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

一、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三要素:1.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即分母不含有未知数)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2、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行程问题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时间=,速度=(注意单位:路程——米、千米;时间——秒、分、时;速度——米/秒、米/分、千米/小时)

行程问题解决方法:画图分析法

4、 常见的行程问题中的类型

直线型的行程问题

(1) 相遇问题

1、 同时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480

x=2

答:2小时后相遇

2、先后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1小时之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快车开出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1+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2+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1+100x+140x=480

答:小时后两车相遇。

3、同时不相遇(相距)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距60公里?

情况一:相遇前相距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

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

情况二:相遇后相距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

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

慢车速×时间1

+慢车速×时间2

+快车速×时间2

=总路程

总结:

慢车速×时间+快车速×时间= 总路程

相遇

慢车速×时间

+ 快车速×时间

± 相互距离

= 路程

相距

速度差×时间差=路程差

同时出发先后出发

列方程:

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走60千

米,一列快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6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之后,两车相距620千

米,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

(3)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出x小时相遇,则由

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x小时之

后快车追上慢车,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

(5)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x小时之

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40千米,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

(2)追击问题

1. 同地不同时的追及问题

A、B两地相距31千米,甲从A地骑自行车去B地,1小时后乙骑摩托

车也从A地去B地.已知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28千米.问乙出发后多少小时追上甲?

慢者行驶的路程+先行的路程=快者行驶的路程

解:设乙出发后x小时追上甲。

12*1+12x=28x

x=

答:乙出发后小时追上甲。

2. 同时不同地的追及问题

甲、乙两人长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在甲前面100米,两人同时起跑,那么经过_______秒,甲可以追上乙。

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初始相距的距离

解:设经过x秒,甲可以追上乙。

6x-4x=100

x=50

答:经过50秒,甲可以追上乙。

例: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一)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km/h,七(二)班的学生组成后队,步行速度为

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是12km/h.

1. 后队出发多长时间能追上前队?

2. 联络员出发追上前队时,距离后队有多远?

3. 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用多长时间?前队行了多少路程?

4. 联络员第一次与后队相遇用了多少时间?行了多少路程?

练习:1.两站间的路程为448千米,一列慢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千米.问: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2)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行28分钟,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3)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多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

2.(2015年初一24题)甲乙两地相距900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地出发匀速开往乙地,速度为120千米/小时;快车开出30分钟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出发匀速开往甲地,速度为90千米/小时。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快车到达乙地后停止行驶。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

(1)当快车与慢车相遇时,求慢车行驶的时间;

(2)请从下列(A),(B)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6分)

我选择:

(A)当两车之间的距离为315千米时,求快车所行的路程。

(B)①在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的过程中,求快慢两车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匀速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后30分钟时,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直

接写出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答案:(1)由题意列方程得120x+90x=900-120*

解得x=4(h)

答:当快车与慢车相遇时慢车行驶的时间为4小时。

(2)(A)①两车相遇前相距315千米

120x+90x=900-120*-315

解得x=2.5

快车路程120(2.5+)=360千米

②两车相遇后相距315千米

120x+90x=900-120*+315

解得x=5.5

快车路程120(5.5+0.5 )=720千米

答:当两车之间的距离为315千米时,快车所行的路程为360千米或720千米。

(B)①相遇前,s=900-120/2-120x-90x=840-210x

相遇后且快车到达乙地前 s=120(x-4)+90(x-4)

即s=210x-840()

快车到达乙地后慢车到达甲地前 s=90(x-4-3)+120*3

即s=90x()

②第二列快车与第一列快车的时间差可转化为两车距离与其速度的比值,而此时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两列快车距离即为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后行驶30分钟的距离。

(120+90)*=105

105/120=7/8小时

答: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875小时。

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第一问是一个简单的相遇问题,学生应该都能解决;第二问中(A)注意要分情况讨论即可,难度不大,(B)中关系较为复杂,需要转化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思路上会有一定障碍。

(3)航行问题

基本变量关系:

顺流(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风)速度

逆流(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风)速度

等量关系:顺流(风)的距离=逆流(风)的距离

1、一艘轮船往返于甲、乙码头之间,顺水航行3小时,逆水航行3.5小时,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6千米,(1)求水流速度;(2)求两码头的距离。

2、一只轮船在相距80千米的码头间航行,顺水需4小时,逆水需5小时,则水流速度为多少?

