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西师范大学黄艳毕业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黄艳毕业论文

论文序号:014

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巴金《家》中的青年女性形象

论文作者:黄艳

准考证号:010*********

作者单位:钦州市灵山县伯劳镇邓阳小学

指导教师:冯强

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5年10月

论巴金《家》中的青年女性形象

汉语言文学黄艳指导老师冯强

【内容摘要】巴金一生都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的作品贯穿着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巴金塑造了大量处在封建社会底层、最受迫害的中国青年女性形象,并对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挖掘。巴金在同情这些女性的命运,关注她们生活的同时,也对她们的解放道路作出了深入的探索,表现了他对女性问题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巴金;女性形象;根源;《家》

1931年,巴金发表了作品《家》。《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庭溃败的历史。它通过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来揭示封建家庭对年轻女性的摧残,尤其是对她们的爱情的摧残。封建旧制度既吞噬了那些众不反抗的女性性命,也吞噬着那些想反抗,却由于力量太渺小而无法反抗的女性性命。巴金在谈及创作《家》的体会时也说到,对于文章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们,他心里是充满着同情和悲愤的。在众多的青年女性形象中,作者主要把她们归为三类,分别是:处于地位低下的可怜女性、传统的贤妻孝女型女性和觉醒中的女性,并对这些女性悲剧的形成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一、封建牢笼下地位低下的可怜青年女性形象

(一)、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

婉儿是高家三房的婢女,一个长长脸,生得还秀气的少女,比鸣凤大一岁。在冯老太爷家要讨姨太太的时候,因为另一个婢女鸣凤不愿意嫁过去,选择投湖自尽了,自己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最佳的候选人。处于下等人地位的她,在当时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机会,连说不的资格都没有,就这样被当成东西送了出去。在高家是吃打骂,受闲气的丫鬟命,嫁人了还是无法改变这样的命运。在冯家也是活受罪,老头子倒是很喜欢她,但脾气怪,会折磨人。老太婆也总是拿自己做出气筒,流眼泪和吃打骂已成了她平凡生活的点缀。丫头在别人的眼里都不是人,可以由他们当作礼物送来送去,主人们才不会理会你在另一个主人家的死活;喜儿也是高家的一个婢女,她的命运跟婉儿一样的悲惨。嫁给的也是由太太替自己所选定,自己不认识的男人贫苦地生活下去。她为他做事,给他生小孩,甚至十几二

十天以后又回到原来的公馆里伺候旧主人,有所不同的就是那个时候她可以得到一点点工钱,而且不至于常常挨骂罢了。她们虽跟别的女孩长得一样的美丽可爱,但她们的身份却注定了她们一生悲惨的命运,注定精神与肉体都会倍受摧残。

(二)、试图反抗命运的抗争者

鸣凤,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脑后垂着一根发髻,一件蓝不棉袄裹着她苗条的身子。她的命运在她出生时候就已经排好了,许多跟她同类少女都有了同样的命运,她一个人当然不能例外,只是个什么都不是的丫头。在高家生活的七年里,流眼泪、受闲气和吃打骂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点缀。她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虽然自己不见得就愿意它来,但是来了也只好忍受。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之所以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罢,这就是她简单的信仰。但她又与同类人有很大的差别,她做过一些美丽的梦,幻想着自己得到父母的宠爱,受到少爷们的崇拜,得到某一个少爷的追捧,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她也常听着大小姐常提到归宿,潜移默化中也会幻想着自己的归宿,希望那个爱的人会带自己脱离现在的苦海。满怀期待地等着自己幸福的归宿,却等到一个震惊的消息。冯老太爷上门来找姨太太,而太太们选中的人居然是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婚事,她并没有打算言听计从,她找到了太太求助。太太说:“找这门亲事,只要你在那边安分守己,你一生的穿衣吃饭都不用愁……我明天就叫裁缝给你做两件好点衣服,预备一些首饰……”这些话每一字都像利刀刺进她的心,她不禁回道:“太太,我宁愿受冻挨饿,也不愿意给别人做小……你打我骂我都可以,求求你不要把我送过去,请你发发慈悲,可怜可怜我罢。……”说到这,一阵更大的悲哀压倒了她,口已经被什么东西塞住,泣不成声了,只有心哭出来才痛快。

