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2009版)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2009版)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2009版)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2009版)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二○○九年八月

前言

2007年6月,重庆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9月,国务院又批准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进一步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的城乡规划也随之研究确立了新的编制体系。主城区分区规划是总体规划目标原则得以空间落实的一种形式,是上承总体规划,下启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规划层次,在《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中,也明确了其应有的法律效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的指导,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明确了深度要求,规范了成果形式,在此重点强调重庆市分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分区规划是覆盖全部行政辖区、统筹城乡的全域规划。需要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在城区部分规划需符合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分区规划的深度要求;二是分区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规划的重要依据。需要进一步对总体规划及密度分区规划等提出的片区-街区职能定位、规模分解、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城市形态分区等内容进行调校;三是分区规划在空间上按照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范围、备选控制用地范围统筹布局,在时间上按近期(2012年)、远期(2020年)、远景(x年)分期规划,既加强规划的刚性,也加强规划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四是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及其相关部委回函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因地形条件等因素制约造成影响重点地区发展的问题;五是分区规划要在城乡空间统筹、一体化布局上,以及实施动态调控机制上进行探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城镇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流转等政策创新方面做好空间准备。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3. 区域城乡空间规划;4. 城区规划;5. 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6.名词解释;7.附则。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规划需用黑体字注明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

内容。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单位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朝东路1号;邮编:400011),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目录

一、总则 (1)

二、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

三、区域城乡空间规划 (3)

四、城区规划 (8)

五、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 (11)

六、名词解释 (11)

七、附则 (11)

附件1: (14)

附件2: (16)

附件3: (20)

本导则用词说明 (21)

一、总则

1.0.1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有效实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指导主城区范围内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导则。

1.0.2 编制主城区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应遵守本导则的有关要求。

1.0.3编制主城区分区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集约发展、依法管治”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0.4主城区分区规划原则上应包括区域城乡空间规划和城区规划两大部分,各区可根据各自的城乡布局在规划内容上有所侧重和增删。

1.0.5主城区分区规划指导各分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规划以及其它涉及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

1.0.6编制主城区分区规划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1.0.7主城区分区规划期限分近期、远期和远景规划三个阶段,原则上远期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远景可展望到2030年,甚至X年。

1.0.8编制主城区分区规划应当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各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相协调,在各分区范围内综合协调落实各方面的空间布局要求。

1.0.9编制主城区分区规划应当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的有机整合,突出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1.0.10主城区分区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具体成果要求详见附件1)。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二、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2.1 编制重点

2.1.1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功能布局、设施体系、空间管制等要求,结合分区实际,评价发展条件,明确分区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与实施步骤,落实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应突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等方面要求。

2.1.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1)分类统一,指标衔接。结合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引入城乡全覆盖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分类。处理好独立工矿用地、对外交通用地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做好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指标上的衔接。

(2)布局协调,时序衔接。将城乡现状、近期、远期和远景等建设用地范围落实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结合土地占补平衡、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城镇建设用地的近、远期发展边界,并建立实施动态调控的弹性利用机制。2.1.3深化、优化各项社会设施、基础设施规划的布局。

(1)落实市、区、居住区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等设施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2)落实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港口、铁路、公路、空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内的布局及设施用地,协调与铁路、港口航运、航空港、公路等交通主管部门编制的各行业规划的关系。

(3)落实供排水设施的布局,重点协调上下游之间水源保护与设施布局的关系,从流域规划、区域水系规划出发协调城乡供排水系统,处理好跨区域引水及水源地的保护。

(4)深化完善城镇防灾、能源供应、信息网络设施等规划布局要求。

2.1.4重点做好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落实城乡总体规划在分区内的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布局要求,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规划编制提供规划依据与技术支撑。

2.2 编制前期工作

编制主城区分区规划,应对城乡空间现状、相关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条件进行评估。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分区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涉及到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空间结构调整,分区资源环境条件及空间发展等重大问题应进行专题研究。

三、区域城乡空间规划

3.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3.1.1发展定位

重点明确分区在重庆市域层面和主城区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区性质和职能。在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深化分区产业功能定位、空间发展定位和形象风貌定位等。

3.1.2发展目标

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空间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目标。

3.1.3发展战略

提出解决城乡统筹发展核心问题的规划思路和策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集聚的城区,应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3.2城乡人口与城镇化

3.2.1人口规模预测

合理预测规划期内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规模、分布情况。

3.2.2城镇化水平

确定规划期内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出适宜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时序和途径。

3.3城乡用地布局规划

3.3.1空间规划结构

规划应制定城乡空间发展原则、明确城乡空间规划结构和用地功能布局。3.3.2土地利用规划

明确分区内的建设与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目标、分布和利用情况,在发展规模、布局、实施时序上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性指标衔接。

3.3.3建设用地规划

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分区建设用地规模,明确城区规划近、远期建设用地范围、建设控制用地范围和规模,明确镇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村建设发展控制原则。

3.3.4非建设用地规划

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应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

