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住宅特点分析

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住宅特点分析

80 国外建筑研究 Foreign Architecture Research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

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住宅特点分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ce in the 1990s Singapore

许自力

Xu Zili

摘要 从住宅公共空间、小区公共设施、建筑
设计特色、绿化规划等几方面分析了新加坡20
世纪90年代组屋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 新加坡 组屋 特点
ABSTRACT Introducesthe 1990s
Singapore's Public Housing from aspects of
its housing public space, plot public util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 afforested
plan characteristics and such.
KEY WORDS Singapore, public, housing

中图分类号 TU2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0)01-0080-03

作者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
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广州,510640)

新加坡自2002年至2006年一连五年被评选
为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世界城市,其住宅建设
确有独到之处。本人在2007春节期间,在新加
坡与家人团聚一周,期间花了三个半天的时间
在旅居客地的妹妹所住的裕廊东新镇周边,几
个新加坡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组屋小区
做了个小小的考察,闻名不如见面,且将自己
亲身体会的几点对于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特点
的新鲜感受,说来与关注百姓住宅问题的同行
共享。

1. 背景情况:
1.1 调研组屋
新加坡的住宅分为组屋和私房,所谓“组
屋”是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
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大致对应于我国的廉
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1964年以来实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期间
兴建的组屋以满足基本需求为目标,住宅型式
简朴,户型多为单房式~三房式。1977年以后
组屋转为主要在市郊新镇发展,住宅质量及配
套逐步提高。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提
出“优质组屋”,私人建筑师、承包商参与的
“设计与建造组屋”等概念以来,组屋规划与
设计质量大幅提高,1993年,淡滨尼新镇更是
获得联合国世界住处奖,被评定为世界上规划
最好的新镇。本文介绍的组屋即是90年代以后
建设的新型组屋,这种组屋小区中和几组小区
间配套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巴刹、超级
市场、小贩中心、公园、停车场、游乐场、体
育活动中心等等。住宅户型主要为三房和四房
式,售价以我妹妹购买的100m2三房式为例,
价格为26万新币,首期付8万新币,月供600多
新币,由政府补贴加薪金中必含的住房补贴部
分支付已经尽够,所以供房压力不大。

1.2 MRT火车+公交环线的便捷交通
新加坡交通四通八达,MRT火车遍及全
岛,每天运送客

流超过100万人次,被新加坡
人亲切地称为“市民的脚”。新加坡基本上是
以每一个MRT火车站为中心,在其周围形成一
个居民中心或是商业中心。本文介绍的组屋即
是在市郊新镇建设的,以大型地铁枢纽为中转
的居住区,新加坡称之为居民中心。公共汽车
系统与地铁系统配套,到达地铁枢纽的居民再
环乘居民中心的公交环线,即可直达各个居住
小区的公交专用入口,公交专用入口又有风雨
连廊连通至小区各个楼梯口,因此,新镇居民
出行极为方便。以裕廊东新城小区为例,其地
铁与公交环线的接驳示意图见图1。
2. 组屋观感
2.1 亲切宽展的住宅公共空间
2.1.1 住宅公共走廊空间
调研组屋户型面积大多在80~120m2之间,
与我国中小户型面积相仿,但是在所调研的几
个小区都有一个与国内明显不同的共同现象:
其公共交通空间比国内(尤其是华南地区)明显
宽裕很多,一是户型平面中,交通走廊长且
宽,各户之间经常有比走廊宽度稍加放大的公
共空间,可以满足简单的交往需求,不像国内

2010.1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Foreign Architecture Research 国外建筑研究 81

寸土必争,尽量减少交通面积。这种处理明显
的好处是:没有封闭、狭窄、阴暗之感,通过
敞廊直接采光通风,加以简单的装修,清爽的
色彩,给人通透敞亮,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样
的处理正好折射出两地邻里关系的不同:一者
追求奢华宽裕的内部空间,一者注重轻松和谐
的外部空间;一者只在乎家庭和谐,不在乎逼
仄紧张的邻里关系;一者追求邻里和谐,宁可
牺牲一点私人空间(图2)。

2.1.2 架空层公共空间
首层架空的做法在热带、亚热带都很普遍,
架空层公共空间如何利用却各不相同。由于己
经有充足的室外绿化,新组屋并不将首层架空
用于绿化,在功能安排上普遍留有两种空间:
一是老年人活动空间,一是供小区居民举办婚
丧嫁娶等仪式的活动空间。调研正值春节假
日,笔者在其中两个社区看到穆斯林居民正在
首层公共社区空间装点现场(图3),准备气氛
热烈而素朴的婚典,婚典上的饭菜也是现场搭
起操作台,现场制作,相对豪华排场的酒店婚
礼,这种婚庆形式既经济,又是邻里族群交往
的重要方式,似乎更值得提倡。

