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效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有效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有效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有效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有效理答释放课堂异彩

五年级数学组谢俊梅

一、理答意义及作用

教师在上课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充分预设各种生成,巧妙构思板书设计,往往还收不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原来课堂就是一场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的主

要形式是问答,一节课精彩与否,关键在于课堂问答是否有效。课

堂问答的有效度又取决于有效理答。

课堂问答包括发问、侯答、叫答、理答、这四个环节前后连接。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

反应和处理,是课堂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过程中该说些什么,在学生的发言中该“理”些什么?这种“理”应该是一种疏理,一种调控,一种整合。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它的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曾在一本书中这样阐述教育评价语言:“评价语言在教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评语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对一门功课一位

老师的认可和喜欢程度,很大部分来自于课堂上的对话过程中。教

师理答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

的师生关系;如果理答不当,就会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

的积极性,熄灭学生求知、思维的火花,甚至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这

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理答分类

教师理答方式分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

语言性理答包括:

激励性理答(简单表扬、激励表扬)

激励性理答分为简单表扬、激励表扬。现在教师普遍是常常用“好”、“你真棒”等一些惯用的奖励词语来表扬学生,其实这只

是在对学生进行简单表扬的理答。激励性的表扬不是空洞的赞美,

而是更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是促进学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

催化剂。

目标性理答(归纳答案、自己代答)

目标性理答,是指针对学生难以准确或者完整回答问题的情况,教

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对学生不完善的答案进行总结。

发展性理答(追问、转问、探问)

发展性理答,是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组织问题,再次进行理答。这种理答属于较高水平的理答,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答,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而

采取的教学行为。

诊断性理答(重复、提升、纠正、否定、批评)

诊断式理答指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教师

在理答中有明确的表态。这是诊断性理答的显著特征。笔者分诊断

式理答为六种形式:简单肯定、简单否定,提升式肯定,提升式否定、简单重复、意义重复。有效理答多运用提升式肯定、提升式否定,多运用意义重复。

非语言性理答包括:动理答作、神情理答、打断回答或无理答

二、案例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案例一

我们来学习25+7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1:我用数小棒的方法

师:那你来演示一下怎么数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5+7=12,20+12=32

师:哦,他是用这种方法,还有不同的吗?

生3:还可用计数器的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我可以先算27+3=30,30+2=32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算法?

生5: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师据生5回答,讲竖式计算。

案例二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25+8=33是怎么算出来的,大家同桌合作动手,如果要算出25+8等于多少,首先我们要取多少根小棒?

生:25根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现在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巡

回指导)

师:小朋友都做完了,现在哪位小朋友想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先摆出25根,再摆出8根,先从8根里拿出5根,再放进25

里面,凑成10.就捆起来,放到十位那里就凑成30,30加3等于33.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

生:好

师:你真是个会想的孩子,这么勇敢,请这个同学演示,其他同学

来说一说摆的过程。

师:你们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我们来看一看,谁最会听?

生:我先摆25根,然后从5根里拿出2根和8根放在一起,凑成10,然后捆起来,和20放在一起就是30,所以30加3等于33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也是个会想的孩子,真能干,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摆

法(师演示,学生说过程)

师:刚才这两位小朋友都是摆小棒的方法,把单着的小棒凑成10,各位满了10就怎么办啊?向十位进1,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分析:案例一中在教学两位数及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中,教师让学生

探讨25+7=多少的多种方法,然后交流,初衷是想让先学生共享集体智慧,然而教师缺乏理答意识,只是关注方法多样化,没有关注每种方法的理答,使得交流停留在表面。缺乏理答,也就无法将知识进行提升,这样不利于帮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在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探讨“25+8等于多少”,不仅对每种方法进行诊断性理答,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表扬;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时就比较系统。

案例三: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在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发现门上有角,操场上也有角,教师进行感知角和指角的教学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师:你们真棒,我们来为他们鼓掌。(学生哗哗鼓起了掌)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长方形纸上的角。

师:你们真了不起,来,我们也给他们组一点掌声(学生又哗哗鼓起了掌)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我们多给他一些掌声。(学生在一次哗哗鼓起了掌)

生4: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

师:太棒了,听得很认真,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案例四: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剪出一幅美丽图案)

师:在欣赏完自己漂亮的作品后,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得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你真棒。

师:能把学过的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准确的找出来。真不简单。

师:能列举生活中见到过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

观察入微的孩子。

师:能从前面同学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作出补充,你真是一个认真

听讲、善于思考的孩子,大家表扬他!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生:某某同学的回答非常完整,声音响亮,非常好,我要向他学习。

评析:案例三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历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在本环节中没有体现“分层多维”的评价标准。课堂及时评价不应只是简单地判断学生的是与否,而应适时,适当,适量地为学生评价,学生在获得教师对他的极富

