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伊朗石化发展将面临挑战

伊朗石化发展将面临挑战

伊朗石化发展将面临挑战
伊朗石化发展将面临挑战

伊朗石化行业发展将面临挑战

据报道,伊朗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与上游发展相同的许多问题—缺乏资金和外国投资,以及难以获得设备和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制裁,但也不完全是由于制裁。

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制裁后实施的五年能源发展计划包括投资700亿美元用于扩大石化产能,另有140亿美元用于炼油厂改造升级。石化业发展战略主要集中于充分利用伊朗巨大的低成本天然气及相关天然气液体(NGL)生产。而伊朗炼油行业发展则包括三个关键目标:即增加轻质产品产量,最小化生产低价值燃料油产品,消除汽油进口。

通过南帕斯气田的开发,大幅扩产凝析油产量,从而为伊朗石化业大发展提供更大机会。这将包括两个天然气冷凝液分离项目,分别是位于阿巴斯邦的波斯湾之星和位于阿萨鲁耶以北的私营部门资助的24亿美元的48万桶/天的Siraf

项目。波斯湾之星第三阶段将于截止2019年3月的伊朗年末全面投入运行,到时总产能将达到36万桶/天。相比之下,Siraf项目迄今仍然难以起步。

升级改造炼油厂以降低燃料油产率

伊朗还计划对其现有一些老旧炼油厂进行更新改造,并新建一些常规生产设施。但是一些绿地投资项目,例如位于扎格罗斯山区的私营Yasouj工厂商业基础令人怀疑,由于融资问题甚至几乎没有取得进展。拟议中的扩能计划将使伊朗在2025年前成为石化品出口量约100万桶/天的出口国;目前出口量徘徊在25万桶/天左右。但最主要目标还是满足国内需求,伊朗是中东地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品消费国,其原油和天然气液体(NGLs)的消费量约为180万桶/天,炼油能力约为210万桶/天。

美国对伊朗实施的汽油出口制裁也暴露出一个弱点,2010年实行燃料补贴改革以及炼油投资战略就是为了克服这个致命弱点。为此,伊朗暂时停止了汽油进口,但在2013-17年间汽油进口量再次稳步增长。波斯湾之星项目投产后已将汽油进口削减到几乎为零,而且伊朗也已成为一个柴油净出口国。

另外,伊朗燃料油出口还在继续增长,特别是由于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增加,伊朗发电部门对燃料油的需求也不断减少。但由于西方国家更严格制裁将使得伊朗向阿联酋富贾伊拉港的船只出售燃料油将变得更加困难。不过,计划对Abadan, Tabriz, Esfahan和Shiraz的炼油厂进行升级改造将有助于实现到2025年将燃料油产量减少到炼油总产量10%以下的目标。

扩大石化品产能增加出口

石油化工产能扩张已经成为伊朗下游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其意图是充分利用南帕斯和其他气田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大幅增加的乙烷供应,用于扩大乙烯、乙二醇、丙烯、芳烃、苯乙烯、PVC、甲醇、甲醇制烯烃、尿素/合成氨、丙烯腈和乙氧基化物的基础石化品。因为其原料成本低,伊朗发展石化业具有战略优势。大规模扩建石油化工品生产能力将可实现经济和出口结构多样化,

并创造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能力。虽然其中部分石化品将用于满足国内一些工业,如汽车制造业,但大多数石化产品将针对亚洲出口市场。

伊朗目前的石化产能大部分集中在阿萨鲁耶,也是南帕斯陆上天然气利用焦点,石化产能2250万吨/年,另一个石化集中区是位于波斯湾顶端的Mahshahr,拥有石化品生产能力1950万吨/年。但伊朗正在寻求向其他生产中心扩张,其中一个优先发展的是南部海岸人口稀少的Mokran地区,特别是Chabahar港口。据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报道,向伊朗西部欠发达地区工厂输送原料的西部乙烯管道(WEP),一旦建成的产能超过国内需求,将可能成为一个出口枢纽。伊拉克和土耳其是具体的目标市场。

伊朗石化行业发展目标是在五年内投资700亿美元将石化产能整体扩大至1.3亿吨/年,主要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甲醇厂Kaveh项目和最大的尿素厂Pardis等项目。

石化扩能受资金和技术困扰

伊朗宏大的石化行业发展战略一直受到过度许可证分配的困扰,特别是在内贾德政府(2005-2013)时期,一些私营公司,有些由国家养老基金所有,还有国家石油公司,在金融、管理和工程人才及原料方面展开竞争。而西方制裁又阻碍了设备采购,使得许多项目比计划晚了很多年。如遭受严重制裁的Parsian油气公司拥有约100亿美元的石化资产,由于在获得催化剂方面存在问题,加之伊朗国内需求高峰期对天然气供应间歇性中断,使得其现有石化厂的生产负荷率不足。