规划成果,明确耕地、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水域等非建设用地的范围,重点明确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如珍稀动物、江河湖泊、湿地、滩地等)、水资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区等的范围,对山体、平原、滨水、城郊绿化及区域性生态绿化廊道等,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3.4城乡产业布局规划

3.4.1 产业发展原则、目标与策略

依据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应明确产业总体发展原则、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3.4.2 产业总体布局框架

规划应明确区域内三次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框架。

3.4.3 城乡产业协调规划

规划应提出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包括区内和各区之间的协调。

3.5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3.5.1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

规划应阐明城乡交通发展定位和趋势,提出城乡交通发展的规划原则、目标和发展策略,统筹协调城乡之间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制定切实落实公交优先的规划方案。

3.5.2对外交通规划

确定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对外交通的布局以及相应的站场、港口等设施位置、规模和用地边界。

3.5.3公路网规划

规划布局区域内骨架公路和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明确省道、县道、乡道等各级公路的技术等级标准。

3.5.4公路客、货运站场设施规划

以区域公路网为依托,合理布局城区客、货运站点,制定镇村站场设施配置原则。结合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确定区域物流设施的布点和规模要求。

3.6城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6.1供电工程规划

预测分区供电负荷;确定分区供电电源方位;选择分区变、配电站容量和数量;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

3.6.2通信工程规划

明确通信、邮政、广播电视工程规划目标;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合理预测分区和城区的需求容量,统筹规划通信设施发展规模和布局;确定邮政设施标准、服务范围,布局主要局所网点。

3.6.3燃气工程规划

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确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局输配干线管网;估算分区燃气的用气量;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3.6.4给水工程规划

估算分区用水量;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3.6.5排水工程规划

估算分区的雨水、污水排放量;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3.6.6环卫设施工程规划

估算规划区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的产生量,提出垃圾处理目标,明确垃圾处理厂(场)、大型转运设施位置和用地规模,提出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原则。

3.7城乡公共设施规划

依据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的分级配置的国家标准,确定市级、区级、镇村等各级公共设施的布局,市、区级公共设施应明确用地范围。

3.7.1行政办公设施

包括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体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其他办公设施。规划应明确各类行政办公设施规模和布局。

3.7.2商业金融设施

包括城市居住区级以上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以及农村商贸服务等设施。规划应明确城区商业金融设施等级和设置标准,确定各级商业金融中心的规模和布局。

3.7.3文化娱乐设施

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规划应明确各类文化娱乐设施的配置数量、规模和布局。

3.7.4体育设施

包括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规划应明确城乡体育设施等级、配置数量、

规模以及布局。

3.7.5医疗卫生设施

包括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规划应明确城区各类医疗卫生设施的设置标准、建设要求以及布局;明确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的数量、标准;提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网络的建议。

3.7.6教育科研设计设施

包括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规划应明确各类教育设施的配置标准、建设要求和布局。按照高中阶段教育向城区集中、农村初中向城镇集中、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向镇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明确中小学分布区位、规模及具体撤并方案。对寄宿制学校、远程教育学校要明确配置标准与建设要求。

3.7.7社会福利设施

包括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规划应明确各类社会福利设施的配置标准、建设要求和布局;明确农村“五保家园”的设置标准和布局。

3.8城乡公共安全规划

规划应明确分区设防等级、标准和范围,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确定区域性公共安全设施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

3.8.1防洪规划

明确防洪标准、防洪措施(包括江河湖泊防洪和防山洪)。

3.8.2消防规划

确定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合理布置消防站及明确消防站等级、位置和用地规模,提出城乡消防给水、消防指挥系统、消防车通道的规划原则。

3.8.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报告》确定的城乡地质灾害极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以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其防治措施,划定禁建区、慎建区和适建区,明确各区的规划控制措施。

3.8.4抗震规划

确定城乡抗震规划目标,明确抗震设防标准;提出城乡抗震规划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措施。

3.8.5防气象灾害规划

明确包括因暴雨、高温、干旱、大风、雷电、大雾、冰雹、霜冻等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防治措施。按有关专项规划确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要求。

3.9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和有关专项规划,明确分区城乡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控制要求,协调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空间管制规划明确各类生态保护与建设区,落实分区内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措施与主要设施的布局、规模与用地范围。

3.10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结合有关专项规划,确定分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3.11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结合保护生态环境、空间资源和优化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城乡空间管制的原则、目标和措施,明确各管制分区的范围和面积。具体划分标准可按土地利用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也可按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3.12城乡城市设计导引

规划应确定城市设计目标和原则,划分空间形态分区,提出总体控制、高度控制、视线通廊、界面、景观轴线、标志性节点等要求。

3.13片区单元划分

片区单元的划分原则以行政界限为主,综合考虑片区主导功能的独立性、天然地理界线、重要廊道、街区单元(原标准分区)及相关规划等。原则规定分区内各片区单元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容量等控制指标。

3.14镇片区规划指引

3.1

4.1发展目标与战略

规划应确定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城镇等级与职能,提出镇的综合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3.1

