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阳询碑帖全集

欧阳询碑帖全集

欧阳询碑帖全集
欧阳询碑帖全集

1.周罗睺墓志

徐敞撰,欧阳询正书,,

志目又称《周罗睺墓志》。大业元年四月立。著录首见赵明诚

《金石录目》第五一六,其“跋尾”有“右《隋周罗睺墓志》,无书人姓名,而欧阳率更在大业中所书<姚辩墓志》、<元长寿碑》与此碑字体

正同.盖率更书也,,往时书学博士米芾善书.尤精于鉴裁,亦以余

言为然”云。

志主周罗睺(542—605),字公布.九江浔阳人.官至上大将

军,封爵义宁郡公。《隋书》卷六五有传。六业元年四月卒,年六十四,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2.姚辩墓志

虞世基撰,欧阳询止书。万文韶镌。

志目又称《姚辩墓志》、《姚恭公墓志铭》、《左光禄大夫姚辩墓

志》、《左屯卫大将军姚辩墓志》、《隋故左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

恭公墓志铭》。文见严可均《全隋文》卷十四(《全上古三代秦汉三

国六朝文》)。十月二十一日入窆万年县。著录首见朱长文《墨池

篇》卷十七,武亿《授堂金石一跋》卷四所见为“近人重刻”:王昶

《金石萃编》卷四十记宋时重刻本“一石二面”,“多讹字落字。高三

尺三寸,广一尺五寸。三十二行,行四十二字”。欧阳询结衔“太常

博士”。

志主姚辩(546—6ll),宇思辩.武威人,官至左屯卫大将军、右

光禄大夫,大业七年三月十九日(《隋书》卷三《炀帝上》记“三月丁亥”即初二日)卒,年六十六.赠左光禄大夫,谥曰“恭”。

3.元寿碑

虞世基撰,欧阳询正书。

碑目又称《左仆射元长寿碑》、《尚书左仆射元长寿碑)。大业

八年正月,立在万年县.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笫五三一。

碑主元寿(550—6l2),字长寿,以字行,河南洛阳人,宫至内史

令、右光禄大夫兼左翊卫大将军。《隋书》卷六三有传。大业八年

正月甲辰即二十四日卒,年六十三,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碑目“左仆仆射”乃右仆射之讹,且为赠官。

4.窦抗墓志

欧阳询撰并隶书:

志目又称《司空窦抗墓志》。武德五年三月,入窆京兆著录

首见《金石录目》第五四六

志主窦抗(?—621),字道生。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之从兄,

高祖朝官至纳言.新旧《唐书》有传,见《旧书》卷六一、《新书》卷九五。武德四年卒,赠司空,谥曰“密”.志目“司空”乃赠官。

5.宗圣观碑

欧阳询撰序并隶书。陈叔达铭。

碑目又称《大唐宗圣观记》。序见《全唐文》卷一四六。铭见卷

一三三。武德九年二月十五日,立在盩厔县。著录首见《墨池篇》

卷十八。《金石萃编》卷四一记:“碑高一丈二尺五分.广三尺七寸。

二十三行,行六十字.隶书。额题…太唐宗圣观记?六字,正书。”欧

阳询结衔“给事中骑都尉”。朱枫《雍州金石记》卷二有“信本楷书

名高千古,其分书如《房彦谦碑》亦多传于世。今玩碑宇,时作篆

体.乃唐隶之佳者,微露笔意,似信本楷书”云。

6.楚哀王智云碑

欧阳询撰并隶书.

碑目又称《楚哀王稚诠碑》。武德初年立在万年县。著录首见

《墨池篇》卷十七。《丛编》卷八“万年县”引《集古录目》记欧阳询

“时为给事中”,盖武德四年后所立。

碑主楚哀王智云,初名稚诠,高祖第五子.大业末遇害,年十

四岁。武德元年,追封楚王,谥曰“哀”。新旧《唐书》有传,见《旧

书》卷六四《高祖二十二子》。《新书》卷七九《高祖诸子》。

7.杜如晦碑

虞世南撰,欧阳询隶书。

碑目又称《赠司空杜如晦碑》。贞观四年,立在醴泉县昭陵。

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第五五九,其《跋尾》称:“右《唐杜如晦碑》,虞

世南撰。验其字画.盖欧阳询书也。”《类编》卷一从之。

碑主杜如晦(585—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太宗朝官至尚书右仆射。新旧《唐书》有传,见《旧书》卷六六,《新书》卷九六。贞