在海湾合作委员会(GCC)邻国,如沙特阿美公司、科威特KPC和阿联酋Adnoc公司都将石油化工作为其能源战略计划的核心内容,在国内和海外进行多元化发展。相比之下,伊朗石化行业发展计划既没有将炼油与石化形成一体,也没有明确与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挂钩同步发展。像包括Kaveh Glass等公司的石化投资者,已超出了通常的业务范围,转投甲醇生产。虽然这可能为应对制裁提供更大的稳健性和弹性,但同时也增加了产业协调难度。

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JCPOA)达成时期,伊朗寻求吸引国际投资进入其下游行业发展。韩国企业在炼油行业投资方面尤其突出,计划投资190亿美元,包括SK计划斥资19亿美元对Tabriz炼油厂升级改造;还有最大投资项目—初步同意在Jask建设100亿美元的霍尔木兹重油炼油厂。还有韩国现代和大林公司计划联合日本千代田计划投资Siraf天然气分离项目,但现在看起来可能都会退出。

韩国现代、道达尔、壳牌和德国化学巨头巴斯夫曾对伊朗多个石化项目感兴趣,但现在都将排除在外。世界领先的催化剂和石化设备供应商之一—丹麦托普索公司11月份已停止了在伊朗的业务活动。作为买方和投资者,中国将再次成为关键。中国石化已签署协议,将耗资13亿美元对饱受战争破坏的Abadan炼油厂进行升级改造。Abadan炼油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在韩国SK公司退出Tabriz项目之后,中国和俄罗斯公司已介入谈判。

从目前来看,伊朗炼油业的战略脆弱性已经得到部分解决,其石化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完成长时间延期半成品工厂。

饶兴鹤摘译自petroleum economist201811

Iran's downstream braces for the challenge

Iran’s downstream sector is almost as important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trategic goals as the headline-hogging upstream

The Iranian downstream energy industry faces many of the same problems as its upstream counterpart - a lack of financ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ifficulty in access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largely but not entirely because of sanctions. The country's five-year energy plan post-sanctions involved spending about $70bn in petrochemicals and $14bn in refinery upgrades. The petrochemicals strategy is focused largely on making the most of Iran's giant, low-cost production of gas and associated natural gas liquids (NGLs) production. Iran's refining sector development has three key, related aims—to increase the output of lighter products; to minimise the yield of low-value fuel oil; and to eliminate the need for gasoline imports.

The massive condensate output expans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Pars gas field gave Iran greater opportunity to meet these objectives. It promoted two condensate splitter projects, Persian Gulf Star at Bandar Abbas and the private sector-financed $2.4bn, 480,000bl/d Siraf unit, north of Asaluyeh. The third phase of Persian Gulf Star should be in full operation by the end of the current Iranian year in March 2019, bringing total capacity to 360,000bl/d. In contrast, Siraf has so far struggled to get off the ground.

Upgrading facilities

Iran also planned to refurbish its existing, ageing refineries, and to build several new conventional facilities. But some of the greenfield projects, such as the private-sector Yasouj plant in the Zagros mountains, had doubtful commercial rationales, and even the more realistic plans have advanced very little in the face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The proposed capacity additions would have made Iran an exporter of about 1mn bl/d of products by 2025; gross exports currently hover around 250,000bl/d. But the primary goal is to meet domestic demand, the largest in the Middle East after Saudi Arabia. With consumption about 1.8mn bl/d of crude and NGLs, refining capacity is about 2.1mn bl/d.

As Fig1. shows, Iran has enjoyed some success. US sanctions on gasoline exports to Iran exposed a vulnerability, and the 2010 fuel subsidy reform, combined with investments in refining, wa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is Achilles' heel. Iran ceased importing gasoline for a while but imports then steadily grew again during 2013-17. The start-up of Persian Gulf Star has cut imports back almost to zero. Iran has also become a net exporter of diesel.

