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

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

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
水稻生产现状及下步发展对策

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1 水稻生产现状

1.1 面积与产量90年代我区水稻经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种植面积从1994年前的120万亩左右逐步下调,至2002年达到77.5万亩最低点(早稻20.5万亩、中稻35万亩、晚稻22万亩)。2004年后水稻价格上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当年水稻种植面积85.3万亩,2005年中央出台了水稻种子补贴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很大提高,面积也一步扩大,至2007年水稻面积稳定在9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30万亩,中稻25万亩,晚稻35万亩)。单产与总产:2004年水稻种植面积85.1万亩,单产808斤,总产6888.2万斤。2005年88.3万亩,单产826斤,总产7960.9万斤。

1.2 主要技术推广2004年以来,水稻上推广了四大技术。一是轻简栽培技术:1993年,早育抛育在我区示范成功,效果明显,面积迅速扩大,至1997年扩大到37万亩,5年累计推广100余万亩。以后由于粮价大幅下滑(1999年早稻收购价0.37元∕斤),加之育秧成本较大和育秧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障碍,导致软盘抛秧技术的萎缩。为了克服软盘育秧投资大以及技术障碍,2001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直播技术。先后在六指张岗、前川杨垸、李集方安、罗汉祁岗试验示范,取得了显暑效果,亩节本50元,亩增产稻谷100斤以上,亩增收百元以上,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至2004年全区水直播面积18万亩,2007年,全区水直播面积25万亩以上,四年累计推广80多万亩,增产稻谷8000多万斤,增收8000多万元。这项技术已成为水稻生产中增效最显著农民

最欢迎的技术。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彻底改变了千年来存在的偏施肥,肓目施肥的习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节约了成本,增加了产量和收入。2004年全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至2007年的四年内,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亩节本10元,增产稻谷30斤,增收24元。合计增产稻谷1000万斤,增收3400万元。三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是黄陂病虫防治的重心,早稻以防稻瘟病、防纹枯病为主,中、晚稻防治四虫三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更换抗逆性强的品种,保健栽培等)。生物防治(稻田养鸭、推广Bt生物菌剂等),物理防治(频振灯)。化学防治。每年综合防治面积达到80万亩,每亩挽回经济损失150元。四年累计推广病虫综合技术3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4亿多元。四是稻鸭共育:2003年开始推广稻田养鸭技术,获得了技术和效益的突破,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农民兴趣浓厚。2005年全区推广4万亩。

1.3 优质稻发展。黄陂是优质水稻生产大区。1984年黄陂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并进行相应建设。1986年定为全国优质米基地县并进行了综合建设。当时全区水稻120万亩,中优质稻55万亩,其中早稻10万亩,有四梅2号,红突31等,晚稻40万亩,有鄂晚5号,鄂宜105等,中稻5万亩。项目的建设推动了黄陂水稻生产的规模化,优质化。1998年—2002年水稻种植面积下调,2003年后,种植面积有所恢复,优质稻规模扩大,品质提高。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90万亩,其中部标三级以上优质

稻5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5.6%,其中,早稻10万亩,中稻20万亩,晚稻20万亩。年产稻谷7.6亿斤,年产优质稻4.6万斤。主要优质品种:早稻:鄂早18、两优287,中稻:鄂中5号、扬两优6号。晚稻:鄂晚15、鄂晚17、鄂粳杂3号。同时优质品种进行了相应的繁育和制种,李集方安连续8年制种鄂粳杂1号,累计制种面积2000亩,高的年份达400亩,合计制种80万斤。罗汉春阳连续6年制种鄂粳杂1号,累计面积1800亩,生产优良种子70余万斤。大潭原种场在制种和原良种繁育上也有大突破,近四年生产杂交种40万斤,繁育原良种100万斤,对我区优质稻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

1.4 水稻效益。2004年后,水稻的价格回升并稳定下来。早稻每斤0.62元,中籼稻每斤0.7元,晚粳每斤0.8元。2004年早稻单产750斤左右,亩产值465元,亩纯收入300元(人功不计成本)中稻单产1000斤,亩产值700元,亩纯收入420元。双晚单产750斤,亩产值600元,亩纯收入350元。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中晚稻的稻飞虱暴发危害,每亩打药8—10次,平均药剂投入90元左右,比2004年增加投入50元,同时中晚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减产,每亩纯收入减少近百元。与棉花、西瓜、花生、芝麻、玉米等作物相比亩纯收差距较大。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繁多、特优米品种少2005年调查统计,黄陂每年种植的水稻品种有50个,其中早稻15个,中稻24个,双晚11个。其中三级以上优质籼米品种5个,粳型品种7个。特优米品种较少,仅有香稻品种一个(鄂晚17)1万亩。特优品种较少的原因:

一是品种抗逆性,丰产性不强。二是:规模不大,总产量很难达到企业单品种运作的最低要求,不能优质优价。

2.2 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引种渠道繁多,不仅造成品种的杂乱,而且导致种子质量(纯度、净度、生育特性、抗性)参差不齐。有些种子严格按引种程序办事,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有些品种引进时上下不通气,盲目引进,无手续,无产地,质量低劣,造成很多事故。如2000年王家河引种固优10号200亩作双晚种植,颗粒无收;2001年六指引种晚杂、早穗严重减产。祁家湾农选1号,自繁自种20余年,抗逆性、丰产性严重下降,病虫防治难度大、产量低。还有的种子经营户利益熏心,低价收购农民的稻谷,作良种推销,严重减产减收。这都是典型例证。

2.3 土壤肥力下降,单产上升泛力由于对土地掠夺性经营,重用地,轻养地,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主要表现:一是土壤有机质下降。全区三级以下水田(有机质含量小于2)的面积1979年占水田总面积的2

3.9%,1998年上升到45.3%。二是土壤养分失调。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对我区土壤评价为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部分缺钾。随着粮价放开,农民对土壤投入增大,土地中氮补偿过多,磷次之,少用钾出现了富氮缺钾现象。这种现状造成双季稻单产一直徘徊在700斤左右,中稻单产1000斤上下,很难上升。