对于自己神一样崇拜的觉慧,她自己并没有主动去了解他的爱情观,没有正式地面对自己所谓的爱情,她不知道他究竟是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知道他在念书,她只是很朦胧的意识到觉慧的心中究竟是一个什么的地位,对爱情只存在一种幻想。她没有看到觉慧的举棋不定,到最后自己也没有纳入解救的对象……所以一切的呼吁都得不到一丝丝地改变,似乎“薄命”就意味着那个死字。最终这种无法解脱的痛苦让她走投无路地选择了投湖自尽,似乎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想要的平静。鸣凤在生活里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她跟别的女人一样,也有着漂亮的面孔,有着聪明的心,有着血肉的身体,但人们单单要去蹂蹋她,伤害她。不给一撇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她唯有顺从地接受了一切,毫无怨言。但她的爱并不能挽救她,反而把她丢进了黑暗的深渊,万劫不复。

二、觉醒中的青年女性形象

琴是高家的亲戚里面最美的又是最活泼的姑娘,现在是省立一女师三年级的就读生。她渴望着自由、爱情和知识,她想要用“平等与自由代替不义与掠夺,让博爱的光辉普照世界”。她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始终有着十足的精力和无所畏惧的超人的勇气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一切。她认为自己所在学院里的国文教员总是前清的举人秀才,读的是“古文观止”一类,说到英文,读几年还是《谦伯氏英文读本》……总是感觉太古董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一听到觉民说自己学堂外国语专门学校明年暑假要招女生时,她就想绞尽脑汁地想说服家人同意她进入男学堂。但现实总是那么地残酷,提议最终还是失败了。当她苦苦挣扎时,却无意中看到书桌上的《新青年》里易卜生的剧本《娜拉》:“……我想最要紧的,我是一个人,同你一样的人……或者至少我要努力的一个人。……我不能相信大多数人所说的。……一切的事情都应该由自己去想,由自己努力去解决。……”之后的她哪怕遇到婆的反对,亲戚们说闲话,那颗心都是反抗的,热烈的,而且是刚毅的,对一切都是不能忍受似的。

在《黎明周报》第四期即将出稿时,她也全力攻击旧家庭,写出鼓吹女子剪髻的文章。在文章里面她提出了解释剪髻的好处,比如合于卫生,节省时间,便于工作,以及减少社会上的歧视等好的心理。虽然起初她还是有些恐惧与纠结,但还是被心里那股渴欲诉诸正义的涌流所感染了。她的头脑一直盘旋着那几个问题,“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难道因为几千年来这条路上就浸泡了女人的是泪,所以女人还继续断送她们的青春?”“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你愿抛弃你所爱的人,去做别人玩物?”我不要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样的人,我要走新的道路,我要给后来的姐妹开辟新的道路。终于,她采取了行动,她从原有的阶级和家庭一步步背离开来,从封建桎梏下一点一滴地争取做人的权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成为了当时最勇敢、最幸运的青年女性。

三、传统的“三从四德”型的青年女性形象

梅芬与觉新从小就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正当两人适合谈婚论嫁的时候,却因为双方父母的小矛盾而被逼分开了,决定了两个人如今不同的命运。有一天,觉新的母亲在牌桌上跟她的母亲有了意见,自认为受了委屈,故意拿婚事来报复。起初,她的妈妈对此很不满意,后来听到觉新与李家小姐订婚的消息后,两家就此闹翻了,甚至于断绝了一切来往。

梅芬虽然深爱着对方,但为此也没有做任何的争执与反抗,只懂得逆来顺受,始终保持着传统的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默默地接受了父母的所有安排,最后远嫁到其他地方。不幸的是嫁到赵家一年的生活苦不堪言,连自己也不晓得当初是怎么样熬过来的。最不幸的是一年不到就挨守寡了,因为婆家待她不好,所以跟着那个顽固的母亲,上了省城过着那种尼姑庵的生活。梅芬对于自己现在的一切只觉得的是境遇不同,认为自己的一生只是让命运玩弄了,自己在人世间多活一天,只是多挨一天的光阴,活着只是拖累了别人罢了。遵循传统“三从四德”的她并没有为自己的明天努力奋斗过,只是一味地听从家人的摆布。守寡回来的她见到自己的旧爱,只能是相互的凝望,交换一些无声的语言,连单独在一起多谈几句话的机会都避开了。她的一生是那么僵硬与孤独,到最后宁愿赶快死去,也不愿意用药来延续自己的生命。终于因病去世躺在棺材里,她也只露一张脸,依旧是:眼睛微微闭着,嘴唇微微张开,像要说什么话,却又来不及说出来。