个性的评价后,,会获得一种有益于学习的快乐和兴奋。在本课例

中教师的评价,表扬的确不少,但表扬时没有体现分层多维,语言

单调,笼统,呈现公式化,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说来倒去总是一

句话“你真棒,给她点掌声”,这样单一的评价模式,使得评价失

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课堂也会因为这样的评价而黯淡无味。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以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获

得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出中肯的评价。

评析:案例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

对称的含义以及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

形的对称轴。在本环节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汇报多角度地观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如知识技能方面给予

肯定的评价,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也给予及时评价,很自然地流露出教师对学生强项智能的肯定和赏识,同时引导生生

间的评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分层多维的评价方式促进了

学生的发展。

案例五“鸡兔同笼”: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用假设方法的一般性。

例题:笼子里鸡兔共8只,从下面数共有26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通过列表分析教师让学生列式解答:

生1 假设全是鸡

8x2=16

26-16=10(只)

10÷2=5(只)

26-5x4=6

6÷2=3(只)

师: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生2 8x2=16

26-16=10(只)

10÷2=5(只)

5x4=20

26-20=6

6÷2=3(只)

师:简便吗?只是把其中一个算式分开了,还有吗?

生3:26÷2=13(只)

13-8=5(只)

8-5=3(只)

师: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师:大家觉得吗?

生:简便

师:那好,我们先把这个算式放一放,再看刚才这个同学的算式?

经过步步分析,终于得出了

8x2=16

26-16=10(只)

兔:10÷(4-2)=5(只)

鸡:8-5=3(只)

分析可见:教师对于不是期待中的答案关注的很少,也没怎么理答,只是问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其实教师可以再次追问,尝试让学生

说出是怎么想出来的,才能了解学生的思路,在追问过程中,学生

就会修正10÷2中的2表示什么,只有让学生暴露思维,教师才能

有的放矢,教学才能实效,比如可以追问我还真想到这种方法,你

能具体说说嘛?谁能在总结一下这种方法,先,,,再,,,,教

师还可以再追问,求出兔的只数后,怎么求出鸡的只数呢?还能怎

么求呢?因此当学生的回答后不要急于评价,而应故弄玄虚,装糊涂,以巧妙地展开探问、追问,如可以多问“为什么”,“你是怎

么想的”等。层层深入剖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每位同学经历知

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

解释让教师“恍然大悟”,这时的评价更是给予学生一种成就感,

起到了激励作用。

案例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课

师:我们已经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生:会

师:求出6、8、 9的最小公倍数

生1: 432 生2 : 72

生1 :我用短除法求出的是432,你用什么方法求出的?

生2:我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师:我和生1一样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生1和生2可以分别写出你们的思考过程吗?

生1和生2的思考过程展示:

生3我原来想得也是432,现在我明白了是72 ,6和8的公因数有2,6和9的公因数有3,你看原来我们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们把公因数乘了1次,而在这我就把6和8的公因数乘了2遍,6和9的公因数3也乘了2遍,就相当于把72乘6了。

生2:我也明白了,我算出来的不是最小公倍数,可是该怎么用短除式表示呢?

生4:我会了,可以用短除式先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再求2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72.

师:真好,解决了生2的问题,感谢生4给了我们提供的方法,你能想到什么方法呢?

生5:还可以先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再求18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72.

生2:我会用一个短除式表示了

师:真不错,你不仅善于倾听,还善于思考。一下子帮我们找到了简洁的方式。

案例六中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师生理答,生生理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有没有理答意识,怎样理答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我们在理答时,就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疏理、调控、整合学生的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案例总结

学生的回答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一下子说出了结论,令老师措手不及

比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们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1:会

师:怎么计算呢?

生1:用底乘高计算

师:那好,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的回答跟预设没有一丝联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问题

师:我们从图上观察到1/2=2/4=4/8,这三个分数相等,可他们的分子和分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看来,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却没有变化。那它们

的分子分母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第一个分数的分母等于第二个分数的分子,第二个分数的分母

等于第三个分数的分子

师:这是分子分母变化的规律吗?谁还有不同发现?

3、正中下怀,正是教师所期待的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在试着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还有补充吗?