4.2村镇体系规划

规划应明确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布局结构。

3.1

4.3人口规模

根据规划城镇化水平提出人口集聚或转移的规模,合理预测镇人口总量。

3.1

4.4用地规模

规划应确定镇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结合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措施,划定城镇规划集中布局边界。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和规划建设控制用地总量,提出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和土地置换、整理要求。

3.1

4.5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应制定镇域产业空间发展规划,提出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

3.1

4.6迁村并点原则与措施

规划应提出镇域范围内村庄迁并、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3.15村片区规划指引

3.15.1 发展规模建议

规划应预测村片区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总规模。

3.15.2空间布局原则

规划应合理布局农村新型社区(大中型村庄)和小型村庄(集中居民点),明确重点建设的村庄,制定其建设标准,并提出村庄整治与建设的分类管理策略。

3.15.3设施配置标准

规划应明确农村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原则和标准。

3.16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应确定本分区近期发展的规划目标、重点区域与重点内容;确定近期城乡居民点的人口容量、建设用地规模及用地范围;确定近期主要的基础设施、社会设施、资源利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及其他重要功能设施的实施步骤。

3.17规划实施政策措施

规划应明确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四、城区规划

4.1 城区建设用地评价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模和用地范围,结合实际的土地使用效率,对本区建设规模和用地范围作出综合分析评价。

4.2城区空间规划结构

规划应明确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和居住人口分布。

4.3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应明确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对城市居住、工业、仓储、绿地、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的标准和要求。重点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以及居住用地布局,特别是制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主城区分区规划中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应分类至中类。

4.4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规划应提出城区住房供给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近、远期危旧房改造目标和居住建筑规划总量。重点明确住房体系的指标控制、各城市片区居住用地面积及相关实施措施建议。

4.5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预测交通需求及分布情况,布局城市道路网络,确定城区快速路及主、次干道的走向、红线、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与相邻片区连接的城市道路的走向、等级、红线、断面和控制点标高,确定重要支路的走向、红线;确定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确定轨道交通线路主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及保护区范围,确定轨道车站等级、位置及用地边界;布局交通换乘枢纽,确定枢纽等级、枢纽内包含的交通方式、用地边界;确定公路、铁路、码头等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用地边界和集疏通道;布局公交站场,确定站场规模及用地边界,提出公交停车港设置原则;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和布局。

4.6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包括变电站、加油站、垃圾站(场)、公共厕所。规划应确定基础设施的配置总量和结构,明确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建设规模与分布,区别表示现状与新增项;划定有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的市政管线走廊的走向和具体控制范围。

4.7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公共绿地、行政办公。规划应在分区城乡公共设施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并区别表示现状保留与新增项。

4.8城区公共安全设施规划

包括消防、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明确消防、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等的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规模,提出空间布点建议。

4.9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规划应明确划定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黄、绿、蓝、紫”等规划控制线,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重要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

4.9.1“四线”控制总体要求

城区“四线”管制按定性、定量、定位分层次规划。定性指应确定该线所表示的线或块的性质或功能;定量指应确定该线所涵盖的大小或圈定的面积;定位指该线要做到线界落地(“四线”大部分内容定位应是实线,少量规划意向性项目也应通过比较论证预留定位,用虚线表示,并加以说明)。

4.9.2黄线控制规划

规划应划定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包括交通、给水、排水、环卫、燃气、供电、通信、气象、消防、抗震防灾设施等。

4.9.3绿线控制规划

规划应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的范围,制定相应的规划要求。

4.9.4蓝线控制规划

规划应结合城市防洪规划,划定江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4.9.5紫线控制规划

规划应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4.10城市片区规划指引

规划应明确城市片区总体的发展定位、主导功能、人口和用地规模、建筑总量、重大设施、城市设计以及其他管理建议。

4.10.1主导功能

规划应明确城市片区的主导功能,提出不适合规划片区发展的功能。

4.10.2人口和用地规模

规划应进一步分解落实总体规划中规划控制人口规模至各城市片区,明确片区规划用地范围和规模。

4.10.3建筑总量

规划应明确城市片区用地规模、建筑总量和居住建筑总量,提出片区内重点区域开发强度的建议。

4.10.4城市设计

规划应明确城市片区空间形态分区,针对片区内重点要素提出规划保护要求。片区内重点区域可对其高度控制、开发空间控制、景观系统和绿地率等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

五、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

5.0.1本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主城各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5.0.2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组织编制分区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分区发展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城乡一体的空间发展总体思路和框架、片区单元划分等重大问题。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并将意见的采纳结果在深化方案中明确。

5.0.3在本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方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与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及公众的意见。对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在规划中反映并附相关报告。

六、附则

6.0.1本《导则》由重庆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和说明。

6.0.2本《导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七、名词解释

7.0.1主城区

指重庆市辖区内的渝中、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南岸、江北、渝北、北碚、巴南九区行政辖区范围,面积5473平方公里,与常用的主城九区的概念一致。

