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考点阐释】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

术语解释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鉴赏重点景物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主题

①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②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思想感情 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

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

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

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常见意象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

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胡、羌 、

羯、夷 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常见风格 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 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思想感情 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的鉴赏术

语 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 凭古吊今、怀古伤今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见意象 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基本主题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常见的表达方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抒情角度 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内容

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注意点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

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

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按诗歌思想感情分类

(一)忧国伤时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角度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考向探究】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典例分析】

[例1] (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题: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步骤二)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三)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试题: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

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二、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风格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

2、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打上烙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着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词、宋诗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的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3、要利用暗示信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朝·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郑板桥: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淮县县令。②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亲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大,表尊敬。

试题: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步骤二)“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角度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向探究】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的思想感情。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更是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

2009年、2010年高考的18套试卷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内容,如2009年广东卷;有的直接要求回答情感变化的过程,如2009年江苏卷;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化的解读。

【典例分析】

[例1] (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武夷山中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试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步骤一)本诗借描写“青峰”“野水”“山雨”等意象,(步骤二)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步骤一)并借梅花的意象,(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例2] (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试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备考锦囊】

一、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这一点见上面的【课前自习室】)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

5、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

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巩固练习】

(2009·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试题: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词中先详细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忙碌的场面:“处处忙”“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点出端阳风俗,洋溢着喜庆气氛。“空惆怅”是写作者触景生情的感慨:世人只知过节,却不知节日的历史内涵。下阕紧接上阕,叙述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是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赞颂。“总堪伤”是描写作者读罢《离骚》后的情态。“无人解”是写自己的孤寂落寞的处境。同时和上阕“空惆怅”照应。

【参考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角度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

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典例分析】

[例1]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答:①同意。(步骤一)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步骤二)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步骤三)

①不同意。(步骤一)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

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步骤二)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步骤三)

[例2](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参考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二、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

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

三、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巩固练习】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试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姜夔的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还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物形象。诗作写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静;后两句既写景又写人,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视富贵如浮云,远离尘嚣,沉醉于自然美景,怡然自乐。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根据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这是对范成大品格的称颂,是符合诗意的。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作答这类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诗意妄加评价。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考点阐释】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 术语解释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鉴赏重点景物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整理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背柳永的《雨霖铃》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教师)

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教师)

作者: 日期:

2009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 (教 师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常用语。 2.准确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做到不拔高,不贴乱贴标签。 3.学会准确分析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把握思想感情题的设题方法及答题要点。 二、知识梳理 (一)你能说出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吗? 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7、理想不为 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你能说出下列古诗词中划线语句的思想情感吗?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

课题: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 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二、间接抒情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的。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的特点。 (二)托物言情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 (三)即事感怀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 (四)用典抒情个性化再处理: ⑴教学流程 ⑵变式拓展 ⑶归纳总结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艳玲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3、提高鉴赏思想容题型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并记忆。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在实际解题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考点阐释】 2012年高考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 ⑴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评价思想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 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容,如2009年卷;有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考点。能力层级为d。对于此类题型,不得分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得满分也不易,大多数学生不予重视,以下就解此类题谈谈见解。 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首先应关注作者或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知人论世。 如王安石的《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请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题:王安石是北宋诗人,当时,他正力行变法,像以往的变法和革新一样,受到了顽固势力的重重阻碍,作者以“孤桐”自喻,托物言志,志存高远,刚正不阿,表现了王安石为国家为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将变法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另外还有他的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也是写于作者变法的期间,同样采取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自己虽然受到种种排挤,处境险恶,但矢志不渝,保持高洁的志向,坚持变法,为国、为人民谋利。与之相似的还有刘禹锡的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中,作者以一只排云而上的仙鹤自比,表现了自己排除干扰,勇于变法的精神。由此可见,如果对于诗歌和作者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是难于把握诗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其次关注诗歌的表达方式。 在常见的表达方式中,议论和抒情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起来比较容易,这样的分数是绝对不可以丢的。如陆游的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全诗通篇议论抒情,直白的表现了陆游临终对于国土沦丧,国家不能统一的悲伤和无奈之情以及对后代的谆谆告诫。在作答时,可以选取相关字词,组织成句,完成题目。对于描写和记叙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再如清人赵翼的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歌通俗明白的表现了敢于向先贤挑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令人为之振奋。 再有,要重视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由于意象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可以透过意象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诗歌的主题。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们对其中“寒蝉”、“长亭”“骤雨”几个名词已向进行分析,“寒蝉”即暮蝉,叫声凄切,生命即将结束,“长亭”自古以来是送别的场所,是让人伤感,留恋之地,“骤雨”亦给人以不适之感,综合起来,这些意象创造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再如白居易的 《暮江吟》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三、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诗歌内容分类

下载 收藏 分享 加入文辑 诗歌意境类习题解题指要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 (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二)检测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 (一)思乡怀人诗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 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 ③风格——雄壮豪迈。 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⑤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示例: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咏史怀古诗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整理

诗歌题材容分类鉴赏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背柳永的《雨霖铃》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今省关中地区,古为国,项羽在灭后,曾将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比邻:近邻。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备人:黄艳丽 【学习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类型及其鉴赏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准确全面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①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五看”: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问题;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 (二)古典诗词常见的内容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①送别诗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主要内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主要内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 主要内容: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主要内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⑥行旅诗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主要内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 特征:古迹、古人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分析诗文,掌握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通过方法总结,提高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学习内容】 一.了解考点 (1)《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和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 ①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 (2)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诗歌流露的思绪情感、理想抱负、及对当时社会的评判。 二.方法探究 1.分析标题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思念与牵挂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表现诗人对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2、分析序、注,知人论世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诗歌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 优秀的古典诗歌,它的形象塑造、语言特色,亦或它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应当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一部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出的观点态度,才是它的最大艺术价值之所在。所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当然也是设计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们必须了解。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柳”、“柳枝”等意象,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鉴赏专题二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一)怀古诗、咏史诗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例如: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例如: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马诗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例如: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