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国海上霸权演变:从“日不落”到帝国斜阳

英国海上霸权演变:从“日不落”到帝国斜阳

英国海上霸权演变:从“日不落”到帝国斜阳
英国海上霸权演变:从“日不落”到帝国斜阳

英国海上霸权演变:从“日不落”到帝国斜阳

英国海上霸权的建立可追溯到1588年英西“无敌舰队”之战。英国是个岛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海外贸易,而当时海上贸易的大部分已被西班牙占有,打败西班牙夺取制海权成为英国海军发展的头等战略。

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命令“无敌舰队”远征英国。7月21日,西班牙舰队到达英国海域。以逸待劳的英国人依靠舰船上的火炮优势,接连击沉西班牙船只。西班牙舰队匆匆败退到英国海岸南部的维特岛,英国舰队迅速追击到维特岛。白天,英军在远处用火炮击沉对方战舰;晚上,采取火攻战术。到9月份“无敌舰队”撤回西班牙时,舰队所剩船只还不到出征时的一半。而英国舰队却损失甚少。

这场战争奠定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基石。在17世纪和18世纪,依靠海军力量的强大和对海权的牢牢控制,英国几乎打赢了所有的商业战争和王朝战争,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殖民体系。

在初步建立海上霸权后,英国先是打败了荷兰,又同法国在海上进行了一个世纪的交锋。直到特拉法加海战,英国才最终战胜法国,确立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后,英国组织数次反法同盟,企图扑灭法国革命之火。拿破仑为了消除英国的威胁,决定避开英国海军,用其精锐的陆军直接登陆进攻英国本土。为了调虎离山,把强大的英国海军从本土牵走,法国舰队在大海上和英国海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但由于一系列战略、战术的失误,海军中将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被封锁在加的斯港内。英国立刻派纳尔逊去彻底解决它们。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打响。经过几个小时的血战,联合舰队旗舰降下帅旗,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被俘。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取得巨大胜利,其军舰无一损失;法国军舰被击沉8艘,被俘15艘。这场战争真正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从而把世界带入了“英国世纪”。

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后,提出了著名的“两强标准”,即自己的海军实力一定要超过紧随其后的第二三名的总和。20世纪初,德国率先对这一标准提出挑战。一战爆发后,英德两国海军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对方,取得制海权。日德兰海战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

从实力上来讲,德国海军虽然排名第二,但与英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1916

年,德国新任大洋舰队司令莱因哈德·舍尔海军上将提出了著名的“诱饵计划”:先用少数舰只诱使英国主力出击,然后率领德国海军主力聚歼英国舰队。此时,英国海军早就破译了德军的密码,对德国舰队的调动一清二楚。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也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诱饵作战计划:先派部分海军到挪威以东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遇到德国舰队后主动后撤,同时英军主力到达敌后,进行偷袭。

英德都想使用自己的诱饵诱使对方上当,而最终结果则是两国在海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经过整整一天的厮杀,这场海战终于结束了。按海军的传统计算方法是德军损失61180吨,英军损失115025吨。双方损失接近1:2。此后,德国人采取的无限制潜水艇战,更使英国损失惨重。一战结束后,在华盛顿召开的“五国海军军备会议”上,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资格,英国独霸海洋的时代结束了。

二战爆发后,由于德国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潜艇战,英国的驱逐舰十分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在1939年9月18日内阁会议提出向美国购买驱逐舰的要求。1940年,在就任首相后的第五天,丘吉尔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发了一封电报,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逐舰。昔日的海上霸主竟然落到向别人借战舰的地步!英美进行了近4个月的谈判。最终英国获得50艘驱逐舰,而代价则是把自己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转让给美国。1941年,随着美国海军接替英国皇家海军,执行保护大西洋航线的任务,英国掌管两个世纪之久的海上霸权最终转入美国手中。