生1:这个相同的数要0除外

师:是啊,0不能做除数

4、说出了无关紧要的

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坐过山车,有的坐了小火车

师:请你仔细听要求,老师问的是数学信息

对学生来说感觉对,实质不对

案例六中生1的想法

5、多种解法时

就像案例一和案例五

针对以上学生的各种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类

A;正确回答

B:错误回答

C:一知半解的回答

教师理答现状:

1、理答重复啰嗦

重复理答:即把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是理答低效的原因之一。

教师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课堂理答语言中经常存在重复,且多数是

一些机械的重复。虽然重复有时也会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但大

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难以做出机智灵活的判断而随口无效重复,影响了课堂效率。

2、理答模糊单调

很多教师普遍用“好”或“你真棒”等激励性的词语度而生哦的回

答做简单的评价,或对学生的回答不做任何的评价,学生只能笼统

地知道“好”或“不好”,并不了解对错的原因。学生的思维没有

得到拓展或者提升,教学始终在同一层面上徘徊。可以说,模糊理

答既无智慧,又使课堂乏味单调。

3、理答忽视层次

教师的理答对学生一视同仁,理答不能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

生就不可能提出高目标。对中等生也不能找出闪光点,对少数弱势

群体也不能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理答无人倾听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所以课堂上学生给出的答

案也是五花八门,而不少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对学生的

回答做出反应,当发现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预设时,马上叫停

纠正,急切地否定学生富有新意、极具个性的答案,有时甚至迫不

及待地代替学生回答。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憧憬就因教师哦这

种急切理答而消失了。

四、名家课堂理答

张齐华老师《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一、由1到"1"

师: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

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

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

生:(略有迟疑)一个班级也能用1来表示。

师:嗯,一个班级可不止1个学生哦,40多个同学,能用1来表示吗?谁来评判评判?

生:我觉得能!你想呀,尽管是40多个同学,但我们是一个班

集体。既然是一个整体,当然可以用1来表示啦。

师:说得真好。掌声!(师带头鼓掌)40多个同学一旦看做一个整

体,自然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感谢你的思考,一下子给我们打开

了局面。谁接着来?(张老师的理答中,包含着诊断性理答,激励性理答,目标性理答以及发展性理答,及时肯定了答案的正确,同时

夸奖把掌声送给第一个会思考的同学,张老师一句谁来评判评判,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看做了主体。“感谢你的思考,一

下子给我们打开了局面,谁接着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评价,包含了

多层意思,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感觉到理由充分,明白了自己回答的

价值,明白了无功不受禄,这句赞誉,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孩子

此时内心充满着自信,洋溢着喜悦,同时这句评价能够吸引其他同

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把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引,)

生:一群羊也能用1来表示。

师:呵,思维很有跳跃性嘛,一下就从一群人联想到了一群羊。

(生笑)

生:我觉得一堆石子也能用1来表示。

生:一束花也能用1来表示。

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

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说得真好!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说

得真好”既是诊断性的理答又是激励性的理答,既表示对学生的表

扬与尊重,更肯定了回答的正确,学生对“1”的再认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这里张老师并没有重复学生的回答,一句极具概括

性的评价语言让同学们对1的内涵有了再一次感知,陷入回忆的空间,对1的内涵变化更加清楚)。

二、揭示单位"1"

师:既然这样,(出示3个苹果)这儿有3个苹果,能看做"1"吗?

生:(齐)能。

师: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3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

眼看上去就像个"1"?

生:装到一个盒子卫,就像"1"了。

生:给它们套个圈,就成了一个整体,也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

(师课件演示:将3个苹果圈成一个整体)

师:3个苹果可以看做"1",那么6个苹果呢?9个、12个苹果呢?瞧,小小的"1"多神奇呀。不过,话也得说回来。一旦我们把3

个苹果看做"1"了,那么,(课件出示:6个苹果)6个苹果通常就不再看做"1"了。想一想:这时的6个苹果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齐)应该用2来表示。

师:为什么?

生:3个苹果看做"1",现在有2个这样的"1",当然就是2了。

生:3个苹果看做"1",6里面有2个这样的"1",2个"1"就是2。

(师课件演示:6个苹果,每3个圈一圈)

师:(课件出示:12个苹果一字排开)现在呢?

生:应该用4来表示。

生:因为3个苹果看做了"1",12里面有4个这样的"1"。

生:4个"1"就是4。

师:说得真好!如果有5个这样的"1"呢?8个这样的"1"呢?10个这样的"1"呢?一句话,有几个这样的"1"--

生:(齐)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这样看来,在这里,3个苹果所看做的"1",其实不就成了

一个计量的单位?(生点头以示赞同)正因为如此,数学上,我们就把这样的"1"又叫单位"1"。(补充板书:单位)想想看,为什么会叫单位"1"呢?(单位“1”是本节课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突破

这个重难点时,张老师也没有兴师动众,提醒大家注意,而是用了

理答中的反问环节,引起大家的思考,征得大家的同意,自然而然

的命名为单位“1”,突破难点在张老师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重点内容就在步步为营的基础上不攻自破了。)

生:因为有几个"1"就是几,它就是一个计量的单位。

师:说得真好!可别小看这样的单位"1",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将从这里开始。

三、沟通"1"、整数、分数的联系

(师课件出示1个月饼)

师:能把这1个月饼看做单位"1"吗?

生:(齐)能。

师:把1个月饼看做单位"1",那么,下面这些月饼,(课件出示5个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用5来表示。

生:1个月饼看做单位"1",有5个这样的单位"1",就可以用5来表示。

(师课件出示3个月饼)

师:现在呢?

