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二、十三章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第十二、十三章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第十二、十三章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第十二、十三章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

父母教育观念概述

父母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什么是儿童发展的理解,一是对儿童如何发展的信念。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等内容。家长的人才观是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以及教养动机。儿童发展观指家长对自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教子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自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二者密切相关。

父母观念的内隐研究

父母对儿童的教养及其影响

父母的惩罚

弗洛伊德认为父母的惩罚极为严厉的儿童可能不会对他的父母形成认同甚至会恨他们,这对社会化有不良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父母的惩罚方式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影响。霍夫曼把惩罚方式分为两种:1、强权警告:如体罚或剥夺所有物等,可能会影响儿童或青少年的攻击行为。2、非强权警告:一种是爱的撤回,指以不满和惩罚的非身体表现的方式来表示父母的愤怒或不赞成,如不理孩子等。这些方式可能会逐渐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所以事实上比体罚更具惩罚性。这些形式的惩罚虽然在控制行为上是有效的,但会使儿童产生内疚。这种影响可能比体罚的记忆更久。另一种是规劝,这种方式为孩子提供了不能按某些特定方式活动的原因,这种方式既不包含体罚也不包含情感惩罚,是对所希望的行为的直接训练。是最常用的惩罚方式。

教养方式

早期观点:教养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反映了亲子关系的实质。最早的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他提出亲子关系汇总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他的研究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高,儿童易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此后,鲍德温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结论。

贝尔克的观点:他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模式,探讨了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结构和类型问题,他认为可以通过三个维度上行为的组合来确定教养方式:限制的对宽容的、焦急的情感投入对平静的超脱、温暖对敌意。每一个维度的极点都用一个父母的群集来描述。通过考察与三个维度相关行为的组合而确定不同父母的类型。比如,民主和纵容的父母在温暖和允许维度的行为特征上得分较高,他们之间仅有的关键差别是,纵容的父母情感投入高,而民主父母在此维度上是低的。

鲍姆林德的观点:她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把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影响较大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权威型是最费时费力但最有效的。权威型家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后来她又把教养方式分为七类: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型、指导型、投入型和一般型。

麦考贝等人的观点:麦考贝等人在鲍姆林德的教养方式分类基础上从宽容型中区分出放任型和无卷入型。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高度控制,充满温情有较强的反应性;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要个高度控制但没有温暖和关注;放任型父母对儿童要求较少又对儿童的要求反应很敏感;无卷入型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反应都较少,忽略其作为父母的责任。

国内的研究:

教养方式的影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自尊;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出现较多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强权警告的惩罚方式的使用是攻击和犯罪的一个相关因素。攻击惩罚方式会使儿童和青少年对攻击行为进行模仿,而不是抑制。父母不严格和不一致的惩罚也与犯罪有正相关。

父母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机制

父母的行为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机制主要包括态度转变、观察模仿、认同作用及儿童的归因方式。

态度转变是指父母通过种种方法改变儿童的态度,使儿童接受、内化行为规范的过程。父母改变儿童态度的方法有:使用权力、爱的收回、信息内化等。使用权力不能使儿童的态度函数长期的可靠的变化,而且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果。爱的收回使儿童感受到对自身安全的焦虑从而被迫改变行为方式,但是不能使儿童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且影响亲子关系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有积极作用,在专制型家庭中的作用却相反。运用信息内化的方法最重要是引导儿童注意以至理解父母所传递的行为标准。霍夫曼提出了信息内化的模型,即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内化的效果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二是儿童的情绪状态。

模仿主要通过直接观察和替代强化。

认同作用是一种获得性认知反应,首要条件是儿童对榜样产生钦佩,儿童认知能力也有影响。儿童归因方式可分为功能良好归因和功能不良归因。权威型教养方式能使儿童形成良好归因;放任型或溺爱型教养方式使儿童控制能力差;为卷入型教养方式导致儿童不能正确理解行为的因果关系;专制型教养方式不利于儿童自我效能感和自主能力、自控能力的发展。后三种非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往往都会导致儿童形成功能不良的归因方式。

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

第一节家庭与社会性发展

家庭是儿童社会性形成的初始环境,是儿童获得早期生活经验、形成最初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它的所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家长教育观念等。

家庭背景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认知社会化和情感社会化两个方面。父母通过亲自交往来指导儿童,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这种作用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亲子交往特点、儿童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结构与其他特征的影响