2020年-2021年《日不落帝国》学案

(封面) 《日不落帝国》学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说出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能从不同方面总结英国 成为殖民帝国的历史条件。 3.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究殖 民扩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境,适当设疑,发展研读史料、提取信息、归纳总结、语言表述能力。 2.分组研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交流,提高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锻炼结合所学说明问题的能力,体会竞争与合作的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认识到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 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认 识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各国殖民霸主地位的变化;树立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教学难点: 全面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请学生回忆荷兰、西班牙崛起的经过,思考英国为何称为“日不落帝国”?学生思考后回答,18世纪,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成为殖民大帝国。教师 总结,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英国的崛起。(板书:日不落帝国)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殖民扩张过程 教师将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为小组,从与西班牙争霸、与荷兰争霸和 与法国争霸等方面组织小组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和《大国崛起》中英国 的部分寻找答案。(板书:一、殖民扩张过程) (1)与西班牙争霸: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 大西洋沿岸,英国更加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16世纪英

评述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述评《“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 西华师范大学刘人铭 《“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刘景华先生所编写的一本描写英国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对了解英国历史和对其衰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是一本有价值的英国史著作。本书一共分为二十章,从大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写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再写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奠定世界工厂的地位以及后来对外掠夺、经历一战二战实力下降最后写到英国战后自身努力崛起以及英国文明的世界的影响。 本人读了此书,感触颇多,不仅对英国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英国历史的借鉴意义,使我对本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帝国的辉煌也达两个世纪之久,即使在当代,它还是世界上的一流大国,其影响力远非限于英伦和欧洲,说其衰落似乎不太恰当。但是,英国现在拥有的大国地位,不等于说以前没有衰落过。相对其最辉煌的时代,不能不承认英国的地位已大为下落。刘景华先生《“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主要是通过英国从古至今的一个历史发展走向脉络以及其达到的制高点和最低点来说明英国的兴衰历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最后一章《文明的张力》,日不落帝国的出现,将英国对世界的影响推向了极点。这种影响,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也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既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有精神和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有的是伴随英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而去,或多或少地带有强制性,更多的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对英国模式的效仿。或者说,英国强盛的国势,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得在国内出现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自然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吸引别人来学习。比如说英语语言、制宪君主制、政党内阁、文官制以及一些文学作品等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因此,我认为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发达,足够强大,才能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才能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那么因此,这就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希冀。 总之,《“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通过描写英国从有居民生活到现在,经历了兴盛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同时也关注了英国对世界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英国史著作。

英国低碳交通政策的得失与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低碳交通政策的得失与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本文论述了英国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交通方面的创新政策与实践。作为起始部分,引言一开始就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背景。正文部分介绍了英国和交通相关的能源和气候法案文献资料综述;低碳化进程中英国的交通法规和政策,以及政策落实和实践过程中的体现与反馈,最后试图探讨在新形势下,中国低碳交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中国的启示 一.研究背景 科学研究证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越高,就会吸纳更多的热量,地球就会变得更加暖和。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社会消耗化石燃料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化石燃料生成的速度。在过去的一两个世纪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我们将过去几千万年到几亿年间缓慢从大气中吸纳的碳又释放回大气中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价报告不仅确认了“源于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和悬浮物排放继续以影响气候的方式改变大气”,而且还确切地做出 结论:“有新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间大多数观察到的气候变暖现象应归咎为人类活动。”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人们开始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注重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未来的发展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的普遍同意。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抑制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尽管碳减排责任和义务的分担会触及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发展权利等一系列复杂敏感的问题,但另一个角度看,它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英国衰落的原因

英国衰落的原因 工业革命结束后不久,盛世英国就步入了相对衰落的进程。那么,英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英国衰落的原因吧! 英国衰落的原因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以重工业为主和以电气为动力的新时期,英国面临着美、德等国的强劲竞争。随之,工业实力排位开始下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国力处于相对衰落之中;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还患上了所谓的“英国病”,经济发展停停走走、通货膨胀、失业率高、国际收支危机多发等等,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呈下降趋势。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昙花一现”。那么,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为什么没能保持长盛不衰呢?英国衰落或曰相对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不少探讨。 主要观点有: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英国没有及时改造技术装备,逐渐丧失了工业领域的垄断地位;当德、美、法等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时,英国仍旧惯性地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本国工业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英国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社会因素,如王室制度,贵族阶层影响较大,这使英国社会比较保守,在技术创新和