7.0.2中心城区

指重庆市主城区的主要建设区域和旧城所在地,位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

面积1062平方公里。

7.0.3区域城乡空间规划

指将分区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对城乡全覆盖空间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项目建设等做出总体部署。

7.0.4城区规划

指对分区规划范围内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的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7.0.5空间管制

指政府以空间政策为手段,通过对划定片区内的建设管理,控制公共资源的有序使用,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7.0.6“四线”控制

包括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绿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及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

7.0.7混合用地

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的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城镇住宅用地、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7.0.8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对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意见的函》(建规函[2008]261号)给我市的支持政策,考虑重庆特殊地形条件限制土地实际使用效率低下,重大基础设施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规模绿地实行只征不转等因素,对比总体规划扩大的用地范围。

7.0.9规划城市建设控制用地

指在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原则下,规划控制的远景发展用地空间增长边界,为未来建设用地的调整预留必要弹性。

7.0.10片区单元

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调整的基本单元,包括规划建成区和非城市建设区两种类型。其中,非城市建设区指区域性基础设施、规模绿地及因地形地貌造成的不适宜城市建设发展的用地等;规划建成区又可分为城市片区、镇片区和村片区。

7.0.11镇片区

特指位于镇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片区单元。

7.0.12村片区

特指处于主城区城市化范围内现状遗留的村落。

附件1:

规划成果要求

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成果主要由规划文本(含规划附图、附录)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两部分组成。

其中,文本内容主要包括:

(一)总则

(二)区域城乡空间规划

(1)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

(2)城乡产业布局规划

(3)城乡用地布局规划

(4)城乡产业发展规划

(5)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6)城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7)城乡公共设施规划

(8)城乡公共安全设施规划

(9)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1)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12)城乡城市设计导引

(13)城乡片区单元划分

(14)镇村片区规划指引

(三)城区规划

(1)城区空间规划结构

(2)城区用地空间布局规划

(3)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4)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7)城区公共安全设施规划

(8)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9)城市片区规划指引

(四)近期建设规划

(五)规划实施政策措施

(六)附则

图件的底图采用1:10000地形图,图件主要包括:(1)区域分析图

(2)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图

(3)城乡空间规划结构图

(4)城乡用地空间布局图

(5)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图

(6)城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7)城乡公共设施规划图

(8)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9)城乡空间管制规划图

(10)城乡城市设计导引图

(11)城乡近期建设规划图

(12)城区建设用地评价图

(13)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14)城区用地空间布局图

(15)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16)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17)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18)城区防灾减灾规划图

(19)城区四线控制规划图

(20)片区单元划分图

(21)片区单元规划图则(城区、镇、村)

附件2:

附表一区域城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二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天津市塘沽区分区规划-第九综合分区规划说明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一现状基本概况 第九分区位于塘沽区海河北岸,规划范围为其四至界线为:东到车站立交桥,南接海河,西接黑猪河,北达京山铁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5.3平方公里(不含海河面积)。 第九分区现状调查包括河头镇湖北村、河头村的部分土地,中心桥乡的五十间房部分土地,现状调查总面积为702.2公顷,包括248公顷的水域荒地面积。现状总人口为2.47万人,海河在南部经过。 (一)现状分析 1、人口现状: 第九分区截止1996年底,共有常驻人口24678人。调查统计第九分区平均人口毛密度为35人/公顷。 2.用地现状: 第九分区包括河头镇的湖北村和河头村的部分土地,中心桥乡的五十间房部分土地,本次调查总面积为702.2公顷,包括248公顷的水域荒地面积。现状用地结构如下: 3、建筑现状: 本区建筑以住宅为主,另有少量工业厂房、行政办公、商业建筑。居民住宅有解放前、解放初农民自建平房住宅,也有近十年来新建的农村住宅,层数为2-3层或5-6层,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七、八十年代兴建的职工宿舍(5-6层)。另有二片正在建设的居民小区。 4、道路交通及设施: 本区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包括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部分,对外交通主要是京山铁路和津塘公路从本区穿越,区内道路主要有新胡路等,基本满足目前需要,但未形成合理网络。

5、公建配套设施: 本区公建配套设施十分不完善,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没有成片的城市居住区,集中供热供气缺口较大,部分新建居住小区自行配套市政及公建设施,市场和环保问题也有待于解决。在城乡居民聚居的沿街形成农贸日用品自由市场,缺乏文化娱乐休闲场所。雨污水明渠排放,环境卫生较差。 6、公共绿地: 本区无公共绿地和园林,仅有少量沿街绿化,在分区规划中应加强道路绿化,规划公共绿地。 7、市政公用设施: 虽然本区人均市政公用用地面积达2.37平方米,但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较差,其原因是本区市政公用设施以加油站和汽车修理厂为主,仅有两处邮电局用地,其它公共交通用地、环卫设施用地均为零。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 1、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景观 本区是塘沽城区的西部城乡结合部,有津塘公路和京山铁路穿越本区,使本区成为滨海新区重要的窗口地区,因此当前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新区开发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起来,树立良好新区景观形象。 2、公用设施 要加强本区的市场的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三)对策与措施 1、用地性质调整 2、严格执行公建配套指标 3、增加公共绿地 4、路网调整 二总体规划要求 (一)基本思路 1、第九分区为塘沽区的城乡结合区,要依据塘沽区总体规划及滨海新 区总体规划,切实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2、根据第九分区的特点和优势,从区情出发,扬长避短,合理制定分区发展战略,重点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总体规划要求 1、指导思想: 突出体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突出体现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切实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规划的范围、依据和原则 规划区范围:位于海河北岸,塘沽地区的西部。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2009版)

