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而曹雪芹在书中对宝钗的描写是:“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从表面上看,“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一句似乎是点出了宝钗比黛玉好些,但黛玉又是当仁不让的女主,再加上曹雪芹对她的外貌加重的笔墨,总觉得还是黛玉更美一些。再加上曹雪芹还将钗黛二人分别比做了杨贵妃和西施,而西施又是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自然又漏了些端倪出来。所以,于情于理,我总觉得还是黛玉更美。 再来便是她们的身世了。 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而薛宝钗就简单多了,不过是“官宦富商”的贵气和财气,以及自身的才气。 这二人的身世其实也差不太多,皆是官家小姐,只不过黛玉多了些才气,而宝钗多了些“商气”罢了。不过这细微的差别也很严重,着实影响了钗黛一生。 那么,在性格方面又如何呢?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 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二、学习和指导 (一)课程选修 学生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 各学科应加强对此教学环节的指导。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有关文献综述方法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此外,各学科必要时应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选择题目、撰写提纲和论文。 三、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如何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学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之前要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仅供参考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题目) 前言(引言) ×××××(格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要求: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范例]: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前言)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I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DI的效应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I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正文:××××× 格式: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要求:正文是综述的主体,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

文献综述模板.doc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 ******************************** 题目 ******************************** 作者西北xxx大学xxxxxxx学院20xx级班 二零xx年三月 摘要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前言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正文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总结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10.5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1.25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

(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一)专著的著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 M·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pp.26~28.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附注:专著的一般顺序为:作者名,书名,地址,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1、页码不作要求,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写上 2、标点符号都按照以上示例;如果有两个作者以上的,作者之间用顿号;出版社和出版年份之间不加标点符号;作者名和地名后用 冒号,其他中间一般用逗号,句末加句号;如果图书上只有主编人的,如第二个,需要在人名后加主编两字。 3、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写的字母要大写,作者后面用逗号,地址后面用冒号,书名用斜体并加粗;英文的就应该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按照上面第三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写。 4、如果为译著,请参照示例[4] 格式调整。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姓名: 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方向) 年级: 2006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模板(超强整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综述 *****文献综述(标题) 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可以使读者初步了解文章的轮廓(300) 回答清楚三个问题: 1、为什么做 2、怎么做 3、做后可以取得的效果如何 关键词:;;;(关键词要顶格写,有3-5个,词与词间用分号隔开) 1引言(前言)300 (为什么研究) 说明写作意义;阐述研究现状、焦点问题与趋势;交待文献的写作思路。 第一步:引出课题; 第二步:评述与总结各研究成果的争论热点,进而阐述自己观点; 第三步:引出文章结构。 2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背景及其意义)700 注意:说明写作目的意义 介绍有关的概念 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 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 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核心主题)

交待综述讨论的范围(引用文献起止年份学科范围) 提出使用到的相关技术 3科技学院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1600-1800) 3.1设计思路 3.2 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历史发展: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某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说明目前达到的水平。 (二)现状分析:介绍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对比研究差距,来阐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还有哪些空白点没有涉及,找到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注意:首先将整理和归纳出来的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其次讲解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第三介绍有争议的相关专家观点或学说,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种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焦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简要的介绍陈旧、过时的或被否定的观点,这样使文章更系统全面,而且这些资料也可以起到对比反衬的作用。(三)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意见、提出展望性意见。这一部分主要是给读者以启示,使从事这一课题的工作者能看到未来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这部分的内容要客观,不仅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指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三、总结(200) 高度概括主题内容 提出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 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一篇好的综述总结,可以发人深思,具有导向意义。 四、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的写法与样本

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的写法与样本 学校要求,所综述的期刊上的文章必须是近5年之内发表的。在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除非是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写的或者是一流的权威期刊(比如《经济研究》),非常经典,就可以列入参考文献。如果是一般的刊物,就不要写5年以前的。而且列入参考文献的文章,必须来自正式的学术刊物或者著作,档次要尽量高端。比如《渔业致富指南》,这样的就是很通俗化的通讯刊物,不是很正式的学术刊物,不要作为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论文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