管理方面存在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倾向; 英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以及人口增长速度变缓,本土劳动生力军缺乏;庞大的海外帝国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保护,军费开支过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当殖民地逐渐摆脱英国控制获得独立时,英国的大国地位就下降了; 英国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国,当其他大国工业发展起来后,英国的竞争力就会相对下降。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以为,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迅速“由盛转衰”,还有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工业革命期间,广大工人阶级遭受了深重的苦难。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状况,史学界有不少的讨论,并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工厂制度下,工人们遭受工厂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主要表现有: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年到头都在天刚亮或天未亮的四五点钟的时候起床,夜间休息还没有使他们的精神恢复过来,就匆匆地吞咽了一顿饭,或者什么东西也没吃,就赶到工厂去”; 居住在贫民区,房屋拥挤,阴暗潮湿,往往一家数人挤住一个房间;经常遭受严厉的罚款,如曼彻斯特的一家纺织工厂规定,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按其管理的机器数每台每小时罚款3便士,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罚款6便士;存在着大量童工,尤其在棉纺织厂和煤矿,童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工作环境恶劣,常常受到监工的虐待和罚款,童工的健康深受影响; 妇女地位也十分低下,在煤矿中,女工们不得不像男工一样干活,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完善

我参与我成功我展示我快乐 班级:高一(4、5、 6 )班组别:姓名:编号: 高一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邱名武审核人:签发者课型:预习+展示课 学习内容课题: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导学案 老师寄语 Don’t be shy,Just https://www.sodocs.net/doc/038007412.html,e on! 不要害羞,试 一试。加油! 学习目标1、我知道《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制定,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 点);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职责。(难点) 时间 预设 导入2?自学6?组学8?展示19?检测5? 课堂学习过程一、【自主区】 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3、1)内战时期: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联合起来,反对以为首的封建 势力,1649年1月30日国王送上断头台; 4、独裁时期(1649—1658): 掌握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5、什么是光荣革命? 6、《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分别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7、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与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内阁的形成,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8、1832年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的原因,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9、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趋向 10、内阁权利膨胀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区】 1、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2、2003年春英国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①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英国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③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3、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其什么样的特点? 4、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与内阁,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如何? 三、拓展延伸区: 1、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么? 2、角色体验:英国国王(说明你是怎样成为英国国王的和出席伦敦奥运会说明你的权利是什 么?)和英国首相(说明你上台程序、与内阁的关系以及行使权力对谁负责) (左边几个 环节灵活应 用) 知识链接:1、 “光荣革命”, 推翻了封建专 制统治,实现 了革命最初的 既定目标,确 保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既 得利益,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完成。英 国资产阶级革 命保留了国 王,大大削弱 了王权,这是 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妥协的产 物,是与当时 英国国情及革 命领导力量的 构成相适应 的,是切合而 且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 2、1)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 产阶级和新贵 族利用当时有 利形势,尽量扩 大自己的政治 经济实力,利用 所控制的议会, 通过一系列法 案限制王权. (2)法案规 定:①国王无 权废止; ——限制了 国王的立法 权;

企业管理案例松下日不落帝国

松下日不落帝国

松下电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企业,也是日本电机行业的排头兵。1993年按销售额排列,在世界工业企业中排第8位;1994年居美国《幸福》杂志所列世界最大500家企业的第十七位。作为巨型电机企业,1994年松下电器在日本电机行业按销售额和经营利润排列居第一和第二。 松下电器的前身是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个人在1918年创立的松下电器具制作所,主要生产简单的电器插座。后来开始设计自行车灯,二七年研制成功电熨斗、电热器产品,并开始使用“NATIONAL”商标出售。1929年改称松下电器制作所。三十年代成为有代表性的无线电厂家。33年正式实行分权形式的事业部制,35年成立了松下电器贸易公司,同年12月建立了松下电器工业公司,将松下个人投资经营的公司转变为合资经营的股份公司。二站期间公司同其他企业一同由民用转为军工生产,它的许多子公司均被指定为军需公司。战后公司面临经营危机,1950年松下幸之助恢复工职后着手整顿企业,六十年代使企业有了新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长期以来,松下电器始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为世界文化作贡献作为自身的社会使命,以生产、销售各种电器产品为中心开展业务工作。产品的范围涉及家用电器、办公用电器、产业用电器以及社会系统等广泛的领域。通过与世界各个国家开展业务合作,作为“国际性综台电子技术企业”,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 松下公司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家举世瞩目的跨国公司,与其成功的经营管理有直接联系,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实行事业部制 这是松下电器在经营管理上的最大特点。33年在日本开始实行事业部制当时世界上也寥寥无几。所谓事业部,是按产品分类划分成一个个类似分公司的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实行事业部制实际上是实行一种权利下放的管理制度,即分级核算亏盈、分级管理。各事业部分别有自己的下属工厂、派出机构,形成从产品试制到生产、销售、收支等统一经营的独立核算的事业体。各部采取独立的核算制,决不用赢利的事业部去弥补亏损的事业部。各部必须靠自身的力量提高利润,彼此之间通过市场竞争的关系进行合作。他们是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建立合同关系。由于是按产品类别划分,有利于专心钻研某一种产品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工人的专门技术,达到精益求精。采取独立核算使各部门经营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相互促进相互比较。由于权利下放分工明确,形成一种经营责任制。这样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应形式灵活变换。让下属有尽可能多的独立权限,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精通经营管理的人员,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 由于各事业部按产品类别划分,因而在销售额与规模方面彼此间有不小的差别。但从各自拥有的权限与经营形态等方面看,它们宛如一个个中小企业,直辖于总公司松下电器。然而,它们与一般中小企业有一个根本不同就是事业部长无权自行筹措资金。而且事业部的活

