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第一轮复习该怎么做

高三第一轮复习该怎么做

高三第一轮复习该怎么做
高三第一轮复习该怎么做

高三第一轮复习该怎么做?

高三开始了第一轮的复习,但是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什么呢,重点放在哪里?

第一部分、坚定的信心

信心是作任何事所必须具备的,对于高考这样激烈而又严酷的竞争来说,没有信心就意味着战斗还未开始,便先牺牲了。那么信心从何而来呢?根据我的经验,首先是给自己准确定位,分析自身实力,认定自己究竟属于哪一档学生,是刚刚能上线的,还是可以上重点大学的,是能够读一流大学,如清华、北大一类学校,还是读一般重点大学?这个过程很重要,需要你认真思考和分析,因为高考在即,你属于哪一档就基本上不会再变动了。我当时给自己定位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按照高一高二的成绩,我一直在年级前五十名内,按这个水平考一般重点大学应该没有问题,但我觉得自己的名次是每学期都在上升,尤其是高三上学期的考试,我进入了年级前十名,于是我认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应该能够保持这个水平并有所提高的,因此,我把目标定在了清华、北大这一水平的学校上。那么准确定位之后,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朝自己的目标努力,不要受外界干扰,不要因为偶然一次小考试没考好或考得太好就怀疑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波动是一定会有的,但大体来说不会超过你那一档的范围。高三第一学期期未,我们进行了成都市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即模拟考试),那次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刚刚进入前十名,与别人并列第九,在随后进行的保送工作中,学校决定保送我去浙江大学,专业任选,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但我在反复考虑之后,认为我有实力考上清华,决不降格而求,于是,我放弃了保送。高考前复习一般是七八个月的时间,在这七八个月里你会经历很多事情:两到三次大的模拟考试,保送、推荐、填志愿,中间还有无数次小型测验,这些事情一定会对你的信心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相信自己,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二部分、复习的第一阶段——精雕细刻

一般来说,高三第一学期就会开始系统复习,这就会进入第一阶段的复习,这一阶段一般会持续到第一次模拟考试为止。这一阶段复习的特点是老师会把整个高中的课程从头至尾的再让你回看一遍。老师不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再重新讲述一遍,老师一定会讲述课程的重点和一些易错的细节部份,对于你来说,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此时老师说的话都是他多年来的经验所积累而成的,可谓“句句是金”,十分宝贵,—定要认真听,但光听老师讲的是不够的,首先,不管老师讲到没讲到,你认为重要不重要,都一定要把过去学过的课本和笔记再重温一遍,要看得仔仔细细,力求理解每一个细节。然后,这其中必然有你学新课时没有吃透的部分,这些部分就是你在这一阶段所需要去“强攻”的部分。这个过程将会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因为在刚刚学的时候就没有搞懂,还可能接受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吃了“夹生饭”再想加火把它煮熟自然是有不小难度的,但是,如果不克服这一难关的话,你后面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那么,具体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根据我的经验,介绍一种方法。我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将其命名为“精雕细刻”。首先,在看书的时候,把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逐一列出,一一检查,如果自己的确定已经熟练掌握了,就在这个概念旁边作一个记号。如果这个概念自己还觉得不清楚,那就要通过看书和笔记,问老师,作一些比较经典的与此概念有关的题,来弄懂这个概念。中学课程尤其是理科课程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息息相关,一个概念是否被透彻理解关系到很大一部分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这—步上一定不要偷懒。另外—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过去历次考试的试卷,上面你的错误就给了你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你对于这道题涉及的概念懂了多少了当初我的试卷都一直保存了下来,并且每个错题旁边都标明了涉及到的概念和当初做错这道题的原因。这样做让我感觉收获很大。在这种“精雕细刻”的操作下每弄懂一个概念,就好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这样的学习是充实而富有成效的。

第三部分、复习的第二阶段——把握全局

第一次大型的模拟考试一般在一月底,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这次考试会让你对自己的复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般来说,它基本上代表了你的水平。那么,在经过两三个月“精雕细刻”之后,在第二阶段——第一次模拟考试到第二次模拟考试(一般在四月初)之间这段时间里,又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把高考复习比成制造机器,那么第一阶段就好比是在精心打造各个零件,第二阶段则应该是将整部机器装配起来。我将之命名为“把握全局”。

