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城融合发展:美国尔湾市的最佳实践

产城融合发展:美国尔湾市的最佳实践

产城融合发展:美国尔湾市的最佳实践
产城融合发展:美国尔湾市的最佳实践

.9

产城融合发展:美国尔湾市的最佳实践

一邓智团

摘一要:

尔湾市是位于美国加州的新兴的极具吸引力的中型城市,建市于1971年,前身是由尔湾公司掌管的农场三尔湾快速发展的缘起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设立,之后经过详细周密的规划在大学周边形成居住社区,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全美热门的中型城市,也成为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三

关键词:

尔湾市一产城融合一产业多元化一宜居生活环境

尔湾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占地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1万人,属于橘郡管辖范围,是美国最大的规划城市社区之一三1971年12月正式成立尔湾市,从建市到目前虽仅40年,但它已经成为加州重要的经济城市,洛杉矶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在过去40年里,尔湾市一直保持着美国最安全二规划完善二适于开展商业活动的最佳社区的口碑三近10年里,美国尔湾市一直是在美国最宜居的 热门城市 排行榜中名列前10,且多次位列榜首,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和商业机构,成为开发区向城市转变的典型案例三本文将重点研究尔湾市从最初的开发区成长为如今最具吸引力的中型城市的阶段过程与成功经验,对我国开发区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三

一 尔湾:美国最安全与极具吸引力的第五代城市所谓第五代城市,是指倡导生态环境二人类生活与经济增长二和谐与共

590

赢,为科技产业二生活二工作创造适宜环境的城市三美国尔湾就是被公认的第五代城市,是坐落于南加州 技术海岸 的中心,因其生机勃勃的商业环境而著称三

尔湾南面濒临太平洋,拥有著名的拉古那海滨(Laguna)二长滩海滨(Long Beach),阳光充沛(以 加州的阳光 闻名世界),气候温和三由于是新开发的社区,尔湾的规划设计非常先进,逐渐成为加州的高尚住宅区之一三2011年商业周刊杂志将其列为美国最佳城市排行榜第5位三另外,尔湾市在2010年的美国FBI年度犯罪率报告中,成为全美10万人以上城市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三尔湾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很高,97%的人受过高中教育,超过64%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见表9-1)三

表9-1一尔湾市基本情况(2011年)

成立时间1971年12月成立面积65平方英里人口数(2011年)217686(人)白天人口(2011年)305600(人)

年龄中位数33.3(岁)年家庭收入中位数94903(美元)

高中毕业比重97%大学毕业比重64%

社区公园数18(个)邻里公园数35(个)

自行车道里程44.5(英里)公共空间与绿带1.5(万英亩)

一一资料来源:尔湾市官方网站三

表9-2一美国尔湾市20万就业岗位的行业结构(2007年)

单位:人,%

690

一一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二优异的人力资源,吸引了高科技行业落户尔湾,不少著名跨国公司看上了这里的商业环境,也纷纷将总部迁至尔湾,当年起步时的 西尔湾工业区 也早已演变为商业中心,有第二硅谷的美名三与硅谷不同,尔湾的高科技产业涵盖了生物医学二制药二无线通信二电脑二软件等多个领域,形成许多技术产业集群,如医疗设备制造商二生物医疗公司二电脑软件和硬件生产商二汽车设计公司等(见表9-2)三

二一从开发区到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历程1769年西班牙探险家和殖民者开始在这里先后建起了牧场二铁路二居民区和小镇三尔湾的建市历程与其他城市很不一样,从牧场到经过规划迅速建成城市大概花了50年,被誉为 先有大学二后有社区 三1959年,拥有这片土地的尔湾家族公司 尔湾公司,以1美元的价格将大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出售给加州大学以修建新的校区,随后又向加州政府出售了大约2平方公里土地三加州大学聘请的建筑师派雷拉(William Pereira)和尔湾公司的规划者们一起在这个新校区的周围规划了一个5万人城市蓝图,这逐渐发展成当今的尔湾市三纵观尔湾市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三

1.公司经营阶段(1860~1959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詹姆斯四尔湾从西班牙和墨西哥人手里得到了建设尔湾农场的土地,整个农场拥有广阔的橘子林和胡桃二鳄梨二利马豆和绵羊等物产三1894年成立 尔湾公司 ,将牧场逐渐转换为农田二橄榄园及橙橘等果园三1947年麦佛得(Myford Irvine)接掌公司,并开始将牧场的部分土地出售三麦佛得在1959年去世,而后 尔湾公司 由董事会选出董事长,负责公司的运作三2. 大学社区 时期(1960~1970年)

到20世纪50年代,洛杉矶开始向南部发展,加利福尼亚大学(即加州大学)也有在这里建设新校区的意向,这为尔湾创造了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契机三1959年尔湾公司捐出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校区,加州政府也捐出了2.025平方公里的土地,尔湾的开发开始加速三加州大学聘请著名建筑师威廉四佩德拉对尔湾校区进行规划,一致认为:仅有功能单一的大

