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HEC-RAS中关于水位、糙率演算的方法

HEC-RAS中关于水位、糙率演算的方法

HEC-RAS中关于水位、糙率演算的方法
HEC-RAS中关于水位、糙率演算的方法

HEC-RAS中关于水位、糙率演算的方法

刘斌

摘要:为了获得定流量情况下河道各断面水位和河段糙率,通过勘测数据建立河道几何资料及水文数据建立边界条件,应用HEC-RAS软件对河道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经与测试结果验证比较,吻合较好,表明HEC-RAS可以适用于河道水面线计算及糙率试算。数值模拟的可操作性强,精度及效率均较高,可广泛应用于防洪评价等水力分析计算中。

关键词:HEC-RAS;断面;边界条件;水位;糙率

1.HEC-RAS简单介绍

1.1发展历史

HEC-RAS是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水文工程中心开发的水面线计算软件包,最早的第1.0版本公布于1995年7月,随后出现了1.1、1.2、2.0、2.1、2.2、2.2.1、3.0、3.1等修正或更新版。目前最新的版本是4.10,本基于4.0正式版(2008年3月)。

1.2应用领域

①洪水位计算(包括定、变流量);

②结构物影响分析:桥梁、涵洞、堰、溢洪道、冰、抽水站、堤防、障碍物;

③渠道整治分析;

④淹水分析(包括河道及陆地);

⑤桥梁局部冲刷(包括桥墩及桥台);

⑥稳定渠道设计;

⑦河道输沙量计算;

⑧溃坝分析;

⑨溃堤分析。

1.3定流量数值计算步骤

1.4界面说明

其中:

1打开案例

2储存案例

3开启几何资料编辑视窗

4开启定流量编辑视窗

5开启变流量编辑视窗

6开启执行定流量视窗

7开启执行变流量视窗

8开启水力计算(例如桥梁冲刷、河道输沙量计算等)

9开启河道断面展示视窗

10开启水面剖线展示视窗

11开启河段水力参数计算结果展示视窗

12开启率定曲线计算结果展示视窗

13开启河道三维计算结果展示视窗

14开启变流量水位、流量关系线展示视窗

15开启河道水力特性展示视窗

16开启单一断面或结构物水理计算成果展示窗

17开启所有断面计算成果展示窗

18开启计算过程中所产生之警告或错误通知视窗

19开启数据存储系统视窗

20显示案例名称

21显示计划名称

22显示河道几何资料档案名称

23显示定流量河道水文资料档案名称

24显示变流量河道水文资料档案名称

25案例说明

26显示档案存取路径

27延展案例说明栏位

28显示目前案例所用之单位

2.水位的计算

根据河道断面几何资料、糙率以及初始水位、河段流量推求各断面水位等水力特征。

2.1建立案例

点击“File”“New Project”打开新建案例窗口,在左栏“Title”下输入“jintangbridge”,创建jintangbridge案例文件,右边为你创建案例选择的存储路径,然后选择“OK”键,表示已完成创建。

2.2建立河道几何资料

(1)河道几何资料编辑视窗说明

按下主视窗第3个按钮开启河道几何资料编辑视窗。

河道几何资料编辑视窗说明:

1加入新河段(Reach)至河系图层(Scheme)

2加入新蓄水区(Storage Area)至河系图层(Scheme)

3连接河系图层中的两个蓄水区

4加入抽水站(Pump Station)至河系图层

5设定河道里程

6加入及编辑河系图层的背景图片

7编辑汇流点(Junction)

8编辑或新增断面(Cross Section)资料

9编辑或新增桥梁(Bridge)、涵洞(Culvert)资料

10编辑或新增主流向结构物(Inline Structures),如堰/坝(Weir/Embankment)、闸门(Gate)

11编辑或新增测流向结构物(Lateral Structures)

12编辑蓄水区资料

13编辑蓄水区连接资料

14编辑抽水站资料

15编辑变流量模式的水力参数

16河系图层编辑区

(2)建立河系图层

1)创建新河段

2)河段编辑

点击河道几何资料编辑视窗⑥加入及编辑河系图层的背景图片,点击Add...,打开湘江金堂大桥断面布置图1作为背景,描绘河段。不需要的时候,选择Remove...,又可去除背景图片。

3)输入河系及河段名称

根据背景图片,从上游至下游绘图,选择起点,单击左键表示开始绘图,手动选择绘图点,点越多越好,直至终点,双击左键表示绘图结束。白色线条为湘江背景图,蓝色线条为

所绘湘江河段,红色线条表示将要设置的断面位置和形状。

绘图结束后,出现通知窗口,需要输入河系(River)名称及河段(Reach)名称,这里河系输入“xiangjiang”,河段输入“upstream”,点击“OK”结束,表示创建名为“湘江上