2.2 细心周到、独具特色的小区公共设施
在笔者调研的几个组屋小区里,普遍都有
几个国内小区内不常见小区公共设施:小区多
层停车场、体育运动大棚、小区巴刹(图4)。
显然在小区交通规划思路上,他们不提倡地
下停车:造价昂贵而车位有限,现场所见,


洁通透朴实的多层停车场似不成为负面景观,
常有空中连廊直通住宅楼。新国多雨,多至常
年一日几雨,各区均有的体育运动大棚方便全
天候健身运动,兼具中小型公众活动功能,其
结构及造型简而不陋,很值得借鉴。几种公建
配套中,最具特色的是称为巴刹的小型市场,
包括日常百货小卖、东南亚小吃快餐等功能,
大空间小铺面,快餐桌椅,各铺共用,卫生价
廉,类似国内的美食小吃汇、小吃市场、美食
广场。上班上学族早晚餐,独居老人的三餐,
饭间点心咖啡垫补等等,都可以在此解决,极
为便民,也成为居民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白
天任何时段去,都有消费者,座中客常满。很
奇怪,以食为天的国人住区倒没见这种设施,
究其原因,一是卫生难保证,二是各铺都须做
到薄利常销而质量长期有保证,以目前国情,
做不到。

2.3 于朴素见风流,建筑设计特色
国有国风,民有民风,新加坡建筑风格与
其国风民风很协调,就是清新朴实,不尚虚
1 公交环线、地铁接驳示意图
3 宽敞通透的住宅走廊空间
区位及地铁线路图
图示地段卫星影像图
裕廊东新镇地铁、公交、公共绿地系统示意图
2 正在布置婚庆现场的小区底层架空层
4 特色公共设施在小区中的分布示意图



82 国外建筑研究 Foreign Architecture Research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


由卫星影响看其平面布局
绿化规划上有统一的模式:社区间公交环线留
出宽阔的道路绿化带、社区之间留有的大量绿
地,使得放眼望去,社区有如浮在绿海中的岛
屿。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主要是绿化带、区
间绿地的尺度很“奢侈”,除沿街高大的行道
树之外,绿化带还有几十米宽的草坪,人行道
很窄(也确实没必要宽)穿行于草坪之中,至
于区间绿地,则往往同小区用地差不多大,笔
者穿越区间绿地去超市时,恍然有行在郊野的
感觉。实际上,小区间绿化、道路绿化带都属
于新加坡推行的绿脉规划的组成部分,在绿脉
规划中,小区间边角空地和道路两边绿化带都
被利用作为连接全岛主要公园的绿带和小型系
列公园,绿带与排水渠、旱渠、渠边绿化缓冲

吸收客家围屋平面布局特点和形态元素的高层住宅造型简洁朴素的现代风格的高层住宅
带并行,连接居民中心区、地铁、公交枢纽站

6 道路与小区绿化特色
5 简朴的住宅建筑造型风格

华。这种风格在60年代早期组屋中己体现,在
1990年代以的“优质组屋”住区中亦如是,笔
者所见裕廊东几个小区均如是。
在建筑外装修材料运用上,外墙材料绝大
多数用涂料,没有

见到石材装修,用色雅致,
简洁而不粗陋,每隔几年外墙会重新粉刷,
整旧如新,住区建筑始终给人以清新如洗的感
觉。在住宅建筑造型上,最多的是典型的现代
主义风格,为求适当的变化,或以构成手法在
型体构成上做点“手脚”,或融入一点地方风
格,地方符号,例如受客家文化影响的坡屋顶
及围屋式布局,坡顶风雨连廊,既没有形态繁

复的欧陆式,也不见追求简约、刻意求“酷”
的极简主义风格,这种实用风格避免了在材
料、施工上的浪费,体现的还是务实精神(图
5)。

2.4 浮于绿海之上的小岛,道路与小区绿
化特色
所见小区绿化都是实而不华,难见奇花异
木。场地处理非常简单:道路、公共活动场地
之外,就是草地和树,有色彩斑兰的花丛花
池,植物配置多种本地树种。相对于小区内绿
化,更见特色的是小区间绿化,纵观裕廊东、
武吉巴都等几个新型小区,在道路与小区间
和学校,漫步林荫道,几乎可游遍新加坡每一
角落(图6)。