㈠家庭结构的影响

⑴家庭背景:首要表现是地理位置,主要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城市和农村的家庭在结构特点、文化观念、经济状况等方面都不同,与家庭相关的一起社会资源也有影响。家庭背景的影响还通过家庭流动表现出来,这种迁移会产生对社会适应技能的需要。经常迁移和松散的社区联系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正在试图形成中的自我同一性,导致青少年自我同一的混乱或延迟等主要问题。

⑵家庭大小:家庭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的多少或家庭规模的大小上,还表现在家庭类型上。现在儿童成长的家庭越来越小了,主要是因为变成了核心家庭,而核心几天又在缩小。米德的研究发现传统大家庭中儿童有很多榜样学习成人社会行为等,在向核心家庭的变化中同伴的影响很重要。

⑶家庭类型: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可能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不良影响。

㈡家庭的物质环境与生活氛围

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生活气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在这种物质环境和社会地位中,对儿童的期望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此外,父母的角色,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都将影响儿童的成就水平和社会性发展。

家庭系统的观点

家庭系统是指家庭是一个面临内部和外部压力时的维持平衡的功能性系统。从内部看,家庭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及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又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如夫妻子系统、亲子子系统等。儿童是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系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来完成。伯尔斯基关于家庭系统的理论模型说明了家庭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儿童的行为特征既对父母的反应产生影响,又受到父母反应的影响。亲子互动过程受到父母婚姻关系好坏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总之任何两个部分之间的影响都是双向的。

家庭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四:⑴家庭系统是具有生存能力的活系统。⑵家庭维持同其他的社会组织的明显界限。⑶同其他社会组织意义,家庭也必须为生存而完成一定的任务如物质环境建设、经济支持、家庭成员再生产等。⑷家庭不断接受和过滤来自其他社会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家庭功能及其影响

家庭功能理论

㈠、奥尔森等人的环状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三个维度。该理论假定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庭成员的心理社会功能之间存在曲线相关,亲密度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根据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程度可将家庭划分为16种类型,包括4种平衡型、4种极端型和8种中间型。当两者得分都处于极端水平,属于极端型家庭;当两者得分都处于中间水平属于平衡型家庭,其余极端水平和中间水平的组合属于中间型家庭。池丽萍和辛自强的调查表明平衡型家庭比例最大,其次是中间型,极端型较少。

很多研究都表明,有问题行为或学习障碍的儿童,其家庭功能通常也存在问题,表现为家庭成员的亲密性与适应性较差。迪森发现被同伴拒绝的9-10男孩比其同伴遭受着更差的家庭管理,体验着更多的家庭压力,而且其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等。

㈡、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该理论侧重家庭功能的各项具体内容及其实现的效果,从而较好的避免了环状模式理论过于形式化的弊端,它假设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家庭的基本功能包括六个维度: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

学习不良儿童不仅是在学业成就上落后,而且表现出很多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的落后和不良很可能与家庭功能低下有关。辛自强等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比一般儿童家庭在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四个维度以及家庭功能总分上显著低下。

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低下不仅会导致儿童的问题行为、社会适应困难以及学习不良等问题,还会以此为中介影响他们的同伴接受性,并带来孤独感。有研究发现惩罚性的、效率低下的家庭规则能够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导致了糟糕的同伴关系。儿童的同伴接受性较差与父母对他们不力的管理有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中介是反社会行为与学业技能缺失。

第三节婚姻冲突对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影响

婚姻冲突的特征及其影响

婚姻冲突主要指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言语或身体的攻击与争

执,它可由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内容、风格及冲突是否得到解决等特征来具体界定。并不是所有的婚姻冲突都会对儿童成长造成压力。婚姻冲突一般由以下几种特征来描述:冲突风格、频率、强度、内容、解决方式等。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婚姻冲突的不同特征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同,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机制也不同。

⑴冲突风格:依据冲突是否暴露在儿童面前,婚姻冲突可分为公开的和隐蔽的两种风格。公开的冲突指儿童目睹或感知到的婚姻冲突。通常伴随外显的身体或言语攻击行为。隐蔽的冲突指部位儿童所知的婚姻冲突,没有外显的攻击行为。一般研究认为儿童目睹的公开的婚姻冲突比隐蔽的婚姻冲突更能预测其问题行为。

⑵冲突频率:经常暴露在婚姻冲突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是由于长期婚姻冲突的刺激,儿童对这种情境已经习惯化,因此不会给儿童带来消极影响,另一个是高频率的婚姻冲突使儿童对冲突异常敏感,从而导致较多的问题行为。已有研究都支持第二种解释,即公开的婚姻冲突越频繁,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多。但有些来自高冲突频率家庭的儿童对环境和婚姻的适应性比低冲突家庭儿童更强,可见要综合冲突的多种特征进行研究。

