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预拌砼技术要求(更新版2015)

预拌砼技术要求(更新版2015)

预拌砼技术要求(更新版2015)
预拌砼技术要求(更新版2015)

第一条依据的规范、标准、规程

1、《预拌混凝土》(GB/T 14092-201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 01-82-2004

4、《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

5、《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7、《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

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1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T 1596-2005)

12、《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90)

1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

14、《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2012)

1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20、《建设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2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

2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2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24、《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2011)

2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26、《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029-2013)

27、其他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预拌混凝土技术要求的规范、标准、规程。第二条工程概况

第三条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

表2

第四条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应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分类。

2、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不同分别提出。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基本要求外,还应与各类混凝土配合比对水胶比和水泥用量的要求相一致。

第五条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一、泵送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原材料要求

⑴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一条款中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

⑵水泥: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标准的有关规定。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和设计要求进行选用,一般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混凝土工程,其碱含量应低于0.6%。所选水泥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水泥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

⑶细集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2.3~3.0,应有良好的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应有碱活性检验报告。

⑷粗集料:采用粒径规格为5~25mm的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应有碱活性检验报告。粗集料应保证泵送要求,并应根据泵管直径及泵送高度调整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本工程所用泵管直径为100 mm,最大泵送高度为18.7 m)。

⑸水:拌制混凝土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⑹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选用北京市建委备案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必须有资格证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应为由法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年度检验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应进行必试项目的复试检验和均质性、水泥的适应性检测。

⑺掺合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应选用Ⅱ级以上粉煤灰或者磨细矿渣作为混凝土中掺合料,以降低水泥用量。掺合料质量和掺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的要求。进场后必须按规定取样复试。

2、坍落度要求: 当泵送高度在50m及以下时,坍落度控制在100~140mm范围;100m 及以下时,控制在150~180mm范围;200m及以下时,控制在190~220mm范围。坍落度允许误差为±20mm。现场在施工之前及过程中,根据施工部位及季节温度变化等情况进行确定,其具体要求以当时的浇筑申请书为准。

3、配合比要求: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掺合料的掺量经试验确定。水胶比要求:±0.00以下及室外工程最大水胶比为0.55;±0.00以上室内工程最大水胶比为0.6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水泥用量可适当降低,但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少于300kg/m3。砂率应为35-45%。

4、混凝土碱含量要求:用于工程的混凝土,其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材料必须具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验报告。±0.00以下结构工程最大碱含量3kg/m3。

5、氯离子含量要求:地下室外墙、板及基础以及地上外部结构等环境类别为:二类b ,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5 %;其他环境类别为:一类,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30%。

6、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控制:供方应根据施工现场至预拌地点的交通状况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及可泵性。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运至现场应按规定对每车混凝土质量进行坍落度的检测和评定,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供方承担(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环境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为6h~8h)。

二、泵送防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原材料要求

⑴除外加剂、粗集料外,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五条款一、1、水泥、细集料、水、掺合料原材料要求。

⑵外加剂:符合第五条款一、1.6的要求,应采用防水剂、膨胀剂(不得使用氧化钙类膨胀剂和多功能复合膨胀剂)、引气减水剂。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⑶粗集料:应选用吸水率不大于 1.5%且坚固耐久、级配良好的集料,同时不得使用碱活性粗集料。其它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标准。

⑷所用防水外加剂及配合比在使用前必须提前向买方提供,得到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方可使用。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以及具体使用部位见第三条(表2)。

3、坍落度要求:入泵坍落度应在140~160mm,每小时损失值不大于20mm,总损失值不大于40mm。

4、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8(h)。

5、配合比要求: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小于320kg/m3,其中水泥用量不小于260kg/m3。其它掺合料经试验确定。水胶比不大于0.50。

6、混凝土碱含量要求:用于防水工程的混凝土,其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掺合料、外加剂材料必须具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验报告。±0.00以下结构工程最大碱含量3kg/m3。

7、氯离子含量要求:地下室外墙、板及基础及地上外部结构等环境类别为:二类b,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5 %。

第六条: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1、供方(乙方)应按本要求中第一条款的有关规范、规定、标准以及合同中有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试配,对坍落度的确定应考虑气温及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供方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

⑴所用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变化时;

⑵需方(甲方)提出更改意见。

3、冬期混凝土施工之前应提前将冬施防冻剂性能检验报告以及复试报告等技术资料提供给甲方。甲方同意使用后,方可进行预拌混凝土的施工。

4、冬期混凝土施工时,应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执行,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5、拌制混凝土所用集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预拌混凝土时应用热水拌合、加热集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冬期混凝土罐车应加保温套,以防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热量损失,影响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10℃。

6、冬期混凝土施工时,乙方应根据不同的大气温度选用不同类型的复合早强剂、防冻剂或复合防冻剂。

7、夏季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缓凝型减水剂,应做好降温和保温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

8、本技术要求未提出的其它技术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规范标准。

第七条:预拌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

1、在签订预拌混凝土买卖合同前,乙方应配合甲方以及监理单位对其企业的资质进行核验,并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地点、生产条件、技术质量保障能力、产品质量保证率等情况进行实地考查,并全部达到相关标准规定要求方可签订合同。

2、乙方在合同执行期间,甲方及监理单位有权对混凝土生产过程实施延伸管理。核查生产、质量履约情况。审查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际生产地址是否与资质证书中载明的生产地址一致、搅拌站拌台操作系统中生产数据是否与配合比通知单中数据一致。

3、乙方必须指定专职调度及质量员,负责本工程混凝土供应的及时性及混凝土入泵前的质量检查,并进行现场混凝土施工的指导、协调。

4、甲方与乙方的联系以项目部混凝土工长开盘通知单或电话传真为准,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值、浇注部位、时间、数量及技术要求等。

第八条:预拌混凝土的运送

1、运送方式: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

2、运送时运输车应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3、混凝土运送时严禁往运输车内任意加水。

4、卸料时运输车应顺利的把混凝土拌合物全部排出,混凝土的运送时间应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应考虑路途、气温等因素的损失,以满足混凝土运至现场后的可泵性等技术要求。

5、混凝土的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混凝土罐车到达率必须保证每台泵车有一台车等待浇筑,搅拌站与现场必须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根据浇筑进度及道路情况调整车辆密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运输车辆数量,确保现场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每台混凝土泵车所需配备的搅拌运输车台数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给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九条:质量检验及验收确认

1、检验项目: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扩展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