小结

略览新加坡90年代组屋,如沐和煦新风,
感受了中庸、简朴的民风,体验了贴近百姓
生活的小区公共配套设施,领略了整洁清新的
住宅区规划设计风貌,体会到新加坡政府不失
远见但又脚踏实地、周到实用的道路与绿地规
划。这种住宅建设的作风,用句俗话来说:
“才是长远的吃饭之道。”对比国内住宅建
设,初富起来的我们不知为什么滋生出一般傲
气,追求奢华特异,似乎非如此不足以反映其
品味不凡,极尽奢华的同时,在人类历史上从
未有过的建设量和建设实践之后,以百姓家常
生活为依归的人性化规划与设计却没有没有得
到应有的发展。依我看,我们的规划设计师应
该少谈点创意和格调,多学学新加坡朴实的人
本关怀作风。


图片来源

文中插图均为作者自拍或自绘

参考文献

[1]葛月赞. 新加坡图片史1819-2000.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2000.
[2]殷京生编著.绿色城市,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20
321.

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住宅特点分析

作者:许自力, Xu Zili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刊名:
南方建筑
英文刊名:SOUTH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葛月赞新加坡图片史1819-2000 2000
2.般京生绿色城市 20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肖鹤.刘挺新加坡组屋政策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城市建设2010,""(10)
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格外关注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经过几十年

的探索,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公共住房制度,他们在公共住房建
设、分配以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优秀的经验.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组屋政策的发展过程及实施经验的介绍,旨在为我国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提供的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2.期刊论文王丹娜.胡振宇.Wang Danna.Hu Zhenyu 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住宅科技2010,30(5)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
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3.期刊论文郭菂.杨靖.张嵩.GUO Di.Yang Jing.Zhang Song 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的分析与启示-华中建筑2008,26(7)
该文主要从规划先行整体系统、分级配套公共设施、适度的人车分行以及生态的居住环境等几方面分析与总结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设计.
4.期刊论文李琳琳.李江新加坡组屋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8,23(2)
新加坡住区结构模式主要受到了邻里单位思想的影响.经过40多年的实践,新加坡形成了适合自身国情的住区结构模式.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1960年代至今新加坡住区结构模式的发展演变历程,初
步探索了其对我国住区建设的启示.

5.学位论文徐光新加坡政府组屋居住环境的发展2002
该文运用管理学和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系统地介绍与总结政府组屋的发展过程,成功经验以及其居住环境的最新发展趋势,探讨政府组屋居住环境发展所面对的挑战,主要从三大领
域即新发展的组屋区,现存的组屋区以及人口老龄化,研究政府组屋居住环境发展的应对策略.

6.期刊论文蔡羽婷新加坡组屋与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对比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
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与新加坡的组屋存在很多相似点,因而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比较两国住房制度的基础上,从申购条件、建设资金来源、价格管理措施、监
督措施等方面进行政策的剖析比较.从对比中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7.期刊论文郭菂经济适用房小区户外环境的强调功能设计——以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为鉴-中国园林2008,24(7)
通过介绍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在土地与资金有限、住宅高密度发展情况下如何实现户外环境的休憩交往、景观和生态三大功能.探讨了从强调环境功能,注重均好性,户
外空间形式多样化,重视维护管理等几个方面优化我国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户外环境,旨在集约使用珍贵国土资源的

同时有效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8.会议论文吴学伟.任宏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与新加坡政府组屋的比较2004
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原本是为中低收入家庭准备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与新加坡政府组屋的建设都有基本相同的目的,但具体运作时,出现的结果有一些差别
。因此,从理论研究的需要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与新加坡政府组屋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经济适用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寻找解决的办法。

9.期刊论文胡艳.徐勇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及其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23(3)
介绍了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产生的历史背景。实践证明了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是极其成功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完善和充实,新加
坡公积金制度已形成为具有多种制度相配套的一项行之有效、成绩卓著、独具特色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已逐步扩展到医疗、教育、住房、保险和投资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成为新加坡重要的社
会制度,对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将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演变成为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议,为增加公积金基数,联系住房分配货币化
的实施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笔者提出应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以做到扬长避短。

10.学位论文张志重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组屋发展战略2002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面积仅仅648平方公里,但却居住着400多万人口,如何解决居住的问题成了新加坡当局的重中之重.HDB担负起了这一重担,并在短短几十年里解决了新加坡居民住房的间题.该文
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HDB的成功经历和现在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状况下的发展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045065357.html,/Periodical_nfjz201001020.aspx
授权使用:深圳大学图书馆(szdxt),授权号:c54a1c6f-e366-4710-80b7-9e1100da1760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