2.4 车、磙碾脱比例大,整精米率不高整精米率高,米质商品性好,价格高,反之亦然。据调查目前机收机脱稻谷,整精米率较高,早稻55—58%,中稻58—60%,双晚60—65%,而车、磙碾脱整精米为早稻38%,中稻35%,晚稻40%。近几年,在粮

食企业和农机部门的推动下,机收、机脱有很大发展,但是所占比例仍然不大。全区机收机脱面积5万亩左右,占水稻总面积5.6%,而大面积稻谷仍然是在公路上车碾和水泥场上磙碾压,这对提高水稻商品率和价格是极为不利的。

2.5 无公害生产与病虫防治矛盾突出导致新一轮弃田荒水稻无公害生产,对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有严格的要求。黄陂产地条件完全可以达标,生产技术达标的关键是病虫防治中农药的使用。高残留农药,严格禁用,使用低残留农药往往伴随着防效差,投入大。近两年稻飞虱暴发防治投入巨增,说明了这一问题。2006年为了彻底控制中、晚稻飞虱为害,每亩用药8—10次,每次用毒死脾10元以上、每亩投入100元左右,这是原使用高残留农药时代的3倍。投工、投入的增加降低了水稻生产效益,严重刺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是目前新一轮弃田荒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摸底2007年全区水田弃荒6—8万亩,而2005年弃荒田不足1万亩。

2.6 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黄陂水稻“块头”大,复种面积90万亩,总产量7.5亿斤。但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立足于市场,打品牌进入市场的仅为“荆禾香”稻米,年产量不足1千万斤,大部分稻米都是外企包装后返销黄陂。这带来了三种弊端:一是黄陂仅为水稻初级产品生产基地。二是黄陂人吃不到黄陂品牌米。三是市场无竟争力,加工中的大量利润被外地人获取。

2.7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主要的水库和干渠是改革前修建,长年失修,毁坏严重。一些当家塘堰淤泥累积,渗水聚减。虽然近几年在农业上加大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大面

积修建的要求,许多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正常使用,涝不能排,旱不能灌状况在部分地方显得更为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总体下降。

3 发展思路与目标

全区优质稻板块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区水稻的产出能力,明显增强,加工转化水平明显提升,优质率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基本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适当压缩籼稻,扩大粳稻,大力推广杂交稻,扩大示范超级稻,加快发展优质稻,特种稻,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大搞优质稻加工转化增值,依托中粮油公司,兴正商贸有限公司,荣华米业等加工企业,搞好优质稻定单,推进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促进农民增粮增收。

3.1 发展规模到2015年,全区水稻90万亩,总产量8.1亿斤。双季稻68万亩,中(一)稻22万亩,调减3万亩,优质稻55万亩,产量5亿斤。

3.2 品牌战略。以整合强化现有品牌为基础,通过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国标一、二级优米。通过扶持中排粮油,兴正实业,良荣工贸等龙

头加工企业,增加企业发展后劲,打造黄陂系列精米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区稻米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将我区生产的系列精米品牌做大做强。

3,3 技术标准水稻生产种植全面贯彻无公害大米,水稻产地环境条件,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水稻栽培技术规程》,普及推广直播,抛秧、免耕、机收机脱等节本增效技术,力争2015年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

50万亩,基本实现机收机脱。

4 发展水稻产业的措施与建议

4.1 稳定面积一是稳定水稻面积。黄陂111万人,农业人口84.6万人,按人均口粮(稻谷)580斤(农业人口600斤,非农业人口500斤)计算,每年需口粮6.5亿斤,加上留种和工业饲料用粮,年粮食总需量8.5亿斤。2006年水稻90万亩总产量7.5亿斤,加上小麦、杂粮,总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因此,我区水稻面积稳定在90万亩,总产量确保7.5亿斤左右,是粮食战略要求。主攻目标放在品质、单产、效益的提高上。

4.2 加快发展优质稻的步伐目前国标三级以上稻米种植面积5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5%,劣质稻比例还较大。优质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是5年内早稻优质稻米从10万亩扩大到15万亩,中(一)稻稳定在20万亩,双晚扩大到25万亩,优质稻种面积60万亩,增加10万亩,总产量

5.1亿斤。二是扩大特种稻面积,提高种植水平:特种稻包括有机米、有色米、地方传统优质米、香米、功能米等,它的种植规模大小,上市量直接关系到当地水稻发展水平。目前特种稻在黄陂种植处于起步阶段,面积小、量少。发展特种稻要迅速纳入议事日程,加大投入,扩大面积,规范技术,提高单产,提高效益。五年内特种稻发展到20万亩,其中晚香米“鄂晚17”发展15万亩,产量12000万斤。泰国米、有机米引进开发1万亩。三是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实行优质优价订单销售,确保农民效益,调动农民种优质稻积极性。

4.3 合理搭配种植工业饲料粮食工业饲料粮主要是酒精工业、食品加工、养禽等的需求。黄陂年平需求量1.5—2亿斤。目前市场需求量大,商品走俏,种植面积曾扩张趋势。据2006年统计:糯谷全区种植8万亩左右,总产量6500万斤,斤价比常规稻平均高0.1元。禽用粮(劣质早稻为主),斤价平均高0.03—0.05元。要协调发展食用优质稻与工业、饲料用粮的关系,让效益达到最大化,我们设想: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安排工业、饲料粮面积。糯米有孝感米酒和五粮液加工企业的固定渠道,需求量5000万斤左右,加上部分土特产(糍粑、年糕等)加工,总需求量8000万斤上下,因此种植可稳定在10万亩。1亿斤的饲料粮以早稻劣质品种为主,稳定在15万亩左右。二是做出品牌、做出规摸,确保效益最大化。在李集、祁家湾、罗汉、建设三个大工业用粮板块,创建优质糯谷“品牌”,让孝感米酒,四川五粮液等企业首选和优价抢购,从而实现品牌增效的目的。4.4 加强种子管理,统一定向供种一是加强种子市场执法力度。首先要加强种子市场的法律知识宣传培训,让广大种子商知法守法。其二:种子引进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操作,杜绝无证种子上市,杜绝低劣种子下田。二是严格按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办事,对“关系种”,“广告种”,“民间种”不能盲目种植,必须通过试验、示范后,在严格的科学依据指导下,进行大面推广。对于上级提倡推广品种,做好适应性示范,拿出适合本地的高产技术规程,然后进入规模化生产。三是在品种结构上统一规划,突出主导品种。早、中、晚稻各推广2—3个主导品种,统一供应,实现一地一季一品。在优质米发展上,早稻主推两优287,鄂早18。

