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

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

区域资源的开发地理创新题

区域资源的开发地理创新题 一、选择题 (2020·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37美元/桶涨到85美元/桶。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 A.陆上风电产业B.油气开采业 C.光伏制造业D.节能照明产业 2.图中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B.科技水平 C.资源状况D.市场需求 解析:1.D 2.D第1题,读图可知,节能照明的成本下降幅度最大,因此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节能照明产业。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油气开采成本主要包括勘探过程中的成本、开发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不同油气田,其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在勘探过程中的投资成本也不相同,因此地理环境会影响油气开采成本;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从而会使生产成本降低;资源的埋藏状况和储量大小等条件都会影响油气开采成本;市场条件的变化会对油气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开采成本产生影响。 (2020·辽宁五校联考)联合湖位于美国西雅图市,19世纪中叶以前湖岸森林绵延,景色优美。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此后,湖岸成了工业发展重地。20世纪初,在湖北岸岬角建立了西雅图煤气厂。1956年,因天然气的全面推广,该煤气厂停产。后当地政府收购该厂区,改造与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并不断修复周边生态,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都市景观公园,成为成功利用工业遗迹的范例。下图为联合湖位置示意图及煤气厂公园景观鸟瞰图。据此回答3~5题。

海外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

海外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 发表时间:2018-05-14T11:01:29.9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作者:张鹤 [导读] 摘要:随着国内电力能源形势日益紧张,海外电力投资政策利好,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投入到海外电力市场的浪潮中。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国内电力能源形势日益紧张,海外电力投资政策利好,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投入到海外电力市场的浪潮中。本文通过对海外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能源现状、参与企业的状况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前景和电力相关单位的竞争趋势进行展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展开,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签署,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稳步推进,区域合作基金相继推出,“两优”贷款、出口信贷等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召开,国际产能、基础设施、能源、科技等领域迈入更深层次的合作互通。 1 海外电力市场发展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几年随着外来资金的投入,在基础设施、能源方面的条件有所改善,但无论从国内需求还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这些国家电力消费潜力、装机容量仍然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电力建设的需求仍极其旺盛。 此外,“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如俄蒙中亚及沿海岸线国家)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也为其发展常规火电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由落后能源设施带来的环境、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建设需求也将是“一带一路”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从竞争端来看,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国内电力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国家能源局对煤电项目提出“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国内电力投资企业逐渐将海外电力设施作为投资重点,窗口公司、工程公司、大型设备制造商、电力设计院也纷纷将海外电力工程项目作为业务开拓的重中之重,竞争态势更具白热化。 2 海外能源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7版),预计从2015年到2035年,世界能源需求年均增长1.3%。几乎所有增长都来自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贡献超过一半。能源结构逐步转型,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水电将在未来20年内占能源供给增长的一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是世界经济提供动力的主导能源,占2035年能源总供给的四分之三以上。天然气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它超越煤炭在203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燃料来源。可再生能源是增速最快的能源,它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3%升至2035年的10%。 全球新增能源的近2/3用于发电。随着繁荣程度的提升,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朝着经合组织水平迅速追赶。目前超过10亿人无法用电,主要在非洲、印度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地区。 2009~2016年全球电力生产结构 由上图可知,2016年,化石燃料、核能的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3/4,其余24.5%的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水力发电占全球发电量的16.6%,风电占4%,生物质占2%,光伏发电占1.5%。 化石能源中燃煤发电方面,燃煤发电一直居高位,2010年占全球发电总量的40.6%,到2014年保持在40.8%。2014年最大的燃煤发电生产国是中国,占燃煤发电总量的42.4%,其次是美国,占总量的17.6%。 化石能源中燃油发电占化石燃料发电份额较少,2014年仅占全球发电总量的5.1%。燃油发电最多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占燃油发电总量的14.9%,其次是日本,占11.3%。 化石能源中燃气发电发展较快,美国页岩气开发成功,助长了燃气发电的增长。美国燃气发电占全球燃气发电总量的22.5%,占全球发电总量的4.9%。俄罗斯本身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居第二位。日本利用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助力燃气发电的增长,燃气发电的增长又刺激了全球天然气液化工业的增长,居第三位。随着天然气可采储量快速增长,来源可靠,这些国家纷纷解除限制天然气发电的禁令,特别是联合循环发电和热电联产技术的进步,既给公用事业公司提供大型天然气发电设备,又给分散式发电系统提供高效、紧凑、规模广泛和环境相容好的发电技术与设备。预计世界电力生产中的天然气消费量将逐年上升。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计见下表。 世界发电燃料的预测(%) 由上表可知,石油、煤炭、核能在未来发电燃料中逐渐下降,而天然气在发电燃料中占比逐年上升,到2025年,预计占发电燃料的25.2%。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2017年6月》的报告,全球核能发电在逐步增长,2016年增长了1.3%,其中中国排序为全球第三,次于美国和法国,但是发展最快,2016年增长24.5%。德国逐年减少,2016年减少了8%,尽管日本核能发电有所抬头,仅占全球总量的0.7%。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根据2016年《REN21再生能源全球状态报告》的统计,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总额是2859亿美元,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发电)总装机为1849GW,其中水力发电装机1064GW,生物质发电装机106GW(生物质发电量为464TWh),光伏发电装机227GW,风电装机433GW。 风力发电方面,根据《REN21再生能源全球状态报告》报告,2016年底有90个国家有风电场商业活动,其中有29个国家风电场装机容量超过1GW。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6月》的报告,2016年全球风电场年增长15.6%,发电量为959.5 TWh,其中发电量最

