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聂绀弩和他的诗

杂文收录

尹慧珉

久已听说聂绀弩的《散宜生诗》是一部奇诗,惜未能觅得。后来友人赠送一本《绀弩还活着》,是一本纪念文集,文章中大都引用了他的诗,使我不由得不为其人其诗所吸引。再后来《聂绀弩诗全编》出版,便赶紧买来一读,感受很多。

聂绀弩是老革命,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二十年代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解放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五七年之难,他那个编辑室挖出一个“反党集团”,他是头子,打成右派入另册,发配北大荒劳动,六十年代放回北京闲置,“文革”中又因讲了江青的坏话被人告发,以“反革命”罪蹲了七年监狱,平反归来时已是七十余龄的衰翁。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坏,在家只能蜷曲地卧床度余年,____年去世。

聂绀弩原是杂文家,也写小说和新诗,没想到晚年竟成旧体诗名家。他写旧体诗是从到北大荒劳动时才开始的,以后就继续不断地大写特写,一发而不可收。“劳动改造”时写,监狱中写,释放回家后蜷曲卧床,行动也困难,仍然诗思泉涌,新作不断。据说他原本坚持五四新诗传统,是不赞成写旧体诗的,为什么后来竟写了这么多呢?最好是用聂绀弩自己的话来解释。五十年代他曾说过:“旧诗真做不得,一做,什么倒霉的感情都来了。”八十年代他在诗集的自序中又说:“以为旧诗适合于表达某种情感,二十余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诗有时自己形成,不用我做。”

绀弩诗中最使人感到意趣横生的是他在北大荒写劳动的诗。下面试举几首:

《清厕同枚子》:“君自舀来仆自挑,燕召台畔雨潇潇。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

《拾穗同祖光》:“不用链锄铲镢锹,无需掘割捆抬挑。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要千折腰。俯仰雍容君逸少,屈深艰拙仆曹交。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见身边又一条。”(注:曹交九尺四寸长,见《孟子》,聂绀弩身瘦长,常自嘲形如堂吉诃德,此处又以曹交自比。)《推磨》:“百事输人我老牛,唯余转磨最风流。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伐木赠尊棋》:“千年古树啥人栽,万叠蓬山我辈开。斧锯何关天下计,乾坤须有出群才。山中鸟语如人语,路上新苔掩旧苔。四手一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

《搓草绳》:“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马逸》:“脱缰赢马也难追,赛跑犹如兔与龟,无谔无嘉无话喊,越追越远越心灰。茫茫暮色迷奔影,斑白老军叹逝骓。今夕塞翁真失马,倘非马会自然回。”

这几首是写具体劳动的,另外还有一些写当时生活的,如:

记和检验木材的小姑娘对话的《怯问》:“怯问检尺小姑娘,我是何材几立方?努嘴岩边多节树,弯弯曲曲两人长。”

记新穿球鞋的《球鞋》:“不知吾足果何缘,一着球鞋便欲仙。山径羊肠平似砥,掌心鸡眼软如绵。老头能有年轻脚,天下当无不种田。得意还愁人未觉,频来故往众人前。”

记收工回来忽然拾到野鸭蛋的《拾野鸭蛋》:“野鸭冲天捉对飞,几人归去路歧迷。正穿稠密芦千管,忽遇浑圆玉一堆。明日壶觞端午酒,此时包裹小丁衣。数来三十多三个,一路欢呼满载归。”(按:小丁,即丁聪)

记公共汽车上景象的《女乘务员》:“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主席诗词歌婉转,人民日报诵铿锵。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更有一首可以说是写整个北大荒劳动生活的诗,是写给他妻子周颖的《柬内》:“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邈矣双飞堂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我们知道,聂绀弩当时参加的劳动是一大批被打成右派的文学家艺术家发配北大荒的强迫劳动,和劳改犯相差无几。生活极为艰苦,感情极为压抑。在这种情境下竟写出上面那样的诗来,实在令人称奇。有一位为他奔走过《三草》出版的后辈周健强曾不解地问过他:“我原来以为你们那群‘老右’发配充军到那滴水成冰的北国,一定是满肚子怨气,一脸的冰霜,像苦役犯一样凄惨绝望。读了《北荒草》才知

道满不是那么一回事。您怎么会在那种情况之下写出那么多好诗来呢?”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

请看,诗中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凄惨和绝望,哪里有半星半点的怨气和冰霜。在每一项具体的劳动和所见的事物中,都看到它的美和韵味;在每一个同劳动的难友身上,都感到人间的真情和温馨。在磨房的小小“雷池”中,他看到“玉雪霏霏”,听到“春雷隐隐”;在单调的搓草绳中他看到“一双两好”,感觉到“缠绵”、“缱绻”;在艰苦的伐木中体会到“四手一心”的和谐;野鸭蛋是“一堆玉”,“歌婉转”、“诵铿锵”的女乘务员的“口中白字”和“头上黄毛”都显得那么可爱;连极污脏的挑大粪的活里也有着“同掩鼻”、“共弯腰”的同志情谊;再想想他所描写的在询问检尺姑娘时的胆怯心情,穿上了球鞋有了“年轻脚”的老头在人前走来走去的得意模样,其中有多少喜洋洋的恢谐幽默!人生真是韵味无穷啊!

喜气之外还有豪气。“龙虎风云一担挑”,是何等的气魄!“好诗端在夕阳锹”,是何等开阔的眼光!