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二○○九年八月

前言 2007年6月,重庆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9月,国务院又批准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进一步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的城乡规划也随之研究确立了新的编制体系。主城区分区规划是总体规划目标原则得以空间落实的一种形式,是上承总体规划,下启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规划层次,在《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中,也明确了其应有的法律效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的指导,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明确了深度要求,规范了成果形式,在此重点强调重庆市分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分区规划是覆盖全部行政辖区、统筹城乡的全域规划。需要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在城区部分规划需符合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分区规划的深度要求;二是分区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规划的重要依据。需要进一步对总体规划及密度分区规划等提出的片区-街区职能定位、规模分解、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城市形态分区等内容进行调校;三是分区规划在空间上按照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范围、备选控制用地范围统筹布局,在时间上按近期(2012年)、远期(2020年)、远景(x年)分期规划,既加强规划的刚性,也加强规划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四是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及其相关部委回函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因地形条件等因素制约造成影响重点地区发展的问题;五是分区规划要在城乡空间统筹、一体化布局上,以及实施动态调控机制上进行探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城镇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流转等政策创新方面做好空间准备。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3. 区域城乡空间规划;4. 城区规划;5. 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6.名词解释;7.附则。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规划需用黑体字注明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

深圳光明新区分区规划说明书

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篇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一、新区成立的历史机遇 (2) 二、编制新区规划的需求 (2) 第二章规划依据 (3) 一、规划编制依据 (3) 二、参考文件 (3) 三、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3) 四、主要上位规划解读 (3) 第二部分现状篇 (6) 第三章现状概况 (6) 一、区域位置 (6) 二、自然状况 (6) 三、社会经济 (6) 四、人口 (7) 五、土地利用 (7) 六、公共设施现状 (8) 七、道路交通现状 (10) 八、现状问题 (10) 第三部分理念篇 (13) 第四章理念与构想 (13) 一、发展条件 (13) 二、发展理念 (15) 三、发展构想 (16) 第五章目标与策略 (16) 一、城市建设目标 (16) 二、发展策略 (16) 第六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7) 一、功能定位 (17) 二、发展规模 ......................................................................................................................................... 17第四部分规划篇. (19) 第七章打造“绿色城市”空间布局 (19) 一、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19) 二、城市结构与空间布局 (20) 三、土地利用规划 (27) 第八章构建“绿色城市”支撑体系 (29) 一、新的生态结构 (29) 二、新的生活方式 (31) 三、新的生产方式 (39) 第九章“绿色指标”研究 (41) 一、研究“绿色城市”指标体系的意义 (41) 二、构建“绿色城市”指标体系的目标 (42) 三、国内外相关城市指标体系的借鉴与参考 (42) 四、本次规划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 (43) 五、“绿色城市”指标体系一览表 (43) 六、指标体系的解释 (47) 第十章“绿色市政”规划 (50) 一、给水工程规划 (50) 二、污水工程规划 (52) 三、雨水及防洪工程 (53) 四、绿色用水规划 (56) 五、电力工程规划 (58) 六、通信工程规划 (61) 七、燃气工程规划 (62) 八、环境保护规划 (64) 九、环卫设施规划 (69) 十、综合管沟规划 (72) 第十一章城市更新 (73) 一、城市更新目标 (73) 二、城市更新策略 (74) 三、城市更新对象 (74) 四、重点更新改造地区 (74)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指引 (75) 一、近期重点推进片区 (75) 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75)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

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 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 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 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

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其中,

濠江分区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期限 (2) 四、规划范围 (2) 五、项目编制计划 (2) 第二章现状概况与规划指引 (3) 一、现状概况 (3) 二、上层次规划指导 (12) 第三章分区发展目标与原则 (13) 一、濠江区城市发展目标 (13) 二、规划原则 (13) 第四章分区定位和规模 (14) 一、城区总体定位 (14) 一、产业总体定位 (14) 二、城市发展规模 (14) 第五章分区土地综合利用 (15) 一、土地综合利用目标与方向 (15) 二、土地分类控制 (15) 第六章分区布局结构 (16) 一、发展方向 (16) 二、布局结构 (16) 第七章产业发展 (17) 一、发展思路和战略 (17) 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8) 三、发展路径 (18) 四、产业发展阶段目标及任务 (19) 第八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 (20) 一、规划理念 (20) 二、基本思路 (20) 三、规划用地布局 (21) 四、布局特点 (22) 五、与总规的比较 (22) 第九章城市密度管制与分区 (23) 一、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及区划 (23) 二、城市土地使用强度分区 (23)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24) 一、对外交通规划 (24)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4) 三、城市停车泊位(停车场) (27)