生:用3来表示。

(师课件出示1个月饼)

师:现在呢?

生:现在只能用1来表示了,因为只有1个单

位"1"了。

(师课件出示下图)

师:那现在?

生:(齐)用3/4来表示。

师:奇怪,同样都是月饼,为什么刚才大家都

用整数来表示,而现在却选择了分数?

师:有道理!不过,分数有很多,大家为什么都选择用3/4来表示呢?

师:更准确了!不过,你们在说谁呀?

师:也对,但还不够专业。

师:没错。这回不但不到1个单位"1",而且

还把单位"1"—(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很难听到重复的理答。真

是因材而评因人而异,每个理答,都很有针对性,张老师就像握着

紧箍咒,就像始终攥着风筝的线,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掌控下主动的

参与,积极地思考着,活泼的成长着。 )

生:因为刚才不止1个月饼,所以用整数来表示。现在还不满1个月饼,只能用分数表示。

生:把1个月饼看做单位"1",满几个单位"1"就用几来表示。

现在还不满一个单位"厂,当然只能用分数来表示了。

师:有道理!不过,分数有很多,大家为什么都选择用3/4来表

示呢?

生:因为它被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3份。

生:不对,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更准确了!不过,你们在说谁呀?

生:是这个月饼。

师:也对,但还不够专业。

生:是单位"1"。

师:没错。这回不但不到1个单位"1",而且还把单位"1"--

生: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3份。当然只能用3/4来表

示了。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已经发现,把1个月饼看做

单位"1",有几个单位"1",就是几;而不足一个单位"1"的,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是学习分数的意义,同学们在三年级以对

分数有初步的认识,而在五年级再次学习分数,就是分数的再认识,因此沟通“1”、整数、分数的联系也是本节课同时也是学习分数的

一个重难点,张老师的目标性理答的总结使同学们有着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四、建构3/4的意义

(师课件出示下图)

师:继续来看,认识吗?

生:1个长方形、1米、8个小圆片。

师:没错,它们也能看做单位"1"吗?

生:能!

师:把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组成的整体

分别看做单位"1",下面的括号里又该分别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课

件出示下图)

富学生对二的感性认识)

师:继续观察四幅图。如果整体来看一看,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无论把什么看做单位"1",只要满几个单位"1",就可以用

几来表示。不满1个单位"1"的,只能用分数表示。

生:我还发现,每幅图的最后一个都可以用3/4来表示。

图)

师:的确都可以用3/4来表示。不

过,仔细观察每幅图,单位"1"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师:单位"1"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3/4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3份。

生:尽管单位"1"不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4等分后所取的3

份,所以都可以用3/4表示。

师:这样看来,能不能用3/4表示,与把什么看做单位"1"有没

有什么关系?

生:(齐)没有。

生:就算把别的什么看做单位"1",只要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4份,表示这样的3份,照样可以用3/4表示。

师:既然能不能用3/4表示与单位"1"是什么没啥关系,那么,

我们能不能就直接用0到1这样的一条线段来表示这里的每一个单位"1"?

生:(稍作思考)能!

师:把0到1这一段看做单位"1",3/4该如何表示呢?

生:把0到1这一段平均分成4份,

再表示出这样的3份。

(结合学生的发言,师分步演示课件,

最终成下图)

师:在0到1这一段中,我们倒是

找到了3/4的位置,那2/4、1/4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

的2份就是2/4,这样的1份就是1/4。

生:3/4的前一个点就是2/4,再前一个点就是1/4。

师:那我们以前所认识的2、3、4……这些整数,它们又该在

这条线的什么位置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生:把这条线段向后延长1倍,那个地方就是2,再延长1倍,那个地方就是3了。

生:对,两个1这么长就是2,三个1这么长就是3。

思考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张老师的课堂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返璞归真,脱去课堂华丽的

外衣,求实求真。张老师采用多种语言性理答方式,把掌握数学本

质落到实处,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

造的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张老师明确及时的诊断性理答,给孩子以清晰的认识,唤起孩子求

真求实的意识。

张老师准确得体的激励性理答,拉近师生距离,给孩子信心和鼓励。

张老师生动丰富的发展性理答,给孩子认可的同时,引导他们向更

深层次考虑。

张老师的机智巧妙的目标性理答,通过评价上的引导,给孩子指引

学习的方向。

五、有效理答的基本策略

1、从教师角度研究,我们形成了有效理答的共识

以生为本,积极理答

理答就是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学生犯错时,教师要理解和帮助,学

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达自己的的赏识,记住“我们曾经也

是孩子”,教师的积极理答体现了教师的期待,这会让学生产生改

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精心预设,有备理答

精心预设指的是教师在教师课前研读教材,课标,了解学情,预先

估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情况作出

相应的处理,虽然不可能对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但我想“机遇只有

青睐又准备的人”,“灵感来自长时间的思考”,有了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才能灵感突现,妙语连珠。