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

庆祝BP世界能源统计问世六十年
BP 2030 世 界 能 源 展 望
2011年1月 伦敦

免责声明
本演示文件中包含前瞻性陈述,特别是关于全球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 源消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类型等方面的陈述。前瞻性陈述涉 及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它们会受到未来会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事件和局势之影 响。实际结果可能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包括产品供应、 需求和定价;政治稳定性;整体经济状况;法律和法规;新技术可用性;自然 灾害和恶劣天气条件;战争和恐怖活动或破坏活动;以及本演示文件其他篇幅 讨论到的其他要素。
Energy Outlook 2030Energy Outlook 2030 2 ? BP 2011

目录
页 导言 全球能源趋势 石油(及其他液体燃料) 天然气、电力和煤 哪些因素会改变趋势? 关键议题 数据来源 4 7 25 45 63 75 80
Energy Outlook 2030Energy Outlook 2030
3
? BP 2011

欢迎走进《BP2030世界能源展望》
全球能源展望不仅关系到能源企业,它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 场活跃而重要的讨论正在展开,它的议题涉及到大家面临的选择-消费者、生产者、投 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我们希望通过共享这份《能源展望》,推动这场讨论。 我们参与这场辩论始于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工作,今年是《世界能源统计年 鉴》诞生60周年。这份记录能源生产和使用趋势的统计文件起初仅为BP内部文件,直到 1956年才首次公开发表。 与此类似,这份包含我们对未来能源趋势预测的《能源展望》,迄今为止只在内部 使用。然而我们感到,为公共辩论提供重要信息和分析是企业的责任所在。 更何况, 讨论的内容是对大家至关重要的能源问题,它一方面关系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 着气候变化。 在这份展望中,我们希望确定能源长期发展趋势,并提出对世界经济、政策和技术 演变的观点,从而形成对2030年世界能源市场的预测。这只是预测,而非提议,了解这 种区别很重要。
Energy Outlook 2030Energy Outlook 2030 4 ? BP 2011