790

学区是不够的,有必要在环绕大学的社区建立一个容纳5万人口的城市,这个新城市必须拥有工业区二商业区二休闲区及绿地等三1960年威廉四佩德拉设计出围绕尔湾加州大学分校规划的新社区,能容纳10万居民,沿海岸覆盖12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三1964年,橘郡政府批准这一规划,1965年,尔湾加州大学校园正式启用,1970年, 西尔湾工业区 对外开放,目前叫做 尔湾商业区 (Irvine Business Complex)三

3.尔湾市成立与大社区规划阶段(1970~1977年)

1971年12月28日,尔湾社区居民投票通过成立一个范围远比前述 佩德拉开发计划书 还要大的城市,即尔湾市,以便控制该市的未来发展及保护税收三1977年,尔湾公司又邀请美国费城著名的华莱士二麦克哈戈二罗伯特和托蒂四家规划设计事务所进行了城市设计研究三这次规划的特点是运用园林开发理念为各地块和地区赋予了不同的尺度特征及露天场地的保护三从1970年开始,尔湾地区对外开放,龟岩二大学公园二牧场二核桃及克尔佛多

(Culverdale)等住宅区陆续在校区周围建成三

图9-1一尔湾市产城融合的发展阶段

4.城市边缘区阶段(1977~2000年)

1977年尔湾公司由一家财团收购,这一交易导致了尔湾地区开发规模的缩小,而且尔湾的规划和设计功能也从公司里分离出来三20世纪80年代晚期,尔湾的开发接受环保主义的理念,保存了超过农场一半以上的开放空间,大约178.2平方公里的农场土地被规划为自然栖息保护地,24.3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公园和开放空间三城市发展主要围绕这些自然栖息保护地二公园及开放空间进行布局三

890

5.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建设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后,尔湾市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竞争力,不断完善和提升安

全的生活环境二方便快捷的运输系统二良性竞争的商业氛围二正规完善的教育

机构与和睦相处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尔湾三经过10年的发

展,尔湾从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城发展成为公众向往的 共同目的地 ,被誉为 加州的科技海岸 ,吸引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加入,包括医学设备制造公司二生物医学公司二电脑软件和硬件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三尔湾的产业结构丰富,

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制造业二第三产业也一样生机勃勃三

三一尔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尔湾市从一个开发区到全美极具吸引力的中型城市,成立时作了完整的城市规划,环境优美二街道宽广二市容整齐二社区内绿树成荫,是由建筑师精心规划出来的梦想城市三其成功之处在于完美地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主要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均衡发展使城市发展和环境二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保有良好的均衡关系;以高科技为主导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三

1.政府的支持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保持了城市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尔湾是在市场主导下规划形成的新兴城市三没有政府指令,没有行政干预,一切由市场来检验,人们遵守法律,维护市场规则三尔湾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私人企业投资发展起来的三政府在建市后正式成立,市场导向是城市发展的政策起点,政府的所有决策都来自于市场并回归于市场三市场化的运作使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一直朝着市场接受的方向发展,尔湾完全靠优美的自然环境二便捷的交通二安全的居住氛围二良性竞争的商业机制不断吸引着来自各方面的淘金者三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机制使开发商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三朝着利益最大化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公司酒店二餐厅二商场和娱乐设施的完善不但吸引了人口,其自身也实现了较高的利润,实现了双赢三

尔湾市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得益于

990

多元的产业结构,得益于环境友好的城市配套建设,这对我国城市开发区或新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见表9-3)三

表9-3一尔湾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

发展要点尔湾市筑波科学城

政府作用作为筑波的姐妹城市,却与筑波相反,尔湾是在

市场经济环境中由私人企业投资发展起来的三

政府在建市后正式成立,市场导向是城市发展

的政策起点,政府的所有决策都来自于市场并

回归于市场

政府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政府导向的弊端在城市发展后期日

趋明显三整个科学城缺乏自我生存机制

和造血功能,最终导致筑波远离了规划中

的美好景象

产业结构形成了以高科技为主导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三

制造二服务二物流和服装等诸多产业均有发展

支柱产业为高科技,产业结构单一三抗风

险能力较差,宏观经济波动时对城市经济

造成致命打击

城市配套投资主体是私人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机

制使开发商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三酒

店二餐厅二商场和娱乐设施的完善不但吸引了人

口,其自身也实现了较高的利润,实现了双赢

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最初

想法是将筑波建设成一个高科技产业新

城,所以投资重点在高科技产业,城市配

套投入相对不足,降低了城市对居住人口

的吸引力

一一资料来源:CAMERON,D., An Overview of the Irvine Company General Plan for the City of Irvine Staff (mimeograph), 1979三

2.规划保障城市发展与环境二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人口的增加要求城市准备更多的物质条件三尔湾市每年都需要根据设施的使用及需要,在遵循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不断地调整,保障城市发展与环境二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三同2000年前相比,2005年尔湾的街道总长度增长了29%,公园总面积增长了36%,街道绿化总面积增长了43%三根据发展规划,从2005年到2010年尔湾在三个关键领域保持了持续增长:人口计划增长16%,逾21万居民;公园和公共空间面积则计划增长56%;道路绿化和街道总长度都计划增长18%三

