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亚峰会EAS

东亚峰会EAS

东亚峰会EAS
东亚峰会EAS

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2013年10月10日

Remarks by H.E. Li Keqiang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8th East Asia Summit

Bandar Seri Begawan

10 October 2013

尊敬的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陛下,

各位同事:

Your Majesty Sultan Hassanal Bolkiah of Brunei Darussalam,

Dear Colleagues,

很高兴与诸位相聚在东亚峰会。东亚峰会成立八年来,秉承东亚合作的开放包容精神,立足东亚、超出东亚,已成为连接东亚、亚太合作的重要桥梁。我们应该秉承传统并发扬光大,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环境,妥善处理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管控好分歧,这样才能使各国聚焦发展,坚持经济优先、民生优先。下面,我谈三点:

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meet with you at the East Asia Summit (EAS).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since its launch, the EAS has upheld the spirit of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in East Asia cooperation. Based in East Asia, the EAS has acquired a significance beyond the reg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bridge between East Asia cooperation and Asia-Pacific cooperation. We need to carry forward this tradition,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peaceful development, address major constraints on development and properly manage differences. This will enable all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to keep their focus on development and given priority to economic growth and better life for the people. Here, I want to make three specific points:

第一,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我赞赏本次峰会主席国文莱就今天会议提出粮食与能源安全、灾害管理与气候变化等提示性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传统安全又涉及非传统安全,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影响都在加大,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在这些问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在今后的东亚合作中,我们应更加重视和突出上述领域的合作,凝聚共识,同舟共济。

First, we need to enhanc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rise up to challenges. I appreciate our host Brunei for preparing the indicative topics for today's meeting, namely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These issues involve both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ey are having a greate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se are the challenges that require our collective response. In the face of these issues, no country can stay aloof. In future East Asia cooperation, we should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and highlight the above areas, build consensus and work in concert.

中方支持今年峰会发表粮食安全宣言;愿与有关国家加强地震搜救、海上搜救等方面的合作,为地区国家提供灾害信息和能力建设等服务;推动东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合作,促进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区域传染病监测等合作;中方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在诸多领域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赞赏印度为重建那烂陀大学所做的努力,愿参与签署“成立那烂陀大学谅解备忘录”,与各方一道促进峰会框架下的人文交流。

China supports the release of a declaration on food security at this year's EAS. We are willing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countries on earthquake and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and will provide disaster inform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other services to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We are prepared to move forward East Asia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contribute to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We stand ready for closer cooperation on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and monitoring of regional epidemics. We are read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provide assistance in various fields as our ability permits. We commend India's efforts to revive Nalanda University and will sign up to th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landa University. We will work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encourage more cultural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within the EAS framework.

第二,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地区融合。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在过去10年合作的基础上,我在昨天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2+7倡议”,即今后10年中国-东盟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合作框架的设想。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力争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中方主张,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坚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RCEP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可以交流互动,相互促进。

Second, we need to deepe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regional integration. This year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a-ASE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Building on our cooper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I proposed at yesterday's ASEAN-China Summit a "2+7 cooperation framework", a proposal for wide-ranging, in-depth, high-level and all-round China-ASEAN cooperation in the next decade. China will work with the relevant parties to fully complete negotiations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by the end of 2015. China holds the view that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inclusiveness and transparency. There can also be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RCEP and TPP, which will be good for both.

近期,一些东盟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波动,一度影响到市场信心和资金流向,确保东亚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的任务更加迫切。1997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站在一起,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开启了东亚合作的进程。今天,中国仍然会和东盟国家站在一起,以多种方式维护地区金融经济稳定,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进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Recently, financial markets in some ASEAN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fluctuations, which, at one point, affected market confidence and capital flow. As a result, the task of ensuring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has become all the more pressing. In 1997,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worked side by side to withstand the impacts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ogether and launched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 cooperation. In the days ahead, China will continue to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with ASEAN countries and take various means to mainta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implement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and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regional financial safety net. There will be problems on the way forward, but as long as we pursue shared goals and work in unison, no obstacle is insurmountable.

中国作为东亚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自身经济发展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更加依靠创新驱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市场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将为促进地区经贸合作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

China is a participant and advocate in advancing East Asia cooperation, and has received close attention from the outside o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hinese economy enters a crucial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e will stay committed to deepening reform in all respects, accelerat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allow innovation to play a bigger part in economic growth, unlock the potential of domestic demand, market dynamism and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rais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growth and promote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urther opening-up of China will bring about new development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global economic growth.