游段”的河道。

单击右键,其中Zoom in表示局部放大,Zoom previous表示先前视图,表示Zoom out 表示退出当前视图,Full plot表示全部展示,Pan表示平移,可方便查看和绘图,上图即为局部放大的结果。

4)储存河道几何资料

点击河道几何资料编辑窗口中“File”,“Save Geometry Data”,输入“jintangbridge-3”,创建“jintangbridge-3”河道几何资料文件名,点击“OK”储存。

(3)编辑或新增断面资料

1)开启“编辑或新增断面资料”窗口。

2)编辑或新增断面资料及视窗各项功能说明:

1River:选取河系

2Reach:选取河段或支流

3Description:断面说明

4Apply Data:写入断面资料至档案

5River Sta:选取既有断面及显示目前正编辑的断面编号

6移至下一个断面

7移至上一个断面

8输入断面里程(Station)及高程(Elevation)

9LOB、Channel、ROB:分别输入本断面至下一个下游断面间之左岸高滩地流心距离、主深槽谿线距离、右岸高滩地流心距离

10LOB、Channel、ROB:分别输入本断面左岸高滩地、主深槽、右岸高滩地之曼宁系数n值

几种典型的不同河床型式的糙率:

河床型式糙率n值

沙纹0.018~0.030

沙垄0.020~0.035

冲刷沙垄0.014~0.025

平面河床0.012~0.022

固定波形0.014~0.025

逆行沙垄0.015~0.031

11Left Bank、Right Bank:分别输入左岸高滩地与主深槽、右岸高滩地与主深槽接点所代表之断面里程

12Contraction、Expansion:分别输入本断面至下一个下游断面间之收缩、扩散系数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参考表:

流况突扩系数突缩系数

渐变0.30.1

桥梁0.50.3

剧变0.80.5 13断面展示区

在“编辑或新增断面资料视窗”中选择①河系②河段名称,然后点击“Options”“Add a new cross section”,出现以下界面,输入78,表示在该河段创建了一个编号为78的断面。

.根据现有的河道几何资料,在编辑或新增断面资料视窗⑧栏输入断面里程(Station)、高程(Elevation)(小技巧:将两栏全部反蓝,粘贴数据即完成输入);在⑨栏分别输入本断面至下一个下游断面间之左岸高滩地流心距离(LOB)、主深槽谿线距离(Channel)、右岸高滩地流心距离(ROB),在⑩栏分别输入左岸高滩地、主深槽、右岸高滩地的糙率,在?栏分别输入左岸高滩地与主深槽、右岸高滩地与主深槽接点所代表之断面里程,在?栏分别输入本断面至下一个下游断面间之收缩、扩散系数,因为河道边界可视为渐变边界,故收缩、扩散系数可取为0.1、0.3。

点击④“Apply Data”写入断面资料至档案,在?断面展示区即显示78号断面形态。

继续添加断面,然后按照以上操作进行编辑,即可完成河道几何资料的输入。

2.3建立边界条件

(1)打开定流量资料编辑视窗

按下主视窗第4个按钮,开启定流量资料编辑视窗。

(2)定流量编辑

如下图所示,点击“Add A Flow Change Location”,添加编号为78、62、61、59、58、1的断面,然后点击“Options”“Edit Profile Name”,将案例命名为“p=1%”。

在p=1%栏分别输入流经该断面的流量。然后点击“Apply Data”完成流量边界条件输入。

定流量编辑视窗的各项功能说明如下:

1选取河系

2选取河段或支流

3选取断面

4River:河系名称

5Reach:河段名称

6RS:流量流入之断面

7PF1:流量输入栏

8设定分析流量之案例数

例如要同时分析重现期距100年及200年两组流量案例,则首先将设定分析流量之案例数设为2,这时⑦就会变成两栏

9Reach Boundary Conditions:设定河段边界条件

10Apply Data:写入边界条件至档案

11新增流量汇入点

边界条件编辑

水位边界条件编辑

(3)水位

点击定流量编辑视窗⑨Reach Boundary Conditions,设定河段边界条件。因为是回水复核,故下游边界设为已知水位高程(Known W.S.),输入56.1;上游边界应为正常水深,输入河床底坡0.0002(通过手工估算确定)。点击“OK”,完成水位边界条件编辑。

1)编辑边界条件视窗各项功能说明如下:

1选择所有的流量案例采用同一组边界条件2选择每一组流量案例采用个别的边界条件3设定边界水位为已知水位高程

4设定边界水位为临界水深

5设定边界水位为正常水深

6设定边界水位依据率定曲线变动

7删除设定

8上游边界条件水位设定栏(当流况为超临界流或者混合流时,必须设定此栏)9下游边界条件水位设定栏(当流况为亚临界流或者混合流时,必须设定此栏)2)各个边界水位设定方法所需输入的资料说明如下:

(1)已知水位高程:输入水位高程;

(2)临界水深:不需输入资料,程序自动计算;

(3)正常水深:输入河床底坡;

(4)率定曲线:输入水位高程-流量数据(表格形式)。

3)关闭“编辑边界条件视窗”后,切记!必须按下“Apply Data”键才算完成边界条件输入操作。

2.4执行案例

第8章-线性判别分析--机器学习与应用第二版

第8章线性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目标是向量在低维空间中的投影能很好的近似代替原始向量,但这种投影对分类不一定合适。由于是无监督的学习,没有利用样本标签信息,不同类型样本的特征向量在这个空间中的投影可能很相近。本章要介绍的线性判别分析也是一种子空间投影技术,但是它的目的是用来做分类,让投影后的向量对于分类任务有很好的区分度。 8.1用投影进行分类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简称LDA)[1][2]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线性投影来最小化同类样本间的差异,最大化不同类样本间的差异。具体做法是寻找一个向低维空间的投影矩阵W,样本的特征向量x经过投影之后得到新向量: y Wx = 同一类样本投影后的结果向量差异尽可能小,不同类的样本差异尽可能大。直观来看,就是经过这个投影之后同一类的样本尽量聚集在一起,不同类的样本尽可能离得远。下图8.1是这种投影的示意图: 图8.1最佳投影方向 上图中特征向量是二维的,我们向一维空间即直线投影,投影后这些点位于直线上。在上图中有两类样本,通过向右上方的直线投影,两类样本被有效的分开了。绿色的样本投影之后位于直线的下半部分,红色的样本投影之后位于直线的上半部分。由于是向一维空间投影,这相当于用一个向量w和特征向量x做内积,得到一个标量: T y=w x

8.2寻找投影矩阵 8.2.1一维的情况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最佳投影矩阵。下面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把向量映射到一维空间。假设有n 个样本,它们的特征向量为i x ,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属于类1C 的样本集为1D ,有1n 个样本;属于类2C 的样本集为2D ,有2n 个样本。有一个向量w ,所有向量对该向量做投影可以得到一个标量: T y =w x 投影运算产生了n 个标量,分属于与1C 和2C 相对应的两个集合1Y 和2Y 。我们希望投影后两个类内部的各个样本差异最小化,类之间的差异最大化。类间差异可以用投影之后两类样本均值的差来衡量。投影之前每类样本的均值为: x 1m i i D i n ∈= ∑x 投影后的均值为: T T x 1m i i i D i n ∈==∑w x w m 它等价于样本均值在w 上的投影。投影后两类样本均值差的绝对值为: ()T 1212 -=-m m w m m 类内的差异大小可以用方差来衡量。定义类别i C 的类内散布为: ()2 2i i i y Y s y m ∈=-∑ 这是一个标量,和方差相差一个倍数,衡量了某一类的所有样本与该类中心的距离。()() 22121/n s s + 是全体样本的方差,2212s s + 称为总类内散布。我们要寻找的最佳投影需要使下面的目标函数最大化: () ()2 122212m m w L s s -=+ 即让类间的均值差最大化(分子),类内的差异最小化(分母)。为了把这个目标函数写成w 的函数,定义类内散布矩阵为: ()() T x S x m x m i i i i D ∈= --∑总类内散布矩阵为:12S S S W =+

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下的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 措施层 1.2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

渠道流量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

介绍农田水利小型排灌渠道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秦长庚 在水利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常遇到流量计算问题,农田水利小型排灌渠道、排灌涵闸流量计算,是根据水流的过水断面形状和水流流态不同进行的流量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渠道过水断面是根据各地的土质情况确定,土质坚硬的一般以梯型、矩型为主,也有采用建筑物工程的圆型过水断面,水闸流量计算是根据进水闸的水流流态形式情况进行流量计算的,本次主要是以梯型断面为例介绍流量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 小型农田排灌渠道是由渠底宽度,渠道边坡和渠道安全超高,渠道堤顶宽度组成,渠道流量计算在平原湖区是大都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计算,明渠均匀流是水流在渠道中流动,各断面的水深、断面平均流速和流速分布都沿流向不变,这种水流状况称为明渠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 = Q? ? C i R W 计算公式中各符号表示为;