Fuel oil exports have continued to grow, particularly as greater availability of domestic gas has reduced Iran's power sector demand. But tighter enforcement of sanctions will make it harder to sell bunker fuel to ships in the UAE port of Fujairah. The planned refinery upgrades at Abadan, Tabriz, Esfahan and Shiraz would help towards the target of cutting fuel oil to less than 10% of total refining output by 2025. Products push

Expansion of petrochemicals has been a key strategic aim. The intention has been to use outputs from South Pars and other gas fields, particularly the greatly expanded supply of ethane, to expand mostly basic industries in ethylene, ethylene glycol, propylene, aromatics, styrene, PVC, methanol, methanol-to-olefins, urea/ammonia, acrylonitrile and ethoxylates. Iran has a strategic advantage because of its low-cost feedstock, while most of its neighbours have now fully allocated their legacy cheap gas. A large-scale petrochemicals expansion would diversify the economy and export mix, and generate some, if not a great deal of, new jobs and technical capabilities. Although some production would be destined for domestic industries such as

auto-making, most would be targeted at the Asian export market.

Most of Iran's current petrochemical capacity is concentrated at Asaluyeh, the onshore focus for South Pars gas, with a 22.5mn t/yr capacity, and Mahshahr, at the head of the Persian Gulf, with 19.5mn t/yr. But it is seeking to expand to other hubs, with one priority being the sparsely populated Mokran region on the southern coast, in particular the strategic port of Chabahar. The west ethylene pipeline (WEP), which delivers feedstock to plants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western Iran, could also become an export hub once enough capacity is built on to outstrip domestic demand, according to state-controlled news agency Irna. Iraq and Turkey are specific target markets.

The aim is to expand the petrochemicals sector as a whole to a capacity of 130mn t/yr within five years, at a cost of $70bn, including projects such as Kaveh, which would be the world's largest methanol plant, and Pardis, the biggest urea plant.

Stuttering start

But the strategy has been beset by excessive licence allocation, particularly under the Ahmadinejad administration (2005-13)—with a mix of private companies, some owned by state pension funds, and the 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 competing for finance, managerial and engineering talent and feedstock. Sanctions have hampered procurement and many of the projects are years behind schedule. The Parsian oil and gas company, linked to the heavily-sanctioned Revolutionary Guards, holds about $10bn of petrochemical assets. Existing plants run below capacity because of problems obtaining catalysts and episodic interruptions to gas supply during high domestic demand periods.

In Iran's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neighbours, Saudi Aramco, Kuwait's KPC and the UAE's Adnoc have diversification into petrochemicals, at home and overseas, as core elements of their strategic energy plans. In contrast, Iran's planning has not integrated its refineries with petrochemicals, nor is there a clear strategy linked to its national oil and gas companies. Its diverse landscape of petrochemical investors includes firms such as Kaveh Glass, which has gone outside its usual business to move into methanol. While this may offer greater robustness and resilience to sanctions, strategic industry coordination is much harder.

As in the upstream, Iran sought to attrac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to its downstream sector during the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 era. Korean firms we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refining deals, planning about $19bn of expenditure. The most advanced project was SK's $1.9bn upgrade of the Tabriz refinery; the largest, its preliminary agreement for the $10bn Hormuz heavy oil refinery to be built at Jask. Hyundai and Daelim, along with Japan's Chiyoda, intended to work on the Siraf splitter, but now look likely to withdraw.

Hyundai, Total, Shell and German chemicals giant BASF were interested in various petrochemicals projects, but are also now, to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ruled out. Denmark's Haldor Topsoe,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providers of catalysts and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eased activities in the country as of November. Iran is now trying to produce its own catalysts.

As buyer and investor, China will again be key, with Sinopec having signed for a $1.3bn upgrade of the ageing, war-damaged Abadan refinery, once the world's largest. After the apparent withdrawal of SK from the Tabriz project, Chinese and Russian companies have entered negotiations.

Petrochemical exports fall under the ambit of the re-imposed US sanctions. China will probably continue to be a major customer, but shipping may be a problem, given Iranian companies' preference to sell free-on-board (FOB) and the potential increased complexity under sanctions in using the UAE for transhipment.

Iran's strategic vulnerability in refining has been partly addressed, but an outdated product slate remains. The priority in petrochemicals, to finish a long backlog of

half-built plants, will advance haltingly. Past downstream investment has given some resilience to sanctions, but, as in the upstream, US barriers will hamper Iranian ability to make the most of its resources and challenge its neighbours in scale and technology.