第三,增进安全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离开和平稳定,发展无从谈起。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我们主张推广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观,推动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坦诚对话与合

作,促进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互动。东亚许多国家都使用筷子,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互信共存是我们共同的理念,也是世界前进的趋势。

Third, we need to increase security mutual trust and work to safeguar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Without peace and stability, there could be no development to speak of. Given the numerous economic cooperation structures in the Asia-Pacific,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security architecture that suits the realities in the region and meets the needs of all sides. We stand for a new security concept featuring comprehensive, common and cooperative security. We support candid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will promot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Chopsticks are commonly used in many East Asian countries. One single chopstick won't do the work of putting food in the mouth. To do the work, a pair of chopsticks are needed. And when a bunch of chopsticks are tied together, they won't break easily. Every EAS member has a responsibility fo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Mutual trust and coexistence is our common belief as well as the way forward in today's world.

与会许多同事提到朝鲜半岛核问题,这一问题影响到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各方应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有关问题。中方坚定维护核不扩散体系,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愿与各方共同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保障人民生活安宁。

Many collogues have mentioned the nuclear issu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is issue involves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in Northeast Asia. It is imperative that all parties stay committed to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Peninsula,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n the Peninsula and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as a means to resolve relevant issues peacefully. China is firmly committed to upholding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and is opposed to the use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China will work constructively with all sides to maintain world peace and regional stability, and ensure the tranquil lives of our people.

刚才也有同事提到南海问题,我愿在此多讲几句。南海问题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航行自由。南海的航行自由从来就没有问题,将来也不会成为问题。每年有10多万艘各国船只安全通过南海。中国与东盟国家已达成共识,将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与安全。另一个是有关岛礁的领土主权争议。10多年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已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宣言》规定,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单方面将双边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的做法违背了《宣言》原则与精神。中方愿同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并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中方将同东盟国家一道,继续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有句古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只有相互理解和尊

重,才能进一步实现稳定和发展。今天我们所在的“文莱达鲁萨兰国”,意为“和平之邦”,希望和平之光永远普照东亚大地,让东亚永享稳定和安宁。

As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mentioned just now, 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more words on this issue. There are two points of focus. One is the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has never seen any problems and will never see any in the future. Each year, over 100,000 ship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sail safely through these waters, and China and ASEAN have agreed to ensure navigation freedom and safe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other is territorial disputes over some islands and reefs. More than 10 years ago,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igned the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 which stipulates that the relevant disputes should be resolved peacefully through consultations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directly concerned. The unilateral action of submitting bilateral dispute to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s against both the principle and spirit of the DOC. China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ASEAN countries to fully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DOC and will work for positive and steady progress in the consultations on a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C) on the basis of consensus building. China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ASEAN countries to properly handle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nd uphold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 an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Respect a man and he will respect you more." Only through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can we achieve further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country we are meeting in, Brunei Darussalam, means "abode of peace". I hope that the light of peace will be forever upon East Asia and that stability and tranquility will always prevail in the region.

各位同事!

Dear Colleagues,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亚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东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两条重要原因,一是这里没有战乱,二是各国聚焦发展。当前,东亚地区既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支持东盟主导,坚持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原则,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彻底摒弃冷战零和思维,积极推动东亚乃至亚太实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更好地造福于各国人民。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Asia is gaining increasing prominence in both status and role. I believe there are two major reasons why East Asia is able to achieve what it has today. First, East Asia is free of war or chaos, and second, all 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concentrating on development. At present, East Asia is faced with both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grave challenges. We need to adhere to the nature of the East Asia Summit as a leaders-led strategic forum, support ASEAN centrality,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nsensus building and accommodating all parties' comfort levels, uphold openness, inclusiveness and win-win cooperation, completely break with the cold-war and zero-sum mentality and work actively to promot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and the Asia-Pacific for the greater benefit of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东亚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东亚的前景攸关地区各国利益,也影响到世界未来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挥好东亚峰会作用,不断凝聚合作共识,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East Asia is a region with the greatest potential and dynamism in the world. The prospect that East Asia holds has a bearing on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nd affe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world. Let us join hand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East Asia Summit, continue to build consensus for cooperation and work hard to uphol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etter lives for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so as to make even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at large.

谢谢!