中稻主推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鄂中5号。晚稻主推鄂粳杂3号,鄂晚15,鄂晚17。

4.5 努力提高地力、培植增产提质后劲养地是为更好的用地,通过养地培养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一是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有机肥的使用是提高地力的关键,不仅要大力宣传有机肥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中的作用,而且要搞好对比性展示,营造施用有机肥的氛围,掀起大积大造农家肥,推广秸杆还田高潮。二是大力推广养地作物,扩大用养配茬模式的面积。绿肥——稻——稻要恢复性扩大,从现不足万亩扩大到10万亩;地膜花生——晚稻从现不足万亩扩大到3万亩;地膜西瓜——晚稻3万亩,土豆——中稻3万亩,稻——豆(蚕豆、豌豆、大豆)5万亩,稻——菜5万亩,优质油菜——优质中杂20万亩。力争用养模式达到49万亩。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三年内我区90万亩水稻基本照单施肥。

4.6 大力推行水稻标准化生产和节本增效技术一是针对优质稻栽培技术含量高,抗病性较弱的特点,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种子农药等技术单位,强强联手开展技术攻关,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区的高产、优质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建立起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新机制,把科技迅速转化为效益。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增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技术,包括直播技术、早育抛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十五期末,全区水直播面积达到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普及。三是深入研推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把降低防

治成本作为主攻目标。建立机防队,合理配药,把每亩防治费用降到40元以下。

4.7 加快推广普及机收机脱采用机械收割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能减少人工收割带来的抛撒浪费,更重要的是提高整精米率,确保水稻品质,提高农民和企业的效益。到十五期末机收机脱面积力争达到60%。

4.8 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北省的项目投入。在现有商品粮基地,优质米基地的基础上,发展建设香稻生产基地,实现水稻发展的“三步跳”。在争取国家对项目投入的同时,力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收益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向水稻生产倾斜,加强稻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大落实水稻良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的极积性。

4.9 优化模式,合理配茬,提高效益调整水稻结构,不仅仅只是面积上的增减,而应该在主攻优质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配茬模式提高整体效益。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今后在种植模式上主攻鲜食作物与优质稻配茬,以高效模式逐步取代稻一麦,稻——稻等低效模式,主推早瓜——晚稻,早稻——秋瓜,地膜花生——晚稻,早稻——荸荠,中稻——蚕豌豆,大豆——中稻,稻——菜等高效模式。全区粮经高效模式发展到20万亩,面积扩大一倍,平均亩产值突破2000元。

广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考

2008年第1期专题综述中国种业 摘要:玉米生产在广西粮食生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但目前在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形势下,正面临着甘蔗、木薯、蚕桑等作物的竞争,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广西玉米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措施是在抓好玉米生产、确保广西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发展专用特用型玉米和玉米产品深加工,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综合利用率,并利用东盟平台,促进玉米良种的出口,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关键词:广西;粮食生产;玉米 目前我国玉米供求平衡,但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到2020年,我国玉米缺口将达6000万t,这意味着在播种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平均玉米单产要从现在的350kg/667m2提高到450kg/667m2,否则玉米进口不可避免,而全国平均单产要提高100kg,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选育突破性新品种,创新集成栽培技术,强化技术推广,否则难以实现此目标。1广西玉米生产现状 玉米是广西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山区和桂西北农民的主要口粮,常年播种面积约53万hm2,占广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4% ̄16%,常年产量240万t左右。近几年,随着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有较大的减少,目前种植面积约为45万hm2,单产约为220kg/667m2。我区玉米主要用作口粮消费,比例高达70% ̄80%,以玉米为主要口粮的人口约为1000万;饲料消费比例约为20%,普通玉米加工用消费很少,主要为甜、糯玉米加工产品。据统计,我区玉米常年从区外调入约200万t,供需缺口较大。 广西粮饲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广西中、西、北部地区的旱地、山坡地和石山区,土壤贫瘠、光照不足、春秋旱严重,春玉米生产后期常发生洪涝灾害,生态条件比较恶劣。这些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生产投入较少。特用玉米生产集中在广西中南部地区,生产条件较好,种植水平较高,实施周年生产。2广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播种面积减少2000年以来,我区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方向是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甘蔗、木薯及蚕桑等土地竞争型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逐年下降。 2.2生产上可选用的品种较少我区玉米生产区生态类型多样,生产条件差别较大,因此生产上要求高产、多抗、广适性玉米品种。目前我区玉米生产上使用较多的品种有正大619、迪卡007、农校18号、玉美头102、玉美头168、桂单22号和30号等,这几个品种播种面积总和占我区玉米生产总面积的90%左右,这些品种都表现为适应性广、子粒硬粒或半硬粒型、适口性好、耐贮藏的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但经过多年的生产使用,一些品种已临近更新换代。 2.3平均单产较低我区玉米单产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比全国平均单产330kg/667m2低100kg。造成广西玉米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①主产区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土地瘠薄,旱涝灾害严重;②生产投入不足,玉米主产区的农民收入低,购买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肥料投入;③科技投入不足,杂交良种普及率低,同时缺乏与品种及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如种植密度、施肥技术等;④缺乏适应山区条件种植以及贮藏习惯的玉米杂交良种;⑤对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局中所处的地位重视不够。 随着我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预计我区从区外调入的玉米量会有所增加。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玉米的调入具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因而引起玉米价格的波动。近两年玉米市场的价格呈总体上涨趋势,受此影响,饲料价格上扬,影响了我区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影响我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税收。 2.4特用玉米生产水平急待提高我区甜、糯玉米等特用玉米生产具有区域特色,并且在品种选育方面优势突出。随着人们对食品丰富性和保健性的追求不断上升,市场对甜、糯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我区甜、糯玉米的特色区域生产发展较快,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区 广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考 孔祥林闫飞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南宁530227)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基金项目(桂科自0728165);广西玉米研究所发展 基金项目(200602) 通讯作者:闫飞燕 12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寒地粳稻的商品优势、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等方面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细致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粳稻;商品量;再发展 近三十年来,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442万hm2,减少到2009年的2963万hm2,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而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2.1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246万hm2,总体趋势是上升的。黑龙江省246万hm2水稻,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8.3%,全部是粳稻,年总产量1574.5万吨,占世界粳稻常年总产量1亿吨的近16%。中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左右。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食用价值非常高,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积温、昼夜温差、光照等条件决定的。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6.5万hm2的历史最高记录,水稻生产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么,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黑龙江省的寒地粳稻生产发展的形势如何呢? 1.稻米商品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实际消费稻谷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25%左右,商品率达75%左右,属于典型的商品性生产。2010年黑龙江省生产稻谷184.4亿公斤,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和商品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粳稻米产量最多的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黑龙江稻米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表1 2009年各地商品稻米数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报2010》,稻米折合系数为0.65 1.1稻米品质优 中国籼稻多粳稻少,全国稻谷总产量的70%左右为籼稻,粳稻约占30%。世界稻米生产也是籼稻多粳稻少;籼稻面积占稻谷总面积的92.8%,产量占87.8%;粳稻分别仅占7.2%和12.2%。黑龙江省全部是粳稻,稻米品质优,米饭品味好,营养价值高。 1.2生态气候好

