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

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

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
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

湖北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总和。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由此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意义,赋予社会新的思想与文化价值。

信息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其中,信息素养关乎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意义十分重大。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学习领域,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课程基于科技、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围绕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课程将观念形成、知识积累、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通过创设真实情景,使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和能力,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立足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和信息化社会逐步形成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

1 / 26

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课程引导学生正视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履行个人在信息系统中的责任和义务,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的信息行为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

2.选择基础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系

课程内容基于学科核心知识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信息社会责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思想与观念、问题与情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全面达成。

3.强化问题解决,倡导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

课程实施基于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准备,鼓励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开放、探究、合作、分享的意识,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交互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及效率,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4.推进过程性评价,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2 / 26

课程评价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级体系为依据,采用人工和系统自动采集等方式记录学生发展的过程,收集学习数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优化教学,评估学业水平。注重情境中的评价和整体性的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规应支持学生自主的和合作的数字化问题解决;针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完成研究性论文或报告。

二、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通过提供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关键的学科知识与技术;理解信息系统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思维对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建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辨析信息社会的特征,能遵循信息社会的规范,在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人与世界的多元理解;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有效、负责任地参与到社会共同体中,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开,内容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四分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需要,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

3 / 26

2.计算思维

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能设计算法解决问题,能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能将计算思维迁移解决信息社会问题。

3.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问题,能与他人分享信息,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判断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立德树人的基本方针为根本依据。课程设计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引导学生健康的技术价值追求,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发展与创新能力。

2.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依据国家和省课程方案,汲取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成果,紧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概念

4 / 26

体系,精心选择课程内容,确保知识结构清晰、难度梯度合理,提供适度的认知挑战。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依据我国基础教育的国情,研判性借鉴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参照其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和前期经验,调整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模块,提高课程标准的前瞻性。

4.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信息技术学科兼具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表现出快速发展和日益更新的特征。课程标准的设计遵循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特征,重视学生在设计中学习、在活动中学、在应用中学习,同时对新技术保持开放,鼓励师生共同学习。

(二)课程结构模型

本纲要对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分学段进行实施。每个学段信息技术课程均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并依据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呈螺旋式发展,实现与高中段课程的有效对接。课程既要注重基本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既满足基础性目标,又在深度和广度上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三个学段进行设计, 3-4年级为第一学段, 5-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其中9年级为选修课程,为选择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奠定基础。

3-8年级每周至少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课,每周开设2课时以上的学校,建议两节连堂,以提高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5 / 26

四、课程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 3-4年级)

1.信息意识

(1)感知信息的存在和价值。

(2)初步感知信息的表达形式,知道文本、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都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体会信息的多样性。

(3)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应用。

(4)感知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信息数字化表示的优势。

(5)在日常生活中,能从信息技术视角去发现问题。

(6)能认识个人信息及其重要性,产生防护意识。

2.计算思维

(1)初识数字化原理,能认识0和1可表示信息。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

(3)遇到较大问题时,能尝试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分步分析与解决。

(4)初识分类处理信息的意义与价值。

(5)能用生活语言或思维导图描述问题解决的程序或流程。

(6)初识计算机工作特点。

3.数字化学习

(1)能完成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设备简单操作。

(2)能使用数字化设备获取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存储与简单管理。

(3)学会使用文字处理、绘画等数字化工具表达想法、叙述故事、描述概念。

6 / 26

(4)能利用网络获取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空间。

(5)能使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表达。

4.信息社会责任

(1)能爱护信息技术设备及其环境。

(2)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与危害,了解基本的防护方法。

(3)了解信息法律法规和信息社会伦理道德的相关要求。

(4)知道网络交流中的文明礼仪,不恶意攻击别人发表的观点、作品。

(5)能有节制地使用数字化设备与网络,养成健康的数字化生活习惯。

(6)在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时,有主动尝试与探究的意识。

第二学段(5-6年级)