尔湾市80%以上的社区规划良好,大多数拥有网球场二游泳池二小公园等,有的有木桥区,甚至有人工湖,让居民在湖上泛舟和进行其他水上活动三尔湾市有超过100个公园和公共游泳池,拥有最美丽的高尔夫球场三尔湾市提供自行车道系统,以鼓励使用自行车作为安全和方便的交通和娱乐工具三现在这个系统已有32英里长的二独立的自行车专用道和126英里长的二001

同汽车道 并肩 设置的自行车道三有 加州阳光 之称的海滩 拉克那海滨和长滩海滨三

3.以高科技为主导二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战略,并提供有足够竞争力的就业机会

尔湾现有公司17000家,以高科技为主导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三一些著名的公司总部在尔湾,如福特汽车集团二爱德华生命科学等,其中仅汽车类企业总部就有7家三此外,还有在国际上盛名的批发销售公司二制造业二服务业二物流二服装业等大规模的公司进驻三以高科技为主导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抗风险性大,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更加稳定三在20世纪90年代末高科技产业破灭时,硅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尔湾的产业结构在遇到市场风险的时候则相对稳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三

同时,橘郡与得克萨斯的奥斯汀二加州的圣鹫斯二新泽西的瑞雷 多翰墨相比较,各个行业的总体工资水平都处于上等三而尔湾是橘郡重要的经济城市,其收入水平在橘郡处于上等,工资水平相对而言较具竞争力三尔湾现有就业岗位数20余万个,其中2/3的岗位是由当地居民消化,其余1/3的岗位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三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入驻

(1)大力提升治安水平三

2011年商业周刊杂志将尔湾市列为美国最佳城市排行榜第5位三尔湾市也在2010年的美国FBI年度犯罪率报告上成为全美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中犯罪率最低的城市,比国家平均犯罪率低83.48%,比加州的平均犯罪率低84.97%三城市治安能达到如此令人满意的状况,是在整体规划思想指导下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标准监督的强化建设的结果三尔湾市1亿美元的城市预算中,有1/3花在公共安全方面,这不仅包括了160多名警员,还包括在打击犯罪方面的基础建设和规划三城市环境设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具备良好照明的停车场和宽阔的街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通过警察局的审查,以确保达到基本的安全标准三同时,尔湾的警察在工作中根据社区的居民情况使用6种语言,包括汉语二朝语二西班牙语二波斯语等,这就消除了沟通障碍,在防止和降低犯罪率方面效果显著三

101

(2)齐备的商业和教育等公共配套三

尔湾全市任何一个角落只用十几分钟车程便能抵达一个商业中心三商业中心一般配有大型超市二餐饮二洗衣店二服装百货等商店,生活非常便利三尔湾的统一学区(IUSD)一贯被评为美国最佳教育系统之一,学区拥有22个小学二5个初中二4个全面高中和1个继续教育高中,学生总计超过24000人三学区有全国闻名的学校,学生在学术二艺术和体育等学科的成绩远超过州和国家的平均水平三

(3)政府对低收入首次置业者二残疾人和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三

尔湾现有人口17.5万人,房屋数量6.45万套,包括商品房二廉租房二临时住房等,基本可以满足各个阶层居民的居住需求三实行 租金补助 政策,橘郡住宅委员会(OCHA)可每月提供租金补助三委员会执行部分 授权 和 居住优惠 计划的职责,对符合条件的居民按月补贴按照市场租金租赁的住宅三 临时住房 , 前进家庭 (Families Forward)是一家本地非营利中介代理,它们提供临时和过渡住房服务,并且为没有住房的家庭提供帮助三对低收入首次置业者实施部分扶持政策三该政策包含三个独立的子计划:一是,预付定金资助计划三预付定金资助计划提供低利息贷款,使低收入和超低收入的首次购房者能够买房三二是,抵押贷款证明计划三三是,分期购买计划三橘郡地区的住宅和金融代理处(OCHFA)帮助中等收入的个人和家庭利用分期购买计划得到属于自己的住宅三

(4)便捷的交通支撑尔湾的健康发展三

距离尔湾很近的约翰韦恩机场是地区性的商业机场,提供通向22个美国城市的直达航班三此外,很多本地公司的私人飞机和公司喷气机也都以此为基地三尔湾市提供自行车道系统,以鼓励使用自行车作为安全和方便的交通和娱乐工具三

参考文献

Ann Forsyth, Who Built Irvine?Private Planning a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Urban

201

Studis39(2002).

Cameron,D.,An overview of the Irvine Company General Plan for the City of Irvine Staff (mimeograph),1979.

City of Irvine,City website,2012,http://www.cityo.rvine.org/about/demographics.asp.