广西农业概况

广西农业概况 2007年06月20日 一、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广西在区域上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1.山地山地是广西主要的土地资源类型。1995年末统计,海拔在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为93 2.5万公顷,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9.4%(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占2 3.5%;400米~800米的低山占15.9%)。广西山地以山高、坡陡(坡度30°~40°)、切割深、光照少为特征,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北和西部;在土地利用上,以林、牧业为主,是广西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基地和牧草地,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大。 2.丘陵地丘陵地海拔为200米~400米,面积为684万公顷,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8.9%,是仅次于中低山以外的主要山地资源类型。其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地边缘及主干河流两侧;以桂东南、桂南、桂中一带较为集中。这类土地与中低山地相比,有坡度缓(坡度5°~25°)、土层厚、谷地宽、光照条件好、人类活动频繁等特点;在利用上多宜性较突出,诸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尤以林地、旱坡草地为主,土地利用上有较大潜力。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缺水,土壤较贫瘠,生态脆弱,如利用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易恢复。 3.石山广西是中国主要的岩溶发育区,石山分布面积为435.4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4%是广西比较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中、桂西南、桂东北及桂西北局部地区。石山山地以山高、坡陡、植被少、土层稀薄、蓄水性差为显著特征,素有“九石一土”之说,是人类生活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目前广西606万贫困人口,136万特困人口中的大部分就分布在这一类山地中。在土地利用上,以灌杂术和旱地为主,旱、涝频繁,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4.台地台地海拔在200米以下,面积为149.1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主要分布于桂南、桂中、桂西南、桂东南一带。该类土地一般地面平坦、起伏和缓、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人类劳动、生活的主要区域,条件仅次于平原土地类型;在土地利用上以农业为主,是广西旱作农业、经济作物、果木林的主要种植区。但由于其地势相对平原较高,往往因水源缺乏致使土地利用不够充分。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域内,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水稻产业

水稻产业 国家鼓励东北等稻谷主产区建设或重组一批年加工稻谷20 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扶持年加工稻谷100 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优质营养健康大米、专用米等及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米糠、稻壳和碎米综合利用。到2015 年,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留胚米、发芽糙米等营养健康新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到10%以上;日处理稻谷200 吨以上企业的产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 稻谷加工业布局示意图 水稻产业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近几年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种植情况 全市水稻面积386万亩,产量达到193万吨,其中绿色有机食品标志53个,面积75万亩,产量37万吨。我市水稻品种以东农425、龙粳31、垦稻12为主,生育期较长,胶质蛋白高,米质好,适口性强,市场需求量大。 二、加工情况 规模以上水稻加工企业9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设计加工能力182万吨,实际加工量115万吨,占总产量59.6%,加工转化率48%,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共有2大系列5个品种,产品产量78万吨,其中大米54.6万吨,糠粕23.2万吨,米糠油0.2万吨,其中绿色大米25.7万吨、有机大米1820吨。

目前世界水稻加工转化率为80%,产品主要有4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精米、免淘米、糙米、留胚米、蒸谷米、发芽糙米、营养强化米、配制米等大米产品;方便米饭、保鲜米饭、冷冻米饭、米粉面包、营养早餐、米粉、米饼、米糕、米果、寿司、米酒、米胚和米乳饮料等米制品;米糠、米糠油、植酸钙、肌醇、谷维素、维生素E、米糠蛋白、氨基酸、米糠多糖、米糠膳食纤维、糠蜡、淀粉糖、糊精、果葡糖、低聚糖、白炭黑、活性炭、塑胶制品等精米加工副产品;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米蛋白等大米深加工制品。国内水稻加工转化率为70%,产品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精米、免淘米、糙米、留胚米、蒸谷米等大米产品,方便米饭、保鲜米饭、米粉、米线、米饼、米糕、米果、米乳饮料、米酒等米制品;米糠油、植酸钙、肌醇、谷维素、维生素E、米糠蛋白、氨基酸、米糠多糖、米糠膳食纤维、糠蜡、白炭黑、活性炭、塑胶制品等精米加工副产品;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米蛋白等大米深加工制品。我省水稻加工转化率为65%,产品有3大系列,20多个品种,精米、免淘米、米乳、米酒等大米及米制品;米糠油、白炭黑、活性炭、谷维素、米糠蛋白、维生素E、精制糠蜡等