李瑞珏是觉新的老婆,她一直都坚信“夫贵妇荣”的传统观念,心甘情愿地为那些可笑的封建道德和陈腐观念忍受种种痛苦,毫不反抗的任人摧残。她一心只为丈夫着想,为家族着想,从没有在生活中给自己一个名分。但她却不知道丈夫对她只是关心,而不是爱。知道丈夫喜欢梅花,害怕丫头选的不如意,不惜自家来折。在自己生产日子将临之时,却因为高老太爷的去世而引来“血光之灾”丧失生命。在临死之前为丈夫而死,为这个家而死,却连一面也见不上。一个新生命的准备降临,并没有给大伙冲喜,反而引起了许多的焦虑。陈姨太说在家生产会带来血光之灾:长辈的灵柩修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会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身上会冒出很多血。终于被赶出了高公馆,赶出搞公馆还不行,还得赶出城外。包括丈夫在内的所有人都同意了,她明知道怀胎快足十月,还送到城外阴暗潮湿的破屋子去,什么都不方便。城门也会把自己跟丈夫隔断了,从今天到明天破晓之间,纵然死这,他也不知道,而且也不能看他。哪怕意识到事件的危害性,她也没有吭一声,忍着痛,带着泪毅然离开了。四天后,终于要生了,可连一个像样的医生都没有。而他比以往来得迟了一点,刚走进院子时,就被人拦了下来,他毫不反抗地缩回了那只脚。“哇,……痛啊,……我痛啊!……哎呦!”声音更凄厉了,几乎不像是人的叫声。在房里,脚步声,人声,碗碟家具响声跟这声响在一起。虽然从房里传出嘈杂的声音,始他的内心更加躁动,但就因两扇木板定制的门的隔开,他还是不能够看到里面的情形。终于听到了孩子的哭喊声,他的心终于舒缓下来了。但不久他听到了李瑞珏的呼喊声:“明轩你在哪儿?……我痛啊,你在哪儿……你们为什么不让他进来?……哇!……”突然“嫂嫂!”一个恐怖的叫声从房里飞奔出来,像一块巨石打在他头上。知道大祸临头的他也还没有破门而入,只是一味地擂门。李瑞珏就在这两块冷酷木板门的隔离中与丈夫永别了,最可怜的是连他的最后一面也没有看到。

四、造成女性悲剧的根源

(一)、特殊的时代

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说的开头就有那么一段话对高家公馆有着一种形象的场景描写:“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怪兽的大口”、“黑洞”等词不禁令人联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的礼教”。毫无疑问,这些公馆便象征着一个个巨大黑暗令人无法挣脱的封建堡垒,充满了对自由鲜活生命的残害。身处“吃人”的黑暗社会里,她们自然成了底下的牺牲品。她们身上所有的闪光点,都被封建礼教制度无情的否定了。以梅为代表的类型女性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得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以鸣凤为代表的一类底层女性死于封建家奴制。高老太爷把她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当小妾,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以李瑞珏为代表的传统女性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但封建伦理和迷信还是导致瑞珏难产而死。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类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二)、个人的性格原因

以鸣凤为代表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女性悲剧,主要源于她自身的懦弱。她是个极度自卑的姑娘,把自己看得无限得渺小,而把自己的爱人看得无限得高大,认为他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重要的事,是不容许打扰的,才会把爱人的话看做是无上旨意,才会认为自己身份低微配不上他,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告诉他,最终为守住自己对他的承诺即“我不去!我决不去跟别人。我向你赌咒!”,为守住自己清白的身子跳湖自尽。她又是个极度信“命”的姑娘。她用命解释她所遇到的一切苦难和不公正。相信自己是个薄命女子,于是选择现在这个唯一的出路。是命让她选择不再诉说,不再等待,不能屈服,只能死亡,最终成为封建阶级压迫下的牺牲品。