Forsyth,A., Columbia,Irvine,and The Woodlands:Planning Lessons from Three US New Towns of the1960s and1970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68(2002).

The Irvine Company,Irvine General Plan.Irvine,OH:The Irvine Company,1970.

Orange County Planning Department,Staff Recommendations on the Land Use,Circulation and Housing Elements of the Central Section Irvine Ranch General Plan and the Proposed City of Irvine General Plan.For submission to the Orange County Planning Commission,December 17.UC Irvine Orange County Collection,1970.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ism and Industry:

The Experience of Irvine,USA

Abstract:Irvine City was established in1971,before this time,it was a farm in charge of the Irvine Company.Irvine s rapid development was du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Based on the detailed and careful planning,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around the university has become an attractive medium-sized cities and a typical case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ism and industry after40year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City of Irvine;Integration of urbanism and industry;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Livable living environment

301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34793839.html,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怀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本文基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丰台河西地区基本特征和突出优势,提出台河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空间布局和建设构想。 关键词:产城融合;丰台河西;空间布局;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病”日益突出。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亟需尽快解决。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新一轮城镇化拉开序幕。“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对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缓解交通拥堵、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绝不仅是城镇范围扩大、“只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便捷,可以享有现代城市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重点是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现代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新型城镇为载体,通过产业聚集人,产业服务人,提升土地、农民等要素生产率,保证农民在不丧失土地的前提下持续分享产业化收益,实现人的全面城镇化。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它将居民的居住、工作、生活聚集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减少奔波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对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解决大城市病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的将城市建设成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载体,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为农民生活、居住市民化提供支撑;完善现代城镇功能,重点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三个“三位一体”:

南京市产城融合模式研究

产城融合模式研究

内容 产城融合发展的背景y y 产城融合的现状y 国内外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y 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和思路y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和示范方向y 高水平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重点

产城融合发展的背景 y 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基本内涵是产业与城市在功能、空间、结构、组织和政策等方面的相互匹配、有机互动、共同演进、螺旋上升的状态和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城市空间载体的动态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城市服务功能的配套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持升级城市服务功能的配套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城市组织结构的完整高效、城市政策体系的整合统一、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延续、城市人口素质的持续提升,其本质是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持续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城融合至少应包括功能融合、空间融合、结构融合、身份融合、组织融合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身份融合织融合和政策融合等个方面的内容

产城融合发展的背景 y 南京产城融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x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南京市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 x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南京市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示范了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 x 全国技术创新中心城市建设为南京市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x 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出现为南京市加强产城融合发展明确了发展理念 x 低碳环保理念的凸显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挑战 x 新常态的出现增加了南京市产城融合发展的难度 x 第三次产业革命将带来城市产业和居住空间的再调整x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树立在纠正原来以经济职能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念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城融合发展的资金压力 x “社会力”的崛起将使产城融合发展中面临社会治理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

产城融合的概念知识讲解

产城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相关资料 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 “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 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成型期,这个阶段是开发区开始设立的时期, 秉承三为主的发展宗旨,即资金以外资为主、产业以新技术为主、市场以出口为主,形成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基地和载体。从空间上看,面积多为几平方公里,主要是在城市外围地区, 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较为松散,从就业人群看, 主要以工人为主, 其生活主要依靠工厂宿舍来解决,此

产城融合案例

(一)产城融合 1.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没有活力。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且产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以产业为保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健康、可持续、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具体意义体现在: 1、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 2、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 3、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 4、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2.产城融合的方式 有产城融合发展需求的区域可归纳为两大类: (1)有产无“城” 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例如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开发区等原以生产

为主导的区域,这类区域受制于土地成本和交通需求,一般处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城市边缘。因前期多以通过链家的土地和劳动成本吸引企业入驻,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规划缺少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功能相对单一。但由于多年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人口基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单一的居住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职住严重失衡,潮汐交通压力大,交通拥堵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通勤的时间距离,并将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 这类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在产业、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难点在于人口基数有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使得配套设施的健康运行面临挑战。 图:潮汐交通 (2)有城无“产” 城市在过去依托某种大型产业已发展成熟,但过去的产业(例如炼钢厂、纺织厂、废弃铁路站场等)模式已被产业链淘汰或者面临严

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 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5年初,按照朝阳市委、市政府“五个一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朝阳县依托二十家子镇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成立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提出了开发区与新市镇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划设想,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4月,开发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下面将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委托辽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开发区按照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三支柱、双培育”的产业发展“3+2”模式,产业发展将经历以下两个阶段,全面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产城融合新局面。第一阶段(2015--2020年)开发区逐渐投入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也会促进产业升级和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就业人群构成逐渐丰富,各类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建设职业学校、人才公寓、酒店、产

