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组学案

第三组学案

第三组学案
第三组学案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

第三组 人间处处有真情

单元导读 真情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你阴暗的心灵;真情是

一股清凉的泉水,洗去你心中的尘埃。本组教材以真情

为主题,用一颗颗善良之心,谱写出一曲曲人间真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心理描写来抒发美好情感的。

9 穷人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抱怨、魁梧、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善良等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预习导航】

一、默读课文,把下面词语在文中圈出来,并多读几遍,给带点的字

注上音。

搁.板( ) 魁.梧( ) 自作.自受( ) 忧虑.

( ) 抱怨.( ) 撕.破( ) 忐忑..不安( ) 倒霉.

( ) 二、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课文主要写了 、 、 三个穷人,全文

以 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 这

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

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2.本文的作者是 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 。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 。我知道他的著

名作品还有 。

三、通过预习桑娜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课堂探究】

四、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领悟各种描写的作用,完成题目。

1.环境描写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屋外的环境是,屋内的环境是。

从这一对比强烈的环境中你体会到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在文中画出来。

(2)屋子里没有生炉子……从稻草铺上垂下来……睡得正香甜。

A 在文中找出邻居西蒙家“穷”的词语:、、

B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此次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

你知道桑娜“非这样做”的原因吗?

从中你体会到了

3.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我?”桑娜脸色苍白……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3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b ào yu àn gu ǎ fu sh ū sh ì qu án su ō ku ú w ú

二、辨音组词。 qi áng( ) zu ō( ) m ?( )

强 作 模

qi ǎng( ) zu ?( ) m ú( )

三、选词填空。

安静 平静 宁静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 )地睡着。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一般的( )。

3.丈夫答应收养两个孩子,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终于( )下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

1.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苦受累,( )要把邻居家的孩子

抚养成人。

2.桑娜觉得( )看着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

多受点苦。

四、根据提示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桑娜。

桑娜为人母,她 ;桑娜为人妻,她 ;

桑娜为人邻,她 。

五、根据提示选择省略号的作用。

A 、引文的省略

B 、列举的省略

C 、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D 、话未说完却已明了

E 、重复延续的省略。

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回来啦?……不还没来!

( )

3.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

()

4.渔夫见桑娜坐着不动,催促说:“你怎么了?还不快……”()5.教师节就要到了,同学们都给老师准备了礼物:鲜花、千纸鹤……()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从这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说穷人的“穷”。然而他们并不穷,他们很富有。因为有着、、、的精神财富和美好的心灵。

七、课内阅读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人物的心里活动与说话一样,都要用冒号和引号。从这段心理活动描写中,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继而,甚至,最后的复杂心理。

3.从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请你用一两句话安慰此时的桑娜?

九、小练笔。(任选一题做)

1.以“贫穷后的美丽”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以“拉开帐子以后”为题续写结尾。

书写质量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4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2.领会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预习导航】

一、读课文,读准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

瘦削.拭.泪瞥.见尴尬

..嗫嚅

..疑惑.叮嘱.羞愧.张皇.

二、读课文,补充下面的词语。

流()忘返刻骨()心一如()往羞愧不()三、根据预习填空。

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是,父亲“嫌我看书”的真正原因是,残疾青年的“没马说有马”的良苦用心是。

四、“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课堂探究】

五、品读重点句段,感受不同人物的品质,学习写作方法。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留之大吉。

画出这段话中的三个成语,从中你体会到“我”的什么精神?

2.当时我完全忘记白看书的尴尬……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分别圈出描写父亲神情、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你感受到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3.他先是一愣……冲屋里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文中残疾青年“一愣”说明,“眼睛一亮”又说明

他家没有马,本不需要马草,残疾青年为什么还“认真地看了马草”?这段言行和神态描写烘托出了青年人美好心灵。

六、你怎么看待“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美丽的谎言?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5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6

【达标训练】

一、拼写写词语。

ni a r ú pi ē ji àn g ān g ǎ xi ū ku ì y í hu ?