3、飞机在AB两城之间飞行,顺风速度是每小时a千米,逆风速度是每小时b千米,则风的速度是___________。

4.飞机逆风时速度为x千米/小时,风速为y千米/小时,则飞机顺风时速度为

A.(x+y)千米/小时 B.(x-y)千米/小时

C.(x+2y)千米/小时 D.(2x+y)千米/小时

5.一只船从一个码头顺流而下,再逆流而上,打算在8小时内回到原来出发的码头。已知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0千米/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那么这只船最多走多少千米就必须返回,才能在8小时内回到原来出发的码头?

解:设这只船最多走x千米就必须返回

根据题意得:

所以这只船最多走38.4千米就必须返回,才能在8小时内回到原来出发的码头.

上坡下坡问题

1、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走28km,下坡时每小时走35km.去时, 下坡路比上坡路的2倍还少14km ,原路返回比去时多用12min .求去时上、下坡路程各多少千米?

2、小明去爬山,上山花了45分钟,原路下山花了30分钟,上山每分钟比下山每分钟少走9米,求下山速度?

3.一条山路,某人从山下往山顶走3小时,还差1千米才到山顶,若从山顶走到山下,只用150分钟,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则上山速度为__________.

4、A、B两地相距49千米,某人步行从A地出发,分三段以不同的速度走完全程,共用10小时.已知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的速度分别是6千米/时,4千米/时,5千米/时,第三段路程为15千米,求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路程.

火车过桥问题

例:一座铁路桥长12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到完全通过桥共用时50秒,整个火车在桥上的时间为30秒,求火车的长度和速度。

环形跑道上的行程问题

基本等量关系式:

1、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且首次相遇时,有

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一圈长

2、 同时同地背向而行且首次相遇时,有

两人所行驶的路程的和=一圈长

例:甲乙两人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甲的速度是6m/s,乙的速度是7m/s.

(1)如果甲乙两人同地背向跑,乙先跑2秒,那么在经过多少秒两人相遇?

(2)如果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那么乙跑几圈后能首次追上甲?

(3)如果甲乙两人同时同向跑,乙在家前面6米,那么经过多少秒两

人第二次相遇?

练习:

1.在一条长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由A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要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公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7.5千米/时,水流速度是

2.5千米/时.两地间距离为10千米,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4小时,问乙船从B 地到达C地甲船驶离B地多远?

2. 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

160米,乙每分钟跑140米,

(1)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第一次相遇时间为多少分钟?

(2)如果甲乙两人同地背向跑,乙先跑5分钟,那么在经过多少秒两人相遇?

3. 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550

米;乙练习赛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第三次相遇?

4.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用26秒种通过了一个长256米的隧道

(即从车头进入入口到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以16

秒的时间通过了一个长96米的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5.一条山路,某人从山下往山顶走3小时,还差1千米才到山

顶,若从山顶走到山下,只用150分钟,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问下山速度是多少?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 一、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三要素:1.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即分母不含有未知数)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2、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行程问题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时间=,速度=(注意单位:路程——米、千米;时间——秒、分、时;速度——米/秒、米/分、千米/小时) 行程问题解决方法:画图分析法 4、 常见的行程问题中的类型 直线型的行程问题 (1) 相遇问题 1、 同时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480 x=2 答:2小时后相遇 2、先后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1小时之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快车开出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1+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2+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1+100x+140x=480 答:小时后两车相遇。 3、同时不相遇(相距)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距60公里? 情况一:相遇前相距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 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 情况二:相遇后相距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 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 慢车速×时间1 +慢车速×时间2 +快车速×时间2 =总路程 总结: 慢车速×时间+快车速×时间= 总路程

