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复习知识点湘师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复习知识点湘师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复习知识点湘师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复习知识点湘师版

第一节第二起跑线

1·进入中学的新体验、新感受?(P2—P3)

①进入中学,我们感觉很新奇。新的学校、班级、老师和同学,都等着我们赶快融入这个大家庭中。②进入中学,我们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有很多新鲜的事物让我们好奇,有很多新的体验让我们憧憬。

2·中学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P3)

处于半成熟期,像个“小大人”。

3·“心里断乳期”?(P3)

主要是指青少年企图从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希望独立的心理状态。

4·为什么说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P3—P4)

①中学时期,人的生理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逐渐形成。②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③进入中学时期,一个人开始告别童年,向成年靠近,逐步把自我融入社会中,完成了人的“第二次诞生”。

5·设计成长新方案,科学规划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P5)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人的成长中,如何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非常重要。②科学合理的目标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③确立积极的发展目标,能帮助我们把握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开发自身潜能,最终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

6·怎样设计成长新方案?(P6—P9)

(1)学会学习。既要乐学,又要会学。

(2)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关注自我身心健康,培养高尚生活情趣。

(4)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7·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P9)

一是多动脑。即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把知识学活、用活,努力创造新知识。

二是勤动手。即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二节亮出你自己

1·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P12—P13)

(1)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我,反思自我,不断调整自我,促进自身健康发展。(2)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3)通过与同龄伙伴在个性、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准确认识自己。(4)还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2·怎样对待他人评价?为何要正确对待他人评价?(P13)

我们应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要乐于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因为:(1)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期望值不当等原因,有时我们不能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做出评价,从而陷入自卑或自负的误区。(2)他人评价通常比自我评价更客观、全面。(3)但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别人对自己评价的支配,也容易导致失去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别人评价的控制。

3·为何要积极接纳自我?(P15—P17)

(1)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3)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4)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5)接纳自己是一个人具备自信和追求成长的前提。

4·怎样接纳自我?(P17)

应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一切现状;扬长补短,完善自我。

5·怎样展现自我风采,不断超越自我?(P17—P18)

①乐于欣赏他人的优点,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积极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与青春风采。②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

③可以通过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第三节拥有好心情

1·最基本的情绪类型?(P20)喜、怒、哀、惧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P20)

中学生的情绪大都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

3·情绪需要调节的原因?(P21)

①当人处于愉悦、舒畅、开朗豁达等积极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②反之,当人长期处于愤怒、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时,很容易患各种疾病,其判断和分析能力也会下降,容易丧失理智,缺乏自制力;③可见,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学习效率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4·什么样的情绪是积极健康的?(P22)

①健康的情绪都事出有因。②健康的情绪都表现恰当。③健康的情绪表现往往适可而止。5·怎样调控情绪,做个快乐少年?(P22—P24)

学会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调节方法有:(1)转移注意力;(2)合理宣泄;(3)理智控制;(4)理性升华;(5)改变认识;(6)具有幽默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