把握生成,灵动理答

有人说,答案就像就像隐藏在曲折迂回的暗巷中的一件宝物,那么

老师的点拨引导就是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口的标志,就是探寻过程中

把握教学细节,演绎精彩课堂

把握教学细节,演绎精彩课堂 发表时间:2019-01-22T16:28:48.5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作者:李秋月[导读] 细节决定成败。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同样道理。在教学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生成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包含着智慧的火种、思维的创新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细节,从而把握教学细节,注重细节对学生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方直分校516000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同样道理。在教学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生成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包含着智慧的火种、思维的创新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细节,从而把握教学细节,注重细节对学生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细节关注细节把握细节精彩课堂 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这是“细节”的字面理解。然而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具体分解。它或许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能是课堂上的一个知识点。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道理、大智慧理念。因此,精彩的、有深刻内涵的细节必定造就成功的教学。我认为精彩的细节来源于教学的整体设计、课堂中和谐的氛围,来源于对教学关键点的把握,来源于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那么,教师应怎样把握这些教学细节,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预设课程,准确把握教学细节 叶澜教授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开展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费尽心思、蓄意安排的。细节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上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可以预设一些细节,设计一些精彩。往往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在一个个教学细节的预设或生成中得以提升的。 1.深挖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细节的设计来源于对教材深刻理解和把握,来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细节,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后的巧妙创设。例如:在教学“5和4相加是多少?”和“5个4相加是多少?”时,这两个知识点差别虽然是一个字,但表达的意思却差得远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个细节,不提醒学生多去注意,加上学生比较粗枝大叶,因此在解答题目时往往就会张冠李戴了。 2.了解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尽量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用愉悦的心情去参与和学习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是演绎精彩课堂的关键。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分物游戏”这一课时中,我一上课就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熊出没》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学生们都特别兴奋地说:“想!”然后多媒体播放《熊出没》的一段动画片:今天是熊大的生日,它和熊二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食物,并邀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但是每种食物的数量有限,要想平均分给小动物们该怎么分呢?熊大和熊二发愁了起来……紧接着我就导入新课:“你们愿不愿意帮熊大这个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愿意!”这是我设计的《分物游戏》这一课的导入环节。开头的教学细节很普通,也很简单,其实也是花了一些时间去准备的。在课前我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做了一番调查,了解一下他们都喜欢玩什么或看哪些东西?什么动画片是大多数孩子感兴趣的?经过一番功夫才选定了《熊出没》这一话题作为课前导入的内容,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灵动探究,捕捉细节 韩信的故事中写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上课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生成精彩,每一个细节也可能会错失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细节。在现代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中,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奇思妙想,会有自己的灵感与顿悟,但是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准确把握,提取有价值的问题为教学所用,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体现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在巧妙评价中提升细节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在课堂上,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教师在关键时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还能引发其探索的欲望。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话语,会给学生带来别样的心情,这正是评价的巧妙之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学中,课堂细节虽小,但在课堂教学中和促进学生发展上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把握好教学细节,有助于在课堂中生成更多的精彩瞬间。教师要多纪录、多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还要共同探讨教学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因细节而体现,学生的学习因细节而更显真实。这会使我们数学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细节,把握细节,让我们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的感动,演绎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新华出版社。 [2]张秋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细节[J].科技信息,2013,(21)。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 [4]罗恩?克拉克教育的55个细节[M].电子工业出版社。