浅谈优质稻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_王依明

浅谈优质稻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王依明 张 珍 顾春军 吴雪源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也纷纷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产品将是优质安全农产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我国不仅是水稻生产古国,也是水稻生产大国和稻米消费大国,因此,为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进行优质稻米生产也必定是大势所趋。为促进我国优质稻米生产的发展,总结了我国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历程、有利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1 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历程 1983~1988年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的第一个高潮,该阶段人们从忽视品质到开始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优质稻米生产进入了起伏期,安全稻米生产开始起步;1997年至今,我国优质稻米的开发研究进入稳定发展的第3个阶段,目前,我国优质水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2 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有利因素2.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一步 1999年5月,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着力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方针。具体为:(1)明确粮食生产的目标从高产向优质方向转移,且政府为这种转移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政策保障。(2)调整国有粮食部门按保护价格收购粮食的范围。(3)购销企业可自行确定优质品种的具体购销价格,同时强调拉开品种差价,真正实行优质优价。(4)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按合同规定收购农民的粮食。2.2 优质稻米的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稻米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如我国部分地区每年人均消费的稻谷可达200多kg。同时,近年来人们对稻米食用有从籼米向粳米转化的趋势,粳米市场成了最有发展潜力的稻米市场。而我国相比于优质粳米出口国澳大利亚、美国及日本、韩国等,澳大利亚正面临扩大水田和水资源的一系列问题,美国正面临水价上涨和为控制病虫害而实施稻田轮作(减少年均水稻种植面积)等问题,所以澳大利亚和美国提高大米生产和增加出口的潜力有限,再加上我国与日韩相比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因此,我国今后优质稻米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3 政策优惠 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些地方政府为其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优惠贷款和减税等优惠政策,为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扶持。3 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3.1 优质品种的选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优质稻米生产的基础是优质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各地加强了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也育成了一批品质好的水稻品种,但品种优质率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2000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的水稻品种进行普查,在所调查的1 091个水稻品种中,按国标分析,仅有118个优质品种,优质率为10.8%(其中:中籼13个、粳稻94个、糯稻11个);按部颁标准分析,仅有18个优质品种,优质率仅为1.65%。这是因为我国水稻良种的选育单位主要是科研院所和高校,长期以来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常以高产为主要研究方向,优质品种的储备不足,制约了优质稻米的生产和发展。 3.2 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起步晚、农民参与积极性差 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产加销密切衔接,定单生产,以销定产。目前优质稻米的产业化经营已在各地兴起,兴建了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米业企业,如上海光明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但由于起步较晚,企业数量仍偏少,制约了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发展。同时,由于农民在产业化经营链条中往往处于不平等地位,获利少,挫伤了农民参与产业化运作的积极性,这也削弱了优质稻米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3.3 多数企业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 由于多数米业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机制不活、品牌意识淡薄,虽然涌现出了一大批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品牌,但生产的稻米因米质欠佳、加工不精、包装粗糙等,尤其是加工质量差,导致稻米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3.4 品种选育与推广脱节 在优质稻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中,出现了明显滞后的态势。新品种研发后,没有相关的机构给予关注,没能迅速转化成可供推广的主打品种,选育与推广脱节,制约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 4 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相关建议 4.1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 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政府部门应协调好科技单位(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农民(生产单位)、企业(加工)、市场营销(信息与网络)等主体的关系,并在产业化功能提升、产 ——————— 收稿日期:2015-03-04 摘  要:优质安全农产品是21世纪的主导农产品,为促进我国优质稻米生产的发展,总结了我国发展优质稻米 生产的历程、有利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稻米;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下转第46页)

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侯守贵1,隋国民2,马兴全1,陈盈1 (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 110101;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 110161) 摘 要: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辽宁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总结辽宁省水稻产 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限制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辽宁省水稻增产的途径,并展望了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辽宁省;水稻;产业;因素;发展中图分类号:S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2)05-0070-04 水稻生产不仅担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也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按400~450kg 计算,我国农作物的单产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粮食的安全供给。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1/3以上,产量占40%以上,是我国近2/3人口的主食。高效、高产、持续的稻谷生产系统对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限制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具体措施,并展望未来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 展方向,对于大幅度提升辽宁省水稻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17%左右,水稻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3%左 右。辽宁省是北方粳稻主产区之一,占全国粳稻面积的10%左右,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0万hm 2左右,总产稻谷约450万t 。2003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少,只有39.2万hm 2,总产也仅有310.6万t ; 2004年~2007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中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62.4万hm 2,总产460.5万t ;2007年种植面积达66.8万hm 2,总产525万t 。辽宁省水稻种植县有64个,根据气候资源、耕作栽培以及生 产水平,可将稻作划分4个区域,分别为东南沿海稻区、辽河平原三角洲稻区、辽宁中部平原稻区和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粮食丰产科技工 程项目(2011201029)。 收稿日期:2012-05-15 作者简介:侯守贵(1961-),男,研究员。 The Development State and Outlook on Rice Indust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HOU Shou-gui 1,SUI Guo-min 2,MA Xing-quan 1,CHEN Ying 1 (1Liaoni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110101,China; 2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enyang 110161,China) Abstract:Ric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food crops in Liaoning,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ies have important rol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It pointed out the key way to increase rice production and look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ice industries by analysing the limiting factor. Key words:Liaoning province,Rice,Industry,Factor,Development