全球能源展望2021(英文原版)Global-Energy-Perspective-2021

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 2021 January 2021

Editor’s note We publish this long-term energy outlook at the start of 2021, after a year that has brought extraordinary challenges. Economies worldwide have experienced profound effects of the global health crisis, triggered by widespread public-health responses aiming to control the virus. Energy markets have reflected the uncertainty and shown exceptional movem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risis, plunging fuel demand in many key markets was reflected by prices: by the end of March 2020, the price of gas hit a 30-year low, whereas the price of oil, also affected by supply shocks, showed the largest single-day decline in the past 22 years. As economies have reopened, energy commodities have shown a partial rebound: for example, by the end of third quarter 2020, oil demand in China was back at pre-COVID-19 levels, and 50 percent of the decline was recovere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this volatile environment, long-term scenario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address the various pathways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our 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 presents four energy scenarios, which are based on contributions from hundreds of McKinsey expert practitioners worldwide. ? The Reference Case is a forward-leaning “continuation of existing trends” outlook. This scenario reflects our expectations of how current technologies will evolve and incorporates current policies and an extrapolation of key policy trends. ? The Accelerated Transition case assesses ten conceivable shifts that could happen at an accelerated pace. ? The McKinsey 1.5°C Pathway offers a view on the shifts required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1.5°C in hopes of stabilizing the climate. ? The Delayed Transition case mirrors the Accelerated Transition case and assumes that at a global scale, COVID-19 recovery measures fail to go hand in hand with green policies to stimulate the energy transition.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 describes these four energy scenarios in further detail. In addition, we detail two economic scenarios that reflect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ic recovery. We use these scenario outlooks—and the underlying models—to support hundreds of clients around the world and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sectors, helping leaders navigate the transitions in energy systems. Reflecting on the work for our 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 and discussions with many experts, we identified some common themes that stand out in this year’s edition: A As the world rapidly exhausts its carbon budget, there is growing momentum toward decarboniz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Policy makers, business leaders, investors, and consumers are showing increasing levels of ambition to reshape energy systems. Yet the CO2 emissions projected in our Reference Case and even in our Accelerated Transition case remain far from the 1.5°C Pathway. This shows that to further reduce emissions, significant additional action is needed, and more ambitious initiatives and policy measures must be specified and implemented. B Fundamental trends shap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 remain in place and appear resilient to the COVID-19 crisis. Renewable resources continue to decline in cost. When combined with battery technology, they become cost competitive with fossil-fuel-based power generation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imilarly, electric vehicles (EVs) are likely to become the most economic choice in the next five yea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 the case of hydrogen, a further acceleration in ramp-up plans and commitments is likely. C Fossil fuels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ergy system in our Reference Case. Fossil fuels will remain relevant despite a peak in oil demand in the late 2020s and a peak in gas demand in the mid-2030s. Yet even if oil and gas demand returns to pre-COVID-19 levels in a few years, it will not return to its pre-COVID-19 growth path. D This year’s report includes several new elements and deep dives. Specifically, we have dedicated full chapters to hydrogen, the demand outlook for coal and its role in the power sector, a perspective on the 1.5°C Pathway, and an outlook for energy investments and value pools. This report is structured into five parts: Part one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 drivers for the global energy system. Part two provides an outlook for power systems, addr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demand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power supply. Part three presents outlooks per energy type and carrier, including natural gas, oil, coal, and hydrogen. Part four discusses carbon emissions and offers a detailed perspective on the McKinsey 1.5°C Pathway. And the final part reflects on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leaders and policy makers, including a view on value pools and an energy-investment outlook. We hope this report is an interesting read that helps shape your thinking on the energy transition.

《BP世界能源展望》2016版-中国专题

https://www.sodocs.net/doc/0314994432.html,/energyoutlook ? BP p.l.c. 2016 BP 能源展望 +48%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 ? 能源产量增加了40%,而能源消费 量增加了48%。 ? 中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重从 2014年的23%升至2035年的26%,而其增长贡献了世界净增量的32%。 ? 中国的能源结构继续演变,煤炭的 主导地位从2014年的66%降至2035年的47%,天然气的比重增加超过一倍至11%,石油的比重保持不变,约为19%。 ? 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均有增长,石 油(+63%),天然气(+193%)和煤炭(+5%)占需求增长的53%。可再生能源电力(+593%)、核电(+827%)和水电(+43%)也强劲增长。 ? 煤炭需求在2027年达到峰值,随后 从2028年到2035年将以年均0.3%下降。工业仍将是所有领域中最大的最终能源消费主体,但是其消费增长最为缓慢(+31%),导致其在总需求中所占比重从51%下降至46%。 ? 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93%。石 油仍然是主导性燃料,但市场份额由91%下降至2035年的86%。 ? 能源产量在消费中的比重从2014 年的82%降至2035年的80%,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净进口国。 ? 从2014年到2035年,核电将以年 均12%增长,而中国将占全球核电总量的31%。. ? 化石燃料产量继续增长,天然气 (+136%)和煤炭(+10%)的增量超过石油产量的减少(-5%)。 ? 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长至超过130亿立方英尺/日。 ? 石油进口依存度从2014年的59% 升至2035年的76% --高于美国在2005年的峰值。天然气依存度从略低于30%升至2035年的42%。 ? 2014年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 174%,而单位产值能耗下降46%。 ?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22%,占 2035年全世界总量的28%。 25% 2035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40% 中国能源产量增长 20% 2035年在全球能源生产中的占比 数据速览 1. 到2035年中国预计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5%。 2. 在2032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液体能源(如原油、凝析油等)消费国。 3. 在展望期内中国煤炭消费仅以年均0.2%增长,与之相比,过去二十年间这一增长率为年均12%。 国家和地区专题 – 中国专题 我们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进口依存度也将从2014年的15%升至23%。