英国低碳发展考察报告

知行结合引领变革 ——英国低碳发展考察报告 (2008年4月28日) 为了解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理念、思路和最新进展,为中国能源立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提供借鉴,应英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原国家能源办组团于2008年4月7日-12日对英国进行了访问和考察。 一、低碳发展的理念、设想与示范 “低碳”意味着低能耗、低污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1、“一个地球生活”理念 “一个地球生活”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共同发起的,旨在让可持续的居住方式在全世界内变得易行、有吸引力,从而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世界。 社区开发建造时需遵守10项原则(1.零碳;2.零废弃物;3.可持续性交通;4.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5.本地食品;6.水低耗;7.动物和植物保护;8.文化遗产保护;9.公平贸易;10.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障社区在达到可持续性的环保要求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健康愉快的生活工作环境。按照计划,到2009年全球至少会在欧洲的英国和葡萄牙、亚洲的中国、非洲的南非、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的5个国家建立“一个地球生活”社区。

2、低碳经济区设想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环境和发展项目组向代表团提出了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区设想。 研究所认为低碳发展势在必行,项目组由中国80年代初建立经济特区受到启发,认为中国的决策者可以考虑建立“低碳经济区”。就像经济特区作为市场经济的实验室一样,低碳经济区可以成为未来大规模低碳经济发展转型的试验基地。低碳经济区可以吸引大量国外投资;随着规模扩大,经济和环境效应日益显现,还将增强关键技术和经验的出口;低碳经济区还可以作为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中心,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必要技术融合起来。 3、贝丁顿生态示范项目 贝丁顿零(化石)能耗生态社区始建于2002年,位于伦敦南郊,是首个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的“零能耗”社区,现已成为英国首个完整的生态村。该项目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措施有:以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实现集中供暖;通过屋顶铺设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增加南向窗门玻璃面积,减少北向玻璃面积;增加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 与同类居住区相比,该生态社区住户的采暖能耗降低了88%,用电量减少25%,用水量只相当于英国平均用水量的50%,而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降低。此项工作表明“一个地球生活”是可行的,在伦敦贝丁顿社区的一些居民已经生活在“一个地球”的水平。 二、全方位的推进与倡导 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气候变化特命大使艾士诚谈到:向低碳前进既是应对气候

日不落帝国的没落原因分析

日不落帝国的没落原因分析 作为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东道主,英国上下对于奥运奖牌似乎突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强烈渴望。英国本就是世界体育强国之一,英超联赛更是全球翘楚,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英国代表团也都跻身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前十名之列。但这次,他们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06年,英国奥组委宣布开展一项类似“举国体制”的运动来增强该国在各项赛事中的实力。这一年,伦敦发出了 “20-4-2012”倡议,即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20枚金牌和总排行榜第四的成绩。为此,他们从全国选拔了150万名11岁到16岁的儿童,并对他们进行了持续数月且门类复杂的评估,最后选出1000人交由专业教练进行训练。英国当然获得了成功:在投入了数亿英镑之后,本土作战的他们以29枚金牌成功抢得金牌榜的探花席位。 然而,就像金牌数量的增加无法代表全面健身的出色一样,奥运奖牌的激增也无法逆转英国日渐下滑的经济曲线。英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持续下滑,已经变成了百多年来最著名的迷思。所有人都对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而在全球格局可能迎来巨变的大背景下,这些思考以及由此得出的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无疑极具价值。如同马克斯?韦伯(Max-Weber)一样,人们喜欢将国运兴