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可以说你对许多细节,重难点都有了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但是此时你的知识是零散的。知识应该是连贯和有系统性的,因此,此时就应该为自己脑子里许多纷乱的知识分类,找一根主线将其串起来。一般来说,这一工作老师会带领你去做,但是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替自己总结归纳的东西不够全面。

当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列表归纳法,首先是一张总表,即这门课一共讲了几章,可以分为几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例如物理,就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原子与近代物理等,每一大部分又包括若干章节,各章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节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各节里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这是一张总表,每张总表之后还可以分解成若干分表,分表的内容可以以一大部分为一张表,在总表中侧重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分表中则需列出存在于每一节中的重难点,这样看来一目了然,一个概念贯穿数章的或者一章中数个互相关联的概念,可在表格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看到这张表,就等于把整本书都融进去了。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归纳,一方面更加巩固了你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你可以“把握全局”。这一阶段的学习是重要而必不可少的。

第四部分、复习的第三阶段——查缺补漏

四月初的第二次大型模拟考试结束后,高考复习就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大局已定,无需做什么大的举动,所需要做的就是“查缺补漏”。

这段时间随着天气慢慢变热,人也容易变得浮躁不安。当时我们刚刚结束成都市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这一次我升到了年级第一,接下来的日子变得无所事事。好在在老师和父母帮助下,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调整了心态,投入到第三阶段“查缺补漏”的学习中。

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但也是很重要的。高考的成败很可能就取决于一两分,查缺补漏的工作做得好,就可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这关键的一两分。那么,这一阶段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仍然应该常常看看自己在第一阶段列出的概念表和第二阶段拟出的总表和分表,促使自己对这些关键的重点内容保持一个深刻和清醒的印象,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模拟题,我并不是赞成“题海”战术,我不赞成漫无目的为做题而做题,但是在高考复习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关键是要从做题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第三阶段大量的模拟题就是起这个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时,我们每科的老师都为我们发下大量的各省市的模拟题,这些题不必全做,在选择中也应注意不要选择过难的题目,而应该选择能典型反映概念的题目。这一点我想老师是应该能够帮助你的。对于在模拟题中做错的题目就是你还欠缺的知识,此时你就应该分析,思考,这里可能就是你会在高考中出错的地方,及时发现改正就是一个胜利。

最后的这个阶段最难熬,但是“黑暗之后就是黎明”,只要把这段时间坚持下来,踏踏实实地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那么你就可以充满信心地去参加高考了。

第五部分、走进考场之前

写到这儿,高考之前的复习方法已经基本介绍完了,但我还想谈谈在走进考场之前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是心理状态,走进考场的心态应该是自信而跃跃欲试。因此考前的两三天千万不要再做题了,让已经疲惫的大脑稍作放松,但也不可以完全松懈下来,就此看小说、看电视、玩游戏,这样做的后果是当你走进考场时会发现自己的头脑一片模糊,被强塞进很多与高考无关的东西,使你没法正常发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白天翻翻书,回忆一些单词、文学常识和公式等,晚上和父母一起散散步,放松一下,早点睡觉。也不要和父母、同学太多谈论考试。尽量使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愿意去参加考试,不胆怯,不紧张。另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考前几天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高考期间带好雨具以防万一,考试前一天列一个应该带的物品的清单,尤其不要忘了带准考证,钢笔最好准备两支,尽量在考试时不要换成其他颜色的笔,考数学、物理时记着带铅笔、橡皮、直尺。如果自己那么长时间的努力因为这些小节而付之东流,那着实太可惜了。

高考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愿每一位高三的同学都掌握好方法,调整好心态,考出自己的理想成绩。

(完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从高三开课开始,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017年1月22日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高三复习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二)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使学生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而泰然处之。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 (三)加强能力训练

生物高考的解题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月考、周练、限时练习中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差距?应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破题……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四)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揭示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顺应2010年试题难度的要求,题目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五)注重学法、解法指导(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教材;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从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试心理等方面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高三文科第一轮复习数学

高三文科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 A .A I B =3|2x x ??” C. 2>x 是2 11a b 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A.R x x y ∈=,2cos B.0|,|log 2≠∈=x R x x y 且 C.R x e e y x x ∈-=-,2 D. R x x y ∈+=,13 5.若函数)(x f y =是函数x y 3=的反函数,则=)2 1(f ( ) A 2log 3- B 2log 3 C 3 D 9 6.设首项为1,公比为32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 ) A.12-=n n a S B. 23-=n n a S C.n n a S 34-= D.n n a S 23-= 7.函数sin21cos x y x = -的部分图像大致为

