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俄关系发展

中俄关系发展

中俄关系发展
中俄关系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俄关系发展史

院系名称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教师

时间

摘要: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这段不短也不长的交往史根据两国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及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中俄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史

引论: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1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

3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5苏联解体至今..................................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中俄两国的直接接触,由于两国史料不详,无从引证,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以大致断定为明末清初这段时间,以此为开始至鸦片战争前夕,可以说是中俄关系史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一个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所以沙俄并未占得多大便宜,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就可以说明之一时期中俄关系的特点。

二、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840 年英国舰队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也改变了中俄两国的关系,从平等走向不平等,变为侵略压迫与被侵略压迫的关系,先前的平等态势更不复存在,自称“天朝大国”的中国也颜面扫地。1858 年,中俄双方签订《瑷珲条约》,沙俄一次就从中国割取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约4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共管”,除了以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的损害外,俄国还可以利用边境贸易和界河航行的规定,深入我国内河内地惊醒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同年5 月,英法舰队进逼天津,震动京师,俄方全权代表着普提雅廷借“调停有功”又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据此条约,俄方攫取了除赔款外几乎和英法《天津条约》一样多的特权。1860 年,俄国又趁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之危,不损一兵一卒,利用《北京续增条约》割占了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从58 年到60 年短短三年时间里,沙俄处心积虑,威逼利诱,割占了我国东北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严重损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充分暴露了沙皇的侵略性与贪婪性。这也警示我们要用强大的国防实力与坚硬的态度来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绝不能让悲剧重新上演。

三、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1917 年的十月革命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十多年的时间是中俄关系较为复杂的时期,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是两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过意识形态和政权性质截然不同,导致了双方关系的波浪形发展。第三个阶段充1936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界分成前后的部分。前半部分由于两国国情的重大变化,双方经历了建交——断交——复交的曲折历程。利益的冲突时引起摩擦的根源,甚至战争。1929 年的中东铁路事件就是双方对中东

铁路归属,性质及管理办法存在分歧而爆发的,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和两国撤使断交;而当出现共同利益的时候,就会促使双方走在一起,可以以1937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例。可见,国家利益才是国际交友的根本决定因素。后半部分从1937年开始,面对共同敌人法西斯的严重威胁,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但此时中国并存国共两党的特殊情况,苏联采取了对话的双重外交政策,游刃有余的与国共两党周旋,即从意识形态角度有分寸的支持了国共政权,又从国民政府哪里确保了从沙皇政府时期就获取的在华权益,充分保障了本国的安全和利益。

四、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第四个阶段则是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这40 多年的时期。尽管中苏两国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是如两国人民所愿的那样结成长期的紧密同盟,而是走过了同盟——分裂——对抗——缓和的戏剧性发展道路。这一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0 世纪50年代中苏全面友好合作建立了紧密同盟。1949 年10 月2 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政府随即发表声明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双方建立了重视的外交关系,苏联成为了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1950 年,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从苏联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技术和人员援助,对中国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也得反思新中国在建立伊始便将自己牢牢捆绑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里,严重限制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也是的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前走了些许苏联式的弯路。第二部分为60 年代和70 年代,期间两党两国产生严重分歧,同盟关系迅速恶化,由全面对抗到发生边界武装冲突(珍珠岛战役)。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赫鲁晓夫所作所为及个人品质使毛泽东无法容忍(这是领导人的问题),二、长波电台引起的政治主权问题。中国百年的近代史是一部百年的屈辱史,中华民族的自尊心收到了严重的打击,新中国建立以后,民族获得了独立,但是始终挥不去近代的阴影,上至领导人下到普通民众都堆领土主权问题十分敏感,而苏联当时需要理想的长波电台来联络太平洋中的苏联舰队以抗衡美国。双方在此的巨大分歧才是关键所在。第三部分是80 年代,由于国内外政策的重大调整,双方由对抗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五、苏联解体至今

1991 年12 月21 日,苏联11 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就这样,一个具有93 年历史、执政70 多年的超级大国轰然倒