衰归因于文化。1982年,马丁?维纳(Martin Wiener)就在《工业精神与英国的衰落》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维纳认为,英国文化易于导致工业精神的衰落,正是后者进一步导致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英国的衰落。 维纳的言论盛极一时,但历史却无法佐证类似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反思这一制度的利弊得失。与英国相比,那些取得更大成就的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反思甚至更胜一筹,但他们却并未经历如此强烈的国运衰退。 我们可能搞错了某些简单的因果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决定了其文化影响力,但这一命题的逆命题却并不必然成立:一定经济成就的取得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文化只是其中最边缘的因素。如若不然,我们将无法解释东西两德以及韩朝两国在经济领域截然不同的表现。将经济问题归为文化,更多是人们面对复杂经济问题时刻意选择的回避。 蒸汽革命之后,英国并非没有机会继续辉煌。两百多年前,那时的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英国必将赢得电气产业的国际竞争。从18世纪到19世纪,尽管对电力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来自欧洲大陆,但奠定产业基础的伟大发明却几乎全部来自英伦三岛。 法拉第(Michael-Faraday)奠定了电化学的基础,并发明了

20世纪英国相对衰落的时代的原因及启示

英国经济从1870以后就出现了衰落迹象,而且这种相对衰落存在于整体绝对优势之中。实际上,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绝对的落后就是迟早的事。那么,英国相对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丧失了科技的优势。麦格劳将工业革命分为三段,毫无疑问,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绝对领先者。同其他依然停留在农业经济的国家来说,英国的变化是无与伦比的。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从业人口179万人,煤矿业和棉纺织业是当时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有52.7万人和24.6万人;手工业者依然占很大的比例,比如鞋匠就有27.4万人,比棉纺织业的人数还要多。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许多学者称为古典工业革命。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指出:英国在1870年以前或许已经一直在快速地工业化,但它仍然是一种农业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工业化的进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虽然也有一些发明,如合成染料、贝氏炼钢法、蒸汽涡轮等,但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多是德国人的发明或改造,美国发明了环锭纺纱机、打字机、白炽灯和电话等。事实表明,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已不是英国;即使英国有一些新技术成果,也因思想保守而没有及时加以利用,墙内开花墙外红。例如,英国人在70年代末发明了从廉价的铁矿石中提炼钢的方法,但英国却长期沿用旧的炼钢法,1886年和1893年,英国的钢产量分别被采用新办法的美国和德国超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行业,在这些领域英国都未能跟上。19世纪最后25年里电力和电机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英国有运行良好的蒸汽机,因此英国人问:“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第二,未进行产业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它们是保住英国经济优势的几个关键部门。但其设备到1870年以后都已经陈旧,英国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依靠传统产业的还是能够保持低度发展,但所占市场的份额减少了。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企业的更新改造比新建企业的难度更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新的资本开始加速流向新兴工业部门,即电力、化工、石油、汽车等,谁在这些方面占优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李林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第周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前导读】《大宪章》(Great Charter),是1215年6月15日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的权益。《大宪章》当时并未起重大作用,不久教皇应约翰请求宣告作废,于是内战又起。因为它有着限制王权的作用,后来封建贵族在和国王的斗争中曾一再强迫国王重新颁布《大宪章》。15、16世纪时英国王权强化,《大宪章》无人提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资产阶级赋予《大宪章》以新的意义,用以反对封建专制王权。今天它仍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联邦宪法和各州宪法也都包含有《大宪章》的思想。 【课堂识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结合课本第36页回答以下问题 (1)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前经历了什么重大革命? (2)请概述这次革命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结合课本37页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学思之窗”思考那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2)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请得出《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什么 关系?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请准确写出代议制的含义。 2.(1)概述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 (2)说出内阁的组成成员及其如何运行。 3.结合课本37页了解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在选举权方面 的发展。 【拓展空间】 1.试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2.试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自建立后又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从权利的转变方面入手) 3.英国责任内阁制与中国明朝内阁制有何不同?