四、公共加油站 (27) 五、运输枢纽 (27) 第十一章城市住区及居住用地规划 (27) 一、居住用地规模 (27) 二、规划发展目标 (28) 三、住房及居住区发展策略 (28) 四、居住区发展规划 (28) 第十二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8) 一、工业用地规划原则 (28) 二、工业用地规划布局 (28) 三、仓储用地规划原则 (29) 四、仓储用地布局规划 (29) 第十三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9) 一、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29) 二、商业设施规划 (30) 三、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30) 四、体育设施用地规划 (30) 五、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30) 六、教育设施规划 (30) 七、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30) 第十四章旅游发展规划 (30) 一、背景分析 (30) 二、濠江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三、旅游发展目标与主题形象定位 (32) 四、旅游空间布局及产品开发规划 (33) 五、旅游产品规划 (34) 六、旅游线路规划 (34) 第十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35)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35) 二、规划目标 (35) 三、规划原则 (35) 四、规划布局 (36) 五、公共绿地 (36) 六、防护绿地规划 (37) 七、居住区绿地规划 (37) 八、附属绿地规划 (37) 九、其他绿地 (37) 第十六章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导引 (38) 第十七章岸线利用规划 (40) 一、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和问题 (40) 二、岸线利用规划原则 (40) 三、岸线利用空间布局的调整 (40) 四、岸线利用规划布局 (40)

广州市番禺分区规划管理单元控规-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索引 第一章BA0602规划管理单元规划背景 (4) 1 规划背景 (4) 2 相关规划与本次规划任务 (6) 3 本次规划范围与设计重点 (7) 4 规划构思 (8) 5 规划依据 (9) 6 规划原则 (9) 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 (11) 1 城市发展的外力 (11) 4 发展条件综述 (18) 第三章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18) 1 发展定位 (18) 2 发展目标 (19) 3 产业选择 (20) 第四章用地布局与规划 (20) 1 案例分析 (20) 2 规划理念—“发展基点” (23) 3 土地利用规划 (23) 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28) 5 道路系统规划 (32) 6 绿地系统规划 (39) 7 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41) 8 城市设计指引 (41) 第五章市政工程规划 (43) 1 给水工程规划 (43) 2 排水工程规划 (46) 3 电力工程规划 (47) 4 电信工程规划 (50) 5 邮政工程规划 (52) 6 燃气工程规划 (54) 7 管线综合规划 (55) 第七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56) 1 规划目标 (56) 2 规划依据 (56) 3 规划原则 (57) 4 环卫规划 (57) 第八章防洪及减灾规划 (59)

1 防洪规划 (59) 2 防震规划 (60) 3 消防规划 (62) 4 人防规划 (62) 第九章控制体系规划 (64) 1 地块划分 (64) 2 地块编码 (64) 3 控制体系 (64) 4 空间管制规划 (69) 第七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72) 1 实施策略 (72) 2 实施建议 (73)

