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https://www.sodocs.net/doc/0a6571813.html,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1)

1.通海楹联文化概述 (2)

1.1楹联文化 (2)

1.2通海楹联文化 (2)

2.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

2.1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2)

2.2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特色及优势 (3)

2.3开发楹联文化旅游资源的经验借鉴 (5)

2.4发展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环境分析 (5)

2.5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6)

3.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7)

3.1旅游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7)

3.2文化载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7)

3.3旅游者和旅游开发商对楹联文化认知不足 (8)

4.对策及建议 (11)

4.1景点文化内涵提升 (11)

4.2旅游宣传促销要突出楹联特色 (11)

4.3以秀山为突破口,实现景区建设与规划与楹联文化结合 (11)

4.4楹联文化与其他文化要素结合 (12)

4.5楹联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 (14)

参考文献 (15)

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摘要:玉溪市通海县自古有礼乐名邦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从通海旅游发展的现状来讲,虽然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深度挖掘开发还没有到位,加上本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相对较少,所以一直没有形成有别于周边县、市独特的文化品牌。若借助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这一契机,全面系统地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通海的楹联文化,将楹联文化打造成通海的一张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可全面推进通海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对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找出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楹联文化文化旅游文化通海

Thinking on Tonghai couplets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t : Tonghai County of Yuxi C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rich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ince ancient times, it has been the well-known state of music and etiquette.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though it is a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systematical and profound exploitation on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imperfect, added to the relatively small local minority cultural resources, Tonghai still has not formed a unique cultural brand isola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s by now. resorted to the opportunity of establishing "Chinese Couplet culture County " ,it’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s well as vigorously promote Tonghai couplets culture and mold it to be Tonghai’culture brand and the city’name card, and it will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onghai. Based on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developing Tonghai couplets culture, this paper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Keywords : Couplets culture; cultural tourism; cultural Tonghai

1.通海楹联文化概述

1.1楹联文化

“是文皆有对,无联不成文”。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学艺术奇葩,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实用性强的一种文学形式。①中国人几乎户户门前每年春节张贴的楹联(又叫“春联”),便该是这个东方民族用诗歌来表达的一个“面部表情”。对中华民族而言,它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传统。几千年来,楹联文化以它独特又普遍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中华儿女生活之中。中国楹联文化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1.2通海楹联文化

通海,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厚重的滇中名城。自古以来文化昌盛,文脉绵延,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素有“礼乐名邦”之称,是一座充满了文化色彩的边地儒城。历代文人墨客的垂爱,使通海这个山水名城、工商名城,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海匾联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匾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体,它是诗的浓缩和精华,集文学、书法、雕刻为一体,适宜于中式传统建筑的门柱上悬挂,传播其广,可以说一幅幅匾联是一种高度智慧的象征。具有真(理治)、善(伦理)、美(审美)的统一价值。在中国没有无名匾名联的名山名胜,楹联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真正体现出山因人而胜,人因山而名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理。通海名山——秀山在通海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历代名人和书法家借匾额楹联指点江山、评说人生,其数量与质量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被誉为“匾山联海”,近千年的文明演进已沉积下丰富的文化宝藏。

清代察史许宏勋给秀山题的“秀甲南滇”,乾隆给通海所封的“礼乐名邦”,是通海楹联文化的代表,也是通海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通海的名胜古迹、庙宇寺观、亭塔石坊、戏楼祠堂……到处都有楹联装点。河西圆明寺、杨广镇东华山、南山寺等,都有著名匾联。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不少名联佳句,久颂不衰耐人寻味。通海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祝寿贺喜、乔迁开业…都要贴对联烘托气氛。可以说,千百年来都是通海匾联文化伴随着通海人民缓缓走过。

2.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1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2.1.1发扬中华传统,促进文化旅游