塌。这也使得中苏关系逐渐向中俄关系过渡。1991 年12 月27 日,我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照会俄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俄罗斯联邦政府。1992 年12 月,叶利钦总统访华,这是两国关系发展中最重要的外交事件,在双方发表的《关于中俄相互基础的联合声明》中,其明确规定了两国“互认为友好国家”。1993年底,北约提出了东扩计划。在如此恶化的形势下,叶利钦总统提出了俄中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建议。在随后的江泽民主席访问莫斯科期间,双方对此达成共识。中俄关系又进一步发展。1997 年4 月下旬,江主席再访莫斯科。在这次会晤中,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形成。这大大推进了两国关系发展的目标,提升了两国关系的水平。进入21 世纪,中俄关系又有新气象。自普京入住克里姆林宫以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臻成熟,进入了历史上双边交往的最好时期: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历史新高度,双边边界问题得以最终排除,以能源合作为核心的两国经贸关系终入正轨,军事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之所以不断发展,我想其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1)两国都将经济的发展作为长期的中心任务来抓;(2)两国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促进了双方互利共赢;(3)两国都面临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4)两国在中亚地区有着共同的利益关切。正式有了这些共同的利益基础,中俄两国关系的大楼才会越高越稳。

小结: 回顾三百多年的中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诸多的启示:1、中俄两国和则利,分则弊;2、落后就要挨打,维护国家主权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最重要的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实力为基础3、国家利益是政府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因素;4、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能轻易地与人结盟,要坚持独立自主;5、国与国之间应该有有良好的沟通平台及争端解决机制,若动用战争武器无论最后哪方取得胜利,对双方都不利。我想,这也是我学习中俄关系发展史所获得的感想。

参考资料:

黄定天《中俄关系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姜毅《新世纪的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彼此最重要的邻国。所以,中俄关系向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然对国际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无论是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它具体反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 俄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而中国近几年面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因此,中俄政治关系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源贸易在中俄 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恰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波动,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应。因此,中俄能源贸易发 页脚内容1

中俄关系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俄关系发展史 院系名称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教师 时间

摘要: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这段不短也不长的交往史根据两国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及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中俄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史 引论: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1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 3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5苏联解体至今..................................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议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

浅议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 摘要:中俄互为陆上最大的邻国,中俄关系的友好发展不仅对双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目前中俄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因、意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共同利益 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那么,目前中俄关系友好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本文将试着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一、自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1】 目前,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一是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二是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三是,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四是,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中

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与中俄关系的发展

《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期末论文: 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与中俄关系的发展

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与中俄关系的发展 内容提要:作为当今世界接壤的两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密切而有微妙的关 系。尤其是自冷战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更是受全世界的瞩目,也是中俄双方非常重视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得更加的微妙而令人难以捉摸,是会朝着美国所鼓吹的“单级”格局发展,还是另有其他国家或联合体异军突起,与美国一争高下?而中俄的关系发展也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头,中俄关系将会何去何从?在“一超多强”的局势下,中俄两国又该如何把握机会,互利互助,为两国的发展共同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冷战国际格局两重性中俄关系战略协作 一、战后国际格局的两重性 虽然美国极力鼓吹世界格局“单级”说,并且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美国并没有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出现美国独大的局面。现下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是:世界处于“一超多强”的状态下,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首先,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地位和作用是极具影响力的。在冷战时期,尚有苏联还可以和美国一较高下,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或者联合体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美国在处理国际重大事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影响国际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极力宣扬并积极构筑由其领导下的“单级世界”,美国独一无二的地位使得他有这个野心也有这个资格提出这样的目标。再加上世界格局中不乏亲美政府和国家,使得美国的野心日益胀大,世界的局势呈现“单级”的趋势,也就是“一超多强”的状态。 但是,美国想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单级”格局,是不可能的。要想称为世界的霸主,必须要有绝对强大的军事能力,有绝对强盛的国力,有足够的震慑力能够让其他国家对其言听计从,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其他很多条件。冷战结束后至今,虽然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所具备的资源和实力,还不足以成为世界的霸主。换句话说,美国还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另外,其他多方势力的逐渐壮大,更使得美国在做出各项决定时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苏联虽然解体,但是其基础还在,俄罗斯虽不足以和美国一样并肩成为超级大国,但是其隐藏的实力还是让美国十分忌惮的。并且随着欧盟阵营的逐渐强大,其他发达国家的制约,以及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团结联合,美国想要成为世界的霸主,实力还是相当欠缺的。 当今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美国仍旧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经过了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了重创,目前仍在恢复中,自顾不暇;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发展中国家次贷经济不是很发达,受到的影响相对小很多。这样一来,世界的力量分布相对平衡了一些,“单级”的强度受到了削弱,多极化更加明显。近些年来,由于美国的一些霸权行径,已经引起了诸多国家的不满。反对霸权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极力主张政治的自由,经济的独立,对美国的垄断和霸权表示不满。各种因素正逐渐推动着世界超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 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考试大纲】 1雅克萨之战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3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4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5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质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深度剖析】 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这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是曲折的,跌宕起伏的,两国之间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及盟友关系,也有互相翻脸,互相诋毁,甚至有过险些引发大战的敌对关系。本线索主要从中俄(苏)近代以来的关系与中国“以俄为师”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史实两方面来阐述中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7世纪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 清政府组织雅克萨之战(康熙帝)1689年中俄双方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大片地区是中国领土),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B)【近现代的中俄(苏)关系】 1、十月革命前:沙俄侵略中国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充当英法联军的帮凶,并趁火打劫,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战后不久又强迫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霸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俄支持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伪政权,并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3.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攫取许多权益。 2、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苏俄(苏联)帮助中国 ①中国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宣传十月革命,从苏联引入马列主义。 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 3“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对日作战,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中俄关系的发展变迁