糙率 渠道纵坡水力半径谢才系数过水断面流量===========n i x w R R R n C C W W s m Q g 1/2 3 求公式中的各项数据,首先要计算出渠道断面的水力要素如下表; 渠道断面的水力要素表 例;某地计划开挖一条排灌渠道,渠道断面形状为梯形断面,设计该渠道底宽b=4m, 边坡m=1:2,渠道内正常过水深h=2.5m, 渠底纵坡i=1/1000, 渠道边坡糙率i=0.025. 计算该排灌渠道可通过最大流量为: s m Q /3 = 计算步骤;

1. 过水断面计算 2 50.225.2)5.224()2(m h h m b W =??+=??+= 2. 湿周计算 12 .202 15.2242 122 2 =+??+=++=m b x 3. 水力半径计算 12 .112 .2050.222 15.2225.250.224(2 122)(2 2 == +??+??+= +++= h h mh b R 4. 谢才系数计算 025 .112 .10225 .011225 .0=?= = g R n C 225 .012 .1=g R 225 .015.05.15.1=?==n g 5. 流量计算 S m i R C W Q /32.34001.012.144.445.223 =?? ?=?? ?= 该排灌渠道设计的过水断面可通过S m /32.343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1.1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0.01g、0.1g、1g。 谷物选筛:直径2.0mm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1.2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1.3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筛选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

D80渠道工程设计

D80渠道工程设计 本设计选用张庆乡郝村灌溉农田为典型设计区域,灌溉面积2900亩。 1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灌溉支渠一般应高于地面,使支渠最小水位高于控制面积内中上等地面点15~20cm,干渠进水口水位高程应满足支渠控制面积的引水高程和引水流量,渠道流速、比降尽量保持不冲不淤。 1.1斗、农渠设计流量计算 依据前得出的灌溉制度,干渠的设计流量为0.457 m3/s。 1.2渠道断面设计 渠道比降:根据地形及渠道纵断面情况,干渠设计比降为1/800;设计流量为0.457m3/s。 渠道断面型式。根据近几年来灌区改造和开发过程中渠道砌护经验,结合防冻、稳定和过水最优断面分析,斗、农渠采用“U”型断面。渠道糙率取n=0.014。 各级渠道断面水力要素均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5.0i Q? W R C = ? ? 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 W—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i—渠道比降; R—水力半径(m),R=W/X; X—湿周(m);

C —谢才系数; 6.11R n C ?=; n —渠道砌护糙率取0.014。 经计算和综合考虑施工等因素,采用D80U 型渠,现浇砼U 型渠道设计图采用山西省水利厅发布的定型图册。 2渠系建筑物设计 建筑物的设计为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施工管理方便。都采用定型设计和砼结构。本区干渠上有节制、分水口6处。 2.1.结构型式: 水闸由进口段、闸室段、出口段组成,进口段由进口渐变护砌段及进口挡土墙组成,出口段由出口渐变护砌段及挡土墙组成,闸室段、进出口段均采用混凝土结构。 2.2斗、农渠闸闸孔宽度计算 采用公式宽顶堰公式: g BHo m Q 223????=εσδ 式中:Q —过闸流量 B —闸孔宽 M —流量系数,无坝取0.385 δ—侧堰引水系数,夹角等于90°时,δ=0.86 σ—淹没系数,由Hs/H O 查表确定。 ε—侧收缩系数,取0.9 g —重力加速度 H O —自堰算起的总水头(m )

统计分析法_误差分析

机械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统计分析法的应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提出消除或降低加工误差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本实验使同学能够掌握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误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仪器、设备 1. M1040A型无心磨床一台; 2.分辨率为0.001mm的电感测微仪一台; 3.块规一付(尺寸大小根据试件尺寸而定); 4.千分尺一只; 5.试件一批约120件, 6.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 在无心磨床上连续磨削一批试件(120件),按加工顺序在比较仪上测量尺寸,并记录之,然后画尺寸点图和X---R图。并从点图上取尺寸比较稳定(即尽量排除掉变值系统性误差的影响)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加工的零件120件,由此计算出X、σ,并做出尺

寸分布图,分析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性质,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工艺能力;提出消除或降低加工误差的措施。

四、实验步骤 1. 按被磨削工件的基本尺寸选用块规,并用气油擦洗干净后推粘 在一起; 2. 用块规调整比较仪,使比较仪的指针指示到零,调整时按大调 ---微调---水平调整步骤进行(注意大调和水平调整一般都予 先调好),调整好后将个锁紧旋钮旋紧,将块规放入盒中。 3. 修正无心磨床的砂轮,注意应事先把金刚头退后离开砂轮。将 冷却液喷向砂轮,然后在按操作规程进刀,修整好砂轮后退刀,将冷却液喷头转向工件位臵。 4. 检查磨床的挡片,支片位臵是否合理(如果调整不好,将会引 起较大的形变误差)。对于挡片可通过在机床不运转情况下, 用手将工件沿着支片紧贴挡片前后推动,同时调整前后螺钉, 直至工件能顺利、光滑推过为宜。 5. 按给定尺寸(Φd-0.02)调整机床,试磨五件工件,使得平均 尺寸应保证在公差带中心稍偏下为宜,然后用贯穿法连续磨削 一批零件,同时用比较仪,按磨削顺序测量零件尺寸并记录之。 6. 清理机床,收拾所用量具、工具等。 7. 整理实验数据,打印做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 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 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 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 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 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 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 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 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 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 值。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 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 “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 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 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 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 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 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 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 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 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 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