以琴为代表的觉醒中的青年女性,她们是当时最幸运的女子。她有机会与文化接触,

接受良好的教育,主要是自身有求进的精神,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敢于面对生活。对于封建的阻挠绝不胆怯,而是具备顽强反抗到底的精神。在她的成长路上,也不忘与他人团结互助。从始至终,她都不是孤立的。与觉民觉慧兄弟的交往让她逐步接受了新的民主思想,许倩茹又帮助了她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这些影响逐步转化成她自己的性格力量,更坚定了心中那份信念。终于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又具代表性的梅、李瑞珏一类的女性,虽然出身在大户人家,但自幼接受“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从小就烙下封建积习的印记。梅对于父母所包办的一切大小事物都是言听计从,父母说一,从不敢说二。对于自己过失的爱情,整日只懂得以泪洗面,终于忧郁成疾,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她欲爱不能,欲言不尽,欲求又缺乏勇气,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最终以病死的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李瑞珏虽然贤惠温柔,是个循规蹈矩的女人。但现有的环境造就了她过度的善良,她把封建思想作为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也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依据和标准。古云:“人善被欺,马善被骑”。她是按封建礼教的俗套调教出来的传统女性,她的善良指引着她事事都要遵守礼法,使她像她的丈夫一样的软弱,以为自己的牺牲会换来暂时的太平,换得弟妹们的幸福。谁知她善良的退让,却让罪恶的魔爪有了伸向她的机会,终于躲避了“血光之灾”,充当了这个封建迷信的牺牲品。

(三)、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封建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而且整个社会风气也不允许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她们灌输的是男尊女卑的思想,而且把它作为传统妇女观的基石,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该思想确定女性卑弱服从的地位,规定女性主内持家,相夫教子的职责。为此又变成了她们认识社会和处世的社会道德规范,恭顺便成了她们的生存准则。

在当时,平民是可以买妾,贵族是可以娶妻置妾养妓,而帝王更是妻妾众多,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是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和一个生殖工具而存在。同时,在行为规范方面,女子必须以“三从四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三从”即“幼从父,嫁从夫,老从子”,也就是说一个女子,在出嫁前要顺从父母、兄长;出嫁后要顺从丈夫;老了以后,丈夫死了,就要顺从儿子。“四德”即“言慎、行敬、工端、整容”,这四个方面是专门为丈夫和夫家所设的对妇女的规范。除此之外,妇女还必须恪守贞洁观:一女不事二夫,须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女子要为丈夫守节(未嫁夫死,也要守节),寡妇不能改嫁,否则被视为“淫妇”。封建统治者甚至设立贞节牌坊来表彰守节的女子,以此来满足男性对女性的独占欲。有的女子在丈夫死后,甚至要作为殉葬品以死殉节。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婢女的悲剧更不用多说了。她们被看作地位最为卑贱之人。没有人生自由,没有人权尊严,可以像东西一样随便送人,可以随便打骂丢弃,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因为说到底,婢女就是一个玩物,无论对一个物件做什么都是不需要承担社会道德谴责的。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礼教,造就了女性的地位远远不及男性。女性要以男性为生活核心,成为男性的尤物,男性的附属品,甚至是男性的生活工具。

巴金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制度最恶行径的愤怒批评,牢牢聚集于封建家庭吃人的本质,无情地撕开了它含情脉脉的面纱。正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奴役和压迫,导致了中国女性几千年以来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承受着肉体和精神无尽的痛苦和磨难。在巴金营造的滔天罪恶的这个高家中,我们看到了令人战栗的恐怖景象,封建律令在以各种形式扼杀人。而《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摧残着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严厉的批判,对那些在此制度重压下挣扎,最后做出牺牲品的人们寄予深切的同情。所以每当读起这部作品时,总是那么地扣人心弦。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我写《激流》并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没有浪费读者的时间,它们并不是写了等于没有写的作品。”人有人品,文有文品,像巴金主张“在生活中做的和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的作家,以崇高的道德人格和高品位的艺术追求,为21世纪的中国文学留下一种独特而永恒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巴金.《巴金选集(一)》.四川:文化出版社,2014年.

[3]巴金.《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4]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5]王潇霄.《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家》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06)

[6]周芳芸.《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

[7]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8]孔庆东.《鲁迅的当代意义》收入《正说鲁迅》.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年.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