①刘育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序言中国出版社2002年

文化,一词可能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什么都可以冠上“文化”二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文化旅游,是人们从另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体验旅游。通海秀山作为云南省四大名山之一,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文化积累形成了匾山联海、石刻碑林、古树名木、多元宗教、古建大观、名人轶事、传说掌故、民俗风物等表现形式的,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的文化形式。将秀山作为载体,楹联文化作为突破,将促进通海的文化旅游。

楹联文化,全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功用性。应与诗歌一样,皆是中华国粹。但比诗歌更普遍,更深入民心,发展楹联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1.2打造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文化不仅是加快经济和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保持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云南丽江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版纳傣乡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对当地经济及旅游的推动发展已是明显的例证。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无疑对当地旅游及经济有着推动发展的作用,发展通海的楹联文化,进一步挖掘通海的文化资源,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和经济优势的一个切入点和亮点。能促进经济、旅游的发展。弘扬通海的特色文化,使楹联文化成为通海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发展楹联文化,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不仅会促进通海县楹联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能极大提高通海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度,提升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而且对文化、经济、旅游、城建等项事业的发展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

2.2通海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特色及优势

2.2.1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②。而文化旅游是将文化与各自然景点、历史遗产、民族风情相结合起来,将文化赋予各自然资源、历史遗迹等。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竞争焦点首先便是旅游资源的竞争,具有区域独特性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占领和扩大旅游消费市场的核心基础。通海发展旅游的优势之一就是蕴含着独特的自然资源,通海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空气十分清新,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有着一股浓郁的复古气息和历史韵味。秀山迷人的山光水色,东华山深厚的宗教特色等,且通海山----城----湖三点一线的独特分布方式,让通海成为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渡假休闲胜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地方。最宜于发展文化旅游,尤其是通海最有特色

②张心雨王佳王光炎恩施地区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体育世界·学术2006.2.

的楹联文化。

2.2.2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通海于楹联文化来说,可谓是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从历史的渊源来看,自清代康熙年间以来,云南籍的文人学者在全国许多著名的风景点撰写了一批广为传诵的名联,随着这些名联的传播,便逐渐形成了“滇人擅联”之说。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年间的通海人陈兆庆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撰写的一副长联,一百多年来被公认为黄鹤楼诸多楹联中的第一名联。在云南,以文名重天下者唯有楹联家。昆明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师宗县窦垿的岳阳楼长联,剑川赵藩的成都武侯祠联,通海人陈兆庆的黄鹤楼联,四川钟云舫望江楼长联,可以说是海内外风景区五大名联,云南人就作了四副,其中就有通海人。通海又早有“礼乐名邦”之誉,秀山也素有“匾山联海”之称。通海本身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楹联文化积淀,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楹联文化旅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可谓名正言顺,水到渠成。

2.2.3楹联特色突出

匾联集文学、书法、雕刻为一体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最适于在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中的中式传统建筑的门柱上悬挂。通海秀山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这种复重的文化环境,是匾联文化最好的生存环境,秀山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七大古建筑各是匾联最好的悬挂之地,匾联与秀山的古建筑将相得益彰,在七大古建筑群中充分宏扬匾联文化将珠联碧合形成一篇山水审美文化的上层之作。不只秀山如此,通海的各名胜古迹、庙宇寺观、亭塔石坊、戏楼祠堂……到处都有楹联装点。如河西圆明寺、杨广镇东华山、南山寺等。

通海县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根据文物普查,发现保存在通海各村寨中的古代匾额数160块。其中悬挂民居家里的进士、文魁、武魁、经魁、都尉匾额有23块,赞诵道德文章,家风人品,题赠硕年耆宿的有72块,占总数的60%。另外的65块为寺庙宗祠中悬挂。这些保存于民间的古代匾额最早的是明朝天启四年的“玉林魁表”,为明朝天启通海举人艾廷献家传世古匾。最晚的是民国初年云南省都督唐继尧、省主席龙云题赠的“保卫桑梓”、“柏舟励节”等匾,而大部份匾额都是清代的原物。从这些古代匾额中反映出了通海过去的文化传统,士风人品,道德文章的品位。通海常留传着这样的话“家中无字画,必是俗人家;满堂新字画,更是俗人家”。历史和今天,通海就是一个家家挂匾联,个个爱字画的地方,为匾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社会上流行着“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③而且通海是木雕、花雕艺术之乡,为匾联的雕刻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制作条件。