Thank you!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文章摘要:季风是广大地区范围内近地面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它在东亚及南亚地区最为盛行.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这两种季风各具特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不妨加以对比一下,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共1页) 文章关键词:季风气候风向东亚形成南亚对比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学生理解 文章快照:、西伯制亚 低压,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产生了太平洋向亚欧大陆运莉的气流,在摩擦、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夏季风。2、南亚季且的形成既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南亚地区1O月到坎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与东亚季风成目相同,印由亚欧太陆与太平洋之间热,性质差异形成的。6月至9月的西南季风则是由气压带风带移动所致,6到9月正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向北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凤带越过寿道,在地转偏向作用下向右俯转,形成了南亚地区的西南风,即西南季风。二、特点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特点上有相似之赴.即东亚的r 土季风和南亚的东北季风都来自干亚醢_陆.既干又斗。东亚的夏季及南亚的西南季风又都来自海洋,所毗既温暖又湿润.不同的是前者来自干太平洋.而后者来源印度洋。三、分布比较东亚季风分布范围鞍广,包括中国、俄罗斯东都、蒙古、日本半岛及朝鲜半岛。南亚季风分布地区略小,包括南亚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四、对天气影响比较亚洲东部天气的变化与季风密切相关.井形成了一些寅害性的天气.如:冬季的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的洪涝灾害。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盛行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一般出现非常干旱的天气.致使河流中断,生活用水困难。西南季风的强弱、到来的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也台使南亚出现旱涝灾害.如95年夏季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灾害,造成众多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就是由于强动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潮湿空气降雨所致。五、比较后取得的教学效果1、避免学生产生同是季风成固相同的错误认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提出过这样相似的问题。2、当讲授南亚气候时.对东亚季风扣南亚季风进行全面的比较。一方面把新教材联系起来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南亚季风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东亚季风.起到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邮政编码:277300)种是类发晨切靳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这些具有遗传性的悻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熹型、鼻型、胜型、血型、骨骷等。早在类发晨的韧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巳形成.这种差尉是由于人粪吝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J 罱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固此.地球上的类可分为三个主要种:自种、黄种、黑种三个人种。那幺,印度人属哪一种呢?关于这一问题.学生经常提出质疑。下面就从人类发展初期所形成的共同体质特点加以认识。首先.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凡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锟多认为印度是黑种人。拣而划分种的外表特征睬肤色、头发形状、面部荨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髂。骨骼不同,种不同。以头颅骨为列.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彤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迫近似方形的为黑种。而印-18·●毛恒禄度的头颅骨罔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舟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自种。其次.从印度原居地看.印度原是居住在里海和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夸4O00多年前迁往夸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一30~之闻,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类迁秽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争日印度太部分是白种.只有印度南部分布着少量黑种。可见.认识人种.既要看外表特征.更要看内在特证及原居地。不菲我们将告简单地从外表肤色说印度是黑种人。同样.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虽然肤色较黑,却都是自种。■{作者单位:甘肃省甘答一中74l加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体积巨大,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不仅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加强东亚季风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气候有着极大影响。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东亚季风产生很大的动力扰动和热力影响,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 青藏高原的作用主要通过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青藏高原地形对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高原附近西风气流的绕流分支现象和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 ①迫使西风气流分流。 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块,对于500mb以下东西风环流有显著的分支、绕流、和汇合作用。分支和汇合作用在高原迎风面形成“死水区”,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对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区上空时,青藏高原使4000m以下的西风环流在高原西端分成南北两支。北支在高原西北部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以后转为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性弯曲;南支在高原西南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拉湾附近曲率最大,并形成低槽。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汇合向东流去。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支现象从10月份开始一直可以继续到次年6月,不仅在对流层下部常有这种现象存在,而且可以影响到9公里的高度或者更高些,从平均风速场来看,冬季南支西风要强于北支。在高原地形的规定下,西风带分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使西风带的范围向南扩展了,其南界可达北纬15°~20°。这导致了冬季风可以向南扩散得更远。同时,南支西风气流的消长,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高原的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东亚大气环流起一种屏障作用。它不仅阻滞西来天气系统的东移,而且还直接阻挡我国西部对流层低层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冬季,它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侵,使西北内陆冷空气积聚更快,冷高压势力更强,从而使得该地区冬季更加干冷。而且在高原的制约下,冷空气南下途径偏东,使东部地区冬季风更为猛烈。同时,正是这种阻挡作用使得高原南侧印、缅一带冬季极少受到寒潮影响。夏季,西南季风在高原的阻挡下,不能深入北上,迫使印度的西南季风限制在高原南部。或者使西南季风只能绕过高原,在它的东南边缘,进入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形成湿润的气候环境。而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潮湿的空气不能深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故水汽少、湿度小、云雨稀少,形成夏季干旱少雨的干旱荒漠气候。此外,高原还使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或台风,也被阻留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由于青藏高原对于对流层低空的空气流动起着屏障作用,形成了高原南侧印度地区一带的冬干暖、夏温湿的气候特色,而在高原北侧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夏季干热。同时,由于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冬季少受暖平流的影响,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出现了强大的蒙古高压。夏季印度半岛北部很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 ③迫使迎风气流爬坡,使高原四周边坡上出现多雨带。 冬季多偏西北气流,高原北坡、西坡出现多雨带;夏季多偏南偏东风,高原南坡和东坡出现多雨带。一定强度的气流可以爬越高原。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冬夏环流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夏季,高原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气流的绕流作用上,而在冬季,高原的作用在绕流和爬破两方面都很重要。这说明夏季弱气流过高原时,以绕为主。而冬季气流较强,除绕以外,还可以爬过高原。 ④“暗礁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一些主要山系可达5000~6000m以上,这块大台地像水底的暗礁一样,虽然不能直接阻挡平流层到对流层上部的气流,但可以通过气流上下之间的垂直切变,间接地影响到100mb高空的流场。 2.青藏高原通过热力作用深刻影响东亚大气环流。 首先在于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面,对于四周的自由大气来说,在冬夏起着明显的冷热源作用。 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这样,高原比周围自由大气冷,一方面与南侧自由大气之间就形成了显著的温度梯度,高原有向外的空气质量输送,高空等压面向高原倾斜。结果,使西风南支气流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南支气流的维持和加强,如前所述,是东亚季风环流得到加强的标志。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也更加增大了冬季风的势力。 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温度比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高,高原上的气流上升运动比东部强,使得在高原低层形成热低压,使低空有空气向高原输送,大大增强了印度低压的强度,从而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冷热源作用使高原西部在10~4月形成冷高压,6~8月出现热低压,5月和9月为冷高压和热低压的转变时期。高原上冷高压和热低压的形成,使高原地区产生了特殊而复杂的气压场和流场结构。在冷高压的南侧印、缅上空产生一个低压带,热低压北侧有一高压带,这些高低压的出现,对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形成,以及冬季喜马拉雅多雨带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夏季加热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加热作用,使中、下层产生巨大辐合,高空产生巨大辐散,形成特殊的副热带高压,即青藏高压。其势力的消长,位置的移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的影响。如青藏高压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及贵州多雨,而川西与华北少雨;高压位置偏北,则对应着长江流域大范围严重干旱;偏南则对应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总之,青藏高原通过上述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综合影响,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对东亚大气环流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全球性大气环流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引言:1、大气环流的概念: 2、作用: 一、三圈环流 1、形成三圈环流的假设条件: 2、形成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是和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重点内容,要熟读、理解) (问题:1、三圈环流是指哪三圈?各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2、假如地球不自转,大气环流形势会怎样?) 4、画出三圈环流的示意图(①在右图中填注各气压带名称、风带名称 ②画出风向 ③在各气压带旁注明气流的运动情况 ④注明极锋的位置) [课堂小练习] (1)在各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盛行下沉气流的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2)在各风带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原因是 不容易形成降水的是原因 4、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①原因 ②规律: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 海陆相间分布 气压带呈状分布 2、南半球:气压带呈状 分布 原因是 (注意: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同纬度海洋上气温高,为低气压控制。7月,同纬度大陆的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因此大陆上形成热低压,海洋为高气压。) 三、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 2、季风的成因① ②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东北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南亚的夏季风(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则是 3、为什么东亚的季风最为显著? 因为: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范围大致包括我国的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4、读课本2、20亚洲季风图(注意:①图中高压、低压的位置 ②东亚、南亚季风的风向及其成因)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所有士子的目标。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家思想之所以一直受推崇也与它所崇尚的价值观分不开。“仁、孝、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今天,很多人仍是以这几点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儒家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古代,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是以儒治国,因此儒家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东亚季风研究的进展_陈隆勋