观四年三月甲申即十九日卒,年四十六,赠司空,谥曰“成”。如晦

为贞观良相,初为秦王奇兵曹参军,又兼文学馆学士,虞世南入唐,

即与其同属秦王府僚,当有行谊。参《旧传》:“太宗手诏著作郎虞

世南曰:…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聿奄从物化,追念旧勋,痛悼于

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又也、”?虞世南盖奉敕撰文.时著作郎

任上。

8.房彦谦碑

李百药撰,欧阳询隶书。

碑目又称《徐州都督房彦谦碑》、《临淄郡公房彦谦碑》、《赠徐

州都督房彦谦碑》、《临淄定公房彦谦碑》。全称《唐故都督徐州五

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定公房公碑》。文见《全唐文》卷一四三。

贞观五年三月三日,立在章丘县赵山。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第五

六十、五六一。《金石萃编》卷四三记:“碑高一丈一尺一寸四分,广

五尺三寸。三十六行,行七十八字,隶书.额题…唐故徐州都督房公

碑?九宇,篆书。”欧阳询结街“太子中允口口修撰”。

碑主房彦谦(547—615),字孝冲,清河人.贞观良相房玄龄之

父,隋日官至泾阳县令,大业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卒.年六十九。贞

观三年因子贵追封使持节都督徐、泗、仁、谯、沂五州诸军事、徐州

刺史。四年又追封临淄公.谥曰“定”。上引碑目结衔并属赠官.

9.化度寺碑

李百药撰.欧阳询正书。

碑目又称《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化度寺舍利塔铭》、《邕禅师

舍利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文见《全唐文》

卷一四三。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立在洛阳.著录首见《墨池

篇》卷十七。欧阳询结衔“率更令”。《金石萃编》卷四三引解缙《春

雨集》:“河南范谔隆兴初跋尾云:庆历初,其高王父开府公讳雍举,

使关右.历南山佛寺,见断石砌下,视之乃此碑,称叹以为至宝。既

而寺僧误以为石中有宝,破石求之,不得,弃之寺后,公他日再至

失石所在.问之,僧以实对,公求得之,为三断矣,乃以数十缣易之

以归,置里第,赐书阁下。靖康之乱,诸父取藏之井中。兵后,好事

者出之,椎拓数十本已。乃碎其石,恐流散.浙右者皆是物也”是

知南宋时石己残卒不堪。

三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记:“光绪廿六年,道士王圆箓于敦煌

东南鸣沙山千佛洞发现……碑刻四种,其一为旧拓《化度寺》剪裱

残本,存前二百二十六宇,至十行…耀秀华宗?止,共六页.首页卅九

字,为法人伯希和所得,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馆。余五页为英人斯坦

因所得,现藏英国伦敦。”此属《化度寺铭》最早之善拓本。

10.醴泉铭

魏徵撰,欧阳询正书。

铭目又称《九成宫醴泉碑铭》。文见《全唐文》卷一四一。贞观

六年四月,立于麟游县。著录首见《集古录跋尾》卷五。欧阳询结

衔“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

11.从幸九成宫题铭

醴泉铭碑阴,太尉长孙无忌等七人题名,欧阳询正书。另有中

书门下及见从文武三品已上并学士各自书题名,凡四十六人。著

录首见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十。

12.兰惹帖

欧阳询撰并行书。

又见《全唐文》卷一四六。贞观六年五月中旬书。著录首见

《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13.付善奴帖

欧阳询撰并书。

帖目又称《传授诀》、《秉笔帖》。文见《全唐文》卷一四六。贞

观六年七月十二日书,立在凤翔.著录首见郑樵《金石录》卷下。

《类编》卷一记:“宋至和二年重摹”。《宣和书谱》卷八记有“三帖”。

14.张崇碑

欧阳询书.