广西水稻概述

水稻 第一节概述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强,而稻谷产量却占粮食总产量的1/2。可见,水稻生产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稻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淀粉77.6%、蛋白质7.3%(优质米可达15%)、粗纤维0.3%、灰分0.8%。与其他谷物相比较,稻米含粗纤维最少,容易消化,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较高,最适合人体需要,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全国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广西则10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稻米也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之一,据统计,在全国商品粮中,稻米约占一半。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2%左右的磷化物以及相当数量的维生素,是家畜、家禽的精饲料,与城乡人民的肉、蛋、奶的供应密切相关。因此,发展水稻生产,增加稻谷产量,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水稻品种的改革 本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栽培的水稻均属高秆类型,因收获指数低(30%左右),易倒状,致使产量不高,每0.067ha①产量在200—250kg的水平上徘徊了几十年。60年代水稻矮秆良种问世,使我国水稻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每0.067ha的产量提高到300—350kg,主要原因是提高了收获指数(50%左右),以及品种耐肥抗倒,适宜密植,所以产量高。由高秆改为矮秆仅是稻株形态的改良,增产幅度仍然受到限制,因此,每0.067ha又在350—400kg 的水平上徘徊了20多年。70年代我国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并产生了强大的杂种优势,每0.067ha单产突破500kg关,与常规矮秆水稻相比,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30%,使我国水稻生产获得第二次飞跃,它标志着我国水稻生产进入第三阶段。 三、我国及广西水稻生产概况 (一)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也是世界稻谷主产国。但在解放前,由于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水稻生产同整个农业生产一样,遭到严重的摧残,致使产量很低,稻米不能自给,依赖“洋米”进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水稻生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1956年全国水稻面积由1949年的2533万ha增加到3333万ha,1987年又增加到3600万ha,是历史上种植水稻最多的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认真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并进行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迄今水稻面积稳定在3000万ha左右。在

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孙 强,张三元*,张俊国,杨春刚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 公主岭 136100) 摘 要:简要介绍了东北粳稻生产状况,针对发展东北水稻生产面临的种植面积发展空间小、水资源短缺、低温冷害频繁 发生、稻瘟病危害日趋严重、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加强广适型早熟超级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挖掘超级稻增产增效潜力,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行产、学、研、官结合等发展对策。关键词:东北水稻;问题;途径;探讨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粳米特别是“东北大米”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口粮”品种。在北方和沿海大中型城市,粳米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前景远大于籼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粳米的需求日益增长,内销外贸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粳稻生产,提高粳稻总产量和粳米品质,对于确保我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东北粳稻生产状况分析 我国常年粳稻种植面积约为733.3万hm 2,东北三省种植面积为314万hm 2,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的43.0%,产量为2118.9万t ,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1%。 东北地区的生态条件有利于粳稻生产,东北大米历来以高产优质著称于世。在全国水稻生产总量中,东北稻区粳稻由于产量潜力大,米质优,商品率高,内销外贸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稻米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加,粳米价格一路上扬。2003年上半年,东北产地粳米零售价还只有1.4~1.6元/kg ,到了下半年已上涨到 1.8~ 2.0元/kg 。进入2004年以后,又迅速攀升到2.8~ 3.2元/kg 。南方粳米市场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 局面。为此,国家紧急抽调运力,从东北调粳稻入关,以解燃眉之急,至使东北粳稻库存量已去大半。直到现在,东北大米价格仍居高不下,始终维持在3.2元/kg 以上。由于近年国内粳米市场东北大米的价格持续走高,稻农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据初步统计,2008年 项目来源:长春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大院项目-超级稻安全、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09-10-30 作者简介:孙强(1967-),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 育及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水 稻育种首席专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0)02-0072-03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SUN Qiang ,ZHANG San-yuan*,ZHANG Jun-guo ,YANG Chun-ga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ongzhuling Jilin 1361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status of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was introduced,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narrow rice planting area,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low-temperature injury,occurrence of blast,and imbalance of production techniques,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ointed out,that is,to create early and super conventional rice and hybrid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adaptability,to tap the yield potential of super rice,to create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bility,and to combin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and government.Key words:Rice in northeast;Problems;Approaches;Discussion 72--

江苏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及杂草防治技术指南

江苏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及杂草防治技术指南 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水稻直播有以下优点:一是省工、省力。直播免除了传统育秧、移栽用工,并节省秧田,使水稻生产简易轻松。二是产量高。由于直播稻更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穗基本上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大面积生产上直播水稻较传统移栽水稻一般增产5%。三是生育期缩短。直播水稻无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因而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一般比同期移栽的水稻缩短5-7天。四是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生产。大面积水稻直播可节省大量劳力,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稻的关键首先在于保全苗,达到苗齐苗壮。其次是防除杂草。移栽稻的苗比较高,田间又有水层覆盖,不利杂草滋生;而直播稻田,水稻与杂草一起生长,杂草先出土,占据了优势;趁水稻幼苗扎根立苗阶段排水晒田的机会,繁殖滋生,为害稻苗。第三是防止倒伏。直播稻种子播在土壤表层,分蘖节裸露田面,根系入土浅,加上苗数多,分蘖率高,基部节间细长,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在生产上应特别注意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除、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技术措施。 根据田块的具体情况直播方式适宜采用旱直播,直播栽培根据整地与播种时的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播种前后的灌溉方式,区分为水直播、旱直播两大类型。因为上茬是藕田,田块比较淤,如再采用水直

播,就容易出现淤种,烂种、烂芽、现象,造成缺苗。而且不便人工操作。而旱直播耕耙和播种作业均在灌水前进行,劳动强度低。整地、播种作业不受灌溉水源的限制,可提早作业,不误农时。旱直播可把稻种播入1-2厘米的土层内,分蘖节处于土层内,抗倒能力比水直播强。所以宜采用旱直播。具体操作技术简述如下: 一、精细整地。干旋、干整,田面一定要整平、作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过1寸,如田块高低太大可做成小块,这是直播水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米左右开一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 二、品种选择。选择苗期抗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品种,如淮稻5号、5059等。 三、种子处理,必须晒种1~2个太阳。种子经风选、筛选和清水漂浮后,只浸种不催芽(虽然催芽可以使出芽整齐,但是由于播种面积大,盖籽、上水不及时,如果播种时遇上一两天高温干旱天气,催了芽的种子可能受到影响,如果遇上阴雨天气那出芽就快,要是没有好的阴雨天气播种最好不要催芽,留种子慢慢吸收土壤水分利于种子发芽)。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的种子不需催芽,只要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种。浸1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浸种时间过短,出苗较慢,发芽率较低。浸种时间过长,易发生烂种。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按每公斤“旱育保姆”包衣稻种3~4公斤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