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分析以及贸易发展经验分析_戈志梅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不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先天优势,但新加坡政府不断地调整工业和产业政策,利用自身地理优势,顺应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吸引外资,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工业化进程,并首创以工业园区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标杆。 一、新加坡石化工业生产情况分析 从表1中显示了2002年-2012年新加坡石化产业与制造业生产指数的情况,发现石化工业生产指数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增长,并且发展速度略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是新加坡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新加坡的石化工业总产值为533.37亿新元,在2012年石化工业总产值为1020.55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3.9%。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年-2012年新加坡石化工业的产值和增加值情况。发现专用化学品的工业产值虽然不高,但其增加值却逐年增高,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增加显著,到2008年已超越石油制品和石化产品的增加值,成为石化产业集群中工业增加值最高的子产业,2012年专用化学品生产的工业增加值达20.07亿新元,占石化产业工业增加总值的42%。这与新加坡石化产业不断向下游发展、集中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工业政策十分吻合。 二、新加坡石化产业贸易情况分析 在新加坡政府出口导向政策的影响下,新加坡的石化产业属于出口型产业,原材料均从其他国家进口,经炼制加工后,出口石油制品,并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进而出口石化产品和附加值更高的专用化学品。新加坡的石化产品除少部分供国内的消费外,大部分产品均供出口。 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新加坡石化产业进出口竞争力水平。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Competitiveness)指数: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该指标均在-1与1之间,大于0说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反之则为逆差。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从表3可以看到,新加坡石油制品出口增长快速,2002年为169.938亿美元,2012年增至939.362亿美元。新加坡化工产品的出口额也增长快速,2002年为152.832亿美元,2012年为506.859亿美元。 新加坡石油制品和化工产品的TC指数均为正值,且增幅较为明显。石油制品TC指数从2002年的0.13上升到2012年的0.31,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0.4;化工产品TC指数从2002年的0.08上升到2012年的0.22,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0.27,说明新加坡石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及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网站相关数据整理数据来源: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网站相关数据整理 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分析以及贸易发展经验分析 ■戈志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蕊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新加坡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石化产业对亚洲地区的石油化工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生产规模和贸易情况方面,分析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经验,其中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合作对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发展经验 析 国际经贸 表12002年-2012年石化工业与制造业生产指数 表2新加坡石化工业产值与增加值(单位:百万新元) 表3新加坡石油制品和化工产品进出口额及出口竞争力指数 (进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65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化工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集聚能力持续提升,已建成32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品结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伊朗石油市场开发状况分析及对策

伊朗石油市场开发状况分析及对策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拥有占世界9%的石油储量和15%的天然气储量,国民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出口,石油的出口额占其全部出口额的80%,石油收入占全部政府预算的50%。2001年,伊朗的石油出口为每天35万吨,年出口额达228亿美元。伊朗政府重视油气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在积极推进石油增产计划。伊朗国家钻井公司也正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一、伊朗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1.原油勘探开发 现在伊朗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123亿吨,主要分布在伊朗西南部靠近两伊边界的胡泽斯坦省和波斯湾海域,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占伊朗石油生产总量的90%。近几年,伊朗陆续有大的油田发现。1995年,在阿巴丹港附近海上发现了Darkhovin油田,可采储量达6.8亿吨。1999年10月,在胡泽斯坦省发现了Azadengan油田,可采储量为6.8亿-8.2亿吨。2001年2月,在阿巴丹港浅海水域发现的Dashet-e油田,可采储量也在6.8亿吨左右。最近,伊朗北部的里海区域也展现出了很好的油气发展前景。 1974年,伊朗的石油日产量曾一度达到82万吨左右,但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石油产量急剧下降,到1981年石油日产量下降到18万吨左右,此后又逐年回升,2001年达到55万吨左右。目前,伊朗石油日自然递减量为3.4万-4.1万吨,伊朗政府计划到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别使石油日产量增加到66万吨、76万吨和100万吨。 2.天然气勘探开发 伊朗境内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3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年产天然气66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占伊朗能源消费的44%。近几年来,伊朗的天然气也陆续有重大发现。2000年在伊朗布舍尔省发现了储量为226亿立方米的Zireh气田,在南部法兹省发现了天然气储量为1.13万亿立方米的Homa气田和天然气储量为3600亿立方米的AgharDalan气田。伊朗根据国家发展计划,五年内将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天然气资源。1988年探明的储量为8万亿立方米South Pars气田,现已投入开发。储量为1.36万亿立方米的NorthPars气田正准备投入开发。 3.油气勘探开发管理体制 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油气工业全部实行了国有化,由伊朗石油部负责整个油气工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宏观行政管理,国有企业以垄断经营的方式运作。伊朗石油部下属有国家石油公司(NIOC)、国家天然气公司(NIGC)、国家石化公司(NPC)、国家油轮公司(NITC)和国家石油购销中心(NIOPDC)等公司。其中,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下属有国家南方油田公司(NSOC)、海洋石油公司(I00C)、中部油田公司(ICOFC)、伊朗石油设计开发工程公司(PEDEC),Pars油气公司(POGC)和国家钻井