东亚季风研究的进展 陈隆勋张博张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曾长期组织和从事东亚季风及其对中国天气和旱涝影响的研究。该文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进行综述,并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季风的研究活动,也回顾了影响我国天气气候、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提出及其后续的有关东亚和印度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引发中国大陆暴雨生成的水汽输送,表达中国大陆季风活动的季风指数设计等研究结果。综述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梅雨开始、中国雨季开始及传播等有关研究成果;东亚季风系统中副热带地区低频振荡纬向和经向传播特征及与赤道地区不同之处,东亚低频振荡对El N i no形成及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低频振荡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等有关成果;亚洲地区大气热源的计算及其分布,青藏高原夏季热源对东亚夏季风及降水的可能影响,青藏高原冬季冷源对El N i no生成的可能影响等有关成果;东亚季风及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准4年年际振荡的分析及与ENSO形成间的相互作用,极地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及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等成果。综述东亚季风系统形成的可能机制,特别是亚洲大陆)西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及非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澳大利亚陆地与周围海洋对冬夏季风形成、印度和东亚季风系统形成、南海夏季风形成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低频振荡;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东亚季风形成和变化机制 引言 中国现代的季风研究由竺可桢、涂长望和黄士松开始,他们先后研究了中国大陆夏季风分类以及夏季风在中国大陆上北进过程。建国后,在20世纪50)60年代,叶笃正和陶诗言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研究组对亚洲大气环流和季风的结构、季节突变以及青藏高原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1-4],得到了许多成果。在同一时期,高由禧和徐淑英在季风气候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提出了中国大陆上季风主要为副热带季风。随着中国气象局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联合天气预报中心,顾震潮、陶诗言和刘匡南带领中国气象局气象研究所开展了季风研究,在青藏高原和南亚高压对东亚季风和降水的影响以及中国梅雨活动、冬季季风活动进行了许多研究。此外,南京大学的黄士松等在东亚大气环流领域也进行了许多研究。作为这一时期的总结,1987年叶笃正、陶诗言、朱抱真和陈隆勋4人因/东亚大气环流研究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学家又重新恢复了中国季风的研究。首先于1972年开始,在国家气象局资助和广东省气象局主持下,由李真光负责开展了中国热带天气研究计划,其中有中国季风研究课题。这个课题于1978年成立了以陶诗言为顾问,樊平为负责人,陈隆勋为技术组长的全国季风研究组,连续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两次学术文集[5-6]。在这个时期,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学术成果,例如提出了与印度季风相独立的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亚洲大气热源分布、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季风和大陆副热带季风以及季风在中国大陆推进的过程和特征、东亚季风系统中热带和副热带季风相互作用的特征等。1983年,在中美政府间研究合作/季风研究0项目,国家气象局将全国季风研究组由云南省气象局转移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由陶诗言作顾问,张家诚为中美季风合作中方首席科学家(1986年后改由陈隆勋担任中方首席科学家),一直到1995年合作结束。作为这一时期全国季风研究的成果,出版了5东亚季 第17卷6期2006年12月 应用气象学报 JOU RNA L OF APPL IED M ET EOR OLO GICA L SCIENCE Vol.17,N o.6 December2006 X2006-11-13收到,2006-11-27收到修改稿。