碑目又称《丹州刺史张崇碑》、《丹州刺女肃恭公张崇碑》。贞

观八年十一月立在咸阳县。著录首见《丛编》卷八“咸阳县”引《金石录》。《类编》同。《金石录目>第五七一记“无书、撰人姓名”。按

清季雍正年间曾出土于志宁《张琮碑》。目曰《睦州刺史张琮碑》、

《南安公张崇碑》、《南安懿公碑》、文见《全唐文》卷一四五.其有

“君讳琮,字文瑾,武威站臧人也。……贞观十一年十三月之任.在

道寝疾,薨于宋州馆舍,春秋五十有五。……即以十三年二月二十

一迁厝于始平之原”云,参阅《金石录》跋尾卷二三记:“右《唐丹州

刺史碑》,首尾已残阙,其可见者,云:…公讳崇,字平高。?按《新唐

书.刘裴传》后载起义功臣事迹有张平高,云:…绥州人,从唐公平京

城。累授左领军将军、萧国公.贞观初,为丹州刺史,坐事.以右光

禄大夫还第,卒。?今以碑考之,其事皆同,惟传以字为名尔。”《丹州

刺史张崇碑》与《睦州刺史张崇(琮)碑》,俨然二石。

碑主张崇,字平高,以字行,绥州肤施人,为武德功臣.官至右

光禄大夫,封爵萧国公。卒后改封罗国公。永徽中追赠潭州都督。

新旧《唐书》有传,见《旧书》卷五七《刘文静传》附,《新书》卷八八《裴寂传》。

15.心经

欧阳询书。

帖目又称《小字心经》。,贞观九年十月,立在越州.著录首见

《博古堂帖存》,刻在越州。

16.昭陵刻石文

唐太宗撰,欧阳询隶书。

碑目又称《长孙皇后碑》、《文德皇后碑》。贞观十年十、一月初

四日,立在醴泉县昭陵。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第五七三。

碑主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601—636),河南洛阳人,贞观重

臣、高宗顾命大臣司空长孙无忌之妹。新旧《唐书》有传,见《旧书》

卷五、《新书》卷七六《后妃传》。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即二十一日卒,

年三十六,谥文德。虞世南作《哀册文》志之,有《女则》十卷。上元元年八月改谥文德顺圣皇后。

18.温彦博志

欧阳询撰并正书

志目又称《右仆射温彦博墓志》、《大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

国虞恭公温公墓志》。文见《唐文拾遗》卷一四。贞观十一年十月

廿二日.入窆醴泉县昭陵。著录首见《墨池篇》卷十七。《金石录

目》第五七七记“无撰人姓名,世传欧阳询书。”参《唐代墓志汇编》

贞观0五二拓本有“东北道招慰大使十年六月贞观检校太子右庶

子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撰并书”字样及觉罗崇恩《香南精舍金石

契》所谓“此亦复刻本.然尚有典型,较胜于近世之生造伪品远矣。

其脱落处,或就空格补刊,当是不谙文义人据剪本、旧本入石也”。

盖出欧阳询撰书者。其结衔“检校太子石庶子、银青光禄大夫”,可

补史阙。

19.温彦博碑

岑文本撰,欧阳询正书.

碑目又称《右仆射温彦博碑》、《虞公温彦博碑》、《温虞恭彦博

碑》、《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

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文见《全唐文》卷一五0。贞观十一年十

月廿二日,立在醴泉县昭陵。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第五七八。《金

石萃编》卷四四记:“碑连额高一丈一尺七寸五分.广四尺四寸.三

十六行。行七十七字,正书。额题…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

公之碑?十六字。篆书。”欧阳询结街“银青光禄大夫

口口口口□(弘文馆学士)口海县男”。

碑主温彦博(574—637),字大临,并州祁人。官至尚书右仆

射,新旧《唐书》有传,见《旧书》卷六一,《新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贞观十一年六月甲寅即朔日卒,年六十四(《新书》作六十三)。

特进,谥曰“恭”。

20.赠高颎礼部尚书诏批答

欧阳询正书。

贞观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批答赠高颎官疏。立在京兆。

著录首见《类编》卷一。其有云:“贞观十一年二月诏,无姓名。十

二月二十八日批诏乃询书。”参《金石录》卷二三记“右《唐赠高颎诏书》。贞观十一年改葬,有诏赠礼部尚书”云,其批答与赠礼部尚书

诏为别一文。

21.皇甫诞碑

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

碑目又称《隋宏义明公皇甫诞碑》、《皇甫府君碑》、《唐立隋柱

国皇甫诞碑》、《左光禄大夫皇甫诞碑》、《皇甫明公碑》。全称《隋柱

国左光禄大夫宏义明公皇甫府君碑》。文见《全唐文》卷一四四。

贞观中(六年四月后),立在万年县,著录首见《全石录目》第六0

七。欧阳询结衔“银青光禄大夫”。《金石萃编》卷四四记:“碑高七

尺六寸.广三尺八寸。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正书.额题…隋柱国

宏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篆书。”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碑主皇甫诞(554—604),字元宪,安定朝那人(《隋书》本传作