国际商务谈判上机4

一、简答题 1、国际商务谈判的环境影响因素有哪些?各影响因素有哪些具体内容? 2、谈判信息收集的途径有哪些? 3、信息收集的方法和内容有哪些? 4、关于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有哪些?国际贸易管理有哪几种? 5、客商的类型有几种?对对手资信情况的审查包括哪些? 6、信息处理分哪几个阶段?信息资料的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二、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 ? (一)1973一1981伊日石化工程 ? 20世纪70年代初期,伊朗希望将大量空燃的天然气利用起 来,生产化学制品,但苦于无技术及管理经验。经过选择后, 伊方向日本求助。对当时严重依赖中东石油的日本来说,这是 一个树立自己形象并巩固与产油国关系的良机。经过一段“周 密”的可行性研究,日本决定全力投入这项工程,并将其建成 一个中动地区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 ? 1973年4月,日本三井物产、三井东庄化学等多家公司所组成 的“伊朗化学开发股份公司”,与伊朗当地的“伊朗国营石化公 司”合资建立了合营企业“伊日石化公司”。公司全部资产为7300 亿日元,其中日方占4300亿日元,在伊朗方面出资的3000亿日 元中,由日方贷款近900亿日元,公司预定生产能力年产30 万吨乙烯等产品。 ? 经过近三年包括勘探、规划、设计在内的准备,1976年1月 在伊朗南部打下了第一根桩,工程的一切都按预定计划进行。 1978年末,伊朗突然爆发内乱,国内政局不稳,经济运行中 断,工程陷入瘫痪状态;到1979年3月时,85%的工程已完全 停止。不仅如此,霍梅尼政权一再声称对西方企业要实施国有 化措施,日方已投入1000多亿日元的资产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威 胁。 ? 万幸的是,伊朗政府也期望这项巨大工程尽早发挥效益以利 其经济发展,因此便向日本政府与企业提出了尽快复工的要 求,并保证该工程不在国有化之列。对于日方投资者而言,这 不啻于死里逃生。日方企业又经深入调查,确信了霍梅尼政权

石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要点提示: 强势分析:生产持续增长,主要石化产品的价格较2003年同期有较明显的增长,产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石油开采企业因国际原油持续高价,收益稳定上升。 弱势分析:石油进口继续增加,我国石油价格机制受到国际油价上涨严重挑战;国内成品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下游化工企业,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压力加大,企业炼化一体化业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会分析:进入原油供应短缺时期,石化市场将经历重大调整,石化行业的战略重组以及石化业进入周期性上升将创造新的行业投资机会;石油战略发展给业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带来较大投资空间;燃料油期货推出将为相关企业创造期货投资条件。 风险分析:国际油市动荡影响国内即将全面开放的成品油市场,影响下游相关行业企业成本和内需增长,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增长。中国石化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产品的供不应求,部分石化产品自给率相对较低,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 热点提示:石油价格问题;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问题;贸易逆差严重;石油战略转型;润滑油终端市场整合。

正文目录 石化行业基础数据平台 (33) 一、工业产值 (33) 二、产品产量 (44) 三、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66) 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88) 一、生产继续增长,石油和化工行业产销平稳 (88) (一)石油生产增速放缓,需求大幅增长,价格创历史新高 (88) (二)石化产品需求旺盛,产量增幅回落,价格增势放缓 (1515) 二、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稳速增加 (2020) (一)产值快速增长 (2020) (二)销售产值平稳增加 (2020) (三)经济效益增速加快 (2121) (四)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产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2121) 石化行业主要经济问题概述 (2323) 一、石化扩能走向规模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 (2323) 二、中国与国外石化业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525) 三、第二阶段排放标准挑战我国炼油工业 (2727) 四、国产润滑油不断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竞争急需规范 (2828) 石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030) 一、需求将继续增加,全球石油化工业走势将更为强劲 (3030) (一)下半年原油价格将依然持续坚挺 (3030) (二)全球炼厂高负荷运转国际炼油毛利保持较高水平 (3333) (三)下半年全球化工业走势将更为强劲 (3434) 二、下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3535) (一)石油市场增速回落,进出口贸易仍呈显著逆差 (3535) (二)需求增长强劲,石化业供不应求,总体价格水平向好. 3838 石化行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 (4343) 一、仍处景气周期,2004年石化行业投资价值提升 (4343) 二、成品油经营将迎来转势之年 (4444) 三、成本控制释放化工投资价值 (4545) 四、中石化整合产业链提升企业投资价值 (4646)