书法是楹联的重要表现形式,通海人的书法可谓是老少介益,所以,在这中大③曹植《与杨德祖书》崔积宝北方出版社

环境下,楹联文化更加突出。

云南省楹联学会会长宁志光先生认为,要建成和谐社会,尊文重文是根本。而楹联文化以其强大的亲和力,广泛的适用性,还有群众性、灵活性、经济性、时效性,有着其他文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④。一副好的对联,可以是团队的宗旨、宗族的灵魂、家庭的传统、个人的原则;可以是格言、檄文或座右铭。只要我们继承传统优秀的东西,紧跟时代的步伐,就一定能用对联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新时代建设需要服务。通海要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在省内还是第一家。通海是“地以文章争气势,天于樵牧混英雄”的灵秀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传统,必将激励新一代通海人做成超越前人的事业。

2.3开发楹联文化旅游资源的经验借鉴

2005年6月山西运城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抓住这一契机,山西用楹联文化提升城市魅力。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促使全市楹联文化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闻喜、万荣和永济同时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市),永济市银杏小学和闻喜县晋华实验学校继永济市涑北中学之后,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全市崛起了一条峨嵋岭楹联文化带。这一情况,被中国楹联学会领导称之为“运城楹联文化现象”⑤。

运城用文化塑造城市灵魂,提升城市品位。采取了各种措施,从楹联入手,紧紧结合景区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也从教育中发展楹联文化,这样,不仅能彰显特色文化对打造城市魅力的功能,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楹联文化的发展,实现“双赢”。尤其对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山西运城的实践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是城市的脉络,山水是城市的神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楹联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与运城大致情况相仿的通海也应该运用楹联文化提升城市魅力。

2.4发展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的环境分析

2.4.1宏观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楹联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中国楹联学会倡导并命名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不仅是普及楹联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对当地的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所命名城市的文化品位及知名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4年底中国楹联学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他们务实和开拓是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二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现在申创“中国楹联文化县”,发展

④通海,何以申报楹联文化县

https://www.sodocs.net/doc/0a6571813.html,/pubnews/doc/read/tpxw/462012771.186919483/index.asp

⑤新闻来源:运城新闻网发布时间:2007-1-4 8:13:31

楹联文化正逢其时。而且,通海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在云南省尚属首家,申创的难度会相对较小,本身也是一个亮点。现在国内已经有其他省份的成功先例可以借鉴,从开始的规划布置到后续的软、硬件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完全可以在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地实际,顺利发展楹联文化,打造一个具有滇中特色的“中国楹联文化县”。

2.4.2微观环境

玉溪市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并明确提出“整合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创建旅游集团,打造黄金线路,培育团队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并提出以昆明100公里为径,集中建设帽天山寒武纪公园、笔架山抗浪鱼自然生态区、孤山古滇园文化公园、秀山文化公园、红塔山烟草工业园、大营街“云南第一村”五山一村六个4A级景点构成的“红塔山—抚仙湖”滇中黄金旅游线路。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这一重大决策,使玉溪旅游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玉溪的旅游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和格局。

通海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挖掘文化、整合资源,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县为重点,发展通海的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上破。优化各景区,大力发展楹联文化旅游,建设历史与现代统一的游览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

2.5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2.5.1产品功能需求市场潜力

通海丰厚的文化内涵、资源的科考研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旅游者对产品文化功能的需求,求知求异、探古寻踪、修学休闲等目的的市场潜力较大。从经济发展基础看,自古来通海县就有“小昆明”之称。根据相关指标分析,通海及周边县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市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都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以市民和周边县市为主要客源市场的通海来说,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市民就是潜力较大的客源市场。