function [w,CR]=mycom(A,m,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l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本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 下面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稻谷出糙率检验操作规程定稿版

稻谷出糙率检验操作规 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稻谷出糙率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稻谷出糙率检验的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稻谷出糙率检验。 三、仪器设备:分样器,分样板,分析盘,谷物选筛,电子天平(感量0.01g),实验砻 谷机。 四、操作步骤: 1.先将样品用分样器(或分样板)混合均匀,然后缩分至约30g,拣出其中的杂质和谷 外糙米,作为净稻谷备用。 2.将砻谷机平稳地放在操作台上,根据稻谷的粒型,用调节螺丝调整好胶辊的间距。 3.称取净稻谷20~25g,记录质量m,先拣出生霉粒和生芽粒,单独剥壳检验,属于不完 ,将剩余试样放在砻谷机小畚斗中备用。 善粒的称量质量m 1 4.打开砻谷机电源开关,稍等片刻后将盛有试样的小畚斗放在进料斗上,利用砻谷机 震动将试样缓缓倒入进料斗内,试样流完后,抽出盛糙米的抽斗,拣出糙米中少量稻谷,再重新脱壳或手工脱壳。 ,5.关闭电源开关,除去糙米中的糠杂,糙米(连同单独剥壳的完善糙米)称量质量m 2再拣出不完善粒,称量质量m 。 3 五、结果计算

稻谷出糙率按式(1)计算。 ()()1213m +m -m +m 2X=100m ÷? ………………(1)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大于0.5%,求取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六、 注意事项 1. 检验员检验时需穿工作服。 2. 进行检验前需检查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正常后方能进行检验。 3. 检验过程需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4. 砻谷机调整时,用待测试样或相同粒型的稻谷进行脱壳,以调整砻谷机,不应出现 糙米皮层损伤,分离出的稻壳中出现糙米或稻谷,糙米中出现稻壳等现象 。 5. 原始记录要干净整洁,不得涂改。 6.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仪器设备,做好实验现场清洁工作。

误差分析

二、误差分析 1.研究误差的目的 物理化学以测量物理量为基本内容,并对所测得数据加以合理的处理,得出某些重要的规律,从而研究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间的关系。 然而在物理量的实际测量中,无论是直接测量的量,还是间接测量的量(由直接测量的量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出的量),由于测量仪器、方法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测量值与真值(或实验平均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差值,这称之为测量误差。 研究误差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使它小到不能再小,这不一定必要,因为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误差的目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更接进于真实值的最佳测量结果;确定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据预先所需结果,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方法,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实验时间。因此我们除了认真仔细地作实验外,还要有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这二者是等同重要的。仅报告结果,而不同时指出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实验是无价值的,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误差概念。 2.误差的种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即恒偏大或恒偏小),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 (1)实验方法的理论根据有缺点,或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或测量方法本身受到限制。如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测量某种物质蒸气的分子质量时,由于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若不用外推法,测量结果总较实际的分子质量大。