学习《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感悟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感悟心得体会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引发广泛关注,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更加清晰。在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全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近代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效提高了各国生产效率,改善了人类生活方式,先后让数十个国家实现了现代化。然而,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随之也愈发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因大气污染死亡的人数高达700万人,呼吁世界各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1—2020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热的10年,而这其中最热的一年是2020年。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全球各地将不断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12月12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是大声呼吁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 能源变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加快行动。从签署《巴黎协定》到全球各国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从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全球正在加快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

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显示,在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的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占2019年一次能源增长的40%以上。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增长2/3,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性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全球性问题,中国通过贯彻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12年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2012年至2019年,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比2012年降低10.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国际能源署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2017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发布会时间:2017年8月16日地址:北京报告指出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特征,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世界能源展望篇 核心提示 1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增加27%;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 2 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展望期内能源需求增量的91%为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5%,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28%。 3 世界石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2050年达到48.2亿吨,需求增量全部来自非OECD 国家;OPEC国家是展望后半期供应增量的主要提供者。 4 205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约为5.1万亿立方米,增幅约48%,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非OECD国家占增量的85%。 5 世界煤炭需求已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较2015年减少22%。其中非OECD国家煤炭需求在2030年前后达峰。 6 世界电力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约为2015年的1.88倍,其中火电增长44%,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长160%,届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升至45%。 基准情景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世界能源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短期能源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难以转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提升,化石能源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能源独立和欧洲去核化给世界能源发展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政策、社会变化与能源的互联更为密切。 一次能源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在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增长约27%,期间年均增长0.65%;2016~2030年为0.95%,2031~2050年为0.45%,增速逐渐放缓。展望期内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6%,天然气年均增长1.3%,石油年均增长0.3%,煤炭年均下降0.8%。 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虚拟电厂在分布式电源、清洁供暖方面有广阔前景

虚拟电厂在分布式电源、清洁供暖方面有广阔前景 当前,全球能源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人类社会正推动以油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现代能源系统转型。从能源生产、消费和配置各环节看,现代能源系统以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的特点日益显著。 随着世界各国向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终端用户的再电气化比例大幅增长。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7年世界能源展望》指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环保性,已成为全球最大新增电源之一。 虚拟电厂,正在加速走来 未来,配电网中的分散发电和有源负荷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更多电力用户将由单一的消费者(consumer)转变为混合型的产消者(prosumer)。在技术层面,由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可控负荷、储能设施以及电动汽车等具有地理位置分散、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并具有弱可观性和可控性的特点,随着接入电网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等提出新的挑战。从经营层面,分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亟待研究,需要深入探讨一种可行路径,去激励混合型产消者与电网实现友好互动。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正是针对这些新现象,聚焦再电气化进程中生产侧和消费侧同步发力的重要特征,提出的适应未来能源清洁低碳发展趋势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该技术模式能够在传统电网物理架构上,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把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相聚合,进行协同优化运行控制和市场交易,对电网提供辅助服务。虚拟电厂不是电厂,简单来说,虚拟电厂就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以商业化市场为平台的源网荷聚合管理模式。 虚拟电厂概念自1997年提出以来,受到了欧洲、北美和澳洲多国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ICT)、分布式协调控制技术和智能计量技术的提高,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工业领域逐渐表现出对虚拟电厂的极大需求并付诸工程实践。从世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 与施工新技术 【摘要】地铁4号线工程在上海轨道交通规划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结合该工程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方案中线路设计、换乘方式和盾构穿越地下墙时所体现的新思路。详细总结了车站施工和盾构推进过程中为保护周围环境和控制地层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新技术和新措施。【关键词】地铁车站“八”字形线路换乘方式玻璃钢纤维(GFRP)冻结法施工盾构上下重叠推进远程监控系统1 前言 根据上海城市2050远景总体规划,最终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62Km,共21条轨道交通线,其中地铁11铁,轻轨10条。绝大多数成放射状,而明珠线二期(M4)与明珠线一期(M3)西部线路相结成环,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唯一的城市环线。它是联系其他线路的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将其他轨道线路联系起来,使整个上海轨道交通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现阶段来说,地铁4号线首先要与已建的1号线、2号线、明珠一期线西部线路接轨,形成“申”字形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本文将主要介绍地铁4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