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一、分析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1、公园的规划布局: 公园规划布局的艺术处理手法:公园的布局要有机地组织不同的景区,使各景区间有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对公园的景色,需要考虑其观赏的方式,何处是以停留静观为主,何处是以游览动观为主,静观要考虑观赏景点、观赏视线。公园景色的观赏要组织导游路线,引导游人借观赏程序游览。导游线应该按游人兴致曲线的高潮起伏来组织,是公园艺术布局的重要设计内容。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其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一般在适中的地段,较常见的是由建筑群、中心广场、雕塑、岛屿、“园中园”及突出的景点组成。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如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景点组成,常为立体构图中心。公园立体轮廓的构成是有地形、建筑、树木、山石、水体等的高低起伏而形成的,常是远距离观赏的对象及其他景物的远景。平面构图中心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分为两处。平面构图中心的位置,一般 公园规划布局有三种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①规则式公园又可称为整体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强调对称轴线,多用几何形体,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它具有庄严、雄伟、自豪、肃静、整齐、开朗、人工美的特点。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当公园设置的内容需要形成这种效果,并且有规则地形或平坦地形的条件,适于用这种布局的方式。如北京中山公园。 ②自然式的公园又称为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这种形式的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造手法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它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其缺点是不易于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在地形复杂、有较多不规则的现状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自然式比较合适,可形成富有变化的风景视线。如我国的古代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③混合式园林是把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融为一体,而且这两种形式与内容在比例上接近。在用地面积交大的公园内常采用,可按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处理。 2、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之后,对公园进行功能区。 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是从空间安排公园的规划内容,这种方法有快速、有效、易于掌握的特点,尤其是面对用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较复杂多样的实际综合公园,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使各种活动互不干扰,使用方便。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一般有: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观赏游览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等。 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的功能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游人在游乐中受到文化科学、生产技能等教育。具有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较热闹、有喧哗声响、人流集中等特点,可以说是全园的中心。主要设施有俱乐部、游戏场、电影院、音乐厅、展览馆、画廊、文艺馆、阅览室、剧场、舞场、青少年活动室、动物角等。该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处,地形较为平坦。应有一定的分隔,平均每人有3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该区的建筑物要适当集中,工程设备于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应有利于游人活动和内部管理,同时要注意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故要使有干扰的活动项目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利用树木、建筑物、山石等加以隔离。 体育活动区的主要功能是供广大青少年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有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各项干扰大等特点。在该区增设各种球类、溜冰、游泳、划船等场地。布局上要尽量靠近城市主要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因地制宜地设立各种活动场地。在凹地水面设立游泳池,在高处设立看台、更衣室等辅助设施;开阔水面上可开展划船活动,但码头要设在集散方便处,并便于停船。游泳的水面要和划船的水面严格分开,以免互相干扰。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190508-再修订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试行,送审稿) 自然资源部 二〇一九年五月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发展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明确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应遵循的总体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其主要构成、总体管控要求与主要国土用途,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共三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目录 1 总则 (1) 2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1) 2.1一般规定 (1) 2.2规划分区 (2) 3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6) 3.1 一般规定 (6) 3.2规划用途分类 (7) 附录A: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说明 (19) 1 生态保护与保留区 (19) 1.1核心生态保护区 (19) 1.2生态保护修复区 (20) 1.3自然保留区 (20) 2海洋特殊保护与渔业资源养护区 (21) 2.1海洋特殊保护区 (21) 2.2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区 (21) 3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 (22) 4古迹遗址保护区 (22) 5城镇发展区 (23) 5.1城镇集中建设区 (23) 5.2城镇有条件建设区 (24) 5.3特别用途区 (25) 6农业农村发展区 (25) 7海洋利用与保留区 (26) 7.1海域利用区 (26) 7.2无居民海岛利用区 (27) 7.3海洋保留区 (27) 8矿产与能源发展区 (27)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扬州市东北分区规划说明书简述

扬州市东北分区规划说明书简述 一、区域位置 东北分区位于扬州市东北部,是扬州市区十二个分区之一,东依京杭大运河,与河东分区隔河相望,西侧与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接壤,北距槐泗镇约1公里,南部隔北城河与老城区相连。南侧距市中心文昌阁仅约700米。隶属扬州市维扬区梅岭街道办事处和城北乡。宁启铁路扬州段沿用地北侧通过,铁路货运站场位于本区北侧,是扬州铁路货运枢纽。 二、规划范围 东北分区规划范围:东至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沿线,南至古运河及北城河一线,西至扬菱路、友谊路,北至宁启铁路扬州段。规划总建设用地1572.74公顷。 三、功能定位 1、定位分析 1)宁启铁路和火车货站的建设已接近尾声,火车货站的启用,将使本区逐步成为扬州市铁公水货运重要的枢纽。货运中心功能将得到充分体现。 2)东北分区位于老城区北侧,南侧同老城区隔北城河接壤,是老城区强化中心功能的腹地。 3)随着铁路货运功能增强,与之配套仓储及加工工业亦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同时必将带动商业服务及居住的发展。 2、功能定位 东北分区功能定位确定为:规划建设为扬州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的货运枢纽。以发展配套加工工业和物流产业的基地,以发展生态可持续居住片区为目标的城市东北分区,同时是城市中心区(老城区)外延发展的主要腹地。 四、指导思想 1、围绕《扬州市总体规划》(2002-2020)制定的东北分区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东北分区发展方向,推动该区的协调有序发展,增强对各项建设活动的规划协调和引导作用。 2、妥善处理好东北分区同相邻分区——河东分区、江阳分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老城区的关系。着重处理好同老城区的协调发展关系。 3、合理确定功能定位,着力提高该区的综合功能,强调分区各功能区的协调作用。 4、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5、妥善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发展时序。 五、规划目标 逐步在东北分区体现现代化城市的形象,规划力争做到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城市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交通便捷,路网结构合理;环境质量达到生态城建设要求;建成可靠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总体布局结构 东北分区规划在总体构思上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即:铁路货站功能区、城北生活居住区、梅岭生活居住区。 1、铁路货站功能区 铁路货站功能区规划在东北分区北部,南至北城路,北至宁启铁路一线,东至京杭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第一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推进江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特编制《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规划原则 (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江津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全方位促进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江津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有利于规划实施的原则。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四)《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六)《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七)《江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八)《一小时经济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江津区的行政辖区,面积32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和双福镇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343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适用范围 在重庆市江津区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和加黑字体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1--5节) 第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规划目标及发展战略 第八条区域发展目标 至2020年使江津成为“1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物流基地和“1小时经济圈”辐射川南和黔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对外实现区域协调,对内实现城乡统筹,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优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期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健全和均衡,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公共安全、公共