大英帝国兴衰启示

大英帝国兴衰的启示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兴衰史,一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风雨飘摇。英国——人们口中的“日不落帝国”也不例外。 16世纪,是一个充斥着侵略与殖民血腥的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着自己海上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野心勃勃也希望与西班牙分一杯羹。这位极赋统治才能的女皇暗地里鼓动商船在海上抢夺其他货船,行径虽与海盗无异,但这却大大增加英国的原始积累。趾高气昂的西班牙王朝被激怒了“我们必须对英国开战,我们西班牙人岂容他人欺负”,“无敌舰队”与英国的舰队在海上交锋,结果却另西班牙大跌眼镜:半数舰队被击沉,其它落荒而逃……至此英国称霸海上,进入了早期的辉煌! 这与英女皇的政治手腕息息相关,她强化王权,实行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并重视商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的中国虽也处于封建专制的顶峰时期,但君主却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王不仅重视商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海防事业不惜血本建造军舰,东方的巨龙这时却海禁、闭关锁国何其荒唐!这就说明封建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中央集权还需要放眼全球融入世界的竞争中,一味的逃避是无法让国家强大,相反会落后于他国。跟不上历史的步伐! 约翰,这位被英国人称为“失地王”的皇帝无疑导致了大英帝国的衰落,然而他与贵族之间签订的《大宪章》却无意间宣告了一个新

的时代的到来,议会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君主立宪的模式即将形成。内战与光荣革命带给英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工业革命又一次刺激了英国的壮大,由于具有了一定民主的条件,以及时代的需求。工业革命应运而生,“动力之父”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整个社会注进了新鲜的血液。英国把握住这次机会,1840年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然而同样是工业革命,第二次的工业革命却见证了英国的又一次衰落,19世纪70年代,又一次科技大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美国、德国这两个国家积极响应,最终成为世界第一第二的大国。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因为占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所以国内商人宁愿将钱投到殖民地也不愿用来更新机器设备,可以说过度的依赖殖民地、对新科技的不重视导致了英国从世界第一沦为世界第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英国的近代兴衰中我们可以很明晰的得到这样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科技的更新无比重视,对人才也无比尊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死后享受到国葬的待遇就可以诠释这一点。然而英国人却没洞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过多的殖民地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自身国力的发展而不是依靠侵略他国获取财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想我们学习一段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她,而是要去深

日不落帝国讲稿(英文)—— Rise and Fall of 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 2

The plains of North America and Russia are our corn-fields; Chicago and Odessa our granaries; Canada and the Baltic are our timber-forests; Australasia contains our sheep-farms, and in South America are our herds of oxen; Peru sends her silver, and the gold of California and Australia flows to London; the Chinese grow tea for us, and our coffee, sugar, and spice plantations are in all the Indies. Spain and France are our vineyards, and the Mediterranean our fruit-garden; and our cotton-grounds, which formerly occupied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are now everywhere in the warm regions of the earth. The phrase "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 has been used with variations to describe certain global empires that were so extensive that there was always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ir territory in daylight. It was originally used for the Spanish Empire, mainly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In the 19th century, it became popular to apply the phrase to the British Empire. It was a time when British world maps showed the Empire in red and pink to highlight British imperial power spanning the globe. In history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want to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leader in the world. None of them can do it. But the British had made his authority extend to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 all know,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British Empire reached its highest poin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t hat around the world more than 50 pieces of colonies. The total area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reached 33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had the largest global colonization. At that time British Empire controlled one-third of the territory and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ruled the worl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war a veritable "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 Why can Britain become do this? First, it has an advantaged geographic location. As an island British local territory is limited, so Britain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of sea power, strongly develop the ocean industry. Britain located in Shipping center. This provides a great convenience to colonial expansion. Second, after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rule into bourgeois Britain. Commerce and industry in Britain great developed. In this case, Britain urgently need new markets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作业时间:月日 1.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为此,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 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 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 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根据所学,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 2.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答案:B解析:据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又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民主制与君主制结合,仅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一例,故A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善辟蹊径,自成体系”的一面,错误;D项不能反映“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一面,错误。 3.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定。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