⑶冲突强度:对婚姻冲突强度的评价要考虑具体冲突行为,儿童对婚姻冲突的强度的感知是儿童将客观冲突与头脑中已有的对婚姻冲突强度的表征进行比较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婚姻冲突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大小。考虑不同评价者对婚姻冲突评价结果的不同含义很重要。

⑷冲突内容:社会学从不同角度对婚姻冲突作了多种划分,有根据婚姻冲突产生的根源分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个体化引起的冲突的等。根据婚姻冲突层次分为个体内冲突和个体间冲突。婚姻冲突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冲突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冲突对儿童影响不同。对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最早被用来解释婚姻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强调,父母在冲突中的行为和后果间接强化了儿童的错误观念:攻击行为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可行方法,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儿童问题行为。公开婚姻冲突中儿童对父母冲突行为的观察学习比婚姻满意度更能精确预测儿童问题行为,而且,公开冲突发生的频率越高,儿童进行观察学习的机会越多,他们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间接作用观点:有些研究者认为婚姻冲突是通过破坏亲子关系,间接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这一观点是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婚姻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父母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不一致在婚姻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二,婚姻冲突的消极后果会外溢到亲子关系中,破坏正常的亲子交往模式。三,婚姻冲突通过破坏父母和儿童间的情感联系而影响两者间的关系。

认知—背景理论:格瑞奇和芬彻曼提出的,是这一领域第一个真正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认识主体和问题解决者,他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历努力理解并应对父母间的冲突带给他的压力,对冲突的不恰当归因和应对失败带来的压力是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强调儿童认知和背景的作用,对婚姻冲突的认知过程分为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两个阶段。初级加工过程中,儿童感知婚姻冲突的发生、感受到冲突带来的压力并渴望减少压力面对冲突,儿童会对冲突情境作出评价。评价受儿童气质、性别特点等影响,也受情绪等影响,儿童对婚姻冲突的评价将决定其感受到的压力水平。进入次级加工阶段,儿童开始对冲突做出归因,对自己的冲突解决能力及解决方式提出期望。

情绪安全假设:戴维斯和卡明斯在依恋理论和认知—背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安全假设,提出婚姻冲突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威胁儿童情绪安全从而导致问题行为。其引发机制集中在儿童的情绪安全感上。一方面,婚姻冲突引起儿童的长期情绪压力,增加消极情绪和不安全感,这回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表达,儿童可能会持续经历自己无法控制的消极情绪,导致各种问题行为。另一方面,长期的消极情绪状态不利于儿童对婚姻冲突做出

恰当的归因,也会导致儿童问题行为。此外,婚姻冲突也可能破坏亲子关系而间接地引起儿童问题行为。

以往理论的问题与方向

生态系统观

相互作用观

综合考虑认知和情绪的作用

第十二、十三章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父母和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 父母教育观念概述 父母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什么是儿童发展的理解,一是对儿童如何发展的信念。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等内容。家长的人才观是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以及教养动机。儿童发展观指家长对自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教子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自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二者密切相关。 父母观念的内隐研究 父母对儿童的教养及其影响 父母的惩罚 弗洛伊德认为父母的惩罚极为严厉的儿童可能不会对他的父母形成认同甚至会恨他们,这对社会化有不良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父母的惩罚方式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影响。霍夫曼把惩罚方式分为两种:1、强权警告:如体罚或剥夺所有物等,可能会影响儿童或青少年的攻击行为。2、非强权警告:一种是爱的撤回,指以不满和惩罚的非身体表现的方式来表示父母的愤怒或不赞成,如不理孩子等。这些方式可能会逐渐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所以事实上比体罚更具惩罚性。这些形式的惩罚虽然在控制行为上是有效的,但会使儿童产生内疚。这种影响可能比体罚的记忆更久。另一种是规劝,这种方式为孩子提供了不能按某些特定方式活动的原因,这种方式既不包含体罚也不包含情感惩罚,是对所希望的行为的直接训练。是最常用的惩罚方式。 教养方式 早期观点:教养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反映了亲子关系的实质。最早的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他提出亲子关系汇总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他的研究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高,儿童易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此后,鲍德温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结论。 贝尔克的观点:他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模式,探讨了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结构和类型问题,他认为可以通过三个维度上行为的组合来确定教养方式:限制的对宽容的、焦急的情感投入对平静的超脱、温暖对敌意。每一个维度的极点都用一个父母的群集来描述。通过考察与三个维度相关行为的组合而确定不同父母的类型。比如,民主和纵容的父母在温暖和允许维度的行为特征上得分较高,他们之间仅有的关键差别是,纵容的父母情感投入高,而民主父母在此维度上是低的。 鲍姆林德的观点:她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把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影响较大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权威型是最费时费力但最有效的。权威型家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后来她又把教养方式分为七类: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型、指导型、投入型和一般型。 麦考贝等人的观点:麦考贝等人在鲍姆林德的教养方式分类基础上从宽容型中区分出放任型和无卷入型。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高度控制,充满温情有较强的反应性;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要个高度控制但没有温暖和关注;放任型父母对儿童要求较少又对儿童的要求反应很敏感;无卷入型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反应都较少,忽略其作为父母的责任。 国内的研究:

家庭农场简介演讲稿

家庭农场简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市区各级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关心工作,使我们倍感荣幸和自豪。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市妇联张主席莅临现场指导工作。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做讲解 首先,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杨林,河口区北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农场成立于2013年10月,占地面积500余亩,主要经营范围,黑花生、玉米、小麦的种植,山羊、驴的养殖,目前农场主要是以黑花生的种植为主,林木种植为辅,且正在逐步丰富完善种养殖种类。 农场种植的黑花生的品种是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的“富硒2号”新品种,黑花生,也称作富硒黑花生,富含人体所需的大量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随着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黑花生黑营养,以至于在市场上倍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如今的市场经济决定着产品的价格定位,黑花生的价格在市场也是要高出普通花生的价格,这就为农场创造出较好的效益,随着农村工作进度的不断发展,不仅要局限于某个特定单位创效益,更要带动更多的农村农户创富增收,这才是大势所趋。农场积极鼓动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们不断加入到黑花生的种植队伍中来,为了确保人们种植的黑花生销路及价格有保障,我们成立的河口区新泰花生专业合作社,就解决了人们的这一顾虑,种植黑花生的

农户可以加入到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并且合作社于社员签订种植回收协议,对社员种植的黑花生优质优量的进行回收,回收的价格比普通花生最高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1.2元。这样既保证了销路,又保证了效益,使更多的人们加入到合作社中来。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400余户,覆盖周边地区1500余户。 2014年2月份,市妇联成立的东营市巾帼创业联盟,很荣幸的成为联盟中的一员,市妇联的领导们将有组织有能力的女创业者们聚集在一起共商创业大计,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妇女创业致富,使更多的妇女站起来、走出来,创出妇女的一片新天地。创业联盟为了帮扶妇女创业,创建了五大服务团体,为创业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技术、金融、政务、法律等方面的难题,市区妇联领导设身处地的为创业妇女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唯有努力奋斗,心存感恩,好好工作! 我们创业联盟对我们联盟成员也是严格要求的,给我们下达任务,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女农场主或是女创业者,若有创业意愿的女同志们可以前来咨询,妇女想创业,妇联帮你选项目,找妇联就对了! 谢谢大家!

2020年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2020年XX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X农规计字〔2020〕X号)文件精神,为实施好2020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服务小农户。把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始终坚持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发展的原则,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重点支持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补助资金或面积占比应高于60%,合

理确定承接服务主体补助规模上限,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 2.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 3.坚持服务重要农产品。把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作为支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目标,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4.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财政补助重在引导培育市场领域,集中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和薄弱环节;补助标准不能影响服务价格的形成,不能干扰农业服务市场正常运行,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长期健康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项目目标 围绕粮食、茶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促进形成稳定活跃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生产,探