二、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

“我” 父亲 残疾青年 碧云

三、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背着马草走向他的书摊。一如往日,他冲

着里屋叫道:“碧云,快出来提马草!”接着喊了数声,可碧云迟迟没

有出来。“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道。

“我自己提进去吧。”说着,我往他身后的木板房走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

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

扇吱呀作响的门。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

—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

马草的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

1.在文中的“○”处填上标点。并谈谈对四个标点符号的理解。

2.读读残疾青年说的这几句话,能体会出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

样?

3.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4.“我”为什么“直想哭”?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这位“身

残心美”的青年说点什么?

书写 质量 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7 11 唯一的听众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抱歉、荒唐、割舍、介意、庄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和?我?的心理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鼓励。

【预习导航】

一、把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多读几遍。

沮丧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潜滋暗长 洋溢 抱歉 割舍

二、下面带点的字很难读,写它的读音。

白痴( ) 叶缝( ) 演奏( ) 沮丧( ) 抱歉( )

三、按要求从文中摘抄词语。

1.描写“我”心理的 、 、 。

2.描写老妇人神态的 、 、 。

四、读课文,做题。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她做了一件什么事?

2.描写老妇人神态平静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来,多读几

遍。

五、通过预习课文,你有不懂的问题吗?

【课堂探究】

六、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蹑手蹑脚:

2.沮丧: 荒唐:

七、品读重点句段,领悟人物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1.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

“是我打

2.搅了你吗?……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1)用近义词理解词语。抱歉()打搅()介意()

(2)从“抱歉”“溜走”两词你体会到“我”的心理是怎样的?

(3)读读老妇人说的这句话,她为什么要这样说?用意何在?

3.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我心里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1)把老妇人常对我说的这句话补充完整。

(2)老妇人的心感受到了什么?小伙子“从未有过的感觉”又是什么?

4.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聋子,……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我”为什么忘记她是个聋子?

(2)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八、积累句子,读写结合。

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练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8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9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h ? xi ? b ào qi àn q īng t īng g ē sh ě y ōu j ìng

二、选择填空。

1.悄悄 静静 悠悠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 )的小令。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 )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我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 )打着节奏。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

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 .“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拉小夜曲的声音很难听。(改为比喻句)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转述)

3.我觉得自己似乎好象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修改病句)

四、课外阅读。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

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

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

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1.“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

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到了自信( )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钟爱有加:

(2)大名鼎鼎:

3.文中提到的两位作家,他们分别是和。4.概括地写出文中的小故事。

5.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语句。

6.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什么?

书写质量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

12﹡用心灵去倾听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预习导航】

一、读课文,读准词语中带点的字。

着.迷()谋.面()出差.()问讯.处()二、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1.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2.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

3.我非常想认识这个如同我第二位母亲的人。()

【课堂探究】

三、品读重点句,做后面的题目。

1.A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B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一对从未谋面,素不相识的人,成了。这一特殊感情的建立源于一个简单的问讯电话,它成了“母女”二人心灵的和。

2.A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

B苏珊临死前给我留了一张纸条:汤米,我要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到另一个世界”实际是指:,苏珊为什么要把“死”说成“到另一个世界”,由此你体会到

四、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写法的好处。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1

【达标训练】

一、用“√”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召唤(zhāo zhào)着迷(zháo zhu?)的确(de dí)水槽(zāocáo)二、用“”标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1.立既嗓音奇妙兴高采烈()

2.乘机悦耳报歉拔号()

三、选词填空。

偷偷悄悄静静默默

1.他()地从我身边走了过去。

2.我经常()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

3.同学们()地做着能做的事。

四、课内阅读。

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的小镇。

?请找苏珊。?拿起电话,我立即拨通了?问讯处?,?告诉她我是汤米。?

对不起先生那个女人说苏珊两周前去世了最近她身体不好一直只上半天班直到最后一天我们都非常想念她哦等等您说您是汤米

是的小姐我是汤米

苏珊给你留了一张纸条稍等一下她说你会明白的

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1.请给空白处加上标点。(注意说的话)

2.用波浪线画出苏珊给汤米的留言,写下你的体会。

3.你认为苏珊是个怎样的人?