这种豪气是真实具体的心情的流露。既不是“晒黑了脸,炼红了心”的干巴口号,也不是像臧克家所写离开五七干校时对放羊鞭子依依不舍的搀假的感伤。

当有友人问到他为什么能在那样的境遇下却写出那么潇洒乐观充满情趣的诗来时,他曾说:“吴梅村送吴汉槎诗,开头就是‘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样叠了好几句,初读时喜极,认为投合我的桀骜之气,而且真写得一通到底。但是我所经历的远比汉公经历的深广得多,但一点也未觉得像梅公所说的那样,倒是觉得到处都是生活、天地、社会,山繁水复,柳暗花明,(这是说主导的一面,

其他暂略)以及歌不尽颂不完的东西,才觉悟到梅公诗是以自己和朋友汉公之类是高等明人或清人,而竟如此,所以云云。”

他也不喜欢黄仲则的诗,说:“‘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寒衣未剪裁’,何不直接就说我没钱,无非寒酸而已,谈不上艺术表现法。”

对杜甫他是佩服的,说:“诗以穷工,它的本意应当是人穷可以更深刻地领会一些所谓人情,更会接触到通人们所不留心的人、生活、阶层,得到许多诗的资本。杜甫就是一例。”但也有微词:“但杜公也是最喜直说穷苦的典型,这一点却坑人不少。许多诗集包括大人物陆游的,都是没做官怀才不遇,做了官又恨未早退,继承着杜的不优良传统。”这些话使我明白了:“诗穷而后工”这话虽有道理,但单是“穷”却还不能出诗人,还必须伴之以人格的因素。只有在那种人所不堪的惨酷遭遇中而永葆人的尊严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

绀弩对诗的这些议论,正好解答了上述人们所提的那些问题。

胡乔木对聂绀弩的诗非常赞赏,曾主动为《散宜生诗》作序,称绀弩的诗是“作者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的一株奇花”,又说:“作者虽然生活在难以想象的苦境中,却从未表现过颓唐悲观,对生活始终保有乐观甚至诙谐感,对革命前途始终抱有信心,这确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这当然是很高的评价,不过我觉得把聂绀弩写出好诗仅仅归之于乐观精神和革命信心还不够,因为没有说明他的艺术性。绀弩诗之所以让人读来那样心快神怡而又丝毫不觉有半点虚假做作,除了他的人生态度外,还在他的审美敏感。他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是如此的欣赏热爱;对蕴藏于其中的美:壮美、优美、神韵,感受得是那么亲切深刻。这甚至可说是天赋的,没有至性的人是难以学到的。

上面说的只是关于他的劳动生活诗的部分。但我认为绀弩诗最感人的还不是这一部分,而是他寄人、悼人的那部分诗中对亲人、友人的深挚的亲情和友情。我在前面说绀弩是个“有至性的人”就是从这些诗中感受到的,我之所以觉得胡乔木对绀弩诗的评价还不够,更重要的也还在这方面,即在思想内容的方面仅仅归之于“乐观”和“革命信心”。事实上,“革命信心”这个词,对纯洁青年和忠诚革命的战士来说,它应当是神圣的,对借革命以谋私的人来说,就不过是虚假的口号而已了。事实上,绀弩诗中表现的不是肤浅的乐观和一般的革命信心,而是深沉的悲愤;不是因个人遭遇坎坷的悲愤,而是对国家和革命前途担忧的悲愤。试看和他一起清厕、锯树、拾穗、拾野鸭蛋的都是何人?和他同狱、“同铐”又是何人?把这些民族的精英、有用之才都驱赶去作他们力不能及之事,加以摧残,能不悲愤吗?绀弩赠胡风的诗中有句:“人有至忧心郁结,诗经大厄句长城”,我认为同时也是对他自己的写照。“至忧”,就是大的悲愤,经过了严重摧残(大厄)后的诗才是句句如长城般沉重。程千帆对绀弩诗的评价“这是一位驾着生命之舟同死亡和冤屈在大风大浪中搏斗了几十年的八十老人的心灵记录”,此语庶几近之。

我想先从诗中表现的他和妻子的关系说起。妻子周颖,晚年被他戏呼为“周婆”,是他在二十年代在黄埔时期的革命伴侣。绀弩当右派、反革命下放劳改蹲监狱时,周颖奔走营救,释放接回后二人相濡以沫。上面所引的一首《柬内》,就是周颖到北大荒探亲时所写,“渺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前一句写两人深切的别情,后一句描绘自己当时的形象,都很贴切。下面再引几首:

《周婆来探后回家》:“行李一肩强自挑,日光如水亦如刀。请看天上九头鸟(绀弩是湖北人),化作田间三脚猫。此后定难窗再铁,

何时重以鹊为桥。携将冰雪回京去,老了十年为探牢。”这首诗是绀弩从北大荒回家后写的。他在北大荒劳动时以“纵火”罪坐监,周颖至虎林探监,经过力争,提审了绀弩,被判一年徒刑。因关押已近一年,乃予释放。故诗中有“此后定难窗再铁”之语,惜未言中,后来又因说了江青坏话受了更长时间的牢狱之灾。

《对镜》,是第二次出狱后写来赠周颖的。前面有一短序:“出狱初,同周婆上理发馆,览镜大吓,不识镜中为谁,亦不知周婆何以未如叶生之妻,弃其帚而遁也。仓促成诗若干首,此其记得者。”(注:叶生故事见《聊斋》:叶生外出,传闻已死,一日忽归,其妻以为鬼,弃手中帚而遁。)诗有三首,兹录其一:“孤山与我偶相携,我赠孤山几句诗,雪满三冬高士饿,梅开二度美人迟。吾今丧我形全槁,君果为谁忆费思。纳履随君天下往,无非山在缺柴时。”

《惊闻海燕之变后又赠》,海燕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在绀弩出狱前不久因故自杀。周颖怕他感情上难于承担,隐瞒了一段时间没有告诉他,最后他还是知道了,这是他知情以后写给周颖的诗:“愿君越老越年轻,路原崎岖越坦平。膝下全虚空母爱,心中不痛岂人情。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稀古媪翁相慰乐,非鳏未寡且同行。”

这些诗中的真情和阔大胸怀一看自明,我就不多赘述了。只是把失去了最锺爱的女儿喻为“损罐瓶”,我觉得未免太轻些。

他怀念并寄胡风的诗很多,下面我只录其三首:

《风怀十首》之一:“人有至忧心郁结,诗经大厄句长城。十年暌隔先生面,一夕仓皇万里行。最是风云龙虎日,不禁天下古今情。手提肝胆轮菌(此字应无草头)血,呆对车窗站到明。”胡风和诗:“竟

夹万言流万里,敢擎孤胆守孤城。愚忠不怕迎刀笑,巨犯何妨带铐行?假理既然装有理,真请岂肯学无情?花临破晓由衷放,月到宵残分外明。”

《送高荒》(高荒,胡风笔名,此诗为胡风远戌四川时绀弩所写):“武乡涕泪双雄表,杜甫乾坤一腐儒。尔去成都兼两杰,为携三十万言书。”用诸葛亮和杜甫比拟胡风,可见他对胡风崇高情怀的评价。

《悼胡风》:“精神界人非骄子,沦落坎坷以忧死。千万字文万首诗,得问世者能有几!死无青蝇为吊客,尸藏太平冰箱里。心胸肝胆齐坚冰,从此天风呼不起。昨梦君立海边山,苍苍者天茫茫水。”绀弩诗大多为律诗,这是我所见的唯一的一首以仄声押韵的古风。这样的诗也只有用古风为宜。“心胸肝胆为坚冰,从此天风呼不起!”

我仿佛亲眼看见了一个真正的诗人站在苍茫的天水之间呼唤着另一个真正的诗人。

绀弩还有许多赠人的诗,赠当年一同战斗过的战友,赠解放后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赠同劳动、同蹲监狱的难友,等等,大多体现出他感情深挚、诗风诙谐新奇的特色。兹录其三:

《挽陈帅》:“浊浪淘沙百战鏊,进攻神速又迂包。江东子弟娴兵甲,天下英雄爱堑壕。谋画帐中虎皮椅,声威马上鬼头刀。东风暮雨周郎便,打打吹吹娶小乔。”“枪十万枝笔一枝,上鞍杀贼下鞍诗。犬儒惜墨如金处,虎将涂鸦以血时。水侧磨刀工部句,楼头看剑稼轩诗。酒酣抓笔当枪弹,一弹洞穿膏药旗。”“世间何物谓之癌,百战功高挽不回。绝代风流嘎焉止,人生七十夭如哀。江山故宅思文彩,淮海丰碑伟将才。噩耗雷惊难掩耳,楚囚偷写悼诗来。”(注:陈毅同志____年去世时,聂正在狱中,故自称“楚囚”且只能“偷写”;抗战时

聂绀弩在新四军工作,是陈毅与张茜间的“红娘”之一,故有“打打吹吹娶小乔”的回忆。)

《雪峰六十》:“早抛小布方巾去,时有普罗灵感来。方见论争通俗化,忽惊名列索维埃。头颅险在上饶砍,口号欣将鲁迅抬。怪底言文多晦涩,天生伊索寓言才。”

《萧军枉过》:“剥啄惊回午梦魂,开门猛讶尔萧军。老朋友喜今长见,大跃进来何处存?八月乡村五月矿,十年风雨百年人。千言万语从何说,先到街头饮一巡。”

谈到友情问题,还要谈谈绀弩对舒芜的态度。舒芜是胡风冤案中一个引人注意的人物,很多人因其在这一冤案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及所起的作用对他有非议。舒芜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绀弩共事,俩人的关系很好,绀弩出狱后相互间的唱和也多。有朋友不了解,问绀弩,你和胡风的友情那么深,为什么和舒芜的关系也好呢?绀弩解释说:“有人说舒芜是胡风的门徒,将他比做以出卖耶稣为进身之阶的犹大,我认为这比喻是不对的。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面前摆着一架天平,一边是中共和毛公,一边是胡风,会看出谁轻谁重?我那时已五十多了,我是以为胡风这边轻的。至于后果,胡风上了十字架,几千几万,几十万,各以不同的程度上了十字架,你是否预想到,不得而知,我是一点没有想到的。正如当了几十年党员,根本未想到会有十年浩劫一样。”又说:“人们恨犹大,不恨送人上十字架的总督之类,真是怪事。我以为犹大故事是某种人捏造的,使人转移目标,恨犹大而轻恕某种人。舒芜交出了胡风的信,但是其中大展宏图的却另有人在。”

我从绀弩诗中得到的感受主要的是态度乐观而嘲讽尖锐,但从上述谈舒芜的这段话里,却更感到论人处事的宽厚的重要。

最后,还想谈谈绀弩诗技巧中我最欣赏也觉得最难学的两点。

一是他诗中的对仗。如前面已举过的“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要千折腰”,“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膝下全虚空母爱,、心中不痛岂人情”以及“白雪阳春、苍蝇盛夏”,,“天上九头鸟、田间三脚猫”等句都是。上下两联每字每词都对得严丝合缝,却又只见呼应,全无合掌。特别是诗中颜色的对仗如“白雪”对“苍蝇”、“白字”对“黄毛”等更是用得工巧。

还可以再举前面不曾引过的两联:《挽雪峰》中有“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交心坦白难”之句,这是对几十年来历次运动中批斗会和“大批判”的绝妙写照。我想凡参加过这些运动的人们读此都会发出会心的苦笑,特别是那些曾做过批斗对象和被迫作过违心批斗发言的人们,因为违心批人也是很痛苦的,他们只能信口雌黄,哪能坦白交心呢?而“信口雌黄”、“交心坦白”这两个早已被人用熟却极少连在一起用的词,却被作者仿佛是信手拈来地作成了一副巧对,这独具的匠心真不知从何而得?