2.5.2区域联动市场潜力

通海周边旅游景点众多,华宁温泉渡假区、建水古民风景区、帽天山寒武纪公园、笔架山抗浪鱼自然生态区、孤山古滇园文化公园、红塔山烟草工业园、大营街“云南第一村”等。通海在大的地理位置上看,正处于以上这些景区(景点)的中心区位,在其有效辐射范围内,为通海提供了大量潜在客源。玉溪市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并打造黄金线路、培育团队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以昆明100公里为径,集中建设帽天山寒武纪公园、笔架山抗浪鱼自然生态区、孤山古滇园文化公园、秀山文化公园、红塔山烟草工业园、“云南第一村”大营街五山一村六个4A级景点构成的“红塔山—抚仙湖”滇中黄金旅游线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旅游圈的概念迅速扩展,促进了各地客源

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发展。

3.通海楹联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3.1旅游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礼乐名邦”通海自古以来都是重礼议,重文化,重修养,对民俗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等都十分重视和支持,但对于旅游文化相对不够了解和重视。通海一向都是靠农作物和轻工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但却忽略了旅游业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一事实。所以,一直以来,通海对旅游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应该将加强旅游文化建设,使其同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3.2文化载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不足

对于通海来说,文化载体是以秀山为首的各名山和寺院,如东华山、河西圆明寺等,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面对这满眼风华,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怎样去保护和开发它们。

东华山在县东十五里,山青水秀,水流淙淙,至今森林覆盖称除秀山外之第一。有很多历史和传奇故事、楹联匾额。有明姚咨相《东华流泉》诗:“风翻泉渐急,岩底树长浮。欲拟黄河曲,还探碧汉秋。情闲孤西冷,景静白云收。千古空巢父,谁人更枕流”。清阚祯兆《春游过东华山山寺》诗:“三十余年谢屐空,桃园犹间李花红。乾坤到处归新景,岩壑于今待老翁。孤石留龛法像古,伏龙未雨风声雄。寻春我欲穷幽胜,莫负芳华满眼中”等相传。历史悠久、文化浓郁。但来这里旅游的都是附近城镇的居民,大多都是来进行宗教朝拜。其实,楹联文化也可作为一大特色来开发和宣传。但山上的楹联和匾额都已历经沧桑,有的还已字迹模糊,这些历史和名人的遗迹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开发,大为可惜。

圆明寺位于距通海县城14km的河西镇,环境优越,是宗教文化旅游的极佳场所。现已投资30余万元对塑像、匾联进行翻修。各寺院亭阁中,有历代游客诗人赞颂圆明寺的匾额楹联,北厢客堂有著名书画家苏心谷的“坐下无尘想吸袋烟喝杯茶何等风味;到此尽佛缘说家常话乡土各具慈悲”的对联。瑞莲阁写景楹联较多,其中一联是“一水拥高楼,闻阵阵荷香,恍觉身超尘世外;群峰朝叠阁,看层层岚影,居然人在画图中。”近年又新置了一些匾额楹联。虽然已经对圆明寺的楹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开始关注,但力度还不够,不够重视,很多都只是摆个样子,很少有人来参观旅游,说明宣传还不到位,应该大力宣传,进一步开发其楹联文化,与秀山等连成一线,开发楹联文化旅游。

不止这两个地方,通海还有很多景点都是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人间胜境,拥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尤其是楹联文化,在各个景点都是随处可见的,所以,面对这些景点的风华,就只差对其历史文化的深度开发和保护。

3.2.2发展不成规模

通海这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的修建大多都是任由发展,不加以总体的管理和规划,即使重修了,也只是片面的小规模的,这只能使局部景观优化,总体布局或翻修却仍凌乱。而且就其自身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没有突出自身优势——楹联,也没有结合其他相关文化一起发展,如楹联文化、民俗文化(洞经、高台、蒙古族、地会等)、群众文化(小吃、养花、吟诗作对、书法摄影等)。