书写质量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2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3

回顾·拓展 三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 ū sh ì hu āng t áng b ào qi àn sh ?u xi āo y ōu l ǜ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间处处有真情,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一颗 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美丽的谎言背后,是残疾青年 的良苦用心;清晨的树林里,一位装聋的老教授,给“我” ,

给我 ,让我成长;问讯处的工作人员苏珊用 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

2.轻诺必 。 民无信 。 不能动人。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三、阅读题。

最后一美元

三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

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

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

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

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

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

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

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

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走到了车前,把钱递给了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 500 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中“困境”具体指:

①;

2.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我”珍爱这“最后一美元”的语句(两处),用波浪线在原文中中标出。

3.“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中“考试”的含义是:

书写质量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4

2012年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5

第三节浮力导学案

第二节认识浮力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方向,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物体的沉浮的条件。 3、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的探究习惯。 重点:称重法测浮力。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其使用规则有哪几条?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尝试学习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到自身的重力 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力。方向是: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3.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力。 4.你觉得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它与重力方 向。 课堂学习 一、什么是浮力: 1.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将木块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你看到什么现象?木块受到重 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沉入水中呢? 实验结论:1、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 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 是。 [及时练习1]如右图,作出水中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及时练习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 如右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 应是() A.F1B.F2C.F3D.F4 2.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1、仔细阅读教材64页“测量浮力”的内容,并结合右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体在空气中称为 N;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的重力变化了吗? ②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为 N,为什么示数会变小呢?因为 ③如右图2所示,你能否作出物体中水中时的受力分析,求出浮力的表达式吗?F 浮 = ④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为: N。 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公式:F 浮 = 。 [及时练习3]如右图所示,小明用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及时练习4]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__N。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部分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提问:这56个民族中有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可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民族分布图”)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们去哪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看看那时民族融合的情况!(板书本节课题) 教师讲解: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淝水之战”。第二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首先看第一部分:淝水之战 (板书)一、淝水之战 教师讲解: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想统一南方地区。而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南北方之间的决战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文章来自: 《留侯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整理】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又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和。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 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

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文史知识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留侯论》教案()

《留侯论》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结合诵读指导,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二、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体会苏轼史论散文广征经史,破除陈见,别出新意的风格特色,欣赏他的文采。 三、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习苏轼的创造精神和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自主学习、点拨引导、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今天,我们走近的是《留侯论》,看看苏轼是如何看待张良的。

二、题解 (一)释题 (投影) 张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二)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学习目标】学案设计雷得松 1.了解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会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会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学习重、难点】 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2.学会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学习过程】趣味导读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我们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有的人看电影,心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气管内有异物会咳嗽不停。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反射的奥秘。 学习任务一:学习理解反射的概念: (一)、合作探究:阅读P101页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然后讨论交流: 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二)分享交流,教师点评:学生分享交流后教师评定结论,学生填写下面题目:1.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这种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就有的。2.膝跳反射来不及(),有关的神经中枢在()内,所以不受()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三)概括小结: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就叫反射。反射有三个要素一是通过()完成,而是有(),三是有对刺激做出了()。 (四)练习巩固:根据上面三个要素判断下面现象是不是反射(是反射的在括号里填√,不是的填×):①用力摇树,树叶落;()②老师提问睡着的学生,没反应;() ③老师到睡觉学生跟前大声喊“站起来”,结果学生像弹簧一样站了起来。() 学习任务二:学习理解反射弧的结构环节和功能。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2--103页课文和图片,独立完成下列题目:1.认真阅读102页图片和图片中方块内文字,从图中找出反射弧有五个环节,它们分别是:()→()→()→()→(); 2.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中通向大脑的(),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烫,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做出判断之前,手已经缩回了,这就是手缩回了人才感觉到烫的原因,这种反射方式,有利于人体躲避()。 3.由此可见反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而完成这种功能的结构是()。

(完整)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新人教 版必修1 第一部分:三维目标 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 è )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介绍“赤壁之战”。 知识与技能 能力目标 情感价值观 1.了解司马光及《资 治通鉴》相关常识; 2.了解赤壁之战的经 过及影响; 3.掌握相关文言常识; 学会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古人智慧,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二、自主性学习 1.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 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 枭()雄恶()其能为()操所先会()稽芟()夷大难皇室贵胄()鲁缟() 旌()麾()斫()慑()以实校()之难卒()合邂()逅() 荻()花张()天羸()弱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将军禽操五万兵难卒合 进住诚决 顷之,烟炎张天雷鼓大震 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内容:研读第一段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鲁肃闻刘表卒. 2、荆州与国.相接 3、士民殷富 .. 4、与操有隙. 5、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军中用事者 ... 9、如其克谐 .. 10、肃宣.权旨.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 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挟.持()②圯.上受书() 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 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