(2)仪器不准或不灵敏,仪器装置精度有限,试剂纯度不符和要求等。例如滴度管刻度不准。 (3)个人习惯误差,如读滴度管读数常偏高(或常偏低),计时常常太早(或太迟)等等。 系统误差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过校正仪器刻度、改进实验方法、提高药品纯度、修正计算公式等方法可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但有时很难确定系统误差的存在,往往是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改变实验条件,或者不同的实验者进行测量,以确定系统误差的存在,并设法减少或消除之。 偶然误差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物理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会不同,它们围绕着某一数值无规则的变动,误差绝对值时大时小,符号时正时负。这种测量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1)实验者对仪器最小分度值以下的估读,每次很难相同。 (2)测量仪器的某些活动部件所指测量结果,每次很难相同,尤其是质量较差的电学仪器最为明显。 (3)影响测量结果的某些实验条件如温度值,不可能在每次实验中控制得绝对不变。 偶然误差在测量时不可能消除,也无法估计,但是它服从统计规律,即它的大小和符号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若以横坐标表示偶然误差,纵坐标表示实验次数(即偶然误差出现的次数),可得到图Ⅰ-1。其中σ为标准误差(见第4节). 由图中曲线可见:(1)σ愈小,分布曲线愈尖锐,即是说偶然误差小的, 出现的概率大。(2)分布曲线关于纵坐标呈轴对称,也就是说误差分布具有对称性,说明误差出现的绝对值相等,且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当测量次数n 无限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 零: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是由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T.L.Satty提出的。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AHP十分适用于具有定性的,或定性定量兼有的决策分析。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方法,现在已广泛地应用在企业信用评级、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企业管理、人才预测、科研管理、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 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三种类型: (1)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因此也称为总目标层。 (2)中间层: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目标,包含各种准则、约束、策略等,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3)最低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措施等,也称为方案层。 典型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 一个好的递阶层次结构对解决问题极为重要,因此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时,应注意到: (1)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用直线段(作用线)表示上一层次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 (2)整个结构不受层次限制。 (3)最高层只有一个因素,每个因素所支配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元素过多可进一步分层。 (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典型递阶层次结构。 二、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有m个目标(方案或元素),根据某一准则,将这m个目标两两进行比较,把第i个目标(i=1,2,…,m)对第j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记为a ij,(j=1,2,…,m),这样构造的m阶矩阵用于求解各个目标关于某准则的优先权重,成为权重解析判断矩阵,

明渠均匀流糙率系数的近似取值法

明渠均匀流糙率系数的近似取值法 王钢钢1,张鑫2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E-mail:wanggang@https://www.sodocs.net/doc/066291552.html, 摘要:本文利用实验室可变坡水槽进行了光滑和粗糙两种类型的实验,测得明渠均匀流时的流量、水深,利用明渠水力计算方法计算出明渠均匀流的糙率系数,并提出明渠均匀流糙率系数近似的取值法和对于明渠均匀流光滑床面和粗糙床面都适用的近似公式。 关键词:明渠糙率系数均匀流流量 1.引言 糙率,是衡量壁面粗糙情况的一个综合性系数[1],通常以n表示。n值愈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的流量就愈小。对于天然河流来说,糙率是河床、岸壁的不规则性和表面粗糙度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关桥涵建设、防汛抢险的洪水演算、水资源调配的输水损失计算以及其他水利工程的水力计算中,都要涉及糙率计算。在公路铁路建设中的桥涵设计以及旧桥加固改造时的水文计算,国土整治中的河道治理,水利建设中的输水损失计算,防汛抢险中的洪水演算等方面,糙率系数是重要设计参数[2]。河渠糙率是水文、水力计算中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沟床糙率是泥石流流速计算的重要参数;地表糙率系数n值对地表径流流速、流态、渗透及其冲刷能力的影响作用很大,其研究对探讨坡面径流对地表冲刷能力、坡面水沙运动规律、改善水文循环过程及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3,4]。在山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要进行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水库回水、河道水面线推算,有时还要进行河道洪水演进、水库冲淤等分析计算,在这些计算中最困难之处在于确定糙率n[5];调水工程中,长距离调水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沿程水头损失,与沿程水头损失密切相关的就是渠道糙率的取值问题。渠道糙率n取值大小关系到整个渠道的设计和建设成本,渠道糙率n 取值大小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调水工程的成败[6];水电站建坝后, 其坝上库区为水库型天然河道, 在对水电站的水流特性或库区的洪水预报、洪水演进等研究中, 糙率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7]。 本文利用实验室可变坡水槽进行了光滑和粗糙两种类型的实验,测得明渠均匀流时的流量、水深,利用明渠水力计算方法计算出明渠均匀流的断面平均流速和糙率系数,并得出了明渠均匀流糙率系数近似的取值法。 2.明渠水力计算方法 明渠水流的水力计算是水利、航运、城建、环境保护等行业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为了寻找解决明渠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可以用以进行明渠水流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关系式,水力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卓越的研究工作[1,8]。 从十八世纪开始,西方的水力学家和工程师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测资料,力图探求描述明渠水流运动的数学模型。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各国的学者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水流的计算公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考验,现在被公认的和普遍使用的是谢才公式和曼宁公式。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 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 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 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 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 一个理想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 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在现实中 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 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

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 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 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 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 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 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各观测值的 权数一般凭经验确定。 (4)几何平均值 (5)对数平均值 以上介绍的各种平均值,目的是要从一组测定值中找 出最接近真值的那个值。平均值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一组观 测值的分布类型,在化工原理实验研究中,数据分布较多 属于正态分布,故通常采用算术平均值。 (三)中位数(xM )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20210228092245)

function [w,CR]=mycom(A z m z 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1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木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RI值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下而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己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木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稻谷出糙率检验操作规程

