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小黛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三、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 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 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 教学时数 2 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1 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 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

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 诗歌, 《诗经》 《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 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 陶。 2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 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 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 研习课文 1 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 课堂训练。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忽奔走以先后兮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知识目标 1 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 了解什么是骚体 诗 3 了解 《离骚》 的浪漫主义特色二、 教学目标 1 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 《离 骚》2 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三、教学重难点 1 字词 的疏通和理解;2 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3 骚体诗的特殊句式四、教 学过程 1 集体读《离骚》,校正读音和停顿错误 5 分钟 2 请同学们以组为 单位,结合下面注释,讨论如何翻译本文,并将翻译过程中的疑问记下来 15 分钟 3 请一组同学起来翻译,其他同学找错误 4 教师翻译难点部分 5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析骚体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1 与以前的 《诗经》进行比较 2 与后世的其他诗歌比较 6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特点 1 字 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 2 句中有楚声兮字 7 以组为单 位分析赋比兴在《离骚》中的应用,组内代表发言 8 以组为单位分析分析 屈原的形象,组内代表发言 9 布置作业 1 总结以的用法 2 翻译课文在作业 本上 3 写对于屈原一生的评价注意,不要离开屈原本身的社会背景及生活 经历盲目评价 4 背诵《离骚》节选部分 5 预习《孔雀东南飞》,通过查字 典扫除文字障碍教学后记作者邮箱 02@[1]《离骚》节选粤教版由范文先生 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离骚》节选(粤教版).._模板

《离骚》节选(粤教版).._模板 小黛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

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小黛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三、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 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 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 教学时数 2 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1 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 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

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 诗歌, 《诗经》 《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 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 陶。 2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 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 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 研习课文 1 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 课堂训练。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以又重之以修能

高中语文 4.15《离骚》课文精讲 粤教版

15.离骚(节选)·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为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离骚》的创作,既根植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述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是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三、重点字词

离骚 教案粤教版必修

《离骚》创新教案设计 赵序行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4、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所以我设计了诵读和点拨的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4、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简介作者及《离骚》 1、作者简介 屈原 简历:屈原是楚国出身贵族,早在楚怀王时就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离骚学案 粤教版必修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离骚学案粤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离骚》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和他的主要政治理想; 3.疏通文本字、词,指导学生准确、通顺、带感情的朗读文本。 【自主预习案】 一、字形辨析,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 搴():()謇():() 蹇():() 陬():()辄():() 阰():毗():() 仳()离:()蚍()蜉()() 纰()缪()()砒() 妣():()秕(): () ④摄():()慑():() 二、填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是我国 长诗的鼻祖。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歌唱到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楚辞”是以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民歌基础上,创 造、发展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编辑的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 名。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 为言句,《楚辞》则多为的句子。《诗经》的篇幅较短,结构简单;《楚辞》的 篇幅,结构。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 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 字起作用。 三、朗读:各小组成员各自放声朗读本文三遍。 四、本课的字词积累。(检查《金版》学案P82、83) 【自主学习案】 五、疏通课文:参照注解,解释并翻译以下词句。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朕()。皇考:()(妣:已故的母亲)贞:() 翻译:。 叙述世系和自己出生的年月日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离骚》 教案6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离骚》教案6 第1课时 一、屈原及《离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 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3、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四、分析特色 1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 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离骚》教案粤教版必修1 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

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最新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第15课 离骚(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考试专用)

第15课离骚(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中对偶手法运用的效果。2.通过鉴赏《离骚》的精美诗句,理解诗人的品格。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修姱.( ) (2)攘诟 ..( ) (3)延伫.( ) (4)揽茝.( ) (5)谣诼.( ) (6)溘.死( ) (7)方圜.( ) (8)侘傺 ..( ) (9)忳.郁邑( ) (10)偭.规矩( ) 答案(1)kuā(2)rǎnɡ ɡòu(3)zhù(4)chǎi(5)zhuó (6)kè(7)yuán(8)chà chì(9)tún(10)miǎn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长太息以掩涕 ..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余冠之岌岌 ..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众女 ..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嫉余之蛾眉 (5)谣诼 ..谓余以善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竞周容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夫孰异道 ..而相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忍尤.而攘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驰椒丘且焉止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退将复修吾初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教案粤教版

离骚教案粤教版 离骚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离骚》、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诵读要领。 2、学会从语言入手,准确的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 3、理解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的人格追求。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对屈原之死的评价,理解“殉道者之歌”。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朗读,介绍屈原、《离骚》、楚辞 (一)介绍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渲染悲剧气氛,为学习文本蓄势。 出示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从对联中的“天问、汨罗江、香草、三

户地、九歌等词,可知凭吊的是屈原。 让学生从对联中概括凭吊者的感情。学生很快从对联中抓住“悲”字,体味到后人的悲叹和惋惜之情。 (二)、介绍屈原、《离骚》 出示屈原图片。 解说:屈原,就带着这种悲痛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生活的楚国原先也是个强国,但当屈原登上政治舞台时,楚国的综合国力已日趋下降,落后就要挨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缘关系,试图变法强兵,但遭到奸臣的嫉恨,后来连一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抛弃了他,忧郁愤怒出诗人。于是,在他第一次被流放时,他写下了《离骚》。 明确:"离"是遭遇的意思,"骚"是指忧愁,《离骚》就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三)介绍楚辞 过渡语:请大家各自朗读这段用血泪写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出示资料:苗裔(yì)、孟陬(zōu)、庚寅(gēngyín)、降(jiàng)、揆(kuí)、肇锡(zhàocì)、重(chóng)、扈(hù)、辟芷(zhǐ)、汩(yù)、搴阰(qiānpí)、道(dǎo):通“导”向导 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生自由朗读四分钟后,播放课文录音,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划分。

高中语文 15 离骚(节选)课后习题 粤教版必修1

15 离骚(节选)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奇葩.(pā)修姱.(kuā) 鸷.鸟(zhǐ)謇.(jiǎn) B.侘傺.(chì)揽茝.(chén) 革几羁.(jī)偭.(miǎn) C.延伫.(zhù)谣诼.(zhuó) 骚.体(sāo)忳.(tún) D.攘.诟(rǎnɡ) 溘.死(kè) 芰.荷(zhī)谇.(suì) 解析 A项,“鸷”应读“zhì”;B项,“茝”应读“chǎi”;D项,“芰”应读“jì”。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自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入朝廷当官)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①③⑤⑦ B.①③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 解析②诼,诽谤;④朕,我,“皇帝的自称”是后起之意;⑥攘,容忍;⑧苟,只要。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导学号57950071) A.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B.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C.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解析 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4.在下列横线上补出原文诗句。

(1)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2)表现诗人疾恶如仇、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诗句:“ ”(3)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4)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二、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导学号57950072) 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重阳。江:指长江。②棹:划船。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伤心无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2)运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以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 三、语言运用 6.根据例句补写两个例证,构成排比句。 心正则笔直。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高中语文《离骚》整体把握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离骚》整体把握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 一、整体把握 1.创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2.主要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接下来,“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离骚》 教案7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离骚》教案7 教案 A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赋与比的写法。 2.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二、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三、关于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四、自读感知 1.解题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2.掌握字音 修姱()謇謇()侘傺()溘死()揽茝()谣诼()方圜()攘诟()鸷鸟()延伫()芰荷()岌岌()杂糅()兰皋()可惩()谇()偭()忳()好修姱() 3.字词梳理 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4.难句翻译 (1)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

粤教版精品教案 离骚

离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 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兮 竟周容以为度 固固时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5)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6)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