“字玄虑”)。官至并州总管司马,仪同三司,《隋书》卷七一有传。

仁寿四年九月,死于汉王凉并州之乱,年五十一。赠柱国、左光禄

大夫,宏义郡公,谥曰“明”。上引碑目结衔,盖隋日赠官。

22.唐瑾碑

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

碑目又称《周大宗伯唐瑾碑》.贞观中,正在万年县。《隋书》

卷三三《经籍二》记其有《书议》十卷。著录首见《墨池篇》卷十七,

惟误为“唐景碑”。

23.六马赞

唐太宗撰,欧阳询隶书。

赞目又称《昭陵六马赞》、《六马图赞》。文见《全唐文》卷一0。

贞观中,立在醴泉县昭陵.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第五七四。

24.段文振碑

潘徽撰,欧阳询隶书。

碑目又称《兵部尚书段文振碑》。贞观中,立在咸阳县。著录

首见《金石录目》第六O八。《丛编》卷八“咸阳县”引《京兆金石录》

记:“大业八年立石。”《类编》从之。参欧阳棐《集古录目》卷五记:

“文振字元起,陇西姑臧人,仕隋至兵部尚书.封龙岗郡公.赠右仆

射,谥曰襄.碑不著所立年月。”《新书》卷八三《诸帝公主》:高密

公主夫婿段纶,“隋兵部尚书文振子。工部尚书。杞国公,”及《类编》

有《工部尚书晋昌郡王碑》,即段纶碑,“于志宁撰,贞观中立”。《金

石录目》所谓“工部尚书”者或因出其子段纶结衔而致讹。父子当

同时立石。《京兆金石录》“大业八年”者,盖其卒年。今从《金石

录目》。

碑主段文振。字元起,北海期原人,官至兵部尚书,左侯卫大将

军,《隋书》卷六十有传,大业八年三月辛卯即十二日,卒于征辽途

中,赠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曰“襄”。

25.段纶碑

于志宁撰,欧阳询书。

碑目又称《工部尚书晋昌郡王碑》、《驸马都尉工部尚书杞国公

段纶碑》。贞观中立在万年县。书体无考。著录首见《丛编》卷八

引《京兆金石录》。

碑主段纶,北海期原人,段文振之子,高祖第四女、高密公主夫

婿。《新书》卷八三《诸帝公主》:“纶,隋兵部尚书文振子,工部尚书、杞国公,”杞,或作纪,又作汜。并讹。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卷四记其自贞观三年六月见在任工部,至十五年致仕。其约卒于十

五年后之数年间,晋昌郡王乃为赠封。

26.杨缙墓志

许善心序,虞世基铭,欧阳询书.

志目又称《上仪同杨缙墓志》、立在咸阳县,年月及书体无考。

著录首见《宝刻丛编》卷八引《复斋碑录》。

27.骨利献马赞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金石略》卷下,记在凤

翔府。

28.尹善殿记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金石略》卷下,记在凤

翔府。

29.道林之寺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金石略》卷下,记在

潭州。

30.鄱阳铭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金石略》卷下。记在

饶州。

31.二吴论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金石略》卷下,记在西

京(洛阳)。《类编》卷一记在“潞”。

32.论飞帛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地理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金石略》卷下。33.苏彦威语箴

欧阳询书。

撰人、立石年月、地理及书体无考。著录首见《墨池篇》卷十

八,惟为“传模本”。

34.五月帖

欧阳询撰并行书.

