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莲腐败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莲腐败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a5680598.html,

莲腐败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作者:魏林梁志怀成燕清张屹陈玉荣胡雅辉

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4年第10期

莲腐败病是为害莲(包括子莲和藕莲)生长的重要病害,该病从莲幼苗期到收藕、采莲期均可发生,一般造成田间产量损失15%~40%,严重的达到60%以上,已成为制约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

1 症状

由于该病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种藕和种植土,所以发病初期,植株受害的部位主要是地下茎和根部,随着病情的发展,进而引起地上部叶片和叶柄枯萎。地下茎发病早期外表与健康藕节无明显差异,但如将地下茎纵向剖开,可发现发病藕近中心处的导管部分已呈现褐色或浅褐色,随着母藕不断抽生,变色部分也逐渐扩展蔓延到新生的子藕、孙藕中(图1);将发病的地下茎横切,可看到该病原菌的丝状菌丝体和粉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图2);发病后期病茎上有褐色或紫黑色不规则病斑,重病茎呈现出纵皱状或腐烂(图3);病茎初生的叶片叶色淡绿,并从整个叶缘或叶缘一边开始出现水渍状坏死,似被开水烫过,最后整个叶片枯萎反卷,最后整个叶片死亡。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图4、5)。子莲受害时,叶片、茎秆

症状同藕莲(图6)。

2 病原菌

我们对不同地域采集的莲藕腐败病发病病株的不同组织(根、茎、叶)分离获得的具致病性的病原菌进行了ITS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镰刀菌均属于Fusarium oxysporum (登录号为AB586994.1,AB586993.1),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肉座菌科赤霉属Gibberella moniliformis(登录号为FJ441023.1,JF303869.1,JQ277275.1,

JN664959.1),未分离到其他镰刀菌的其他种。该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生长时,气生菌丝呈绒毛状,菌落平贴伸展或成束状,初为白色,后培养基中渐渐出现淡黄等色素(图7)。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略弯曲,两端稍尖,有不明显的足胞,1~5个隔膜,多数有2~3个,大小为(40~50)μm×(3~4.5)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少数为双胞,大小为(5~12)μm×(2~3.5)μm(图8)。

3 综合防治措施

因莲腐败病首先在受害的地下茎(藕节)出现症状,其后才逐渐在病茎生出的地上叶片和叶柄显症,这种发生环境的特殊性及叶片显症的滞后性,往往造成错过该病的防治适期。所以,虽然腐败病在7~8月发生最为严重,但对其预防应从移栽前就开始进行。对该病的防治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