3.2.3旅游形象不突出

一个好的旅游形象,能使游人产生深刻印象,形成思维定势,是旅游地宣传促销的首要工作,是产生持久引力的关键所在。但现在,不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难以充分体现其特征,致使不少资源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严重浪费。就针对通海来说,最有销售力的卖点就是文化,历史文化、楹联文化、兴蒙乡的蒙古族文化、音乐文化(洞经)等。但通海的旅游形象并没有塑造为旅游文化,而是单一的秀山风景区,旅游形象单调且特色不突出。

3.3旅游者和旅游开发商对楹联文化认知不足

对于旅游者来说,对某一地域文化稍有认识,是促使他们求新,好奇心理产生的基础;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对自己这一地域旅游产品的认识了解程度与该产品销售量成正比,直接关系着该地域旅游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虽说楹联文化是中华瑰宝,但在现代社会,真正了解和喜欢的人很少,所以,发展通海楹联文化,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就是旅游者和旅游开发商对楹联文化认知不足。

3.3.1景区宣传资料有待提高

一个有艺术,有价值的景区资料介绍,是对游客吸引力的关键。就以通海秀山的景区介绍为例:

“素有‘匾山联海’和‘碑林’之称,至今保留的匾联、碑刻形成了以人文景观和珍稀古木为特色的景区。山上珍稀的宋柏、元杉、明玉兰被誉为秀山‘三绝’等”。(选自玉溪市旅游资料——秀山介绍)这样片面且没有吸引力的景区资料介绍没有多少魅力,更别说其他不太知名的景点,这样的介绍,当然不足以吸引游客。

楹联是名人墨客对某一景致的感悟,用凝练的语言抒发出来的。所以,一副楹联就是一个景点的说明和描述。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楹联作介绍,制作出更有韵味和特色的景区介绍,使匾山联海“名副其实”。

3.3.2导游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兴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能征善战的旅游工作者队伍,特别是一支优秀的导游队伍。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把一个地区的建设发展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把每个景区最美、最有特色的地方扎根于游客心中带领游客完成安全愉快而有震撼心灵的旅游过程,导游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高素质导游以广博的知识、精湛的导游技巧、热情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感受。可以说导游员就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旅游行业向旅游者发出的一张名片。

针对通海秀山的导游,做了相关调查:

导游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所占比例1% 60% 10% 10%

表一导游文化程度表

由上图可知,在秀山的十个导游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个,初中毕业的有6个,高中毕业的有1个,大专以上的有1个。

导游整体素质:

文化程度对秀山

风景了

对秀山

历史了

对秀山

楹联了

对通海

历史了

普通话

水平

英语水

能否自

己设计

线路

初中以

70% 5% 5% 5% 一般没有否

初中85% 20% 20% 10% 一般差否

高中80% 60% 60% 50% 较好一般否

大专以

80% 70% 70% 70% 很好较好是

表二导游整体素质表

由上可见,通海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距日益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通海导游员的文化素质和讲解能力相对偏低,高素质的导游人才及外语

导游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了游客的旅行质量,甚至影响了通海县的形象,突出的表现在对文物古迹的讲解中弄不清其历史地位及审美价值,讲不出景区独特的地域之美,欠缺自然景观中对人文的挖掘,缺乏线路安排能力等等,一部份导游对所讲的景点只是一知半解,讲解时常常三言两语,或一问三不知,只起到向导的作用,“游而不导”现象严重,优秀的导游凤毛麟角。这种现状严重影响通海旅游业的形象与发展。

3.3.3游客文化修养

游客文化修养是指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等。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游客对该地的兴趣.尤其是通海这样的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旅游地.