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 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 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 答案:D 4.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镑。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有名无实B.议会为贵族所控制 C.封建地主地位下降D.议会权力得到增强 答案:D解析:英国议会是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购买议员席位的价格上涨,不能反映出贵族控制议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有钱即可购买议员席位,不能反映出封建地主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议员席位价格上涨,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反映出议会权力增强,故D项正确。 5.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扩大了内阁权力,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削弱国王权力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行政权逐渐从国王转移到内阁,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 6.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由于没有继承人,议会决定将王位传给乔治一世。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 B.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 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 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1714年英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百校联盟摸底) 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 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 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动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反映了光荣革命有大量民众的参与,说明光荣革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不是“暴力剥夺国王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英国确立政体受到传统宪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故C项错误;政治生活的理性是反对国王和教会,根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北京朝阳一模)“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英国是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英国崛起之谜 ——一个贫弱岛国,凭什么成长为全球霸主? 众所周知,英国是海洋时代的世界霸主。15世纪末,新航线开辟,大航海时代来临,海洋文明正式取代大陆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范式。而在这个过程,英国脱颖而出,成为海洋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从偏居亚欧大陆西北海上的贫瘠岛国,一跃成为殖民地覆盖五大洲,影响力遍及四大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超级帝国。直到今天,说起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大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日中天的当下全球霸主美国,而依然是当年那个威风赫赫的大英帝国。 当然,英国得以崛起,是借了欧系文明崛起的东风。由于抢占了人类文明变革的先机,欧系文明在近代全面崛起,彻底压倒农耕时代的其他同类对手——伊斯兰、华夏、印度等传统文明,牢牢占据人类文明的高地。 不过,即便欧洲崛起势在必然,但最后成就全球霸业的是英国,这个还是多少有些诧异的。毕竟,论先机,英国并不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创者——甚至连先行者都算不上。在它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他们的海洋之路,都走在英国前头。论国力的话,作为在英国迈向海洋的过程中,它还面临着西班牙、法国的强势竞争——而这两家的国力当时都远超英国。甚至论商业文明繁荣程度,英国也远不如小小的荷兰。 但是,最后,英国却压过了一众欧洲竞争对手,成功的站到了万山之巅。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既没占到风口中央,本身实力也一般般,甚至看上去颇有些土包子相的英国,会在这场瓜分世界的狂潮中,成为最大的王者? 这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是英国的特殊地缘区位。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大西洋沿岸国家因着近水楼台的地利

之便,取代了欧陆或者地中海国家在贸易当中的优势地位。 英伦三岛本身就在大西洋上,所以它当然也是这一波贸易中心变迁的获利者。但如果仅就与此,还远不足以奠定英国的优势。毕竟大西洋区域国家又不是它一个,葡、西、法、荷这些都是在大西洋沿岸。而且这些国家区位上相比英国更加偏南,距离新航线更近,所以按理说反而更具相对优势。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毗邻大西洋,那英国即便能获利,最多也不过就是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级别,想吃肉,甚至成为头号吃肉玩家,这个是不可能的。 但是,相较于葡、西、法、荷,英国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是一个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一道英吉利海峡,将其与欧洲大陆隔离开来,给英国带来了天然的安全,也有效的阻断了欧陆纷纷扰扰给英国的羁绊。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欧洲大陆邦国林立,各国间地缘关系紧密,自古就是纷争不断,极易引发冲突。虽然随着大航海时代开启,向海外发展、掠夺殖民地成为主流的发家致富方式。但欧陆本土的各种结构性地缘冲突并不会因此消失,相反,随着各家实力因海外掠夺不断增强,战争资源不断丰富,而越来越有激化趋势。无论是出于保卫国土,还是拓展势力范围,压制对手,大家都有欲望,有动力跟身边的强盗同伙火并。而地缘关系的紧密,也在客观层面,使得这种火并更加容易,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 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这么被耗死的。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行者,这对伊比利亚兄弟可以说是这波人类文明变革中最先吃到螃蟹的。只不过,欧陆的诸多纷争,极大的消耗了两国的实力,葡萄牙就不用说了,几乎活生生被西班牙给耗死;而西班牙本身,除了在海上跟英国耗;更重要的,欧陆范围内,还跟葡萄牙、法国、尼德兰(荷兰)乃至于意大利等一系列国家交锋——这种博弈,既有其实力膨胀后的天然冲动,也同时也有其作为欧陆国家,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而不得不为之举。但不管是哪一种,西班牙也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将从海外掠夺的资源逐步消耗殆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