集体智慧培植精彩课堂

集体智慧培植精彩课堂 新疆石河子第五中学魏昭群 在师市“名师大课堂”的背景下,石河子第五中学开展了“回归课堂,突显本真”的教研活动。小学教研活动为期一天半,于四月八日落下帷幕。这次活动小学共展示了7节课,其中有两节语文课。这两节语文课得到了局领导、师市专家及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从这两节课看,石河子第五中学语文已从走进新课程走进了新课程,正走向深入,走向繁荣。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基训练扎实。语言和精神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精神的语言缺乏生气灵性,离开了语言的精神空洞乏味。而这两节语文课在语言训练和精神感悟的相辅相承上,做到了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灵动而富有生机。因为,唯其扎实它拒绝浮漂。 二、情感体验真实。文章不光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智慧的结晶。所以古人说:“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文字是情感、智慧的外衣,所以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进入情景,再现情境。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这样才能把书教活。《桥》一课的教学,正因如此,课堂中才出现了书声朗朗,情意融融的感人场景。因为,惟其朴实它拒绝造作。 三、教学形式朴实。朴实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实用的态度,它摒弃语文课华丽的外衣,追求一中“洗尽铅华始见真”的质朴。梁秋实先生说的好:“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那平不是“平庸”,那淡不是“无味”,是一种不露斧斫之痕的艺术韵味。这两节课的教学形式简朴、实用,达到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效果。因为,唯其朴实它拒绝造作。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因此,这两节语文课,它检阅了我们五中小学一年来的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和成果,体现了学校抓课改,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所做的努力。这两节语文课,两位执教老师是一个点,折射出了石河子市五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个面。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事业心,强大的责任感,优美的课堂环境,声情并茂地朗读,音乐绕梁的情景……听这样的课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一切,无疑是五中小学低语组和高语组及美术、电教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如:《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在展示前共上了9遍,单就“如何通过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动物与人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来突出动物世界的奇妙”这一问题,低于组的老师们在组长牛延琴老师的带动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导语、过度语到结课语的构思,从各个课件的播放时间、顺序到播放环节的设置,从“交朋友”、“自我介绍”到“采访”活动的设计,无一不闪现着集体智慧的光芒。再如,《桥》一课在展示前上了6遍,就有5次不同的导语。高于组的老师们在组长杨新兰老师的带领下,就“如何抓住洪水的肆虐、人们的‘疯狂’、老汉的‘揪’与‘推’两个动作来烘托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一问题,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最终,创设出了一个感人的情景课堂。两位执教老师的一招一式,无不倾注着教研组集体智慧的力量。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集体的力量固然重要,个人的勤奋、努力不可或缺。于永正老师说:“只有教师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纵观语文教育大师们:于永正的简约,靳家彦的真实,孙双金的自然,窦桂梅的阳光,魏书生的民主,无不令人敬仰和崇拜。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其重要一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心得体会

实施有效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新江中心校曾令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无疑就像这样的一位良师益友。它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

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十五)

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十五)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李烈 让学生自己“认错” 学生犯错误不承认,是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说服批评甚至训斤,往往收效不大,学生依然如故,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学生做错了事,有时还不是学生的错。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也要允许他沉默。可是我们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辩,或不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痛加训斥,直训得学生不声不响,才以为达到了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学生申辩,非但不能奏效,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自尊心和耻辱感是促进学生产生自我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绪因素,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和耻辱感才会自爱、自重,做了错事才会自责。因此,教师的职责也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他们的耻辱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保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华应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帮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声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敢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于永正 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学生。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

把握教学细节 展现精彩课堂

把握教学细节展现精彩课堂 摘要】教学中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包容着智慧的火种,成为思维的创新点,教学 中每一个细节可能会生成一次精彩。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实践与体现。我们需要精心预设、探究捕捉、评价提升中成就细节,实现精彩课堂。 【关键词】教学细节;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26-01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 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成功在细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而教学细节,即是 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节点,对教学具有重要推动和联接作用。关注 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数学课堂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的,鲜活的课堂教学 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因此,关注课堂和细节是焕发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在教学实践研究中的细节价值,并在实践中打造出精彩的 课堂呢? 一、精心预设中把握细节 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 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虽然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 生成一些精彩。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在一个个教学细节的预设或生成中得以提升。 (一)深挖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 整合和利用。细节,其实也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虽然对“循环”的意思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非常强调,但大多数学生 不易理解“循环”的真正含义。为了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老师在课始进行了巧妙的孕伏。 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讲了两遍后,然后问学生:“这个故 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老师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 相同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在这种浓浓的人文情境下再教学“循环小数”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了。 (二)了解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 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而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强, 上课有时会不由自主的分心,他们的注意更容易被那些直观、形象的情景所吸引,他们喜欢 新奇事物,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积极。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尽 量可以与学生心理期望的学习活动相吻合,让学生用愉悦心情去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从而 达到教学目标,这是演绎精彩课堂的关键。 二、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韩信的故事中写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上课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课 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细节成就了完美! (一)让发现尽显细节之美 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素养。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生成精彩,每一个细节也可能会错 失精彩。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细节。教师既要让不同学生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自由提升,又要想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这样才不会让精彩悄 悄溜走。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不一会儿,几种方法已展现 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方法一一用课件加以展示,并及时给予肯定。正当教师准备进行下个环 节教学时,有一只小手高高兴起:“老师,我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我是用小圆片摆的,长方形能摆2个多一点,而正方形能摆3个多一点,所以我发现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也许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凇》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自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雾凇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自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

有效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有效理答释放课堂异彩 五年级数学组谢俊梅 一、理答意义及作用 教师在上课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充分预设各种生成,巧妙构思板书设计,往往还收不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原来课堂就是一场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的主 要形式是问答,一节课精彩与否,关键在于课堂问答是否有效。课 堂问答的有效度又取决于有效理答。 课堂问答包括发问、侯答、叫答、理答、这四个环节前后连接。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 反应和处理,是课堂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过程中该说些什么,在学生的发言中该“理”些什么?这种“理”应该是一种疏理,一种调控,一种整合。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它的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曾在一本书中这样阐述教育评价语言:“评价语言在教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评语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对一门功课一位 老师的认可和喜欢程度,很大部分来自于课堂上的对话过程中。教 师理答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 的师生关系;如果理答不当,就会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 的积极性,熄灭学生求知、思维的火花,甚至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这 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理答分类