对此,做了相关调查:2007年五一,针对80个到通海旅游的游客作了相关的调查,其中年龄、文化程度都有所不同,对楹联的认知和喜好程度都有差异。

通海游客群体中教育程度统计如下: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游客百分比5% 25% 50% 20%

对楹联的喜好程度没感觉一般喜欢喜欢

表三通海游客群体教育程度表

游客年龄与对楹联喜好程度的统计:

年龄群体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喜欢楹联的人数所占百分比5% 30% 50% 80%

表四游客年龄与对楹联喜好程度表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人群都比较热爱文化旅游,比较能够理解和热爱楹联文化。

4.对策及建议

4.1景点文化内涵提升

随着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名山文化的研究利用变得尤为重要,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了名山文化的功能学科,利用名山文化促进名山旅游事业发展的能力和驾驶文化与名山之间特有的反映与被反映,影响与被影响的能力,似乎已成为旅游事业的主要生产力,文化与名山则成为一对特殊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文化通海各景点”就成了让通海旅游复苏的重要途径。

通海各景点应从本身资源和文化出发,抓住楹联这一特性,也是共性,将其“文化”。从文化学、旅游学的角度提出“文化通海旅游”,使各景点的文化更加丰厚,使通海文化更加充实,使楹联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用文化来提升通海各景点,用文化来充实通海旅游,用文化来发展通海……,把文化当作生产力使用,把文化当资源开发,把“文化通海”看成一项工程来实施。

4.2旅游宣传促销要突出楹联特色

礼乐名邦通海最值得宣传,最有卖点的可谓是悠久的历史和承载历史,说明历史的楹联文化。面对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海旅游广告宣传就成了通海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手段,通海要在旅游市场中立足,就要加强宣传意识,把“招牌菜”楹联文化推向世界。

打好楹联文化旅游广告的根本就是以历史的产品再次创新。旅游企业不必复制模仿别人,而应该真正研究自身的优势所在,大力宏扬楹联文化。运用广告学中的USP策略(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独特卖点策略),强调楹联文化优势。突出通海楹联文化特色,强调其在省内优势,使这一亮点成为销售的卖点。

在抓住楹联文化这一亮点的同时,要结合通海独特的风土文化及饮食休闲文化.如通海的蒙古族文化及洞经、高台艺术,和特色小吃及豪华酒店等。

4.3以秀山为突破口,实现景区建设与规划与楹联文化结合

4.3.1繁荣匾联文化活动。长期举办匾联文化活动,如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征集匾联,为通海匾联文化的宏扬发展提供影响和补充力量,匾联文化的发展与秀山的发展同步,使秀山匾联文化发展不断采集积累,文化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4.3.2恢复补充秀山历史上一些真正的兵名家之作,如陈兆庆、赵藩、何绍基等,并增加新建景区的匾联作品,使秀山的楹联文化得到充实,使匾山联海的美誉更加名符其实。

4.3.3定期举办匾联文化研讨会,推出传统文化专题旅游线路,或定期举办匾联文化学术讲座,以此提升匾联文化品位的地位同时提升秀山的学术品位,把秀山打造成每年中文系的学生必到之处,体现“文章需得江山助,江山需得文人捧”的山水与文化和谐发展的规律,成为山水与文化和谐发展的范本。

4.3.4将匾联文化科学地嫁接于旅游活动之中。在中国对联文化中就有对联可预兆人生的说法,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大观园看到林黛玉、史湘云同立院中时作的对联,暗示预兆了她们的人生命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带着儿子朱棣、孙子允文去打猎时,他们作对联而预见了他俩的命运。我们可以充分挖掘类似的对联文化的史料开发成最具秀山特色的旅游活动,如名山请名联,在秀山每一个建筑物内悬挂中国目前最高寿的对联数块,并且这些对联内容全部是以说理,具有人生哲理为内容时,以游客以自己的岁数,采数,数到哪一对,就把其带走作为名义给他们的一段人生启示,使秀山的对自己文化成为教化、引导、激发人们的导向和动力,让到秀山的人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4.3.5开发匾联文化纪念品或直接复制游人喜爱的匾联作纪念品,让秀山匾联文化进入居家,办公室等,在生活工作中美化环境,装点人生的精神物质产品,或把秀山匾联文化附以其他工业礼乐之上,形成有秀山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或有专人直接用游客的名字撰书对联,给游客带走。匾联文化纪念品开发大有可为,且对秀山的旅游发展是个非常良性的循环过程。