另一联绝对是“曾经沧海难为泪,便到长城岂是家”,引自《解晋途中与包于轨同铐戏赠》。包于轨是他的一个“人生七十号间逢”的狱中难友,既是铐着手一同解往山西去蹲监狱,虽在途中,却绝非归家之喜,这就是“便到长城岂是家”的郁结苍凉之情。但更给我以共鸣的是上半联的“曾经沧海难为泪”。记得自己年轻时,“为赋新词强说愁”,遇事爱淌眼泪,现在就不同了,遇到一些事,虽然心有悲愤,却常有眼枯泪尽之感,这就是“曾经沧海”的缘故啊。有我这种感觉的人大约也不在少数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常被引用的前人名句,说的是经历既深,一般的事就不在眼下了。胡风“反革命信”中说“我是一个‘难为水’的人”就是这个意思。绀弩把这句熟话只改一字,把“难为”后面的宾词范围略略缩小,改水为泪,就使意思更深一层。善用古典、新典中的熟语,略加更改,便见新意,说是“点石成金”或许夸张,但一点之下,确实是出现了奇巧的变化。这是绀弩诗技巧中我所钦佩的第二点。

“哀莫大于心死”也是用熟了的一句话,意思也很深刻,在绀弩赠胡风的一首诗中把这句话也点了一点,加了一个“不”字,说胡风是“哀莫大于心不死”,说的是他这位挚友坚强执着的精神,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深沉的惋惜和叹息。细想起来,处在那种手和脑都被锁住无可作为的状况下而心仍不死,确实是比“心死”更加可哀啊。

我爱读旧体诗,但并不懂诗,应当说也没有评诗的资格。但绀弩的诗吸引了我,内容和技巧都使我钦佩不已,说是崇拜也不为过吧,所以不怕识者见笑,噜噜嗦嗦写了这一大堆,也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吧。(98年7 月)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梁实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他发现梁实秋这条“文艺”走狗,在论战中已经理屈词穷,只能借国民党的反动暴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所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②又如,有人曾比较“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和“此生或彼生”两个句子,证明文言简明“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驳说: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用字较多,但意思准确,一看就清楚,“其省力为何如?”①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它就是一种生活现象,为人们所耳闻目见,但不为人们所重视。鲁迅善于捕捉这种现象,加以点染、剖析,使它格外鲜明,引人注意。比方,有这么一种人,天天口里说着白话,运用自如,并不觉得鄙俗可笑,现在却以“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晒”为理由,来反对白话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鲁迅把它写出来,加以描绘,提高,立刻显出这种人的真面目:“现在的屠杀者”。因为他们不要现在,却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不置一词,却拼命在少年刊物上宣传岳飞、文天祥的故事。鲁迅抓住这个矛盾,尖锐地指出,这两位对于少年未免迂远一点,因为大敌正当头。“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②。并以“登错的文章”作为题目,有力地讽刺了这种现象。矛盾的社会现象,有时并不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就特别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善于发现这种现象,从它们的对照中来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统治者在宣扬孔教,演奏孔子听了“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

(杂文收录)聂绀弩和他的诗

聂绀弩和他的诗 杂文收录 尹慧珉 久已听说聂绀弩的《散宜生诗》是一部奇诗,惜未能觅得。后来友人赠送一本《绀弩还活着》,是一本纪念文集,文章中大都引用了他的诗,使我不由得不为其人其诗所吸引。再后来《聂绀弩诗全编》出版,便赶紧买来一读,感受很多。 聂绀弩是老革命,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二十年代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解放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五七年之难,他那个编辑室挖出一个“反党集团”,他是头子,打成右派入另册,发配北大荒劳动,六十年代放回北京闲置,“文革”中又因讲了江青的坏话被人告发,以“反革命”罪蹲了七年监狱,平反归来时已是七十余龄的衰翁。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坏,在家只能蜷曲地卧床度余年,____年去世。 聂绀弩原是杂文家,也写小说和新诗,没想到晚年竟成旧体诗名家。他写旧体诗是从到北大荒劳动时才开始的,以后就继续不断地大写特写,一发而不可收。“劳动改造”时写,监狱中写,释放回家后蜷曲卧床,行动也困难,仍然诗思泉涌,新作不断。据说他原本坚持五四新诗传统,是不赞成写旧体诗的,为什么后来竟写了这么多呢?最好是用聂绀弩自己的话来解释。五十年代他曾说过:“旧诗真做不得,一做,什么倒霉的感情都来了。”八十年代他在诗集的自序中又说:“以为旧诗适合于表达某种情感,二十余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诗有时自己形成,不用我做。”

绀弩诗中最使人感到意趣横生的是他在北大荒写劳动的诗。下面试举几首: 《清厕同枚子》:“君自舀来仆自挑,燕召台畔雨潇潇。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 《拾穗同祖光》:“不用链锄铲镢锹,无需掘割捆抬挑。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要千折腰。俯仰雍容君逸少,屈深艰拙仆曹交。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见身边又一条。”(注:曹交九尺四寸长,见《孟子》,聂绀弩身瘦长,常自嘲形如堂吉诃德,此处又以曹交自比。)《推磨》:“百事输人我老牛,唯余转磨最风流。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伐木赠尊棋》:“千年古树啥人栽,万叠蓬山我辈开。斧锯何关天下计,乾坤须有出群才。山中鸟语如人语,路上新苔掩旧苔。四手一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 《搓草绳》:“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马逸》:“脱缰赢马也难追,赛跑犹如兔与龟,无谔无嘉无话喊,越追越远越心灰。茫茫暮色迷奔影,斑白老军叹逝骓。今夕塞翁真失马,倘非马会自然回。” 这几首是写具体劳动的,另外还有一些写当时生活的,如:

第五章 杂文的写作

第三章杂文的写作 第一节杂文的概念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理论家对杂文概念有种种界定,在内容上虽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 我们认为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杂文是一种说理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和政论相结合的一种边缘文体。文学体裁是它的“类”,而议论性的说理和形象的结合是它的“种差”。 我国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杂文》一章。他一方面总述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历史上的杂文,以宋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代表作品。事实上早在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中就有杂文,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多有杂文。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汉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1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20年代已有可观的成就,进而在30、40年代风靡文坛。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其中最杰出的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在这以后,杂文的地位时起时落,80年代又兴盛起来。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善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第二节杂文的特征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评人、议事、说理、录言、记闻均可。 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正如鲁迅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的杂文,针砭腐败,抨击丑恶,表现了杂文的斗争精神。 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1《前四史》中华书局1999年版1742页。