浑南新城发展规划简介

沈阳市浑南新城发展规划简介 1、浑南新城简介 浑南新区沈阳市南面“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40万,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是老城区延伸的新城区,是向“大浑南”辐射的桥头堡,即“现代服务业的中心、研发创新的基地、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2、浑南新城规划 浑南新城是沈阳市未来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依托新行政中心、南站综合枢纽、全运村及设施、文化创意、科技总部等五大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第三代城市典范。 目前,浑南新城建设已全面启动,新城12条82公里“五横四纵”核心区道路主体框架初步确立,桃仙大街、航空路和白塔河路竣工通车,全运路、全运南路和全运北路已具备通车条件。管网、管廊建设工作陆续展开,部分路网管线开始预埋、铺设。全运村及运行中心、沈阳新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开工。浑南新城目前规划30余条公交线路,连接沈阳市区和苏家屯等周边区域。 2、浑南新城国家大学科技城 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毗邻行政中心和全运村,距离桃机国际机场5公里,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创新型、生态型、科技型园区。该区将逐步发展成为产学研合作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人才培训基地、高校产业生产基地。 目前,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先期启动1平方公里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引进清华、浙大等10家国内名校及科研院所,在科技城设立科技成果

转化基地及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辐射源。并力争将清华引入园区 3、浑南新城航高基地 航高基地是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空研发、航空制造、临空物流、航空服务等产业,建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线飞机、公务机总装基地,规模最大的飞机大部件转包基地,最专业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实力最强的航空研发、培训基地,东北亚地区最高效、便捷的航运基地和物流基地。 目前,沈阳市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投产,沈飞民机公司钣金生产线等5个项目全线开工,南航沈阳维修基地新机库等3个项目即将开工 4、浑南新城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是封闭式综合出口加工区,具有“境内关外”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打造成为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沈阳市综合保税物流基地。目前,地域范围扩大至30平方公里,向综合保税区发展,突出保税加工功能。 5、浑南新城欧式国际风情 位于李相地区,以前李村为核心。利用邻近桃仙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加快空港国际旅游城建设。着重发展休闲商务及生态休闲业,加快陨石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打造集生态休闲、生态旅游、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国际化休闲度假小镇。 根据《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空间发展规划》的发展要求,要在李相片区强化欧式发展理念,依托李相新城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村屯改造、撤村建居步伐,提高村屯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水平。

(发展战略)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发展战略)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甬经信发〔2011〕251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 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信局(经发局、发改局)、市经信委系统有关单位: 现将《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目录 前言 (1)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一)产业发展概况 (3) (二)主要企业、产品和产能 (4) (三)发展优势 (7) (四)存在问题 (8) (五)发展机遇 (10) (六)面临挑战 (11) 二、发展环境和趋势 (12) (一)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二)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实施阶段和发展目标 (15) 四、发展重点、方向和项目 (16) (一)发展重点 (16) (二)产业链发展方向 (18) (三)重点项目 (26) 五、政策与措施 (29) (一)完善和落实产业政策,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 (29) (二)推广园区内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节能、环保和安全工作 (30) (三)加快人力要素集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30) (四)加快和完善化工园区建设,提高化工园区综合协调能力 (31) (五)完善石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2) 附表一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33) 附表二重点推荐项目一览表1 (39) 附表三重点推荐项目一览表2 (40) 附图一宁波市三大石化区块位置示意图 (41) 附图二宁波大榭开发区石化产业现状图 (41) 附图三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平面规划图 (42)

2016伊朗石化报告–拟在建项目展望

2016伊朗石化报告–拟在建项目展望 Projects Outlook: Iran Petrochemical Report 2016 免责声明: 1. 本报告仅供授权读者使用。未经亚化咨询公司书面许可,订阅者不得转让、出售、对外发表该本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其中的部分图片、表格和文字信息)。 2.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和亚化咨询的专有知识,不涉及任何企业机密信息。报告力求信息数据的可靠性,但不完全保证其准确性及完整性。订阅者做出的商业决策与亚化咨询无关。 Disclaimer: 1.This report is for authorized subscribers only. It is prohibited to circulate, re-sell, and commercially release the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ing part of figures, tables and texts) without the formal permission of ASIACHEM consulting. 2.This report is based on 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and ASIACHEM’s expertise; it does not contain any corporate confidenti al information. ASIACHEM seeks to the reli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but does not guarantee its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ASIACHE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ctual business decisions of subscribers.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 争力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50 多年的建设, 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 列。整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 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原油加工 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2003 年底,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 亿吨/年, 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 万吨/年, 居世界第 三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172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五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 万吨/年, 居世界第四位。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 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 技术改造的力度, 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明显改善, 形成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 其 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 我国石油化工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3 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 年的2 座增加到7 座, 乙烯装置在普遍 完成第一轮改造的基础上, 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 生产能力均达70 万吨/年以上, 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天津、中 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 装_______置 生产能力均达到20 万吨/年以上。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 重点扩建了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罗马尼亚钢铁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况