中国崛起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论中国崛起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李泽远商学院0811944 摘要:近年来,“中国崛起”作为一种现象成为中外各国竞相谈论与研究的话题,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一个日益开放的中国将给自己的邻国——东亚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冷战结束后,中国对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的影响展开探讨,并分析了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东亚关系格局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中国崛起东亚格局日本东盟东亚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中国作为一个区域性乃至世界性大国的形象日益展现。中国的崛起之势已经初现雏形,但中国的崛起与历史上其他大国的崛起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所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崛起的道路。这种崛起之势必然导致东亚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这种力量变化也必然对东亚的政治、经济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东亚关系的影响做一些分析。 在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基本上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战争,二是与世界‘领导国家’结盟,或与其有相同的意识形态”。【1】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二战之前的大国其崛起之路往往与战争、血腥联系在一起,先是西班牙、葡萄牙对美洲土著的血腥屠杀,对印度、非洲的大肆掠夺;接着是英国,通过与西班牙无敌战队的海战、与法国的七年战争建立了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成为绝对的“世界霸主”;然后是美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在这期间,德国、日本也试图建立霸权,然而由于战争的失败,其霸权战略也宣告破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崛起必然不能依靠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而依附于“领导国家”的途径则明显有悖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和平崛起之路就成为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做出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 “如果我们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做一番客观的考察的话,就会发现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公认的事实”,【2】从1978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率,这样高的发展速度实为世界罕见,为各国侧目。2008年中国GDP总额达到30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并不是通过对他国的掠夺而取得的,相反,中国的崛起还带动了相邻国家和各个贸易伙伴的发展。 “2003年,中国对日本、韩国、东盟的出口额分别达到594、201、309亿美元,而进口额分别达到742、431、47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54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也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3】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各国的重要的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对日韩企业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焕发活力的关键。 不仅如此,中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沉着应对,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做法,大