8.已知函数()ln ln(2)f x x x =+-,则( ) A .()f x 在(0,2)单调递增 B .()f x 在(0,2)单调递减 C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 D .y =()f x 的图像关于点(1,0)对称 9.△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 a =2,c 2,则C =( ) A . π 12 B . π6 C . π4 D . π3 10.若将函数 ) 4 2sin(22)(π-=x x f 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关于 点(0,0)对称,则?的最小正值是( ) A 4 3π B 8 3π C 4 π D 8 π 11.设x,y 满足约束条件?? ? ??≤-+≥-+≥0320320 y x y x x ,),2,1(),,(=+=→→b x m y a 且→→b a //,则m 的 最小值为( ) A 1 B 2 C 2 1 D 3 1 12.奇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R. 若)2(+x f 为偶函数,且1)1(=f ,则=+)9()8(f f ( ) A. -2 B -1 C 0 D 1 二、填空 13.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 (3,4),则)2 3cos()2sin()sin()cos(απ πααππα-?-?--= ________.

018-2019学年上期高2019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海淀八模 2019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 命题:北京京星教育中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一】 1、抗生素: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的目的。 (1)抗生素多是一些带有环状碳链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给药途径,主要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很快就到达身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但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抗生素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只有游离形式的抗生素才能发挥其药效;结合形式的抗生素可作为储备力量,当血清中游离抗生素浓度下降时再逐渐释放。 (3)孕妇血清中的抗生素可以顺利地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为防止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抗生素产品说明书中都有“孕妇慎用”的提示。 3、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有好转现象时停止用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对症下药不盲目;适时用药抓战机;集中药量打歼灭;切勿滥用抗生素。 4、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抗生素效果下降,不宜用抗生素做预防性使用;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使用抗生素,会掩盖临床表现,延误对疾病的诊治;不要只看广告吃药,服用抗生素药要遵照医嘱。切勿滥用。 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病,又能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首先,生病时应经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出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二】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③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牲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④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通常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DNA片段。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切口。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3)常用的载体——质粒 【三】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lesson$ 1.含义。器官移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取一个身体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置于自身或者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位置,去替代那些因为损伤、病变而失去功能、也无法医治的脏器,以达到拯救生命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 其中,捐出器官的一方称为供体;接受器官的一方成为受体。 2.分类。依据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分为

2014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复习目标〗 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知识梳理〗 1.随机抽样:抽样时保证每一个个体都可能被抽到,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满足这样的条件的抽样是随机抽样. 2.随机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基础自测〗 1.从2004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4人中剔除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概率()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 25 1002 D.都相等,且为 1 40 2.现在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抽样调查。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3东方中学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3.课题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按地域把24个城市分为甲乙、丙三组,对应城市数分别为4,12,8。若用分层抽样抽取6个城市,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 4.①某小区有8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200户,中等收入家庭480户,低收入家庭120户,为了了解家用轿车购买力的某个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②从10名同学抽取3个参加座谈会。I简单随机抽样方法;II系统抽样;III分层抽样。问题和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A.①I,②II B.①III,②I C.①II,②III D.①III,②II 5.一个单位有职工8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20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00人,其余人员120人。为了解职工收入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浠水实验高中邓胜 在本学期,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的高考信息,从而明确冲刺的方向。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习指导材料。只有在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我们集体学习研讨了当年的考试说明。认真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具体工作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期望能从新教材的变化中找到一些命题者的思路。 (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开学前,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科组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生物科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就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每两周举行一次科组活动,科组活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 (三)、常规教学得到有效落实 (1)正常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倡导集体备课的思想,要求教师相互之间多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备课能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出发,注重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综合点,并且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以统一,使集体备课更加细化。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使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各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教学的进度,教学方法和怎么样出好训练习题。备课组整体负责制,实现了由“个体单干”到“联产联营”的转变,构建了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注重了学法指导,及时向学生介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增分。发挥笔记本、错题本的作用 (四)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

第八单元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能达标训练 真题演练 1.(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率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 答案 A 2.(2011·上海单科)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 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答案 C 3.(2011·高考安徽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项错误;b~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误;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d~e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 答案 C 4.(2011·高考广东卷)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解析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项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最后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项正确;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的程度,D项错误。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学案第一单元 第1讲