教师理答方式分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 语言性理答包括: 激励性理答(简单表扬、激励表扬) 激励性理答分为简单表扬、激励表扬。现在教师普遍是常常用“好”、“你真棒”等一些惯用的奖励词语来表扬学生,其实这只 是在对学生进行简单表扬的理答。激励性的表扬不是空洞的赞美, 而是更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是促进学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 催化剂。 目标性理答(归纳答案、自己代答) 目标性理答,是指针对学生难以准确或者完整回答问题的情况,教 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对学生不完善的答案进行总结。 发展性理答(追问、转问、探问) 发展性理答,是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组织问题,再次进行理答。这种理答属于较高水平的理答,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答,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而 采取的教学行为。 诊断性理答(重复、提升、纠正、否定、批评) 诊断式理答指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教师 在理答中有明确的表态。这是诊断性理答的显著特征。笔者分诊断 式理答为六种形式:简单肯定、简单否定,提升式肯定,提升式否定、简单重复、意义重复。有效理答多运用提升式肯定、提升式否定,多运用意义重复。 非语言性理答包括:动理答作、神情理答、打断回答或无理答 二、案例分析

如何让有效提问在数学中更精彩

如何让有效提问在数学中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3-03-14T14:19:25.717Z 来源:作者:黄晓平 [导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四川省泸州市纳西中学黄晓平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的问和所获得的回答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教学深度与教学方式。提问贯穿了整堂课,提问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问是教师乐用的教学法宝,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随意性强、死板枯燥、简单重复的提问,也经常看到一堂课过多提问,或难易不适度,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深思,少数学生参与等低效提问的现象。那么,如何进行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提问?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以目标为依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提有质量的问题,需要课前认真备课,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运用哪种形式来提问,依赖于教师的创造和灵活使用。可以将这些问题穿插着问,任意组合。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无论教师怎么问,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我们的提问必须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如:在学习某部分时,我们可以事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在课堂上出示提炼好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用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问会答。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博喻”,启发学生心志,培养其思维。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优差两种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如果问答只是针对占多数的优等和中等学生进行或只在提问、回答者之间进行,班集体就会被瓦解。对另一端学生的忽略和不重视,往往是孳生恶果的土壤,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有等待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要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老师的提问更应该体现挑战性,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学生来回答,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回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回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郭永福讲座材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张村小学郭永福讲座材料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的的是效果,效益、效率。如商人做生意,追求的是高利润;农民种地,追求的是高产量;老师教学,追求的是高质量。教学怎样才能获得课堂教学高质量呢?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获得高质量,只能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即打造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1、利于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高效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就会涉及学生如何学才能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质量,实现好成绩的短期目标,即彻底解决双基问题;也必须要考虑如何在实现好成绩的短期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这一长远规划奠基。当然也不能不关心学生是否好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以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就会实现学会、会学、乐学。 2、利于教师教会、会教、乐教 高效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师必然要考虑如何教才能使知识与技能落实的最好,把学生教会,把双基问题解决好;其实,学生要实现学会、会学、乐学,教师就必须会教、好教。即科学的教学,在科学的教的过程中,伴随学生的积极发展,促进教师自己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感、实现自身的价值。 3、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有利于素质教育 的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 向纵深发展,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考试制度评价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高考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师学生面对升学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教师读书笔记1000 字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我想我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善于读书的人吧,总觉得自己既缺乏潜心鉴赏的定性,又没有那种体味美感的修为。想想以前看书,多半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的一览而过,久而久之便留下了近乎囫囵吞枣式的劣根性---枣自然是被吞下肚了,口中却依旧索然无味。因此,每次要写诸如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时,便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窘迫感。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

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前几天,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着本书。对于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书中各位教学专家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片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次,我想浅谈一下学习本书后的点滴体会。 本书首先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的确,细节决定本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大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当然名师的授课最令人感动回味的也是细节,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浓缩的精华"这是主编特级教师于永正作的最好诠释。这本书抓住了各位名师在教学中的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结课等。从不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名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彩组织,让读者与名师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最亮点,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精彩部分较多,介于自己对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较为熟悉,针对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感受。执教本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因为《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通宵达旦工作的感人的故事。要讲好这篇课文,必须在感情上能取胜,而王老师以一首《你是这样的人》这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为先导,作为对学生的启发,而且为整个