文见《全唐文>卷一四六。著录首见《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

帖第四”。

35.脚气帖

欧阳询撰并行书。

文见《唐文拾遗》卷一四。著录首见《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比年帖》,黄伯思《法帖刊误》卷上以为集公碑中字为之。容庚《丛帖目》列为伪。

36.放诞帖

欧阳询撰并书。

见《全唐文》卷一四六,两帖合作《临川帖》。著录首见潘师旦《绛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八”(未见目)。

37.海觉寺额

欧阳询书。

著录首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西京寺观等画壁”。38.去岁

欧阳询书。

著录首见《绛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八”(未见目)。

39.车驾帖

欧阳询撰并书。

文见《唐文拾遗》卷一四。著录首见王寀《汝帖》“唐欧虞褚薛书汝刻十”。

40.玉枕尊胜咒

欧阳询书。

著录首见《博古堂帖存》,刻在越州。

41.节苏原事

欧阳询正书.

著录首见《宣和书谱》卷八。

欧阳询的楷书基本笔画

欧阳询的楷书基本笔画 (第一节) 一、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二、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图片

当代书法家田英章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三、楷书的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钩、提、转折是楷书的8种基本笔画。 四、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

(传)欧阳询《三十六法》原文和译文

(传)欧阳询《三十六法》原文和译文 欧阳询简介和解题: 欧阳询(五五七年——六四一年),唐初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南朝陈及隋,后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曾奉诏参修《陈书》,又领修《艺文类聚》。擅长书法,初学二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自成面目,於平正中见险绝,最宜初学,后人号为“欧体”。与虞世南俱以书法著名於世,并称“欧虞”,又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旧唐书·欧阳询传》云:“询……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高丽甚重其书,尝遣史求之。”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设立弘文馆,敕由欧阳询、虞世南教示楷法。唐张怀瓘《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列其飞白、楷、行、草入妙品,大小篆及章草入能品。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和《皇甫诞碑》等,存世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和《梦奠帖》。 欧阳询书论著述有《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和《用笔论》。《三十六法》,《佩文斋书画谱》在题后注云:“诸本都附欧阳询后,今

考篇中有高宗书法、东坡先生及学欧书者等语,必非唐人所撰,故附於宋代之末。”然历代皆视《三十六法》出於欧阳询,是注可能为后人依《三十六法》为蓝本而有所增损,故仍列此篇於欧阳询,但不作详注。 原文:三十六法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辵”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疊”、“壘”、“藥”、“鸞”、“驚”、“鷺”、“鬐”、“聲”、“醫”之类,《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欧阳询与田英章二人都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创立者,一位是继承者。 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一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所写的楷书体被后 人确为“欧体”,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人能够超越,他的楷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田英章是 当今一位欧体楷书继承者和勤于研习与探索者,由于他不断的实践与融会,书法成就也就 令人刮目相看,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 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到田英章的“欧体田楷”已历时一千三百六十九年。从“书学”定位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妨对田英章的“欧体楷书”称为“欧体田楷”。欧阳询的“欧体 楷书”应从唐贞观6年(公元632年)所刻石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为时间坐标点,此年 欧阳询76岁。虽然前面有《化度寺》等碑刻,但世人均认为最能体现欧体“险劲严谨、刚劲挺拔、规矩端正、瘦健俊美”显著特征的则是后者,以至于被其后历代书家奉为“楷模”。田英章的“欧体田楷”以公元2001年为时间坐标点,此年田英章51岁,正值人年龄的第三个黄金阶段,他的作品才有了明显的风格和特征。此前他写的“欧体楷书”还未 臻于完美,不能用“欧体田楷”四个分量很重的字来做以学术性的界定。观此前他的“毛 笔书法”作品,虽然很美,也很令人兴奋,但细察之,则是拘束多有,不能超脱“欧体” 习惯性的藩篱。进入新世纪后,或许因时代风气与社会思潮的激荡,艺术市场与艺术价值 的革变,他的“楷书”才显得颇有生机,比原来的作品更“活些”。他的作品,章法气韵 贯通,不拘束于规矩而守规矩,在险劲中不显得生涩,结体中宫内敛处不显得气弱,并且 加重了欧体的“婉润”成分。分析其因,他是受到赵体用笔和“二王”风格的影响过多, 致使他的“欧体楷书“有了“欧体田楷”的明显风格。这也是最能表现“活些”的地方。 因此也引起当今不少的书法爱好者聚焦其处,訾言美语不断。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英章对欧阳询是一位忠实的继承者和跟随者,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却有推陈出新的意向和趋势。他将二王气韵与赵体笔法柔和在不失去“欧体 楷书”本有的特征前提下开创新的欧体书写笔法,敢于在严谨中越雷池而开创新的欧体章 法与结构,敢于对“欧体楷书”进行大胆的创新。正如孙过庭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家可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做以对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组图) 欧阳询 欧阳询【生平简介】 (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