行程问题答案及详解

关于行程问题 一、为什么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学不好? 1 、行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行程问题每一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一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比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水行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水速无关等等。 2 、行程问题要求学生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打个比方,比如数线段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行。一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生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行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乙两个人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学生对文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分析运动过程。还有的学生会用手指,用橡皮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自己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二、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 、九大题型: 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 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 :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 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 :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⑹假设法:在速度发生变化、或提前(晚)出发等数值发生变化的的行程问题中,假设速度没变或时间统一,往往非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其有利于解决行程问题。 三、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列方程解决问题—行程问题

教学内容 一般运算规则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多走的路程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3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数应认真审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当直接设法使列方程有困难可采用间接设法,注意未知数的单位不要漏写。

2.寻找相等关系可借助图表分析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列出等式两边的代数式,注意它们的量要一致,使它们都表示一个相等或相同的量。 3.列方程列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各类是同类量,单位一致,两边是等量。 4.解方程方程的变形应根据等式性质和运算法则。 5.写出答案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 二、解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要用到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如果用s、v、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时间,那么s、v、t三个量的关系为s= vt ,或v= s÷t ,或t= s÷v 。 三、相遇问题 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相等。 2.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四、追击问题 1.同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即追击)时,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相等。 2.基本公式:速度差×追击时间=追击路程 例1.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如上图,设一倍数(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千米/小时。从图上可以看出: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96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6x+6×=960,解法如下: 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千米/小时。 6x+6×=960 15x=960 x=64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 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 3 。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0) 2、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 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知识要点】行程类应用题基本 关系: 路程二速度时间相遇问题: 甲、乙相向而行,贝卩: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二总路程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贝心 追者走的路程二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环形跑道问题: 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 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顺风速度二无风速度+ 风速逆风速度二无风速度-风速顺风速度-逆风 速度=2风速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顺水速度二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二静水速度-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 度=2水速【典型例题】例1、某队伍长450 ,以msm5 . 1的速度行进,一个通讯兵从排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他的速度是

sm3 那么往返需要多少时间?例2、在一直形的长河中有 甲、乙船,现同时由A城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 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hkm5.7,水流速度为每小时,A、C两地间的距离为。 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了 4 ,问乙船从B地到C地时甲船驶离B地有多远?hkm5 . 2km10 例3、甲、乙两人在400m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百米赛跑,甲的速度是14,乙的速度是16。 mm (1)若两人同时同地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秒后两人相遇?(2)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问经过多少秒后两人相遇? 例4、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若甲先出发2 小时,则在乙动身2. 5小时后两人相遇;若乙先出发2小时,则甲动身3小时后两人相遇. 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例5、甲、乙两个运动员分别从相距100米的直跑道两端同时相对出发,甲以每秒6. 25 米,乙以每秒3. 75 米的速度来回匀速跑步,他们共同跑了8分32秒,在这段时间内两个多次相遇(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他们最后一次相遇的地点离乙的起点有多少米?甲追上乙多少次?甲与乙迎面相距多少次?例6、两列火车 分别行驶在两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车长100米,慢车车长150 米,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快车车头到达窗口某一点至车尾离开这一点)所用的时间为5秒。

第6课时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第6课时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9—90页。 教学提示: 初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即使隐蔽一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算术方法解决都不太困难。相反地,学生会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写的字太多,太麻烦,会以为这是多此一举,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一般都会存在的心理障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示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科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一、. 1、学生说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来表示其关系 2、练习 ①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__米; ②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③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分钟.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延续新知,也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续性、关联性】 二、探究学习 1. 出示例题示意图。教师口述: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指名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甲每小时行?千米1463千米乙每小时行87千米 上海北京 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两车相遇时,一共行的路程和北京到上海的距

小学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一、熟记公式: ①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②路程=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解设未知数为x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或验算,解答。 一、简单倍数间的行程问题。 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是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速度的3倍。这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例2.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4千米,比骑车速度的2倍少22米。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二、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例1. A 、B 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960千米 6小时相遇 A B 甲车 1.5x x 车乙 开动小脑筋想想!