⑦鲜腆.. 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 2.通假字 ①卒. 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 3.一词多义 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⑤而???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 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 .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 人:

《留侯论》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留侯论》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结合诵读指导,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二、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体会苏轼史论散文广征经史,破除陈见,别出新意的风格特色,欣赏他的文采。 三、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习苏轼的创造精神和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自主学习、点拨引导、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今天,我们走近的是《留侯论》,看看苏轼是如何看待张良的。 二、题解 (一)释题

(投影) 张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二)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三、基础阅读 (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学生听读,并注意字音和句读。 1.卒(cù)然临之 2.圯(yí)上老人 3.刀锯鼎镬(huò) ??? 4.贲(bēn)育 5.倨(jù)傲鲜(xiǎn)腆(tiǎn) 6.肉袒(tǎn) ?????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导学案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领悟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能力,培养学生 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 过青春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难点: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学习建议】 青春期既是敏感的年龄,又是敏感的话题。教师首先要亲切自然,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学生把老师视为知心朋友,和老师一起倾心交换意见,师生的相互信任是这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 【预习新知】课前完成 任务一:阅读课本14-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2.男女生青春期体型的变化主要与睾丸分泌的和卵巢分泌的有关。 3.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以及和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4.这个时候的男孩和女孩的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5.青春期是一生中和的黄金时期。 6.青春期的我们有了强烈的,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和的关怀。 7.性意识开始萌动,从初期与异性到逐渐愿意与接近或对 产生朦胧的依恋。 8.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同学之间,与密切交流。 任务二:完成青春期调查表

【学习过程】 引入:由学生课前完成的青春期调查表开始导入。 活动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阅读课本14页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小组内讨论) 2.阅读课本15-16页并思考:青春期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自学后交流) 3.讨论: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的现象?(小组内讨论) 【跟踪练习1】 1.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显著特点。 2.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孩一般比女孩两年。 3.在青春期中,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4.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 A.体重显著增加 B.肺活量显著增加 C.身高迅速增长 D.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 5.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身高突增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身体迅速发胖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最新《留侯论》教案教学教材

单元选修(三)唐宋八大家——论辩课题《进学解》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认为商纣王是一位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两千多年被冠以“暴君”称号,是 一起最悠久的“冤案”,引起了学术文化界和读者们的广泛争议。无独有偶,最近,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部)新书中,认为“焚书坑儒”的表述并不准确,“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活埋的是术士而 非儒生,坑儒之说是在历史中不断演变成的”,由于古代典籍传播的口耳相传特征,以及秦朝的短命,焚书对典籍造成的影响 也被放大了,希望历史教科书修改此项内容,还秦始皇一个公正的评价,, 诸如对史事怀疑和推翻前论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史论或翻案文学。其实,千年之前,宋人就喜好翻空出奇,爱做这类“翻 案文章”,他们大都不囿于成见,每每别具只眼,让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们走近的是《留侯论》,看看苏轼是如何一改前人对初汉三杰之一张良的看待,另立新说的。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2.文体:《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 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 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 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3.写作背景:嘉佑六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室,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与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留侯论》是《进论》的第19篇,后来将这50篇文章编为《应诏集》10卷,本文在第9卷。 三、题解 张良(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 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 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 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三、诵读1.学生诵读全文 2.解释全文的重点字词 古人说话,常常采用一种迂回的表现方法,不把意思直接说明白。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透过字面体会到作者的“真情”所在。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使得既保留了意的准确性,又显示出生动性 四、整体感知【思考1】与王安石的《张良》诗比较一下,我们不难看出,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呢?⑴寻人刺秦;⑵圯上受书;⑶辅汉建功。 【思考2】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完成表格) 明确:在于有“能忍”的过人之节,“忍小忿而就大谋”。 【思考3】谈谈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评述张良一生的? 明确:⑴第一段,提出论点,认为所谓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是“能忍”。 ⑵第二段,圯上老人授书,“其意不在书”,而是为了使张良“能有所忍”。