1.信息意识

(1)能理解和分析信息的特征,能判断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

(2)能理解信息的载体依附性,能准确区分载体和信息。

(3)能思考和分析问题需求,并能用计算思维界定简单问题。

(4)初步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信息加工对信息的增值作用。

(5)会判断不良信息,初步具备信息的防护意识。

2.计算思维

(1)初步理解数字化原理,能完成简单的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

(2)能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初步感知用规划思维来设计、解决问题。

7 / 26

(3)掌握用自然语言或思维导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4)初步理解数据处理软件中抽象与自动化等模型的构建。

(5)初步认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与循环。

(6)选择一种简单的编程工具,掌握其基本的语法规则,能读懂该工具编写的简单程序,知道其所表达的基本意义,能用逻辑推理预测程序行为,学会调试简单程序。

(7)初步理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8)初步明确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能识别计算机系统的简单智能行为。

3.数字化学习

(1)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与功能,能解决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了解常见文件的类型及属性,能对文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3)能借助数字化工具收集和简单处理数据。

(4)能使用数字化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表达主题。

(5)合理选择信息表达方式,对数字化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6)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化资源、工具等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7)体验新技术、新媒体(智能设备、3D打印、物联技术、互动媒体、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

4.信息社会责任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传播途径,增强防范意识。

8 / 26

(2)在网络交流中提高对虚假信息和恶意活动的辨识能力,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3)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和信息社会伦理道德,提升社会责任感。

(4)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信息作品,获取、分享他人信息时注意记录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不盗用他人作品。

(5)能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养成绿色、健康的数字化生活习惯。

(6)正确看待新技术、新媒体对信息社会带来影响。

第三学段(7-9年级)

1.信息意识

(1)深入理解信息的价值和作用。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信息内容的真伪性和信息表达的目的性进行判断和筛选。

(2)能主动分析问题需求,能用计算思维界定较复杂问题。

(3)深入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信息创新意识。

(4)具备较强的信息防护意识,会主动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能形成一定的预警能力。

2.计算思维

(1)能理解数字化原理,能分析二进制再现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的过程与形式。

(2)能从二进制、逻辑、集合、函数等方面认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3)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掌握常见算法,并能应用该算法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

9 / 26

(4)能理解并应用数据处理软件中对象与属性、数据类型与运算符等数据模型的构建。

(5)能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与循环。

(6)熟悉使用编程语言,设计和开发模块化程序,解决生活中较复杂问题。

(7)能用逻辑推理分析简单程序运行,预测运行结果,并检测和纠正程序中的错误。

(8)认识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在内的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9)能主动认识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区别与联系。

3.数字化学习

(1)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处理工具,进行合理、有效的(直观、生动、个性化)数字化表达。

(2)能依据数字化学习的过程数据,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整学习规划。

(3)能从海量数字化资源中鉴别、筛选有效信息,开展项目式学习。

(4)理解新技术、新媒体原理,能完成简单的创意作品。

4.信息社会责任

(1)理解计算机病毒传播、破坏机制,具备信息安全意识、防护习惯与能力。

(2)掌握一定的数据备份与保护的方法,具备数据保护意识。

(3)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和信息社会伦理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10 / 26

(4)知道开源的理念与价值,尊重知识产权的相关要求,具备分享与保护意识。

(5)理性判断新技术、新媒体,具备积极学习态度。

五、学业质量标准

(一)学业合格标准

1.3-6年级

(1)学时数达到144课时。

(2)学业等级达到二级水平。

(3)收集和整理体现学习经历的20个以上作品和10篇以上学习报告或心得体会。

(4)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共同完成4个小组作品。

2.7-8年级

(1)学时数达到72课时。

(2)学业等级达到三级水平。

(3)收集和整理体现学习经历的10个以上作品和5篇以上学习报告或心得体会。

(4)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共同完成2个小组作品。

(二)学业等级标准

1.一级水平

11 / 26

2.二级水平

12 / 26

13 / 26

3.三级水平

14 / 26

4.四级水平

15 / 26

(一) 教学建议

1.鼓励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鼓励教师对各种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尝试,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

16 / 26

学方式展开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主动、合作、探究”为特征,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能把掌握的技术和方法用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开展教和学活动,要注意吸收最新教学成果和经验,如主题活动、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但主题选择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展开,鼓励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深度融合。