业服务平台等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设施。第二阶段(2020--2030年)开发区由产业功能主导区逐渐转变为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工业新区和二十家子镇区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就业人群和居住人群结构匹配、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联系紧密的产城融合新局面。工业与贸易的双轮驱动,二十家子新市镇社会经济达到全县一流水平,成功打造为朝阳县副中心。 二是明确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开发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核心命脉,依托“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三基地一园区”,具体为:利用温甬台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契机,依托标准化厂房和张世新能源汽车这个龙头,打造北方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利用县域内丰富的钒钛资源,依托中科院过程所辽西钒钛湿法冶炼新工艺,打造钒钛产业基地;利用化工产业园优势,依托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打造辽西地区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转化承接地;利用开发区距离锦州港仅有65公里的区位优势,依托国电投锦赤货运专线东大屯车站,打造国电投朝阳(保税)物流产业园区。 截至5月中旬,现已在开发区注册的企业有64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21家,包括张世新能源汽车、辽宁精锐、

丁兰智慧小镇:打造“美丽杭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丁兰智慧小镇:打造“美丽杭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谈起丁兰,老底子杭州人记忆中浮现出遍布印染、机械加工等传统工业,然而,如今这里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身丁兰智慧小镇。本期,我们对话江干区副区长、丁兰智慧小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欣浩,带领大家来领略丁兰魅力。1.问:丁兰智慧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唯一的街镇级试点,丁兰也有自己的目标,要形成“小镇大产业、小镇大景区、小镇大服务”的发展新局面。对于这样的定位,丁兰有什么样的优势呢?答:丁兰智慧小镇是浙江省首批37家省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江干区唯一一家。小镇内有国家级4A皋亭山景区,环境优美、“孝”文化历史人文底蕴丰富。交通条件完善:亚洲最大的高铁枢纽杭州火车东站、杭州北高速口、秋石高架比邻,贯穿小镇的地铁3号线明年开建。同时,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截至目前,丁兰街道规划的教育机构有39所,涉及中学、小学及幼儿园等:生活配套逐渐成熟。丁兰弘通广场、新城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容纳超市、影院、宾馆、餐饮、娱乐等设施;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杭州中医院丁桥分院(三甲)、城北文体中心等近两年建成。充足的土地资源:主城区少有的土地存量,有利于整体项目规划和建设。2.问:丁兰智慧小镇走的是一条充满智慧的创新之路——坚持产业、社区、文化、

旅游“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在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社区上,小镇又是如何打造的呢?答:根据规划,丁兰智慧小镇位于杭州江干北部,核心约3.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2682亩,规划建筑体量达100万平方米。小镇将围绕江干区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引进和扶持信息服务业、金融产业、文创产业、休闲旅游业,提出“一带三园三联动”的发展规划。“一带”:即一条临丁路沿线的配套服务产业带。“三园”:智慧园区。即一条临丁路沿线的配套服务产业带,坚持“三核(杭锅智慧产业园、智慧企业总部园及长睦产业园)+多点”智慧经济空间布局。智慧景区。以智慧景区管理、智慧旅游产品、智慧旅游营销为支撑的“北游模式”基本形成。智慧社区。包括智慧家庭、智慧楼道、智慧社工管理和智慧小区。“三联动”:三块联动区域(城北商业区、皋亭山景区、智慧居住区),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推动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问:小镇筑巢引凤,让智慧产业聚集,目前小镇有腾讯、华数、西子联合、东部软件园等龙头企业,到底是什么让企业愿意在丁兰落地生根?答:江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镇的发展,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截至目前,丁兰小镇已经吸引700家企业集聚并在不断增加。小镇出台系列企业、楼宇、人才创新等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地区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发展。同时小镇不断推进科技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优化服

产城融合解读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上)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是产业园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产城融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背景解读 (一)在国外,“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20 世纪40 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雏形,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

(二)在国内,产业园“孤岛经济“催生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2005年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014 年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中国产城融合的现实背景与问题分析_罗守贵

2014年第4期 第22卷(总98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JT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4,2014Vol.22Jul ,No.98收稿日期:2014 05 0 9作者简介:罗守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产城融合的现实背景与问题分析 罗守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 252) 摘 要:产城融合这一命题是本轮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因产业发展与城市空 间扩张脱节,产生了大量所谓鬼城的背景下提出的。无论是从全国范围、都市圈范围 还是从单体城市范围看,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都普遍存在,并且三个区域层面的问题表现各不相同。建议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先进行产业规划,再进行城 市空间规划。通过这种规划,严格限制那些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扩张冲动。与此同 时,对那些产业发展良好的小城镇,则可以解决他们的城市身份,在全国建成一大批生 机勃勃、各具特色的小城市。 关键词:产城融合;城市规划;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7095(2014)04 017 0 5一、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 产城融合更多的是在中国大规模新城新区建设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内在的机理实际上是城市的本质、功能在区域经济动态发展中的体现。原因在于,在中国这一轮大规模新城新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产城融合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产业,就没有城市;没有城市也就没有产业。图1 产城导入与城市形成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DOI:10.13806/https://www.sodocs.net/doc/034793839.html,ki.issn1008-7095.2014.04.004