罗马尼亚钢铁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况 罗马尼亚的钢铁冶金工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雷希察钢铁厂(Resita)、红色钢铁厂(Otelu Rosu)和胡内多阿拉钢铁厂(Siderurgica Hunedoara)等始建于18世纪到19世纪。肯皮亚图尔济钢丝厂(IS Campia Turzii)和特尔戈维什泰钢铁厂(COS Targoviste)始建于二战时期,Sidex加拉茨钢铁厂(Sidex Galati)和克勒拉希钢铁厂(Calarasi)建于中央计划经济时期[1]。其中Resita、Hunedoara、Otelu Rosu位于巴纳特山(Banat Mountains)地区, 坐拥波亚纳-鲁斯卡(Poiana Rusca)山脉的铁矿石,佩特罗沙尼(Petrosani)盆地的烟煤资源;Galati、Calarasi和Targoviste位于多瑙河下游,主要是基于当时的行政职能或产业职能而设立[2]。 在中央计划经济时期,罗马尼亚年均粗钢产量约为1 700万吨,位列全球前15位。钢铁冶金工业在罗马尼亚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内需求主要源自政府采购,消费量为800万~900万吨[3],主要用于制造机床、火车、铁路机车和军工用品,而出口量不超过300万吨。 一、罗马尼亚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1989年政治剧变后,自1990年起,罗马尼亚创建了实施市场经济原则的立法构架,开启了国有经济的分权化进程。1993年,由欧盟-罗马尼亚关系协议20号条约正式批准,罗 马尼亚加入2号欧洲煤钢联营(ECSC)协定,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欧盟-罗马尼亚ECSC联络小组,启动全面贸易自由化计划,并正式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钢铁委员会观察员。1996年,罗马尼亚发布《罗马尼亚工业政策》官方文件,声明遵守欧盟理事会第96/413/EC 号指令,为提高欧盟工业整体竞争力,参与集体行动方案[4]。 2002年,罗马尼亚政府根据欧盟要求制定钢铁冶金工业重组方案《政府2002年213号决策》,并予以实施;2004年相继与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泰纳瑞斯(Tenaris)、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钢铁集团(Mechel,俄车钢)、俄罗斯TMK钢管集团、韩国三星集团、土耳其Erdemir集团等战略投资方完成了国有钢铁生产企业和制造公司的私有化改造,经过前

伊朗自力更生发展石化工业

伊朗自力更生发展石化工业 伊朗石化行业如何在美欧的制裁下谋得发展是近日在德黑兰举行的 第十届伊朗石化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业界给出的答案是自力更生。伊朗 国家石油化工有限公司(NPC)规划和发展部主任RamezanOladi 在此会议上表示,伊朗石化行业正在依靠自身力量开发工艺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国内石化 厂发展和建设需求,以此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 从去年开始,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的制裁一波接着一波,先是金融和能 源领域,随后又发展到货币和汽车领域。去年7 月31 日美国宣布,对购买或者获取伊朗石化产品者将予以制裁。同时,美国还将对寻求逃避制裁影响 者、向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纳夫蒂朗国际贸易公司和伊朗中央银行提供物质 支持或者帮助伊朗政府购买或获取美国纸币或贵金属的个人和实体实施制 裁。 受制裁影响,国外的技术、设备和投资进入伊朗石化行业的途径基本 被封锁。过去伊朗从先进经济体进口的一些产品不得不转为本地化生产。这 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幅降低了伊朗公司项目的建设成本。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位于阿萨鲁耶的100 万吨/年的Kavian 石化公司的 乙烷裂解项目。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没有国外设备供应 商或承包商承揽Kavian 裂解项目的建设。Kavian 石化公司的母公司巴赫塔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DavoodRezaRabhani 表示: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伊朗本地供应商和承包商的作用,从而使我们能够显著降低项目建 设费用。该乙烯项目最终的生产成本为260 美元/吨,远低于此前估算的400 美元/吨。RamezanOladi 称,目前伊朗石化行业使用的设备和机器已经有约78%由本地公司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修改)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 (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 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20 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见下表2: 表2 石油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表 (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亿t,同比增长6.2%;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 165.6 万t,同比增长10.1%;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1.4%,烧碱增长13.4%,纯碱增长8.9%,甲醇增长35.9%,合成树脂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前言 第一部分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 第二部分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规划 第四部分支撑服务体系