设计及施工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以供交流。2 地铁4号线工程概况 2.1 线路规模和走向 地铁4号线工程线路全长22.032KM,其中高架线1.25KM,其余均为地下线。共设17座车站,其中地下一层半站2座,地下二层站10座,地下三层站5座,平均间距为1.238KM。设停车场1座。M4工程线路走向为:M3宝山路站——溧阳路——临平路——长阳路——杨树浦路——浦东大道——张杨路——浦电路——蓝村路——浦东南路——南浦大桥——西藏南路——鲁班路——大木桥路——东安路——天钥桥路——上体场路——宜山路——M3虹桥路站。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2.2 建设工期及工程筹划 本工程建设年限为2000年初~2004年底,2004年底建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9-07-18T09:42:32.887Z 来源:《科技尚品》2019年第1期作者: 1李玲 2徐泽 [导读] 中国核电已经成为一张国家名片,为世界提供核电建设、运营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核电的未来发展巨大契机,本文简要分析核电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 2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机遇 1、"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合作日渐紧密,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压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关各国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刚性需求较为强劲。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1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行业产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为9792亿美元,同比增长7.7%;跨国基建项目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2017年达4307亿美元,同比增长6.1%,稳定维持较高增长率。根据中银国际2017年9月发布的"一带一路"主题研究报告,预计2030年中国企业有望在"一带一路"市场上获得1.36万亿美元的建筑合同总额,2016-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9%。 以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能源业为国际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各国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解决电力短缺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相关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也将有利于改善各国居民生活水平。2017年"一带一路"电力行业产值为2178亿美元,增长率为13.1%,明显高于基础设施总产值增长率。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全球继续电气化,电力消费增长强劲。在渐进转型情景下,近70%的一次能源增长用于电力生产。在未来25年里,发展中经济体对能源需球快速增长,全球能源需求增加约三分之一。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全球电力系统长期分析报告《2018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NEO)》,到2050年,全球装机量大约会增长2.5倍,2018-2050年,全球范围内将新增发电装机投资11.5万亿美元,其中,8.4万亿美元(约占73%)用于风电和光伏,另外1.5万亿美元(约占17.86%)用于水电和核电等其它零排放技术。 2、核电"走出去"市场空间广阔 发展核能对推动经济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7年8月发布的《2017年核电国际现状与前景》报告对未来世界核电发展做了高低值情景预测。在高值情景中,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从2016年年底的392GWe增加至2050年的874GWe,实现翻番。在低值情景中,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在2030年、2040年先降低,2050年再回到2016年左右的发展水平。虽然在低值情景核电装机容量到2050年没有净增长,但实际上,到2050年仍将有约320GWe新核电容量建成投运,以弥补在运装机容量关闭造成的缺口。 3、"走出去"政策金融环境持续改善 从政策环境看,"一带一路"相关国际和地区先后通过"新政策"以加强国际合作、激发增长潜力,推动跨国基建业务向纵深发展。中国政府在构建具体行业的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营建"丝路明珠"等方面着力部署,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东欧国家通过"16+1合作"规划,将深化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合作明确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俄罗斯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积极推动北极航道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从金融环境来看,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财政和金融实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金融环境的变化对相关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2017年以来,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各国央行及商业银行,积极拓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路径,为改善"一带一路"跨国基建业务发展金融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挑战 1、核电项目交易频率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世界核电市场虽长期来看空间较为广阔,但进入实质启动阶段的并不多,交易频率极低。因此,核电项目竞争异常激烈,传统核电出口大国如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势头强劲,如下表。俄罗斯在过去近十年中表现出了强劲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占据了近70%的海外核电市场份额。由于竞争激烈,核进口国一直保持较强的议价能力,不但要求机型先进、成本低、安全性高,还要求供应商能够帮助解决资金、技术、核燃料、人才的缺乏等各种困难,因此,核电出口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同时,核工程建设资金强度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建设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汇率变动、设备出口、项目所在国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等均可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进程。这些对海外核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协调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2、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走低,进一步蚕食核电份额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2018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NEO)》,2018-2050年,新光伏电站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将降低71%,陆上风电的成本将降低58%,这两项技术的LCOE在2009-2018年期间分别下降了77%和41%。随着成本的快速走低,以及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的电池储能造价的下降,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蚕食煤电、气电和核电目前的发电份额。到2050年,光伏和风电发电量将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50%。未来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占比显著上升,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欧洲总发电量的87%、美国55%、中国62%、印度75%。因此,核电面临巨大的替代品威胁。 3、核能市场开发受国际政治、经济、反核舆论影响大 核能属于高科技、战略敏感行业,易受地缘政治、技术壁垒等影响。潜在的政治、经济风险是制约国际核能市场开发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虽持续改善,但部分国家仍政局动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部分国家财政状况不良、负债压力较大、外汇储备不足、主权信用评级较低,偿债风险高企。海外核能市场开发不确定性巨大。 同时,福岛核事故后,部分国家如德国、瑞士、意大利已明确弃核;部分国家如法国、韩国考虑规模性减缩核电;核能市场受反核舆论冲击明显,在一些国家核能开发已无法突破。如何获取民众支持已成为一个核电项目能否顺利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资本运作成为撬动市场杀手锏,对投资管理提出高要求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境外核电业主财务能力下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债务比率逐年攀升,目前已近峰值,进一步举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新能源网 | 2008-6-27 9:44:00 | 新能源论坛 | 我要供稿 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 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 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当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2007年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每年可节省原煤1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9万吨、二氧化碳3700万吨。 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动员全民节能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税收、投资等政策,使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800多亿千瓦时,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6%。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4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将达到15%。 三、积极发展清洁煤技术 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如何高效利用煤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际能源署:2017世界能源展望执行摘要