产城融合解读(下)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下)上期我们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解读,本期将会就产城融合的产业导入、空间布局、服务设施、生态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对产城融合有更为完整的了解。 导言 现有的产业园区规划一般分为产业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四个规划层次围绕产业规划依次承接,核心目标是将产业落地,缺乏对城市功能培育的考虑;工业园区规划和母城规划分别独立编制,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园区的建设先天不足。 随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转型,现有的层层衔接的规划逻辑已经难以指导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应当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介入相关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产城融合规划。城市化与技术革命是园区转型和升级的两大推手,城市涉及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类功能空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三大类产业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亦有不同的空间需求。 本文围绕产业与城市对空间功能的升级需求,构建网络化的空间引导单元,分四个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产业升级——以研发创新为导向 产城融合的前提是产业等级提升引发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集中,为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持;城镇的服务功能为

产业发展及人口集中创造了条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功能配套的需求。 (一)产业序列升级:前向、后向、侧向关联产业依序增长 根据园区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导产业的发展必然经过单一产业要素集聚—前后向关联产业集聚—侧向关联产业集聚—创新突破的过程。其中,前向关联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关联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前后关联、旁侧关联大的企业引导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综合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为整个企业运营链“护航”,生活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平台建设:满足R&D 产业化的空间需求 根据筑波科学城、硅谷和班加罗尔等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域的发展经验,在产城融合的最终阶段,产业发展的理想化状态是以科研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产业平台的构建最终是围绕R&D( 科研与开发) 产业化的平台建设来进行。因此,在要素集聚阶段,要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的核心能力构建产业平台,这就要求在规划之初着重分析和判定产业平台构建的空间需求,自主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应成为产城融合功能空间拓展的方向。

产城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产城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产城综合体的内涵及意义 1、产城综合体的内涵 “产城综合体”是指通过产业区与城镇区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支撑和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人文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城市核心中心较远地区,以产业结合城市的模式打造区域产业集群。产城综合体的具体表现形态可以用新型厂房+科研办公+企业会所+生活公寓+生活商务五大业态+五星级的物业管理服务来表示。新型厂房、科研办公楼,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办公的需要,公寓和住宅可以解决企业员工的住宿问题,提高员工稳定性;而园区配备的食堂、超市、宾馆等组成生活商业街,满足员工日常需求;企业会所,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最前沿信息、资源、技术交流及共享平台,五星级的物业管理服务和优惠政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后顾之忧,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安心的家。 2、建设产城综合体的意义 产城综合体是集工作、生活、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将城市服务功能渗入产业区内,以产业链相连系的厂房综合体使得生产区与生活区融合、生产区与公共游憩区融合、生产区与配套服务区融合。园区内的产业工人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需要走几分钟就到家,周边超市、购物街区、公园等就在家的附近,购物、娱乐近在咫尺。从而有效地打破过去工业区功能

单一的状态,避免其一到晚上就毫无生气的状况。因此,产城综合体一方面带给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建立起产业平台和产业要素。实践证明,建设“产城综合体”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等具有极大的放大效应。章贡区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按照“3+2”模式,打造产城综合体,在赣州市率先建成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3+2”是在现有的沙河工业园和水西工业基地两个园区的基础上,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生物制药3个产业分别打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产城综合体”。 二、传统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缺陷 1、对园区内就业者生活空间的忽视 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工业园区的空间形式主要以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为主,而生活空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其严重滞后于产业空间的发展,土地利用仍然着眼于“工业区建设”的思路,造成了城市化功能不足的诸多问题。如大多数工业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环境条件的恶化使大量人口仍然愿意居住于市区,“职住分离”情况严重,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职住交通压力;同时,园区内生产性服务设施(如科研机构、商务洽谈等)的缺乏,造成园区内建设基础支撑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园区内职工作为城市经济的建设者,他们在为国家建设奉献的同时,其生活空间不能被忽视,生活空间的重视对园区未来的发展及城市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

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 1 —

--到2015年,“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30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6。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2020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35万人,市区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 1. 实施“园区升级行动” — 2 —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 一、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要素认识不足 伴随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交通通讯技术发展及生活消费观念变化,传统理论中影响产业布局要素,如地租、交通、基础设施等已不再是决定性要素;技术创新环境、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生态、人力资源供给、地方文化等新要素影响日趋增强。而目前产业布局规划大多还依据传统理论编制,对新趋势关注较少,也缺少从空间供给需求角度进行的产业分类研究,使得产业布局缺乏清晰的空间指向,布局规划对新增产业门类缺乏兼容,难以保证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降低了空间供给效率。 2、缺乏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研究 传统产业布局规划重视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立足产业需求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最大化挖潜,缺乏对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关系的协同研究,不能满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以“质量提升”取代“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城市需求。 3、缺乏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调控管理街接统筹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各类功能(包括产业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然而当下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衔接,导致难以落地实施。一是总体布局上,部分新设产业园区游离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分离,脱离统一的规划管理监控。二是产业布局规划虽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但无法与城市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设施配套方面进行对接。三是在编制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缺乏协调,产业布局规划以引导性为主,缺乏强制性内容,与作为管理实施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接口,分头编制的控规汇总到全市层面后往往出现各种走样;如产业规划判断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地区,由于基层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向居住功能置换。 二、产业布局影响要素 结合国内外案例研究,笔者将当前产业布局的主要影响要素总结为科技要素、成本要素、服务要素、特色资源要素、生态资源要素等五种类型。 1、科技要素