古代文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凡五十二万余字。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传记文学的鸿篇巨制。 《史记》的创作动机 1、秉“父命”而作: 2、因“发愤”而作: 司马迁因何“发愤著书”? 3、为“立言”而作: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探求天意与人事、人道的关系, 从朝代兴替的史实中探求某些必然的规律,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史记的叙事艺术 一、《史记》人物传记的巧妙安排与叙事线索 1、传主的选择以尊重历史为依据。 2、以时间为序,以类相从的原则。 3、人物传记有分传、合传、类传、(系传) 类传——《儒林列传》《游侠列传》《货殖列传》《酷吏列传》《遁吏列传》 系传——《鲁周公世家》《齐太公世家》《吴太伯世家》;《匈奴列传》《大宛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东越列传》《南越列传》 二、《史记》的叙事善于揭示事件的因果关系 三、《史记》善于处理复杂的场面,显示出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 1、运用多种叙事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正叙、侧叙、补叙 2、戏剧性的场面描写 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动作 3、虚实结合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三大特点 1、数量众多 2、类型丰富 3、个性较鲜明 人物刻画 1、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突出表现传主的主导性格。 2、渲染细节,雕琢对话,精细刻划人物个性。 3、同类合传,比照衬托,在比较中显现个性。 4、采用“互见法”(旁见侧出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所创造的一种述史方法。 “一事所系数人,一人有关数事,若为详载,则繁复不堪,详此略彼,则互文相足尚焉。”(靳德俊《史记释例》) 互见法“最基本的形式是本传着意刻画人物形象,集中描写和叙述矛盾最尖锐、斗争最激烈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精神面貌,而将人物的侧面载于他传”。(张大可《论史记互见法》)互见法运用最成功的是写刘邦和项羽 5、采用多维透视法 乐府和乐府诗的含义

聂绀弩七律精选

聂绀弩七律精选 聂绀弩(1903年1月28日-1986年3月26日)原名聂国棪,笔名绀弩、耳耶、悍膂、臧其人、史青文、甘努、二鸦、澹台灭闇、箫今度、迈斯等,诗人、作家、编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因在言论和诗词中被加罪服刑九年多后,于1976年获释。10月10日在入狱十年后获释,其作品《我若为王》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课本。他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聂绀弩晚年竟以詩著稱。胡乔木称他是中国诗坛上“一株奇花——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绀弩的诗由于有十分突出的个人风格,被不少人称为聂体,即以杂文入诗——“严肃的打油,沉痛的悠闲”。钓台 五月羊裘一钓竿,扁舟容与下江滩。昔时朋友今时帝,你占朝廷我占山。 有客才眠天象动,无人不羡御床宽。台前学钓先生柳,却以纤腰傲世间。搓草绳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锄草

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 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刨冻菜 白菜隆冬冻出奇,明铛翠羽碧琉璃。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垄畦。 千朵锄刨飞玉屑,一兜手捧吻冰姿。方思寄与旁人赏,堕地惊成破碗瓷。挑水 这头高便那头低,片未能平桶面漪。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 汲前古镜人留影,行后征鸿爪印泥。任重途修坡又陡,鹧鸪偏向井边啼。削土豆种伤手 豆上无坑不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 欲把相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狂言在口终羞说,以此微红献国家。放牛 千里青青百草齐,牛倌草上替牛饥。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 大野人稀空草媚,江上客老幸牛骑。无书挂角眠茵好,又恐奔牛奋马蹄。推磨 百事输人我老牛,惟余转磨稍风流。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

鲁迅杂文的特点

鲁迅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梁实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他发现梁实秋这条“文艺”走狗,在论战中已经理屈词穷,只能借国民党的反动暴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所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②又如,有人曾比较“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和“此生或彼生”两个句子,证明文言简明“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驳说: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用字较多,但意思准确,一看就清楚,“其省力为何如?”①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它就是一种生活现象,为人们所耳闻目见,但不为人们所重视。鲁迅善于捕捉这种现象,加以点染、剖析,使它格外鲜明,引人注意。比方,有这么一种人,天天口里说着白话,运用自如,并不觉得鄙俗可笑,现在却以“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晒”为理由,来反对白话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鲁迅把它写出来,加以描绘,提高,立刻显出这种人的真面目:“现在的屠杀者”。因为他们不要现在,却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不置一词,却拼命在少年刊物上宣传岳飞、文天祥的故事。鲁迅抓住这个矛盾,尖锐地指出,这两位对于少年未免迂远一点,因为大敌正当头。“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②。并以“登错的文章”作为题目,有力地讽刺了这种现象。矛盾的社会现象,有时并不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就特别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善于发现这种现象,从它们的对照中来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统治者在宣扬孔教,

英语阅读:我若为王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test/kuaisu.aspx?tid=16-73675-0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己如果做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真想做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法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Recently in a movie magazine I came across the title of a film: If I Were King. It has put me in mind of something entirely foreign to the film in question. I wonder what would become of this world if I myself were king. This is of course a ridiculous fancy, for being a king is the last thing I aspire to and also a thing I utterly despise. What the hell is a king? How can I still be so feudalistic in my mind? Moreover, if one is really bent on being a king, he will try to carry out his design by deeds instead of by words. But, to put it hypothetically, suppose I were king, what would this world look like? 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候,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地尊贵呀,会如何地被人们像捧着天上的星辰一样捧来捧去呀,假如我能够想象,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