第1讲走近细胞 [考纲要求]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3.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3)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教材拾遗(1)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分化;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是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P4第1段) (2)植物的导管、木纤维属于死细胞。(P6基础题) 1.判断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法的正误 (1)用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使其快速繁殖(×) (2)单细胞生物以个体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埃博拉病毒结构简单,是最小的单细胞生物(×) 2.判断关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说法的正误 (1)一个大肠杆菌既可对应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个体层次(√) (2)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3)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又层层相依、相互联系(√) (4)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5)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考向一辨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理由是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举例说明并非所有生物都必须具有生命系统的全部结构层次: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至少列举两个实例)。 (3)原子、分子、化合物、病毒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由是原子、分子、化合物、病毒都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它们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能单独构成生命系统的是甲、乙、丁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都含有丙 C.每个生命系统都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要构成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三个以上图甲所示结构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神经元,乙为病毒,丙为tRNA,丁为染色体。乙、丁不能单独构成生命系统,A错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中都含有tRNA,B正确;生态系统的

燕博园2019届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

燕博园2019届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二) 文科综合(全国卷) 文综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2日21时27分,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发生海啸,海峽沿岸部分地区受灾。当日晚间该海峡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由于当地政府对火山频繁喷发习以为常,故而没有发布海啸预警。图1为海啸灾害核心区位置及此次海啸成因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巽他海峡中的火山地处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 2.此次海啸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喷发一海底滑坡一海啸 B.火山喷发一海底地震一海啸 C.海底地震一火山喷发与海啸 D.火山喷发一海洋风暴一海啸 3.此次海啸发生时 A.北京时间为22日20时27分 B.洛杉矶(34°05′N,118°22W)已经日出 C.当日海啸灾害核心区正午物体影子方向为正南 D.当日海啸灾害核心区昼长达到其一年中最大值 2018年8月,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图2为灵渠位置示意图,图3为灵渠东部工程示意图。灵渠水系由南、北二渠组成,是分别沟通漓江和湘江的通道。据此完成4~6题。

4.灵渠是 A.我国古代重要的防洪和灌溉工程 B.科学价值较高的污水处理工程 C.沟通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的运河 D.世界上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5结合图2,可判断该区域 A.属于黑土广布的低山、丘陵地带 B.自古就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C.湘江、潇水秋末冬初有凌汛现象 D.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 6.由图3,可知 A.南渠经北渠连湘江的曲折线路有利增大落差,提高流速 B.铧头和小天平的主要功能是向南渠和北渠分流海洋河来水 C.小天平的土石构造说明海洋河来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强 D.马嘶桥溢流堰主要功能是防御湘江洪水对兴安县城的威胁 图4为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重点三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重点三篇 今天尽力做的虽然辛苦,但未来发生的都是礼物。下面是为您推荐的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重点三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重点1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③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牲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④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通常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DNA片段。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切口。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3)常用的载体质粒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重点21、抗生素: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的目的。 (1)抗生素多是一些带有环状碳链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给药

途径,主要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很快就到达身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但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抗生素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只有游离形式的抗生素才能发挥其药效;结合形式的抗生素可作为储备力量,当血清中游离抗生素浓度下降时再逐渐释放。 (3)孕妇血清中的抗生素可以顺利地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为防止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抗生素产品说明书中都有孕妇慎用的提示。 3、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有好转现象时停止用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对症下药不盲目;适时用药抓战机;集中药量打歼灭;切勿滥用抗生素。 4、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抗生素效果下降,不宜用抗生素做预防性使用;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使用抗生素,会掩盖临床表现,延误对疾病的诊治;不要只看广告吃药,服用抗生素药要遵照医嘱。切勿滥用。 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病,又能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首先,生病时应经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出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重点3(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lesson$ 1.含义。器官移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取一个身体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 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 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 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 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 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 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 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 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 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 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 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 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 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 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2006—2007学年度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南,着重落实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进入高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且还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 文科高考内容.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题组教学,探索讲练,自学辅导,启发教学,并根据内容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教学措施: ①搞好对大纲、考纲与教材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学生,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③改革传统教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与创新精神。 六、时间安排: 7月16日—8月24日 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 9月3日—9月9日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9月10日—9月16日 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概念 9月17日—9月23日 同角关系式与诱导公式、和角与二倍角公式、化简与求值 9月24日—9月30日 三角函数式的证明、图象与性质、)sin(φω+=x A y 的图象