稻谷出糙率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稻谷出糙率检验的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稻谷出糙率检验。 三、仪器设备:分样器,分样板,分析盘,谷物选筛,电子天平(感量o.oig,实验砻谷机。 四、操作步骤: 1.先将样品用分样器(或分样板)混合均匀,然后缩分至约30g,拣出其中的杂质和谷 外糙米,作为净稻谷备用。 2.将砻谷机平稳地放在操作台上,根据稻谷的粒型,用调节螺丝调整好胶辊的间距。 3.称取净稻谷20~25g,记录质量m,先拣出生霉粒和生芽粒,单独剥壳检验,属于不完善粒的称量 质量m i,将剩余试样放在砻谷机小畚斗中备用。 4.打开砻谷机电源开关,稍等片刻后将盛有试样的小畚斗放在进料斗上,利用砻谷机震动将试样 缓缓倒入进料斗内,试样流完后,抽出盛糙米的抽斗,拣出糙米中少量稻谷,再重新脱壳或手工脱壳。 5.关闭电源开关,除去糙米中的糠杂,糙米(连同单独剥壳的完善糙米)称量质量m2, 再拣出不完善粒,称量质量m3。 五、结果计算 稻谷出糙率按式(1)计算

m. +m2 - m.+m. 2 X= - - - - 100 ........... ( 1) m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大于0.5%,求取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六、注意事项 1.检验员检验时需穿工作服 2.进行检验前需检查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正常后方能进行检验 3.检验过程需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4.砻谷机调整时,用待测试样或相同粒型的稻谷进行脱壳,以调整砻谷机,不应出现糙 米皮层损伤,分离出的稻壳中出现糙米或稻谷,糙米中出现稻壳等现象。 5.原始记录要干净整洁,不得涂改。 6.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仪器设备,做好实验现场清洁工作

(完整版)算法的概念及误差分析方法(精)

3.2算法 3.2.1算法的概念 3.2.1.1 什么叫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解题的步骤,可以把算法定义成解一确定类问题的任意一种特殊的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要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算法代表用计算机解一类问题的精确、有效的方法。算法+数据结构=程序,求解一个给定的可计算或可解的问题,不同的人可以编写出不同的程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计算方法密切相关的算法问题;二是程序设计的技术问题。算法和程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算法是一组有穷的规则,它们规定了解决某一特定类型问题的一系列运算,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与完整的描述。制定一个算法,一般要经过设计、确认、分析、编码、测试、调试、计时等阶段。 对算法的学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设计算法。算法设计工作是不可能完全自动化的,应学习了解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用的一些基本的算法设计方法,这些基本的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科学,而且适用于电气工程、运筹学等领域;②表示算法。描述算法的方法有多种形式,例如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各自有适用的环境和特点; ③确认算法。算法确认的目的是使人们确信这一算法能够正确无误地工作,即该算法具有可计算性。正确的算法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构成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到算法运算的结果;④分析算法。算法分析是对一个算法需要多少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作定量的分析。分析算法可以预测这一算法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效地运行,对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的有效性作出比较;⑤验证算法。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算法是否可计算、有效合理,须对程序进行测试,测试程序的工作由调试和作时空分布图组成。 3.2.1.2算法的特性 算法的特性包括: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种运算必须有确定的意义,该种运算应执行何种动作应无二义性,目的明确;②能行性。要求算法中有待实现的运算都是基本的,每种运算至少在原理上能由人用纸和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③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在算法运算开始之前给出算法所需数据的初值,这些输入取自特定的对象集合;④输出。作为算法运算的结果,一个算法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输出是同输入有某种特定关系的量;⑤有穷性。一个算法总是在执行了有穷步的运算后终止,即该算法是可达的。 满足前四个特性的一组规则不能称为算法,只能称为计算过程,操作系统是计算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渠道糙率n参考值