小度写范文【第一次写杂文怎么发表 杂文怎么写】杂文怎么写模板

【第一次写杂文怎么发表杂文怎么写】杂文怎么写 杂文怎样写?杂文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两种理解。 广义理解就太多了,按许多人认为,散文小品都应当归入杂文之类,聂绀弩老先生甚至连屈原的《离骚》、陶潜的《桃花源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苏轼的《赤壁赋》都划归了杂文的范畴。 狭义理解就窄多了,一般人较普遍认为,杂文就是带有政论性的文体。 中国现代杂文的泰斗鲁迅就直陈杂文是“匕首和投枪”,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从咱们国几十年来人们对杂文的态度来看,倾向于对杂文作狭义理解的居多,也基本上得到了约定俗成的赞同。 这种狭义理解有两个好处:一可以明显有别于其他越来越独立的文体,使杂文在文学之林中能独树一帜;二有利于在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中锤炼这种文体,使之形成尖锐泼辣得天独厚的战斗风格。 现在时代已进入到新的世纪,中国也已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的迅跑,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写杂文呢?(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 笔者在此不揣冒昧,试图对这“狭义”的理解不妨作点与时俱进的“修正”,并就教于大家。 (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 我以为,今天的时代已不同于鲁迅当年那个时代了,杂文驰骋的天地更加广阔,我们要写的杂文思路多多,已不必只拘于一种“狭义”的理解了,至少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 其一,仍需要“匕首投枪式”。 匕首投枪是鲁迅在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用文笔作战的方式。

现在虽然已不是“鲁迅时代”,但“鲁迅笔法”我觉得还是需要的。 鲁迅的后期杂文针贬时弊,痛快淋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充满着辩证法,堪称为“匕首投枪式”杂文的范本。 今天的社会与鲁迅当时所处的社会性质自然完全不同,但新的时弊仍然不断产生并客观存在,如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的颓废风气等等。 这新的时弊所带来的对党和国家的危害不可小觑,有识之士甚至将之上升到了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抨击这种种新的时弊仍然需要“匕首投枪”,惟如此才易于制敌于死命。 隔靴搔痒、轻描淡写自然是难以奏效的。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当前仍然需要“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而且这类杂文我以为在当代杂文中还应该占居比较重要的地位。 (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https://www.sodocs.net/doc/0317497254.html,) 其二,应提倡“银针手术刀式”。 与前者一样,”银针手术刀式”的杂文也是针贬时弊的。 除了上述较为严重的时弊必须用上“匕首投枪”以外,还有其他种种时弊大可以用“银针手术刀”的较为温和方式来解决,以通过施行医术来达到扭转党风疗救社会的目的。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量的还应该属“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条措施及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三条渠道来求得解决。 与之相呼应,提倡“银针手术刀式”的杂文就显得极为必要。 其出发点应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为文风格虽仍有所指斥谴责,却大抵不失委婉平和。

散文评论:聂绀弩《我若为王》

聂绀弩(1903—1985),湖北京山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以杂文、散文见长,著作颇丰。自1941年出版杂文集《历史的奥秘》,所出杂文集有《蛇与塔》、《早醒记》、《关于知识分子》、《血书》、《绀弩杂文选》等;散文集有《沉吟》、《巨像》、《海外奇淡》等;小说集有《邂逅》、《姐姐》、《绀弩小说集》等。聂绀弩的杂文是继鲁迅之后颇具特色的一位,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当推聂绀弩为第一人”。他的杂文直面现实,针砭时弊,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富于知识性、逻辑性,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 《我若为王》是聂绀弩解放前杂文的精品,对于中国人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这两个毒瘤,进行了入木三分地刻画与批判。作者以设问入题,呈现出一个荒谬的世界:我若为王,妻就是王后,纵然她不过是个娼妓;我若为王,子就是太子或王子,纵然他不过是个白痴;我若为王,女就是公主,亲眷就是皇亲国戚,纵然他们不过丑陋、顽劣;我若为王,我便是“万岁”……可终究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作者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谈起,“假定又假定”,设想了“我若为王”的种种情景——借助想象勾画出一个荒谬的世界,这个荒谬的世界正是跪伏在地的奴才们捧出来的。本文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存在于过去、现在,有可能也存在未来的现象——人们思想意识里的“官本位”、“权本位”意识。在国人的大脑里深埋着“官”与“权”决定命运的种子,而这颗种子不止一次的在人世间破土吐翠。正是王权造成了人们“想做奴隶的社会”,也正是奴隶维护着王权的社会。因为社会以“王权”为中心,所以,王后、王子、公主,纵然下贱无耻、庸俗卑琐、智能低下到非常不一般的地步,人们(奴隶们)仍然会对之顶礼膜拜。当然,奴隶们拜的不是人,而是王权!足以看出人们的“王权本位”意识。“我若为王”,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所“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这里作者隐藏着这样一个观点——王权和奴才实际上是一对畸形的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捧者悲哀,时时代代津津乐道地捧更是悲哀;然而被捧者难道不是悲哀,那种津津乐道的被捧受用乃至捧晕失去方向却以为辉煌璀璨、英明盛世岂不更是悲哀!于是,作者不无愤懑地写道:“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因为在作者看来:“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实际上,鲁迅先生早就指出了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而本文则从另一层面触及到了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多少悲剧的发生,不正是中国人的自卑、盲从和奴性的心理在作祟?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作为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其杂文凭借着高度的说服力,严密的论证,一针见血的观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有限的篇幅里,鲁迅成功地将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夏三虫》作为鲁迅《华盖集》之中收录一篇杂文,鲜明地体现出了鲁迅杂文创作后半期的艺术特色,其形象性特征更是成为了此篇文章的重要特点。 相比于同时期的杂文不同,鲁迅杂文更加偏重于逻辑说理,通过形象化手法将原本苦涩的逻辑道理变得盎然有趣,更让不少读者在短小精干的文章之中品位出了杂文的精髓所在。具体而言,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为语言的形象化,其次为鲜明的形象塑造,在《夏三虫》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语言的形象化 鲁迅杂文的形象性,跟其形象化的语言无法分开。相比于一般的文章,鲁迅的杂文在更加短小的篇幅之中融入了更多的道理,因此形象化的语言是鲁迅杂文能够顺利传达其内涵含义的关键所在。通览《夏三虫》不论是字、词、短语、单句、叠句,以至整段文字乃至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蚤、蚊、蝇的特征,从而表达其所代表的三类人的丑恶嘴脸,鲁迅用形象化的语言,让人们一读便懂,一读便能够清晰地了解其文字背后的嘲讽含义。这样的例子在《夏三虫》的文章之中,可谓是触目皆是。如,“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蚊子便不然了,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这样具有着拟人、比喻等手法在内的形象化语言描写,让人们仿佛看见一个个资产阶级帮闲派和帝国主义分子化身成为了一只只丑陋而又全然不自知的虫子。也唯有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才能够使得使读者读文字,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景,让人们通过品读跳蚤喝血时的样子,来联想帝国主义分子那毫无掩饰的丑恶行径,以及资产阶级帮闲派的虚伪嘴脸,而这也正是鲁迅杂文的魅力所在。 由于鲁迅的杂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晦涩难懂的哲理如果直接以语言的形式来呈现则不仅读者了了,同时也无法将这种哲理背后的深意表达清晰。在《夏三虫》之中,鲁迅所想要表达的“一些丑恶之人,画皮在身,乖张做怪,