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家藏本为宋拓,损字较少,不失为碑帖上本。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现存的欧阳询书法作品介绍

现存的欧阳询书法作品介绍 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保昌字画网小编通过网上搜罗欧阳询的画作,看各大家对欧阳询书法的评论下面找出了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 ①《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 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 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 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欧阳询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欧阳询生平简介

欧阳询生平简介 欧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生,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终年84岁。复姓欧阳,名询,字信本。据《唐书·欧阳询》记载,他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少年及青年时期生活在南朝陈。他出身贵族,聪明敏悟,勤奋好学,读了不少书。他的父亲在33岁时因犯谋反罪被杀,欧阳询由于得到父亲好友江总的保护才幸免一死。江总字写得很好.是一位书法家。在他的教育指导下,欧阳询受到了良好的书法熏陶。他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好学,当了掌管宗庙礼仪等事务的“太常博士”。以后,他与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交往密切。李渊建唐时,欧阳询已年逾60,他深受李渊、李世民(即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曾作过修改政令的“给事中”、掌握时辰的“率更令”和专门修编文章的“弘文馆学士”等官职。作为—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主持编纂了长达100卷的著名类书——(艺文类聚),同时他还是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写大家。他的楷书,博采南北朝宏碑巨制.兼有铭石之书与魏晋尺牍真迹之长,刚健险劲,法度森严,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二王、颜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与比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到的欧阳询楷书(主要是碑刻)字迹,大约有十几种。但其中确定为欧阳询真迹的,只有4种,其余10多种,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均为后人伪刻。不过,这些传世书作,无论是碑刻还是拓片,即使不是欧阳询本人书写,从字体的各方面来看,至少也能以假乱真。由此不难看出,后人是多么喜爱欧阳询的楷书艺术,以至有人不惜作假来满足人们学习欧体的需要。 艺术风格 《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书。此碑是奉诏而作,又当其书艺已臻炉火纯青境地之时。因此,全碑笔笔不苟,刚劲精密,历来被认为是欧书代表作。此碑点画方圆兼备,稳健含蓄,较之《皇甫诞碑》显得丰腴、浑厚。在淳厚匀整中寓以深厚功力。横画布排严整,微微上翘,竖笔挺拔劲健,竖弯钩保留了隶书笔意。结构看似平稳端正,而其横画的上翘与结构组合使人感到险峻欹斜。这种稳中寓险,险中求稳的结构特点,正是欧书的鲜明个性。此碑竖画伸展,结构长方;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内凹之势,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唐张怀瓘形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着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 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着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着名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 欧阳询,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率更体”)。 风格特点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欧阳询是唐朝潭州临湘人氏,生于公元557年,去世于公元641年,字信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修以书法驰名天下,创“欧体”,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 欧阳询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适合初学者,于是很多人在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会选择先临摹他的书法。 欧阳修询出身官宦家庭,但是自幼多劫难,命运多舛。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颁曾经为南梁的直阁将军,父亲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但是后来欧阳纥举兵反南陈,最后兵败被杀,其家族也受到株连。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欧阳修年幼不知事,因此侥幸逃过一命,被其父好友收养。他聪慧好学,小的时候勤奋读书,天资出众,常常一目数行。到少年时代,就已经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博览古今。 欧阳询后来凭借自己的才能入朝为官,隋朝时官至太常博士。时间转到唐朝之时,因为与李渊交好,所以在大唐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书法,对于书法几乎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历史记载:“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曾经骑马外出,偶然在路旁看到了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欧阳询不自觉的停下来观察,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不过走了几步,又忍不住退回来再下马细看,如此反复,始终不愿意离去。到了最后,干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这一坐竟在碑旁待了三天才离去。 王羲之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名家,有“书圣”之称,欧阳询痴迷书法,自然不会忘了王羲之的书法。事实上,欧阳询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临摹的就是王羲之的佳作。据说他当时十分痴迷二王的书法,但凡看到有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一定要买回来学习研究。 欧阳询曾经购得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重金购买,放在家里