产城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相关资料 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 “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成型期,这个阶段是开发区开始设立的时期, 秉承三为主的发展宗旨,即资金以外资为主、产业以新技术为主、市场以出口为主,形成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基地和载体。从空间上看,面积多为几平方公里,主要是在城市外围地区, 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较为松散,从就业人群看, 主要以工人为主, 其生活主要依靠工厂宿舍来解决,此时城市规划中大多将开发区作为城市边缘地区或郊区的飞地,功能单一。第二阶段成长期:这个阶段是开发区从单纯的工业区向综合功能区转变的发展阶段,开发区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过程, 逐渐投人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开始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开发区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 也促进了自身产业升级和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从空间上看, 这个时期开发区规模扩展到十几个平方公里, 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且产生辐射扩散效应;从就业人群上来看, 高技术产业人

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产城融合发展改革 试点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2 2020年4月19日

--到,“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30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6。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2020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35万人,市区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 1. 实施“园区升级行动” 3 2020年4月19日

开发区如何实现产城融合题目与答案(终审稿)

开发区如何实现产城融合题目与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根据本讲,只具备居住功能而没有相应的产业导入,属于哪一种产城关系()。(3.0分) A.有产无 城 B.有城无 产 C.产城低 水平融合 D.产城高 水平融合 2.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智能融城的典型代表是()。( 3.0分) A.乌镇 B.亚布力 C.海南 D.北京亦庄经 济开发区 3.根据本讲,我国正在走向产城融合的开发区比例为()。(3.0分) A.1 0% B.5 0% C.2 0% D.7 0% 4.根据本讲,广州开发区是如何实现产城融合的()。(3.0分) A.智造融

城 B.技术融 城 C.向综合 新城转型 D.远郊区 产城融合 5.根据本讲,特色小镇源于哪个省份()。(3.0分) A. 浙 江 B. 广 东 C. 山 东 D. 江 苏 6.“一带一路”战略是从哪个角度看待开发区产城融合的格局()。(3.0分) A.国家资 源 B.区域创 新平台 C.供给侧 改革 D.国际视 野

7.根据本讲,佛山新城通过与哪个国家的合作,打造出高端人才聚集区()。(3.0分) A. 美 国 B. 日 本 C. 德 国 D. 英 国 8.根据本讲,关于开发区产城融合之路,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政府 引导 B.市场 主导 C.政府 主体 D.全社 会参与 9.本讲提到,目前我国有多少个产城融合示范区()。(3.0分) A.58 个 B.59 个 C.60

D.61 个 10.根据本讲,产城融合的价值链不包括以下哪一环()。(3.0分) A.产 业链 B.投 资链 C.消 费链 D.服 务链 1.根据本讲,开发区的内涵发展有哪些空间层次()。(4.0分)) A.土地环 境与生态 B.建设建 筑与楼宇 C.入驻机 构与人群 D.输出产 品与服务 E.客户与 用户消费 2.根据本讲,“五+”生态圈具体是指()。(4.0分)) A.科 技+ B.绿 色+ C.金

基于产城融合的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产城融合的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和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使命,更是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我国产业园区的在建设过程中偏向于产业发展方面,在城市服务功能方面不够重视。 本文从对定西经开区的调查入手归纳得出园区产城关系中普遍存在的若干 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健全、产城分离与职住不平衡、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园区的转型升级,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因而,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如何以“产城融合”实现产业园区空间整合优化和自身功能的完善,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以及带动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实现产业园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对我国产业园区产城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园区经历了“起步-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实现了从依赖主城到功能完善到最后实现产城一体化的过程,而主城 也通过“集聚-分化-外溢-带动-互动”的转变,进而判断产业园区空间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其次,在产城融合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并分析“产城融合”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重新解析,并建立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基本准则,即功能复合、空间融合、配套完善、交通便捷、产业集聚和生态宜居,并实施动态发展路径,提出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发展愿景。 最后,以定西市经开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经开区的概况及“产城融合”情况,对其产城关系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其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和

2019年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就加快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我于近期到分别位于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的眉县汤峪镇、靖边县东坑镇、商州区沙河子镇(以下简称三镇)进行了调研,多次与县、镇、村干部进行座谈,实地察看了解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探索加快推进我省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一、三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镇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点示范镇,XX年以来,他们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和标准,相继建成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项目,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城镇产业健康发展,已基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汤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东坑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沙河子镇以工业和物流业为支柱产业。 1、汤峪镇。汤峪镇位于眉县西南部,镇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镇域人口3.9万人,镇区人口0.86万人。2011至XX年计划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6.5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9.9%。新区太白山景观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形象初步显现。 汤峪镇紧紧围绕太白山森林公园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造世界一