分析:如上图,设一倍数(乙车)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 96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 +6×1.5x =960,解法如下: 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 千米/小时。 6x +6×1.5x =960 15x =960 x =64 1.5x =1.5×64=96 答:甲的速度是96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64千米/小时。 例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例3.甲乙两地间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例4.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km 的A 、B 两地相向而行,3h 后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km ,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同地同时反向而行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例5两艘轮船从一个码头往相反方向开出,8小时后两船相距400千米。甲船的速度是26千米/时,乙船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400千米 A B 分析:如上图,设乙船的速度是x 40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6×8+8x=400,解法如下: 解:设乙船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 26×8+8x=400 8x=192 X=24 答:乙船的速度是24千米/小时。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例1、A、B两地相距259KM,甲从A地开往B地,每时行38KM,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每时行42KM,乙车开出几小时后和甲车相遇? 习题一: 1、甲、乙两地相距716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时行58千米,2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每时行62千米。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2、小军和小明分别从相距1860米的两地相向出发,小军出发5分钟后小明才出发,已知小军每分钟行120米,小明每分钟行300米。小明出发几分钟后与小军相遇? 3、甲乙两地相距446千米,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时行68千米,慢车每时行35千米,中途慢车因修车停留半小时。求共经过了几小时两车才能相遇?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到达乙地后又以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共用7.5小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习题二: 1、汽车从甲地送货到乙地,每时行30千米。到达后立即返回,每时行4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7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2、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可用9小时,飞机去时顺风,

每时行可飞行150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时飞行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 3、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时加工35个,徒弟每时加工28个,师傅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一半后,余下的由徒弟一人加工。二人共用了18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习题三: 1、A、B、C三地在一条线上,如图所示: A、B两地相距2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向C地去,甲每分钟走35米,乙每分钟走45米,经过几分钟B地在甲乙两人的中点处? 2、东西两镇相距60千米。甲骑车要4小时行完全程,乙骑车要5小时行完全程。现在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去,经过几小时后乙余下的路程是甲余下路程的4 倍? 3、老师今年32岁,学生今年8岁,再过几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年龄的3倍? 例4、快慢两车同时从A地到B 地,快车每时行54千米,慢车每时行48千米。途中快车因故障停留3小时,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 地。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习题四: 1、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出发从A

【上体馆中心】-五年级讲义-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

精锐教育1对3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李慧杰 年级:五年级辅导科目:数学 授课日期2017.12.01 时间8:00-10:00 主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1.复习行程问题,强化解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2.练习用方程方法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课后巩固作业处理,建议让学生互批互改,个别错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针对共性的错题教师讲解为主。 (二)上次课预习思考内容 1. 一般来说,行程问题会牵涉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关键的数量关系为: ×= 速度×时间=路程 2. 这个公式又可以演变为:“速度和×时间=”、“速度差×时间=” 路程和,路程差 3.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相等。 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4. 追击问题:同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即追击)时,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相等。 基本公式:速度差×追击时间=追击路程 这部分如果学校进度慢,学生没有理解可以举一些例子,通过画图让学生理解基本公式的含义

例1. 甲、乙两地的公路长164千米,小明和哥哥骑自行车同时从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行11千米,哥哥每小时行14千米,行车途中,小明修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驶直到相遇。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 教法:先分析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教学生找关键词“相遇”,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注意时间耽误1小时的处理。 答案:7小时 试一试:小明和小光从相距2100米的两地相向出发,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光每分钟走80米,那么他们几分钟后可以相遇? 答案:12分钟 例2.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甲的速度是96 km/h,乙车的速度是64 km/h 。 试一试:A、B两地相距230千米,甲队从A地出发两小时后,乙队从B地出发与甲相向而行,乙队出发20小时后与甲队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每小时快1千米,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答:甲队的速度是5 km/h,乙队的速度是6 km/h .