城市分区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分区规划主要内容 1)原则确定分区山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 用地的容量控制。 2)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3)确定城市主、谈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 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 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卒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 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城市分区规划规划的成果 城市分区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图纸。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图纸主要包括:规划分区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再项专业枷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1)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 (1)总则: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2)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 (3)分区内各片人口容量 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 (4)道路(包括主、移:干道)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 (5)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占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6)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2)分区规划图纸 (1)规划分压位置图:比例尺不限,表现各分区在城市中的位置; (2)分区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内容包括:分类标绘土地利用现状,深度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中类为主,小类为辅;市级、区级及居住区级中心区位置、范围;重要地名、街道名称及主要单位名称。 3)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图纸比例为l:5000,内容包括 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深度同现状图;规划的市级、区级及居住区级中心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重要地名、街道名称。 (4)分区建筑容量规划图。标明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 制指标及分区界线; (5)道路广场规划图:规划主、次干道和支路的走向、 红线、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主要道路交叉口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一、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四、城市功能布局 (一)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升大渡口的城市功能,分担杨家坪城市副中心的部分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

深圳市盐田区分区规划说明(新)

目录前言 第一章 98《分区规划》的实施评价 一、对政府决策的作用 二、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三、原因分析 四、重点调校内容 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现状概况 二、发展条件分析 第三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年限 四、规划目标 五、规划指导思想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二、城市规模 第五章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一、土地综合利用目标 二、现状用地坡度评价分析 三、现状生态资源评价 四、建设用地存量综合评价分析 五、山地资源利用 六、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第六章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 一、总体布局原则二、与布局相关的几个问题 三、规划构思 四、布局结构 五、各片区发展策略 六、用地规划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规划原则 二、对外交通 三、内部道路交通系统 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布置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引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一章新、旧村改造规划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第十三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十四章排水工程规划 第十五章雨水工程规划 第十六章电力工程规划 第十七章电信工程规划 第十八章燃气工程规划

前言 盐田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全区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新区成立伊始,便着手盐田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并于1999年编制完成。 五年多来,原分区规划作为深圳市总体规划的延续与补充,以及与法定图则的良好过渡,为盐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切实有效的指导了盐田区的城市建设,但是,由于这五年是盐田区快速成长和发展的五年,盐田区发展面对的环境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加入世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持久深入人心,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规划,采取应变的对策。 其次,从深圳市发展来看,深圳市提出了“大力发展以港口运输为主的物流业”,并将其作为“十五”期间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盐田区的发展定位,即加快黄金海岸的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业,成为东部的物流中心和旅游区。盐田区“十五”计划提出实施“三大战略”,即科技兴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港口强区”、“旅游强区”;培育五大产业,即优先发展港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大力繁荣商贸业。这些都将为盐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盐田区“十五”计划提出盐田区城市建设目标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园林式、花园式的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 第三,从上层次规划的发展来看,《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是指导深圳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深圳市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市政府对96总规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讨,并制定新时期、新形势下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对策和行动计划。同时,配合《香港2030发展策略》,《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也在积极进行中。因此,盐田区分区规划也应及时应对和调整。 第四,盐田区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盐田港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底达到428万标箱,盐田港的崛起将带动仓储、运输、金融、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激增,旅游设施建设、新旅游项目拓展,都需进一步统筹考虑;城市交通、疏港交通量逐年增加,交通压力巨大;产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性向高新技术产业调整。 因此,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决定对原分区规划进行调校。

功能分区

[第一课时] [情景·问题·感悟] 济南市在顺和街、经一路、纬六路、经七路围合地区内建设中心商务区;在泉城路、经四路东段、西市场商业集中地区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在段店、八里桥、金牛、泺口、大桥、七里堡、窑头、七贤、英雄山南部等地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结合居住用地规划,建设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住宅建设按照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成市总体布局,将联系紧密、布局集中的居住用地组合成片,形成29个居住生活区。工业用地由王舍人、贤文等8个工业区和美里湖、济文路等11个工业街区以及若干分散的工业点组成。工业用地发展分严格限制区、限制区、适度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四个层次……仓储用地根据工业生产和生活供应的需要,结合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布置……省级行政办公用地的建设相对集中在经八纬一地区,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利用纬二路两侧现有行政办公设施予以完善。在十六里河地区预留行政办公发展用地。 以上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的一段文字,在文字中可以看出,城市中主要有哪些功能区? 点拨与提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等。 [阅读·积累·思考] 知识与技能 一、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______________,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二、住宅区 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____________,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__________。 ___________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2.分化过程 ___________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同时,低级住宅区往往与___________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___________相联系。在一些特大城市,兴建了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化的实现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住宅区的主要原因,它也是推动住宅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业区 1.形成:市区内部工业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加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拓宽原有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 3.区位特点 ⑴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思考:为什么? 提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⑵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 思考:为什么? 提示: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7月7日九龙坡政府便一口气推出34宗近7000亩土地 【重庆市政府网】本文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0313161039.html,/today/news/417076.htm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313161039.html,/experience05/experience05090922035_all.htm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2009年07月31日来源:网络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