中俄关系的发展变迁 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1.中俄关系古代史 中俄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有确切史料依据的中俄外交关系于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沙俄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728年和1792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和《恰克图市约》。这三个条约的签订是早期中俄关系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这三项条约都是在经历了激烈的对抗甚至武装冲突后,经过对等谈判签订的。 此后至19世纪,中俄中叶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促成了早起中俄交往中礼尚往来的良好局面。 2.中俄关系近代史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枪打响之后,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中俄关系也经历了众多波澜。 在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初期,俄国始终扮演着一个伪善帮凶的角色,然而却从中国攫取到了最多的利益。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俄国通过各种手段,割据了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时间条约侵占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公里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1864年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在内以东以南44 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9世纪80年代《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 勘界议定书 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 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订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表明,中俄两大民族决心世代友好下去。从近期看,它是从1992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中俄联合宣言、声明发展而来;从长远讲,它至少是中俄两大民族近百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友好合作方式的必然结果。对中俄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多数国家的舆论给予了好评,但在1996年中俄两国正式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后,也有些国家舆论对中俄战略协作与睦邻友好关系进行种种猜测和挑拨,说“中国和俄罗斯从未成为真正的朋友”,[③] “中国人对俄罗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举向西伯利亚挺进怀恨在心”[④],中俄两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会发生冲突”等等。[⑤]这些舆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都企图根本抹杀中俄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对这些舆论原本可不去理会,但除两国有关专业工作者外,对中俄两国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近百年来中俄关系史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和系统的认识,再加上六十年代中苏两党发生的“大论战”,以及在中苏关系全面对峙时期,对两国关系负面影响谈得过多,掩盖或冲淡了中俄关系史上最基本的和最积极的方面,给人造成的印象是我们两个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友好合作文件,仅仅是为了避免对抗。因此,十分有必要清点一下近百年来中俄关系史给两国人民留下的最主要的历史遗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珍视它。须知,这些遗产是促进我们两大民族永远友好合作的最基本因素。 一.关于历史:中俄关系的分与合 1.对三次结盟的历史回顾 回顾近百年来的中俄关系史,就会发现一个最起码的事实,那就是中俄两国曾三次签订盟约,即三次结盟。这三次盟约是中俄两国分别在1896年6月3日签订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⑥]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约国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缔约国担任在此次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相互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⑧] 从以上三次盟约的最基本内容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对来自威胁双方安全的外部侵略,两国之间不是相互给予一般性地支援、同情,而是将所有能调遣的“水陆各军”、“尽行派出”;“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纵观这三

中俄关系的演变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俄关系演变 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院 *** 专业班级 *** 学号 *** 姓名 *** 联系方式 *** 任课教师 *** 2013年6月15 日