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阐述了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影响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加强品种技术研究、加强水稻高产创建、加强布局统筹规划、开发生态稻作体系、建立健全合作组织等发展对策,以为宿迁市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对策;江苏宿迁 宿迁市是粮食生产大市,种植水稻是宿迁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宿迁市优质稻生产受到重视,优质稻米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很大提高。而进一步利用和扩大优势,提高优质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宿迁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位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71.2 m,最低点海拔 2.8 m。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高温度40 ℃,极端最低温度-23 ℃。年均降水量910 mm,但降雨分布极不均衡,其中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年均日照总时数2 291.6 h。该市土壤主要有黄潮土、黄褐土、砂礓黑土等,pH值7.2~7.5,经长期农业耕作,多为农田土壤,耕作层厚度30 cm左右,有机质含量 1.12%~1.50%,全氮含量为0.048%~0.089%,全磷含量0.1 mg/kg左右,速效钾含量150 mg/kg左右。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 km。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新长铁路、宿盐跌路、205国道、245省道、305省道穿境而过。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 km,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 km,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 km,空港优势非常明显。宿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十五”以来以“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为骨干的排灌水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市大力打造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至2008年年底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分别达到249、132和16个。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87.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3万hm2,粮食总产量355.9万t,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0万hm2,总产量165万t,优质粳稻播种面积接近11万hm2,产量接近8 250 kg/hm2,总产达90.7万t。平均总产值10 440元/hm2,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水稻生产在宿迁市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宿迁市水稻生产产业现状 1.1产业化布局已经形成 宿迁市地处苏北淮河流域,处于南北交汇地带,土地资源丰富,优质稻商品基地建设初步成型,生态农业基础和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是我国优质稻主产区。不但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15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15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高剑波1,许美刚2,刘泽华3,于莎2,王宜春 1 (1.江苏省宝应县种子管理站,江苏宝应225800;2.江苏省宝应县作栽站;3.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农技推广中心) 摘要为筛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优质、多抗主导水稻新品种,引进15个粳稻新品种(系),采用秸秆全量还田 机插栽培技术组织大区种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迟熟中粳宁粳5号、 武运粳24、镇稻14、淮稻13和中熟中粳连粳9号、连粳10号等品种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可进一步扩大示范。关键词中粳稻;新品种;产量;适应性;比较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5-521-522-02 基金项目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SX (2001)007]。作者简介 高剑波(1964-),男,江苏宝应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18宝应地处苏中里下河北部,农作物以稻麦两熟为主,是 稻麦生产优势种植区域, 常年种植水稻56667hm 2 ,单产水平9000kg 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水平,依据本地的区域特点,引进了新近育成、正在或即将在生产使用的水稻粳稻品种(系), 按大田生产管理要求,组织大区种植展示,以筛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优质、多抗主导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参试品种(系)共15个,其中,中稻1号、连粳9 号、连粳10号、华瑞稻1号、扬9709、宁粳4号和连粳7号7个品种为中熟中粳稻品种;武运粳24、镇稻14、扬粳805、宁粳5号、 淮稻13、华粳7号和淮稻5号(CK )7个品种为迟熟中粳稻品种;甬优8号为早熟晚粳品种(组合)。1.2 方法 试点安排于宝应县山阳镇居委会街东组,土质 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参试各品种,除杂粳甬优8号为人工栽插外,其他均采用机 插秧技术,每品种种植2000m 2 左右,不设重复,按高产栽培 要求实行统一田间管理。 参试各品种统一于2011年5月21日落谷,采用塑盘育秧, 6月20日移栽大田。株行距机插秧30cm ?12.5cm ,人工栽插28.3cm ?12.5cm 。肥料运筹:基肥, 1hm 2施30%复合肥(N15-P11-K4)750kg 、 46%尿素150kg ;分蘖肥,7月2日1hm 2 施46%尿素112.5kg , 7月16日667m 2追尿素225kg ;穗肥, 8月13日1hm 2施45%复合肥(N15-P15-K15)225kg 、46%尿素150kg 。水浆管理,秧苗栽插大田后1周不上水, 促进秧苗扎根;1周后田间建立浅水层,同时开始进行除草和施肥,分蘖期间干湿交替为主;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后期干干湿湿,活熟到老。病虫防治:7月21日,1hm 2用20%异丙威1200ml 、25%雷司令600g 、百施利1500ml 、36%卞二氯1200g 、10%吡嘧磺隆300g ;8月9日,1hm 2用48%毒死蜱1200ml 、 20%亲苗750g 、20%异丙威1200ml 、甲胺基15瓶;8月25日,1hm 2用20%井·稀1125g 、75%三环唑300g 、48%毒死蜱1200ml 、劲丰1500ml 、27.12%铜高尚450g ;9月4日,1hm 2用20%氯氟毒死蜱1200ml 、1%甲维盐300g 、37%井·腊芽1200g 、苯甲丙环唑150ml 防治病虫。 1.3天气条件水稻生长期间,低温阴雨天气较多,导致水 稻生长发育较往年普遍推迟, 但全生育期未出现台风、暴雨等大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明显少于常年。9月中旬出现一股较强烈的低温天气, 对部分品种抽穗造成一定影响。后期养稻时间较长,结实率、粒重均较高。2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 从表1看出,在 参试15个品种中,各品种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差异。成穗数达387.0万/hm 2 以上的有宁粳4号、宁粳5号和扬粳805;成穗数最少的为杂交粳稻甬优 8号,为228.0万/hm 2 。每穗总粒数甬优8号最高,达230.7 粒;其次为武运粳24,为137.2粒;宁粳4号最低,仅95.8粒。结实率普遍较高,平均达93.5%,除杂粳甬优8号仅79.7%外,其余各常规粳稻均在90%以上。其中,扬粳805结实率最高,达97.7%。各品种千粒重平均为29.3g ,其中,华粳7号最高,达33.5g ,华瑞稻1号最低,仅26.3g 。甬优8号产 量最高,为12484.5kg /hm 2 ,比淮稻5号(对照)增产 22.17%;宁粳5号、武运粳24和镇稻14分别比对照增产17.84%、14.91%和13.65%;产量低于对照的品种有中稻1号、扬9709、连粳7号和华瑞粳1号,分别比对照减产1.17%、1.97%、5.68%和13.55%。2.2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 从表2看出,由于受低温天气影 响,各参试品种生育期普遍延长1周左右,其中,对照品种淮稻5号全生育期158d 。中稻1号成熟最早, 全生育期155d ,比对照淮稻5号早熟3d ;其次为华瑞稻1号,比对照早熟2d ;连粳9号、宁粳4号、连粳7号和扬粳805全生育期157d ,比对照早熟1d ;连粳10号、扬9709、镇稻14与淮稻5号相同;宁粳5号、淮稻13、华粳7号比对照迟熟1d ;武运粳24迟熟2d ;甬优8号最迟,全生育期达168d 。2.3 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及抗病性 从表3可知,①株高。 杂粳甬优8号最高,达115.8cm ,淮稻5号最低,仅87.8cm ,其余品种为90 100cm 。抗倒性,除宁粳4号、镇稻14、武运粳24和宁粳5号等4个品种出现一定程度的倒伏外,其余品种未出现倒伏。其中,在发生倒伏的4个品种中,以宁粳4号倒伏面积最大,达35%左右,其余3个品种倒伏面积为10% 15%。②抗病性。纹枯病,各品种普遍发生,相比而言,发生较重的品种有宁粳4号、华瑞稻1号、连粳10号和甬优8号,病穴率均达到90%以上,发病指数分别达为18.72、12.16、11.09和8.32;扬9709、镇稻14、淮稻5号、中稻1号偏重发生,发病指数分别为6.35、 5.87、4.96和4.43;连粳9号、农技服务,2012,29(5):521-522,524责任编辑杨林责任校对胡先祥