小学奥数 比例解行程问题.学生版

1. 理解行程问题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2. 掌握寻找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行程问题.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 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 =??甲甲甲 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 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 =??甲甲甲 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 速度比的反比。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比例解行程问题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4、 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利用方程解行程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 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 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满分10 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练习题 班级:姓名: 解决问题: 1、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2.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3.5米,21天完工,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237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4、两地间的铁路长250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5、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6、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两地间的路程是245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两地间的铁路长250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2.5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117米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13天打通。甲队每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10、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45千米的两站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甲乙两站相距255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出,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出,2.5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修一条长360米的路,每天修80米,修了若干天后,还剩40米,已修了多少天? 13、有36米布,正好裁成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成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行程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行程问题 师大五华实验中学邓玉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并进一步发展从题目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运用方程组解决行程类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划现实世界的 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提高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列方程组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通过运用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认识方程模型,进一步提高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方程模型,进一步提高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讨论 五、教学材料 自制多媒体课件(PPT)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顾知识

例1:某车站有甲、乙两辆汽车,若甲车先出发 1h 后 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5h 后追上甲车;若甲车先开 出20km 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4h 后追上甲车,求 甲乙两车的速度。 示意图: 第一个情境: 由题意可得6: 20 4y ,解得;25 - 答:甲车的速度为25km/h,乙车的速度为30km/h. 【方法总结】根据题意画示意图,根据路程、时间和 速度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基础练 (3)逆水(风)速度= 速度一 速度. 梳理了 已知A 、B 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240km ,一艘船航行 于A 、 B 两码头之间,顺流航行需4小时,逆流航行 需6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速度。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xkm/h,水流速度为ykm/h. x y 由题意得 x-y 240 4 240 6 ,解得 x 50 y 10 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0km/h,水流速度为10km/h. 快速 自主 练习 ——儿 次方程 组解应 用题的 基本方 法和一 般步骤 后,做一 个简单 行程问 题练习, 复习行 程问题 中的顺 逆问题。 例题精 乙: 第二个情境: 4y 20km 解:设甲车的速度为xkm/h,乙车的速度为ykm/h. 讲解例1 思 在例1基 础上培养 学生动手 考、 画示意图 讨 来理解题 论、 意的意 练习 识,由学 生自主讨 论完成思 考 1,2。

10.列方程解应用题──有趣的行程问题(含答案)+

10.列方程解应用题──有趣的行程问题 知识纵横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科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很多,比较简单的是方程应用题,又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最为基础,方程应用题种类繁多,以行程问题最为有趣而又多变. 行程问题的三要素是:距离(s)、速度(v)、时间(t),?行程问题按运动方向可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按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形问题、环形问题等. 熟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基本类型的等量关系是解行程问题的基础;而恰当设元、恰当借助直线图辅助分析是解行程问题的技巧. 例题求解 【例1】某人乘船由A 地顺流而下到B 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 地,共乘船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7.5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若A 、C 两地的距离为10千米,则A 、B 两地的距离为_____千米. (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等量关系明显,关键是考虑C 地所处的位置. 解:20或 20 3 提示:C 可在AB 之间或AB 之外 【例2】如图,某人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A →B →C →D →A ……方向,?甲以A 以64米/分的速度,乙从B 以72米/分的速度行走,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 A.AB 边上 B.DA 边上 C.BC 边上 D.CD 边上 (安徽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一个特殊的环形的追及问题,注意甲实际在乙的前面 3×90=270(米)处 . 乙 甲D C B A