流山水温泉度假胜地。规划旅游产业新区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 谷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服务区三大板块构成。特别是太白山旅游服务区,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由“一河两岸”综合商业服务区、温泉主题公园、国际酒店会议区、运动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关中民俗体验展示区、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构成。其中农夫山泉基地已建成投产,形成年产7万吨果蔬汁饮料和61万吨饮用天然水,有职工500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目前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本着“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目标加紧推进各个功能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人。 2、东坑镇。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镇域面积52.25平方公里,镇域人口5.3万人,镇区人口1.9万人。重点示范镇建设以来,东坑镇先后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镇域居民区规划以及一镇一模块和典型农村社区设计方案,镇区2011-XX年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共53个,总投资11.75亿元。截止XX年5月底,已竣33个,在建14个,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各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镇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1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工,天然气公司、老年公寓、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竣工,新区形象已初步显现。 东坑镇结合农业大镇的传统优势,将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他们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重点镇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农业园区和重点镇新区一体化发展。结合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区两园”(重点示范镇新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

开发区如何实现产城融合题目与答案优选稿

开发区如何实现产城融合题目与答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根据本讲,只具备居住功能而没有相应的产业导入,属于哪一种产城关系()。(3.0分) A.有产无 城 B.有城无 产 C.产城低 水平融合 D.产城高 水平融合 2.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智能融城的典型代表是()。( 3.0分) A.乌镇 B.亚布力 C.海南 D.北京亦庄经 济开发区 3.根据本讲,我国正在走向产城融合的开发区比例为()。(3.0分) A.1 0% B.5 0% C.2 0% D.7 0% 4.根据本讲,广州开发区是如何实现产城融合的()。(3.0分) A.智造融

B.技术融 城 C.向综合 新城转型 D.远郊区 产城融合 5.根据本讲,特色小镇源于哪个省份()。(3.0分) A. 浙 江 B. 广 东 C. 山 东 D. 江 苏 6.“一带一路”战略是从哪个角度看待开发区产城融合的格局()。(3.0分) A.国家资 源 B.区域创 新平台 C.供给侧 改革 D.国际视 野 7.根据本讲,佛山新城通过与哪个国家的合作,打造出高端人才聚集区()。(3.0分) A. 美

B. 日 本 C. 德 国 D. 英 国 8.根据本讲,关于开发区产城融合之路,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政府 引导 B.市场 主导 C.政府 主体 D.全社 会参与 9.本讲提到,目前我国有多少个产城融合示范区()。(3.0分) A.58 个 B.59 个 C.60 个 D.61 个 10.根据本讲,产城融合的价值链不包括以下哪一环()。(3.0分) A.产

上海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上海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嘉定—上海产城融合的领先者 作为上海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嘉定是上海产城融合的领先者。一座新城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会变成空城,要想有活力,就必须要“产城结合”。 嘉定已制定了南、北、西、中“四大板块”发展战略。南部是以生活服务、现代物流、专业性市场为主的“三产”综合发展板块;北部是以汽车零配件、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板块;西部是上海国际汽车城板块,将建成国家级汽车产业高地和极具特色的现代化的安亭新镇;中部是嘉定新城板块,是集文化教育、科研培训、运动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城区。 奉贤南桥----上海最生态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奉贤区委书记张立平讲述未来的南桥新城时曾说:“它既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化新城,也是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城,提倡‘产城融合’,真正做到生态、低碳、智慧、宜居。它将成为上海南郊的综合性服务型核心新城、服务长三角南翼及大浦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门户城市,也希望它能成为未来低碳建设的示范城区。” 青浦朱家角新城规划一城两翼推崇‘产城一体水城融合’

淀山湖新城将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内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以及具有“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至“十二五”期末,初步构筑“产城一体、水城融合”的淀山湖新城主体框架,形成六大发展片区。中片(西大盈港与同三国道之间部分),是青浦区区政府所在地,着力打造青浦城区行政、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区和居住区;东片(同三国道以东,油墩港以西部分),形成具有独特现代水乡风貌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居住区;西片(西大盈港与港周路之间地区),构建会议、会展、商贸、商务等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区,结合设置生态型和特色型的居住开发,积极营造“滨水城市”的特征,构建良好环境;滨湖(朱家角)片(港周路以西至淀山湖沿岸部分),建设旅游休闲和特色居住功能集聚区, 强调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保护,兼以旅游开发,营造传统水乡古镇风貌特色和滨湖景观特色;北片(上达河以北,外青松公路以西部分),推动工业产业转型,提升产业能级,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功能集聚区;工业区片(上达河以北,油墩港以东部分),保留现状工业,着力进行环境改造和设施完善。同时,积极打造青浦老城商业中心、公园路公共服务中心、三分荡商务商业中心、朱家角旅游休闲中心和老西大盈港创意研发中心等五大功能中心,围绕大淀湖、三分荡、淀浦河构筑新的公共服务空间,推动“产城一体、水城融合”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