10月3日—10月9日三角函数的最值、向量的概念及初等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0月10日—10月16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解斜三角形及应用10月17日—10月23日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1) 10月24日—11月2日不等式的证明(2)、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的解法(2) 11月3日—11月9日不等式的应用、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1月10日—11月16日有关对称问题、线性规划、曲线和方程 11月17日—11月23日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 11月24日—11月30日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2月1日—12月10日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轨迹问题、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2月11日—12月17日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12月18日—12月24日两个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12月25日—12月31日空间的角、空间的距离、棱住与棱锥 1月1日—1月10日多面体和球、折叠问题、两个基本原理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1月11日—1月17日排列组合基本应用题、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一) 1月18日—1月24日二项式定理(二)、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1月25日—1月31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统计、导数 2月1日—2月4日导数及其应用 2月5日—市调研考试综合练习 七、几点说明 1.每周一套周末练习; 2.每周星期四上午8:30开始为教研活动时间. 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 2006年8月3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清单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教师:古丽沙拉 2017年-9月-6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依然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运用综合基础知识解决系列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自然科学现象的解释、验证能力以及初步的创造能力。鉴于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应确立以下指导思想: (1)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扩展3个层次知识的涵及在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 (2)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即把导、学、讲、练融为一体,优化课堂结构。 (3)把心智技能的培养和动作技能培养融为一体,优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 (4)把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初步创造能力融为一体。 (5)给学生提供课外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目标要求 根据第一轮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应力求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和原理。 (2)用各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3)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解释。 (4)正确地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同时还能够用相关的理化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即用自然科学的知识,解释生物个体、环境、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5)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 (6)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自学、实验操作等科学素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通州区2019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9年4月 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沈长云在《上古史探究》中说:周人的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如异姓封国有商的遗民、夏的后代、尧的后代等。这一现象 A. 有利于华夏族 的形成B. 导致了不同族群的混战C. 造成了军阀割据现象D. 使周控制的地域减少了【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为西周分封制造成不同族人混居现象。根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促进了文化融合, 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选项A正确;西周分封制在西周前期扩大了西周疆域,巩固了统治,选项B、D错误;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现象,但不属于军阀割据,选项C概念误用,排除。 【点睛】西周分封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有影响,应当全面掌握。 2.公元前627年,秦军准备偷袭郑国,正好碰到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外出卖牛,弦高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赶了十二头牛去犒赏秦军,并说是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前来。秦军以为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这就是“弦高救郑”的故事。这一故事反映出 ①郑国是个强大富庶的诸侯国 ②弦高是代表郑国的官商 ③弦高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④弦高是很有实力的私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郑国商人弦高使用计谋,用牛犒赏秦军,使郑国免遭秦军进攻一事可见弦高是一名有较强的的经济实力的私商,而且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③④正确,②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郑国并非强大富庶诸侯国,①错误,选项A、D排除; 【点睛】组合型选择题首先选择明显错误组合项,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B. 两宋政权的官方哲学不同 C.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 D. 政局变化对学者产生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解释需要,将同为宗室南迁之后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D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与正统问题之争无因果联系,选项A排除;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理学思想为主,故B排除;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选项C错误。 【点睛】历史评价问题要将所评人事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语境下。 4.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早在唐朝饮茶之风已经形成。中国人饮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故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这体现了 A. 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

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 H O 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4.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病毒的化学成分 病毒的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或RNA和蛋白质

2012届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1

2012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文科) 一. 背景分析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2012年山东数学试卷充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多方面的考查,融入课程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思想能力,充分体现出山东卷的特色: 1 试题题型平稳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2 充分考虑文、理科考生的思维水平与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出良好的层次性 3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4 深化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 5 重视基础,以教材为本 6 重视应用题设计,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第一学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具体方法措施 1.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复习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只有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找到我们与命题专家在认识《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力求在复习中缩小这一差距,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复习。 2.高质量备课, 参考网上的课件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充分发挥全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确保每节课件都是高质量的。统一教案、统一课件。 3.高效率的上好每节课, 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4.狠抓作业批改、讲评,教材作业、练习课内完成,课外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一题多思多解,提炼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5.认真落实月考,考前作好指导复习,试卷讲评起到补缺长智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