解:选B 提示:乙第一次追上甲用了 2707分钟,72×270 7 =7×360+267×90 【例3】父亲和儿子在100米的跑道上进行赛跑,已知儿子跑5步的时间父亲能跑6步,儿子跑7步的距离与父亲跑4步的距离相等.现在儿子站在100米的中点处,?父亲站在 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同时开始跑,问父亲能否在100米的终点处超过儿子?并说明理由. (2002年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把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即比较父亲追上儿子时,?儿子跑的路程与50的大小,为了理顺步长、路程的关系,需增设未知数,这是解题的关键. 解:设儿子每步跑x 米,父亲每步跑y 米,单位时间内儿子跑5步,父亲跑6步,设t 个单位时间父亲追上儿子,则有5tx+50=6ty,把4y=7x 代入得5tx+50=6t ·74x,解得tx=505.5 ,?则赶上时,儿子跑了5tx= 505.5×5 =501.1 <50,故父亲能够在100米的终点前赶上儿子. 【例4】钟表在12点钟时三针重合,经过多少分钟秒针第一次将分针和时针所夹的锐角平分? (2000年湖北省数学竞赛选拨赛试题) 思路点拨 先画钟表示意图,运用秒针分别与时针、?分针所成的角相等建立等量关系,关键是要熟悉与钟表相关的知识. 解: 1440 1427 分 提示:设经过x 分钟秒针第一次将分针和时针所夹的锐角平分,因为秒针、分针、时针的速度分别为360度/分、6度/分、0.5度/分,显然x 的值大于1?小于2,所以有6x-360(x-1)=360(x-1)-0.5x,解得x= 1440 1427 . 【例5】七年级93年同学在4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到离学校33千米处的某地进行社会调查,可是只有一辆能坐25人的汽车.为了让大家尽快地到达目的地,?决定采用步行与乘车相结合的办法.如果你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你将怎样安排他们乘车,?才能使全体师生花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最短的时间是多少?(师生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55千米/时,上、下车时间不计). 思路点拨 人和车同时出发,由车往返接运,如能做到人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则时间最短,而实现同时到达目的地的关键在于平等地享用交通工具,这样,?各组乘车的路程一

完整word版奥数六年级千份讲义1196.第五讲比例解行程问题.docx

第五讲 比例解行程问题 知识点拨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 “压轴知识点 ”的 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 “得天独厚 ”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 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 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 2 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 我们将甲、 乙的速度、 时间、路程分别用 v 甲 , v 乙; t 甲 , t 乙; s 甲,s 乙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 2 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 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甲 v 甲 t 甲 s 甲 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 t 甲 t 乙 t ,所以由 t 甲 ,t 乙 s s 乙 v 乙 t 乙 v 甲 v 乙 s 甲 乙 s 甲 v 甲 得到 t s ,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 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v 甲 v 乙 s 乙 v 乙 2. 当2 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 走过相同的路程时, 2 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甲 v 甲 t 甲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 s 甲 s 乙 s ,由 s 甲 v 甲 t 甲, s 乙 v 乙 t 乙 s 乙 v 乙 t 乙 得 乙 , v 甲 乙 s 甲 t 甲 乙 t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 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v v t v 乙 t 甲 例题精讲 模块一、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学习资料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 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 80=-x x .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 【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 =+=y x y x 100040100060

举一反三: 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 m,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min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1) 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精确到h

五年级利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五年级利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1、解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要用到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如果用s、v、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时间,那么s、v、t三个量的关系为s= 或v= 或t= 。 2、相遇问题 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 2.基本公式: 3、追击问题 1.同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即追击)时,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 2.基本公式: 例1.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2. A、B两地相距230千米,甲队从A地出发两小时后,乙队从B地出发与甲相向而行,乙队出发20小时后与甲队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每小时快1千米,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3.甲、乙两车自西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开出,问几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分析:设x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例4、快慢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快车每小时行54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千米。途中快车因故停留3小时,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解方程 1.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560千米的两个车站相对开出。4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8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还相距95千米? 3. A、B两地相距580千米,甲车从A地出发1小时后,乙车从B地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5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小学数学)

相向而行/相对而行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560千米的两个车站相对开出。4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8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还相距95千米 " 甲乙两地间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3h后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A开车、B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4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A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B每小时行驶路程的2倍少6千米,求B骑自行车的速度。 !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81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3h后相遇,甲是乙速度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 A、B两地相距20km,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发出发,甲的速度是6km/h,乙的速度是8km/h。若两人同时同向出发,问乙多少小时可与甲相遇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小时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求经过几小时,甲、乙两人相遇 $ A、B两地相距580千米, A、B相向而行,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