4.3.6培养和聘请一批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素的秀山高级解说中,对秀山匾联文化进行极其到位的宣传和演绎,秀山的文化不中因深厚程度不到,而是因为深到了认识的人不多,而失去了吸引力,所以必须让这种文化深入浅出,让更多的人认识,认可并喜欢,由于秀山匾联文化的开发利用离不开表现能力很强的高级解放员和导游员。并要求会英文解说。

4.3.7整体提高秀山匾联的艺术水平,全面拓展秀山匾联文化创作思路。匾联文化在发展史上一直扮演着美化环境的角色,在风景名胜区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在原来雕刻文字的基础上,秀山上“惠我双湖”和“佛谷之深”这两块名匾一样注重一点制作艺术,增加点美学内涵,在任何地方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秀山称为匾山联海,就应该气度不凡,要立足全国,面向世界打好匾山联海这张牌,作大作强这篇文章不能只看到通海秀山,我们可以利用秀山现在许多闲置的房子建“中华名匾博物院”、“中华名联博物馆”,把秀山建成中国匾联的荟萃之地,书法艺术的“卢浮宫”,这样的话秀山要利用匾联让游人到秀山除了看到秀山千年来积累下来的笔墨也能在全国文化在中国争个首座是有可能的,应该比其他的匾联窥之一斑,项目争得容易一些。

4.3.8切实改善匾联的文化环境,有懂文化、爱文化,会利用文化的人或组织对它进行保护、发展、传播、宣传利用,对匾联文化的载体建群进行科学保护。4.4楹联文化与其他文化要素结合

通海的旅游发展,单一靠楹联文化挖掘是不够的,内容就有些单一。所以,要更好的发展通海的旅游业,必须紧密结合通海其它文化艺术一起发展。

4.4.1与通海特色音乐艺术洞经古乐相结合

历史悠久的通海洞经音乐把儒释道三教熔于一炉,集礼仪、经卷、音乐、教化于一身,其包罗广博的内容,典雅优美的曲调,隆重多彩的谈演形式以及“让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⑥。数百年来,历代官绅文士以通海秀丽的湖光山色为背景,按经文和唐诗的音韵格式以及乐曲调式旋律的走向,经繁衍调整突出了高雅、深沉、庄严的风格和静谧、清新、飘逸的特色。可在古城或秀山开设演奏点。游人在坐下休息,万籁俱寂,惟有古乐飘飘,人间能得几回闻。

4.4.2与通海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

历史的长河流经了七百多年,蒙古族在通海的历史河流中,渡过了牧民、渔猎、农耕的生活岁月,最后定居在北麓湖畔的凤山之下。七百多年中无论历史的风云怎么变化,岁月的生活怎么艰辛,他们都一直保存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与南方民族的融合中不失自已的特色。其中能歌善舞这一民族特色通海的蒙古族仍然保持了下来,并与其它民族文化的融合,表现为彝族的“烟盒舞”、“团乐”动率和韵味,有时也会有哈尼族的一些动势,表现出的舞蹈有时开张舒展,有时纤巧细腻。一年中,最盛大的节目是“那达慕”,在节日中都表演舞蹈,远在北方草原的蒙族同胞都派代表前来参加。同时也吸收汉族的一些民间舞蹈,如“地会”之类的节目各种舞蹈动势。这是通海最有特色的一个民族,其民族文化也独具一格。