家庭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社会化就是人的个性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家庭是个人最初遇到 并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社会化的执行者。本文作者分别从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各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他们以后的行为,性格特点、价值观念等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的分析,论述了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对个人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家庭背景对个人接受教育机会和择业、就业的影响,深刻分析了家庭对个人一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社会化影响 一、绪言 一个人从出生那一瞬间开始,一直到成年、老年甚至死亡,都无时不与社会发生着各种关系,与社会中的其他个人不断的接触、交流、同化或被同化着。家庭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不仅是个人终身的生活基地,也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尤其在个人成长的最初几个阶段,家庭对个人人格特征的形成,心理品质、价值取向等都会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使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变得复杂,影响着个人社会化的发展。总之,由于组成家庭的各种原因的不同,使得社会中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社会化过程,但相同的是在个人人格及行为生活方式的塑造形成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伴随一生的。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社会化过程中,一个人从最初的懵懂状态到能完全独立的适应社会生活及应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这主要归功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制。其中,家庭是个人最早接触的教育场所,父母及各个家庭成员成为了最早授予个人社会技能的教育者。由于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对个人的性格品德和人际交往等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我们将父母教育态度分为民主、专制、溺爱和放任四种类型。这种影响对其一生的人际关系起着“定型”的作用。 (一)民主型家庭。父母以民主的态度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这种情况下父母一般都比较尊重子女的想法与行动,对于子女提出的问题,父母一般采取讨论的方法,在认为不正确的时候对子女进行教育引导,促使他们做出更合理的决定,在这种家庭中,两代人的关系比较融洽,家庭生活比较和睦。此类家庭的子女一般比较有主见,自信心强,性格开朗,易于为同龄人所接受。 (二)专制型家庭。父母对子女多采取高压政策,如果子女在行为方式上稍有过失,就采取打骂等体罚手段。这样做的结果使子女缺乏自尊,不懂尊重他人,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子女对父母的害怕、疏远甚至厌恶等心理,子女缺乏对家庭依恋之情。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子女不但没有和父母进行感情交流,而且有时还处在一种对立的情绪中。这种教育方式会造成子女在步入社会后可以与他人保持距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劳动服务业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五大方面。 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的名词,其使用渗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里所指的信息是消息、情报、知识、资料的总称,即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被传递、传播、传达,可以被感受的声音、图像、文件、图表特征,并以某些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联系的消息、情报、知识。 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劳动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由服务农业生产的各部门、组织、行会、团体等组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开发农业生产的新科技,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服务综合系统。由于自然资源享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因素差异,不同国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3.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农产品流通是自农产品生产后,通过商品交换手段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全部过程。现代农业服务的流通服务功能是指各种流通性的服务组织在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中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供应和农产品销售服务。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4.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是为发展农村经济筹集和管理资金、抵抗农业风险、执行经济补偿职能的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功能就在于通过直接服务和支持服务两条渠道得以实现的。从本质上来讲,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实质是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金融组织结构方面所需要建立的一系列金融制度。所谓直接服务渠道,就是金融部门通过发放农业信贷对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服务。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试点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试点方案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厚植农村发展优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突出解决农业生产化组织程度低的问题,重点抓好降成本、补短板,创新财政支农、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全产业链构建重点,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来自二三产业收入。 一、背景及优势条件 1、***县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条件 ***县是***的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万亩,全县从事粮食种植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家庭农场达32家,流转土地种植水稻的面积大约有3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农

机化作业水平88%以上,现有规模农机作业公司5家。粮食土地肥沃,家。2有规模的植保公司,80%作物病虫害统方统治率.灌排体系畅通,是生产优质粮的最佳产地。 随着***县小城镇、中心村的相继建成,农民从原有的庄点搬到小城镇、中心村居住,现有土地需要大规模流转,种植优质水稻潜力大,粮源充足、综合发展环境好,适宜社会化服务体系战略实施的有利优势。 2、***集团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条件 ***集团公司组建于*年*月,是集粮食种植、加工、仓储、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企业。集团公司下辖****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企业实力雄厚、产业集约****元:企业拥有资产**亿元,注册资本***万元,职工队伍**人,其中中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名。已形成了一个集产、学、研,一、二、三产业并举,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研发等多元化经营、集团化企业,年加工优质水稻*万吨,销售网络发达、客户定位精准: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销售窗口,采用现代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牌***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十个大中城市。 3、***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水稻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合作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规模化程度、服务化程度都较低。现有联合体、公司之间因缺乏金融的纽带,不能紧密联合、抱团取暖、分险共担、利益共享,资源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篇一: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县农业局: 我家庭在回龙镇党委、政府、红丰村村委会的支持下,从20XX年养牛开始经营,近年来根据政策引 导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初具规模,现将我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位于镇安县回龙镇宏丰村,法人乐祥明。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920亩,其中流转土地720亩,常年雇工9人。现有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犁、耧、耙、耱配备齐全,机械压油机一套,机器设备总投资150万元。20XX年农场共养殖了620只羊、100头猪、248头肉牛、4000只肉鸡、2000只蛋鸡、120箱蜜蜂;种植了200亩油葵、200亩油菜、300亩露天蔬菜、100亩瓜果、120亩粮食(小麦、