儒学与中国文化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 of cultural 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

东亚季风对我们的影响

东亚季风对我们的影响 一、季风的简介 1、季风的形成原因 地球由于冷热不均和自转,使得全球形成三圈环流,并产生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的公转,所有气压带和风带也会随着季节的移动而发生移动。假设地球表面上是均匀的话,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成带状分布。 但是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是海陆相间分布的。因此根据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因此陆地上形成了低气压,在北半球北纬30度附近形成一个低压中心,被称为印度低压。本来这个区域是由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但是由于印度低压的存在将这个高压带切断了,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凡是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称为东南风。冬季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在北半球北纬60度附近形成一个高压中心,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本来这个区域是由副极地低气压控制的,由于蒙古高压的存在,使得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此时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西北风。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吹不同方向的风,称为季风。季风在全球都有分布,但是在东亚地区最为典型。因为东亚地区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所以冬夏季之间海陆热力性质相差很大。 2、东亚季风的特点 夏季吹东南风,风由海洋吹来,比较凉爽,比较能带来大量的降水我国位于东亚地区,是季风最典型的地区。冬季时吹西北风,风由大陆吹来,比较寒冷而且很干燥。 二、季风的影响 1、大尺度的影响——回归线上的绿洲 我国位于东亚地区,特别是我国重要的粮仓(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位于季风区。这块区域是由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在其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全球同纬度地区,大多形成沙漠,例如全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但是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却是形成粮仓,就是在季风的影响下,夏季吹东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的进程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的进程和影响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我将主要谈谈儒家文化对于离中国最近的一些东亚国家的影响。 首先必须要谈到的就是做为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日本了,一般学者认为,儒家思想于公元五世纪前通过新罗传入日本的,这与孔子最初创立儒家文化相差了上百年,但我们现在也从国家的发展和运作可以看出来,日本的儒学渗透到了日本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从历史的进程中也能够发现,日本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长期引入儒学经典。我们都知道,一个思想的运用,其核心目的就在于如何能够使自身的统治更加长久,更加稳固,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众多革新,基本上都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发生的。日本大化改新后,首领中大兄皇子以及中臣镰足在中国留学生的协助之下制定了基本法典《大宝律令》,并在其中规定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召贵族子弟授以儒家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是必修科目;后来,江户幕府为了稳定社会巩固自身统治,将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作为宣传手段,并达到了相应的效果;即便是到了促使日本迈入近代的明治维新过程中,明治天皇也将儒学作为倒幕的理论依据,最终完成了革新,带领日本迈入帝国主义的大门。由此可见,对于日本人而言,儒学的作用是不可言喻的,可以说,没有儒学,就没有日本历史年轮的转动。 但是,日本的儒学和中国的儒学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在儒家思想中,历代的学者都提倡的价值观就是仁义礼智信还有孝和勇,其中,仁和孝的地位远高于其他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的事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此我就不需要过多的举例子了。而在日本人看来,他们最最重视的,是“忠”,著名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建立在忠的基础上的,而且,在日本社会中,有一种特别的制度——养子制度,正是由于这个制度,造成了日本儒家对“忠”字的推崇,无论是日本人的气节、还是刻板、谨慎,归根到底,就是在他们的心里,早已深深地烙下了“忠”字。反而是中国所推崇的“孝”他们并不怎么在意,比方说又一次我看了一个视频,主要画面就是日本拥挤的地铁,有很多老人的脸都贴在了玻璃上,都不会有人愿意为他们让座,这和中国的道德原则完全相悖。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本继承了儒学的起源,但后期的发展,完全决定于自身,最终迈向了与中国相离的道路。可无论它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中国儒学的本源。 接下来需要探讨的是我们的邻国韩国——或者具体应该探讨的是朝鲜。中国儒学合适传入朝鲜,其确切时间无法详尽考证,多数学者认为,儒学的传入期应以文字记载为准。公元372年以后,三国相继建立,设太学,教授儒学并派遣留学生,这才算是儒学在朝鲜的传播之初。 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得到国家承认并广泛传播最初,由于各国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原因,最先接受儒学的是高句丽,其次是百济,最后是新罗。自李朝建立直至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儒学主要是朱子学的传播,确立了它在朝鲜官方哲学以及正统学术思想的地位。 由于儒学符合朝鲜三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又适合于朝鲜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古代朝鲜封建统治阶级就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吸收儒学。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德治思想,自此以后,高句丽历代王都把它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并努力加以实施。除此以外,朝鲜和中国一样,都将“仁”也就是“爱民”视作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强调将其体现于政治之中。另外,统一三国的新罗封建统治阶层为了维护封建身份等级制,,就把儒学的“正名”思想绊倒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并以此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 在对于文化层面的影响,古朝鲜照搬照抄儒学伦理思想,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朱胜祥434000 [ 教材分析] 天气和气候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之一,它是自然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也直接影响到人文地理的各项要素。《全球性大气环流》这节内容是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讲到了两种全球性大气环流现象,即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因而难度较大,是中学地理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知识。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逐一突破。事实证明这套办法效果很好。 第一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也不自转f单圈环流; 第二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但自转一三圈环流; 第三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有自转,也有公转一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第四步,地球公转、自转,地表也有海陆分布f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五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运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季风环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模式; 2、理解 1 月、7 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逐步分析三圈环流的成因; 2、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3、分析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对我过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和季风环流,认识地理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从而告戒我们人类要敬畏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和谐的人地关系; 2、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 1、三圈环流的成因及其对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整理)东亚季风大气环流.