初一寒假大串联答案

初一寒假大串联语文答案 、积累和运用 1、d 2、c 3、a 4、(1)尽;(2)脚不沾土,形容奔驰得快;(3)立脚不稳,脚步摇晃;(4)不慌不忙,注意力集中 5、略 二、阅读 1、(1)“死”的委婉说法;(2)频繁(3)一会儿;(4)息心,一种不愿、不甘、害怕接受的心态 2、略言之成理即可 3、“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老年人该做老年事,冬行春令实是不祥” 4、略 5、略 三、写作 略 第六单元性灵愚慧 精品赏读

11 皇帝的新装 ⊙收获平台 一、略 二、这句话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强化讽刺意味,深刻地揭示了主题骗子正是抓住人们虚伪的心理,设下这一骗局;皇帝之所以上钩,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臣民们之所以讲假话,也是因为害怕这一点 三、皇帝认为最诚实、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部长,却因为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而说假话,这就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四、提示: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告诉读者,人们都害怕被证明是愚蠢或者不称职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表现又是各有差异的,文字也是有明显的差别的如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认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他们或者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或官位,或者是害怕招来杀身之祸,都在编织着谎言 五、略 ⊙发展空间 一、1、过高的要求往往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2、提示:一般人更喜欢《皇帝的新装》,因为它不仅情节生动,而且讽刺的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二、1、这个黑奴本来就出身低贱,他不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因此敢于说出真话这样写更能衬托出国王、大臣、众人的虚伪

读聂绀弩诗“搓草绳”

读聂绀弩诗“搓草绳” 读书时得知聂绀弩的大名,又在网上认识了他,了解了他坎坷的经历和不朽的诗篇,感觉很想更深刻地结识他,于是冒着大雪赶到学人书店,花了近百元买了一套《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读了起来。 开篇就感觉到这位诗人的不简单,这部书的序就有四篇,有“王序(王蒙)”、“胡序(胡乔木)”、“高序(高旅)”和聂老先生的“自序”。其中的后三篇都是为聂绀弩的诗集《散宜生诗》作的序。尤其“胡序”是胡乔木主动要为诗集写序。以胡的身份,是当时正统的代表,从“胡序”中也能读出与其它几篇序不太相同的味道来。 我只读了聂老先生的第一首诗,就让我笑得乐不可支。 书中开篇就是“散宜生诗”,诗集的第一部分为“北荒草”,北荒草中的第一首诗就是“搓草绳”。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叫红日莫西矬。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读了此诗,我实在忍不住放下书来哈哈大笑。笑得先生也问:“你又怎么傻笑没完了?”

其实,我在自己屋里边笑还边摘下老花眼镜,擦着难忍的泪花。 想那聂先生其时正在北大荒服劳役。他于一九五八年被打成右派,送北大荒劳动改造。在每天枯燥的劳动和失去自由的生活当中,聂绀弩竟然能够创作出这样风趣活泼,浮想联翩的诗文,真是让我从苦难中认识了他的高尚情操和乐观豁达的境界。 年近六旬的老人,用他不惯劳作的双手搓着草绳,却从这湿漉漉软塌塌的草绳中联想到青年男女相恋时那样浪漫的情境,“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在那样的苦难中,能够把搓草绳这样的劳动歌颂出这般儿女情长,妙趣横生,这无疑是聂老先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 这草绳不仅表现了爱情的浪漫,还有英雄的情怀。“缚得苍龙归北面,绾叫红日莫西矬。”用这草绳可以缚住“苍龙(木星)”行大礼,又可系紧红日,不向西方下坠。这里使人联想到毛泽东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还有当时的口号“东风压倒西风”。 最后,诗人回归现实生活,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让人想到北大荒的偏僻、荒凉和那里春夏的道路翻浆。 诗中把没有多大力量,难堪重任的普普通通的草绳,写成这样多情,这样豪情,这样刚柔,真是教人称奇的同时,