四川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世界粮食危机 1.1.2我国粮食安全考虑 1.1.3小结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研究方法及内容 2稻米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2.1.1水稻生产方面 2.1.2水稻消费方面 2.1.3国内和全球稻米供需总体趋势 2.1.4政府扶持 2.1.5水稻产业的其他研究 3.四川省水稻产业现状分析 3.1水稻生产现状 3.1.1水稻种植面积情况分析 3.1.2水稻总产量 3.1.3水稻单产现状情况 3.1.4小结 3.2粮食(最好是水稻)需求及进出口情况 3.2.1水稻需求情况 3.2.2水稻进出口情况 3.2.3小结 3.3水稻产业科研现状 3.3.1水稻分子遗传学、育种科研现状 3.3.2水稻种植技术科研现状 3.3.3防病害研究 3.4相关的产业-种子产业现状 3.4.1种子产业科研、制种现状 3.4.2种子产业市场情况 3.4.3水稻种业存在的问题 3.5水稻产业效益现状 3.6自然灾害和虫灾 3.6.1自然灾害的影响 3.6.2虫灾情况 3.7政府对水稻产业扶持情况 4.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4.1基础建设差 4.1.1水利设施差 4.1.2其他基础设施 4.2产业化程度不高 4.2.1信息化建设不高 4.2.2物流仓储现状差 4.2.3种植规模小

4.2.4龙头企业带动不足 4.3机械化水平和质量不高 4.4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4.5优质米情况不佳 5.影响四川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5.1对四川水稻生产现状原因分析 5.2需求现状原因分析 5.3种子产业现状分析 5.3.2种子产业问题分析 5.4效益现状原因分析 5.6水利设施差原因分析 5.7产业化程度不高分析 5.7.1对信息化原因分析 5.7.2对物流原因分析 5.7.3规模小原因分析 6.加快四川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6.1优化我国农业政策和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 6.2健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本省优质大米的竞争力 6.3建设四川省现代农业,提高水稻产业竞争力 6.3.1继续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 6.3.2加大种植机械化力度 6.4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6.5持续稳健的发展种子产业 6.6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6.7扩大进出口规模 6.8加大保险的投入和发展节水农业以抗自然灾害 6.8.1加大保险的投入 6.8.2发展节水农业 7.结论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地主要问题和对策 对慈利县水稻生产情况地调查 文章来源:慈利县政府办作者:吴仁铣发布时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可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地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安定,而且关系到世界地和平与稳定.我县是一个传统地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又是我县粮食生产中地一项主导产业.长期以来,我县水稻生产一直呈现较好地发展态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地影响,我县水稻生产总体呈现“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缓慢提升”地局面.虽然随着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地出台和落实,我县农民群众种植水稻地积极性有所回升,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我们对全县近五年来地水稻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影响水稻生产地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状及特点 近五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地变化,具体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地特点: (一)种植面积、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水稻生产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其中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万亩,为全县水稻生产地顶峰期.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杂交水稻地推广应用,全县水稻生产逐渐由双季栽培向一季栽培转变,水稻生产面积也逐步下降,至年,全县水稻生产达到最低点,为万亩,此阶段为全县水稻生产地持续回落期.自年后,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年起减免了农业税,农民地负担逐步减轻,农民地种稻积极性也有所回升.到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年增长;产量达万吨,比年增长. (二)规模种植出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政策地推动和市场稻谷价格地拉动下,我县农民地水稻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水稻种植大户.到年,全县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