中俄关系的演变 一.小组成果简介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他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一)古代史: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二)在近代史上:1.伪装友好的帮凶,获利最多,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掠夺中国大面积的土地;2.侵略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影响和指导帮助中国革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二战时,并肩作战的盟国; 5.(三)现代史上:中俄关系60多年风雨历程,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的历史性转变,既有过兄弟般的密切合作,也有过互为仇敌的对抗。(四)中俄关系的现状与走向:A.中俄两国在进入21世纪后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两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中俄两国都将各自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等国际问题上彼此会加强磋商和协作,但彼此不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C.中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二.笔者在小组中主要负责的是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关系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呈现出空前的良好发展势头。冷战后,我们面临着“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如1997年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联合声明》中所指出的那样,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两极体制消逝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的积极趋势加快发展,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化,主张和平与广泛国际合作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些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反映我们共同的愿望,也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状况。但是进入21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霸权主义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在失去强大对手之后,不断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推动北约两轮东扩和美日同盟的深化。中俄双方都感到,本国的战略利益受到“一超”的挤压。国际恐怖主义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新的威胁。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中俄两国与国际社会是一致的。因为两国也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也在不同程度受到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两国在纷繁多变的国际事务中有着合作的传统,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目前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针对第三国的。未来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也不会影响双方与其它国家发展关系。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领导人都重视对美关系的发展,这是符合双方各自的利益的,也是有利于稳定世界总体和平的。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与50年代的国际形势的重大区别在于,大国关系不是一种分属两个阵营的敌对关系,而是合作与冲突并存、你

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21世纪的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的调整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成果,便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后,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基本因素,特别是国家利益、内外环境、综合国力等最重要的因素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实现跨世纪的发展。 那么国际格局具体的变化是什么?美欧日等西方国家集体陷入困境与新兴大国的群体强劲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返亚太”,推动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复杂变化引发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国际格局演变带来深刻长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加速发展,围绕国际秩序与规制建设,新老力量展开激烈斗争,这将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复杂的影响。简单地说,就只以下四点:西

方国家遭遇集体性下沉,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日趋尖锐,世界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然面临着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受到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成的外部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西部边界不断向俄罗斯挤压和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战略遏制政策,必将继续推动中俄两国在建立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和新干涉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准则,反对北约东扩等问题上进行联手合作。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有求于西方,但安全利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严重相悖,不可能为了发展俄美关系而恶化对华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俄罗斯仍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坚持不同台湾建立官方的国家关系,并且明确提出了“四不两反”的新的主张。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此外,为了维护中亚的稳定和战略平衡,中俄还需密切合作以共同对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向中亚地区的渗透和跨国民族问题。至于朝鲜半岛问题,中俄两国都希望该地区继续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因面也持有更多一致的观点。 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两国经济上的互补关系,对扩大贸易和进行经济合作都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中俄之间实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还体现在中俄经济

形势与政策-中俄

论“新普京时代”中俄关系的发展

【摘要】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随着普京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执掌俄罗斯政权,“新普京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正式拉开。普京此次其再度当选俄国最高领导人,一方面对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来说都将是一次变革,然而另一方面对我国来说其间将包含众多的“利弊得失”,中俄关系将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普京中俄关系 近来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国家间博弈风云变幻,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普京再度入主克林姆林宫,成为俄新一任总统。其“硬汉”形象吸引着世人之目光,在其之前领导俄罗斯十数年中,俄罗斯逐步走出苏联解体之创伤,不断迈向世界大国之路,但其执政之强硬措施,亦是使得世界望而生畏。俄罗斯作为一个真正的资源超级大国和国际上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新普京时代”中俄关系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存在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之于中国具有资源、安全、政治以及技术方面的重要意义。 安全方面,近两年来,中国周边环境并不和平,南边是东盟国家领土领海争端,西边中亚国家动乱,东边面临日本、韩国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北边和俄罗斯关系的和睦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政治角度看,在国际上中俄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互相支撑尤其重要,在地缘关系上会影响到欧亚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平衡。反之,如果没有中俄的互相支撑,不仅中国在国际上会孤立,俄罗斯也真的孤立了。 从能源角度看,尽管目前中国从俄罗斯获取能源占比不大,但是未来亟须思考就近获取能源的问题。俄罗斯是一个真正的资源大国,仅就中国急需的能源来源,截至2010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七,仅次于海湾国家和委内瑞拉。俄罗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而现在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地不但距离远,而且政治环境不稳定。 技术方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方面,虽然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展很快,但很多技术来源于俄罗斯。因此,在直到2050年今后的30多年内,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将始终是中国健康成长的一根国际支柱。

展望中俄关系的未来

展望中俄关系的未来 众所周知,中国和苏联有很长时间的蜜月期,苏联在中国反侵略战争中提供了援助,为中国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众多的经济技术支持,但犹记得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苏联一夜之间撤出了所有的专家,停止向中国输入物质和技术支持。蜜月期不肖多说,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中苏关系的破裂,从中分析一下中俄关系情归何处。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 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一是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