楷书四大家简介

楷书四大家简介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一、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 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二、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

欧阳询的生平 欧阳询的字体有什么特点(带链接)

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的字体有什么特点欧阳询简介 我们去应聘工作的时候,都是要投简历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大书法家欧阳询要去找一份工作,那么他的简历又会怎么写呢? 是写自己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然后一一列举自己在书法上的成就,还是将自己的作品直接上呈呢?可是他是初唐四大家是后人给他的定论,似乎不能用哎,当然在古代要应聘一个官职也不需要简历,只需要有人举荐就好。 欧阳询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分别是南朝陈,隋和唐朝,当然隋朝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了,所以欧阳询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为国效力。 欧阳询的一生担任过许多的官职,都是一些关于礼仪或文书编撰类的,这也就证明了他在文学书法方面的造诣。如果你认为担任一个文职只要有学识你就错了,还得字写得好啊,如果你字写的别人都不认识,那么你编撰的书也就没有作用。 所以书法造诣很高的欧阳询还是很有优势的,就他代表作品《兰亭记》、《三十六计》等就足以让别人仰视了。除了这些之外,欧阳询还擅长碑刻,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可见的欧阳旭碑刻的楷书就有十几种,当然经过专家认定的只有四种,但是这也够很多人穷尽一生了。 再着说其他的都属于后人伪造,这也是因为人家的字受欢迎的原因。 明代杨士奇就曾评价过欧阳询的字,说其笔法严正,有文人风骨,兼具晋朝书法的飘逸的同时又不失本身的规整。作为一个初学者,只要坚持学习,一定是有所成的。 欧阳询生平 我们上语文课时,总是被老师要求背很多的文学常识,相信大家都有背过“初唐四大家”、“欧虞”等,喜欢书法的朋友也应该知道“大欧”是谁,没错,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欧阳询。 提到欧阳询,大家的脑袋里会出现什么?是以往我们背过的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跟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与虞世南并称“欧虞”,还是会想起一些他的主要成就,如《传授诀》、《用笔论》和《三十六法》?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参考资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

天下第一楷书的简介

天下第一楷书的简介 天下第一楷书的简介“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即欧阳询所做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正书”即“楷书”。 历代品评《九成宫醴泉铭碑》 宋朱长文:然观其少时,笔势尚弱,今庐山有《西林道场碑》是也;及晚益壮,体力完备,奇巧间发,盖由学以致之,《九成宫碑》、《温大雅墓铭》是也。(《续书断》) 元赵孟頫:“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陈继儒: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正书第一”。(《石墨镌华》) 清郭尚先:《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 清周星莲:字有九宫,分行布白是也。右军《黄庭经》、《乐毅论》,欧阳率更《醴泉铭》、《千字文》,皆九宫之最准者。其要不外斗笋接缝,八面皆满,字内无短缺处,字外无长出处,总归平直中正,无他谬巧也。(《临池管见》)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欧阳询是唐初书法界“四大名家”之一,因其“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

旋雷激,操举若神。”而被誉为翰墨之冠。 《九成宫醴泉铭碑》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唐人书评》中说:“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黰目,力士挥拳”,其书法刻厉险劲之貌,由此可见一般。到了晚年,其书法更是臻于化境,至其笔墨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他的字,端庄整齐而不板滞,方正浑穆而不局促;气度森严,凝重沉稳;高简中寓浑穆,方正中见柔媚,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欧阳询的人物简介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

欧阳询楷书教学基本笔画

欧阳询楷书教学基本笔画(第一节) 一、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 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二、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 醴泉铭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 (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 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 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 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 者推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图片

当代书法家田英章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三、楷书的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钩、提、转折是楷书的8种基本笔画。 四、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