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特征综述 Edehane 摘要 通过分析东亚季风区的大气环流多年平均气压场,得出波槽的位置变化的基本特征,然后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进一步分析大气环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的状况,最后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说明 关键词: 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东亚季风 引言: 东亚位于欧亚大陆东部, 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 东南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这种海陆分布和高原地形造成特征显著的东亚大气环流并对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关东亚大气环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气象界重视的向题。东亚地区是比较典型的季风影响区域,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甚为显著【1】。 一、大气环流多年平均气压场的基本特征 对平均气压场进行分解。其中振幅A 。表示槽脊的深浅, 为了与相对振幅区分, 称为绝对振幅。初位相表示波的槽脊位置。相对振幅表示各种波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亦可看作对总体方差的贡献。因此, 以下讨论各谐波的基本特征, 实际是对比分析这些特征量的大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图1,是北半球各纬圈1 , 2 波,波槽位置的年变化,槽的位置是随季节和纬度而异的。4 0 °N可作为一个分界线, 以北和以南的特点是不同的。首先,在40°N 以南, 冬季波槽在太平洋的中部或西部, 随后逐渐西移到亚非大陆中部。夏季各月基本上都稳定在亚非大陆上, 10 月以后又移回冬季的位置。冬夏位移的幅度, 以30°N 最大。40°N 以北, 冬季各月波槽基本上稳定于北美大陆上, 4 月以后快速西移, 至7 月移至欧亚大陆中部, 但并不久留, 很快又向回移。9 月以后, 又恢复到冬季的位置。冬夏位移的距离,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50 °N位移了15 0经度左右, 60°N 则增加到2 0 0经度。 图一 二、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 东亚地区春季最早始于中高纬地区的平流层和副热带的对流层中下层; 夏季最早始于中高纬的平流层和副热带、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中上层; 秋、冬季开始最早的地区集中在东亚地区东部和东北部的对流层中低层,以及中高纬的平流层.【2】之后,各个季节环流场从中高纬度的平流层及对流层分别向上向下发展,最终导致整体环流形势的建立,季节也随之推进.