捕捉教学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捕捉教学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细节虽小,却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在师与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师更要敏锐发现、善于扑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 精彩的细节,来源于对动态信息的不断捕捉。很多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善于捕捉细节,提升细节,才使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教学设计是死的,课堂教学却是动态生成的。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时时闪烁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课堂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我们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实现在有效生成中让细节成就精彩,成就完美! 例如:我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时,组织学生练习了这样一题: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大部分学生都很熟练地列出了(5×5+5×10+10×5)×2或5×10×4+5×5×2

两种解法,正当我非常满意地准备鸣金收兵时,还有一位学生高高举着手,原来他还有一种解法是5×5×10。我听后心想:肯定又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我看你怎么解释?于是,我极不情愿地等着他说理由。只见他举起一个与我要求差不多的长方体,边指边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面积是5×10,可以看成2个5×5,4个侧面就是8个5×5,上、下两个底面是2个5×5,这样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即5×5×10。”哦,原来他是根据数据特征,将侧面积转化成底面积来思考的,他的想法非但没错,而且很有新意。不一会,又有学生受到启发,想到: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列式是5×10×5。顿时,教室里掌声经久不息,我也大为感叹…… 细细想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差点被我的主观武断扼杀。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解法,要充分相信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圆其说。因为这些“意外”的事件,大多是演绎课堂精彩的亮点。 睁大发现的眼睛,用教师的机智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尊重个体差异,激励个性思考,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生动丰富。 课堂是趟随时出现意外风景的旅行。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提问收获精彩的课堂

有效的提问收获精彩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1-03-31T11:13:47.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杨丽娟[导读] 学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明白这篇课文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谈论了Nancy和helen在国庆节假期的活动。杨丽娟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211100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是否能够创造性学习起着决定作用。亦如西方学者德加默说得:“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浓缩的四十分钟里,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导航,使得课堂精彩纷呈。 一、精心设问,自然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当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 在free talk中,传统的课堂提问无外乎是Hello!Hi!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这样的提问平淡无味,与教授的新课更是毫无关联。如果提问得当,就立刻能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2时,是这样导入的,S:What do you like,Miss Shen?T:I like shopping.And I like traveling.虽然对话内容很简单,但沈老师抓住学生的一个问题,顺利导入课文生词travel,接着进入课文的场景描述。这样的导入平凡中透着睿智,使Free talk过渡到新授内容十分自然,而且特别的高明。 二、巧妙设问,化解重难点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所有的提问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学生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3B Unit3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照片,T:Is this your father?Yes or No?(提示学生)S:Yes.T:Is this your mother?S:Yes.(问过几个学生后)T:Can you ask me like that?(学生拿老师的照片问)S:Is this your father?T:Yes,he is.S:Is this your mother?T:No,she isn’t.(教师拿学生的照片问)T:Is this your father?S:Yes,he is T:Is this your mother?S:No,she isn’t.最后学生相互提问。掌握Is this your…r?以及回答Yes,he/she is.No,he/she isn’t.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回答Yes,No降低教学难点,再通过师生问答,教师提示答案让学生模仿,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如果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发问,教学效果必定很差。 三、层层设问,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词汇量较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当注意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正如《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6A Unit5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1、初读课文解说部分 Who does it talk about?When and where do they talkabout?学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明白这篇课文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谈论了Nancy和helen在国庆节假期的活动。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 What did Nancy do?Who did she go with?What did they watch?What did Helen do?Who did she go with?通过初读课文对话,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但是Helen和她的家人在农场干了什么是课文的重点,因此我们还要细读,于是设计提问:What did Helen and her family do on the farm?围绕这个总体提问再分步提问关于农场的细节。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中,课文思路清晰,易于学生的理解。 四、智慧设问,激发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而是通过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例如我在在教学6BUnit5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春夏秋冬的录像,并且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What can you see in……? What can you do in……?先用一个头脑暴风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得出了很多答案。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力求通过有效的提问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让有效的提问 打造高效课堂 肥城市安庄镇寨子小学翟端国 “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恰当的提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提问要抓住关键,问”出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如,教 “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 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 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8份、16份,剪拼 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 4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 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乂宽,圆的面积二半周长X半径 =(2 n r/2) X r= n 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问”出学生的激情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 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教师出示了一块钉子板和一些牛皮筋,用富有挑战性的口气对学生说:“你能用这些牛皮筋在钉子 板上围出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吗?”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让 他们小组内同学合作,同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看哪一组围出的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图案最多。学生的探究动机在挑战性提问的激发下唤醒了。他们用手中的牛皮筋围成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 有的是横着的、有的是竖着的,还有的是斜着的。可是圆却怎么也围不起来,他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一致得出:在钉子板上用牛皮筋是围不出圆的,因为钉子板上围出的都是直线图形,而圆形的边是弯的。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以上两片段中教师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问”出学生的创造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促使学生注意、记忆、思维高度凝集。让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尝试性和创造性学习,进而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