玉米),总营收586万元,利润189.58万元。 二、经营特点 1.精耕细作、品质至上。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牛肉、羊肉、菜籽油、葵花籽油、蜂蜜)均为零添加,种植中不使用化肥使用饼肥、腐熟农家肥、沼液和沼渣,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食用油基本现产现卖。农场牛、羊均为天然人工放养,肉品品质极佳。农产所有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甚至更高。 2.农产所有产品除农场外不设其他卖店,不代购,保证销售过程品质不变。 3.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农家,主要菜品来自农产出产,保证原汁原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品尝口感选择购买农产产品。 4.农产内实现农业循环生态发展,牛粪、羊粪、鸡粪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 5.农场产品商品化率高,因为品质较好,当季产品产出后基本被抢购。 三、存在的问题 1.农场经营延续了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现代管理方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规模进一步扩大难度大。 2.镇安土地稀少,山大沟深,农业机械不能广泛使用,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教学文案

附件2 辽宁省2017年农业生产社会化 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组织实施好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想与原则 (一)总体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实施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小农户。把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始终坚持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发展的原则,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二是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

位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三是坚持服务重要农产品。把提升粮、油、棉、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益作为支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目标。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四是坚持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为目的。建立“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鼓励各类服务组织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二、试点范围和目标任务 (一)试点范围。综合考虑粮食产量、生产托管面积、省级示范合作社数量、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家庭农场数量、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情况等因素,通过因素法测算,选择昌图县、新民市、铁岭县、阜蒙县、辽阳县、大石桥市、彰武县、兴城市、北票市、建平县等县(市)作为试点地区。 (二)目标任务。试点县(市)全程托管、部分托管、单环节托管的面积要达到14万亩以上。要引导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降低生产经营主体各环节的成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小农户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三、试点工作内容 (一)合理制定实施方案。相关市级农业部门要指导试点县(市)围绕粮、油、棉、糖作物的“耕、种、防、收”等环节,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带动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着力支持作业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的深耕深松、农作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摘要: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担负着对社会结构的蕃衍、遗传、生产与消费的功能、赡养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对年轻一代的抚育与教育的功能。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不仅影响个体的幼年和童年心里的发展,也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发展。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庭当中渡过。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ummary: The family is the most basic human social life organization form for the course of social structure FanYan, genetic,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function, support function, in addition it also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that is,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function. Family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style, not on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 infancy and childhood heart development, also influence adult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ildren from birth to fully independent into society, two-thirds of the time in the family which through. Family education will family life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mixed together, with its unique ways in social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关键词:家庭社会化潜移默化教育影响 一.家庭教育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来进行。同时还使用活生生的家风家教使子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熏陶。他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严密的计划性,并通过系统的课业来进行的,而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感染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父母与子女的长期接触中,子女喜欢把父母当做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子女,这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家风和家教上。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指一个家庭的风气。家庭中的风气是由父母自己的生活和操作创造出来的。如果家风正,家教严格、科学,从小在这样的家庭中熏陶与感染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大多数各方面的表现是向上的积极的。 另外家庭教育还能更有效的、更频繁的进行非言语的教育,从而体现出优于学校教育的效果。非言语教育一般是指教育过程中施教者的举止神态所

第九章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大部分学者把无私的关心其他人的行为称为利他行为,并把他视为高级的亲社会行为,综合考虑了动机和行为后果两方面。罗森汉把亲社会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的亲社会行为,即动机是关心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另一类是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即期望得到对自身有利的好处。柯莱波斯等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一个行为的连续体,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把亲社会行为视为是动机、环境线索因素、行为者对环境的认知、可供选择的行为反应等变量的函数,即亲社会行为决定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认知学派关于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 个体亲社会与否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制约。精神分析学派强调超我概念,社会认知学派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同年龄段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一样: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还处于萌芽状态,婴儿通过与母亲和抚养着的相互交谈过程中,婴儿逐渐学会使用社会参照系,注意与他们自身安全有关的抚养者的情感反应,婴儿会通过自己变的忧虑,对他人的忧虑作出反应。幼儿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还比较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我—他人维度,儿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安慰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如给他人自己喜爱的玩具等。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太多表现出顺从,极少的亲社会行为是自发的,而且目前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也与周围环境有关。学龄儿童指向成人的亲社会行为是带有服从、赞同和避免惩罚性质的,而同伴指向的亲社会行为更多的是合作、互惠互利和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这一阶段,亲社会行为的工具性特点逐渐减少,他人取向的行为动机逐渐占主导地位。亲社会行为与观念的一致性逐渐提高;从动机的角度看,小学阶段儿童对利他行为的自我归因主要是实用主义的、同情的自我取向和奖励取向。成人期的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也更高级,成人的亲社会行为更关注社会,更多地体现社会取向,动机系统也更复杂,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更为多样性,往往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和规则来界定。 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不考虑动机因素。利他行为不仅强调结果上的利他,而且强调利他动机。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既有可能是有利他主义引起的,也可能不是由利他主义引起的,而包含了一定的目的性,如为了获得社会赞许、避免惩罚等。利他主义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①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②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③利他行为不期待任何形式的回报或奖励。④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表现在时间、精力、物质上的付出。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 社会认知结构是指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解释社会事件,理解社会事件,理解人际关系以及解决人际关系。这种认知结构对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提供作出某种亲社会行为所必须的信息,二是导致情感和动机倾向的产生。这两个认知和情感过程对亲社会行为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以三个步骤实现的:1、注意过程:包括注意他人的需要、对帮助时机的知觉。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对他人需要帮助的觉知。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很重要。对目标唤起的认知和解释会影响人们亲社会行为,若把唤起视为合理需求,怎会对亲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不利于亲社会行为发生。2、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三类标准来评价可能采取的行为:代价和利益、道德准则、自我。3、计划过程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的理论模型