如果将楹联文化结合蒙古族特色文化,在一些民族活动中融合楹联文化,在旅游民族特色纪念品上加上楹联作为点缀,更具人性化,更吸引游客,并能更好地融汇地方各种特色文化,有利打造文化品牌。

4.4.3与通海地方民间文化相结合

通海的高台始于明代盛于清朝,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400多年。如今,仍完整地保存下来。它的风格,完全保存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个通海形成的一个反映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高台的特色是:在一个用木架铁杆搭建的主体的空间中,装点出反映中国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佛道仙家及飞禽走兽,可用几个特点来概括:⑴有历史故事片段;⑵有戏曲的风姿;

⑶有舞蹈的韵味;⑷有杂技的绝招;⑸有武术的架式;⑹有美术的意境;⑺有雕塑的形态;⑻有工艺的技巧。

“地会”即地方民间艺术汉族舞蹈的一种代称,后来“地会”也代表所表演的节目。如:龙灯、虾灯、狮灯、毛驴灯、花灯和一些表演性的杂耍节目。通海“地会”内容繁多,风格迥异,如大白象、打春牛、高脚狮子、西游记、独角兽是通海独有的节目。通海的“地会”表演是“庙会”中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反映了礼乐文化的特色。

⑥久负盛名的滇国古乐 2004年06月23日 14:37:38来源:县文化旅游局

楹联文化大可与高台、地会、花街等结合,在这些活动中,加上楹联点缀及解说,并设对对子赢奖品等活动。不但丰富了活动内容,活跃了气氛,而且是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与提升。

通海的石雕和木雕工艺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具有通海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工艺水平。楹联文化与其联系,可在各石雕、木雕工艺品上加以楹联点缀,更加鲜活。一方面更惹游人喜爱,另一方面更具文化价值,有利传播和宣传通海楹联文化。

4.5楹联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

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是统一的,城市规划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旅游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⑦所以,旅游规划应该服从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也应充分考虑与旅游规划像结合。

一般的城市规划建设都是注重布局和功能,很少有与城市文化联系的。通海是一个以历史闻名,用文化著称的县城,于旅游而言,要发展其最大化的旅游功能,唯有发展文化旅游,并与城建密切联系,以文化为前提,从著名的楹联文化入手,进行良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目前,通海正积极实施“显山露水建新城”工程,以“秀山—古城—杞麓糊”为核心,建设融历史与现代统一的游览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渡假旅游区。大兴改造通海县城,兴建通海古城及楹联文化街。古城建设将全部原有的老式民居改建翻修为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如同建水古民居,并铺上青石板。让每一寸通海的土地都流淌着岁月的痕迹。古城门窗又采用通海特色的木雕格子门等,并在每间门面上都张挂匾额,突出楹联文化特色。

⑦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⑴刘育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序言 2002

⑵黄桂辛. 《导游实务》.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35

⑶郭宽汤国辉开发景洪旅游文化资源提高旅游文化内涵云南科技管理1999年第5期

⑷旅游广告发展刍议文/董欢欢(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姚荣(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⑸杨海军论中国古代楹联广告的艺术特色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第5期 2004年9月

⑹李争光(井冈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西吉安)山色逐春来———论邹宗德楹联艺术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5卷第3期2004年6月

⑺莫非楹联论贵州民族学院报 1995年第4期

⑻高应军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06-09-19

⑼赵庭芳古民居楹联文化内涵探询中国语文教学 2006年09期

⑽通海,何以申报楹联文化县https://www.sodocs.net/doc/0a6571813.html,/pubnews/doc/read/tpxw/462012771.186919483/index.asp ⑾秀山简介通海网https://www.sodocs.net/doc/0a6571813.html,/pubnews/index.asp

⑿江苏南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https://www.sodocs.net/doc/0a6571813.html,/Article_23570

⒀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⒁张心雨王佳王光炎恩施地区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体育世界·学术 2006.2.

⒂邓洪波中国书院楹联[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