对于部分7年级学生存在“零起点”或“低起点”状况,建议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小规模短时间补课、分类教学和异质分组教学等各种针对性措施,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达到本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保证全体儿童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其一,教学目标上,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二,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软件工具的选择上,应该让学生选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其三,在教学策略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其四,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

17 / 26

生,采用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活动平台,使其“吃饱吃好”。

3.基于实验仪器设备或者实践环境展开教学

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因特网、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所有内容的学习,都必须尽量基于仪器、设备或实践环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及实践能力,比如机器人模块的学习,要尽量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

(二) 学业水平测试建议

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作品的收集与评价、学生活动过程的现场观察与记录等形式。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评价。积极推进学生学习空间建设,建立绿色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个别指导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学生反思回顾学习过程、促进自身发展的依据。

2.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18 / 26

总结性评价可以采用上机考试或者纸笔考试的方式。试题试卷的设计应遵守一般命题与组卷规律,同时还应尊重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坚持以过程化、人性化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试卷设计指针,可以采取多次考试、多套试题、以普遍存在的知识与技能点为考核要点等手段,实现面对所有学生的公平公正。

3.学业水平认定

6年级末和9年级末,应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进行认定,学业水平认定要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改变单纯以一次总结性评价为依据,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局面,要依据本纲要提出的学业合格标准,将过程性评价、典型作品评价、综合活动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

学业等级标准为义务教育段的整体分级标准,鼓励学生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向更高级的等级迈进和超越。

(三)教学资源开发建议

1.教科书编写

教科书是《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具体化,直接影响《纲要》的落实,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与要求的,要注重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1)教科书编写指导原则

教科书编写要依据《纲要》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教科书编写要充分反映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体现

19 / 26

科学性与前瞻性,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心理接受能力。

(2)教科书内容选择

教科书要紧密围绕、依据核心素养来选择和组织内容,通过计算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数字化学习的思想,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社会责任感,达到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教科书应该精选学科中关键性、基础性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为核心。教科书在编写时,应考虑内容容量和难度的适中性,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掌握为原则。教科书应体现时代性,要适度包含反映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内容。

教科书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适度设置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项目活动,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教科书要展现出在信息技术发展、创新和应用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绿色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教科书的内容编排形式

教科书内容的编排要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达成平衡点。既要便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有效组织教学。同时,教科书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获得结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空间。

20 / 26

(试卷合集5份)2022届湖北省名校中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且不易倒伏,下列化肥中最适宜的是 A.Ca3(PO4)2B.(NH4)2SO4 C.KNO3D.NH4H2PO4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Cl2溶液(HCl)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NaNO3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 B.46% C.50% D.78% 4.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5.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 点表示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 C .t 2℃时,将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 的饱和溶液 D .将接近饱和的c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7.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 .滴水成冰 B .百炼成钢 C .木已成舟 D .聚沙成塔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汞元素:Ag B .铁离子:Fe 2+ C .氨分子:NH 3 D .氧化铝:AlO 9.下列叙述,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22252C O 3H H O+2CO OH+3点燃 化合反应 B .实验室制取氧气:2 22 222H O 2O H n O+O M ↑ 分解反应 C .氧化汞分解:2Δ 2HgO Hg+O ↑ 分解反应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2 2C+O CO 点燃 氧化反应 10.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如图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 .固体质量 B .催化剂 C .温度 D .浓度 11.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发明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阿伏加德罗 12.某固体由Ba 2+、Cu 2+、 Na +、Cl -、CO 32-、SO 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2016年湖北省各市中考数学试卷汇总(13套)