2019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2019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单位:彬县致创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法人:王鹏 联系电话: 市级主管单位:彬州市农业农村局 申报日期:2019年3月20日

目录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二、项目实施内容及资金来源 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四、项目实施地点与规模

五、项目绩效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七、合作社营业执照复印件 八、开户行、账号、公章(印模)复印件 2019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一)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彬县致创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2月,位于彬州市新民镇屯庄村。目前共有社员8人,拥有各类农业

机械35台(件),其中150马力以上四轮驱动拖拉机8台,配套农具20台(套),植保无人机农业机械原值达200余万元。该社自成立以来,秉承服务“三农”、实现“双赢”的宗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对社员提供“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机械耕作、统一维修保养、统一机械存放、统一联系业务。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指引下,该社积极承担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任务,特别是在保护性耕作、玉米覆膜播种、小麦防缠绕免耕播种、农机深松、果园管理等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该社共开展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面积万亩,实现经营收入110余万元。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 杨军:男,196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彬市农机管理站站长,高级工程师职称,咸阳市农机化专家库成员。该同志具有丰富的农机化推广工作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 王鹏:男,1980年3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2003年开始从事农机化作业服务。多年来,他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在新民镇农机化作业服务领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三)技术组成人员简况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教案资料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 用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摘要: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它担负着对社会结构的蕃衍、遗 传、生产与消费的功能、赡养的功能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那就 是对年轻一代的抚育与教育的功能。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不仅影 响个体的幼年和童年心里的发展,也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发展。孩子从降生到完 全独立进入社会 ,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庭当中渡过。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 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 ,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ummary: The family is the most basic human social life organization form for the course of social structure FanYan, genetic,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function, support function, in addition it also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that is,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function. Family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style, not on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 infancy and childhood heart development, also influence adult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ildren from birth to fully independent into society, two-thirds of the time in the family which through. Family education will family life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mixed together, with its unique ways in social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关键词:家庭社会化潜移默化教育影响 一.家庭教育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来进行。同时还使用活生生的家风家教使子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熏陶。他并不像学

第十章 同伴关系与社会性发展(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培训课件

第十章同伴关系与社会性发展(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

同伴关系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同伴关系概述 同伴关系的定义、类型及成因 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家在共同的活动中建立的人际交往关系,它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具有其他人际关系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同伴关系主要分为两种,友谊和同伴群体关系。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持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非简单的喜爱或依恋的关系。友谊的八种功能为:友爱、亲密、可以信赖的同盟、友谊的帮助、安抚、陪伴、肯定价值和归属感。同伴群体不像友谊那样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儿童之间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则,有相同的兴趣,经常共同参加某些活动的群体关系。同伴群体通常存在一定等级性质的关系和结构,各成员在群体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同伴关系的性质和功能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以及儿童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哈吐普把这两种人际关系分别称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前者的性质具有互补性,是权威—服从型的,后者的性质是自由、平等、互惠的。他认为社会化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广泛。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动因。首先,同伴关系为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第二,同伴关系是使儿童获得安