全球大型会议(1)

G20峰会 20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2009年被确定为世界国际经济合作经济首要论坛,宗旨是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每年轮值主席国设置峰会的议题,保持议题的开放和灵活,时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讨论影响“当下”国际环境的热点问题。 G20峰会,主席采取轮换制。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每年的年末举行。近年 G20主席国依次是巴西(2008年)、英国(2009年)、加拿大(2009年)、国(2010年)、法国(2011年)、墨西哥(2012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作为特邀代表参与论坛活动。 达沃斯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瓦,每年在达沃斯召开,故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一般是在一月下旬召开,会议持续约一周时间,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安排200多场分论坛讨论。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均有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千余位政界、企业界和新闻机构的领袖人物参加。已成为世界政要、企业界人士以及民间和社会团体领导人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和进行私人会晤、商务谈判的场所之一。 世界经济论坛所探讨的议题逐渐突破了纯经济领域,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容。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专题复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专题复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 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 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 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 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 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 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 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 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 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 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6日/第003版 特别策划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东亚区域合作正面临新形势:第一,伴随着东盟与中日韩"10+1”自由贸易进程的正式启动,2010年有可能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元年;第二,《里斯本条约》生效,标志着2010年有可能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元年;第三,日本鸠山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设想,日本将更加重视亚洲,中日韩合作在加强;第四,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力迅速增强;第五,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萧条仍未走出低谷,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将加强;第六,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新潮流。在新形势下,东亚区域合作可能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认真研究,顺势而为。 中日FTA成东亚经济共同体实现关键 东亚共同体初期阶段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而高级阶段是经济一体化,后者的标志是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未来的东亚地区,将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区域相互促进的网状地区合作机制与“先南后北”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国周边地区,次区域经贸商旅合作将活力四射,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彼此放射的“多元并存”合作体制,最终走向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多元一体”合作格局。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2010年,中日韩将在韩国举行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加强三国合作。但是,在中日签署FTA之前,东亚经济共同体难以真正形成,而一旦中日形成自由贸易区,韩国只能紧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合作是决定未来东亚经济共同体能否形成的一大关键。 东亚安全共同体进程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架构,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难以排除美国参与。在东北亚地区,美国不仅直接参与六方会谈,而且未来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有美国参与。在东南亚,美国是东盟地区论坛(ARF)的重要成员。美国介入东亚安全事务,对中国来说最为关切的是台湾问题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对中国来说,努力减少日美同盟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最为重要。 鸠山首相提出,应该使日本周边海域成为友好和团结的“收获之海”。这与笔者几年前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地缘战略新概念——“海陆和合论”相吻合。“海陆和合论”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未来东亚安全共同体构架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在东盟安全共同体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基础上,在ARF的框架内逐步形成。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以在经贸、能源、环境等领域继续发挥亚太地区国际协调的作用。 东盟发挥主导作用需具备三个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第一,多边合作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健全的双边关系做基础;第二,由中小国家联合(东盟)发挥主动精神,最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取得进展。 目前,东盟和中国等“10+1”、“10+3”合作机制,事实上已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圈与基础链。“10+6"东亚峰会的成员也是在经东盟同意后,以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前提。不过,未来东盟要在东亚合作中保持和发挥主导作用,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东盟国家内部的稳定;二是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协调;三是东盟与东亚各大力量之间的合作。中日两国在东亚合作中积极支持东盟,就不存在中日的主导权之争,韩国也会予以响应。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的基本特点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赤道与极地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地球自转偏向力最终导致三圈环流的形成,于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它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赤道低压带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压带和低压带相间分布。 2.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大气运动)形成的。 3. 一般情况下,低压上升湿润,高压下沉干燥;西风湿润(从低纬吹向高纬地区,有利于水汽凝结),东风、信风干燥(从高纬吹向低纬地区,不利于水汽凝结)。 4.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圈环流是一种假设的状态,但由于受海陆分布等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成断块状分布(陆地面积广大),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o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成带状分布(海洋面积占优势)。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具体名称如下图所示:

三、副热带高压(或夏季风)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 1. 正常年份副热带高压的移动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规律,可用顺口溜来形象记忆:夏季风吹雨带移,雨带移哪儿哪儿雨季;三月登陆要北上,四五月份到华南;六月江淮为梅雨,东北、华北七(月)、八(月)到;九月南下到江南,十月雨季结束离大陆。 2. 副热带高压(夏季风)异常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时,夏季风向北挺进的速度较快,易造成北涝南旱;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时,夏季风向北挺进的速度较慢,易造成南涝北旱。 四. 季风环流 由于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因而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列表比较东亚季 比较内 容 东亚南亚 季风类 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风向及源地冬季:偏北,西北风;来自亚洲大陆内部冬季:东北风;来自亚洲大陆夏季:偏南,东南风;来自太平洋夏季:西南风;来自印度洋

相关主题