前言 三门,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东濒三门湾,南接临海,西枕天台,北邻宁海。大陆海岸线长167公里,海域约481.7平方公里。全县总面积为1510平方公里,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三门是连接宁波、温州的大陆桥,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宁波机场、黄岩机场、北仑港、海门港距县城均在100公里之内;甬台温、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健跳港为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为省定台轮停泊点,健跳港区是台州港六大港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人民凭着永不屈服、敢闯敢拼的精神,在资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工业兴县的道路。2003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000余家,其中国有和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为68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已经形成了橡胶、机电、化工、工艺品等四大支柱行业。1978年~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 万元。 当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众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滨海新城建设,是三门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三港三城”建

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滨海新城,是三门在新形势下贯彻中央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崛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先进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安排、实现台州区域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滨海新城建设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主要提出关于区块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本规划范围为三门滨海新城,主要由东部珠游溪北侧用地、晏站涂围垦工程及花鼓漫岛构成,规划总用地3057.5万平方米。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根据开发时序,近期为2005~2010年,中期为2011~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规划以近中期为主。 第一部分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 一、规划依据 1、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 2、台州市生产力布局规划(送审稿) 3、《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 4、台州市五大主导行业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 (一)确立滨海新城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建成三门城市东扩的综合发展区,全县生产力布局的

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对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分析石油化工(英文: Petrochemical)又称石油化学工业,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见石油化工发展史)。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2.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 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3.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

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4.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

中东地区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油气勘查与评价学时: 32 题目:中东地区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班级: 任课老师:完成日期: 报告评语: 成绩:评阅人签名:日期: 备注:1、无评阅人评语和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红色签字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批阅无效; 3、正文应该有批阅标示内容; 4、建议用A4纸张打印;批阅报告及时交系办存档;

中东地区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中东地区是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这里是世界常规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石油业界的统计资料中中东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也门、约旦、叙利亚、巴林、黎巴嫩和以色列。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1个成员国中的六个。2006年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为1012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1.5%。中东石油是世界能源市场重要供应源,也是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命脉。2006年中东地区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收入达到4010亿美元的新纪录,占欧佩克石油收入的66.3%,预测2007年将再创新记录,达到4350亿美元,可能占欧佩克石油总收入的66.1%。 一、中东地区具有的地质条件 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说, 中东地区位于阿拉伯板块上, 它包括也门共和国、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约旦、富饶的弯月的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东南部、在古生代和新生代早期的伊朗的西南部。本文未考虑的部分是(地中海中部地区的) 累范特板块和西奈山的大陆部分—该部分在累范特断裂隙的西部(死海断裂)。 在中生代早期由于新特提斯的张开而断开, 同时期伊朗部分分离出来。此后在晚第三系由于印度洋的扩张中脊的发展, 形成了亚丁湾并且沿着红海断裂开始扩张。所有这些变化形成了中东地区的东南和西南边界。这两处都有很年轻的特征并且这两个地方都很少有海滨平原。亚丁湾和红海两侧的地质特征的一致性显示了最近一次发生的地质分离伴随着小的但重要的横推的替换作用。陆上的连续的剪切断层和红海的张开, 亚喀吧海湾和死海断裂, 北部与金牛山相连的部分整个构成了中东地区。在红海的东海岸线被抬升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它的沉积以及火山喷发物所覆盖使得东部比西部更平缓在也门的Asir山高度可超过3 7 (X) m (1l840ft ) , 向北和东高度逐渐降低。约旦裂谷的西侧被累范特上翼所覆盖, 形成了这一地区的高度边缘。 中东地区的地质基本特征主要由三个原因所致 : (1)、阿拉伯的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扩张事件, 这种扩张是由于亚丁湾和红海海底扩张和早期海洋盆地形成所引起的。 (2)、由于大陆与大陆碰撞所引起的在金牛一扎格罗斯一阿曼地区的北部和东北部的压缩性褶皱。 (3 )、沿死海断裂和累范特断裂区的走滑断层。 二、中东地区具有的油气资源量特征 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采比高。中东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沙特、伊朗、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六个欧佩克成员国中。2006年中东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