全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第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儿童同伴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的、零散的相互接触逐渐发展到复杂的、互惠的相互交往。 婴儿期,婴儿与其他婴幼儿的接触是短暂的,从第二年起,同伴间的互动编的更频繁、更为复杂,社会性游戏变得更加突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⑴客体中心阶段,儿童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玩具或其他物体上,而不是儿童本身。⑵简单的相互作用阶段,儿童已经能对同伴行为作出反应,并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⑶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社会交往更复杂,模仿行为出现,同伴之间进行互补和互惠的角色游戏。 学前期,儿童的同伴关系变得更密切、频繁和持久。儿童的社交技能有所发展,由于语言水平的发展互相间的交往也更加有效。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儿童从3岁起就更偏爱同性同伴,群体游戏增加。 儿童进入小学后,同伴间交流思想、合作以及分享的能力逐渐提高。儿童自己形成的非正式同伴群体在儿童社交中处于主要地位,但是由于对自身的管理没有正式的规则,成员流动迅速。儿童正处于去自我中心阶段,儿童对同伴更有选择性,友谊更持久个呢过有意义。 青少年期,儿童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同伴关系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青少年期是儿童寻求自我同一性的重要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和中央、省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促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满足农业农村生产需求,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规范农业市场主渠道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程、城乡互动、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二、指导原则 (一)“顶层设计”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从全局的角度,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并以农民群众作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对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

对“顶层设计”完善优化。 (二)宏观指导和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深化对当前农业农村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数量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农业技术创新,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公益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相结合。以农业公益性服务促进社会性服务发展,以社会性服务发展反哺公益性服务,补齐公益性服务资金短板,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四)尊重实际和创新发展相结合。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和需求,与时俱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建立综合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任务目标 到xx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设完成,区、乡、村三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达到273个,全区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综合服务率达到80%。社会化服务中心职能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进程,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0万亩。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规范。多元化服务组织发展到450家,工商资本和技术服务充分进入农业领域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形成农业三产融合配套的服务体系,实现外向型农业发展,促进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评分办法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 开标及评分办法 一、开标程序 (一)开标准备 1、编制开标会议使用的表格、记录等表册; 2、安排专人按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地点接受投标人签到、递交投标文件及相关资料等; 3、成立项目评标小组。 (二)召开“标前会议” 1、确认项目评标小组成员,由评标小组成员推荐确定评标小组组长; 2、项目组长介绍项目前期准备情况; 3、评标小组成员学习招标文件内容,熟悉相关文件资料,研究招标文件,了解和熟悉招标文件主要条款,评标办法等内容。 (三)开标 1、召开招标会议,由会议主持人清点参会单位、介绍参会人员。 2、按投标人递交标书的先后顺序,开启各投标人的投标资料。 3、由评标小组按本招标文件中明确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产生评标结果,并签字确认。 4、现场宣布本项目招标结果。

二、评标办法 (一)本招标项目采用“综合评分”法,总分100分。水稻、蔬菜服务组织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机具得分30分、操作技术人员得分30分、生产经验得分30分、资质得分10分;气象包括短信得分30分、55寸智能电视得分30分、LED突发事件得分30分、资质得分10分。 按投标人评标总得分从高到低确定中标候选人排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稻服务组织2-4个、蔬菜服务组织1-2个、气象服务组织1个。 (二)评分标准 1、水稻生产全托管服务模式 农机具评分标准:插秧机每台加2分、旋耕机每台加3分、机动喷雾器每台加1分、收割机每台加4分,缺一项扣3分(0分为止),没有不得分,总分不超过30分;操作技术人员评分标准:有管理、财务、插秧、机耕、病虫害防治、机收的技术人员得满分,缺一项扣3分(0分为止),没有不得分;生产经验评分标准:从事过种子、肥料及施肥、插秧、农膜、育秧、机耕、农药及病虫害防治、机收的得满分,缺一项扣2分(0分为止),没有不得分;资质条件评分标准: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书得满分,缺一项扣1分,没有不得分。 2、水稻生产全程化服务模式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在以往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方式有过不同解释: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把家庭关系概括为四种,即专制式的家庭关系,监护式的家庭关系,“和平共处”式的家庭关系与合作的家庭关系。台湾《社区青少年教育》一书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时,将父母管教方式分为放任型、溺爱型、严格型、民主型、分歧型。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特(D.Baumrind)按照不同的教育方式把父母分为权威的、专制的、不负责任的三种类型。我国大陆学者有的把家庭教育方式归纳为溺爱娇纵型、家长专制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也有的表达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等等。以上这些分类是通过不同角度进行的,如从亲子关系的角度、从孩子与环境关系的角度、从父母对孩子情感的角度、从父母态度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方式分类,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产生直接的、有益的作用。 心理学家根据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化能力间的相关关系,把父母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权威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 (1)专制的父母 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 (2)放任的父母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3)权威的父母 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唯有权威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父母最常用的教养方式主要有:限制和宽容、惩罚和奖励、引导和温暖。 (1)限制与宽容 宽容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积极作用。宽容家庭中的儿童性格活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在其所属的团体中常处领导地位并具有爱憎分明的行为。而在限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