渠道糙率n参考值 渠道特征灌溉渠道的糙率n值 土质流量大于25m3s-1 平整顺直, 养护良好0.020 平整顺直, 养护一般0.0225 渠床多石, 杂草丛生, 养护较差0.025 流量1~25m3s-1 平整顺直, 养护良好0.0225 平整顺直, 养护一般0.025 渠床多石, 杂草丛生, 养护较差0.0275 流量小于1 m3s-1 毛渠0.025 支渠以下的固定渠道,渠床弯曲,养护一般0.030 岩石经过良好修整0.025 经过中等修整无凸出部分0.030 经过中等修整有凸出部分0.033 未经修整有凸出部分0.035~0.045 各种材料护面抹光的水泥抹面0.012 不抹光的水泥抹面0.014 光滑的混凝土护面0.015 料石砌护0.015 砌砖护面0.015 粗糙的混凝土护面0.017 浆砌块石护面0.025 干砌块石护面0.0275~0.030 卵石铺砌0.0225 糙率又称粗糙系数,是综合反映管渠壁面粗糙情况对水流影响的一个系数,通常以n表示。其值一般由实验数据测得,使用时可查表选用。在河流或管渠已有流速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由谢才---满宁公式反求n值,与查表所得的n值相互验证而加以选定。谢才——曼宁公式:v=c*SQRT(R*I)=(1/n)*R**(2/3)*I**(1/2)。渠道糙率n参考值 渠道特征灌溉渠道的糙率n值 土质流量大于25m3s-1 平整顺直, 养护良好0.020 平整顺直, 养护一般0.0225 渠床多石, 杂草丛生, 养护较差 0.025 流量1~25m3s-1

平整顺直, 养护良好0.0225 平整顺直, 养护一般0.025 渠床多石, 杂草丛生, 养护较差 0.0275 流量小于1 m3s-1 毛渠 0.025 支渠以下的固定渠道,渠床弯曲,养护一般 0.030 岩石经过良好修整 0.025 经过中等修整无凸出部分0.030 经过中等修整有凸出部分0.033 未经修整有凸出部分 0.035~0.045 各种材料护面抹光的水泥抹面 0.012 不抹光的水泥抹面0.014 光滑的混凝土护面0.015 料石砌护 0.015 砌砖护面 0.015 粗糙的混凝土护面0.017 浆砌块石护面 0.025 干砌块石护面 0.0275~0.030 卵石铺砌 0.0225

线性判别分析LDA

LDA 算法入门 一.LDA 算法概述: 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 LDA),也叫做Fisher 线性判别(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FLD),是模式识别的经典算法,它是在1996年由Belhumeur 引入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线性鉴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高维的模式样本投影到最佳鉴别矢量空间,以达到抽取分类信息和压缩特征空间维数的效果,投影后保证模式样本在新的子空间有最大的类间距离和最小的类内距离,即模式在该空间中有最佳的可分离性。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抽取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投影后模式样本的类间散布矩阵最大,并且同时类内散布矩阵最小。就是说,它能够保证投影后模式样本在新的空间中有最小的类内距离和最大的类间距离,即模式在该空间中有最佳的可分离性。 二. LDA 假设以及符号说明: 假设对于一个n R 空间有m 个样本分别为12,,m x x x ,即每个x 是一个n 行的矩阵,其中 i n 表示属第 i 类的样本个数,假设一共有 c 个类,则 12i c n n n n m ++++= 。 b S : 类间离散度矩阵 w S :类内离散度矩阵 i n :属于i 类的样本个数 i x :第i 个样本 u :所有样本的均值 i u :类i 的样本均值 三. 公式推导,算法形式化描述 根据符号说明可得类i 的样本均值为: 1 i x classi i u x n ∈= ∑ (1.1)

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到总体样本均值: 1 1m i i u x m ==∑ (1.2) 根据类间离散度矩阵和类内离散度矩阵定义,可以得到如下式子: ()() 1c T b i i i i S n u u u u ==--∑ (1.3) ()() 1k c T w i k i k i x classi S u x u x =∈=--∑ ∑ (1.4) 当然还有另一种类间类内的离散度矩阵表达方式: ()()() 1 c T b i i i S P i u u u u ==--∑ (1.5) ()()()(){ } 11 (i)(i)E |k c T w i k i k i x classi i c T i i i P S u x u x n P u x u x x classi =∈==--=--∈∑ ∑∑ (1.6) 其中()P i 是指i 类样本的先验概率,即样本中属于i 类的概率()i n P i m =,把 ()P i 代入第二组式子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组式子只是比第二组式子都少乘了1m ,我们将在稍后进行讨论,其实对于乘不乘该1m ,对于算法本身并没有影响,现在我们分析一下算法的思想, 我们可以知道矩阵 ()() T i i u u u u --的实际意义是一个协方差矩阵,这个矩阵 所刻画的是该类与样本总体之间的关系,其中该矩阵对角线上的函数所代表的是该类相对样本总体的方差(即分散度),而非对角线上的元素所代表是该类样本总体均值的协方差(即该类和总体样本的相关联度或称冗余度),所以根据公式(1.3)可知(1.3)式即把所有样本中各个样本根据自己所属的类计算出样本与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的总和,这从宏观上描述了所有类和总体之间的离散冗余程度。同理可以的得出(1.4)式中为分类内各个样本和所属类之间的协方差矩阵之和,它所刻画的是从总体来看类内各个样本与类之间(这里所刻画的类特性是由是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