国际能源署:2017世界能源展望执行摘要 编者按:11月20日上午和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开会。会上学习了杨雷先生的《全球能源转型形势》主题报告。杨雷先生又介绍了国际能源署的《2017世界能源展望》,嘱我到 https://www.sodocs.net/doc/0314994432.html,/weo/下载中文摘要和英文报告全文。该报告于11月14日刚刚发布,我认真学习了中文摘要,特与网友们分享。何继江 此报告版权归国际能源署所有 导读新政策情景下:对许多国家而言,可再生能源会成为成本最低的新增发电能源;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时,可再生能源在一些国家会成为比天然气更加便宜的新型发电方式,从而使天然气电厂变成调峰电厂,而非基荷电厂。到2040 年时,太阳能将成为最大的单一低碳发电能源,届时,所有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会达到40%。世界各地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采暖和驱动交通工具,会翻番预测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2040年2.8亿辆。到2040 年时,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将会超过欧盟。中国占到世界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光伏装机的三分之一,占到全球电动汽车投资的40% 以上。中国在2030 年左右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在2040 年时,有四分之一的轿车会是电动汽车中国的煤

炭消费已经在2013 年见顶。可持续发展情景:就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坚决行动;到2030年时实现普及现代能源;大幅减少空气污染。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在2040年时达到40%,提高效率的所有途径都得到了利用,煤炭需求立即下降,随后不久石油消费达到峰值。电力生产基本上会实现低碳化,到2040年时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60%),核电(15%)以及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该技术在削减工业部门排放物方面可以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的贡献(6%)。电动汽车很快会成为主流。到2030年时,天然气的消费会增长将近20%。在严重依赖煤炭的能源系统中(比如中国和印度),在缺乏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可供使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工业部门),或者在融入高比例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要求电力系统具有季节灵活性 的情况下,天然气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供应侧和终端消费的累积投资会达到69万亿美元,清洁能源技术和提高能效的投资占比都会不断增加。以上导读部分为何继江摘编 全球能源格局不断发展变化。能源行业的重大转变有: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成本大幅下降;电力在全球能源利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和能源政策发生了深刻变化,煤炭消费逐渐减少;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生产继续迅猛发展。这些变化是《World Energy Outlook-2017》编写的大背景,报告从不同的情景出发,对到2040年的能源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