鲁迅的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创作 概况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 1927—1936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外集》等。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文化意蕴 质疑。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怎样对传统进行改造和如何学习西方。 斗士风格 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作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攻击落后传统与时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现实黑暗的的匕首,是剖析现实痼疾的利刃,批判了历史的痼疾,现实的尘垢,时政的虚伪和腐败。可以归结为无情的置疑,犀利、刻毒、尖刻、凶狠。 文体创造 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由鲁迅所开创、推动而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瞿秋白称之为“文艺性的论文”。形象性、情感性个逻辑性的完美结合,严密而生动的逻辑结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1)以个含类,以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来形象地引出或涵纳整体的社会、人生思考,得出切实的思想及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_杂文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_杂文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下面是有关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的内容: 鲁迅的杂文,无疑是他无与伦比的独创的思想天才和艺术天才的结晶。关于鲁迅杂文的思维特点,是鲁迅研究专家早就注意了的问题。徐懋庸和毛泽东曾分别指出唯物辩证法在鲁迅杂文中的出色运用;冯雪峰认为鲁迅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唐弢认为鲁迅杂文是逻辑和形象思维与具体材料和统一。我们认为更确切的说法是,鲁迅杂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完美统一。杂文精选那么鲁迅式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有些特点: 1、微观和宏观的统一。鲁迅杂文内容是极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大到整个社会,整个文明作批评对象,小到寻常的社会现象,但又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略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这种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鲁迅曾在《准风月谈•后记》中,有很好的说明: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2、微观和宏观的统一。在鲁迅杂文中,有单纯的历史考察和单纯的现实解剖的出色篇章,鲁迅杂文但大多数是历史的反思和现实剖析相统一的,这是鲁迅杂文辩证的理论思维的重要特征。鲁迅这类杂文,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中勾画出事物发 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鲁迅的杂文,包容我们民族的整部历史,充满丰厚有历史感和深刻的历史预见性。 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鲁迅的博识是无与伦比的。他精通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也有丰富的文学、绘、历史、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民俗、考证等。使他的杂文在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时,总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调动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

4、破坏与建设的统一。鲁迅的杂文,是不留情面,坚忍不拔地暴露和攻打旧 社会和旧文明的匕首和投枪,充满着批判和战斗的激情。别林斯基说过:任何否定,如果要成为生动的,诗意的,廉政杂文都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杂文家的鲁迅,既是尖锐的社会批评家,又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热烈的理想主义者,他杂文中的任何否定都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因此,鲁迅的杂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互相统一和有机的融合,这一思维的根本特定,决定了鲁迅杂文带有鲜明的艺术特质:即集中表现了议论的形象化、议论的理趣化和议论的抒情化。 1、议论的形象化。鲁迅曾对自己杂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的说明: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因此,他的杂文并不局限于描写这一个具体的人与事,而使它具有历史的概括性和普通性,成为这一类人和事的图象和标本,王小波杂文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常取类型。这也是要求作家杂文创作时,议论要形象化。而 议论形象化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首先是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那些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叭儿狗、夏三虫、二丑等形象,创造的意象如黑色的染缸,小摆设等。单就叭儿狗类型形象的创造,就让人拍案叫绝,不仅在早期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得到充分的刻划。而且鲁迅与形形色色的叭儿狗长期战斗中,不断地画出了其种种变幻,如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比它的主人更严厉的‘叭儿狗’;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疲,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小杂感》变成了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丧家犬,曾经是激烈的狼,现已被驯服,失去了野性的狗,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统治者之上的。殖民地上的洋大人的宠犬,岌岌不可终日,《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一有变化,它们就另换一付面目的不忠实的狗等等。《二心集•上海文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简介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简介 1、曾力卜,女,本科,生命科学学院环工1501班学生。连续三年专业成绩位于全系第一,2017—2018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在中国环境科学核心期刊《环境与发展》,发表论文《高校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报》发表论文《空调中细菌总数调查与分析》;论文《混凝法去除污染物质研究》已被《生物化工》杂志录用,即将于2018年10月发表。“改性钢渣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效果及机理研究”项目获批2017年度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获奖情况如下:(获得2018优秀学生标兵) 2016.10 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教育厅 2017.10 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教育厅 2015.9 军训优秀学员武昌理工学院 2016.5 湖北省民办高校阅读比赛“优秀奖”武昌理工学院 2016.5 五四“优秀团员”武昌理工学院 2017.3 大学英语学科知识竞赛“优秀奖”武昌理工学院 2017.5 五四“优秀团员”武昌理工学院 2017.10 校级优秀学生武昌理工学院 2018.10 优秀学生标兵武昌理工学院 2、杨延景,男,本科,城市建设学院土木1503班学生。在学习方面,专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获得了2018年“校级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2015年9月,荣获“军训优秀”荣誉称号;2016年4月,荣获“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016年5月,荣获“优秀团员”荣誉称号;2016年9月,荣获“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17年4月,荣获“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017年10月,荣获“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18年4月,荣获“院优秀学习标兵”荣誉称号;2018年9月,荣获“校级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在学术科研方面,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于2018年3月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中参与发表《地下水位侦测技术之研究》;在社会实践方面,利用暑假期间在中铁建大桥局实习,并获得了“月优秀员工”的称号。 3、王静怡,女,本科,护理学院护理学16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护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思想上追求进步,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年级综合考评第一名,2017年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优秀学生称号,2018年获评校级优秀学生标兵称号。工作中脚踏

[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旧书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且介亭杂文 鲁迅先生写《且介亭杂文》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所以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的右半,“介”为“界”的下半).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名《且介亭杂文》. 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 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 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 这些杂感不仅技巧圆熟,论证丰富,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

《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 __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 __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__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 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 __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这些杂感不仅圆熟,论证丰富,而且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艺术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性批判性。 2、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幻想式”的写法,把握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 3、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介绍作者: 同学们,提到杂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鲁迅,我们知道,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作家,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杂文作家——聂绀弩。聂绀弩,现代作家,湖北金山人,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点斗杂文。 二、析题: 问:你们认为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 明确:“若”。可以看出,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 三、整体感悟,问:作者采用这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假想自已是王,你感觉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一步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一般都能大致把握本文思想,但教师可不做定论。) 四、分析文思: 1、问:我们已经基本感悟了本文作者的基本构思,那么,你能理清本文的脉络吗?在分析的过程中请注意语言上的标志。 明确:第一层(1),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 第二层(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

第三层(6-10)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 语言上的标志为:1节“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5节首“我若为王” 6节的“我将恍然大悟” 2、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明确:鄙视,厌憎。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 3、思考: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2-5节,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 共性①: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王后”“太子或者王子”“公主”“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4、把握本文的主题。 ①朗读6-7。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 问1:“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这里巧妙地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 问2:文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 明确:“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就是妈颜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我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②诵读8,问:“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有矛盾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