文件清单: 2016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十堰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田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襄阳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鄂州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湖北省随州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6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实数的值在()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考点】有理数的估计 【答案】B 【解析】∵1<2<4,∴,∴. 2.若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x<3 B.x>3 C.x≠3 D.x=3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答案】C 【解析】要使有意义,则x-3≠0,∴x≠3 故选C.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a2=a2B.2a·a=2a2 C.(2a2)2=2a4D.6a8÷3a2=2a4 【考点】幂的运算 【答案】B 【解析】A.a·a2=a3,此选项错误;B.2a·a=2a2,此选项正确;C.(2a2)2=4a4,此选项错误;D.6a8÷3a2=2a6,此选项错误。 4.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性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摸出的是3个白球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 【考点】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答案】A 【解析】∵袋子中有4个黑球,2个白球,∴摸出的黑球个数不能大于4个,摸出白球的个数不能大于2个。 A选项摸出的白球的个数是3个,超过2个,是不可能事件。 故答案为:A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时。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课程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授课时数: 18 课时设计教师: 李姗姗适用对象: 五年级设计时间: 2019 月 9 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教育学生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 1 / 11

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根据以上内容,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课程目标定为以下几项: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 IE 浏览器并能够使用浏览器熟练地浏览网页。 2、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并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3、能够熟练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并会保存文件。 4、会申请电子邮箱、熟练地收发邮件,能够识别病毒及垃圾邮件并将其删除。 5、会下载附件、发送大的文件并能够解压缩文件。 6、会利用电子留言版和网上论坛发布和获取信息、寻求帮助。 7、良好利用网上图书资料并能够共享资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8、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好的网络环境中积极探索、学习。 9、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完成相关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0、培养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其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意识。 11、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并注意网络安全。 (二)课程内容课题课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 1 步入网络世界 1 1 1、了解因特网的作用。 2、认识 IE 浏览器窗口。 3、掌握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启动 IE 浏览器。

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泰兴市蒋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技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在充分体现《指导纲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给合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意识层面、技术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 二、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高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掌握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键盘指法的掌握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际,故加强引导学生做到“即学即用”。 三、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 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四、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常识、指法练习、汉字输入及简单的文字编辑; 2.学会画图,对图形进行修饰; 3.了解桌面与“窗口”并学会整理“桌面”; 4.会启动应用程序,掌握对文件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 5.懂得建立文件和建立文件夹,学会移动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方法; 6.学会分类存放文件,删除不用的文件,会用不同的方式查看文件等操作; 7.能上网浏览网页,下载图片、文字、网页下载简单的软件,播放音视频。

五、时间安排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表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实数的值在()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2.(3分)若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3 C.x≠3 D.x=3 3.(3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a2=a2B.2a?a=2a2C.(2a2)2=2a4D.6a8÷3a2=2a4 4.(3分)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A.摸出的是3个白球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 5.(3分)运用乘法公式计算(x+3)2的结果是() A.x2+9 B.x2﹣6x+9 C.x2+6x+9 D.x2+3x+9 6.(3分)已知点A(a,1)与点A′(5,b)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则实数a、b 的值是() A.a=5,b=1 B.a=﹣5,b=1 C.a=5,b=﹣1 D.a=﹣5,b=﹣1 7.(3分)如图是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是() A . B . C . D . 8.(3分)某车间2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表所示:

这些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 A.5、6、5 B.5、5、6 C.6、5、6 D.5、6、6 9.(3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C=2,点P在以斜边AB为直径的半圆上,M为PC的中点.当点P沿半圆从点A运动至点B时,点M运动的路径长是() A.π B.πC.2 D.2 10.(3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 A.5 B.6 C.7 D.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分)计算5+(﹣3)的结果为. 12.(3分)某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人数约为63 000,数63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3.(3分)一个质地均匀的小正方体,6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1,2,4,5,5,若随机投掷一次小正方体,则朝上一面的数字是5的概率为. 14.(3分)如图,在?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 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 15.(3分)将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象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其上方后,所得的折线是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象.若该图象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则b的取值范围为. 16.(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CD=10,DA=5,