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二是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三是,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四是,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五是,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为加强两国边境和地区合作,两国领导人就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达成一致;七是,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两国在1997年4月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重点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近年高考,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一直是命题的重点,2008年恰逢新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无疑会在明年的高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梳理】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政府(1840-1912) 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 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④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部分被侵略的权利。 4.国民政府(1927-1949) ①1927年,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充当侵华工具,卖国求荣。 ②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结果不了了之。 ③1931-194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积极抵抗-消极抵抗”等的政策。 ④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近代以来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这成为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最大成果。 ⑤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借助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接受美国支持,出卖国家主权,积极策划并发动内战。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 1.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 ①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建国第一年即与苏联等17国建交,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摘要:冷战后,中俄关系已步入了平稳发展、充满生机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排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而对发展国家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双方确立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国家关系准则;三是中俄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针对第三国;四是发展务实的经贸合作。中俄两国深入发展双边关系具有安全利益和政治主张增多,地缘优势独特,经济互补,政策相互迎合等多种有利条件,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双方也应高度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中俄关系冷战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正文:冷战后,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演变,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及最大的邻国,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与恩恩怨怨几十年,甚至发生过军事对抗的中苏关系相比,中俄两国关系出现了平稳发展,充满活力的积极势头。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趋于深化,中俄两国已就构筑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实践证明,中俄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确立及积极进展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89年5月,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高级会晤。这次访问标志着中苏两国在对抗了30年之后,终于走向和解,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此次高级会晤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双方确立了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关系。邓小平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形象地概括了这次高级会晤的重要意义。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成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新起点。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都有显著进展。李鹏总理1990年4月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信任的指导原则协定》、《关于两国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纲要》等6个政府间文件,使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二、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标志着中俄关系迈上了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台阶。 中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之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取得了积极成果。首先,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中俄双方都采取积极措施使历史遗留的东段边界问题得以解决。1992年2 月两国议会先后批准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同年3月俄前外长科济列夫访华,同钱其琛外长在京互换了批准书。此后,双方开始进行勘界立标工作。 第二,加强了两国军事部门的往来并就增加军事信任措施和发展军事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1992年2 月独联体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萨姆索诺夫访华,4月和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长赵南起和中国国防部长秦基伟先后访问俄罗斯,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科科申也于同年10月访华,这些访问为双方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就相互安全问题达成互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双方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尤其是边境贸易形势喜人。据统计,1992年两国贸易额已达到52亿美元,超过了中苏贸易额的最高纪录。两国间的科技合作也因俄副总理绍欣两次访华和中国副总理田纪云赴俄参加中俄经贸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而开始启动。 三、中俄两国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确立。 1993—1994年,中俄关系在叶利钦总统访华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双方高级领导人的访问更加频繁。俄联邦政府副总理沙赫赖、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俄前外长科济列夫、俄军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俄联邦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都曾先后访华。俄联邦总理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国界管理制度协定》等7个重要协议。中方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总参谋长张万年,国防部长迟浩田以及钱其琛外长也都先后访俄。钱外长访俄期间同俄方签署了《中俄外交部新闻领域合作议定书》,草签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国防部长迟浩田同俄方签署了《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协定》。 政治关系的改善,合作机制的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经贸合作,199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了创历史最高纪录的76.8亿美元。〔1〕1994 年由于两国贸易结构有所调整以及俄实行签证制度以后人员往来受到限制,双边贸易额曾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致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中俄两国关系文件 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 (199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联合声明 (1994年9月) 中俄联合声明 (1996年4月) 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1997年4月) 中俄联合声明 (1997年11月) 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 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 关于江泽民主席访问俄联邦并与叶利钦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的联合新闻公报 (1998年11月) 中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非正式会晤联合新闻公报 (199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总统关于反导问题联合声明 (2000年7月)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1年7月) 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 (2001年7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2年12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3年5月) 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03年5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4年10月)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5年7月) 中俄联合公报 (2005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2006年3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7年3月) 中俄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协定 (2008年1月) 中俄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2008年5月) 中俄元首北京会晤联合公报 (2008年5月) 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 (2009年4月) 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 (2009年6月) 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0年9月) 中俄元首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5周年联合声明 (2010年9月) 中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2011年6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