浅谈欧阳询书法与中国美学精神

浅谈欧阳询书法与中国美学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王满堂

摘要: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成为初唐四大书法家,其中,欧阳询以其强烈的美学风格卓然独立与四大家之首,他的书法作品继承了魏晋六朝书法神韵温丽的书风,汲取北朝刚劲朴茂的特点,自成一家。笔者结合临欧数年的经验,简要介绍了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及其所表现出的美学趣味。 关键词:欧阳询书法审美美学精神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书体,欧阳询便是楷书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笔者结合临欧数年的经验,简要介绍了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及其所表现出的美学趣味。 一、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字信本,生于公元557年,卒于公元641年,在世84周岁,潭州临湘人,即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父亲欧阳纥,都是陈朝的高官,欧阳纥当时是广州刺史。在欧阳询14岁那年,即公元570年,陈宣帝陈须以谋反罪把欧阳询全家满门抄斩。当时有一个叫江总的人冒死把欧阳询私藏了起来,江总与欧阳纥是至交,时任尚书令,也是一位书法家。于是,欧阳询在少年时期在读书写字方面受到江总不少的教育和启发。 欧阳询少年时期生活坎坷磨难,成年后在仕途上也并不分得志,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与聪明才智用在了学问和书法上。欧阳询应李渊的邀请主持编写了唐代大型文献巨著叫《艺文类聚》共100卷,这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影响很大,评价很高。另外他的书法在当时被朝野所看重。《新唐书》曾说欧阳询的书法是“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就是说,欧阳询当时所写的书信都被人拿来作为字帖去临摹、去学习。高丽国还曾派人来向他求字。他一生写了不少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几块碑刻,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从内容上说,都是很有分量的几块碑。特别是他写的定武兰亭碑,被公认为是碑刻之冠。 二、隋唐时期的楷书 从总体上看,隋唐以前的楷书在形体上、面貌上比较放纵,飘逸撒放的成分多一些,端庄工整、严谨规矩的成分相对地要少一些。到了隋唐时期,楷书在法度上严格了起来。隋代在历史上时间虽然很短,从建朝到消亡仅仅37年。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杨广在治理国家上一事无成,但他在文才方面很好,就其文学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皇帝。隋朝时间虽然很短,但是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书取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你的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欧阳询这一生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著名的书法家,留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书法作品,并著有《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书法论著。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欧阳询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询生于公元557年出生在衡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阳,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将领,在当时的朝堂之上身居要职。欧阳修的父亲欧阳纥还因为起兵反叛而给全家招致灭族之祸,全家老小只有欧阳询活了下来,之后跟随养父江总生活。 相比于欧阳询在书法上的成就,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则显得更加的曲折。在隋炀帝时期,欧阳询就身居太常博士之职,又在宇文化及称帝时被挟持。之后窦建德建立东夏,欧阳询又被留用,任太常卿一职。再后来李渊称帝,因欧阳询与李渊在隋朝为官是关系颇为亲昵,有被李渊授侍中一职,李世民时期有迁任了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职。 在职期间,欧阳询还主持编撰了《艺文类聚》,花了七年的时间编撰完成,欧阳询还为此书编撰了序言。 欧阳询字体特点常言道:“见字如见人”,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字中可以看见一个人的风骨,这个人的为人处世是怎样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是一个人的脸。

所以有很多人会去练字,行书、楷书、草书、瘦金体等,我国五千年历史里的书法名家比比皆是。说到楷书,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的字中以隶书为最,却因楷书被世人所称赞,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字又有那些特点? 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会恍然大悟,哦,是他啊,没错,就是欧阳询。欧阳询的楷书,严整规范,用笔刚劲有力,收笔可见隶意,干净利落。 清代有人曾评价欧阳询的字着重运用手指间的力量,笔画结构严谨有力,风骨内存,既不会太丰满圆润,也没有过分瘦劲修长。每一画都是恰到好处的完美。是多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 当然他的字除了运用手指间的力量,还力求用笔,严格控制笔画中段的力度,就说简单的一横,中断用笔饱满;还有一些字的主笔则讲究向外延展,以显现字的紧密,尤其是在写右半边的竖画时,常常会有向上的夸张延伸。欧阳询用笔的这些特有的章法显示了他非同于常人的胆魄。 欧阳询还创立了“八诀”,为人们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书法的独特见地。有唐人评价其八诀将笔法运用到了极致,完美的展现了力道的险绝。 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什么欧阳询的许多作品都完整的流传了下来,比如记述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的《九成宫醴泉铭》,该作是魏征编撰的,然后他再以楷书写成,当时欧阳询已经七十六岁高龄,却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 格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 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

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 欧阳询,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率更体”)。 风格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