[合集5份试卷]2021湖北省名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呈平面结构,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对丙烯(CH3-CH=CH2)结构和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过量的丙烯通入浓溴水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溶液均一稳定 D.丙烯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D.短周期是指第1、2、3、4周期 3.利用金属活泼性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化学反应原理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Al2O3+3C2Al+3CO↑B.Fe2O3+3CO2Fe+3CO2 C.2Ag2O4Ag+O2↑D.Fe2O3+2Al2Fe+Al2O3 4.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纳米车”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C60与12C是同位素 5.反应2SO2 + O2 2SO3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实际生产中,此反应在接触室进行 B.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D.2molSO2与1molO2混合一定能生成2molSO3 6.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 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课程内容 本册学习内容: 本学期科学课还需完成的探究课程: 1、生活类探究课程(见《生活探究课程实施纲要》) 2、科技馆探究课程(见《科学探究课程实施纲要》) 科学是...... 1课时 做一名小科学家 1课时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课时 校园里的植物 2课时 校园里的小动物 3课时 植物.动物.人 1课时 生命离不开水 1课时 观察水 1课时 神奇的水 2课时 地球上的水 2课时 常见材料 1课时 纸 1课时 纺织材料 1课时 金属 1课时 塑料 1课时 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2课时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2课时

课程实施1、《我们都是科学家》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 2、《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初步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建立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能对收集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生命之源——水》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描述,了解水的各种特点,指导水资源的不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唤醒节约用水的意识。 4、《它们是什么做到》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5、《提出问题》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课程评价一学习过程评价: 1、当堂点评。 2、在《探究课程小档案》加星。 二基础知识评价 1、利用书面形式检测。 2、课堂问题小组加分。 三学生活动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 2015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 3 - 1.知识与技能... - 3 - 2.过程与方法... -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3 - 第二部分具体安排... - 4 - 一、一年级信息技术初步... - 4 - (一)内容标准... - 4 - (二)教学目标... - 4 - (三)活动建议... - 5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5 - 二、二年级 Windows 操作系统简介... - 5 - (一)内容标准... - 5 - (二)教学目标... - 6 - (三)活动建议... - 6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7 - 三、三年级画图... - 7 - (一)内容标准... - 7 - (二)教学目标... - 8 - (三)活动建议... - 8 - (四)考核建议... - 9 - 四、四年级文字处理... - 9 -

(一)内容标准... - 9 - (二)教学目标... - 10 - (三)活动建议... - 10 - (四)考核建议... - 10 - 五、五年级网络的简单应用... - 11 - (一)内容标准... - 11 - (二)教学目标... - 12 - (三)活动建议... - 12 - (四)考核评估... - 13 - 六、六年级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 13 - (一)内容标准... - 13 - (二)教学目标... - 14 - (三)活动建议... - 14 - (四)考核评估... - 15 -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 15 - 第四部分课程评价... - 15 -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 15 -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 16 - 三、评价的全程化... - 16 - 四、评价结果... - 16 - 第五部分资源的开发... - 16 - 一、基础设施与设备... - 16 -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作者:————————————————————————————————日期:

2014-2015学年上期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新建小学:时现洲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

2020届湖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数学(理)试卷

2020届湖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数学(理科)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已知i R y x ,,∈是虚数单位,若yi x +与i i ++13互为共轭复数,则=+y x A.O B. 1 C. 2 D.3 2.已知集合A={0352|2 ≤--x x x },B= {2|≤∈x Z x },则 B A 中的元素个数为 A.2 B.3 C.4 D.5 3.图中为截止2019年3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近1年的变化折线图,由此得到以下说法,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106中学 课程类型:必修 设计教师:景元克 日期:2011-9-27 适用年级:高一 课时:18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第1章绪言 1、阅读信息的三种定义 2、列举信息的主要特征,对于给出的实例能说出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3、说出信息技术的定义 4、阅读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说出每次的标志 第2章信息获取 1、对于给定的总任务,能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内容、类型、来源 2、说出网络信息检索的两种方式,列举两种方式的特点,对于具体的搜索任务能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 3、参考课本操作示例,建立分类目录 4、从网络检索并参考课本操作示例将网页、图片、文本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下载并保存到指定目录 5、列举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给于给定的实例能判断出信息的价值 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对于给定的任务,能确定自己加工信息的需求 2、模仿操作教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 3、通过几次模仿后,能独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文字格式设