第三节地图【地理学案 地理导学案】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猜谜: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谜底是。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请在下图中标出“四面八方”: 【自学导航】 读课本13页—1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观察第13页图1.22“台湾岛” 表示,表示,表示。地图是我 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的知识。 2.比例尺表示比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比例尺=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4.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5.读课本23页活动,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多元互动】 1.小林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他所在城市与 北京哪的图上直线距离为6厘米,你认为两城市之间的实际直

线距离应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3000千米 2.同样图幅的下列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金水区行政区 B.郑州市行政区 C.河南省行政区 D.中国行政区 3.要绘一幅学校平面图,你认为最适宜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检测反馈】 1.地图的基本要素一般是指、、。 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比例尺多用表示,有的地图还用比例尺。 3. 是地图的语言,即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4.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A.比例尺1:600万 B.1:6000 C.1/60000000 D.1/3000000 【质疑解惑】 请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拓展探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十字路口的路标上有向上的箭头、向下的箭头等,向上的箭头是表示让行人向什么方向走?

西晋和东晋·教案示例之一

西晋和东晋·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

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 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板书) 1.统一过程:(板书) 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客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的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地激化。 2.社会矛盾:(板书) ①八王之乱(板书)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昏庸腐朽。

留侯论导学案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2.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 3.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号,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之一,并称;诗并称;词并称;书法、、、苏并称,北宋则是苏、、、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2、背景链接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留侯,指,字。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

第一章第三节种子植物导学案

编码1sw003主备:于春叶主审:张雷利审批:隋安庄 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使用人: 班级姓名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种子植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识并说出种子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相同点、不同点。 2、能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2、在比较两类种子结构特点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结构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知识链接 1、植物的四大类群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学法指导 1.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一】 1、 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种子结构。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填写菜豆种子各结构名称 3、思考:菜豆种子的胚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二】 1、阅读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操作必须沿虚线纵切 2、填写玉M 种子各结构名称

3、玉M 种子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种皮有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作用。 2、种子中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将种子的结构与相应器官用线连接起来 胚根 茎和叶 胚芽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轴 根 4、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M 胚乳遇碘变蓝说明。 5、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有什么异同,观察完成下表 6、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1 2 3 4 5 6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必修1

第一部分:三维目标 掌握相关 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 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è)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介绍“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

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二、自主性学习 1.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 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 枭()雄恶()其能为()操所先会()稽芟()夷大难皇室贵胄()鲁缟() 旌()麾()斫()慑()以实校()之难卒()合邂()逅() 荻()花张()天羸()弱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将军禽操五万兵难卒合 进住诚决 顷之,烟炎张天雷鼓大震 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内容:研读第一段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鲁肃闻刘表卒. 2、荆州与国.相接 3、士民殷富 .. 4、与操有隙. 5、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军中用事者 ... 9、如其克谐 .. 10、肃宣.权旨. 1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2、致殷勤 ..之意 13、比.至南郡 14、备南.走 二、指明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word学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4)不同基团,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相同合并,最后写主链名称。 例如: 名称为3-甲基-4-乙基己烷 [归纳总结] (1)系统命名法书写顺序的规律 阿拉伯数字(用“,”隔开)-(汉字数字)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第三节 功率学案

第十五章第三节功率学案 【学习目标】姓名: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2.会进行功率的简单计算. 3.了解功率的应用. 【自学指导】 (一)、阅读P111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 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__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 ,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 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 _______ 之分是一样的. (二)、阅读P111几段内容,学习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1)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是:______.其中W表示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 (4)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 ,符号是____ ,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 (5)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做单位,1kW=____W.功率是机械的_____之一. (6)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指导】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做功就越快,完成相同的功所需的时间就越短。由功率公式可见功率大小是由做功多少与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做功多,功率不一定大;时间长,功率也不一定小。 2.功率的单位W是一个导出单位,是从功率的定义中得出来的。1W=1J/S,表示在1S的时间完成1J的功。由于“W”比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 1Kw=1000W。在学习中应分清功的符号和功率的单位。 3.在使用进行计算时,P、W、t的单位分别为W、J和S,请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