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设置、插入图片及艺术字并设置格式 4、模仿操作教程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 5、通过几次模仿后,能独立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排序筛选、单元格格式设置、求和求平均、求最大最小值、插入图表 6、自己选择主题、搜集信息、使用powerpoint展示作品 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1、阅读课本,列举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2、阅读课本,列举信息资源管理的几种方式及适用范围 3、利用课本给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增减数据、修改数据,体验数据库操作 4、参考操作示例,尝试使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新建数据表、录入数据、综合查询。 二、课程内容 第1章绪言 阅读课本在网站回答问题:信息定义、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定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及标志 第2章信息获取 说明:这个模块学习的总任务之一是制作“庆元旦迎新年”的电子报刊,信息获取这一部分的学习为下一章信息加工与表达准备材料。 1、以组为单位收集“庆元旦迎新年”所需的资料,每人确定一个信息需求(包括需求的内容、类型、来源)。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材料: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本 教学时数:16课时 授课教师:王会杰 适用对象:八年级 课程目标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经适应并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将继续采用教师引导与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本课程主要从表格处理、网页制作等学习内容入手,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认识表格处理软件的作用以及学习意义。 ●掌握创建制作表格的方法。 ●利用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修饰表格。 ●创建网站的站点,了解网站三要素网页、主页、网站的关系。 ●掌握制作简单的网页的方法, 课程实施 1.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结合范例、演示、讲练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项目,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作品的创作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课时安排:16课时。 3.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4.学生人数:40~50人。 课程内容 第一章表格处理 第一节设计表格 学习内容: 1、认识Excel

2、测量固体密度 3、设计实验表格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的优势 2、养成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的习惯 第二节制作表格 学习内容: 1、制作表头 2、填充数据 3、添加标题 4、保存实验表格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 2、学会将电子表格保存在制定的位置 第三节数据计算 学习内容: 1、用数据列式计算石块体积 2、用单元格列式计算铁块的体积 3、利用函数得出实验平均值 学习目标: 1、掌握用Excel进行计算的三种方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用法 3、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各种计算 第四节数据排序与筛选 学习内容: 1、数据的排序

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比0小1的有理数是() A.﹣1 B.1 C.0 D.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26222236232 =mm=9m?DB.3m2m﹣2m.=mC.(3mmA.÷m)=m3.如图,AB∥CD,射线AE 交CD于点F,若∠1=115°,则∠2的度数是() A.55°B.65°C.75°D.85° 4.我市气象部门测得某周内七天的日温差数据如下:4,6,6,5,7,6,8(单位:℃),这组 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A.7,6 B.6,5 C.5,6 D.6,6 5.互联网“微商”经营已成为大众创业新途径,某微信平台上一件商品标价为200元,按标价的五折销售,仍可获利20元,则这件商品的进价为() A.120元B.100元C.80元D.60元 6.如图,过⊙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A、B,OP交⊙O于点C,点D 是优弧上不与点A、点C重合的一个动点,连接AD、CD,若∠APB=80°,则∠ADC的度数是() A.15°B.20°C.25°D.30°

7.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的余弦值是() .DA.2 B..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D,DE是AB8.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交BC于的长为()为E.若BC=3,则DE 4 ..3 DA.1 B.2 C个图n1的规律拼成下列图案,若第9.如图,用黑白两种颜色的菱形纸片,按黑色纸片数逐渐增加)案中有2017个白色纸片,则n的值为 ( 674 .672 CA.671 B..673 DAOB轴的负半轴和10.如图,在Rt△AOB中,两直角边OA、OB 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将△ ,B的中点C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B′O′A.若反比例函数′90绕点B逆时针旋转°后得到△A )tan=4,∠BAO=2,则k的值为(S ABO△

湖北省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四月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四月调研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B.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取代反应 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分子式为C3H6BrC1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共5种 2.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 ΔH=+64.39 kJ/mol 2H2O2(l)=2H2O(l)+O2(g) ΔH=-196.46 kJ/mol H2(g)+1 2 O2(g)=H2O(l) ΔH=-285.84 kJ/mol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aq)和H2O(l)的反应热ΔH等于 A.-319.68 kJ/mol B.-417.91 kJ/mol C.-448.46 kJ/mol D.+546.69 kJ/mol 3.以石墨负极(C)、LiFePO4正极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实际上正负极材料是紧贴在锂离子导体膜两边的)。充放电时,Li+在正极材料上脱嵌或嵌入,随之在石墨中发生了Li x C6生成与解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导电膜应有保护成品电池安全性的作用 B.该电池工作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放电时,负极材料上的反应为6C+xLi++ xe- =Li x C6 D.放电时,正极材料上的反应为LiFePO4 - xe- = Li1-x FePO4 + xLi+ 4.硼氢化钠(NaBH4)为白色粉末,熔点400℃,容易吸水潮解,可溶于异丙胺(熔点:-101℃,沸点:33℃),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吸湿而分解,是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选择性还原剂。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完整版)信息技术德育实施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一)规范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时效性 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

面效应。 (三)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 大化。. (四)创造性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德育范畴 (一)网络道德 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二)信息安全 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

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试卷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 文化综合 本试题卷共8页,46小题。全卷满分21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语文部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泄露.(lòu)相.(xiānɡ)中慰藉.(jiè) B.奢靡.(mǐ)熨.(yù)贴宝藏.(cánɡ) C.记载.(zǎi)厌恶.(è)转.(zhànɡ)动 D.投奔.(bèn)拓.(tuò)展行.(xínɡ)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尝试条幅乱象从生 B.风彩漫谈隐约可见 C.奸滑广搏摩拳擦掌 D.舟楫回溯万籁俱寂 页脚内容1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追求成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更想以老到、、成熟的面孔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年轻人尽管还很不成熟,却陶醉于自我认定的成熟状态之中。 A.时髦深沉而且 B.时尚深沉甚至 C.时尚深刻而且 D.时髦深刻甚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我们图书馆关于科技方面的书收藏的有几万册。 C.《教育法》颁布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D.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惊讶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进来的,王立辉同学?” B.我们家乡的物产可丰富啦,例如粮食啊、棉花啊、各种水果啊、还有很多土特产! C.据说,列宁最爱听的一首俄罗斯民歌就是我们至今还经常唱的“三套车”。 D.“学知识是很重要的,”叔叔对我说:“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6.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顺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B.有花的地方,就有蜂,就有蝶。每次看到它们绕着花飞前飞后,就觉得生命真是一种美。 C.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D.家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谁动真情谁才能读懂它。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两大流派。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源于《诗经》,浪漫主义源于《楚辞》。 B.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C.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朝,《三国演义》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D.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已成了吝啬鬼形象的代名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0题。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①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②,养民如子,盖③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④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⑤,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 页脚内容2

湖北省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五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五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图为亚洲主要橡胶生产国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反映图中所示信息的是() A.四国产量占世界比重相对1960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B.近年来,泰国、印度尼西亚橡胶产量稳居亚洲占前两位 C.近年来,亚洲橡胶生产呈现出由中南半岛向马比来群岛扩展的特点 D.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尼西亚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明显降低 2.1972年以来马来西亚橡胶产量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B.自然灾害频发 C.生产成本升高D.石油价格上涨 3.橡胶适宜种植的海拔600~800m,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海拔已经突破1000m,今后,中国提高橡胶产量的最主要途径是() A.培育优良品种B.提高单产水平C.增加劳动力数量D.改善交通条件 2.下图为我国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时期(距今约4350—3950年)和东周时期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B.土壤肥沃C.热量充足D.水患较少 2.东周时期比龙山时期气候较()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3.某旅游团队于 2019年 9月 23日登上我国福建某海岛游玩。图甲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游客这一天在③处拍摄的太阳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地中观测景观范围最小和最大的是 A.①④B.③①C.⑤④D.③② 2.最适合建阳光、沙滩、海岸海滨浴场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3.这一天在③处拍摄图乙太阳照片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如何构建家庭局域网》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0课时 主讲教师:张刚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网络的实物进行组装与维护,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网络的功能与构造(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功能。 3、网络中的硬件。 4、网络中的软件。 (二)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1、数据的传输过程。 2、数据的交换技术。 (三)网络的规划设计。 1、确定网络的规模。 2、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3、选择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 (四)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1、建网前期的准备工作。 2、工程实施和测试运行。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